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7295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52 大小:8.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458-200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raddle monorail transit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P 实施2009- 02-01 发布2008甲0924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eFa4且,ba民品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raddle monorail transit GB 50458-2008 主编部门: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日期:2 0 0

2、9 年2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北尽J/ /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raddle monorail transit GB 50458 - 2008 争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争夺开本:850X 1168毫米1/32 印张:9% 字数:252千字2009年1月第一版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定价:46.00元统一书号:15112. 16687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

3、p:/ 网上书店:http:/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口第11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58-2008,自2009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O. 5、1. O. 10、1.O. 12、1.O. 19、3.1.2、3.2.2、4.2. 1、4.2. 2、4.2.3、4.2.4、4.2. 5、4.2. 6、4.3.1、4.3.4、5.3.8、6.1.3、6.1.4、7.1.8、7.3.1、7.3. 2、7.4. 5、7.5.1、7.7.7、7.7.10、8.1.2、8.2.6、9.

4、3.4、9.4.12、11.1. 3、11.2. 5、12.1.4、12. 3. 1、12.3. 8、12.3. 18、13.2. 6 (3)、13.2. 7 ( 3 )、13.3.1(5)、13.3.4、14.1. 6、14.2.7、14.3.10、14.3.17、14.3. 19、14. 4. 1、15.1. 4、15.2. 1、15.2.7、15.2. 14、15.2.16、16. 1. 9、16.1. 10、16.3.13(1、2、3、5、7)、16.4.3、17.1.4、17.10.2、17.10.6、18.4.1、18.4.3(3、6)、18.4.4(1)、18.4.5 (2、3)

5、、18.7.1、19.1. 13、19.4.6、20.2. 2、21.1. 2、21. 2. 6 (5)、21.8. 1、22.1.7、22.1.8、22.1. 9、22.3.6、22. 10. 2、22.10. 3、23.1. 3、23.1.4、23.2.1、23.2.2、23.2.3、23.2.4、23.2. 9、23.3.1、23.3.8、23.3.10、23.4.4( 1、6、7)、23.4.8、23.4.12、23.5.1、23.7. 1、23.7.3、23. 7. 6、23.8. 1、23.8.4、23.8. 8、23.9.1、23.9.6、23.10. 1、3 23.11. 1、

6、24.8. 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9月24日4 前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编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J84号)的要求编制的。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国家标准,共有24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除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的常规专业技术内容外,还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特点专门增订了车辆、轨道梁桥、道岔系统等章节,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也依据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要求局部地增补了专门的规定。本规范的制订是在深入总结和分析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建

7、设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9广泛调查研究国外跨座式单轨交通建设技术与经验并参考海外相关技术文献,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和修订,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规范实施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9对于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建议9请寄交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国家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长江支路25号9邮编:400042,传真:023-68808355,电子邮箱:cqmetrocta. cq. cn)。本规范主编单

8、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参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5 6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院主要起草人:仲建华周庆瑞吴波张海波林莉(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王建王仕春王旭东冯伯欣向红任强孙巍朱祖某吴明吴焕君李珞李国庆沈晓阳张明川肖珊林绍平范金富季锦渝罗湘萍胡立中俞加康俞济涛项丽琳徐起万聂绍富高松柏黄河曹克非谢林谢风华董事靳玉广漆尔富目次1 总则00.0.0.0.11.0.0.1 2 术语0.0.0.0.011000.3 3 行车组织与

9、运营管理.0.6 3. 1 一般规定.6 3. 2 系统运能设计.00.63.3 行车组织.11.0.6 3.4 行车速度.0.0.11.7 3.5 辅助线设置.7 3. 6 运营管理.0.00.8 4 车辆.9 4. 1 一般规定.00.,0.11.9 4.2 安全与应急设施.00.0.0,.000.114. 3 车辆与相关系统.,.,.0.,.,.,.11 5 限界.,.,.,.,.,.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 13 5.3 制定建筑限界的原则.0.14 6 线路.,0.,.,.18 6. 1 一般规定.0. 18 6.2 线路平面.0000. 19

10、 6.3 线路纵断面.0.0.21 6.4 辅助线、车场线及道岔.,.,., 0 .,. 22 7 车站建筑.0.,.24 7. 1 一般规定.,.,. 24 7.2 车站平面 .0.,. 24 7 nhutOOQQUindquRunu-4&A哇AAA吐Fhut勺toood-AAA古A且inbOQUOdnu1i9uqL9白。中9quqdndqJA哇AT4丰A吐A吐4&A哇4LA哇A吐4&EdRUEdEUEUEOEUEU户Onb力HU已AHn 过HH通梯大电uuu最梯uuu度扶H宽M暖各动门-duuHHHUHUHHHHHUHH剧水采知川自蔽H计最HUH- HH-u构层防与架。、屏施设、构uu定则

11、求定结水造周定高路趴酬阴阳哺酿脏刷时机描航刷时机构规H原要K规士防构刷出规及线行全障洁、桥脚载计量主般载计造吉般载计造LP般凝加部般面下车人安元阜制报一荷设构辟一荷设构十七一荷设构相一混附细凡一地地UHdHA卡Mq川MM-4;dt140可A吐Ti-9qJAU司H-1iqJAUjiji轨JJJA高JJJJ封口叭队队队二LLLL、卢nL乙乙用im/勺t巧ini寸000000ooqdqdQuqd1i111i1a111i111i1inu-qf.0.170 24. 1 一般规定8.0. .0.0 . 170 2L1. 2 噪声.171 24.3 振动.171 24.4 空气0000.00.172 24.

12、 5 7( . 172 24.6 电磁辐射.00.0. 172 24. 7 日照与景观.000.173 24.8 其他.00.0.173 附录A曲线地段设备限界计算方法000.00. . 174 附录B限界图.o.O.OlO.O.175 本规范用词说明.TB10002. 1的规定取值。轨道梁设计应按单线计算轨道梁与列车风荷载。轨道梁桥下部结构设计,双线轨道梁桥,线路等高时应按照100%、50%分别计算迎风面前后两线的列车与轨道梁风荷载;不等高时均应按照100%分别计算两线的列车与轨道梁风荷载。三线及以上轨道梁桥,线路等高时应按照100%、50%、25%分别计算前后排列三条线路上的列车与轨道梁风

13、荷载;线路不等高时应按照100%、100%、50%分别计算前后三条线路上38 的列车与轨道梁风荷载。高架车站内列车风荷载应按照区间列车风荷载的50%计算。与列车重叠的结构体不再计算风荷载。8.2.14 温度变化的作用及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可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 1的规定执行。设计时采用的基准温度,钢结构应以合拢时温度为准,温度变化范围-100C十500C,日照部分与背光部分的温差取值为150C。混凝土结构随温度升降宜用当地月平均气温为参照来确定,般取土200C。混凝土收缩应按照降温150C考虑。混凝土结构不均匀日照温差可按:I:30C考虑。钢结构线膨胀系数取12X

14、1060混凝土结构线膨胀系数取lOXlO-6o8.2.15 当轨道梁桥桥墩有可能承受船只撞击时,应设防撞保护设施。当无法设置防撞保护设施时,船只撞击力可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 1的规定计算。8.2.16 当轨道梁桥墩柱有可能承受汽车撞击时,应设防撞保护设施。当无法设置防撞保护设施时,轨道梁桥墩柱设计必须考虑汽车对墩柱的撞击力。汽车撞击力顺汽车行驶方向时采用1000kN,垂直于汽车行驶方向时,采用500kN,作用在路面以上1.20m高度处。8.2.17 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的相关规定计算。8.2.18 轨道梁桥应按不同施工阶段的

15、施工荷载和运营养护检修荷载进行验算。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架桥机架设的轨道梁,应按照架桥工况对轨道梁和桥墩分别进行验算。8.2.19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终端的轨道梁及轨道梁桥、组合桥,应考虑车挡装置的影响。车挡装置对结构的冲击荷载,应根据车挡对列车冲撞荷载的吸收原理,考虑列车的速度及空车状态39 列车的荷载计算。8.2.20 轨道梁桥、组合桥和道岔桥应考虑轨道梁支座负反力,设置相应的抗力装置。轨道梁支座负反力取以下两公式计算的最不利值:R = Rl +R2十R3/1.5十R4(8.2.20-1) R =R2十R3/1.5十Rs(8. 2. 20-2) 式中R 支座反力(kN); Rl 包括列车动力作

16、用的动载所产生的最大负反力(kN) ; R2一一加在使支座产生负反力部位上的静载所产生的支座反力(kN); R3 加在使支座产生正反力部位上的静载所产生的支座反力(kN); R4一一风荷载产生的最大负反力(kN); 凡地震产生的最大负反力(kN)。8.3设计原则8.3.1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结构,应按容许应力法设计。其材料、容许应力、结构安全系数、结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泪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 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 2的规定。8.3.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使用阶段各项应力、裂缝验算时,各项应力限值的

17、采用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l0002. 3的规定执行。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还应用以下荷载组合检查正截面强度:1 1.3X(恒载)十2.5X(列车竖向静荷载+列车动力作用十车辆横向荷载); 2 1.8X(恒载十列车竖向静荷载+列车动力作用十车辆横向荷载); 40 3 1.3X(恒载+列车竖向静荷载十地震力)。8.3.3 轨道梁桥?昆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4的规定执行。8.3.4 预应力及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应进行弯扭、弯剪扭的强度计算。8.3.5 轨道梁独柱式桥墩应按压弯构件进行斜截面校核,并

18、应进行抗扭计算。8.3.6 预应力及钢筋混凝土轨道梁设计应满足梁体内安装系统设备缆线布置要求,并应考虑其对截面的削弱影响。8.3.7 轨道梁支座应采用抗拉支座,支座的设置应满足线路纵坡要求及轨道梁安装精度要求。支座分固定和活动两种形式,其规格根据线路线形宜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8.3.8 组合桥和道岔桥宜采用盆式橡胶支座,其反力和位移量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的规定取值。支座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 3的规定。8.3.9 轨道梁桥、组合桥和道岔桥基础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

19、B 10002. 5的规定;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应与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 5中的规定相符。8.4构造要求8.4.1 轨道梁间应设伸缩缝,伸缩缝除保证梁体能自由伸缩外,还应保证车辆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的行走面平顺连接,并应避免伸缩缝与轨道梁之间积水,保证整体符合耐久性要求。伸缩缝的锚固构件应在轨道梁预制时埋人。8.4.2 轨道梁表面特别是钢制轨道梁及梁间接头的金属配件表面应采取防止车轮打滑和空转的措施。8.4.3 轨道梁和轨道梁桥应满足抗拉力支座的埋设要求,组合41 桥的梁部结构和道岔桥上宜设置抗拉支座的台座。抗拉力支座的上摆的锚固构件应在轨道梁预制时埋人,

20、下摆的锚固构件应在轨道梁桥、组合桥梁部结构和道岔桥上支座台座施工时埋入,轨道梁桥、组合桥的梁体结构和道岔桥上的支座台座处应预留更换支座时顶梁的位置;支座下支承垫石设置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 1要求。8.4.4 地下结构应预留安装轨道梁支座台座安装接口。当地下结构采用仰拱时,轨道梁支座台座宜直接设置在仰拱结构上;当地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时,轨道梁支座宜穿过底板设置基础,但轨道梁台座应与底板浇合,不设施工缝。8.4.5 轨道梁桥桥墩盖梁顶面和组合桥梁部结构顶面、道岔桥和道岔平台应设置性能良好的排水设施,使其表面无积水。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维修与更换。8.4.

21、6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上敷设信号、供电环网电缆和接触轨等系统应在轨道梁制作时埋人预埋管道和预埋件;钢轨道梁宜在结构上预留信号、供电环网电缆等系统管线通道和接触轨安装接口板。8.4.7 轨道梁桥桥墩、组合桥梁部结构及其桥墩、道岔桥和道岔平台上的信号、通信、供电环网电缆系统、牵引供电接触网系统和动力照明配电系统的安装,应采用在相应士建工程施工时埋人预埋管道和预埋件的方式。8.4.8 道岔桥和道岔平台平面应满足道岔区布置要求,并应满足道岔及其控制装置和轨道梁支座台座布置要求,同时应预留安装接口。8.4.9 轨道梁桥构造应便于检查和维护。8.4.10 轨道梁桥结构的截面尺寸应能保证混凝土灌

22、注及振捣质量。预应力钢筋或管道表面与结构表面之间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泪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 3和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轨道梁最小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p1mo42 8.4.11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封锚及接缝处,应在构造上采取防水措施,防止雨水渗入。管道压浆材料和压浆工艺应严格控制,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真空压浆工艺,确保压浆密实。对于结构有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应适当增设防裂钢筋。8.4.12 寒冷地区设于路面的桥墩受雨水侵蚀的混凝土部位、酸雨地区的高架结构等,应满足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关于除冰盐等氧化物环境、冻

23、融环境、大气污染环境的混凝土材料和保护层厚度的规定。43 9 高架车站结构9. 1一般规定9. 1. 1 高架车站结构形式应满足跨座式单轨交通车站的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应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构造简洁、经济合理,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可延性和耐久性的要求。9. 1. 2 车站结构应分别按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并保证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9.2荷载9.2.1 列车荷载应按本规范第8章中有关条款规定取值。9.2.2 车站站厅、站台、楼梯、天桥的活荷载标准值应采用4.0kPa,设备用房的活荷载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安装运输要求及工作状态等确定,但不得小于4.0kPa,其他用房

24、的活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规定取值。9.3设计原则9.3.1 高架车站结构应充分考虑结构形式对城市景观的影响。9.3.2 高架车站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结合站点周边环境、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地下管线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对结构和基础形式进行综合比选确定。9.3.3 车站结构应考虑轨道梁、供电、通信、给排水、空调等各系统设备及管线的设置,为接口预留条件,并应考虑防排水、防雷击、防腐蚀等措施。9.3.4 高架车站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9.3.5 轨道梁与车站结构完全分开布置形成独立轨道梁桥时,,14 车站的孔跨布置及结构设计

25、宜与区间高架结构相同;车站高架结构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设计规范执行。9.3.6 轨道梁支承于车站结构或站台梁等车站结构构件支承于轨道梁桥上形成建桥合一结构体系时,轨道梁、支承轨道梁的横梁、支承横梁的墩柱等构件及基础,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 1进行结构设计。当轨道梁简支于横梁布置时,内力分析可按平面刚架假定进行;当轨道梁与横梁刚接布置时,内力分析宜按空间刚架假定进行,由活载产生的内力,应根据影响线加载计算。除上述构件外的其余构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9.3.7 站台层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桥墩盖梁的竖向位移和相对纵横向水平位移的影响。9.

26、3.8 高架车站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设置变形缝,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50mo9.3.9 高架车站站厅层、站台层不宜采用大悬臂结构,最大悬臂长不宜大于6mo设计时应验算悬臂端的竖向位移,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控制。9.3.10 独柱高架车站结构应同区间高架桥结构统一验算盖梁。9.4构造要求9.4.1 高架车站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建桥分离结构形式,以减小列车振动影响。9.4.2 车站站台与站厅层大跨度纵向框架梁在施工时应预先起拱,并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控制其挠度和裂缝宽度值。9.4.3 对建桥合一的车站,车站建筑的

27、站台与站厅梁、板、柱及站台雨篷等应按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而对支承轨道梁的横梁、支承横梁的墩柱及墩柱基础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同时尚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 1进行验算。45 9.4.4 高架车站的纵向柱距宜取1015m,最大柱距不得超过20m。9.4.5 高架车站结构配筋构造,仅受列车荷载的构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 1配置;兼受列车荷载的构件,应同时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 1及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构造

28、要求。9.4.6 高架车站墩柱的布置,既应顾及道路现状交通,又要考虑远期道路按规划道路红线实施的可能,并采取防撞措施。9.4.7 高架车站的梁及墩柱,其外观应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使其造型简洁美观,反映时代风格。9.4.8 高架车站屋面雨水应采用有组织排水,落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50mm,并通过管道排至城市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维修与更换。9.4.9 高架车站结构一般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9.4.10 站台层、站厅层现浇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并宜双层双向配筋。9.4.11 站台雨篷宜采用轻型钢结构,与站台结构应有可靠连接。9.4.12 钢结构构件应做好防锈、防腐、防火处理。

29、46 跚地下结构10.1一般规定10. 1. 1 本章适用于下列地下结构的设计:1 采用放坡或支护明挖施工的结构;2 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的结构。10. 1. 2 结构设计依据的地质勘察资料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勘察标准的规定,根据结构特征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和地质条件对勘探的特殊要求,按各设计阶段的任务和目的确定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范围,并应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察和监测反馈进行验证,其中暗挖施工结构的围岩分级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确定。10.1.3 地下结构应根据工程建设条件9通过对技术经济、建设工期、环境影响和使用效果等综合研究,在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可靠的条件下,选择适宜的施工

30、方法和结构形式,并考虑城市规划可能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对结构产生的影响。10. 1. 4 地下结构应根据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等情况,采用与实际工况条件相符的设计方法,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应根据环境类别,主体结构按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进行耐久性设计。10. 1. 5 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限界、施工工艺等要求,并应考虑结构变形和施工误差的影响。10. 1. 6 结构设计应根据轨道梁不同的支承结构形式,考虑地基沉降对轨道梁产生的影响,满足轨道梁控制变形的要求。10. 1. 7 地下结构处在含水地层中,应采取可靠的地下水处理和防治措施。10. 1. 8 地下结构应根据周围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的要求

31、,按照47 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结构特征、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并应结合施工监测的反馈内容逐步实现信息化设计。10.2荷载10.2.1 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荷载,应按表10.2.1进行分类,并考虑荷载值在施工过程和使用年限内发生的变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按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对结构整体或局部作用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计算。表10.2.1地下结构荷载分类表荷载分类荷载名称结构自重地层压力结构上部和破坏棱体范围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永久荷载水压力及浮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预加应力设备重量地基下沉影响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

32、用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列车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可变荷载人群荷载温度变化影响冻胀力施工荷裁地震力偶然荷载人防荷载落石冲击力注:1 设计中要求考虑的其他荷载,可根据其性质分别列入上述三类荷载中;48 2 表中所列荷载本节未加说明者,可按国家有关规范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 施工荷载包括:设备、轨道梁运输及吊装荷载,施工机具及人群荷裁,施工堆载,相邻结构施工的影响等。10.2.2 地层压力、水压力、浮力、温度变化影响等荷载应根据结构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形式、施工方法、使用条件和相邻结构的影响等各类因素,并结合己建或类似工程的经验综合确定。10.2.3 车站站台和站厅

33、公共区、楼梯、通道、出人口等部位的人群均布荷载的标准值应采用4.0kPa。10.2.4 设备用房楼板的荷载应按本规范第9.2.1条规定执行。10.3设计原则10.3.1 明挖施工的地下结构宜采用整体式钢筋氓凝土结构。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之间,可根据结构特点、地层状况、使用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选用复合式、叠合式等结构形式。10.3.2 矿山法施工的地下结构宜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中二次衬砌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断面形状、衬砌形式和尺寸应根据围岩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度、使用要求和施工方法,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确定。10.3.3 地下结构中采用明挖施工的结构应按概率极限状态法进行设计计算;采用

34、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可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计算。10.3.4 地下结构应分别按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并进行裂缝控制验算。当计人偶然荷载作用时,不需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10.3.5 钢筋棍凝土结构构件在一般环境中,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时9最大计算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3mm。当结构处于干温交替、冻融或侵蚀等复杂环境中,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根据结构特征、施工方法、防水措施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计算裂缝宽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超过30mm时按30mm取值。10

35、.3.6 明挖施工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阶段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49 1)基坑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计算;2)基坑稳定性验算;各类安全系数的取值应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参照相关规范确定。2 当结构的荷载形式、受力体系随施工顺序、开挖方式和工程措施发生变化时,计算时宜按结构的实际受载过程,以及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受力和变形的连续性考虑;3 结构分析宜按底板支承在弹性地基上的结构模型计算;对长条形的结构,可沿结构物纵向取单位长度按平面框架分析;对与地面建筑连成一体、结构形式变化复杂、空间受力作用明显的地下结构,宜按空间结构分析;4 结构应根据地形条件、地质状况、环境影响、结构特征等因素,在

36、必要时进行抗浮、整体滑移及地基稳定性验算,并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5 采用盖挖逆筑或盖挖顺筑法施工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的相关规定。10.3.7 矿山法施工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复合衬砌结构应分别进行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计算,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反映围岩对结构的约束作用,并考虑施工中结构受载的变化过程;2 初期支护应按施工期间的主要承载结构设计,其设计参数应采用工程类比确定、理论计算进行复核,并通过施工中监控量测进行修正;3 结构设计和施工时,应对初期支护的稳定性进行判别,并根据选用的支护形式、围岩环境、结构特征、施工工艺等条件,合

37、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达到围岩和支护的稳定;4 松散堆积层、含水砂层及软弱、膨胀性围岩中的初期支护结构应具有可靠的刚度和强度,并通过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法、辅助措施,尽快完成二次衬砌的施工;5 二次衬砌应综合围岩条件、埋置深度、施工方法、施工后外部荷载的变化、初期支护刚度作用以及与初期支护之间的构50 造特点等因素,确定设计的计算模型与方法;6 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应及时向初期支护背后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压注结硬性浆液,确保围岩与结构的共同作用。10.3.8 当地下结构构件直接承受列车荷载时,应考虑动力作用的影响,其计算及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38、10002.3的相关规定。10.3.9 当地下结构上方直接承受汽车荷载时,其计算及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 60的相关要求。10.4构造要求10.4.1 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结构应根据施工工艺、围岩条件、气温变化、结构变形等情况考虑设置温度变形缝;缝的间距和构造可参照类似工程或当地工程的经验确定;2 当结构纵向刚度突变、荷载和地基发生变化,可能引起较大的差异沉降而在结构中设置变形缝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变形缝两边的沉降差控制在允许变形范围内,并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和行车安全;3 在车站结构与出人口通道等附属结构、出人口通道与周边地下建筑物、区间隧道与地

39、面和高架结构的结合部应设置变形缝。10.4.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受力钢筋的氓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应符合表10.4.2的规定;2 车站结构中梁、柱、板、墙等主要受力构件,以及隧道衬砌中的箍筋、分布筋和构造筋的1昆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51 表10.4.2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明挖施工的结构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地下钻子合桩咬L 结构连续墙灌注初期支护顶板楼侧墙底板或类别桩喷锚衬砌外例l侧内外侧侧内板外例。侧内外俱侧内外侧侧内保护层70 50 70 80 50 40 30 50 40 50 40 40 40

40、厚度注:1 车站内的楼梯及站台板等内部构件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25mm;2 侧墙采用叠合结构形式时,内衬墙主筋的保护层厚度采用30mm;二次衬砌35 3 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当二次衬砌的厚度大于50cm时,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应采用40mm。3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满足上述一般规定时,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和耐久性设计所提出的要求。10.4.3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最小配筋率应符合表10.4.3的规定。受压构件表10.4.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自己筋百分率(%)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0.6 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钢筋种类混凝土强

41、度等级C20 C25 C30 C40 C50 拉、轴心受拉构件一HPB235 O. 25 0.25 0.30 0.35 0.40 侧的受拉钢筋HRB335 0.20 0.20 0.20 0.25 O. 30 注:1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52 2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3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10.4.4

42、明挖施工的地下结构周边构件和车站中楼板的分布钢筋宜采用HRB335级钢筋,每侧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低于0.2%,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10.4.5 地下结构中的梁、柱、板、墙等混凝土构件的构造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当按规定的人防抗力等级设防时,还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3 11工程防水11.1一般规定11. 1. 1 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防水设计应根据结构构造特点、使用要求、环境类别、施工方法等进行,并应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和使用要求。11. 1. 2 工程防水设计应符合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并应定级正确、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使用安全。11. 1. 3 跨座式单轨交通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车站结构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得有渗水,结构表面无温渍;2 地下区间隧道及联络通道等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应滴水,底部不应积水。区间隧道的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0,任意100m2内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3处,单个湿渍最大面积不应大于0.2时,其中,隧道工程平均渗漏量不应大于0.05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