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0128-1988 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7339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6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0128-1988 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GB T 10128-1988 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GB T 10128-1988 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GB T 10128-1988 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GB T 10128-1988 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髓.2/.8: 620.175 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GB 10128-88 Metal I le materials -Torsion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的术语、符号、原理、试样、试验设备、试验条件、性能测定、测得性能数值的修约和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在室温下测定其扭转力学性能O2 51用标准GB 6397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3 原理对试样施加扭矩,测量扭J矩及其相应的扭角,一般扭至断裂,以便测定本标准定义的A项或几项扭转力学性能。4术语、符号4

2、. 1术l吾4. 1 . 1 试样平行fi:度:试样两头部或两夹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的平行长度。4. 1 . 2 i式样标随2试样上用以测量扭角的两标记同距离的民度。4. 1.3扭转计标距:用扭转计测量;试样扭角所使用试样部分的度。4. 1 4切变模量z切应力与切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之比。4. 1 5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z扭转试验中,试样标距部分外表面上的非比例切应变达到规定数值时,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注表示此应力的符号应附以角注说明,例如Tpo.015、TPO. 3等,分别茬示规定的非比例切应变达到0.015 %和0. 3 %时的切向力。4. 1. 6 屈服,c!

3、i,:扭转试验巾,扭角增加而扭矩不增加保持恒定)时,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如扭矩发生下降,则应区分k屈服,白、和下屈服点。4.1.6.1 上屈服点:扭转试验中,以首次发生下降前的最大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4. 1.6.2 下屈服点:以屈服阶段中的最小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4. 1.7抗扭强度s试样在扭断前承受的最大扭矩,按弹性扭转公式计算的切应力。4. 1 . 8最大非比例切应变试样扭断时其外表面上的最大非比例切应变。4.2符号符号、名称和单位列于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1988-12-01批准568 1” 0- 0 11实施GB 10121-88 , 表

4、l符号名称单位do 圆形试样和管形成样乎行长度部分的外直径。管形试样乎行长度部分的管壁厚度L, 试样丰行长度L, 试样斩、距mm L, 扭转计标距l 试样总长度R 试样头部过渡半径T 扭矩T, 规定非比例扭矩试垃记录或报告中应附以所测应力的角注,例如T、T等T, 屈服扭矩Nmm T且上屈服扭知T,1 下屈服归失ET, 最大扭矩11 T 扭矩增量q; 扭角Im 最大非比例扭角rad /1 10 0 4 ,.!工二二j1 上二二一久一一一(面Lo L程L 图l圆形试样5. 1.2管形试样的半行长度应为标距加上两倍外直径。其外直径和管壁厚度的尺寸公差及内外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有关标准或协议要求。试样应平

5、直。试样两端应间隙配合塞头,塞头不应伸进其平行长度内。塞头的形状和尺寸可参照GB6397中3.6.3.2的图3(的。5.2试样尺寸测量5. 2. 1 圆形试样应在标距两端及其中日处两个相互垂直的万向上各测一次直径,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取用飞处测得直径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试样的极惯性矩,取用三处测得直径的算术乎均值中的最小值计算试样的截面系数。5.2.2 泞形试样应在其一端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泪u一次外直径,取其算术手均值。在同一端两个相豆垂直的方向t测量四处管壁厚度,取其算术平均值。取用测得的平均外直径和平均管壁厚度计算管形试样的被惯性矩和截面系数。5.2.3按表2选用量具。量具应由计量部门定期进

6、行检定。570 GB 10128-11 表2mm 试佯尺f最具的最小叶在值不大于直径O.Ol 哇厚1 0.002 O.Ol 标E。,055. 2. 4 测量时应f古读到最具最小咛度的半个叶嚷值e6 试验设备6. 1 试验凯西1.1 试验矶知)10示的桐对误差应不大1%。6. 1. 2 试辑时,同验机两夹头中之一应能沿轴向自由移动,对试样正附加轴向力,两夹头保持同驰。6. 1. 3 试验押l应能对试样连续施加扭矩,t/tl】击和震动。6. I. 4 应只离民仔的读数稳定性,在30s内保将把矩恒屯。6. 1. 5 试轮机IW.阳讨匿部门应用迸i1恰定。6.2栩转计允许使用不同类型的扭转计测量妞角推

7、荐使用电子塑扭转汁,日均必须满足如下妻Jj(6. 2. 1 扭转计标距偏差距不太7二士。5%,并能中罔地装卡在试样上,试验过程中不发生滑格。6. 2.2扭转计示值钱性误差应不大于:1 i, 6.2.8 扭转iiNi:进行标定。7 试验条件7. 1 试验在窒温(1035)下进行。7. 2 扭转速度z屈服前应在矿30/min范围内,屈服后不大于360;mino速度的改变应JC冲出。a性能测定8. 1 切变樱量的测定8. 1.1 图解法:试验时,用自动记录方法l己最H矩拙角曲线。扭矩轴比例的选焊应使扫黄E扫肉曲线的弹性直线段的高度坦过扭矩轴量程的12以i。扭角轴放犬倍数的选费应使扭)10扭角曲线酌弹

8、性亘线段与姐负担辙夹角小小f40为宜。在所tc过曲线的弹性直线段上,i在取钮矩增量和相应的挂肉增量,J.I.国2o按公式(1 )计算切变模量。G liTf, 一- liqi/p l ( . 式中I,为圆形试样zI,二d 32 . - (2) 管形试样: 、J 1, T 。国5na0 a0 4 GB 10128一” 13o 4 a 2; 一一一一d, di dJ 句一一一一f.,。O/ ( z a m ve 洒得性能敬值的修约 测得性能数值按在3的规定修约修约的方法按GB8170执行。表3悻r-;到扭转性能100N-mm G N mm Tp、罩、rZ旭、ts 1、b。唤。 ! c, Vmaa G

9、B 10128-88 10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za. 材料牌号、汇艺和热处理制度,b. 试样编号、尺寸,测定各项性能的结果$c. 委托单位、试验和校对人员,日期。,7 6 GB 10121-aa 附录A真实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与真实抗扭强度的测定方法(补充件丰附录仅当有关标准或协议提出此项测定霎求时才执行eA 1 适用范吕4附录适用于金属材料圆形试样的真实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和真实抗姐姐度酌测定。A 2 术语符号A 2 .1 真实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霄,扭转试验中,圆形试样标距部分外幸而七的非比例切h:达l规定数值肘,按刘德维克卡曼公式计算的切应力。注:茬,主此应力的再写应附以角在说明,例

10、如h问M、?tPG.l甘别茬示髓宦非比例切自j)j占到Q.015和Q.3 。时的JIX叨应力。A 2.2真实抗扭强度,扭转试验中,圆形(;样扭断时,按刘德维克卡曼式计算的最大制fJh;i 力。A S试样、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对试样、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的要求,分别与本标准中第5、6、7章的安三位相间。A 4测定方法A 4.1 图解法测定真实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试验时,按8.2.lld录姐短扭角曲线和作于行线图解确定交点A后,以A点为坦j.8,过A.i.作曲线的切钱AT,交妞矩轴于T1,见图Al。读取A点扭踵TA手口妞ffiT10按公式CA!)ii货真宴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 dT T,p o力了3T

11、A+OA(丁rA_ _i丁4T. T, -.,. . . . . . . . . . . . . . . .”(Al ) n do 7 GB 10128-88 T T一A A T, 。c A2000= 10.3 42000 186 12 44000 197 II 46 000 207 10 48000 219 12 50 000 232 13 52 000 249 17 242. 3 6. 7 54 000 270 21 252.6 17 4 56 000 2Q6 26 262.9 33.1 在线性比例范围内计算得的小等级扭矩的扭角平均增量为2232- 0 LIA,000 一一一一一一2000

12、=10.3分度画vvv50 000 - 5 000 从总扭角读数中减去按每2000Nmm对应的比例扭角为10.3分度这样计算的比例扭角部分,llP!iJ得非比例扭角部分。由于要测定的规定非比例扭转应力句。.OlS,其规定的非比例切应变为o.015 %,所对应的扭转计分度数为: 0.015 100.0 (2 0.015 % x亏)Io. 从表Cl申读出最接近非比例扭角为12分度时对应的扭矩为52000Nmm,用内插法求出精确的扭矩值为,则得g修约后为z附加说明g 54000 -52000、T时,52000 + (一一一一)(12-6.7)=52990.65Nmm 、17.4-6.” PO.OlS = 1Po.015 52990.65 , .:.一一一一269.879N/ mm w 196.35 了Po.01s= 270 NI mm 2 本标准由冶金工业部情报标准研究总所提出。本标准由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有色金属总公司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果新邦、细时咋瑛、高舜芝、周瑞君、刘如珊。本标准水平等级标记GB 10128-88 Y i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