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pdf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7409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8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GB T 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GB T 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GB T 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GB T 14905-2009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3.040.70 G 42 和国国家标准11: /、中华人民GB/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代替GB/T14905-1994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Rubber and plastics hoses-Determination of adhesion between components (IS0 8033: 2006 , 1DT) 2009-06-15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0-02-01实施发布版)。GB/T 14905-2009/180 8033 :2006 目Ij1=1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

2、际标准ISO8033: 2006(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英文本标准等同翻译ISO8033: 2006 0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za)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气b) 用小数点代替国际标准中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 删除国际标准中的目录及前言。本标准代替GB/T14905-1994(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本标准与GB/T14905:_ 1994的主要变化如下:一一-增加了对外覆层和外贴层、内衬层和镶衬层之间粘合强度的测定(本版的第3章、表1、第8章); 一一增加了8型试样(本版的第5章、表1); 一一试样调节的时间由3h改为16h (本版的5.4)。

3、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 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永固分厂、沈阳第四橡胶(厂有限公司、平顶山市矿益胶管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美晨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埃迪亚(沈阳)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赵利荣、于利波、梁西正、宋艳平、李玉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4905-19940 I GB/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1 范围软管各层间充分的粘合是软管在使用期间能否良好工作的基础。本标准规

4、定了软管内衬层和增强层、外覆层和增强层、增强层阅、外覆层和外贴层(位于外覆层之外起保护作用的薄层)以及内衬层和镶衬层位于内衬层之内起降低流体对内衬层渗透作用的薄层)之间的粘合强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包含所有尺寸的软管并包含以下型别的软管结构。一-机织织物;一一编织织物;一一一针织织物;一一圆织织物;一一织物缠绕;一帘子布;一一钢丝编织;一一钢丝缠绕;一一-螺旋线支撑。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5、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941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CGB/T2941-2006 , ISO 23529: 2004 , IDT) GB/T 12833 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和粘合强度测定中的多峰曲线分析CGB/T12833 2008 , ISO 6133: 1998 , IDT) GB/T 17200-2008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和弯曲试验机(恒速驱动技术规范(ISO5893: 2002 , IDT) 3 原理在规定条件下,用标准尺寸的试样测定内衬层和增强层,外覆层和增强层,各增强层间,外覆层和外贴层以及内衬层和镶衬层之间的粘合强度。4 试验仪器试

6、验机需要具有以下特征24. 1 试验机试验机由动力驱动,装配有适用的测力计及自动记录装置,在试验过程中可保持移动端的移动速度1 GB/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充分恒定。试验机应符合GB/T17200-2008中的0.5级或1级要求。应使用元惯性测力计。4.2 夹具夹具应具有夹持试样不滑动的能力。建议使用自紧式夹具。对于条状试样,应采取预防措施以保持条状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处于夹具夹持面相平行的平面内,例如可用适当的重物固定在试样的自由端或将一块涂有聚四氟乙烯(PTFE)之类低摩擦材料的支撑板安装到元驱动夹持器上。4.3 芯轴在对环形试样(6型和8型),应提供在试样中

7、贴紧滑动的芯轴。该芯轴应能安装在机器的转动机头上,从而使芯轴在试验过程中能自由转动。5 试样5. 1 试样的型别5. 1. 1 概述规定了8个型别的试样,包含各类软管的结构及各种标准内径尺寸(见图1,._,图8)。单位为毫米图11型试样2 阳。b=25士0.5或10士0.5或5士0.2图22型试样图33型试样GB/T 14905-2009/180 8033 :2006 单位为毫米单位为毫米3 GB/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单位为毫米图44型试样4 G/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单位为毫米国55型试样单位为毫米图66型试样5 G/T

8、14905-2009/1808033 :2006 单位为毫米、飞、气、.、. . 、.、.、.、.、a切割。7型试样图7单位为毫米8型试样图86 GB/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5. 1. 2 1型条状,从软管上切取一个25mm士0.5mm宽的环状试样,然后横向切开形成条状。5. 1. 3 2型条状,160mm长软管半周长。5. 1. 4 3型条状,从软管上切取一个35mm士2mm宽的环状试样,然后横向切开形成条状。5. 1. 5 4型条状,160mm长软管半周长或10mm,两者中取小者。5. 1. 6 5型条状,160mm长软管半周长。5. 1. 7 6型环状,

9、35mm土2mm宽。5. 1. 8 7型条状,沿增强层螺线方向切取25mm士0.5mm宽,或尽可能以最大宽度切取。5. 1. 9 8型环状,25mm士0.5mm宽。5.2 试样的选择除特定的产品标准或相关各方另有协定外,应从表1中选择试样的型别。不同的试样和或)结构相同而直径不同的软管得到的结果不可比。表1试样的选择软管公称内径尺寸软管结构所粘合的层d/mm d20 20d运5050d 机织织物内衬层和增强层4型或8型1型或8型1型或8型编织织物针织织物增强层间4型或8型1型或8型1型或8型圆织织物外覆层和增强层4型或8型1型或8型1型或8型织物缠绕内衬层和增强层2型,6型或8型3型,6型或8

10、型3型,6型或8型帘子布增强层间2型a,6型或8型2型,3型a,6型或8型3型a,6型或8型外覆层和增强层2型,6型或8型3型,6型或8型3型,6型或8型钢丝编织内衬层和增强层5型b5型5型增强层间c c 一c钢丝缠绕外覆层和增强层2型,6型或8型2型,6型或8型2型,6型或8型内衬层和增强层7型7型7型螺旋线支撑软管增强层间7型7型7型外覆层和增强层7型7型7型所有结构内衬层和镶衬层2型,4型,5型或8型2型,4型,5型或8型2型,4型,5型或8型外覆层和外贴层2型,4型,5型或8型2型,4型,5型或8型2型,4型,5型或8型a如果因纱线的损坏难以获得清晰的分离界面而影响测定粘合强度,应在报

11、告中注明。b当内径尺寸小于12.5mm时,因试样宽度不足,试验不可行。c由于钢丝编织缠绕层剥离时会导致钢丝散开而无法进行测试,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所得的结果均明显受弯曲钢丝所需的力的影响。7 G/T 14905-2009/1808033 :2006 5.3 试样制备5.3.1 概述试样的制备应采用不因切割刀片的作用而产生高温的方法。应打磨调整试样的厚度,从而使分离面与夹具的牵引轴尽可能靠近。含有杂质、起泡或裂纹的试样不应用于本试验。5.3.2 1型以与软管轴向成直角的方式从软管上切取一个25mm士0.5mm宽的环。将该环横向切开,并展开形成条状。剥开一层至足够长度,以保证该剥开端被夹在试验机的夹具

12、上见图1)。因热积累可能导致性能退化的情况下,应使用2型,3型,5型或6型试样。5.3.3 2型将适当长度的软管沿轴向切成两半。取出其中一半,根据试样宽度沿轴向平行切两刀,间隔为25 mm士0.5mm、10mm士0.5mm或5mm士0.2mm。注意不应切透纱线。剥开一层至足够长度,以保证该剥开端被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上(见图2)。5.3.4 3型以与软管轴向成直角的方式从软管上切取一个35mm土2mm宽的环。将该环横向切开,并展开形成条状。在条状试样上平行切两刀,间隔25mm土0.5mm,注意不应切透纱线。剥开一层至足够长度,以保证该剥开端被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上(见图3)。5.3.5 4型将适当长度

13、的软管沿轴向切成两半。取出其中一半,切成10mm土0.5mm宽的条状试样,如果宽度小于10mm,则尽可能取最大宽度。剥开一层至足够长度,以保证该剥开端被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上(见图。5.3.6 5型将适当长度的软管沿轴向切成两半。用双刃刀具,在其中的一半的内衬层的中心位置纵向切割宽为5mm士0.2mm的条状试样,并剥开试样的一端形成卷边。剥开一层至足够长度,以保证该剥开端被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上(见图5)。5.3.7 6型以与软管轴向成直角的方式从软管上切取一个35mm士2mm宽的环。在位于试样外覆层的中间位置困周切透外覆层两刀,间距为25mm土0.5mm。横向切透该25mm宽的外覆层,并剥开刀口的一

14、侧形成卷边(见图的。注:当从软管上切取环形试样时,推荐在切割试样之前,在软管内插入木棍或类似物体。5.3.8 7型在软管壁上通过沿增强层螺旋线方向切透整个软管厚度而获得一个长条,并修剪成160mm长、25 mm士0.5mm宽的试样,如果宽度小于25mm,则尽可能取最大宽度。剥开一层至足够长度,以保证该剥开端被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上(见图7)。注:此为可选性试验,适用于大长度螺旋线支撑软管。不适用于制造成带有特殊端部的、埋人式管头软管等。不适用于带有专用端头的、装配管接头等的一定长度的软管。本试验仅适用于各个螺线间距大于10mm的情况。5.3.9 8型从软管的豆角处到其纵轴间切取一个25mm土0.5

15、mm宽的环形试样。横向切开该25mm宽的外覆层,并剥开刀口的一侧形成卷边(见图8)。注:当从软管上切取环形试样时,推荐在切割试样之前,在管内插入木棍或类似物体。5.4 试样的调节所有试验都不应在软管制造后的24h内进行。试验前,试样应在标准温度和湿度(见GB/T2941) 8 GB/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下至少调节16h;这段之间可作为制造后的24h中的一部分。5.5 硫化和试验的时间间隔对于用于对比的评价,试验宜尽可能在产品制成后的相同时间间隔进行。对于样品制造和试验之间的时间,应遵循GB/T2941的规定。6 程序6. 1 准备待试验的每一界面应使用一个单

16、独的试样。6.2 试样的装配从调节环境中取出试样,并测量试样的实际宽度。对于1型、2型、3型、4型、5型和7型试样,将其剥开端夹在试验机的夹具上。对于6型和8型试样,将试样置于芯轴(4.3)上,将剥开端夹在夹具上。进行调整,使张力均匀分布并且在试验过程中试样不发生扭曲现象。将试样夹在夹具上时,使条状试样的剥离角度约为1800,环状试样剥离角度约为9000重要的是保证拉力作用于剥离面内。6.3 试验速度动力驱动夹具移动速率应能提供给50mm/min士5mm/min(l型-7型试样)或者25mm/min士2. 5 mm/minC8型试样)的层剥离速率。6.4 测量启动试验机并记录剥离至少100mm

17、长度所需的力,单位为N。如果试样长度小于100mm则记录剥离的最大距离所需的力。如果剥离发生在其他位置,例如在试样的任一层内部出现剥离,应注明该失效并记录此时的力。7 结果表示从自动记录仪上得到的曲线表示层间剥离时力的变化。按照GB/T12833的规定用相应的方法,从曲线图中测定力的峰值的中位数。将力的峰值的中位数除以试样的有效宽度,得到的值为粘合强度,用kN/m表示。8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 软管的型别和公称内径;b) 生产日期以及批号或相关信息;c) 生产方法和增强层详细信息;d) 本标准的编号,即:GB/T14905-2009; e) 所使用试样的型号;f) 试验速度pg

18、) 如果适用,内衬层和增强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以kN/m表示;h) 如果适用,增强层间的粘合强度,以kN/m表示,注明试验发生的困难(见表1,脚注a); i) 如果适用,外覆层和增强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以kN/m表示;j) 如果适用,外覆层和外贴层,以及内衬层和镶衬层之间的粘合强度,以kN/m表示:k) 试验日期。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GB/T 14905-2009/ISO 8033 :2006 9号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骨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字数20千字2009年9月第一版2009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 1-38611 定价18.00元GB/T 14905-2009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打印日期:2009年10月14日OON的的。白OONiom叮同筒。-Eta-EEEEBEE-jBEBEE-EEE-a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