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74865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T 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T 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T 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T 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前言本标准等问采用ISO14852: 1999(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英文版人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可分解材料工作组在1999年200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试验,在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深圳市绿维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塑

2、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翁云宣、刘嘉藩、陈家琪、杨惠姊、徐凤霞、孔力、张先炳、王世和、陈学军、叶新建、毛国玉、)(1J彩霞。I 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号i苦随着级科使用量的增加,回收和处理tZ变成一个热点,但塑料;妥完全;到收是困难的。另外,一些难凶收的塑科郊渔具、农业用穰宣言物和水溶饺的聚合物等,常常从封闭的垃圾处理循环系统中泄漏到环绕中去采用J生物分解材料是解决这类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被送交堆肥设备的产品或包装材料应尽可能地生物分解。所以测定这些材料盯能的牛物分解能力和获得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生物分解能力的指标就

3、很3重要c为了规哉测定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段终篱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方法,特制定本标准。警告2泼水、活性污泥、土壤及堆程中可能含有潜在数哥哥葱,因此,处褒对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处理毒性试验化合物或性质米知的化合物时须特别小心。H 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1 范罔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费需载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工髦化碳的方法本标准规定f在试验条件下将试骏材料理景置于ll法性污泥毛主在ZEE是土察罪己制成的*n培养液中,并通过泌能幸事放的二氧化;谈章来也可定试验材料包括含添加剂的塑料的禽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方法。如果采用未经JJLl处理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

4、If、j啕*试验仪段拟在自然含水环统中的生物分解过程.如果使用混合的成预i曝霞的接种物时,本方法百IIIJ来浊。在成验材料潜在的生物分解性能。本标准采用的试验条件并不一定为产生最大生物分解性能的最f条件,但本中平i1t设计上是用来测定材料的潜在生物分解能力wt表示g然环境中本主科的生物分辉性能。通过计算破平尚摸口j提高对生物分解性能评估的准确度可选工页,兑附录。本方法适用于以下材料:天然和J或合成聚合物、共聚物战它们的混合物;含有生11增塑剂、颜料或其他化合物等添加到的苦塑料材料;水溶诠聚合物s在试验条件F,不会对接种物内微生物产生仰制作用的材料.捎l制作用叫服用仰制控制或其他适当方法来测得,

5、如果试验材料对接种物有抑制作Ifj11才,可在较低的试验浓度下使用其他接种物或巳侦曝量的接种物。2 哉?在常生引用文件F引j文件巾的条款通过卒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JtI汇付,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啦(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i阜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l_fI可使JH这些文件的放新版本严凡去是4、注目朔的节1m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SO 82451999 ,Jdoxal hydrochloridel 维tt素H1(cyanocohalamine) 维生素R,Uolie acidl 维生素82(ribollavinl DL硫辛酸(D

6、Lthioctic acid 1 0.6 mg 2.0 mg 2.0 mg 1. 0 mg 10 mg 5.0 mg 2.0 mg 5.0 mg 5.0 mg 二氯化硫胶(thiaminedicl巾ridel1. 0 mg , 或使用在100ml.水(见6.)中溶解酵母萃取物15mg的溶液。使用薄膜过滤器(见7.6)过滤溶液并灭菌。注溶液E和F为可选项,如果所用足够浓度的培养液例如活性污泥、土壤或堆肥等时,可以不选用。建议准备1 mL的溶液冷戒备用bGB/T 19276.2-23/ISO 14852 ,1999 6.2.2.7 制备在培养瓶中先后加人水(见6.) 800 mL、溶液A100 m

7、L和溶液B、C、D各1mL(可选项,溶液E和F各lmL)中,然后加水(见6.1)稀释至1000 mL,lW量其pH值。注正确配制时,溶液的pH值应为7.QTO. 2。6.3 焦磷酸盐溶液溶解无水Na,P,O,2.66 g于水(见6.1)中,加水(见6.1)稀释至1000 mLo 7 仪器和设备所有玻璃器皿必须清洗干净,尤其不能含有有机物或毒性物质。除需要实验室常用仪器外,还需要下列装置7. 1 试验烧瓶玻璃容器(例如玻璃烧瓶),应可通入气体、摇动或搅拌,而且连接管路不能泄漏出二氧化碳。试验装置应放在恒温箱内或在恒温装置(例如水浴)中。7.2 供气系统能够提供流量在50mL/min 100 mL

8、/min的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至每个试验烧瓶中,并能保恃恒定流速且偏差在士10%范围内(见附录A)。7.3 测定二氧化碳用的分析仪器用于直接测定二氧化碳,或者用碱性溶液完全吸收后再测定溶解的无机碳(dissolvedorganic car bon,DIC)来计算二氧化碳量(见附录A)。如果用连续红外分析仪或气相色谱仪直接测量排放气中的二氧化碳,需要精确控制并测量空气流量。7.4 总有机碳(TOC)及溶解有机碳CDOC)分析仪(见ISO8245) 7.5 分析天平(常规实验室装置)7.6 离心机或带有薄膜过滤器(孔径。.4511m)的过滤装置此装置不会明显地吸附和释放有机碳。7.7 pH计(常规实

9、验室装置)7.8 电磁搅拌器或振荡装置(常规实验室装置)。8 程序8. 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成已知质量并含有足够的碳以使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能足以被所使用的分析系统检测到。从化学式计算总有机碳(TOC)或通过适当的分析技术(例如按照ISO8245进行元素分析或测定)来测定总有机碳(TOC)含量,并计算出二氧化碳理论释放量(ThCO,)。试验材料的浓度应使总有机碳(TOC)含量至少为100mg/L.试验材料的最大用量由通入试验系统的氧气量和所使用的试验培养基来限定。当使用优化试验培养基时(6.2.2).试验材料的浓度应使总有机碳(TO(、)含量不超过2 000 mg/L,即碳氮比(C:N)约为4

10、0210如果试验材料的浓度更高时.应增加试验培养基中氮的浓度。/,试验材料最好为粉末状,也可是膜、碎片、颗牧或成型制品。试验材料的形状会影响其生物分解能力。如果用不同种类的材料作比较,最好采用相同的形状。如果试验材料为粉末或颗粒时,应使用粒径分布窄的粒于.建议最大粒径为250Im10问时,所使用试验仪器的尺寸大小也应以试验材料的形状而定。要保证不会由于试验条件(如选用的搅拌的型式)而出现明显的机械偏差。试验材料的加工过程(例如棍合物加工成粉末)应不会明显地影响材料的分解行为。可以选择性记录聚合物试验材料的氢(H)、氧(CJ)、氮(川人磷(P)和硫(凹的含量歧试验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如利用液相色

11、谱法(参考ASTMD 3536 -1991或任何其他适用的标准方法)来测定c。GB/T 19276.2-2003/I80 14852,1999 试验材料最好不吉添加剂,如增塑剂。如果试验材料中确实吉有此类添加剂时,在评估聚合材料丰身的生物分解能力时,也需要有关添加剂的生物分解能力的资料。难溶于水的试验材料的处理,见SO10634 8.2 参比材料使用苯胶和/或有明确定义的可生物分解聚合物(如微结晶纤维素粉末,元灰纤维素滤纸或聚短基T酸醋)作为正控制参比材料,总有机碳CTOC)含量、形状和尺寸都尽量和试验材料相同。可选用与试验材料相同形状的不可生物分解的聚合物(如聚乙烯)作为负控制参比材料。8.

12、 3 培养液的制备培养液来自于主要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内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从活性的有氧环境中获得,可用于较广i1围地域多种材料的测试。另外,土壤和(或)堆肥的悬浮液也能用作培养液,对于某些试验材料来说,真菌的活性对于生物分解很重要。当需要测定废弃处理系统内的生物分解能力时,从该系统(环境)中收集培养液。可按8.3. 1和8.3. 2制备培养液,或由它们的混合物和l备。如果在使用前培养液的内生呼吸量过高时,可在使用前通过通风方式稳定培养液。恒定试验温度(见5)。注:测定所使用培养液的菌落种数(colonyformingunit,cfu)可能很有帮助,试验用混合物最好含有10du/mL。8.

13、 3. 1 来源于污水处理厂的培养液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或主要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工厂收集活性污泥样品,搅拌均匀,于需氧的环境下妥善保存样品,且最好在收集的当天(至少在72h内)使用。在使用前测定悬浮物的浓度(见ISO11923),必要时可通过沉淀方式来浓缩污泥,以便使加入到试样中的污泥体积最小。加入合适体积污泥使最后混合物中悬浮团体浓度范围在30mg/L 1000 mg/L 注1,当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分解过程或当进行碳平衡量测定时(见附录。,建议培养液中悬浮物的浓度为30 mg/L。当回体物质会影响碳平衡量的测定时,建议按以下步骤制备培养液取500mL活性污泥于搅拌器,中速(或适宜的高速)

14、搅拌2min.使其均匀。静置至上层的液体中不吉大量的悬浮物(至少30mn)。将足量的上层掖体轻轻倒入测试容器中,以得到浓度(V/V)为1%-5%的培养液。避免带入污泥粒子。注2培养液可以进行前处理。但是一般不使用经过预曝置的培养液,尤其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生物分解行为的标准试验时不应使用。依照试验目的,也可使用经过预曝置的培养液,但在试验报告中应清楚地阐明(例如:生物分解百分率=X%.使用了经过预曝置的培养液并详细说明预曝置的方式。预曝置的培养液可通过在不同的条件下在实验室进行适宜的生物分解试验来获得(见ISO/TR15462).也可从环境条件相近的场所(例如被污染的场所或工业废弃物处理场)中收集

15、得到。8.3.2 来源于土壤或堆肥的培养液。将10g未经灭菌的肥沃土壤或来自于处理有机废物的堆肥厂的堆肥,放入100mL试验培养基中或焦磷酸盐溶液(6.3) C常用于土壤微生物)中。静置30min,用粗糙多孔的滤纸过滤悬浮液,把滤液倒入试验容器中,以得到菌种浓度(V/V)为1%5%培养液,必要时可以增加培养液的量,但这可能在建立碳平衡量时产生问题。使用堆肥可增加试验容器中真菌的数量,提高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此时,应在试验报告中指明所用堆肥的状态(例如:熟肥,50C热态堆肥)。如果需要较高浓度的培养液,可在试验培养基中加入较多量的土壤或堆肥,加水(见6.1)稀释至适当的培养浓度。8.4 试验步骤

16、6 至少准备下列数量的烧瓶(试验瓶)a) 两个盛装试验材料的烧瓶(符号FT);b) 两个用于空白试验烧瓶(符号FB);c) 一个使用参比材料用于检测培养液活性的烧瓶(符号Fc); 另外,如果需要的话: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d) 一个用于检查试验材料中可能出现的非生物分解作用或非微生物变化作用如水解的烧瓶(符号F,)。在巴中的试验溶液应先经过灭菌,例如高压灭菌(用高压消毒锅)或加入一种适宜的毒性无机化合物来抑制微生物的活性,例如用浓度为10日/L的HgC12溶液,用量为5mL/L。如果必要时,在试验过程中加入等量的毒性物质;e) 一个装有与试验材料相

17、同状态的非生物可分解聚合物(如PE)用于负控制的烧瓶(符号FN); f) 一个用于检查试验材料对微生物活性可能存在的抑制作用的烧瓶(符号F) ,应注意试验材料和参比材料中的碳与培养基中氮的比率(C:N)至少为40: 1,必要时可增加氮的量。按表l中所列内容,往试验瓶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见8.3)。将烧瓶与无二氧化碳的供气系统(见附录A)相连,在试验温度下进行培养,并连续地向烧瓶鼓风,以吹除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在高温时应使用适当的装置防止液体的侵入或流失。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电磁搅拌器或振荡器进行搅拌。如果发现有过多的泡沫,则改为边搅拌边从顶部注入空气。在预通风阶段结束后,将各烧瓶的空气排出口与二

18、氧化碳捕集或测量系统相连。如果要测定碳平衡量(见附录。,可在培养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从每个烧瓶或从单独设置的烧瓶中取出足量巳知体积的培养液用于测定溶解有机碳60%;(2) 在试验结束时每只堆肥容器的生物分解百分率之间的相对偏差不超过20%; (3) 式验结束时,空白瓶F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不超过经验值的上限(此值取决于培养液的量。例如,干固体30mg/L.实验室间试验(interlablatorytest)结果显示约为90mg/U; 如果抑制检测瓶F,(如选用时)的生物分解百分率10%)时,可能已发生了非生物分解过程;负控制瓶瓦(如选用时),应测不到明显的二氧化碳释放。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则使用

19、另一预先调节或预曝置的培养液重复试验。8 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11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 依据标准;b) 能说明此项试验和参比材料的所有资料,包括它们的总有机碳TOC)、二氧化碳理论释放量(ThC矶)、化学组成、分子式(如果已知)、形状、状态、数量及浓度,c) 主要试验参数,包括试验体积、所用培养基、培养温度及最终的pH值Fd) 所用培养液的来源及用量,包括预曝置的细节及所用堆肥的状态;c) 所用的分析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检测方式、总有机碳CTOC),溶解有机碳CDOC)及生物质的测定方式;f) 试验材料及参比材料所获得的试验结

20、果(列表和图示),包括测得的二氧化碳累积量、生物分解百分率及这些参数对时间所做的曲线;自)迟滞阶段、生物分解阶段所用时间、达到最大生物分解百分率所用时间以及整个试验所用时|时;如有可选项试验时.应增列下列内容;h) 非生物分解检查瓶Fs、抑制控制瓶F,及负控制瓶F,的测试结果;i ) 碳平衡量的测定结果,例如包括:1 ) 试验材料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量,2) 在培养阶段由于水溶性物质而使培养液增加的溶解有机碳CDOC)的量;3) 试验过程中生物质内有机碳的增加量:) 试验结束时,残余的聚合物中的碳含量;5) 测得的总碳量,用相对于试验材料的含碳量的百分率来表示。j ) 经过培养的试验混合物中

21、的菌落单元Cdu/mL); k) 任何其他相关数据(如:样品的初始相对分子质量,残余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9 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附录A(资料性附录)释放的二氧化碳最测定系统的测试原理(示例)试验烧瓶按图A.1所示顺序放置并通过输气管相连。在恒定低压f,通以流量在:)0mL/口11n -100 mL/min之间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记下气泡数或使用合适的流量控制器来测定空气流量。在使用压缩空气时,将空气通过盛有干燥的碱石灰的瓶子或至少两个碱液洗瓶(例如1,盛有500mL浓度为10 mol/L的KOH溶液),以除去二氧化碳。另外用一个烧瓶盛放100

22、时,浓度为0.0125 mo1!L的BaCOH)2榕液,通过浑浊度来判定空气中是否?昆有二氧化碳。可在指示剂瓶与下一连接瓶之间接入个空瓶来防止夹带进液体。如果生物分解发生,试验烧瓶中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牛的二氧化碳随即被连接在其后的吸收瓶吸收,测定方法见附录Bol 弛,2 3 4 5 呵l 压缩空气$2 流量控制器;3 二氧化碳收集瓶(例如两个盛有强碱的洗瓶); 4 二氧化碳指示剂Ba(OH),:, 5 民验容器;6 搅拌器;7 二氧化碳收集瓶(例如两个盛有强碱的洗瓶)0 圈A.1 10 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附录B(资料性附录)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

23、计算方法(示例)B. 1 通过测定溶解无机碳(DIC)来计算二氧化碳释放量释放出的二二氧化碳(CO,)用NaOH吸收。用去离F水制备浓度为0.05mol!L的氢氧化纳(NaOH)溶液.测定此溶液的溶解无机碳(D!C)作为空白的,计算产生的CO,量时使用这个空白值。将试验烧瓶依次与分别装有NaOH溶液100mL 的两个吸收瓶相连,用一小弯管封闭最末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NaOH溶液中。在测定时,取下与试验烧瓶相连的那个吸收瓶,取出足够的样品月1于测定DIC(例如10mL),并用盛有新制备的NaOH溶液的吸收瓶替换。在实验的最后一天,在对实验溶液进行酸化处理后,测定两个吸收瓶的DJC值。按

24、m.1)式d算产生的二氧化碳量(DICT _. DICB) X 3. 67 (C2h =.( B.1 ) 10 式中:(CO, )T 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单位为毫克(mg); DIC飞测得的DJC,单位为毫克(mg); DICll 由NaOH溶液计算得到的DIC空白值,单位为毫克(mg); :1. 67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匀碳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值(44/12),10 修正系数,因为实际使用NaOH的用量为100毫升(mL)。B.2 用氢氧化领Ba(OH),J溶液进行滴定分析产生的COc与Ba(OH)2反应生成碳酸坝(BaC03),通过用HCl滴定残留的Ba(OH)3来t算释放出的CO2的量2C

25、O2十Ba(OH)2一一.-BaCOj十H20 . .(B.2) Ba(OH)2 +2HCl一一BaCI2十2H,O. (B. 3 ) 用去离子水或蒸惰水溶解Ba(OH), 8H,O 4.0 g加水(见6.1)稀释至1000 mL.得到浓度为0.0125 mol!L的溶液。建议在进行系列试验时,一次制备足够量的溶液,例如5L滤1:;固体物质,用标准的盐阪(HC)榕液进行滴;i:用阶献作为指示剂或自动滴定仪来指示终点,测出准确浓度。将清澈的Ba(OH)2溶液用于有封瓶储存起来,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1mol/LC36. 5 g!L)的赴酸f轩在50mL用去离子水和蒸馆水加水(见6.1 )

26、稀释至1000 mL.得到浓度为O.OS mol/L的洛液。在试验JH白H,f电先在1个吸收瓶中各放入Ba(UH),溶液100mL。根据试验材料的特点和用量来训节吸收浓的川j量。定期滔l定第一个收集瓶。此项上作应按需要进行,例如当第一个收集瓶发生浑浊反第二个收集瓶出现BaC03沉淀前进行滴定。在试验开始后可每隔1d滴定1次,然后在达到平稳阶段后每5d淌定l次d在取下吸收瓶时,应立即用塞子塞住瓶口,以避免空气中的CO,进入瓶中。将剩下的两个吸收瓶前移接试验烧瓶(即2变1,3变2),并在其后再放置一个盛有新鲜Ba(UH)溶液的吸收瓶。如果i式验周期较长,则特别需要测定济液的准确浓度。用同样的方法对

27、盛有试验材料、参比材料的试验烧瓶反空白、捕前IJt;,制及居养液控制的试验烧瓶进行相同方式的处理。f取F吸收瓶后,将Ba(OH)2溶液分成2或3等份,并立即用HCl溶液进行滴定。记下中和1 1 GB/T 19276.2-2003/180 14852 ,1999 Ba(OH),所用的日Cl的体积G12 按(忧4)式计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C2)的质量:r2cll x Vn V1l mI-:.一一一立V八X:;:-;-工)x(气X22 飞c、Hzf 式中-m 吸收瓶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量,单位为毫克(mg), -HCl溶液的准确浓度,单位为摩尔/丹(mol/Ll; 句Ba(OHl,熔液的准确浓度,单位

28、为摩尔/升(mol/L),Vo 试验开始时Ba(H),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l, VB 滴定前在时间f时Ba(OH),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Bz 中和滴定时用去的Ba(OH)2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中和滴定时用去HCl的体积,单位为毫到(mL); 22 CU相对分子质量的一半。当采用以下试验条件时:在吸收CO,前后,Ba(OH)2的体积准确为100mL , Ba()H),溶液全部用于滴定(V二Vu,=VBz); Ba(Hl,的准确浓度正好为0.0125mol!L , HCl溶液的准确浓度正好为0.05mol/L; 按(B.5)式进行计算zIn二1.( 50

29、- V.) (日41 . ( B. 5 1 C. 1 草穰附录C(资料性附录)碳平衡量的测定GB/T 19276.2-2003/ISO 14852 , 1999 试验材料的组成通常比其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要复杂得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或单纯fJ:.化耗氧量(OD)的测定不足以定性和簸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在生物分解过程中,做生物会产生新的生物质,试验材料中的叫部分碳转化为生物羡顶不是被生物化学氧化。因此,那绞;在议验材料完全被生物分解的情况下,释放出的二氧化感激和BOD键的分析参数格对于理论信来说,通常都不能达到100% .推断出的不充分生物分解的试验结果也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测定总的碳平衡

30、有助于来确定完全生物分解能力。这种碳平衡建立在对以下几种形式的碳求和的基础上: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出的碳、以新位物质形式产生的碳、转化为水溶性有机t谢物的碳、通过溶解有机碳(DOC)测出的碳及保留在未分解聚合物材料牛在台碳,比较碳总送与引人试验系统中的试验材料的有机碳含簸。C. 2 实验步骤测定将放出的二氧化碳蠢(见8.4)。在生寄养辈革开始、加入试验材料前及培养期结束对分别对培养液取格却采祥E才成仔细,以获得有代表性的样品。将样品F哥湾自莫过滤器过滤或以40000m 速率下离心过滤ex;f每一样品,使用J当的方法,分析过滤器或残液中的生物质含攫(如测量蛋白质的方法).测定生物质内的碳含量,并由

31、生物质内的有机碳含量变化来计算转化为新的生物质的碳量。按照ISO8245测定每个样品滤液中的DOC.并计算有机碳的增加量。如果可能,鉴别-下形成DOC的物质以确定是否产生水溶位代谢物。在试验结束时,利用全部的残留样品,测定残留聚合物中的含碳缀。通常这是比较困难的步骤,如果有特定的聚合物分析方法时,则可直接测定(见附录川,也可间接测定由在第一种情况直接测定时,将残留聚合物萃取、称道,根据已知的组成计算出含碳篷。间接检测的种可能的方法是对残留物进行冲洗、干燥秘称量,豁出总有机碳()c)o然后从OC1减去生物草堂哥丧见上述得到残留聚合物中的含碳髦。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准确称出残留物质量,然后用适宜的方

32、法对它进行处理,从而破坏处物质,但不破坏聚合物(必须事先确认)。例如2用次氯酸的除去可将解部分,并重新称出样品质量。:l!确保所有的生物质都已除去,根据称得的质量计算出残阳物中聚合物的含量。C.3 在费1萨普普前计算搬到:(C.1),由呼吸计测定得到的生物分解百分率以来计算引人试验系统中(碳含量CMAT)的试验材料的钱化氧化碳含量Cco,(mg/ L) 0 Em CMAT D, 一, 100 .( C. 1 ) 通过比较在试验期培养开始和结束时的生物质,根据测得的生物质中的含碳蠢C以如和C!j(和来计算含试骏材料的试验烧瓶中生物质碳的增加量C圳。(mg/L),见式(二2)CBIO = CB1来

33、卢C(如.(2 ) 通过比较开始积生在束对DOC的浓度DO以和D仪Jt和来汁算在培养其1的DOC的竭力E量CfX)(、(mg/U,见式(C.3),Cr.,x, = DOC,来)仪)C,始(C. 3) 1 3 GB/T 19276.2-2003/ISO 14852 ,1999 测定试验结束时残留聚合物的有机碳量CIOL 计算不同转化形式的碳占引人系统中的碳含量(CMAT)的百分数,将它们求和,得到计算出的碳CCALC%) .见式(C.4)CCALC二Cooo十CBlU十C,xx十CIOI(C.4 ) C.4 示例聚(萨援基丁酸醋)(PHB)的碳平衡量试验带入:CMAT二600mg/L PHBX

34、55. 8% 334. 8 mg/L碳,生物分解率D,78%。CR(抽)CH(末CBIO DOC咱mg/L 3.2 61. 0 57.8 2. 0 C.1AT / % 17.2 DOC,阜22.0 碳平衡量计算,CCALC78% + 17 % +6%二101%(相对于CMAT)0 注1,选自PchnerC1 g94)。附录D(资料性附录)Dc Cco 2 20.0 261 6.0 78 在生物分解试验结束后残留的不溶解于水的聚合物量的测定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利用测量在生物分解终止时的残留水不溶性聚合物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是非常有用的。使用下列方法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可用来分析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不含

35、水的有机溶剂的聚合物。() 将试验混合物移至漏斗中,加一适当的有机溶剂,摇动约10min20 min以萃取残余的聚合物,从液相分离层分离有机挥手剂层,加新溶剂并重复上述步骤;(2) 合并有机萃取液,蒸发溶剂至于燥,将固体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3) 利用微量注射器,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中,柱中填有色谱填料,开始分析并记录色谱图;(4) 使用校正曲线图测定聚合物的存在量;(5) 将己知分子量的相同聚合物与试验聚合物相类似结构且已知其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注入色谱仪以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滞留时间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可由色谱图中求得,再利用此关系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试验聚合物的绝对分子量也可使用HPLC和具有低角度激光扫描(LALI)及示差折射率检测器(R) i9!tl得。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