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0466-2008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176208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0466-2008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GB T 50466-2008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GB T 50466-2008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GB T 50466-2008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GB T 50466-2008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S/N:1580177161 统一书号:1580177 161 定价:10.00元91115 8 01171610811 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0466 - 2008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of coal industry 2008 -11 - 27 发布2009 - 06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ode for des

2、ig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of coal industry GB/T 50466 - 2008 主编部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9 年6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50466-2008 1与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g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

3、X 1168毫米1/32 1. 75印张41千字2009年4月第1版2009年4月第1次印刷印数1-10100册为统一书号:1580177 161 定价:10.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466-2008,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前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5J124

4、号)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会间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结合十年来煤炭行业的发展,并参照相关专业和国家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征求了全国煤炭行业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多次开会研究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8章,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采暖、通风与除尘、空气调节、生活供热、井筒防冻、热源、室外供热管道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寄往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5、安德路67号,邮政编码:10001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李海芸赵晓燕张健孙洪津目次1总则(1 ) 2采暖(2 ) 3 通风与除尘(5 ) 3. 1 通风(5 ) 3.2 除尘(6 ) 4 空气调节(8 ) 4. 1 一般规定( 8 ) 4.2 系统设计( 8 ) 5 生活供热(10)6 井筒防冻.(11) 7 热源(1 4 ) 7.1 一般规定(1 4 ) 7.2 锅炉选型及布置(14) 7.3 锅炉辅助设备(15) 7.4 热交换站(1 7) 8 室外供

6、热管道(19) 附录A常用设备的抽风量(2 1 ) 本规范用词说明(2 6 ) 附:条文说明门7) 1总则1. 0.1 为保证和提高设计质量,统一煤炭行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原则和标准,制定本规范。1. O. 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矿井、露天矿、选煤厂及矿区辅助和附属企业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1. 0.3 本规范不适用于位于湿陷性黄士、滑坡以及其他地质条件特殊地区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1. O. 4 煤炭工业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0.1 2.0.2 2 采暖采暖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节能的有关规定。采暖地区的划分

7、,应符合下列规定:1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0C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d的地区应为采暖地区;2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0C的日数为6089d的地区;或小于60d,但稳定低于或等于80C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d,应为过渡采暖地区;3 采暖地区或过渡采暖地区,经常有人工作、休息或生产对室温有一定要求的建筑物,均应设置集中采暖。2.0.3 采暖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宜按当地气象站提供的近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2.0.4 行政福利建筑及民用建筑采暖宜采用950C热水,工业建筑采暖宜采用1100C以上热水,采暖与供热的热媒参数应符合表2.O. 4 的规定。表2.0.4采暖与供热热媒参数热媒参数采

8、暖项目备注热水(C)蒸汽CMPa)生产及热风、辐射采暖二,110三三0.3火灾危险性等级为甲、乙辅助厂房散热器采暖95130 三二0.2类的生产厂房除外民用及公共建筑采暖三三95注:表中所列蒸汽压力为相对压力。2.0.5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应符合表2.0.5的规定。. z . 表2.0.5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序号建筑物室内温度CC)备注1 生产系统井塔提升大厅、选煤厂主厂房、重介车18 井塔其他楼层间、浮选车间180C 脱水车间、翻军机房、准备车阅、选研楼、准备车间和选15 石于楼的手选地点干燥车间、绞车房、井口房为180C受媒坑、筛分楼及装车仓、输送机转载点10 运湿煤的输送机械桥(封闭)B 运干

9、煤的输送机找桥(封闭)、运煤地道5 2 厂房热加工车间1016 冷加工车间、电气设备修理间、清洗间16 变电所控制室及值班室、化验室18 木模间、木材加工房、煤样间、锅炉房的辅助间、通风机房、机车修理库、汽车修理15 间、蓄电池机车库、制氧军间、机车保养间、机车检修间、轮胎更换及修补l同油脂库、油泵房、车间库房、汽车库、水泵房、井塔大厅、汽油柴油库、油品洗桶间、发10 放间、综采设备库空气压缩机房5 材料库根据存放材料确定3 行政福利建筑浴室、更衣室25 包扎室、诊疗室2022 办公室、阅览室、宿舍、小卖部、餐厅1820 任务交代室、会议室、药品发放室、矿灯16 房、洗衣房 3 续表2.0.5

10、序号建筑物室内温度CC)备注3 行政福利建筑厨房、食品加工间816 食堂储藏室5 2. O. 6 对于大空间建筑,当采用散热器布置有困难时,宜采用与暖风机采暖相结合的方式。2.0.7 对于人均占用建筑面积超过100m2的厂房,宜在固定工作地点设置局部采暖,当工作地点不固定时,应设置取暖室。2. O. 8 位于严寒或寒冷地区的建筑,当作业人员逗留时间短,仅需保证设备、器材不冻时,应按50C设值班采暖。2.0.9 蒸汽采暖外网压力高于室内采暖所需压力时,应在引入口处设减压装置。对于热负荷小于100kW、蒸汽压力低于O.4MPa、压差为O.lO.2MPa的小型系统,可采用双截止阅代替减压阀。2.0.

11、10 距离供热热泪、远且用热负荷少的建筑,单建锅炉房不经济时,宜采用电热等其他方式采暖。2.0.11 对每天使用2h以上排风的建筑,应对补风进入的空间计算冷空气渗入的耗热量。 4 3 通风与除尘3.1通风3. 1. 1 产生余热、余湿以及有害气体的建筑物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或生产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3. 1. 2 产生有害气体的设备,宜分别设置局部排风系统。3. 1. 3 对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应设全面通风,当采用自然通风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建筑物的换气次数可按表3.1.3计算。表3.1.3 建筑物换气次数序号项目房间换气次数(次/hll 酸性开口式蓄电

12、池室15 2 瓦斯抽放机房12 3 矿灯房、电液室、加氯消毒室10 4 电整流室、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化验室、煤样室6 5 酸品库5 6 易燃油库、电石库、乙:快库、矿灯及电瓶车库充电室、3 洗选泊泵房7 化学品存放库2 8 润滑油库l 注:1 酸性开口式蓄电池室上排风应为1/3,下排风应为2/3;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上排风应为2/3,下排风应为1/3。2 易燃油库宜采用下排风,排风口离地面应为300500mmo3 瓦斯抽放机房排风口应高出瓦斯泵站屋顶3m以上。3. 1. 4 对于排送带有蒸汽或腐蚀性气体的风管和风机,宜选用无 5 机阻燃、防腐蚀产品。对于排除含有易爆物质气体的风机,应选用防爆产

13、品。3. 1. 5 输煤地道应设置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系统,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15次/h计算,输煤地道断面风速应为o.34m/s。3. 1. 6 当输煤地道有安全通道时,输煤地道的自然进风口宜利用安全通道的安全出口。3. 1. 7 受煤坑内应设机械通风,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12次/h计算。3. 1. 9 受煤坑及输煤地道的通风机与风管宜选用金属制品。3.2除尘3.2.1 当原煤的外在水分小于7%时,对散发粉尘的生产设备或生产环节应采取防尘、喷雾降尘或机械除尘措施。3.2.2 当喷雾降尘措施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喷雾降尘,但喷水量不应影响煤的输送及筛分效果。3.2.3 每路原煤输送系统宜单独设置

14、除尘系统,当两路输送系统合用一个除尘系统时,其除尘风量应按一路输送系统运行所需风量附加15%20%计算,此时风管上应设切换阀门。3.2.4 排除煤尘的管道,水平管道风速不应小于13m/s,垂直管道风速不应小于15m/s。除尘器后管道的风速不宜小于8m/s。3.2.5 除尘系统风管宜选用圆形钢制风管,钢板厚度不宜小于2mm,风管直径不宜小于120mm。3.2.6 除尘系统风管宜明装。在风管易积尘的部位应设置密闭清扫孔。3.2.7 生产系统除尘宜选用干式除尘方式。当选用湿式除尘方式时应设置煤泥水回收及处理设施,在寒冷地区及严寒地区还应采取防冻措施。3.2.8 除尘器宜布置在生产设备的上方且位于除尘

15、系统的负压段,除尘器收集的煤尘应返回到生产流程,并应防止二次起尘。3.2.9 通风除尘装置应与工艺设备电气联锁,并应比工艺设备提前启动、滞后停止。3.2.10 地面生产系统的筛分破碎及带式输送机的通风除尘风量,可按本规范附录A选取。 7 4空气调节4.1一般规定4. 1. 1 建筑物及工艺设备对室内温度、温度及洁净度有要求,且采用采暖通风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4. 1. 2 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集中控制室、电教室、网络通信中心及主副井提升机房司机操作间,应设空调设备。4. 1. 3 空气调节室外气象参数,宜按当地气象台站提供的近2D年的气象数据采用。4. 1. 4 空气调节室内

16、计算参数除应满足人体舒适度及工艺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4.2系统设计4.2.1 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源的选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当矿井有瓦斯或有瓦斯、泥煤等发电机组余热可利用时,应选择漠化埋吸收式冷水机组。4.2.2 空气调节的冷负荷应对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计算。4.2.3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4.2.3选用。表4.2.3凤管内的凤速(m/s)室内允许噪声级dB(A)主管风速支管风速2535 34 三23550

17、47 23 8 室内允许噪声级dB(A)5065 6585 续表4.2.3主管风速69 812 注2通风机与消声器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lOm/so支管风速35 58 4.2.4 舒适性空气调节冷水供回水温度应为712C,热水供回水温度应为60500C。4.2.5 选择冷水机组时,冷水机组台数宜为24台,不宜设备用。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冷却水泵宜对应设置。4.2.6 对于全年空气调节两管制的水系统,循环水泵宜按冬、夏季水量不同分别选择。4.2.7 冷水循环泵不应少于2台,不宜设备用泵,热水循环泵不应少于2台,宜设备用泵。4.2.8 冷、热水循环泵、补水泵宜变频控制。4.2.9 空气调节水系

18、统的补水应经软化处理,仅夏季供冷的系统可采用静电除垢的水处理设施。4.2.10 空气调节水系统的补水,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段,补水泵流量应取补水量的2.55倍,扬程应附加3050kPa,补水泵应设备用泵。4.2.11 空气调节水系统的补水量宜按循环水量的1%计算。4.2.12 空气调节冷水系统的定压最低水位,应高于系统最高点0.5m以上。 9 5生活供热5.0.1 浴水热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浴池水应为400C;2 双管淋浴水应为650C,单管淋浴水应为400C。5.0.2 浴水加热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浴池水应2h加热,当淋浴水加热后储存在水箱中时,淋浴水应3h加热;2 当浴水采用容积

19、式热交换器换热且直流式供给时,浴池及淋浴水均应1h加热。5.0.3 生活热水宜采用间接加热方式。热媒宜采用高温水,当热媒为蒸汽时,凝结水应回收利用。5.0.4 洗衣房的日洗衣量应按井下工人四班总人数的125%计算,并应按每人每日洗衣一次计算。洗衣用水量应按每kg干衣80L、每套工作服干衣重1.5kg计算。5.0.5 洗衣房应设洗衣烘干设备,设备的选择应按每日3班、4h/班计算。5.0.6 洗衣机耗热量可按其容水量加热到500C,加热时间可按0.25h计算。当洗衣机为12台时,可按1台耗热量计算,超过2台时可按2台耗热量计算。5.0.7 井下工人开水供应按最大班每人3L计算,当采用换热方式制备时

20、,耗热量宜按2h加热至1000C计算。5.0.8 食堂炊事耗热及冷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的有关规定。 10 6井筒防冻6.0.1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40C地区的进风立井、等于或低于50C地区的进风斜井和等于或低于一60C地区的进风平啊,当有淋帮水、排水管或排水沟时,应设置井筒防冻设施。6. O. 2 井筒防冻空气加热的室外计算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立井与斜井应取当地历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平均值;2 平铜应取当地历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二者的平均值。6.0.3 对于抽出式通风矿井,当进风采用冷热风在井口房混合时,宜采用无风机方式,并应采取

21、下列措施:1 井口房应密闭,经常打开的大门,应及时自动关闭;2 空气加热系统的风流阻力,不宜大于50Pa;3 空气加热器上方的隔断墙,应设调节风阀。6.0.4 当热风人井采用有风机方式时,其风机的安装位置和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离心风机宜布置在空气加热器的热风侧,轴流风机宜布置在空气加热器的冷风侧;2 采用轴流风机时,风机与电机宜直联传动;3 热风侧的离心风机,风机与风管应保温。6. O. 5 空气通过加热器后的热风计算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冷热风在井口房混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人式热风,可取30350C; 2)吸人式热风,可取20300C。2 冷热风在井筒内1昆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进入立井的热风,可取60700C; 11 2)进入斜井与平响的热风,可取40500C。6.0.6 井筒防冻入井风的耗热量计算,除入井风量应由采矿确定外,其余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入井风量应按20C时的风量计算;2 富余系数应取1.1; 3 入井风j昆合温度应取20C;4 空气的容重与比热容,应取20C时的容重与比热容。6.0.7 空气通过加热器的质量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离心风机,宜采用610kg/m2.的2 轴流风机,宜采用48kg/m2.的3 元风机方式加热时,宜采用24kg/m2 s。6. O. 8 空气加热系统的热媒,宜采用高温水,其供回水温度应为130700C或1l0

23、700C。当采用蒸汽热媒,其压力不应低于O.3 MPa。6.0.9 选定空气加热器的散热面积的富余系数与空气加热机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绕片式空气加热器,应取1.151.25;2 串片式空气加热器,应取1.251.35;3 空气加热机组,不得少于2组,可不设备用机组。6.0.10 蒸汽热媒的空气加热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选用的空气加热器高度不宜大于1750mm;2 疏水器及配管宜布置在空气加热器的热风侧;3 凝结水余热应回收利用。6.0.11 空气加热器并列布置时,片与片之间的空隙应密闭。6.0.12 空气加热器的冷热风侧、热媒管道系统应设温度或压力监测仪表。6.0.13 有风机方式的热风

24、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立井的热风口,宜设置在井口地面下23m处,并宜设置在罐道的侧面; 12 2 斜井、平响的热风口,宜设置在距井口34m处,并宜设置在人行道侧,热风口底缘宜靠近井筒底板。6.0.14 空气加热室的进风百叶窗下缘距室外地面宜为1.2 1. 5m,百叶窗的室内侧应设关闭门。6.0.15 当井筒防冻采用热风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在远离主工业场地、采暖热负荷很少的进风井;2 应设在缺水地区或供水困难的进风井。6.0.16 热风炉的选择及辅助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选择矿用型定型产品;2 热风炉不得少于2台,当其中1台出现故障时,其余热风炉应能满足井筒防冻需要;3 热风

25、炉的燃料、灰渣运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有关规定执行。6.0.17 热风炉房的位置和热风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热风炉房距进风井口不得小于20m;2 热风道应采取防水和保温措施;3 靠近热风炉房的热风道内,应设烟气监控设施。6.0.18 热风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应设置防火装置。 13 7热源7.1一般规定7. 1. 1 矿井供热应根据矿区总体规划,利用附近电厂余热,选择热、电冷联产系统,不具备以上条件时,可设计独立的锅炉房。7. 1. 2 矿井有瓦斯可以利用时,应选择燃瓦斯气锅炉;有瓦斯发电站时,可利用瓦斯余热锅炉供热;当无瓦斯利用时,应采用燃煤锅炉。7. 1

26、. 3 当矿区规划中有电厂,并能提供用热负荷时,锅炉房应按临时设计,锅炉房选址应有利于电厂供热管道衔接。7.2 锅炉选型及布置7.2.1 锅炉选型应能适应本矿生产的燃料,应有较高的热效率,并应使锅炉的出力、台数和其他性能适应热负荷变化的需要。7.2.2 结焦性强的烟煤,不宜采用链条炉排锅炉;低位发热量小于等于12550kJ/kg、粒度不适合层燃炉燃烧的燃料,宜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7.2.3 锅炉布置与其围护结构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操作、检修和布置辅助设备的需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锅炉房开间尺寸应按1台炉占据1个柱距设计;2 燃煤锅炉的前、后端及两侧与围护结构之间的净距,应符合表7.2.3的要

27、求;3 锅炉最高操作点到梁下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并应满足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求。当锅炉顶部不需要操作和通行时,锅炉最高操作点到梁下净空高度不应小于O.7m。表7.2.3锅炉与围护结构之间的净距(m)热水锅炉(MW)I o. 72. 8 I 4. 214. 0 蒸汽锅炉(仙)I 14 I 620 炉前l 注3.0I 关4.0炉后、炉侧| 注0.81 注1.5注:1 需在炉前清扫烟管时,应满足清扫操作的要求。2 炉侧需吹灰、拨火或安装、检修螺旋出渣机时,应满足需要。3 当炉前设置控制室时,锅炉前端至控制室的净距可为3mo7.2.4 锅炉房的辅助间和生活间应符合下列规定:29.0 35 二5.0二

28、1.8 1 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20t/h和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负荷为O.714MW的锅炉房,宜贴邻锅炉间固定端布置;2 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20t/h和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负荷大于14MW的锅炉房,可贴邻锅炉间固定端布置或单独布置。7.2.5 锅炉房运煤系统的布置应使煤自固定端进入锅炉房的上煤间。7.3 锅炉辅助设备7.3.1 锅炉房上煤系统应根据单台锅炉容量及耗煤量确定。常用运煤系统可按表7.3.1选取。表7.3.1常用运煤系统锅炉房规模单台蒸发量(t/h)台数锅炉房耗煤量(t/h)推荐运煤方式二注413 12 (1)手推车十翻斗上煤机(2)手推车+电动葫芦吊煤罐二主434 23

29、(1)手推车十电动葫芦吊煤罐(2)埋刮板输送机6 25 (1)埋刮板输送机10 13 36 (2)单轨抓斗输送机20 13 (3)多斗提升机+带式输送机20 24 6 (1)多斗提升机十带式输送机(2)固定皮带输送机 15 7.3.2 链条锅炉除渣系统,应根据单台锅炉容量确定。当单台锅炉容量为14tjh,锅炉台数不超过2台时,宜采用锅炉自带除渣机方式;当单台锅炉容量为620tjh,锅炉台数超过2台时,宜采用连续运输的联合除渣方式。7.3.3 循环流化床锅炉除渣系统,应根据锅炉容量及渣量、渣的特性等条件确定。当炉内加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时,不宜采用水力除灰渣系统。7.3.4 锅炉除渣应为湿式,对于

30、缺水地区或不适于湿式除渣时,应对锅炉除渣口采取密封措施。7.3.5 除尘器的选择应根据环保部门的环评要求确定。7.3.6 鼓风机、引风机风量,宜采用变频调节,出口方向及角度应顺向烟道、风道,不应反向拐弯或急拐弯。几台引风机共用烟道时,每台引风机出口应加设烟道闸门。7.3.7 锅炉采取机械引风时,烟囱出口直径宜按锅炉额定总能力运行时烟速为1220mjs确定,并应校核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烟速,烟速宜大于当地当季的室外平均风速。7.3.8 每个新建燃煤锅炉房应只设I根烟囱,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应按表7.3.8选取。表7.3.8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MW 0.7 O. 71. 4 1.42. 8 2.

31、87 714 1428 锅炉总容量t/h 1 12 24 410 1020 20;40 烟囱最低高度口120 25 30 35 40 45 7.3.9 当锅炉总容量大于28MW(40tjh)时,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45m。当新建锅炉房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于最高建筑物3m以上。7.3.10 锅炉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确定。经处理后的锅炉给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锅炉水质标准)GB1576的有关规定。7.3.11 锅炉给水泵应按锅炉工作压力与锅炉对应选配。当锅炉台数多于3台时,给水泵应统一设置。7.3.12 循环水泵宜采用

32、变频控制,并应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当设置3台或3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设备用泵;当设置4台以上循环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7.4热交换站7.4.1 热交换站宜靠近热负荷中心布置,可单独建造,也可附在建筑物内或锅炉房内。7.4.2 单独建造的热交换站,应根据其规模大小,设置热交换站、水处理间、控制室、化验室和工作人员必要的生活用房等。7.4.3 热交换站的净高,应能满足安装和检修时起吊设备的需要,但最低高度不宜小于3.0m。7.4.4 热交换器周围应有净宽不小于O.8m的通道,热交换站内各种设备的布置,应留出操作、检修和抽管所需的空间。7.4.5 热交换站门的开启方向和安装洞预留,应与锅炉房的设计要

33、求相同。7.4.6 热交换站应有良好的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排热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风。7.4.7 热交换器的设置不应少于2台,当其中1台停止运行时,其余热交换器的供热量,应满足总计算供热负荷75%的需要。7.4.8 当加热的热媒为蒸汽时,换热系统宜符合下列规定:1 宜选用凝结水出水温度较低的汽-水热交换器; 17 2 可串联汽水和水-水两级换热设备,水水热交换器后的凝结水温度不宜超过800C,并应设置防止凝结水倒空的装置。7.4.9 凝结水应回收利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凝结水罐的闭式系统;2 当凝结水温度确能控制在800C以下、且无除氧要求时,宜采用开式系统。7.4.10 热

34、交换器一次热媒与二次热媒之间的温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汽-水热交换器不应小于50C;2 水-7.(热交换器不应小于100C。 18 L 8 室外供热管道8.0.1 当采用蒸汽供热时,煤矿的浴室、井筒防冻的空气加热室宜设专管供热。8.0.2 管道材料的选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的有关规定。8.0.3 当采用不通行地沟和直埋敷设时,供热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当采用架空、半通行、通行地沟敷设时,供热管道可采用元缝钢管或焊接钢管。8.0.4 供热管道敷设方式应根据地质、地形、施工、运行、管理、经济比较等因素确定。在条件允许时,热水的供热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8.0.5 蒸汽

35、供热管道或多于2根的热水供热管道宜采用地沟或架空的敷设方式,当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时,应作经济比较后采用。8.0.6 室外供热管道地下敷设且经过不允许开挖地段时,应采用通行地沟。8.0.7 直埋敷设管道沿途宜少装阀门,当必须装设时,阅门处应装设补偿器或加固定支墩。对沿途设置的泄水阀及放气阀等各类阀门应设检查井。8.0.8 架空热力管道可按不同情况采用低、中、高支架敷设。在不妨碍交通的地段宜采用低支架敷设;通过人行道地段宜采用中支架敷设;在车辆通过地段宜采用高支架敷设。8.0.9 架空供热管道与地面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低支架敷设,不宜小于0.5m;2 中支架敷设,不宜小于2.5m;3 高支架敷

36、设,穿越公路时不应小于5m,穿越铁路时不应小于5.5m。8.0.10 半通行地沟的净高宜为1.21. 4m,通道净宽宜为O.5 O. 6m;通行地沟的净高不宜小于1.8m,通道净宽不宜小于O.7m。8.0.11 地沟内管道的外壁与沟壁、沟底、沟顶的净距,宜符合下列规定:1 与沟壁净距宜为100150mm;2 与沟底净距宜为100200mm;3 不通行地沟与沟顶净距宜为50100mm;半通行和通行地沟与沟顶净距宜为ZOO300mm8.0.12 地下敷设热力管道的阀门、仪表等附件处应设检查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井的大小和井内管道、附件的布置,应满足安装、操作和维修的要求,检查井净高不应小于

37、1.8m; 2 检查井面积大于或等于4m2时,人孔不应少于2个,人孔直径不应小于O.7m,人孔口高出地面不应小于O.15m;3 检查井内应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不宜小于O.4mXO. 4mXO. 4m,并宜设置在人孔之下。8.0.13 通行地沟的人孔间距不宜大于200m,设有蒸汽管道时,不宜大于100m;半通行地沟的人孔间距不宜大于100m,设有蒸汽管道时,不宜大于60m。人孔口高出地面不应小于O.15m。8.0.14 直埋敷设管道宜采用元补偿敷设方式。8.0.15 热力管道应设有不小于2%0的坡度,地沟敷设时,沟底的坡向与坡度应与管道一致,不间断运行的蒸汽管道架空敷设时,可不设坡度。 20

38、L 附录A常用设备的抽风量A.O.l 常用设备的抽风量应符合表A.O. 1-1表A.0.1-7的规定。设备规格抽风量(m3/h)设备规格抽风量(m3/h)表A.O.l-l额式破碎机上部抽凤量表A.0.1-2 辘式破碎机上部抽风量对辐D600X 400 对辐D750X500 齿辘D450X 500 齿辍D600X 750 四导lilD7 50 X 500 囚辘D900X7001000 1500 对辐D1200X1000 齿辘D900X900 2000 表A.0.1-3 可逆式锤式破碎机上部抽风量设备规格D600X 400 D1 000X 800 D1 000 X 1000 抽风量(m3/h)60

39、00 8000 10000 表A.0.1-4不可逆式锤式破碎机下部抽凤量设备规格D600 X 400 D800X 600 D1 000 X 800 I D1 300 X 1000 抽风量(m3/h)4000 5000 6000 9000 表A.0.1-5反击式破碎机下部抽凤量设备规格D500X 400 D1 000X 800 D1250X川D1250X 1250 抽风量(m3/h)8000 10000 12000 14000 表A.0.1-6每平方米筛子上部抽凤量筛子规格振动筛滚动筛拍风量(m3/h)1200 500 21 表A.0.1-7TD75带式输送机转载点机械除尘抽凤量(m3/h)续表

40、A.0.1-7 带宽落煤溜槽落煤溜槽Vj二1.6V j =2.0 V j =2.5 带宽落煤溜槽落煤溜槽Vj= 1. 6 Vj =2.0 V j =2.5 (mm) 角度垂高(m)Ll L Ll L Ll L (mm) 角度垂高(m)Ll L Ll L Ll L 2.0 365 1090 440 1165 535 1262 2.0 945 2575 1160 2970 1405 3035 3.0 540 1430 660 1550 805 1695 3.0 1415 3415 1740 3740 2105 4105 55。4.0 725 1750 880 1905 1075 2100 800

41、60。4. 0 1890 4195 2320 4625 2810 5115 5.0 905 2055 1100 2250 1340 2490 5.0 2630 4940 2900 5480 3510 6090 6.0 1085 2335 1320 2570 1605 2855 500 6. 0 2835 5655 3480 6300 4215 7035 2.0 405 1175 495 1265 600 1370 2.0 1035 2930 1265 3160 1535 3430 3.0 610 1550 740 1680 905 1845 3.0 1545 3865 1895 4215 22

42、90 4610 60。4.0 815 1900 990 2075 1205 2290 55。4.0 2070 4740 2535 5205 3070 5740 5.0 1015 2230 1235 2450 1505 2720 5.0 2580 5575 3610 6155 3825 6820 6.0 1220 2550 1485 2815 1810 3140 6.0 3090 6360 3785 7055 4585 7855 1000 2.0 550 1370 675 1855 315 1995 2.0 1160 3165 1420 3425 1720 3725 3.0 820 1865 1

43、010 2055 1220 2265 3.0 1740 4195 2130 4585 2580 5035 55。4.0 1100 2765 1350 3015 1630 3295 60。4.0 2323 5150 2840 5670 3440 6270 5.0 1370 3235 1685 3550 2035 3900 5.0 2900 6065 3550 6715 4300 7465 6.0 1645 3685 2020 4060 2440 4480 650 6.0 3475 6940 4260 7725 5160 8625 2.0 615 1865 755 2005 915 2165 2.

44、0 1315 3675 1565 3925 1950 4310 3.0 925 2455 1135 2665 1370 2900 3.0 1965 4855 2335 5225 2915 5805 60 4. 0 1235 3000 1515 3280 1830 3595 55。4.0 2625 5855 3130 6360 3900 7130 5.0 1540 3510 1895 3865 2285 4255 5.0 3275 7010 3900 7635 4865 8600 6.0 1850 4010 2275 4435 2740 4900 6.0 3925 8005 4675 8755

45、5830 9910 1200 2.0 845 2390 1035 2585 1255 2800 2.0 1470 3970 1755 4255 2185 4685 3.0 1260 3150 1545 3435 1875 3765 3.0 2210 5270 2630 5690 3280 6340 800 55。4.0 1685 3860 2070 4245 2505 4680 60 4.0 2945 6740 3505 7030 4370 7895 5.0 2105 4545 2580 5020 3125 5565 5.0 3680 7260 4380 8320 5465 9425 6.0

46、2520 5185 3095 5760 3745 6410 6. 0 4415 8735 5260 9580 6560 10880 一一 22 23 L 续表A.0.1-7续表A.0.1-7带宽落煤溜槽落煤溜槽Vj= 1. 6 V j=2.0 V j=2.5 带宽落煤溜槽落煤溜槽V j= 1. 6 V j=2.0 V j=2.5 (mm) 角度垂高(m)L , L L , L L , L (mm) 角度垂高(m)L , L L , L L , L 2.0 1655 4560 2030 4935 2455 5360 2.0 4447 9473 4624 9650 4790 9816 3.0 24

47、75 6035 3030 6590 3670 7230 3.0 5930 12058 6493 12621 7688 13816 55。4.0 3310 7410 4055 8155 4915 9015 2000 60。4. 0 7908 14982 8717 15791 10264 17338 5.0 4310 8725 5060 9655 6130 11045 5.0 9925 17882 10853 18810 12882 20839 6.0 4950 9975 6060 11085 7345 12370 6. 0 11859 20535 12991 21667 15461 24137 1400 2.0 1866 4935 2275 5355 2755 5835 注:表中Vj带式输送机速度(m/s);L,一一诱导风量(m3/h);L一一抽风量3.0 2785 6550 3410 7175 4130 7895 (m3/h)。60。4.0 3710 8050 4545 8885 5510 9850 5.0 4640 9500 5685 10545 6885 11745 6.0 5565 10885 6820 12140 8260 13580 2.0 2993 7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