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T 50509 - 2009 灌区规划规范Code for irrigation areas programming 2009 -07 -08 发布2009 -12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规划规范Code for irrigation areas programming GB/T 50509 - 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E施行日期:2 0 0 9 年1 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北京-_ 平注中华
2、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规A划规范GB/T 50509-2009 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水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X1168毫米1/32 3.875印张97千字2009年11月第l版2009年11月第1次印刷印数1-10100册会统一书号:1580177 257 定价:19.00元-J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写,, 第361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区规划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佳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九年七月八日电目IJ
3、1=1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J67号)的要求,由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我国大型灌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灌区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农田灌溉科研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经验等,广泛征求有关管理、建设、设计、研究单位和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资料、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配置、总体布置、工程规划、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价、灌区管理、投资
4、估算与经济评价和分期实施意见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负责日常管理,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121号,邮政编码:2500 l3) ,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主缩单位: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参编单位: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贾乃波刘长余齐春三匮直播志柔赵倩张贵民张军步兆熊赵金城芳顺波翠兴乔雷王南琴亮剑玉晓邵姚孟明平
5、彬志俊立司闰刘强曼明连春代夏关罗宏山晴英锦岸沈梅杨晗口贝人查审要主 2 目次1 .总则(1 ) 2术=语(z ) 3 基本资料( 5 ) 4 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7 ) 4. 1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7 ) 4. Z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7 ) 5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配置( 9 ) 5. 1 灌溉分区( 9 ) 5. Z 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叫9) 5. 3 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 (9 ) 5. 4 灌溉制度. (1 0) 5. 5 灌区需水量.(1 1 ) 5.6 灌区可供水量.(1Z) 5. 7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1 Z) 5. 8 灌
6、区规模门川6 总体布置(1 4 ) 6.1 一般规定U川6. Z 水源王程(1 4 ) 6. 3 灌排系统 4. (1日7nkURUAWUAU -A1A1A1AnL 程工程程理程工由主处工他即水沙蓄其酣取泥调J工JJJPDq句巧t巧t7.4 灌溉渠系工程、.7.5 排水沟系工程.7.6 防洪工程7.7 溜排建筑物7.8 田间工程7.9 节水工程8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9 水土保持10 环境影响评价11 灌区管理12 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12.1 投资估算.12. 2 经济评价(40) 13 分期实施意见(42) 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45) 2 d L 句r Conten
7、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 2 ) 3 Basic data ( 5 ) 4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water-soil resources and its utilization ( 7 ) 4. 1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ts utilization 1. ( 7 ) 4. 2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soil resouces and its utilization .
8、( 7 ) 5 Balance analysis of water-soil resources and watr resources allocation ( 9 ) 5. 1 . Irrigation districts ( 9 ) 5. 2 Predit of economical and social 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irrigation areas . ( 9 ) 5. 3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lan of soil resources for lrngatlOn areas ( 9 ) 5. .4 Irriga
9、tion scheduling . (1 0) 5.5 Water demand of irrigation areas .J . (11) 5.6 , Available water supply of irrigation areas (1 2 ) 5. 7 Water resources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irrigation areas ( 1.2 )如5. 8 Irrigation areas scale (1 3) 6 General layout (1 4 ) 6. 1 General requirement (1 4 )
10、3 . 如6.2 .Water sources project (1 4 ) 6. 3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5) 6.4 Other projects (17) 7 Ptoject planning (1 8 ) 7.1 Water intake project(1们7. 2 Sediment treatment projett (1 9 ) 7. 3 Diversion and storage project ( 20.) 7.4 Irrigation canals system project ( 20) 7.5 Drainage system
11、project ( 24) 7.6 Flood-control project ( 28) 7. 7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buildings ( 28) 7.8 Farmland projects ( 2 9 ) 7.9 Water-saving projects ( 32) 8 Land expropriation and resettlement for proj巳ctconstructlOn ( 34) 9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3 5 ) 10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36)
12、11 Irrigation districts management ( 38) 12 Investment estimatio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40) 12.1 Investment estimation (40) 12. 2 Economic evaluation (40) 13 Stage implement opinions . (4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43)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叩(4 4)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
13、ns .、(45) 4 1总则1. 0.1 为适应编制灌区规划的需要,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提高4灌区规划水平,促进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i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大、中型灌区和已建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 O. 3 灌区规划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方针、政策,与流域、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1. O. 4 灌区规划应以节水、节能、增效为中心,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优化配置灌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也护生态与环境,实现灌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灌区
14、可持续发展。1. O. 5 新建灌区应认真调查、分析、研究拟建灌区土地利用现状,在昕取地方政府部门意见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根据灌区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管理方便的原则,经水土资掘平衡和多方案比选论证,合理确定灌区范围和规划方案。1. O. 6 己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应认真调查灌区主程现状和问题,分析论证进行续建、改建、扩建、配套、改造的合理规模与,规划方案;宜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必要时可进行调整。1. O. 7 灌区规划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规划水平年宜与国家建设计划及长远规划的年份一致。1. O. 8 灌区规划应注重科技进步,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J新
15、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灌区现代化科技水平。1. O. 9 灌区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2.0.1 灌区规划irrigation area programming 初拟灌区开发目标、范围、规模、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和工程布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等工作。2.0.2 灌溉lrr耶tion人工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的技术措施。2. O. 3 灌溉系统irrigation system 灌区引水、输水、配水、蓄水、退水等各级渠、沟或管道及相应建筑物和设施的总称。2.0.4 灌溉水源water resources for irr
16、igation 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并达到利用标准的其他水源的总称。2. O. 5 充分灌溉sufficient irrigation 在作物生育期,按完全满足作物生理需水要求的灌溉方式。2.0.6 非充分灌概urisufficient irrigation; deficient irriga-t lOn 在作物生育期,按部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水要求的灌溉方式。2. O. 7 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 在作物生育期,为提高灌慨水利用率和灌水效益,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的灌溉方式。2.0.8 渠系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17、canal 末级固定渠道输出流量(水量)之和与干渠渠首引人流量(水量)的比值,也可为各级固定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2.0.9 田间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application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农渠)输飞出水量的比值。2.0.10 灌溉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tion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干渠渠首引入的总水量的比值,也可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2.0.11 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 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整个生育期中消耗
18、于蒸散的水量。一般以可能蒸散量表示,即为植株蒸腾量与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2.0.12 灌溉制度irrigation scheduling 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订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2.0.13 灌水定额irrigating quota on each application 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2.0.14 灌溉定额irrigation quot 各次灌木定额之和。2. 0.15 灌水率modulus of irrigation water 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也称灌水模数。2.0.16 灌概保证率dependability of irriga
19、tioh 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保证的概率。2.0.17 设计灌溉面积design irrigation area 按规定的灌溉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2.0.18 灌水技术irrigation technology 把渠道或管道中的水分配到田间各地块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称灌水方法。2.0.19 灌溉模式irrigation pattem 适合于某种地区、某种条件或某种作物的相对成熟的灌溉制度及相应的管理措施。2.0.20 灌溉方式irrigation technology selected 采用的具体灌水技术。 3 , 2. O. 21 农田排水farmland drainage 将农田
20、中过多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2.0.22 排水系统farmland drainage system 排除农田中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各级排水沟、营、水闸和泵站等建筑物的总称。2.0.23 排涝模数modulus for waterlogging control 在一定降水频率下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单位排水面积上的排涝流量。2.0;24 排渍模数modulus of subsurface drainage 满足防渍要求的单位面积内排出的地下水流量,也称排渍系数。2.0飞25地下水临界深度critical depth of gr
21、oundwater 不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最小地下水埋深。 4 3基本资料3.0.1 灌区规划应认真调查、搜集灌区和有关区域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生态与环境、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及有关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降水马蒸发、气温、气压、湿度、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和冻土深度等;灌.区有关江河(沟道)、水库、承泄区的洪水、径流和泥沙等。2 地形、地貌、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湖泊等;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3 土壤资料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分布状况、理化性质、水分i特性等土壤普查资料;盐碱地改良试验资料
22、;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资料等。4 生态与环境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内主要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等;水环境现状、水质、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等。5水利工程现状资料主要包括:城乡供水、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运用情况;水库、塘坝蓄水,河(湖)水,地下水与泉水,城镇生活与工业污(废)水等各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i现状各行业供水量、用水量、用水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等。已建灌区还应搜集工程设施现状、灌溉和运行管理情况等资料。6 自然灾害资料主要包括:历年发生的洪、涝、渍、旱、盐、碱等灾害的受灾范围;成灾面积、受灾原因、减产情况和经济损失,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等。7
23、 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农业劳动力、土地资源、耕地面积、种植结构、耕作制度、作物产量和林牧渔业生 5 产;工农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8 有关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灌区所在流域或区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整治规划、农业区划;流域规划、水利规划、水资源评价成果及开发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农、林、牧、渔业及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等。9 区域内或周边有灌溉试验站(场)的,还应搜集相关的灌概试验资料。3.0.2 根据灌区规划的要求,应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其中作为规划依据的基础资料还应进行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 6 _. 4 水土资源
24、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I 4.1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4j1.1 灌区水资源分析评价应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统一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与环境保护相四调的原则。4.lu 灌区水资源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i 1 水资源数量分析评价: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等。I 2 7.110 沙壤土、轻壤土1.82.1 2.12.3 2. 32. 6 2. 62. 8 中壤土1.51.7 1. 71. 9 1. 82. 0 2. 02. 2 重攘土、教土1.01.2 1.1L3 L 21. 4 1.31.5 25 7.5.6 设计排涝模数应根
25、据排水区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排水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生产发展水平,按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的有关公式选择计算,也可采用其他经过论证后的公式计算。7.5.7 设计排渍模数应根据排水区降雨与蒸发条件、土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排水沟向密度等,结合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7.5.8 灌区排水系统应结合流域防洪除涝和土壤改良规划及灌溉渠系布置,统筹规划,毕理布置。7.5.9 排水方式应根据排水区的水文地质、土壤性质,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控制要求及耐邮度,耕作方式,承泄区的位置、地势、水位,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7.5.
26、10 排水明沟布置l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水沟应布置在其控制范围的低洼处,并尽量利用天然河道,应能满足汛期排水和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2 排水沟系布置应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提排为辅,分片、分级排放,当地洪涝水与外来客水分别排放。3 干沟出口应布置在承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稳定的地方。4 下级沟道的布置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使其不发生辈水。I5 排水沟沟线宜短而直,其布置应与灌溉渠系、道路、林带、村镇等的布置相协调,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和行政区划等相适应。7.5.11 排水沟设计洗量应根据排水区面积、排水模数、产流与汇流历时、地下水位控制生求等通过计算分析确定。7.5.12 田间末
27、级回是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应满足耕作和地下水位控制要求。有排渍功防止土壤盐碱化要求的地区,末级固定排水沟深度和间距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经综合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7.5.12确定。表7.5.12末级固定排水沟间距与沟深问一距(m) . 盆沟深(m)轻壤土、沙壤土中壤土教土、重壤土, O. 81. 3司.5070 3050 1530 1. 3-1. 5 70-100 50-70 3050 、如1. 5-1. 8 100-150 70-100 50-70 善1. 8-2. 3 100-150 70100 7.5.13 排水暗管布置应符合
28、下列规定:-.1吸水管线宜平行布置,与地下水流动方向的夹角不宜小于4000 2 集水管(沟)线宜平行地面坡向布置,与吸水管线夹角不应小于300。3 各级排水暗管的首端与相应止一级灌溉渠道的距离不宜小于3m。4 吸水暗管埋深应满足农作物的排渍要求,吸水管间距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附录K所列公式进行计算,经综合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7.5.13确定。-表7.5.13吸水管埋深和阎距吸水管间距(m)吸水管理深(m)教土、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沙壤土0.8-1. 3 1O20 20-30 3050 1.31.5 20-30 3050 5070 1. 5.-.; 1
29、. 8 3050 5070 10100 1. 8-2. 3 50-70 70-100 100-150 27 7.5.14 利用泵站提排应根据控制区的地形二地质、排水区面积、排水流量等因素,对泵站位置和建站方式进行规划。有部分自排条件的排水泵站,宜与民水闸合建。7.5.15 承泄区的设计水位可采用与排水区设计暴雨同频率的洪水位,或用排水历时内的l多年平均高水位值,也可采用实际年洪水位。|7.5.16 排水系统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丑程设计规范)GB50288的有关规定。7.6防洪工程7.6.1 灌区防洪工程规划应以流域、区域防洪规划为依据,根据灌区自然地理特点
30、和现存防洪体系,确定灌区防洪方案。7.6.2 对撞区外部洪水,可采用修堤筑坝、撇洪、截流等方式,以防止外部洪水进入灌区;对灌区内部洪水,可采取修建水库、堤防,进行河道整治,开辟分洪、蓄滞洪工程等措施,蓄泄兼筹,综合治理。对洪水资源应合理制用。7.6.3 灌区引水、提划、蓄水枢纽硝排渠沟及其建筑物,应根据洪水情况及其重要性,进行相应的防洪措施规划,保障防洪安全。7.6.4 易受洪水威胁的傍山、丘陵、坡地渠道,应按防洪标准分析计算洪水流量,修建排洪沟、撇洪沟或采取其他防洪措施,保证渠道防洪安全。较小的洪水,在保证渠道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灌概渠道排洪。I7.7 灌排建筑物7.7.1 灌排建筑物位置应
31、根据灌区地形、总体布置和灌排渠沟纵横断面等,按照建筑物的类型、特点,结合工程规模、作用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7.7.2 灌排建筑物布置应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便于管理和维护;有利于节约用水、灌溉效益发挥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7.7.3 初步确定水源工程、泥沙处理工程、输水隧洞、提水泵站、渠系建筑物、排水沟系等灌排建筑物的级别;规模及结构类型。水源工程还应合理拟定工程场址(坝址、闸址、站址)及布置形式。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及隧洞、泵站等还应合理拟定结构布置形式。、7.7.4 当灌区分期实施、近期有扩建的可能或有其他输水任务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按灌区的最终规模或最大设计流量
32、、最高设计水位确定建筑物主要技术指标。. 7.7.5 己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应在调查统计灌区建筑物的使用、老化和损坏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维修加固、改建、扩建或重建规划;对新增加的建筑物,应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并初步确定拟建工程的位置和主要技术指标。7.7.6 在灌排渠沟与道路交叉处,应根据渠沟与道路的相对高程,设置跨渠(沟)桥梁或渠下路涵。桥孔应满足渠沟过水要求,桥面宽度及荷载标准应与道路等级相一致。路涵孔径应满足交通要求。7.7.7 灌区规划应提出量水设施设置方案。量水设施的设置宜飞与灌排建筑物结合布置。7.8田间工程7.8.1 田间工程应根据不同灌排分区的地形、土壤、地下水埋深及
33、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模式等条件,分别进行典型区规划。7.8.2 典型区应能代表灌排分区的绝大部分农田状况,且具有独立的配水系统。各类典型区面积总和不宜小于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的5%;灌溉面积大于100万亩的灌区,典型区面积可控制在设计灌溉面积的1%3%范围。 29 . . 7.8.3 田间工程规划应提出平整土地的技术要求,确定田间渠沟(管)、配水建筑物、田间道路及林带布置,确定灌排渠沟(管)纵、横断面(或管径),确定灌水沟蛙与格田的技术要素。7.8.4 田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利于调节农田抹分状况、培育土壤肥力、促进农业节约用水。I2 因地制宜,讲求共效,布置合
34、理,田间灌排渠沟(管)线短而直。|3 .灌排系统完善,建筑物配套齐全。4 方便配水与灌溉灌排顺畅及时。5 有利于井渠结合1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6 田面平整,灌水丑壤湿润均匀。7 田块形状和大小荷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8 有利于节约土地7.8.5 平原地区斗渠长度宜为lOOOm3000m,间距宜为400m800m;农渠长度宜为4叫800m,间距宜为lOOm200mo斗渠单侧分水时,农渠长度可适当延长。 山区、丘陵区斗渠、农渠的长度、间距及控制灌溉面积可根据地形情况,因地制宜确定7.8.6 布置斗渠、农渠时,应同时考虑排水沟道的布置。根据灌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朱取灌排相邻布置、灌排相间布置或灌
35、排结合布置。I7.8.7 湿润、半湿润地医的田间渠道宜进行防渗护砌。内陆干旱地区的田间渠道不直进社防渗护砌。配水、灌水、量水、交通等建筑物应配套齐全。7.8.8 田间工1度和田面坡度等。7.8.9 采用睡灌时,应根据地形、土壤、耕作技术等条件合理布置灌水哇,并确定其技术要素。不同土壤条件下灌水旺技术参数可按表7.8.9确定。表7.8.9灌水睦技术参数.土壤透水性(m/h)瞪长(m)瞪田比降单宽流量0/s) 60100 1/200 36 强(0.15)5070 1/200 1/500 56 4060 1/200 35 中(0.150: 10) 70-100 1/2001/500噜36 5070
36、1/200 34 弱(.、 37 飞1!灌区管理11.0.1 灌区规划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灌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灌区管理范围和工程保护范围,拟定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制订管理体制、法行机制和灌区工程日常维护管理方案等。l11. O. 2 灌区管理规划应按照精简、高效、切合实际的原则,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主管部门意见、灌区规模、灌溉面积分布和灌区自动化程度等,合理陆定管理机构性质、人员编制和管理职责。|11. 0.3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符合灌区实际情况,并满足下列要求:1 有利于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2 统一管理与分生管理相结合。3 运行高效、灵活l。4 事企分开,管养分离。5
37、 责任明确,管理科学。11.0.4 灌区管理范围及工程保护范围,应根据灌区运行管理需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合理确定。j1川.5灌区管理设施配套建设与工程建设应同步规划,按照精简可靠、节约高效、因4制宜、先进实用的原则,合理确定灌区水信息、监测与管理决策系统及水量计量、交通、通信、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等项目的建设方案。!11. O. 6 灌区运行管理应按照反应快速、运行可靠、安全便捷的原则,根据灌区特点和实际情况,拟定运行管理模式和工程维护管理HR 、,_, . , 方案。11. O. 7 根据灌区自然状况、作物种植情况和区域灌溉试验站(场)现状情况,必要时对灌溉试
38、验站(场)建设进行相应规划。龟, 、.扩、,& l 39 12 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山投资估算12. 1. 1 灌区规划应按、编制基准年的相关政策及价格水平,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分别估算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投资。12. 1. 2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补偿技资、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编制。112经济评价12.2.1 新建灌区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评价其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同时,应对灌区开发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与环境效益以及在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进行综谷分析与评价。; _12.2.2 已建灌区续建时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39、可按改建、扩建项目经济评价要求进行。评价时,应遵循费用与效益计算口径一致的原则,分析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在按全部费用与全部效益计算时,应合理评估已建工程|的固定资产余值。12.2.3 国民经济评价应按影子价格调整灌区工程、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水土保哥、环境保护工程等投资与年运行费等费用,估算灌区经济效益,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价其经济合理性。,12.2.4 财务评价应分析总成本费用及年运行费用,估算灌区管理单位水费收入及其他财务收入,对灌区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提出维持灌区正常运行需采取的经济优惠措施及有关政策建议。 40 . . 、12.2.5 灌区规划应测算单方水的供水成
40、本及水价,分析灌区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若水价超过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应提出降低水价、减轻用水户负担的措施与建议。 41 . . 、,.匾, F 13 分期实施意见13.0.1 对规模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的灌区,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及地方财力情况,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后分期实施。I13.0.2 分期实施时,应1根据灌区各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纠展等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按先急后缓、效-益优先、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合理安排、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一期工程。13.0.3 灌区分期实施应根据分期间隔时间长短和增加的投资情况,并经技术经济比较纠析确定其骨干工程与控制
41、性建筑物工程按规划规模一次建成或非取分期建设。 42 1; ; 1 h , 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1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飞,的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43 引用标准名录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42、 泵站设计规范)GE/T50265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 44 , . ,、三F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灌区规划规范GB!T 50509 - 2009 条文说明在 t . 飞.- 、, . 也、斗事制订说明为适应编制灌区规划的需要,提高灌区规划水平,促进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飞二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J67号)下达的标准编制任务,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编制了灌区规划规范。本规范历经大纲编制、大纲审查,咨询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审查稿、送审稿、报批稿几个阶段。编制组在对全
43、国大型灌区进行调研,咨询专家,广泛征求灌区设计、科研、管理等单位意见,充分吸收和采纳历次审查会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审定,编制完成。本规范的编制始终遵循灌区规划应以节水、节能、增效为中心,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优化配置灌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与环境,实现灌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明确了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在应用本规范过程中,尤其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尚需深入研究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区生态用水量等有关问题,并认真总结经验,以供修订时参考。 47 目次嗡1 .总则.(51) 2术语.(52)
44、3 基本资料.、.(5 4) 4 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刊的4.1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56) 4. 2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57) 5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配置( 60) 丁.1灌溉分区. 5. 2 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60) 5. 3 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6 1 ) 5.4 灌溉制度. (61) 5. 5 灌区需水量们5. 6 灌区可供水量(69) 5.7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 70) 5.8 灌区规模甲(7 1 ) 6 总体布置. . (73-.) 6. 1 一般规定(73) 6. 2 水源工程. (73) 6. 3 灌排系统( 74) 7 工程规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