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76498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GB T 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GB T 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GB T 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GB T 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T 5325-1997 前言本标准是在GB!T5325-89标准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布面疵点评分采用日本纺绩检查协会标准棉织品整理后出口检查标准儿法国C.R.T.M(米罗兹纺织研究中心标准最后疵点的检验方法和香港联业纺织有限公司涤棉坯布外观检验标准儿为了执行方便,标准内容除了结合涤棉混纺织物特点外,尽量靠拢棉布标准。布面疵点评分方法由4分制改为10分制.标准水平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接近于国际一般水平。在标准适用方面,明确了适用于鉴定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各种混纺比的本色布的品质。由于当前布机向阔帽发展,布幅增加了230cm及以上的档次。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

2、附录E、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5325-890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s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河北省纺织总会,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代替GB/T5325-89 Combed polyester / cotton grey fabric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分类、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涤纶混用比在50%及以上的涤棉混纺、机织生产的、衣着用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品质,不包括提花织物.2

3、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406-93 棉本色布GB/T 3923. 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l部分s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6-1995 机织物长度的测定GB/T 4667-1995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GB/T 4668-1995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FZ/T 10004-93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FZ/T 10006-93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FZ/T 10009-1996

4、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ZB/T W04 006.2-89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3分类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按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由生产部门制定.4 要求4. 1 技术要求项目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技术要求包括织物组织、幅宽、密度、断裂强力、棉结疵点格率、布面疵点六项。4.2 分等规定4.2. 1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晶和三等品,低于三等品的为等外品。4.2.2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断裂强力、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等,并以六项中最低的品等为该匹

5、布的品等。42.3 分等规定见表1、表20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6-30批准1997-12-01实施 82 GB/T 53251997 表1分等规定项臼标准优等品织物组织按设计规定符合设计要求幅宽按产品规格+1. 2% cm 1.0% 密度经纱1. 5% 按产品规格根110cm 纬纱1. 0% 断裂强力经向按附录F(标准的附录断裂强力标准8.0% N 纬向计算公式计算一8.0%是芝乡的量,%60及60以下以上-50 棉结疵点格率织物总紧度.%一等晶的% 80及以下8 10 50% 不大于80以上10 12 注1 当幅宽偏差超过1.0%时,经密偏差为一2.0%.2 幅宽过狭、过阔的布,另行成

6、包.表2布面疵点评分限度帽宽,cm 110以上150及以上110及以下品等-150以下-190以下优等晶0.20 0.30 0.40 一等晶0.40 0.50 0.60 二等晶0.80 1. 00 1. 20 二等晶1. 60 2.00 2.40 4.2.4 *度、幅宽、经纬向密度必须保证成包后符合标准规定.4.2.5 布面疵点评等规定4. 2. 5. 1 每匹布允许总评分A = a L 式中2A每匹允许总评分,分;a 每米允许评分数,分,L-一匹长,m.计算至一位小数,四舍五入成整数。4.2.5.2 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晶。4. 2. 5. 3 o. 5 m内同名称疵

7、点或连续性疵点评10分为降等晶。允许偏差一等品二等品二等品符合设计不符合要求设计要求+1.5% 超过+1.5% 1.0% 1. 0% 一1.5%超过1. 5% 1.0% 超过一1.0%一8.0%超过一8.0%8.0% 超过8.0% 符合标准不符合规定标准规定平均分1m190及以上-230以下230及以上0.50 0.60 0.70 0.80 1. 40 1. 60 2.80 3.20 ( 1 ) 4. 2. 5.4 O. 5 m内半幅以上的不明显横档、双纬加合满4条评10分为降等晶。83 GB/T 5325-1997 5 布面疵点的评分5. 1 布面疵点的检验5. 1. 1 检验时布面上的照明

8、光度为400士1001x。5. 1.2 评分以布的正面为准,平纹织物和山形斜纹织物,以交班印一面为正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左斜C)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C/万)为正面。5. 1. 3 检验时,应将布平放在工作台上,检验人员站在工作台旁,以能清楚看出的为明显疵点。5. 2 布面疵点的评分见表3。表3布面疵点评分、评分到1 3 疵点分类主运经向明显疵在条5cm.及以下5cm以上,._,20cm 纬向明显疵点条5cm及以下5cm以上-20cm 不明显半幅及以下半幅以上横档明显根数评分护重疵点长度评分注1 半幅以上作为一条.2 严重疵点在根数和*度评分矛盾时,从严评分.5.3 1 m中累计评分最多评10

9、分。5. 4 疵点的量计5.4.1 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5 10 20 cm以上-50cm 50 cm以上-100cm 20cm以上半幅半帽以上半幅及以下半幅以上3-4根5根及以上1cm以下1cm及以上5.4.2 经(纬向疵点,在纬(经向宽1cm及以内的按条评分,宽度超过1cm的,每1cm为条,其不足1cm的按一条计。5.4.3 经向明显疵点及严重疵点,长度超过1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3再行评分。5.4.4 在一条内断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5cm内有二个及以上的,则按连续长度评分。5.4.5 在一条内有二个及以上经(纬)向明显疵点(包括不同名称的疵点断续发生时,按程度重的全部量

10、或分别量从轻评分。5.4.6 共断或并列(包括正反面是包括隔开1根或2根好纱,隔开3根及以上好纱的,不作共断或并列(斜纹、缎纹织物以间隔一个完全组织及以内作共断或并列处理。5. 5 疵点评分的说明也5.5.1 下列疵点评分时,区别明显与不明显的规定5.5.1.1 稀纬、密路以叠起来看得清楚的为明显,单层看得清楚,叠起来看不清楚的为不明显。若发生争议时,以点根数加以区别。a)稀纬:经向1cm内少2根纬纱的为明显。b)密路z经向0.5cm内纬密多25%及以上(纬纱紧度40%以下多20%及以上)的为明显。5. 5. 1.2 不明显稀纬和双纬混在起时按明显横档评分。8斗G/T 5325-1997 5.

11、5.1.3 拆痕达到标样的为明显,达不到标样,但看得出的为不明显。5. 5. 1.4 竹节、粗经、粗纬、经缩、拆痕、修正不良、油疵七个疵点,达到标样为明显。5. 5. 2 下列疵点的评分起点和规定5. 5. 2. 1 边组织及距边1cm的疵点(包括边组织)不评分,但毛边、拖纱、猫耳朵、凹边、烂边、豁边、深泊锈疵及评10分的破洞、跳花要评分,如疵点延伸在距边1cm以外时应加合评分,无梭织造布布边,绞边的毛须伸出长度规定为O.30. 8 cm,超过规定长度时每米评1分。绞边生未起到绞边作用的,经向长每2cm评1分。织入式布边宽度二边相加不超过2.5 cm,超过规定长度时每米评1分。影响组织的边疵点

12、每2cm评1分。边组织有特殊要求的则按要求评分。5. 5. 2. 2 经向长O.5 !)1内0.5cm以下的疵点g烂边每3个评1分g油锈疵、不褪色色疵、布开花、断经、边撑疵加合每3个评1分;松经、跳纱、沉纱、星跳(星跳二只作一只计加合每6个评1分。5.5.2.3 经向长1cm有二根双纬按纬向明显疵点评分,单根双纬5cm及以上评1分。5.5.2.4 布面拖纱长2cm以上每根评3分,布边拖纱长3cm以上的每根评1分(进一出作一根计)。5.5.2.5 毛边在经向5cm内每2根评1分。5.5.2.6 粗0.3cm以下的杂物每个评1分,O.3crn及以上杂物和金属杂物(包括瓷器)评10分(测量杂物粗度。

13、5. 5. 2. 7 纬向一直条经缩波纹12楞的每条评1分,经缩浪纹12楞半幅及以下评1分,半帽以上评3分。5. 5. 2. 8 平根线状百脚最多评5分。5. 5. 2. 9 经纬向共断2根的评1分。5. 5. 2. 10 双经、多股经、粗经、并线松紧、辛苦路、磨痕、木棍皱、针路、边撑眼、箱穿错、错纤维、花经、长条影最多评到三等为止。5.5.2.11 箱路、箱穿错、针路、边撑眼、磨痕、花经、长条影、荷叶边、木棍皱、高密织物和卡其织物的双经、单根断经每米评1分。5. 5. 2. 12 连续三根及以上不明显错纬减半评分。5. 5. 2. 13 松纬缩不评分。0.5m内0.5cm以下扭结纬缩、起圈纬

14、缩(2个作1个计)每2个评l分。5. 5. 2. 14 浅油疵减半评分。5.5.3 加工坯中疵点的评分5. 5. 3. 1 水清、污溃不评分。5. 5. 3. 2 漂白坯中的双经、箱路、箱穿错、密路、拆痕、云织减半评分,深油疵加倍评分。5. 5. 3. 3 印花坯中的星跳、密路、条干不匀减半评分,双经、箱路、箱穿错、长条影、浅油疵、单根双纬、云织、轻微针路、煤灰纱、花经、花纬、不明显错纬不评分。5.5.3.4 杂色坯加工不洗泊的浅色油疵和油花纱不评分e5. 5. 3. 5 深色坯油疵、油花生,煤灰纱、不褪色色疵不洗不评分。5. 5. 3. 6 加工坯距布头5cm内的疵点不评分(但六大疵点必须开

15、剪)。5.5.4 对疵点处理的规定5.5.4.1 稀弄、0.5cm以上的豁边、1cm的破洞或烂边、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六大疵点,必须在织布厂剪去。5.5.4.2 金属杂物织入,必须在织布厂挑除。5.5.4.3 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必须修好后出厂。6 试验方法6. 1 断裂强力测定按GB/T3923.1执行。85 6.2 长度测定按GB/T4666执行。6.3 幅宽测定按GB/T4667执行。6.4 密度测定按GB/T4668执行.GB/T 5325 1997 6. 5 棉结杂质检验按FZ!T10006执行。7检验规则按FZ!T10004执行.8 标志、包装8. 1 按FZ!T1000

16、9执行.8.2 假开剪的疵点应是评为10分或5分难以修织好的疵点。86 GB/T 5325-1997 附录A(标准的附录)各类布面疵点的具体内容A1 经向明显疵点竹节、粗经、纱特用错、综穿错、箱路、箱穿错、t主条影、多股经、双经、并线松紧、松经、京经、吊经、经缩波纹、经缩方眼、断经、断疵、沉纱、跳纱、星跳、棉球、结头、边撑疵、边撑眼、针路、磨痕、木辘皱、荷叶边、猫耳朵、烂边、凹边、拖纱、修整不良、错纤维、煤灰纱、花经、油经、油花纱、油溃、锈经、锈溃、布开花、不褪色色经、不褪色色溃、水波、污溃、浆斑。A2 纬向明显疵点错纬(包括粗、细、紧、松、条干不匀、脱纬、双纬、百脚(包括线状及锯状、纬缩(包

17、括起圈纬缩、扭结纬缩)、毛边、云织、杂物织入、花纬、油纬、锈纬、不褪色色纬.A3横档拆痕、稀纬、密路。A4 严重疵点破洞、豁边、桃花、经缩浪纹(三楞起算)、连续三根的松经、吊经(包括隔开1-2根好纱、不对接轧梭、经向5cm整幅中10个结头或轧断纱的边撑疵、连续1cm的烂边、金属杂物织入、粗0.3cm的杂物织入、影响组织的浆斑、霉斑、损伤布底的修整不良。A5 经向明显疵点及纬向明显疵点中,有些疵点是这二类共同性的,如竹节、跳纱、经缩等。在分类时只列入经向明显疵点一类,这些疵点如在纬向出现时,应按纬向明显疵点评分.A6 如布面上出现上述分类中没有包括的疵点,只要符合评分条件,也应评分。A7 经向明

18、显疵点及纬向明显疵点中,有些同名称疵点,根据检验规定可分为明显及不明显,不明显的不评分。有争议时,按印染经合理工艺加工后,印染布是否评为明显疵点,坯布也作相应的评定。附录B(标准的附录).点名称的说明B1 破洞: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纬纱(包括隔开1-2根好纱的),经纬纱起圈高出布面0.3 cm反面形似破洞。B2 豁边z边组织内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纱(包括隔开1-2根好纱).双边纱2根作1根计,连续断3根及以上的有l根算1根.B3 跳花:3根及以上的经、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包括隔开一个完全组织。时烂边z从边开始,边组织内单断纬纱,一处断3根及以上的.B5 修正不良:布面被刮起毛

19、,起皱不平,经、纬纱交叉不匀或只修不整。B6 霉斑g受潮后布面出现霉点(斑) B7 毛边g由于边剪作用不良或其他原因,使纬纱不正常被带入织物内包括距边5cm以下的双纬和脱纬。B8 结头g影响后工序质量的结头。B9 纬缩z纬在1扭结织入布内或起圆现于布面(包括经纱起圆及松纬缩三楞起算)。B10 边撑疵边撑或刺毛辘使织物中纱线起毛或轧断。B11 棉球g织造中纱线受摩擦后使纤维呈球状。87 GB/T 5325 1997 B12 竹节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B13 星跳d根经纱或纬纱跳过24根形成星点状的。B14 跳纱:1 2根经纱或纬纱跳过5根及以上的。B15 断疵:经纱断头纱尾织入布内。B16 拖纱:

20、拖在布面或布边上未剪去的纱头。B17 杂物g飞花、回丝、油花、皮质、木质、金属(包括瓷器)等杂物织入。B18 断经2织物内经纱断缺。B19 沉纱z由于提综不良,造成经纱浮在布的反面。B20 综穿错g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综,而造成布面组织错乱。B21 错纤维z异纤维纱线织入。B22 粗经g直径偏粗长5cm及以上的经纱织入布内。B23 吊经g部分经纱在织物中张力过大.B24 紧经z部分经纱捻度过大。B25 松经z部分经纱张力松弛织入布内。B26 并线松紧z单纱加捻为股线时张力不匀。B27 双经:单纱(线)织物中有二根经纱并列织入。B28 箱路$织物经向呈现条状稀密不匀。B29 箱穿错:没有按工艺要求穿

21、箱,造成布面上经纱排列不匀。B30 针路:由于点啄式断纬自停装置不良,造成经向密集的针痕。B31 边撑眼g边撑和l辘使织物上造成边部密集的刺痕。B32 经缩: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使织物表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B33 拆痕:拆布后布面上留下的起毛痕迹和布面揩浆抹水。B34 双纬z单纬织物一梭口内有二根纬纱织入布内。B35 脱纬g一梭口内有3根及以上的纬纱织入布内(包括连续双纬)。B36 煤灰纱z被空气中煤灰污染的纱(单层检验为准,对泊卡)。B37 密路:纬密多于工艺标准规定。B38 稀纬g纬密少予工艺标准规定。B39 条干不匀:叠起来看前后都能与正常纱线明显划分得开的较差的纬纱条干。

22、B40 云织.纬纱密度稀密相间呈规律性的段稀段密。B41 错纬2直径偏粗、偏细长5cm及以上的纬纱、紧捻、松捻纱织入布内。B42 花纬:由于配棉成分变化或陈旧的纬纱,使布面色泽不同,且有12个分界线B43 花经g由于配棉成分变化,使布面色泽不同.B44 百脚g斜纹或缎纹织物一个完全组织内缺12根纬纱(包括多头百脚)0 B45 水渍g织物沾水后留下的痕迹。B46 污i费z织物泊污后留下的痕迹。B47 磨痕:由于摩擦在布面经向形成长条的印痕。B48 术辘皱:织物经向有三层折叠在一起而形成的折痕。B49荷叶边:布边呈荷叶状的。B50 浆斑z浆块附着布面影响织物组织。B51 布开花z色纤维ll入纱线中

23、织入布内。B52 宽、狭幅:幅宽上下偏差超过标准规定。B53 凹边:凹进布边0.5cm及以上。B54 猫耳朵:凸出布边0.5cm及以_L88 GB/T 5325-1997 B55 稀弄z纬纱密度1cm少5根及以上成弄的。附录C(标准的附录)用于快速测定织物断裂强力的修正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质量控制检验时,可用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然后换算到标准温度和回潮率的办法进行修正,但检验地点的湿湿度必须保持稳定。C1 断裂强力修正公式修正后的断裂强力(N)=实测断裂强力(N)x强力修正系数. . ( Cl ) C2 精梳涤棉混纺(涤纶混用比在50%及以上的)本色布断裂强力的修正系数按ZB/TW0

24、4 006. 2执行。、附录D标准的附录)检验的规定D1 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品质控制检验时,可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D2 分批规定D2.1 以同一品种整理车间的一班或一昼夜三班的生产入库数量为一批,以一昼夜兰班为一批的,如逢单班时,贝tl并入邻近一批计算s二班生产的,则以二班为一批。D2.2 如一昼夜三班入库数量不满300匹时,可累计满300匹,但一周累计仍不满300匹时.则必须以每周为一批(品种翻改时不受此限).D2.3 分批定时点一经确定,不得在取样后加以变更。D3 涤棉布物理指标、棉纺分批检验,按批评等。D4 物理指标、棉结检验以一次检验结果为评等依据。D5 经纬密度因个别机台

25、的箱号或纬密牙轮用错,造成经、纬密度不符合规格的,该个别机台所生产的布匹,如确能划分清楚的,可将这部分布匹剔除出来降等处理,该批布重新取样检验定等,如划不清楚并超过允许公差范围的,应全批降等。D6 检验周期物理指标、棉结每批检验一次,质量稳定时,也可延长检验周期,但每周至少检验一次,如遇原料及工艺变动较大或物理指标及棉结降等时,应立即进行逐批检验,直至连续三批不降等后,方得恢复原定检验周期。D7 取样数量检验布样在每批涤棉本色布中整理后、成包前的布匹上随机取样,取样数量不少于总匹数的0.5%, 并不得少于3匹。D8 检验方法D8.1 涤棉布长度检验,采取折叠好的布匹,每1折为1m,先量折帽,然

26、后数折数,并用钢板尺测量其余不足1m的实际长度,精确至0.01m(以检验者指定的一边为准),不足0.01m的不汁。计算公式g匹*或段长=实际折幅长度折数+不足1m的实际长度. . ( Dl ) 折幅长度的测量应将布平摊在平台上进行,用钢板尺在距布的头尾5m范围内,均匀地测量5个折。1联匹布加倍)的上下二页(距边510cm),以由tl得的10个数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实际折89 GB/T 5325-1997 帽t主度,测量精确至O.1 cm,平均数字计算精确至0.01cm,四舍五入为0.1cm. D8.2 涤棉布帽宽应按匹检验,采用折叠好的布匹,将布平摊在平台上,用钢板尺均匀测量5处,但距

27、布的头尾不小子2m,并以测得数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幅宽平均数,计算精确至O.Olcm,四舍五入至0.1cm。D8.3 涤棉布密度应按批检验,检验密度一般用密度镜在布匹(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的中I胃部位进行,一般可检验5cm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将结果乘2即得.密度在100根以下时仍应在10cm内检验密度,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位置检验五处(其中二处应在距离布边5cm处),纬密必须在每匹不同的五个位置检验,幅宽在110cm及以下可每匹经密查3次,纬密查4次,然后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点数经纱或纬纱根数时,须精确至O.5根,点数的起i乞点均以2根纱线间隙的中间为标准,如:点到纱线中

28、心则最后1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O.5根的作O.25根计,超过O.5根不足1根的作O. 75根计。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四舍五入至O.1根。在测定经密时,必须同时在该处测定布帽,记录数字精确至O.1 cm. 附录E(标准的附录假开剪和拼件事的规定E1 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E2 假开剪及拼f中率合计不超过25%,其中拼件率不超过10%.附录F(标准的附录)涤棉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制定规定涤棉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的制定,除下列规定外,其他按GB/T406-1993附录F规定执行。F1 涤棉j昆纺本色纱线的公称特克斯数(tex)及标准干燥重量(g/100m),根据不同

29、回潮率、不同混纺比例进行计算.F1.1 涤棉混纺纱特克斯数590.5 100 W 涤棉1m纺纱特克斯数(tex)=一一一一寸寸言:-HH-.(F1 ) N. 式中gNe涤棉混纺纱线的英制支数,W,一-涤棉混纺纱线的公制公定团潮率.% W.-涤棉1m纺纱线的英制公定回潮率,%。F1.2 100m涤棉混纺纱线的标准子燥重量m,T, . 1 隅,、=-x- 10川1+W 式中:mo 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g;T , 纱线的公称特克斯数,texJ W 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 F2 ) 例65/35涤棉1m纺纱线特克斯数(T)及公制公定回潮率(W,)、英制公定回潮毒草(W.)的计算2W, = O.

30、4_? 65 + 8. 5_? 35 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3.2% 100 100 We =生生丝羊坐+生坐丘三笠=3.72% 100 . 100 90 GB/T 5325一1997T 59,0: 5 X .1_0_0十3.2%587.5 z一一i-X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N. 100 + 3. 72% - N. F2 涤棉渥纺本色布断裂强力标准的制定凹.1 断裂强力标准计算F2. 1. , 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X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F2. ,. 2 断裂强力计算公式Q Po-N-K-T Z二2 X 100 式中:Q织物断裂强力,N;Po-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c

31、N/tex;N-一织物中纱线标准密度,根/10cm,K一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gT-.L.纱线特数,texoF2. 1. 3 it算的小数不计,取整数。F2.2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F2. 2. 1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值如表FL表Fl强力利用系数经向织物类别紧度.%利用系数K,粗特37-55 1. 17-1.26 平布中特37-55 1.11-1. 20 细特37-55 1.08-1.17 中特62,-70 1.16-1.24 纱府绸细待62-75 1.24-1.37 线府绸62-70 0.90-0.98 粗特80-90 1.14-1.24 纱华达呢及中符及以下80-90 1.

32、08-1.18 卡真粗特线90-110 1.02-1.12 中特及以下F2. 2. 2 结合织物品柿、紧度对照查出K值。a)织物紧度在表Fl所列范围内时.K值按比例增减。b)织物紧度小于表F1所列范围时,则按比例递减.c)若织物紧度大于表Fl所列紧度范围时,则选用表中最大K值。F2.2.3 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特细、细、中、粗四档,具体分档:特细特410 tex(5060) 细特1l20 tex(5529) 中将2132 tex(2819) 粗特32 tex及以上(18及以下). ( F3 ) 纬向紧度.%利用最数K.35-50 1.10-1.25 35-50 1.05-1.20 35-50 1.05-1.20 33-45 1.21-1.33 33-45 1.21-1.33 33-45 。.96-1.0840-60 0.94-. 04 40-创。.82-0.920.94-1.04 40-60 0.86-0.96 GB/T 5325-1997 F3 总伸长率规定单纱为1%.股线为0。F4 总飞花率规定粗织物为0.6%.中细织物(包括股线织物)为0.3%。F5 平纹织物边纱根数按表F2规定。表F2平纹织物边纱根数布幅127 cm以下经纱特数12 tex及以下13-19.5 tex 20 tex及以上边纱根数48 32 24 。2127 cm及以上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