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 10014.1-2008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pdf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81154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J 10014.1-2008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QJ 10014.1-2008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QJ 10014.1-2008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QJ 10014.1-2008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QJ 10014.1-2008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FL 6200 QJ 10014.12008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Space systemsSafety and compatibility of materials Part 1:Determination of upward flammability of materials (ISO146241:2003,IDT) 20080216发布 200806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发 布 QJ 10014.12008 I前 言 QJ 10014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2部

2、分:绝缘导线和附属材料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3部分:材料和装配件出气产物测定方法; 第4部分:材料在加压气态氧或富氧环境中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5部分:系统/部件材料与航天推进剂反应性测定方法; 第6部分:工艺材料与航天流体反应性测定方法; 第7部分:材料对航天流体渗透速率与渗透阻力测定方法。 本部分是QJ 10014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46241:2003空间系统材料的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

3、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五院五二九厂、一院七零三所、一院十四所、五院总体部。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振荣、高燕、刘丽霞、曾一兵、杨红亮、吴国庭。 QJ 10014.12008 1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通过向上燃烧来测定空间材料燃烧性能的方法。特别是,该测试方法可以确定暴露于标准点火源中的材料是否会自动熄灭,且不会将燃烧着的碎屑溅落至附近易被这些碎屑引燃的材料。 本部分适用于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用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其它航天产品用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可参照执行。 2 应用指南 应由认可的测试机构进行这项测试(测试机构的能力与认可参见附录A)

4、。主管部门或测试委托人应提供经适当鉴定的材料进行测试,即有资质的试验机构须经测试委托人授权获取合适的试验材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燃烧长度 burn length 从试样底部到因火焰作用而造成试样损坏的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注:该距离包括部分燃烧或完全燃烧部分、烧焦部分或脆化部分,但不包括被烟污染、沾污、卷曲、变色部分以及由于受热皱缩或融化部分。 3.2 燃烧蔓延时间 burn propagation time 试样起燃到垂直火焰蔓延结束所花费的时间。 3.3 自熄灭 self-extinguishing 材料的燃烧长度不超过150mm的一种现象。 3.4 薄

5、膜试样 thin-film specimen 总厚度小于0.25mm的试样。 注:不包括织物或涂覆在基底上的涂层。 3.5 燃烧碎屑的溅落 transfer of burning debris 燃烧着的颗粒从燃烧的试样向相邻材料的移动。 3.6 最易燃状况 worst-case configuration 使材料最容易起燃的材料厚度、压力、氧气浓度以及温度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QJ 10014.12008 23.7 最易燃状况使用厚度 worst-case use thickness 对于特定用途而言,材料最易起燃的厚度。 例如:没有基底的最小使用厚度或有基底的最大使用厚度。 4 原理 在特定测

6、试环境的测试舱或通风橱里,竖直放置材料试样,用一个特定的点火源在试样下部作用规定时间。记录至少三个标准尺寸试样测试后的最大燃烧长度。使用这个方法时,如果三个标准尺寸的试样的最大燃烧长度不超过 150mm,即认为该材料是自熄灭的。此外,被引燃的试样不应发生燃烧碎屑的溅落。如果该组中任何一个试样在测试中未满足前两条中任一条,则认定该材料在该测试环境下不合格。材料应在最易燃状况下进行测试。 5 试剂 5.1 测试气体 在试样暴露于测试气体之前预先混合的测试气体,应经验证符合规范(包括精度)的规定,且氧气浓度公差为 1%0+ 。 6 测试系统 6.1 测试舱 测试舱应足够大,以便试样完全燃烧情况下,氧

7、气的浓度相对消耗少于5。此外,测试舱不能与待测试样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如果满足以上条件,也可以在通风橱里进行测试。 6.2 测试装置 已进行适当校准。 6.3 化学点火源 在常温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能量:3000J; b) 温度:110090; c) 燃烧持续时间:25s5s; d) 最大可见火焰高度:65mm6.5mm。 鉴定和储存化学点火剂的程序参见附录B。替代点火源应符合a)d)的要求。 6.4 电源 负荷要达到15A(有效值),用一根裸露的20AWG(美国线规,相当于中国线规CWG0.8mm,下同)镍铬电线(见6.5)连接到点火装置,用于引燃试样。 6.5 镍铬电线 裸露的2

8、0AWG镍铬电线:标称电阻为2.3 Wm,并且长度要能够等间距环绕化学点火剂3圈。 6.6 适用的试样固定器 可以在竖直方向支撑试样。 6.6.1 标准试样固定器(见图 1):使试样的暴露宽度为50mm,且长度超过试样长度。试样固定器底部应距离测试舱底部至少250mm。 QJ 10014.12008 36.6.2 薄膜试样固定器:使试样的暴露宽度至少为50mm,且使远离火焰的待测试样产生的收缩最小。对于大尺寸的薄膜试样,其裸露的宽度可达到150mm。 试样固定器可采用下述两种类型: a) 与标准试样固定器类似(见6.6.1和图1),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三个蝶型螺母钳来代替一个长钳; b) 另一种

9、是使用针形耙架来固定试样(见图2)。 6.7 刻度尺 连在试样固定器的一边,用于测量燃烧长度。 6.8 纸片 水平地安放在试样固定器下方200mm处,但应距离测试舱底部50mm以上,其中心位于试样的正下方,并具有以下性质: a) 尺寸:( 200mm50mm)(300mm50mm); b) 面密度:200g/m2300g/m2; c) 类型:化学木浆; d) 颜色:均匀白色; e) 状态:洁净,没有尘污、油污和杂质(纤维屑、绒毛,等等),无孔洞、破缝、切口、折痕、擦伤和拼接处。 该纸片用来判定来自试样的燃烧碎屑的溅落是否会引燃邻近的材料。 单位为毫米 1试样;2刻度尺;3点火剂;4镍铬电线 a

10、点火剂在线圈中 图1 标准试样固定器 QJ 10014.12008 4单位为毫米 1试样;2刻度尺;3点火剂;4耙针 图2 安放薄膜试样的针形耙架 7 测试试样 7.1 材料 每个测试所需的最少材料数量见表1。不同于下表所列的实际测试状况和材料数量(例如O形圈和其他密封圈),应由相关主管部门和用户的材料部门确定和批准。 表1 在各个气氛中进行测试所需材料的最小数量 材料形态 最小数量 薄片 6个待测试样,300mm65mm所需厚度 薄膜 6个待测试样,300mm75mm所需厚度 如果需要考虑试验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则可选取较大的薄膜进行测量,薄膜为300mm200mm所需厚度,但要经主管部门批

11、准 涂层 数量要足够覆盖6个300mm65mm的待测基底,厚度应符合要求 泡沫塑料 6个待测试样为300mm65mm所需厚度 绝缘金属丝 长2m 作为最低要求,测试所用材料都应满足用户规范的要求。 污染源会严重损害材料和系统构件性能,例如,材料暴露在溶剂、清洗剂、异常温度、湿度变化、环境污染物、微粒以及非正常操作方式等。将暴露于上述这些污染源或其他污染源中的材料进行有效控制,以使测试结果误差最小。 7.2 材料的接收与检验 7.2.1 接收并目视检查待测材料。在接到材料时,材料应附有正确的质量证明书且其厚度要达到最易燃状况使用厚度。应记录下所有的缺陷。提交测试机构之前,试样应清洁干燥至符合最终

12、使用要求。 7.2.2 如果有需要,则按要求制备尺寸合适的试样,包括最易燃状况使用厚度。 QJ 10014.12008 57.2.3 如果收到的试样有明显的污染,则要先对它进行清洁。所有使用的清洁方法在使用前都应经过测试委托人许可。表面污染应先用去离子水和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再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然后用滤过的氮气干燥。至少应使用过滤的氮气去除多孔固状试样表面上的少量微粒污染物。 7.2.4 在测试机构准备好试样并清洁后,检查并确认它们处于规定的最易燃状况使用厚度。记录下所有的缺陷和残余污染。如果在试验机构内制备试样的过程中试样产生了缺陷,应制备新的试样。试样应分别称重和标识。 7.3 试样的制

13、备 7.3.1 片状试样和其他大块试样应切成300mm65mm,厚度满足最易燃使用厚度。如果所准备的材料、结构和组分达不到上述要求,那么以购买时的状态对材料进行测试。舱内安放的非标准试样应不影响火焰的蔓延。 7.3.2 需要进行固化的材料应按最易燃状况使用厚度来准备,并按用户提供的固化条件进行处理。试样应切成300mm65mm。 7.3.3 没有基底不能安装的用于测试的涂层或其他粘性材料,应以最易燃状况使用厚度贴敷于最终使用的基底材料上。如果基底不清楚或不适合,就使用厚度大约 0.5mm 的铝基底。应完成所要求的全部固化过程。试样为300mm65mm。预期用于非金属表面的涂层、薄膜或胶带应贴敷

14、于该非金属表面,并要达到最易燃状况使用厚度。 7.3.4 除非测试委托人有其它说明,否则无背胶的搭扣带应在“原始”状态下进行测试。有背胶的搭扣带应粘敷于大小为300mm65mm0.5mm的铝基底上。为了确保可以点燃有背胶的搭扣带,应有大约 13mm长的测试试样超出基底。 7.3.5 半固体材料应涂敷于不可燃基底,如玻璃纤维布上。半固体材料应在基底上形成均匀涂层。 7.3.6 液体材料需采用合适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液体闪点。 7.3.7 薄膜试样应切成300mm75mm大小。作为选择,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使用300mm200mm大薄膜,以减少材料离开火焰的收缩。 8 程序 注意:材料的燃烧可能会产

15、生影响操作人员健康的烟和有毒气体。测试区域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排烟。 8.1 测试前 测试前,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包括氧气浓度、试样信息、试样测试前的质量和尺寸)。所有的试样都应拍照片。 测试系统应外观整洁,测试装置都处于适当校准状态。 标准尺寸试样裸露的中心区域的宽度应为50mm。不应过度拉伸或绷紧试样,这样可能会产生水平应力线。薄膜的宽度应留有10mm的松弛余量,以备收缩。 将点火药条平行放在试样下端边缘处,并与试样前表面对中,要超出试样下端下方 6mm1mm。在有基底材料测试时,应仔细操作以确保点燃的部分是试样前端平面的中心而不是基底的中心。 应使用录像带记录下所有的测试。 8.2 测试 8

16、.2.1 点燃前 点燃前,将试样在合适的测试环境中暴露最少3min(试样暴露于真空中应少于3min)。至少测试三个相同的试样。 QJ 10014.12008 6测量、核对并记录氧气的百分比浓度和总压力。 开启化学点火装置,使用记时装置来测量燃烧蔓延时间。点火剂燃着后,立即关闭点火剂的电源。 8.2.2 点燃后 观察试样的竖直表面并记录所有相关现象。例如,燃烧着的碎屑的溅落。 8.3 测试后 记录下最终氧气浓度、燃烧长度和试样测试后质量。必要时宜拍摄照片以记录所有非正常的现象。 9 精度 测量误差应处于以下允许的范围内: a) 绝对压力:1; b) 氧气浓度:0.5; c) 试样尺寸:5; d)

17、 试样质量:1; e) 燃烧长度:10mm。 10 测试报告 10.1 标准测试 测试报告应包括详细的试样标识、试样结构、测试条件和测试现象。对测试现象进行正确报告,如燃烧长度、燃烧碎屑的溅落以及其他观测到的现象(特别是反常现象)是至关重要的。测试报告应提交给主管部门和(或)试验委托人。 10.2 非标准测试 当测试参数与标准测试参数有偏差时,如试样制备、试样尺寸、试样方向、测试状态或点火源等非标准,那么此测试应注明为非标准测试。同时,要报告在10.1中涉及的所有信息。 QJ 10014.12008 7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测试机构的能力与认可 A.1 能力 应对按本部分规定的方法进行燃

18、烧性能测试的实验室进行认可。由于这种测试的数据被用来推荐当前可供选择的空间材料,因此,进行认可是必要的。认可应基于ISO/IEC17025和本部分所描述的具体要求。 认可程序宜包括能力验证,且符合ISO/IEC指南431。 A.2 认可 认可是公认的认可机构在其权限范围内管理实验室认可的责任。一个合格的实验室认可机构宜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中多边互承认协议(MRA)的签署者,或是一个与ILAC相当的地区/国家多边互承认协议的签署者,它要求认可机构遵守ISO/IEC指南58。 A.3 准则 认可的实验室宜执行以下的准则: a) 对于必需的测试,测试机构宜在最近 18 个月内最少做过

19、一次测试,并且要与其他经认可的测试机构进行结果比对(循环测试)。 b) 所有使用的仪器宜适当校准,并可提供与之相关的文件,以确认追溯到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 c) 测试机构应确保可以按认可的方案和步骤完成所有的测试,且所有的记录数据和测试结果都完整并准确。 d) 对于每种材料,测试机构宜准备完整的测试记录,且测试机构宜永久性保存测试数据(至少15年),以方便查询。 QJ 10014.12008 8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化学点火剂的制备和鉴定 B.1 安全要求 所有与这些点火剂的制造有关的人员都宜熟悉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B.2 材料 B.2.1 六亚甲基四胺(HMT):纯度等

20、级为 98的试剂级、粉末状,宜进行合适的包装和保存,以防止被水汽污染。 B.2.2 无水硅酸钠:纯度等级为98的试剂级、颗粒状,宜进行合适的包装和保存,以防止被水汽污染。 B.2.3 阿拉伯胶(金合欢胶):粉末状。 B.2.4 去离子水:用于混合干燥成分形成团状点火剂。 B.2.5 鉴定的通风空气:用于点火剂的鉴定(参照ISO 1495113)。 B.3 设备 B.3.1 锤式粉碎机:用于研磨混合点火剂的干燥组分。 B.3.2 具有一个温度计/湿度计的手套式操作箱:用于研磨某些干燥组分。 B.3.3 袋子:用于储存研磨过的干燥组分。 B.3.4 40号(40m)筛子:用于筛选研磨过的干燥组分。

21、 B.3.5 通风厨:在其中研磨某些干燥组分,并混合团状点火剂。通风厨中空气流动的速率应大于30m/s。 B.3.6 佩带配有有机滤毒罐的防毒面具:用于研磨六亚甲基四胺(HMT)。 B.3.7 250ml滴定管:用于盛放去离子水,并将其加入混合物里。 B.3.8 大功率电动搅拌器:用于混合团状点火剂。 B.3.9 抹刀:在制备团状点火剂时,用于刮除混合碗内的混合物边缘。 B.3.10 无粘性塑料盘:尺寸大约为76mm380mm1.5mm,用于盛放和凉干挤出的团状点火剂。 B.3.11 传送带:用于匀速移动塑料盘,以使团状点火剂药条不被过分拉伸,并确保其厚度适当。 B.3.12 挤出机:用于向塑

22、料盘中挤出团状点火剂。 B.3.13 切割工具:用于将团状点火剂药条切成合适的长度。 B.3.14 干燥架:用于放置盛放有团状点火剂条的塑料盘。 B.3.15 含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在干燥和存储点火剂时,用于保持合适的湿度。 B.3.16 天平:用于称量干燥的点火剂。 B.3.17 波纹塑料固定器:用于将超重的干燥点火剂切割成一定长度,以获得合适质量。 B.3.18 电源:可提供15A(有效值)的负载,用于点火剂的鉴定。 B.3.19 裸露的CWG0.8mm镍铬线:标称电阻为2.3m,用于点火剂的鉴定。 B.3.20 刻度尺:在鉴定期间,用于测量点火剂的长度以及燃烧火焰的高度。 B.3.21 测

23、试舱(或通风厨):用于点火剂鉴定。 B.3.22 校准过的秒表:在点火剂鉴定过程中用于测定燃烧时间。 B.3.23 软毛刷:用于在鉴定两点火剂之间清扫点火剂燃烧圈。 QJ 10014.12008 9B.3.24 塑料容器(盒):用来储存点火剂。 B.3.25 波纹泡沫包装材料:用来包装需要存储的点火剂。 B.4 研磨混合点火剂成分 B.4.1 使用锤式粉碎机研磨未加工过的材料,以确保混合物均匀。但对于阿拉伯胶,不需要进行研磨。 B.4.2 在手套式操作箱中研磨硅酸钠:将锤式粉碎机、待研磨硅酸钠材料及其他必要的工具放入手套式操作箱中。在锤式粉碎机的输出端安放一个收集袋以接取研磨过的材料。此外,在

24、锤式粉碎机中安放一个40号的筛子。在材料研磨之前,密封好手套式操作箱,用干燥空气吹扫约4h,或直到手套式操作箱内的湿度下降到10以下。 B.4.3 研磨材料。从锤式粉碎机取下收集包,封好收集包,放入另一只袋子,并将第二只袋子封好。 B.4.4 不同材料的研磨之间要清洁锤式粉碎机。 B.4.5 在通风厨中研磨六亚甲基四胺(HMT)。通风厨中的空气流速率应不小于30m/s,且操作人员宜带上具有滤毒罐的防毒面具。执行与B.4.2B.4.4中描述的研磨硅酸钠相同的程序。 B.4.6 研磨后,分别储存每种材料,并进行适当的标识。 B.5 混合点火剂组分的混合与称重 B.5.1 制备400g的混合物,每种

25、固体成分需要以下的量: (2800.2)g六亚甲基四胺(HMT); (105.20.2)g无水硅酸钠; (14.00.2)g阿拉伯胶。 B.5.2 对于其他重量的点火剂,混合物的组成应为70.20.1六亚甲基四胺(HMT), 26.30.1%的硅酸钠和3.50.1阿拉伯胶。 B.5.3 宜在挤出的当天进行称重和混合(不能在挤出之前混合干燥成分)。 B.6 加水 B.6.1 在室温下,将200ml去离子水倒入一个250ml的滴定管中。 B.6.2 打开滴定阀门并将大约10ml去离子水注入电动搅拌机的混合槽中。 B.6.3 将干燥的点火剂混合物倒入混合槽中,确保点火剂混合物均匀分布在槽中。 B.6

26、.4 低速运转电动搅拌机,往混合物中缓慢注入去离子水。起初,混合物会很稀,随着硅酸钠吸收水分,混合物开始变稠,最后结合成团状物质。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20min到30min,该时间取决于环境条件。在混合期间,用一个刮刀刮扫混合槽的边缘。 B.6.5 当形成团状物质后,混合物开始从混合槽壁拉离。发生这个现象后,停止加水。太多的水会引起混合物过湿而不能挤出。大约要从滴定管往混合物中加注190ml到200ml去离子水。 B.7 挤出点火剂 B.7.1 操作挤出点火剂的工作需要三个人,一个人将塑料盘摆放在传送带上;另一个人控制传送带的速度和挤出机控制器的速度,并切割盘间挤出的点火剂;第三个人负责从传送带

27、上移去盘子,并将其摆放在干燥架上。 B.7.2 启动传送带并调节传送带的拉力,以防止传送带发生停顿现象。此外,对于400g混合物而言,要确保大约有75个塑料盘处于传送带的起始端。如果是更大批量的话,则需要更多的塑料盘,关闭传送带。 QJ 10014.12008 10B.7.3 组装好挤出机,并向其中装入团状点火剂。 B.7.4 开始挤出时,启动传送带,并在团状点火剂开始挤出时,将塑料盘摆放在传送带上。在进行此项操作期间,要调节好传送带的速度和挤出速度,以确保挤出的团状点火剂药条平直不产生抻拉。切断盘间的团状点火剂,使盘子能单个摆放在干燥架上。 B.7.5 将所有的团状物都挤出到盘子中,并将其移

28、到干燥架上后,清洁所有的设备。 B.8 点火剂的固化、切割与称重 B.8.1 当所有的团状点火剂都挤出到塑料盘后,将其放到通风良好的地方(相对湿度小于20)进行干燥。大约24h到48h,点火剂已经足够干燥,则可以进行切割。 B.8.2 在塑料盘子上将条状点火剂切成长度为28mm3.2mm的长条。在B.8.1所描述的条件下再对其继续干燥24h48h,直到可以触摸为止。 B.8.3 将点火剂从塑料盘上移到干燥器(相对湿度小于15)上,将它们直接摆放到干燥床上。 B.8.4 在干燥器内继续干燥点火剂,大约7天后,挑选10个点火剂并进行称重,点火剂的质量应为190mg240mg。如果10个中有8个的质

29、量处于上述范围内,就表明达到了最终的干燥状态,点火剂就可备用鉴定。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质量超过了240mg,则要继续干燥点火剂。 B.8.5 如需比B.8.4中所描述更长的干燥时间,那么就要等待大约24h48h,然后再另外挑选10个点火剂,如果有8个以上符合规定质量,那么点火剂就可备用鉴定。由于干燥器内的环境不同,因此,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长达2周或更长的时间。 B.9 鉴定点火剂 B.9.1 在干燥器中称量所有的点火剂,如果有一个点火剂的质量小于190mg,则重量不足,应废弃。如果一个点火剂的质量多于240mg,可将其切至25mm长以满足质量规格;如果在规定的长度内达不到适宜的质量,也应废弃。由于点

30、火剂在过湿的环境中会吸水,因此,应在干燥的环境内(相对湿度小于20)切割和称量点火剂。此外,点火剂要保持圆形状态,并在固化时不能变平,以便适于放在点火线圈中。要保证这一点,点火剂切割时,应置于刚性波纹塑料架中。 B.9.2 为了鉴定一批400g混合物,随机选择20个点火剂样品。如果制备了更大批量的混合物,那么鉴定的样品也应相应地增加。所选择的点火剂应进行最高燃烧温度、燃烧时间和最高火焰高度测试,测试用的每一个点火剂均能产生110090温度的火焰,维持时间25s5s,火焰的燃烧高度最高应达到65mm6.5mm。 B.9.3 点火剂应在100kPa压力、特定的通风条件下进行测试,需使用直径为0.8

31、1mm的S型热电偶来测量温度,热电偶丝置于点火剂正上方,距离点火剂25mm。为了引燃点火剂,要将负荷为15A(有效值)的电源与20AWG镍铬裸导线相连,导线的标称值为2.3m,导线要足够长,可等距离地绕点火剂3圈。在鉴定每一批点火剂之前应换镍铬线圈。此外,镍铬线圈引线的长度不能超过32mm,以保证适当地引燃点火剂,应在测试舱内摆放一个刻度尺以测量火焰高度。 B.9.4 在鉴定之前,要确保热电偶的引线不相互接触,并且热电偶要进行适当校准。 B.9.5 为了鉴定一批点火剂,对随机选出的20个点火剂中每一个都要执行以下步骤: a) 将点火剂放到镍铬线圈中; b) 用鉴定过的通风空气将测试舱加压到10

32、0kPa; c) 打开点燃装置的电源。在完成引燃后,关闭电源; QJ 10014.12008 11d) 记录最高燃烧温度(通过热电偶)、燃烧时间和火焰高度。使用校准过的秒表记录从燃烧开始到火焰熄灭的时间(燃烧时间)。可通过测量火焰尖端点的高度来确定火焰高度; e) 让测试舱保持稳定,在装入下一个点火剂前,用一把软毛刷将残留灰从线圈上除去; f) 当 20 个测试样品中只有不多于一个的样品不符合标准规定(见 B.9.2)时,则这批点火剂是合格的。鉴定并测试完这批点火剂后,马上计算出火焰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燃烧时间,以及它们的标准偏差。 B.10 废弃物处理 在点火剂生产、切割或称重等过程中所产生的

33、废弃物(包括整批失效产品)的处理应符合适用的有害废弃物环境法规。 B.11 点火剂的包装和储存 B.11.1 将点火剂放在一个塑料储存容器中,每层之间用厚度为3mm的波纹泡沫包装物隔开,将点火剂放入波纹泡沫包装物的凹槽中。在储存容器中的放置顺序如下: a) 凹槽朝上放置的波纹包装物; b) 点火剂层,放在波纹包装物的凹槽中; c) 凹槽朝下放置的波纹包装物。 重复步骤a)c)直到整个容器放满。这种放置顺序将确保每层点火剂之间有着两层波纹泡沫包装物,在移动或储存盒子时,使点火剂受到的震动最小。在容器内点火剂的上方放置小袋干燥剂,点火剂吸收过量水汽,其性能可能会受影响。 B.11.2 在长期储存期间,为了防止点火剂吸收过多的水汽,将包装好的点火剂放入装有可变色干燥剂或其它类型湿度指示剂的干燥器中。若干燥剂定期更换使干燥器的相对湿度保持在18以下,点火剂存放时间不限。 QJ 10014.1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QJ 10014.12008 *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出版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0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印务发行部印刷、发行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 2008年6月出版 定价:15.00元 QJ10014.1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QJ航天工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