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 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 总则.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8158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X 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 总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QX 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 总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QX 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 总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QX 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 总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QX 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 总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院总则Specificationsforsurface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Part1:General中国气象局 发布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ICS 07.060A 47QX/T 45要2007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中华人民共和同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QX/ T 45-2007 非气象附版社fh版应;行北京市中关村商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网址,http:/cmp

2、.cma. 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当&开本,880X1230 1/ 16 印张:1. 5 字数:32干字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导统一书号:135029-5366 定价:10.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406301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目次前言.E引言.v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地面气象现测的总休要求.34. 1 观测记录34.2 区站号确定34.3 气象现测元数据.3

3、4.4 观测项目34.5 单位和常数34.6 观测方式.44. 7 定时观测内容44.8 观测流程.44.9 时制4. 10 日界和时界4.11 对时4. 12 地面气象观测员.5 地面气象现测场.5.1 环境条件要求5.2 观测场的坐标55.3 观测场基本要求.5.4 向动气候站观测场5.5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5.6 站址迁移此其对比观测要求5. 7 观测值班室.86 地面气象现测仪器.86.1 一般要求.86.2 基本技术性能.86.3 维护和检定106.4 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此平行观测要求.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气象观测站的分类A.l 通则A. 2 国家气候观象台.11 A.

4、3 国家气象观测站A.4 区域气象观测站A. 5 布局原则A. 5. 1 国家气候现象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A. 5. 2 国家气象观测站A. 5. 3 区域气象观测站附录B(资料性附录)观测场仪器布置参考罔.12参考文献.13表1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4表2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4表3仪器安装要求表.表4人丁-观测仪器技术性能表.8表5肉动气象站技术性能要求表.E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目U地面气象现测规范系列标准为二十二个部分z第1部分:总贝; 一一第2部分z云的观

5、测;一一第3部分z气象能见度观测;一一第4部分z天气现象观测;一一第5部分z气压观测p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温度观测;一一第7部分:风向和风述观测;第8部分z降水观测;第9部分z雪深与雪压观测;一一第10部分z蒸发现测;一一第11部分z辐射观测;第12部分z日照观测:一一第13部分z地温观测:一一第14部分z舔士观测p一一第15部分z电线积冰观测;一一第16部分z地面状态观测;一一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p一一第18部分z片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第19部分z片气象牺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第20部分z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第21部分z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一一第22部分

6、z观测记录质量控制。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向中同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提础。本部分向中同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湖北省气象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z马舒庆、杨志彪、陈永清、王树廷、刘小宁、毛成J忠、涂满红。用旧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冒|为f保证地面气象现测记录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便于资料的同际、间内交换此共字和使用,应统一我同地面气象现测技术要求。主要依据的国内文件是地面气象现测规范)!(中国气象局,2003)及在美补充文件。参考的国际文件是(中国气象局

7、,2003)中地表温度称为地面温度。4.5 单位和常数4.5.1 单位云量一一戚,用1/10表示p能见度一一米(m)和千米比m); 气压一一百帕(hPa); 气温摄氏度CC);水汽压一一百帕(hPa); 相对湿度百分率(%); 露点温度摄氏度CC);风向一一度C)或16方位,由北按顺时针旋转以O360标度。风直未每秒(m/s); 阵水量一一毫米(mm);日照时数小时(h);蒸发量一一毫米(mm);地温一一摄氏度CC);草温一一摄氏度CC);雪深厘米(cm);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雪压一一克每平方厘米(g/cm2);冻土深度

8、一一厘米(cm);电线权冰一一直径和厚度为毫米(mm),重量为克每米(g/m); 辐射一一辐照度为瓦每平方米(W1m2),曝辐量为兆焦耳每平方米(MJ/m2)0 4.5.2 常数标准状态下冰点的绝对温度To= 273. 15K; 水三相点的绝对温度7飞=273.16K;标准重力gn=9.80665m/s2; 。时的水银密度为1.35951 X 104 kg/m 0 4.6 观测方式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4. 7 定时观测内容定时观测为24个正点时吹。不能进行24次观测时,每天应进行08时、14时、20时或02时、08时、14时、20时定时观测。各定时

9、观测项目分别见表1、表20襄1定时自动观测项目表北京时地方平均太阳时时间每小时20时每小时24时辐射时曝箱量辐射日曝辐量气压、气温、得度、风向、风速、地观测项目温、草温及其极值和出现时间日蒸发量辐射辐照度及其极辐射日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降水量、时蒸发量值、出现时间时间时H照时数H照总时数襄2定时人工观测唱目表北京时真太阳时时间02时、08时、H时、20时08时H时20时日落后A 降水量80 cm320 cm地温降水量日日照时数能见度冻土地面状态蒸发量观:那气压雪深最高、最低气温项目气温雪压最高、最低地表温度湿度风向、风速o cm40 cm地温注:24次足时观测站,在各正点时次均应观测云、能见度、

10、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4.8 现测流程4.8. 1 自动观测方式a) 每天日阳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b)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c) 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d ) 00-03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检查正点自动观测定时数据,输入人工观测数据,若发现自动观测数据缺测或异常,及时进行处理;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的按照时效要求完成各种观测数据文件的发送。4.8.2 人工观测方式a) 一般应在正点前30分钟左右巡视观测场和仪器设备;b) 45-60分观测云、能见度、空气温度和湿度

11、、降水、风向和风蓝、气压、地温、雪操等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c) 雪压、冻土、蒸发、地面状态等项目的观测可在40分至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d) 日照在日落后换纸,其他项目的换纸时间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自定;e) 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同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f) 观测程序的具体安排,气象观测站可根据观测项目的多少确定,但气压观测时间应尽量接近E点;全站的观测程序应统一,并且尽量少变动。4.9 时制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牺射和向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4.10 日界和时界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

12、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连续记录的每小时分钟数据从上一时次后的01分开始,至本时次正点即00分结束。4. 11 对时a) 观测时钟应对北京时;b) 自动气象站以采集器的内部时钟为观测时钟,应保证其走时误差在30秒之内p采集器与计算机每小时向动对时一次,以保持两者时钟同步。4.12 地面气象观测员应经过系统业务技术培训,参加业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的考核,取得省级或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岗位资格。5 地面气象观测场5. 1 环境条件要求a)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应空旷平

13、坦,避免设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下-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b) 地面气象现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的物体pd 在城市或丁-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t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d) 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同气象法以此有关气象现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e) 地面基准气候观测环境能够保证至少50年长期保护;0 元人值守气象站和用于地方服务或部门需要设立的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5.2 观测塌的坐标应准确获取观测场的经度、纬度(精确到秒)和

14、拔海高度(精确到0.1m) 0有气压观测项目时,应测定气压感应器或传感器的拔海高度(桔确到0.1m)。观测场经度、纬度和拔海高度以观测场中心位置确定。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5.3 观测墙基本要求a) 一般为25mX25 m的平坦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X 20 m(南北向);需要安装牺射仪器的气象观测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高山站、海岛站、元人站、现棚项目较少的站,可不受此限制,但面积不应小于10mX7 m; b) 观测场四周应设立明显的标志。在容易受到人畜影响的气象观测站,其四周应设置约1.2

15、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c) 场地应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应超过20cm;对草层的养护,不应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d) 人下:x见测项目较多的气象观测站,为保持观测场地向然状态,场内应铺设o.3 mO. 5 m宽的小路,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职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职雪的同然状态;e)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h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并便于维护;f) 观测场的防雷应符合有关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5.4 自动气候站观测场a) 对于现有地面气象现测场观测

16、环境完全符合气象现测环境技术要求,)t利于长期保护的气象观测站,则在现奋地面气象现测场的东边或西边扩出一个观测场,对于冬季降雪较大的地区,面积应为25mX 25 rn,阵雪较小或南方地区面积应为15rn(东西向)X25 m(南北向hb) 对于现有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环境不符合气象现测环境技术要求,或地面气象观测环境将不能得到长期保护的气象观测站,则可在气象观测站现地面气象现测场20km范围内,另外选观测环境完全符合气象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并利于长期保护的地方,新建一个观测场,对于冬季降雪较大的地区面积应为25m X 25 m,降雪较小的地区面职应为15m(东西向)X25m(南北向),不会出现降雪的

17、地区面积应为15rnX15 rn; c) 在满足仪器安装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持下垫面自然状况。5.5 观测墙内仪器设施的布置应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如下zu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b)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问隔不小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 , 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rn;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d) 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面,观测仪器感应面不应受任何障碍物影响;时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的观测仪器,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日照以及风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

18、台上,反射牺射和净全牺射观测仪器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f)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可参考附录hg) 仪器设备安装和维护、检查按表3的要求进行;襄3仪器安装要求襄仪器要求与允许误差范围基准部位干得球温度表高度1.50 m 士5cm 感应部分中心最高温度表高度1.53 m 士5cm 感应部分中心最低温度表高度1.52 m 士5cm 感应部分中心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表3(续)仪器要求与允许误差范围基准部位温度计高度1.50 m 土5cm感应部分中部湿度计在温度计上层横隔板上毛左;湿度表上部罔定在温度表支架的上横梁

19、温湿度传感器高度1.50 m 土5cm感应部分中部雨量器高度70cm 土3cmU缘虹吸式雨量汁仪器自身高度翻斗式遥测雨量汗仪器自身高度雨量传感器高度不低于70cm,不高于3mU缘小型蒸发器高度70cm 士3cm 口缘E60lR型蒸发器高度30cm 士Icm 口缘地面温度表传感器)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士中一半感应部分中心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士中一半感应部分中心深度5cm、10cm、15cm、20cm 土lcm感应部分中心向管地温表浅层地温传感器)倾斜角450(向管地温表)土旷表身与地面直管地温表深层地温传感器)深度40cm, 80 cm 士3cm 感应部分中心深度160cm 土5

20、cm深度320cm 土10cm 冻土器深度50cm350 cm 士3cm 内管零线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日照计传感器)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士0.5。方位正北士5。底座南北线支架高度1.50 m 土10cm 支架安装面辆射表传感器)直接辐射、散射辆射表s方位l北土0.25底座南北线直接辐射表z纬度以本站纬度为准士O.I。风速器传感器)安装在观删场高10m-12 m 风杯中心风向器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高10m-12 m 风标中心方位正南土5.方位指南杆电线积冰架主导线高度220cm 士5cm 导线水平面定槽水银气压表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水银槽盒中心动槽水银气压表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象牙针尖气压计传感器)高度

21、以便于操作为准采集器箱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h ) 北同归线以南的地面气象现测站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可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灵活掌握,使观测员的观测活动尽量减少对观测记录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5.6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a) 为取得全年完整的观测资料,在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录应尽可能从1月1日开始;b) 为了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差异,为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资料提供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m、或拔海高度差在100m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时,迁站时应在

22、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现测;。对比现测的基本项目为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湿度、风向、风速、深层地温(无探层地温观测任务的站不必进行hd) 对比观测的时间,地面基准气候观测为1年(1月12月),其他观测为1月、4月、7月或7月、10月、1月三个月;每天进行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时、08时、14时、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4个时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观测站02时可用向记记录代替pe) 对比现测资料应统计整理成月报表,并存档上报。5. 7 观测值班室安放室内观测仪器的场所和值班观测员的工作室,具体要求是=a) 一般应建在观测场北边,保证观测员在伯班室有较开阔的视野,

23、能看见观测场的全貌,可随时监视观测场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b) 安装集中控制和分配供电电掘的配电箱;c) 防雷应符合有关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6 地面气靠观测仪器6. 1 一般要求a) 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用于观测业务;b) 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靠性高,保证获取的观测数据可信;d) 仪器结构简单、牢靠耐用,能维持长时间连续运行pu 操作和维护方便,具有详细的技术及操作手册。6.2 基本技术性能U 气象观测站使用的人工观测仪器基本技术性能应伺合表4的要求。表4人工观测仪器技术性能襄仪器名称测量范围测量准确度其他-36C

24、+46C 干湿球温度表-26C+51C 分度值:0.2C-36C+41C 通风干湿表用温度-26C+46C 表一16C+51C分度值:0.2C最高温度表-36C+61C -16C+81C 分度值:0.5C-62C十31c 最低温度表-52C+41C 分度值:0.5C低温温度表-60C+30t 分度值:0.5t走时和误差z双金属温度汁-35C十45C士1C24h士5min(日转168h士30minC周转)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表4(续)仪器名称删量范围:商量准确度其他分辨力:1%毛左;湿度衰。十)30%100% 土5%走时和误

25、差:24 h土5minC 转)168 h士30rnin(周转)虹吸雨量叶雨强g记录误差:走时和误差:24h土5min (0. 05的mm/min0.05 mm 遥删雨量计雨强:土0.4mm(10 mm或以下)分辨力:0.1mm; CO.1的mm/min土4%(10mm以上)走时和误差:24h土5min EL型电接风向风速(20)m/s 士(0.5十0.05V)m/s起动风速:1. 5 m/s 仪16个方位土1/2个方位风向标不感应角:1个方位暗筒式日照汁记录时间=i孟用范围:00600N5:0019:00 DEM6型轻便风向(130)m/s 土0.4m/s 起动风速:0.8m/s 风速表。O3

26、60。士10。地面温度表-36-C+81-C 分度值:0.5-C曲管地温表-26-C+61-C 分度值:0.5-C直管地温表-21-C+41-C 分度值:0.5-C810 hPa 1 070 hPa 动槽水银气压表520 hPa890 hPa 士0.4hPa 定槽水银气压表810 hPa 1070 hPa 土0.5hPa DYM3型笔盒气压800 hPa1060 hPa 土2.0hPa 表500 hPa 1030 hPa 土3.:) hPa 走时和误差zDYJl型气压汗960 hPa1050 hPa 土1.5 hPa 24 h土5min(日转168 h土30min(周转)b) 气象观测站使用的

27、同动气象站基本技术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要求表测量豆豆主:商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平均时间采样速率气温- 50 C 十50CO. 1 c 土O.2C 1 min 6次/min相对挤在度O%IOO% 1 % 士1%(80%)土8%( 80%) 1 min 6次/min气压500 hPa 1100 hPa (任意200hPa) 0.1 hPa 土O.:) hPa 1 min 6次/min风向OO3600 3。土503 s 土(0.5十O.O:)V)m/s1 min 风速o m/s60 rn/ s 0.1 rn/ s 士(0.3十O.03V)m/s2 min 1次/吕(基准气候观测

28、)10 min 降水量雨强士O. mrn(IO rnrn) 累计l次/min0.1 rnm 士4%C10mrn) CO的mrn/rninH照o h24 h 60 s 土0.1h 累计蒸Ji_量o mm100 mm 0.1 mm 土1.5%累计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T 45-2007 表5(续)测量要素:商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平均时间采样速率土o.5 c 地温- 50C 十80CO. 1 c 土0.3C(基准气候观测)1 min 6次/min总辐射(O2000)W/m2 1 W/m2 士5%1 min 6次/min净辐射(-200 1400)W/m

29、2 1 W/m2 士(l520)%1 min 6次/min直接辐射(O-2000)W/m2 1 W/m2 士2%1 min 6次/min6.3 维护和检定a) 地面气象现测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校验和检定,气象观测站不应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b) 地面气象现测仪器设备应经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保证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仪器保持规定的准确度要求。6.4 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及平行观测要求10 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或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进行观测时,应进行平行观测,具体要求是zu 平行观测项目为更换观测仪器的观测项目;b) 当人下-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

30、第一年以人T观测记录(采用原用现测仪器)为E式观测记录,1年后以自动观测记录(采用新观测仪器观测)为E式观测记录;。当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平行观测期限可视换用仪器的技术性能变化情况而定,但至少不应少于3个月;d) 平行观测时改为02时、08时、14时、20时4个时次,非昼夜守班的气象观测站,02时可不平行观测pe) 平行观测资料应统计整理成片报表附在当月正式片报表后面,存档上报。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A. 1 通贝。附录A(资料性附景)气象观测站的分类QX/T 45-2007 按承担的观测和作用分为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气象观测站、

31、区域气象现测站(加密气象观测站)三大类。A.2 国家气候观象台是对地球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开展长期、连续、立体和综合观测并开展资料分析、评估研究和提供服务的平台,是同家气候监测网的骨干。就地面基准气候观测而言,主要是应用基准的现棚方法,使用高稳定性的观测仪器,以及选择观测环境具有代表性并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气象现棚场所,来获取具布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的气候基准资料。A.3 国家气靠现混Ig站是国家获取基本气象现测资料的平台。根据其业务性质的不同分为一级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二级站(国家一般气象站),是国家天气观测网的主体。一级站是回家气象现测骨干站,承担同家气象综合观测任务,为全同的天气f

32、m报和服务提供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并按要求承担全球资料交换任务。三级站是一级站的重要补充,承担国家基本气象观测任务和根据地方服务需要承担其他观测任务,现测资料全国交换。A.4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回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补-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同家气象现棚站的重要补充。A.5 布局原则A.5.1 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平均站间距为200km左右。A.5.2 国家气象观测站同家气象观测站的平均问距为60km左右。其中,一级站平均间距为90km左右,优先考虑关键地区和敏感地区,二级站根据各地

33、的气象抓报、服务需求进行布设。A.5.3 区域气象观测站a) 平原地区,平均间距20krn-25 krn; b) 沿海地区以及大江大河流域,平均间距为10km左右;c) 山区,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以及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设计,平均间距小于25km; d) 城区,平均间距小于10km,重点地区为5km左右,根据该城市年降水量、人口以及灾害发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的灾害性天气多发区为重点布设区;f) 区域气象观测站一般采取向动气象站布设,大中城市观测项目至少包括气压、温度、风向、风速和阵水量五要素,根据情况增加湿度;其他地区观测项目至少应包括阵水量,根据情况依次增加气压、气温、风向、风速和

34、湿度等要素。1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QX/ T 45-2007 附录(资料性附景)观测场仪器布置参考固B 回带你恻恃眼运周刊一-RRM-回 汗装斗且再唱mME宅慢地由南品hf南北耳辑时且年五扩甜黎泛出nqhb付之部葛国情曲时障国阳VVN同时四班费盹挺挺抽回字骂俏凋君堕绍,旧情Hm耀-4一西南不胆固E响醉倒辙酬?芸窗边M向剧情,军剑MRE。但凶相恤剿匪鳞莺学自幢吁可霞本割EMmg木倒四啊,本M回到瑞刨咽口咽44事咽4v咽Mm唰繁唰忡销售草也珑提商店侮本耐用支茎茎串非崎可悲皿间ked民6 (i 6 ( 1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参考文献lJ (WMO,2003) QX/T 45-2007 5J Guide to Meteorological Tnstrurn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Seventh edition)HWMO No. 8 ,1996)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QX气象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