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 T 53-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 雪深与雪压观测.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81592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X T 53-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 雪深与雪压观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QX T 53-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 雪深与雪压观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QX T 53-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 雪深与雪压观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QX T 53-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 雪深与雪压观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QX T 53-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 雪深与雪压观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院雪深与雪压观测Specificationsforsurface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Part9:Observationofsnowdepthandsnowpressure中国气象局 发布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ICS 07.060A 47QX/T 53要2007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QX/T 5

2、3-2007 长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中关材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网址:http:/cmp.cma. 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长开本:880 X 1230 1/16 印张:0.75字数:19千字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长书号:135029-5374 定价:10.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406301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QX/T 53-2007 目次前言皿引言.N 1 范围2 规

3、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4 观测工具15 观测地段6 雪深观测17 雪压观测27.1 观测和记录27.2 观测方法2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I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QX/T 53-2007 H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QX/T 53-2007 前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系列标准为二十二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云的观测;第3部分:气象

4、能见度观测;一一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第5部分:气压观测;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一一第8部分:阵水观测;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第10部分:蒸发观测;第11部分:辐射观测;一一第12部分:日照观测;第13部分:地温观测;第14部分:冻土观测;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一一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一一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本部分由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提

5、出。本部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江苏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崇志、马舒庆、陈永清、杨志彪、关彦华、毛成忠。而且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QXjT 53-2007 百|为了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便于资料的国际、国内交换及共享和使用,应统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要求。lV 主要依据的国内文件是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2003)及其有关补充文件。本部分是QXjT53-2007,其他部分同时发布。本部分为首次发布。PDF c

6、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QX/T 53-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雪深与雪压的观测条件、观测地段和观测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和其他气象观测中的雪深和雪压观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其他部分适用于本部分。3 术语与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 雪深snow depth 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3.2 雪压snow pressure 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4 观测工具a) 测定雪深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b) 测定雪压用体积量雪器或称雪器。5 观测地段雪深、雪压的观测地段,应选择

7、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具有自然下垫面的地方。若观测场附近没有合适的观测地段,可在观测场内进行雪深与雪压的观测。6 雪深观测a) 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做上标志;b) 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包括米雪、霞、冰粒)覆盖超过一半时应观测雪深,雪深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c) 符合观测雪深条件的日子,每天08时在观测地点将量雪尺垂直地插入雪中到地表为止,依据雪面所遮掩尺上的刻度线,读取雪j泵的厘米整数,小数四舍五入;使用普通米尺时,若尺的零线不在尺端,雪深值应注意加上零线至尺端距离的相当厘米数值;d) 每次观测应做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三次测量的地点

8、,彼此相距应在10m以上(丘陵、山地气象站因地形所限,距离可适当缩短),并做出标记,以免下次在原地重复测量;e) 平均雪深不足0.5cm记0。若0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的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记录记在当日雪深栏,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f) 若气象站四周积雪面积过半,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无积雪,则应在就近有积雪的地方,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地点测量雪深(雪压同)。如因吹雪或其他原因使观测地段的积雪高低不平时,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QX/T 53-2007 应尽量选择比较平坦的雪面来测定;g) 如

9、丘陵、山地的气象站四周积雪达到观测积雪标准,但由于地形影响,测站附近己元积雪存在时,雪深不测量(雪压同),但应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7 雪压观测7.1 观测和记录a) 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和月末最后一天,若雪深已达到5cm或以上时,在雪深观测(或补测)后,应在观测雪深的地点附近进行雪压观测,雪压以克每平方厘米(g/cm2)为单位,取1位小数;b) 如在规定的观测日期,雪深不足5cm(或无积雪),而在随后的其他日子里,雪深达5cm或以上,以及前一天雪深观测后,因降雪使得雪深一日间又增加5cm或以上时,应在该日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c) 观测雪压取三个样本,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

10、雪压值。为避免下次在原地重复取样,应在取过样本的地点做出标记。7.2 观测方法7.2. 1 取样应使用体积量雪器或称雪器进行雪压观测。体积量雪器由一内截面积为100c旷的金属筒、小铲、带盖的金属容器和量杯组成。称雪器由带盖的圆筒、秤和小铲等组成;a) 观测前半小时,把雪压测量仪器拿到室外,对于称雪器应检查秤的零点;b) 取样前,应把量雪器清理干净,注意清除样本中夹人的泥土、杂草;c) 取样时,将量雪器垂直插入雪中,直到地面,获取雪样,并清除筒外的雪;d) 所取样本不应包括雪下地面上的水层和冰层,但应包括积雪上或积雪层中的冰层,此情况时应在观测簿备注栏中注明;e) 当雪深超过取样的量雪器金属筒高

11、度时,应分几次取样。在取上层雪样时,注意不要破坏下层雪样;f) 每次观测后,应将仪器擦净,并防止金属筒的刀刃口变形、变钝。7.2.2 测量7.2.2.1 体积量雪器在室内等样本融化后,获取其重量,再按如下公式计算雪压:P Af 100 (1) 式中:P 雪压,单位为克每平方厘米(g/cm2); M 样本重量,单位为克(g);100 量雪器内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7.2.2.2 军事雪器完成取样后,把筒挂在秤钩上,移动秤锤,直到秤杆水平为止,t卖出秤锤准线对应于秤杆上的刻度数,取1位小数,其秤杆刻度数即为雪压值。7.2.3 仪器维护a) 每次观测后,应将仪器擦净;b) 对于体积量雪器应防止金属筒的刀刃口变形、变钝;c) 对于称雪器,秤杆上的两个三棱刀要经常保持清洁,涂油防锈,防止锯齿圈变形。2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参考文献lJ 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大气科学辞典.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2J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J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QX/T 53-2007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QX气象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