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8464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4.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647 - 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Code for planning; of intersections on urban roads 实施2012 - 01 -01 发布2010 -12 - 2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el圆计划结版私P S/N:1580177.721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惨十一气一十一一二一一-一一一十统一书号:1580177 721 定价:27.00元7210411 911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Code for planni

2、ng of intersectims on urban roads GB 50647 - 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Z 0 1 Z 年1 月1 日ll曲m细商量fki|U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会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 X 1168毫米1/32 4.375印张110千字l插页2011年

3、12月第1版2011年12月第1次印刷印数1-20100册会统一书号:1580177 721 定价:27.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77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64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4.2、3.5.1(5)、3.5.2(3)、3.5.5、4.1.1(1)、4.1.3(4)、5.4. 2 , 5. 5. 1、5.5.2、5.6.1、6.1.1(1)、6.2.2、6.3.1(1、2)、7.1.2(3)、7.1.3(1)、7.1.5(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

4、行。, f丁。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目。吕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J67号)的要求,由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9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平面交叉口规划、立体交叉规划、道路与铁路交叉规划、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规划、公共交通设施规划、交叉口辅助设施等。本规范中

5、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同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邮政编码:201804.E-mail:keping_),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同济大学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郑州

6、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哈尔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杨佩昆李克平赵杰朱兆芳王晓华郑连勇周涛王巨涛李杰戴继锋张慧敏闰勃宋建平钱红披向旭东白子建谷李忠庄斌张国华白玉姚琪沈莉芳龚凤刚陈小鸿林群杨晓光全波傅彦周俭朱胜跃刘勇滕生强林航飞张贻生朱彬高霄顾启英主要审查人:全永桑崔健球朱兆芳段里仁陈洪仁严宝杰张均任国国陈声洪王晓明 2 目次l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 2 ) 2. 1 术语(2 ) 2.2 符号(4 ) 3 基本规定. ( 7 ) 3.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7 ) 3. 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功能

7、及选型( 7 ) 3.3 城市规划各阶段交叉口规划内容门3.4 交叉口规划范围(12) 3. 5 交叉口规划要素(14) 4 平面交叉口规划U们4.1 一般规定(1 9 ) 4.2 信号控制交叉口(23) 4. 3 元信号控制交叉口(27)4.4 常规环形交叉口(27) 4.5 短间距交叉口规划(30) 5 立体交叉规划( 3 1) 5.1 一般规定 5.2 立体交叉主线规划(32) 5.3 立体交叉臣道规划(32) 5.4 立体交叉变速车道规划(34) 5.5 立体交叉集散车道规划(3日5.6 立体交叉辅助车道规划(3日5.7 立体交叉范围内辅路、人行道等其他设施规划(36) 1 -6 道路

8、与铁路交叉规划 (3 7) 6.1 一般规定 (37) 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7) 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3 9 ) 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规划 (42) 7.1 行人过街设施2) 7. 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45)8 公共交通设施规划.的8. 1 一般规定们8.2 交叉口公共汽(电)车停靠站的8.3 公共汽(电)车专用迸出口车道(49)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U们9 交叉口辅助设施.(50) 9. 1 安全(50) 9.2 环境保护( 5 1) 9.3扫F水(51) 9.4 绿化与景观 (52) 附录A设计通行能力(53)附录B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附图(5 9

9、 ) 附录C公共交通设施附图本规范用词说明(65)引用标准名录(66) 附:条文说明( 67)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Z Terms and 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ymbols ( 4 ) 3 Basic requirement ( 7 ) 3. 1 General requirement .1 ( 7 ) 3. 2 Classificatio丑,function and type selection of mtersectlOns . ( 7 ) 3. 3 Intersection pla

10、nning contents corresponding each urban planning stage (1 0) 3.4 Pla卫ningrange of intersections (1 2 ) 3. 5 Planning elements of intersections (1 4 ) 4 At-grade intersection planning门的4. 1 General requirement (1 9 ) 4. 2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 2 3 ) 4.3 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 (27) 4. 4 Roundab

11、out (27) 4. 5 Short distance intersection planning (30) 5 Interchange planning ( 3 1 ) 5. 1 General requirement ( 3 1) 5. 2 Main line planning of interchange (32) 5.3 Ramp planning of interchange . (32) 5. 4 Speed-change lane planning of interchange .( 34) 5. 5 Collector-distributr lane planning of

12、interchange ( 3 5 ) 3 .句5. 6 Auxiliary lane planning of interchange (35) 5. 7 Auxiliary roads , sidewalk and other facilities planning within interchange ( 3 6 ) 6 Road-railway crossing planning ( 37) 1总JHH1 日只6. 1 General requirement ( 37) 6. 2 Road-railway grade crossing ( 37) 6. 3 Road-railway gr

13、ade separation ( 3 9 ) 7 Pedestrian and bicycle crossing facilities planning ( 42) 7.1 Pedestrian crosswalk facilities (42) 7. 2 Bicycle crossing facilities . (45) 8 Public transit facilities planning . (46)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46) 8. 2 Bus (Trolley) stops at intersection (46) 8.3 Bus (Trolley

14、) exclusive approach and exit lane . -(49) 8. 4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control (49) 9 Subsidiary devices or measures at intersection ( 50) 9. 1 Traffic safety devices (50) 1. 0.1 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交叉口,充分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四实现交叉口人流和车流的交通安全与通达,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应的道路交叉口规划,以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或立体交叉的新建、改建与交通治理专项规划。1.

15、 O. 3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应坚持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保障安全、保证效率,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1. O. 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 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 5 1 ) 9.3 Drainage devices ( 5 1 ) 9.4 Greening and landscape measures ( 5 2 ) Appendix A Design capacity ( 53) Appendix B Layout of pedestrian and bicycle cro

16、ssing facilities ( 5 9 ) Appendix C Layout of public transit facilities (6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6 5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飞.(6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6 7 ) 4 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 1. 1 交通功能traffic function 交通设施在交通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对出行者所能提供的交通服务和服务水平。2. 1. 2 宏观交通组织macro

17、 traffic organization 在一定范围的交通系统中,规定各类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协调关系,使各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系统中能有序、安全、高效地通行的交通运行方案2. 1. 3 微观交通组织micro traffic organization 在交叉口可通行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安排组织从各方面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向各方向疏散,以保障人流和车流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2. 1. 4 快速公共交通bus rapid transit CBRT) 运用大容量公共交通车辆和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在专用的车道上运行,具有运量大、运行速度快等特性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18、。2:1. S 信号控制交叉口signalized intersection 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日。2. 1. 6 元信号控制交叉口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 不用交通信号灯,而用交通标志、标线或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通行权的规定,组织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2. 1. 7 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yield sign intersection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用减速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减速、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2. 1. 8 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stop sign inter

19、section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次要道路相交,用停车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或各向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停车撩望,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2. 1. 9 全无管制交叉口uncontrolled intersection 没有任何管制措施,各流向的交通流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先后通行次序通行的平面交叉口。2. 1. 10 枢纽立交key interchange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快速路与快速路、城际高速公路或重要主干路相交,车流分层通行的交叉、转向交通节点。2. 1. 11 一般立交common interchange 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与城市快速路或城际高速公路相交,主线车流

20、分层通行的交叉、转向交通节点。2. 1. 12 分离立交grade separation without ramps ( f1yover or underpass) 城市快速路或交通量特大的主干路与其他城市道路相交,主线车流以上跨或下穿方式连续通行、无任何形式转向阻道的交通节点。2. 1. 13 集散车道collector-distributor lane 为了减少立体交叉主线上进出口的数量和交通流的交织,在主线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主线平行且横向分离,并在两端与主线相连,供进出主线主辆运行的车道。2. 1. 14 辅助车道auxiliary lane 在立体交叉分流段上游、合流段下游,为使臣道上

21、、下游主线道路车道数平衡且保持主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主线一侧增设的车道。2. 1. lS 进口道approach 平面交叉口上,车辆从上游路段驶入交叉口的一段车行道。2. 1. 16 出口道exit 平面交叉口上,车辆从交叉口驶人下游路段的一段车行道。2. 1. 17 基本饱和流量basic saturation flow 理想条件下,一条进口车道上单位绿灯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2. 1. 18 规划(设计)饱和流量planning (design)saturation flow 基本饱和流量经各种影响因素修正后的饱和流量。2. 1. 19 短间距交叉口short distance int

22、ersection 相邻交叉口间距小于上游交叉口所需出口道总长与下游交叉口所需进口道总长之和的两交叉口。2.2符号C一让行标志交叉口实际通行能力;Co.让行标志交叉口基本通行能力;CAP-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pcu/h);C一一臣道一条车道基本通行能力(pcu/h);CD一一单向臣道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Cg一一一减速或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低优先级车流的基本通行能力(pcu/h);cyc 自行车当量; 4 f一一让行标志交叉口考虑各种干扰因素的通行能力折减系数;fg一一饱和流量的纵坡与重车修正系数sfn 单向臣道的车道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p一一驾驶员条件对通行能力的

23、修正系数;fz一转弯车道饱和流量的转弯半径修正系数;ft一一饱和流量车道宽度修正系数;fw一-道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G一一-道路纵坡(%); HV一一换算成标准车后的重车率;lb一一-公交车车辆长度(m); lm一?一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长度(m); La ._进口道规划展宽长度(m); Lb一一一公交车站站台长度(m); Ld一一进口道展宽段渐变段长度(m); Ls-一一进口道展宽段长度(m); MSV;-一条臣道第t级服务水平的最大服务交通量(pcu/h); 一一路段单向车道数;N一一高峰15min内每一信号周期的左转或右转车的平均排队车辆数(veh);户一一-公交站台停车泊位数;q

24、H一一减速或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高优先级车流交通量(pcu/h); r一一进口道展宽系数;Sb一一基本饱和流量(pcu/h);Sc _一道口侧向视距(m); Sbt 直行车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Sbl一一左转车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Sbr一一一右转车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S; -第z条进口车道的规划(设计)饱和流量(pcu/h);SI 左转车道经转弯半径-车道宽度等修正后的规划(设计)饱和流量(pcu/h); S, 右转车道经转弯半径车道宽度等修正后的规划(设计)饱和流量(pcu/h); S电一一安全停车视距(m);St一一车道宽度等修正后的直行车道规划(设计)饱和流量(

25、pcu/h) ; .tf-一一让行标志交叉口低优先级车流平均跟驶穿越空档(s); /:to-一低优先级车辆能穿越高优先级车流的临界空档(s); Vd一一道路设计车速(km/h); (V/C)i-.第i级服务水平的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的比值;Wo一-右转专用车道加宽后的宽度(m); W1一-进口道规划红线的展宽宽度(m); W2-一一路段平均一条车道规划宽度(m); i-第i条进口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的绿信比。 6 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 1. 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和规划方案,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1 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所确定的相交道路的类型。2 依照交叉口所在地区的道

26、路网络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定位、周边用地、环境特点等因素确怎的交通功能,以及平面交叉口或立体交叉的规划选型。3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中快速公交线、公交专用道、专用车道线网规划和港湾式公交站的布局方案。4 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布局及规划指标。5 平面交叉口各类相交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横断面形式;立体交叉规划选型、主线及臣道规划方案等。3. 1. 2 交叉口规划应结合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在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后确定。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功能及选型3.2.1 交叉口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交叉口按城市大小与相交道路类型的分类应符合表3.2.1-1表3.2.1-3的规定。表3;2.1-1特大

27、城市与大城市交叉口按相交道路类型的分类相交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快-快交叉口快-主交叉口快次交叉口主干路次干路支支交叉口 7 支路口一口一日叉一又一叉交一交一交主一次一支主一主、王次】次交叉口次-支交叉口表3.2.1-2中等城市交叉口按相交道路类型的分类相交道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主干路主-主交叉口次于路主-次交叉口次次交叉口支路主-支交叉口次支交叉口支-支交叉口表3.2.1-3小城市交叉口接相交道路类型的分类干路干-干交叉口干-支交叉口支路支-支交叉口2 平面交叉口应分为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类)和环形交叉口(平C类),平面交叉口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号

28、控制交叉口应分为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l类)和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平A2类); 2)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应分为支路只准右转通行交叉口(平Bl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平B2类)和全无管制交叉口(平B3类)。3 立体交叉应分为枢纽立交(立A类)、一般立交(立B类)和分离立交(立C类)。3.2.2 各类交叉口的功能和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快交叉口应满足快速路主线车流快速、连续通行,车行道应为机动车专用车道,主线上不得因设置臣道而使臣道进出口上游与下游通行能力严重不匹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主要公共交通客流通道的快速路应规划快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及港湾式停靠站;2)行人、非

29、机动车应与机动车分层通行。2 快-主交叉口应满足快速路主线车流快速、连续通行,车行道应为机动车专用车道,主线上不得因设置臣道而使臣道进出口上游与下游通行能力严重不匹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干路上应按公共交通客流需求规划快速公共交通或主干公交专用车道及港湾式停靠站;2)行人、非机动车应与快速路上机动车分层通行,主干路,的人行过街横道中间应设安全岛,并应采用专用信号控制。3 快次交叉口应满足快速路主线交通快速、连续通行功能和次干路局部生活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次干路-快速路间提供必要流向的转向、集散交通通道;2)次干路应按公交客流需求规划主干公交或区域公交专用车道及港湾式停靠站;3)次干

30、路人行过街横道中间应设安全岛,并应采用专用信号控制。4 主-主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交通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干路的基本要求。5 主-次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及次干路-主干路间转向,交通需求、能以中等速度间断通行、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次干路局部生活功能,并应符合主、次干路的要求以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转向交通需求相匹配的要求。6 主-支交叉口应满足主干路畅通、能以中等速度连续通行,支路应右转进出主干路,有必要时,经论证可选用其他相交形式;主干路应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应以生活功能为主,并应符合主、支道路的要求。7 次-次交叉口应满足次干路主要流向车流畅通、能以

31、中等速度间断通行,应兼具交通与生活功能,并应符合次干路的要求。8 次-支交叉口应满足次干路集散交通功能和支路的生活功能,当不采用信号控制时,应保证次干路车流连续通行,并应符合次、支道路的要求。9 支-支交叉口应满足生活功能,并应符合支路的要求。3.2.3 交叉口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9 1 应满足安全、通达、节约用地及交通功能的要求。2 总体规划阶段应按下列原则选定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形式:1)城市快速路系统上交叉口应采用立体交叉形式;2)除快速路之外的城区道路上不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3)当通过主-主交叉口的预测总交通量不超过12000pcu/h时,不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3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

32、叉口类型应按表3.2.3的规定选择。表3.2.3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叉口选型选型交叉口类型应选类型可选类型快-快交叉立A类快主交叉立B类立A类或立C类快-次交叉立类立B类主主交叉平Al类立B类中的下穿型菱形立交主次交叉平Al类主-支交叉平Bl类平Al类次次交叉平Al类次支交叉平B2类平C类或平Al类支支交叉平B2类或平33类平C类或平A2类注:1 当城市道路与公路相交时,高-速公路应按快速路,一级公路应按主干路,二、三级公路按次干路,四级公路按支路,确定与公路相交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类型。2 小城市干-干交叉口可按表中的次次交叉口确定,干支交叉口可按次支交叉口确定。3.3 城市规划各阶段交叉口规

33、划内容3.3.1 交叉口规划应分别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交通工程规划阶段的内容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并应将其中交叉口规划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J2 应编制交通工程规划,并应明确工程设计阶段交叉口的控制性条件与关键要素。3.3.2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交叉口规划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1市与规划道路网系统及道路系统整体宏观交通组织方案相协调,应明确不同区域交叉口交通组织策略以及选择不同类型交叉口形式的基本原则,并应确定道路系统主要交叉口的布局。2 应按相交道路的类型及功能,选择立体交叉的类型、框定立体交叉用地范围,应合理控制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规划间

34、距,并应协调与周围环境及用地布局的关系。3.3.3 城市分区规划阶段交叉口规划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与分区规划道路网系统及分区道路系统整体宏观交通组织方案相协调,并应明确立体交叉及主、次干路相交交叉口的整体布局。2 应优化立体交叉类型,并应确定主、次干路相交交叉口的类型。3 应确定立体交叉及主、次干路相交交叉口控制点坐标、标高。4 应确定立体交叉及主、次干路相交交叉口红线范围。3.3.4.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叉口规划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结合道路系统宏观交通组织方案,并应明确交叉口微观交通组织方式。2 应确定各类交叉口控制点坐标及标高。3 立体交叉规划应根据交通功能、用地条件等因素结合

35、交通需求分析,进行方案比选,应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明确推荐方案,并应确定立体交叉红线范围。4 平面交叉口规划应提出平面布局初步方案,并应确定红线范围。5 应根据交叉口初步方案,提出交叉口附近道路外侧规划用地和建筑物出入口控制要求。.11. 3.3.5 交通工程规划阶段交叉口规划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编制交叉口微观交通组织方案。交叉口微观交通组织方案应根据红线控制范围、交叉口规划的现实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拟定,并应与道路系统整体宏观交通组织、周边用地规模、用地性质、景观、环境条件等相协调。2 应审核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提出的交叉口初步方案,并应结合地形、地物及相关标准对初步

36、方案进行完善和细化。3 应确定立体交叉各组成部分的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应主要包括主线、臣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辅助车道、辅路等,并应提出平面交叉口渠化布局方案以及相适宜的信号控制方案,应明确重要技术参数的取值以及上下游交叉口的信号协调关系。4 应确定交叉口规划范围内公交停靠站及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布局方案、交通安全与交通管理设施布局方案。5 应确定交叉口用地规模,并应估算改建与治理交叉口的用地拆迁量,进行规划方案评价。3.4 交叉口规划范围3.4.1 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应包括构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和进口道、出口道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路段所共同围成的空间(图3.4.1)。3.

37、4.2 新建、改建交通工程规划中的平面交叉口规划,必须对交叉口规划范围内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口道、出口道各组成部分作整体规划。3.4.3 立体交叉规划范围应包括相交道路中线投影平面交点至相交道路各进出口变速车道渐变段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主线路段间所共同围成的空间(图3.4.3)。3.4.4 交叉口的规划范围可根据所需交通设施及其管线的要求适当扩大。鱼肚形导向标线声右转专用车道非机动车专用车道公交站台公交停靠站右转车停止线人行过街横道转角交通岛转角交通岛端部标线非机动车二次过街通道交叉口规划范围为该粗线框围成的区域机非分隔带右转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直行车道左转专用车道中央分隔带印外延伸1

38、0m-20m幸UZ价WW图3.4.1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电路路路辅主辅辅路芸芸芸芸主路一一一一辅路-H 辅路主路辅路图3.4.3立体交叉规划范围3.5 交叉口规划要素3.5.1 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 总体规划阶段,除支路外,进口道规划车道数应按上游路段规划车道数的2倍进行用地预留。2 分区规划阶段,应确定干路交叉口规划红线范围,其宽度应将进口道、出口道、行人过街安全岛、公交车站等设施所需要的空间作一体化规划;出口道规划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路段进口道同时流入的最多进口车道数相匹配。3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交叉口红线规划内容,且宜同步开展交通工程规划,应根据交叉口布置

39、的具体形式以及交通工程规划规定的详细尺寸,并应确定交叉日红线。4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检验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所定交叉口规划红线范围内的驾车安全视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交叉口平面规划时,应检验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确定的交叉口转角部分的安全视距三角形限界;2)交叉口规划红线范围内的高架路、立交桥或人行天桥桥墩台阶及隧道进出口等,可能遮挡驾车视线的构筑物应作安全视距分析。5 改建、治理规划,检验实际安全视距三角形限界不符合要求时,应按实有限界所能提供的停车视距允许车速,在交叉口上游布设限速标志。6 规划红线在满足进、出口车道数等总宽的要求下,宜两侧对称布置。3.5.2 平面交叉口转角部位平面规划

40、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面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应作切角处理,常规丁字、十字交叉口的红线切角长度(图3.5.2-1)宜按主、次干路20m25m、支路15m20m的方案进行控制。i 红线切角长度一一二二二气丁l!l二-二-1i斗4U唱主川BU击西U剧图3.5. 2-1 交叉口红线切角长度示意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检验总体、分区规划阶段所定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切角长度是否符合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三角形限界应由安全停车视距和转角部位曲线或曲线的切线构成(图3.5.2:-2)。视距三角形限界转角部位圆曲线红线转角部位圆曲线切线红线图3.5.2-2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3 平面交叉口红线规划必须满

41、足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安全停车视距不得小于表3.5.2-1的规定。视距三角形限界内,不得规划布设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1.0m且影响驾驶员视线的物体。 15 AM-、Jhu-m 立一速刚表一呻时囚-时叫一册线(-z停路全安4 在多车道的道路上,检验安全视距三角形限界时,视距线必须设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交叉口安全视距三角形限界应符合图3.5. 2-3的规定。(b)单向通行交叉口交叉口安全视距三角形限界S,-一安全停车视距5 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路缘石宜为圆曲线。交叉口转角路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宜按表3.5.2-2的规定确定。表3.5.2-2交叉口转角路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

42、/h)路缘石转弯半径| 无非机动车道(时| 有非机动车道3.5.3 立体交叉红线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 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阶段,当已选择立体交叉方案时,应框定所选择的立体交叉方案红线范围;当未选择立体交叉方案时,可按盲宿叶形互通立交的外框初步框定立体交叉的红线范围。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根据选定立体交叉的类型及其规划方案的平面图确定立体交叉的规划边缘线,应以规划方案边缘线外延5m10m的范围作为立体交叉的红线控制范围。3.5.4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车型应与城市道路规划车型一致。3.5.5 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的规划最小净高应与道路规划最小净高一致,并应根据规划道路通行车辆的类型,接下列规

43、定确定:1 通行一般机动车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为4.5m-5.Om, 主干路应为5mj通行无轨电车的道路,应为5.0mj通行有轨电车的道路,应为5.5m。2 通行超高车辆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根据通行的超高车辆类型确定。3 通行行人和自行车的道路,规划最小净高应为2.5m。4 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支路降低规划最小净高应经技术、经济论证,但不得小于2.5mj当通行公交车辆时,不得小于3.5 m。支路规划最小净高降低后,应保证大于规划净高的车辆有绕行的道路,支路规划最小净高处应采取保护措施。3.5.6飞交灭口机动车设计车速应按规划交叉口类型及其不同部位确定,并应符合表3.5.6的规定。表3.5

44、.6交叉口机动车设计车速(km/h)交叉口类型|部位交叉口设计车速进口道直行车道0. 7Vd 平面进口道左转车道0.5Vd 交叉口元转角岛式渠化不大于20km/h进口道右转车道转角岛式渠化不大于30kmjh主线所属路线相应等级道路的设计车速Vd立体交叉| 定向匮道、半定向臣道及辅路(0. 6-0. 7)Vd 一般匮道、集散车道(0. 5-0. 6)Vd 菱形立交的平交部分取本表平面交叉的设计车速注:1Vd为道路设计车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的有关规定。2 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共用车道的设计车速应按相应的转弯车道选取。3.5.7 交叉口行人过街设计步速应为1.O

45、m/s。3.5.8 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规划交通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立体交叉臣道规划机动车交通量应按规划年的预测高峰小时内高峰15min换算的小时交通量确定。2 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阶段,平面交叉口规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可采用交叉口所处道路路段的规划交通量。3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工程规划阶段,平面交叉口规划机动车交通量应区分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交叉口几何设计时的规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应采用规划年预测高峰小时内信号周期平均到达量;在确定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时,应采用道路通车期信号配时时段的高峰小时内高峰15min换算的小时交通量。4 确定平面交叉口进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