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648 - 2011 P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in chemical palnt 实施2011 -12 -01 发布2010 -12 - 24 eI阁计划生版位J吭,伊呢引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统一书号:1580177 684 价:18.00元定. S/N:1580177.684 91115801 7117684 .4 、11吨bil-pa-hjlil
2、-l(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in chemical palnt 、占FilaFTGB 50648 - 2011 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Z 0 1 1 年1 Z 月1 日-lv v 2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GB 50648-2011 *: h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电
3、话: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 X 1168毫米1/32 3印张76千字2011年11月第1版2011年11月第1次印刷印数1-10100册女统书号:1580177 684 定价:18.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7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648-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9、7.4.2(1、2、4)、10.1. 3、10.4.2、11.2. 1、11.2. 3、11.2. 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
4、须严格执行。- f丁。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给排水设计专业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和运行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循环冷却水系统,系统水平衡,冷却设施,循环冷却水处理,泵站及附属
5、建(构)筑物,管道布置,监测与控制,节水、节能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天F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主编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天津市京津路521号,邮政编码:300400,传真:022-86810147),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给排水设
6、计专业委员会参编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公司 1 中J台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美国晗希公司主要起草人:刘洁玲韩玲仲伊二毕喜成杨建琪张建国马强蒋晓明刘扬帆江开伟王威李学志韩红琪施洪昌郭增民主要审查人:薛树森吴文革蓝珍瑞黄纪军陈宇奇张俊邱利祥杨文忠郑培钢 2 目次1总贝。(1 ) qf44&ZU民户口7。EURUQdnv9?7uqUFhupb7。OOOQd-i111i111i寸i11141111寸li-统算择置理系计选布处制膜理水定料分择置衡定
7、衡衡积定施施水定蚀控预处五日口规资划选布平规平平容施规设设口规缓物和水水、1牡般础统置置求般量质统吏般却却MU般垢生洗流充刊一基系位装配一水水系扣一冷冷hNI一阻微清旁补F缸型半左fy术循JJJJJ系JJJJ冷JJJ循JJ3456quqdqqqA也AqA在d住户口俨DRhvpnuhvpnvnhuphu?ndA&EUnb 6. 7 排水处理t.门川队8药剂储存和投配门9) 7 泵站及附属建(构)筑物( 2 1) 7.1 一般规定 7.2 泵站7.3 吸水池及过水廊道(22)7.4 附属建(构)筑物(22)8 管道布置 (24) 8. 1 一般规定 (24) 8.2 管道敷设( 2日9 监测与控制
8、(27) 9. 1 一般规定( 27) 9.2 监测、控制(27) 9.3 分析化验 (28) 10 节水、节能与环境保护( 3 1) 10. 1 一般规定10. 2 节水10. 3节能门口10.4 环境保护(32) 口劳动安全卫生11. 1 一般规定(33) 11. 2 安全卫生设施仔们本规范用词说明(35)引用标准名录(36) 附:条文说明门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2 ) 3 R巳circulatingcooling water system ( 4 ) 4 3. 1 General requirement ( 4
9、) 3. 2 Basic data ( 5 ) 3. 3 System classification 1( 6 ) 3.4 Location selection ( 6 ) 3. 5 Plot plan ( 7 ) System water balance . . ( 8 ) 4. 1 General requirement ( 8 ) 4.2 Water quantity balance ( 8 ) 4.3 Water quality balance . ( 9 ) 4. 4 System volume (1 0) 5 Cooling facilities f . (1 2) 5. 1 Ge
10、neral r巳quirement(12) 5.2 Cooling facilities selection (1 2 ) 5.3 Cooling facilities layout . (1 3) 6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巳时 (1日6. 1 General requirement (1 5 ) 6.2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ioh (1 6 ) 6. 3 Microorganism control . (1 7) 6. 4 Cleaning and prefilming (18 ) 6. 5 Side stre
11、am treatment (1 8 ) 6. 6 Makeup water 7. (1 9) 3 2 6.7 Blowdown treatment (1 9 ) 6. 8 Chemials storage and dosing (1 9 ) 7 Pumping station and auxiliary (structure) buildings ( 21 ) 7. 1 General requirement . . (21) 7.2 Pumping station ( 2 1) 7.3 Suction pit and water channel ( 22) 7.4 Auxiliary str
12、ucture and buildings (22) 8 Piping layout ( 24)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24) 8. 2 Piping layout ( 2 5 ) 9 Mo口itoringand control (27)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7) 9.2 Monitoring and control (27) 9.3 Laboratory analysis (28) 10 W a ter conserva tion, energy conserva 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
13、n ( 3 1)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 ( 3 1 ) 10.2 Water conservation ( 3 1 ) 10.3 Energy conservation ( 3 1 ) 10.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32) 11 Safety and health ( 33)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 ( 3 3 ) 11. 2 Safety 、a丑dhealth facilities (3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35) List of quot
14、ed of standards ( 3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37) 4 1总JHHJ mM川1. 0.1 为使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统一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利于维护,并满足节水、节能和保护环境、劳动安全及卫生防护等要求,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化学工程项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工程的设计。1. O. 3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在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新工艺、新
15、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1. O. 4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施(备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他有关设施组成。2.0.2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0.3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indirect clo
16、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 O. 4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换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0.5 二次水secondary wat巳r经过第一次使用后,不经处理其水质能满足再利用的水。2.0.6 湿式冷却塔wet cooling tower 水和空气直接接触,热、质交换同时进行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塔。2.0.7
17、 干湿式冷却塔dry-wet cooling tower 组合了空气冷却与湿式冷却塔功能的冷却塔。2.0.8 自然通风冷却塔natural draft cooling tower 由塔内、外空气密度差形成的抽力提供塔内空气流动动力的 2 冷却塔。2.0.9 机械通风冷却塔mechanical v巳ntilationcooling tower 塔内空气流动动力是由通风机械(风机)提供的冷却塔。2.0.10 逆流式冷却塔counter-flow cooling tower 空气从塔的下部进风口进入塔内,向上与自塔上部淋下的水流进行热交换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塔。2.0.11 横流式冷却塔cross-f
18、low cooling tower 空气从塔的进风口水平方向进人塔内,与水流方向正交穿过填料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塔。2.0.12 淋水填料packing 设置在冷却塔内,使水与空气间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有利于热、质交换作用的填充材料。2.0.13 有效淋水面积net areaof water drenching 冷却塔淋水填料顶部扣除梁、柱面积的断面面积。2.0.14 收水器drift eliminator 设置在冷却塔内,用来回收出塔气流中所夹带的液态水(水滴、水雾)的装置。3 循环冷却水系统3.1一般规定3. 1. 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包括系统的划分和循环冷却水装置区的布置、循环水冷
19、却设施设计、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设计、循环冷却水泵站和输配水管网设计及配套设施设计。3. 1. 2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全厂水平衡方案,充分利用再生水、降低水资源的消耗。3. 1. 3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满足生产装置的换热工况要求;2 对于水温、水质或水压要求差别较大的工艺换热设备,宜分别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对个别水压要求较高的换热设备宜采用局部升压措施;3 生产工艺要求不能中断循环冷却供水的装置或单元,应有安全供水保障措施。3. 1. 4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水量,应按工艺生产装置和辅助生产装置的正常小时用水量计算,并应用最大小时用水量校核。3. 1. 5 间冷开
20、式和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应根据生产工艺允许的供水温度,并结合建厂地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热力计算确定。3. 1. 6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应按生产工艺要求,并结合冷却介质温度确定。3. 1. 7 间冷闭式系统的膨胀罐应具有氮气自动调压、水位检测、自动补水与泄水,以及防止空气进入系统等功能。3. 1. 8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回水的压力应充分利用。3. 1. 9 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塔下集水池及吸水池不应兼作消防水池。3.2基础资料3.2.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选取的建厂地区或邻近地区的多年气象统计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干、湿球温度和大气压等气象资料应以日平均湿球温度为基
21、础数据进行统计,宜采用建厂地区近5年平均的每年最热时期3个月中最热天数不超过5dlOd日平均湿球温度作为设计湿球温度,并应以与之相对应的日平均干球温度、大气压作为设计干球温度、大气压;2 大气中的含尘量资料,宜采用近5年日最大含尘量的平均值作为设计基础资料;3 宜采用全年的风向和风频作为设计基础资料;4 当循环冷却水装置位于已有厂区或邻近其他建(构)筑物及可能散发湿、热气源的装置时,应注意周边环境对循环冷却水冷却设施的影响;对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注意地区小气候的影响。3.2.2 生产工艺换热工况的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材质;2 被冷却的工艺介质和性质;3 换热器的工
22、艺操作条件。3.2.3 补充水水源和水质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表水、地下水及可利用的再生水水源、供应条件;2 地表水源不宜少于近1年的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3 地下水源不宜少于近1年的逐季水质全分析资料;4 再生水水源不宜少于回用水处理系统近1年的逐月稳定运行的水质全分析资料。3.2.4 建厂地区的基础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 建厂地区及周边地域可用于控制微生物繁殖的杀生剂种类和供应条件;2 建厂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3.3系统划分3.3.1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集中或分区设置:1 生产主艺对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水量、水温、水压的要求;2 各生产装置的平面位置、高程
23、;3 工厂总体规划及分期建设的要求;4 开、停车运行周期。3.3.2 生产过程中与工艺物料间接换热的冷却水宜采用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3 工艺换热工况要求高,需要软化水或脱盐水作为冷却介质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应采用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4 生产过程中与工艺物料直接接触受到污染的循环冷却水,应设置独立的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5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为多种水源且水质相差较大时,宜根据补充水水源的水质、可供水量,划分不同的循环冷却水系统。3.3.6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规模可按下列范围划分:1 系统能力大于或等于15000m3/h时,应为大型;2 系统能力大于或等于
24、3000m3/h且小于15000m3/h时,应为中型;3 系统能力小于3000m3/h时,应为小型。3.4位置选择3.4.1 循环冷却水装置位置应按下列因素综合比较确定:1 靠近循环冷却水主要用水装置或车间;2 远离厂内露天热源、粉尘污染源、烟气排出口、化学品堆场、散装库及噪声敏感区等;3 气流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4 有足够的布置场地和发展扩建的便利条件;5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3.4.2 循环冷却水装置宜建于邻近建(构)筑物、变(配)电装置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4.3 循环冷却水装置宜设置在生产装置划分的防爆区以外,当位于防爆区内时,其电气、仪表设备选型及安装设计,应符合国家
25、现行有关防爆标准的规定。3.4.4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宜布置在生产工艺装置区,也可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装置合并布置。3.5装置布置3.5.1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各单体建(构)筑物相互关系及装置内管线综合等因素合理布置。3.5.2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变(配)电间、水质处理间、药剂间等建构)筑物,宜与泵站毗邻。3.5.3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之间应设巡回、检修、运输通道。3.5.4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周围地坪宜铺砌。3.5.5 在环境条件许可时,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泵站、旁滤等设备和设施,宜采用露天布置。3.5.6 采用重力自流回水的开式循环冷却
26、水系统,其热水提升泵组的吸水池与循环给水泵组的吸水池宜紧邻布置,并应设顶部溢流连通。3.5.7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田水沉淀处理池宜靠近生产主艺区,并应设沉淀物的清除设施和临时堆场。 7 4 系统水平衡4.1一般规定4. 1. 1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根据补充水水质、循环冷却水水质,以及环境要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浓缩倍数。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数不宜小于5.0,且不应低于3.0。4. 1. 2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根据设计水量和换热工况、地区气象条件和浓缩倍数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并应确定系统的蒸发损失水量、风吹损失水量、排污损失水量和系统补充水量。4. 1. 3 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条件下,间冷循
27、环冷却水应串级使用。4.2 水量平衡计算4.2.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蒸发损失水量宜按下式计算:Qe=k. 6.t Q, (4.2.1) 式中:Qe二一蒸发损失水量(m3/h); 6.t-冷却塔进出水温差CC);Q, 循环冷却水量(时/h);走一一气温系数orC),按表4.2.1的规定选用,中间值按内插法计算。进塔空气干球温度CC)k(l/C) 表4.2.1气温系数4.2.2 冷却塔的风吹损失水量宜按下式计算:Qw pw-Qr 一-w 100 式中:Qw一一风吹损失水量(旷/h);(4.2.2) PW-一一冷却塔的风吹损失水率(%)。4.2.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量,宜按下列
28、公式计算:Q-Qe b一可50C时,可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或机械通风冷却塔。5.2.4 含有酣、氧等、污染物的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其冷却设施宜采用鼓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或自然通风冷却塔;塔体内壁应进行防腐处理,配水设施、淋水填料、收水器等应耐腐蚀、抗老化、防污堵。5.2.5 易受到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污染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其机械通风冷却塔的电气、仪表设备选型和安装及塔顶照明,宜按国家现行有关防爆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5.2.6 当选用成品冷却塔时,应根据该型产品实测的热力特性曲线选用。5.3 冷却设施布置5.3.1 冷却塔在平面布置中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冷却塔之间或冷却塔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
29、距离,除应满足冷却塔的通风要求外,还应满足施工、检修场地的要求;2 单侧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进风面宜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双侧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进风面宜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3 冷却塔与其他建(构)筑物的净距不应小于冷却塔进风口高度的2倍。5.3.2 相邻的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宜为0.45倍O.5倍塔的进风口下缘的塔筒直径;2 横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不应小于塔的进风口高度的3倍;3 当相邻两塔几何尺寸不同时应按较大的冷却塔计算。5.3.3 机械通风冷却塔格数较多,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塔的格数较多时,宜分成多排布置。每排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5: 1;
30、 2 周围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冷却塔进风口高度的4倍;3 两排以上的塔排布置,长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塔排净距不宜小于4m;4 两排以上的塔排布置,长轴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互平行布置的塔排净距,不应小于塔的进风口高度的4倍。5.3.4 自然通风冷却塔与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大于3000mz时,不宜小于50m; 2 当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z时,不宜小于40m。 14 6 循环冷却水处理6.1一般规定6. 1. 1 循环冷却水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1 补充水处理;2 阻垢缓蚀处理;3 微生物控制;4 旁流水处理;5
31、排污水处理。6. 1. 2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换热设备对污垢热阻值和年腐蚀率的要求,并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控制指标;2 补充水的水量、水质;3 系统设计及控制条件;4 旁流水处理方式;5 排污水处理方式;6 处理药剂对环境的影响。6. 1. 3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以补充水水质分析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并应以最不利的水质校核。6. 1. 4 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应根据系统补充水水质及换热设备的结构型式、材质、运行工况条件、污垢热阻值、腐蚀速率,并结合水处理药剂配方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
32、050的有关规定,当循环冷却水系统为铜材和铜合金换热器时,循环冷却水系统水中的NH3-N指标应小于lmg/L。 15 6. 1. 5 间冷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应根据系统运行特性和用水设备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的有关规定。6; 1. 6 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运行工况、补充水水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6.2阻垢缓蚀6.2.1 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缓蚀处理药剂配方宜经动态模拟试验和经济比较确定。6.2.2 循环冷却水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腐蚀率和粘附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
33、的有关规定。6.2.3 循环冷却水系统阻垢缓蚀剂的首次加药量,可按下式计算:户V.g叫-EEE式中:Gf一一首次加药量(kg);g一一每升循环冷却水加药量(mg/L)。(6.2.3) 6.2.4 循环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时阻垢缓蚀剂的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可按下式计算:Gr=(Qb+Qw) g 1000 式中:Gr一一系统运行时加药量(kg/h)。2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可按下式计算:(6.2.4-1) 。二f!: Gr=EEf(62.M) 6.2.5 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硫酸调节pH值时,硫酸的投加量宜按下式计算: 16 k=iMm-Mr/N)Qm 1000 (
34、6.2.5) 式中:Ac一一硫酸投加量(kg/h,纯度以98%计); Mm一一一补充水碱度(mg/L,以CaC03计); Mr一一一循环冷却水控制碱度(mg/L,以CaC03计)。6.3 微生物控制6.3.1 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控制宜采用氧化型杀生剂为主、非氧化型杀生剂为辅的处理方式。6.3.2 非氧化型杀生剂应具有高效、低毒、广谱、适应pH范围宽、对系统中的阻垢缓蚀剂干扰小或互不干扰,并易于降解等性能。6.3.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微生物控制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1 异养菌总数不宜大于1X 105个/mL;2 生物秸泥量不宜大于3mL/m3。6.3.4 氧化型杀生剂连续投加时,加药设备
35、能力应满足冲击投加药量的要求。加药量可按下式计算:门厅Go=一一一主旦(6.3.4) 1000 式中:Go一一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kg/h);go 每升循环冷却水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mg/L),以有效氯计,连续投加时宜采用o.1mg/L0. 5mg/L; 冲击技加时宜采用2mg/L4mg/L。6.3.5 非氧化型杀生剂,宜根据微生物监测数据不定期投加,每次加药量可按下式计算:Gn v厅=一一豆丘(6.3.5) 1000 式中:Gn一一-非氧化型杀生剂每次加药量(kg/h);gn一一每升循环冷却水非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mg/L)。6.6.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水质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的水
36、质要求、设计的故缩倍数、结合旁流水处理方案确定,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适当处理。6.6.2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水质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6.6.3 补充水水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应按本规范第4.2. 4 条的规定确定;2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应按本规范第4.Z. 6 条的规定确定。7.1100mm的管道,其埋深可以不受土壤冰冻深度的限制,尽可能节省管线埋设技资。对于冬季可能间断生产运行或需要停车检修的工业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管道埋深需要考虑土壤冰冻深度的影响或采取管线放空、管基防冻等措施。8. 1.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装置的规模愈趋向大
37、型化,配套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规模也愈来愈大,很多工厂总图布置时,一套循环冷却水系统同时为几套生产装置提供循环冷却水,目前单套循环冷却水装置规模超过4X 104旷/h的在石化、化工等行业已较普遍,采用单条循环冷却供、回水管道输水时的管径将超过DN2000mm,有的已达到DN2400mm,如此大口径的循环冷却水管道在管线综合的竖向布置时比较困难,特别对于地下管线密集的项目难度更大,因此建议单套循环冷却水装置的规模不宜太大,单条供回、水管道输水时的管径不宜大于DN2200mm。8. 1. 3 工厂内的道路从消防安全考虑一般不允许阻塞,循环冷却水管道在道路下纵向敷设时,如遇到漏水检修,可能会大面积破坏路
38、面阻塞交通;另外道路上重载车辆的行驶易造成管道的破坏。因此提出不宜在道路下面纵向敷设。8. 1. 4 循环冷却水管道直径一般较大,如果发生管道损坏,泄漏水量大,会引起基础塌陷,建筑物、管廊的柱基础是厂房和管廊安全的保证,故提出不应穿越建筑物和管廊的柱基础;从保证设备的安全考虑,提出循环冷却水管道不宜穿越设备基础,如不得已从设备基础下穿过,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8. 1. 5 本条是关于药剂投加管线和蒸汽、压缩空气、润滑油等管线敷设的原则规定,这些管道埋地敷设一旦泄漏不易发现,故宜采用管沟或架空敷设。8. 1. 6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步开车的生产装置,其循环冷却水供、回水系统的清洗、预膜和运行过
39、程也存在不同步的情况,因此管道设计应有不同工况的切换设施。i8. 1. 7 目前埋地钢质管道的防腐在化工系统一些工程中也有采用附加阴极保护的措施,外壁防腐和阴极保护措施的联合使用保护效果更好。当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埋地钢质管道采用附加阴极保护措施时,应与全厂地下管网统筹考虑。8. 1. 8 关于埋地管道的基础处理原则规定。对大口径(DN1200mm以上)的循环冷却水管道应特别注意管道基底和胸腔回填土的密实度。8. 1. 9 水处理药剂都有不同程度腐蚀性,输送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以保证生产运行的安全。8.2管道敷设8.2.1 根据多年来工业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管网布置经验:很多企业采用枝状管网布置
40、,能够保证安全供水;在大型工业企业中,集中设置的一套循环冷却水系统向多套生产装置供水时,也可采用环状管网布置,但需在环网干线上设置必要的切断阀门,以利于相互调节、安全供水。8.2.2 工业企业的厂区一般地下管线较多,为合理利用土地,对平行敷设的管道间距给出一般规定,使之既满足管道的施工、检修要求,又尽量减少占地。8.2.3 工业企业地下管线交叉较多,管径较大,循环冷却水管道一般为钢管,竖向设计时的净间距比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规定适当放宽,管间因填粗砂是为了保证其密实度要求。8.2.4 装置(单元)的埋地循环冷却水管道直径一般较大,不宜靠近建(构筑物的外墙平行敷设,如要
41、靠近外墙平行敷设时,管道与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3m,这样要求一般可以避开外墙的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温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的规定。8.2.5 循环冷却供、回水管道的低点设置放水阀、高点设置排(吸)气阀是考虑清洗置换和检修泄空的需要。8.2.6 换热设备设置旁路管(接口)的目的是为了在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清洗时和化学清洗初始阶段将换热设备隔离,使清洗水旁流,避免系统管道内的杂物堵塞换热设备。8.2.7 循环冷却水系统清洗时的清洗水通过旁路管直接回到冷却塔下集水池,可避免清洗污物堵塞冷却塔配水系统和填料;系统预膜时水流通过旁路管直接回到冷却塔下集水池,可减少预膜水容量,
42、节省药剂耗量;冬季运行时,为保证定的供水温度和防止冷却设施结冰,循环冷却回水可部分或全部直接回流到冷却塔下集水池。旁路管径应满足系统清洗、预膜等工况条件下的要求。清洗、预膜转换至正常运行阶段均要求尽快进行水的置换,因此,补充水管管径、水池及管网排空管管径,应满足清洗、预膜置换时间的要求。相对来说,置换要求的补水量远比运行时补充水量大,因此,应按置换要求的补水量考虑补充水管管径,必要时也可设单独运行时的补充水旁路管。8.2.8 管道过滤器能有效截留水中的悬浮杂质和其他杂物,保护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换热设备免遭杂物堵塞,实践证明是必要的;设置放水、排吸)气阀是考虑清洗置换和检修泄空的需要。8.2.9
43、 易出现滞水的管段一般发生在旁路管线、连通管线及盲管等处,滞水的管段内宜出现细菌滋生,严重时会引起水质腐败,因此,宜设置必要的回流管。8.2.10 重力流循环田水管(渠),可能在田水中含有微量易燃、可燃工艺介质,长时间积聚,遇明火曾发生过爆炸事故,故提出当循环冷却回水含有易燃、可燃工艺介质时,在装置区的出口处设水封,将装置与系统管道隔开。8.2.11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流回水大都含有沉降性悬浮物,故提出最低流速的建议值,以防在管(渠)内沉积。自流回水渠道可设置活动盖板和沉泥井等,以便于清淤。 75 9 监测与控制9.1一般规定9. 1. 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必要的监测与控制系统,能提
44、高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改善劳动条件。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检测包括就地和在线监测仪表,本章所提到的监测与控制均指在线仪表监测和集中控制,就地检测仪表应根据运行操作需要设置。9. 1. 2 本条提出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应从系统工艺、设备运行及水质处理等方面考虑的原则规定。9. 1. 3 目前,很多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和操作均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和管理。设置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状况,便于考核系统的各项经济指标,利于操作、管理和事故分析。对于未采用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的企业,其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水平也可根据企业的要求确定。9. 1. 5
45、在当地的气象资料与建厂地区的小气候有较大差异时,可设置气象亭,以便获取实际观测现场地域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大气压力、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为调整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参数,特别是为企业的扩建、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9.2 监测、控制9.2.1 本条对循环冷却水的具体运行参数的监测与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设置流量、压力、温度、液位、浊度、电导、pH及余氯等监测控制仪表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便于适时调整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工况,满足工艺换热设备对循环冷却水的要 76 求,利于操作管理和对系统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当因补充水水质、系统控制指标等要求,需控制水中硬度、碱度、含油量、总铁及正磷酸盐含量时,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在线分析仪表。循环冷却田水总管一般不设置流量仪表,对循环冷却供、田水水量可能出现不平衡的工程项目,应在田水总管上设置流量检测仪表,以便掌握系统水量流失状况,及时调整系统排污水量等运行工况。9.2.2 本条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实时监控大、中型冷却塔风机减速机和大型循环冷却给水泵高压电机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及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避免事故的发生。9.2.3 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实时监控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水量和药剂的变化,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循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