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761-2012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84730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4.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761-2012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GB 50761-2012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GB 50761-2012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GB 50761-2012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GB 50761-2012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761 - 2012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petrochemical steel facilities 实施2012-10-01 发布2012 - 05 - 28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中圄计划生版扯P ?t,雪耻iJR!j,;气-YJS91主协申圈计划生成祖白/J电话:,400-670-9365/同站:www叩93臼orgl:!哩平日S/N:1580177897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统一书号:1580177.897 定价:2

2、6.00元9111580171178970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petrochemical steel facilities GB 50761 - 2012 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2 年1 0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GB 50761-2012 会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 地址z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

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mm 1/32 4. 25印张107千字2012年9月第1版2012年9月第1次印刷女统一书号:1580177 897 定价:26.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1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761一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 O. 4、1.O. 6、3.2.3、4.1. 1、4.2. 1、5

4、.2.1、6.3.1、7.3.1、8.3.1、9.3.1、10.3.1、11.3. 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工作,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在石油化工设备设计、施工方面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

5、有关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1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鞍座支承的卧式设备、支腿式直立设备、支耳式直立设备、裙座式直立设备、球形储罐、立式圆筒形储罐和加热炉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地

6、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邮政编码:10010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1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冯清晓寿比南孙恒志杨国义李群孙毅历亚宁赵凤新胡庆均陈奎显许超洋倪正理张郁山主要审查人:王亚勇侯忠良葛春玉朱红黄左坚张迎皑葛学礼李立昌苏经宇李小军王伟陈红芳茅建民宋启祥冯成红李冰杨盛启 2 目次1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 . . . . ( 2 ) 2. 1 术语(2 ) 2. 2 符号(3 ) 3 基本规定( 6 ) 3.1

7、 设备的重要度分类山(6 ) 3.2 地震影响( 6 ) 3. 3 设备的结构体系设计(7 ) 4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_. ( 9 ) 4.1 一般规定( 9 ) 4.2 地面设备设计反应谱u4.3 地面设备水平地震作用U幻,4.4 构架上设备水平地震作用(1 4 ) 4.5 竖向地震作用(16) 4.6 载荷组合门7)4. 7抗震验算门门5 鞍座支承的卧式设备. ( 2 2 ) 5.1 一般规定( 22) 5.2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22)5.3 抗震构造措施6 支腿式直立设备.( 24) 6.1 一般规定( 24) 6.2 自振周期( 24) 6.3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26) 1 6.

8、 4 抗震构造措施(26)7 支耳式直立设备7) 7.1 一般规定 (27) 7.2 自振周期 (27) 7. 3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28)7.4 抗震构造措施(28)8 裙座式直立设备( 2 9 ) 8. 1 一般规定 (29) 8. 2 自振周期 (29) 8. 3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3 1) 8.4 抗震构造措施(32)9 球形储罐 (33) 9.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33) 9.2 自振周期 (33) 9. 3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36)9. 4 抗震构造措施(37)10 立式圆筒形储罐(38)10.1 一般规定付们10.2 自振周

9、期(38)10.3 水平地震作用及效应(39)10.4 罐壁竖向稳定许用临界应力的10. 5 罐壁的抗震验算川. 10.6 液面晃动波高(42)10.7 抗震构造措施.ul 加热炉.11. 1 一般规定(44)11. 2 自振周期(44)11. 3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50)11. 4 抗震构造措施(52)附录A柔度矩阵元素.附录B支腿式直立设备抗震验算附录C支耳式直立设备抗震验算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2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

10、ymbols ( 3 ) 3 Basic requirement ( 6 ) 3. 1 Classification of importance factors ( 6 ) 3. 2 Seismic influences ( 6 ) 3. 3 Equipment structural system design ( 7 ) 4 Seismic load and seismic checking ( 9 ) 4. 1 General requirement ( 9 ) 4. 2 Seismic design response spectral of above-ground equipment

11、(1 0) 4. 3 Horizontal seismic load of lIbove-ground equipment (1 2 ) 4. 4 Horizontal seismic lad of on-framework equipment (1 4 ) 4. 5 Vertical seismic load (1 6 ) 4. 6 Combinations of loads (1 7 ) 4. 7 Seismic checking (1 7 ) 5. Horizonta:l steel vessel supported by saddles (22) 5. 1 General requir

12、ement (22) 5. 2 Seismic load and seismic checking (22) 5. 3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 (23) 6 Steel vertical vessels supported by legs (24) 6. 1 General requirement (24) 6. 2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24) 4 6. 3 Seismic load and seismic checking (26) 6.4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26) 7 Steel verti

13、cal vessels supported by lugs (27) 7.1 General requirement (27) 7.2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27) 7. 3 Seismic load and seismic checking (28) 7. 4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28) 8 Steel vertical vessels supported by skirt (29)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 9 ) 8.2 N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29) 8. 3

14、Seismic load and seismic ch巳cking(31) 8. 4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32) 9 Steel sph巳ricaltanks supported by legs ( 3 3 )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 3 3 ) 9. 2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33) 9.3 Seismic load and seismic checking ( 3 6 ) 9. 4 Details of seismic desin(37) 10 Vertical cylindrical steel

15、 storage tanks (38) 10. 1 General requirement (38) 10. 2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38) 10. 3 Horizontal seismic load and seismic effect . (39) 10.4 Allowable compression longitudinal stresses of tank shell (40) 10. 5 Seismic checking of tank shell (40) 10. 6 Liquid sloshing height (42) 10. 7 Details

16、 of seismic design (43) 11 Tubular heater (44 )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 (44) 11. 2 Natural period (44) 5 11. 3 Seismic action and seismic checking (50) 11. 4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52) 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f1 exible matrix element ( 5 5 ) Appendix B Seismic checking of steel vertical vess

17、els supported by legs (58) Appendix C Seismic checking of steel vertical vessels supported by lugs ( 6 3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6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69)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7 1 ) 6 1 凸J巳A、则1. 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石油化工设备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

18、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O.05g0. 40g地区的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卧式设备、支腿式直立设备、支耳式直立设备、裙座式直立设备、球形储罐、立式圆筒形储罐和加热炉等钢制设备的抗震设计。注:g为重力加速度。1. O. 3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石油化工设备,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设备本体不应损坏。1. O.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或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及以上地区的石油化工设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 O. 5 卧式设备、支腿式直立设备、支耳式直立设备、裙座式直立设备、球形储罐及立式圆筒形储罐可采用许用应力设计法进行

19、抗震设计,加热炉可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抗震设计。1. O. 6 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1. O. 7 抗震设防烈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规定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确定。对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场地,应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1. O. 8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2. 1术语2. 1. 1 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 对需要抗震设防的设备进行的一种专业设计,包括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2. 1.

20、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 1. 3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设备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2.1.4 地震作用seismic load 由地震动引起的设备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2. 1. 5 地震作用效应seismic effect 在地震作用下设备产生的内力或变形。2. 1. 6 设计地震动参数desig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抗震设计

21、用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2. 1. 7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2. 1. 8 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ground motion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2. 1. 9 地震影响系数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比值的统计平均值。2. 1. 10

22、 抗震措施seismic fortification 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构造措施等。2. 1. 11 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 1. 12 设备本体body 设备壳体或加热炉框架结构。i2. 1. 13 附属构件attachments 支撑结构、锚固结构、加强件。2. 1. 14 许用应力设计法allowable stress design 按元件在使用载荷作用下其截面中的计算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为原则的设计方法。2.

23、 1. 15 极限状态设计法limits state design 按结构或构件达到某种预定功能要求的极限状态为原则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2.2符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Fek一一-地震作用;FG一一设备的重力载荷pmeq一一设备的等效质量;P一一压力载荷或设计压力;P1 液柱静压力;S剑一一由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效应FSehk一一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3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E-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弹性模量;Rel一一材料屈服强度或应变为0.2%的应力值;时一一-临界应力; 材料的抗震许用应力;J 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2.2.3 设备或结构几何参数zA 横截面积;b一一支承结

24、构中心线跨度;Db一一-地角螺栓中心圆直径;Ho -设备顶部到基础顶面的距离;Hs 建(构)筑物的总高度;(31/3 -一一罐壁高度1/3处的罐壁名义厚度;。一一拉杆的仰角。2.2.4 各种计算系数z1 对应于设备或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vmax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卢一一构架动力放大系数;KL一一抗震许用应力调整系数;C一一-设备的阻尼比;矿一一设备重要度系数;弘一一阻尼调整系数;Yj 第j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Re -地震作用效应折减系数。2.2.5 其他:T、T1设备或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g 特征周期;Tw 罐内储液晃动基本自振周期;Xj;

25、 -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j ,i、h一一质点序列号或代号。3基本规定3.1 设备的重要度分类3. 1. 1 设备抗震设计时,应按其用途和在地震破坏后的危害程度进行重要度分类,重要度可由小到大按下列要求分类:1 包括储水罐和除第二、三类以外的设备,应为第一类设备。2 容积大于或等于100m3的卧式设备,公称容积大于或等于1000m3且小于30000m3的立式圆筒形储罐,加热炉和高度为20m80m的直立设备,应为第二类设备。3 公称容积大于或等于30000旷的立式圆筒形储罐和高度大于80m的裙座式直立设备,应为第三类设备。3. 1. 2 设备的重要度系数,应根据设备重要度类别按表3.1.2

26、选用。表3.1.2 重要度系数| 设备重要度类别|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 重要度系数I o. 90 I 1. 00 I 1. 10 I 3. 1. 3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小于或等于0.05g时,可不进行设备的地震作用计算,但应满足抗震措施要求。3.2地震影晌3.2.1 设备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表示。3.2.2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6 表3.2.2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3.2.3 地震影晌的特征周期应

27、根据设备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本规范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其特征周期应按表3.2.3采用。表3.2.3特征周期值s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10 E E N 第一组。.200.25 。.350.45 。.65第二组0.25 0.30 。.400.55 0.75 第三组0.30 0.35 0.45 0.65 0.90 3.2.4 我国主要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3.3 设备的结构体系设计3.3.1 设备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设备宜露天布置。2 应具有明

28、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3 应避免因设备零部件或附属构件失效而导致整个设备失效或抗震能力丧失。4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5 对附着在设备本体上的附属设备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提高抗震能力的措施。6 设备的锚固螺栓应设双螺母或带锁紧装置。7 设备的刚度、质量变化宜平缓,其内件和整个设备的质量 7 中心宜低位布置。8 高径比大于10或高度大于10m的设备(立式储液罐除外),宜采用带螺栓座的结构形式。9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应具有柔性。3.3.2 钢构件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 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 材料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

29、其伸长率不应小于20%。3 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4在低温条件下,应计入低温导致材料冲击韧性降低的影响。 8 4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4. 1一般规定4. 1. 1 设备的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计算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2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9度时,对于高度与直径之比大于5且高度大于20m的直立设备和加热炉落地烟囱,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3 安装在构架包括构筑物)上的卧式设备、支腿式直立设备,应计入设备所在构架的地震放大作用。4. 1. 2 设备的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下列方法:1 高度小于或等于10m,或高度与直径之比小于5、质量和刚

30、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直立设备,以及可简化为单质点体系的设备,可采用底部剪力法。2 除本条第1款外的设备,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大于或等于o.3饨,高度大于120m,且高径比大于25的直立设备和15X 104旷以上的超大型储油罐,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4. 1. 3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设备所在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大于或等于二组的实际强震加速度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表4.1.3采用。采用时程分析法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设备底部剪

31、力不应小于振d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表4.1.3时程分析商用地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cm/s2)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震影响0.05g 0.10g 0.15g 均I均lo均多遏地震18 35 55 70 110 140 设防地震|50 100 150 200 300 400 罕遏地震|125 220 310 400 510 620 4. 1. 4 鞍座支承的卧式设备、支腿式直立设备、支耳式直立设备、裙座式直立设备、球形储罐、立式圆筒形储罐等,应按设防地震计算地震作用,并按许用应力法进行抗震验算。加热炉应按

32、多遇地震计算地震作用,并按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抗震验算。4.2 地面设备设计反应谱4.2.1 设备的地震影晌系数应根据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设备自振周期和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晌系数最大值应按表4.2.1选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3.2.3选用。表4.2.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震影响0.05g I O.lOg I 0.15g I 0.20g I 0.30g 0.40g 多遏地震I0.04 0.08 0.12 0.16 0.24 0.32 设防地震IO. 12 0.23 0.34 0.45 。.680.90 罕遇地震I0.28 。.500.7

33、2 0.90 1. 20 1. 40 4.2.2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4.2.2)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 a=(有飞叶飞0.2-1J,(肘。anmx1飞的L_ o 0.1 5Tg 图4.2.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5mox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口一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Tg一特征周期;弘一阻尼调整系数;T设备自振周期1 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05-t y=0.9+, c O. 3十6s-式中:一一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C一一设备的阻尼比。(4.2.2-1) 2 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34、:当T(s)6.Os时z0.05 - t 币1=0.02十V.VV一4十32s-当T(s)6.0s时:?2 0.2Y一0.03矶-14 (4.2.2-2) (4.2.2-3) 式中:吼一一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应取0。3 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币2=1+0.05- (4.2.2-4) 0.08 + 1. 6s-式中z弘一一阻尼调整系数,小于0.55时,应取0.55。4 当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值小于0.05平zmax时,应取O. 051J2max 0 4.3 地面设备水平地震作用4.3.1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设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可按图4.3.1采用,设备总水平地震

35、作用,应按下列公式计算zFi 唱昏-一-mn 电图4.3.1设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Fek =可jmeqgm eq = mmi F-nzzh?F K - . mJ 式中:Fek一-设备总水平地震作用(N); (4.3.1-1) (4.3.1-2) (4.3.1-3) l一一-相应于设备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设备的类型按本规范第4.2节的规定确定;矿-一设备的重要度系数,应按本规范表3.1. 2选用;meq-一设备的等效质量(kg);Fi-作用于质点t的水平地震作用(N); 12 m-一等效质量系数,单质点可取1,多质点体系可取0.85 ; mi、mj一一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质量

36、(kg);hi冉一一一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mm);n一一-质点数;8一一弯曲变形影响指数,应按表4.3. 1选用。表4.3.1弯曲变形影晌指数|设备基本自振周期2.5 2 4.3.2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设备的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备1振型z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公式确定:Fhji -守川Xjimig(4.3.2-1) 三JX川tYj =斗一一(4.3.2-2) 三Jx;mz式中:Fi明第j振型z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N); J一一相应于设备第1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范第4.2节的规定确定;3一一第1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Xji一一第j振

37、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mi一-2质点的质量(kg)。毒2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式确定:Se = ft王川-3)式中:Se一一-水平地震作用效应;Sehj一一由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效应,可取前2阶3阶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时,振型数不宜少于3阶。4.4 构架上设备水平地震作用4.4.1 本节适用于安装在构架上的卧式设备、支腿式直立设备的地震作用计算。4.4.2 当无法确定支承设备的构架结构参数时,构架上设备的水平地震作用可采用下式计算:Fh = Km可jmeqg(4.4.2) 式中:Fh一一构架上设备的水平地震作用(N); Km一一构架上设备的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可按表4.4.

38、2选用;meq一一一设备的等效质量(kg)。表4.4.2构架上设备的地震作用放大系数第五层及以上2.0 注z每层构架高度可按4m-5m确定。4.4.3 当已知支承设备的构架结构参数时,构架上的设备水平地震作用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 第i层构架上的设备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下式计算:Fhsi =可sim呻g(4.4.3-1) 式中:Fhsi-一一第i层构架上的设备水平地震作用(N).其值不得小于该设备按建在地面上时计算所得的数值;meqi一一一第t层构架上设备的等效质量(kg)。2 支承设备多层构架的计算简图可按图4.3.1采用,其中mi应为第i层构架的质量(包括该构架上的设备质量).hi应为第i层构

39、架至地面的高度。3 第i层构架的等效地面加速度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4 Gsz=ZL(4.4.3-2) mig 式中:asi一一第i层构架的等效地面加速度系数;Fi一一第z层构架的水平地震作用(N).应按本规范第4.3.1条计算。4 第i层构架上设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下式计算zsi -卢a(4.4.3-3) 式中z第i层构架上的设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卢一一构架的动力放大系数(图4.4.3)。 5.5 的1.751.0 。图4.4.3构架动力放大系数曲线T Ts T1 设备的基本自振周期(s);T,一支承设备构架的基本自振周期(s)5 确定Tj值时,应将支承设备的构架视为设备的刚性基础。

40、6 确定Ts值时,所用质量应包括构架上设备等附属物的质量,无条件取得精确值时,可按本规范第4.4.4条计算。4.4.4 构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可采用下列简化方法计算:1 钢构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计算:Ts = 3Hs X 10-5 (4.4.4-1) 2 钢筋混凝土构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计算:Ts = 2Hs X 10-5 (4.4.4-;2) 式中:Ts-构架的基本自振周期(s); Hs一一一构架的总高度(mm)。 15 4.5 竖向地震作用4.5.1 直立式设备的竖向地震作用(图4.5.1),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设备底部总竖向地震作用,应按下式计算:Fv=加vmaxmeqg(4

41、.5.1-1) 式中:Fv一-设备底部总竖向地震作用(N); vmax一-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对设防地震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50%,对多遇地震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m eq 设备的等效质量(kg),可取总质量的75%。瓦.ti R -c时: 巧t-z勺t-、tlI/-K一J-A一、hut-z。/ll、=A K l Ac=Ai旦匀O.6 式中:Jbc材料的抗震许用压应力(MPa); E一一设计温度下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长细比; 20 (4.7.2-8) (4. 7. 2-9) (4.7.2-10) (4.7.2-11) c一一临界长细比;lk一一计算长度(mm)

42、;i一一惯性半径(mm),对长方形截面可取O.289d ()e 截面有效厚度(mm); h一一计算系数,可按表4.7.2-2取值。表4.7.2-2计算系数k一端固支、一端自由2 一端固支、一端简支O. 7 6)附属构件与设备本体连接处焊缝的许用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J= KLJ J = 0.8 式中: 材料的抗震许用拉应力(MPa); 材料的抗震许用剪应力(MPa); J一一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取附属构件与本体材料许用应力的较小值;KL 抗震许用应力调整系数,可取1.2。(4.7.2-12) (4.7. :2 -13) 21 5 鞍座支承的卧式设备5. 1一般规定5. 1.

43、1 本章适用于鞍式支座支承的卧式设备。5. 1. 2 重叠式卧式设备的抗震计算也应满足本章的有关规定。5.2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5.2.1 卧式设备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范第4.2.1条设防地震的规定取最大值。5.2.2 安装在地面上的卧式设备,应按本规范第4.3节的要求分别计算其轴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安装在构架上的卧式设备,可按本规范第4.4节规定分别计算其轴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5.2.3 卧式设备的阻尼比可取0.05。5.2.4 对重叠式卧式设备,在轴向和横向均可视为一个多自由度体系(图5.2.的,对安装在地面上的重叠式卧式设备的地震作用,可按本规范第4.3节计算,其地震影响系数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对安装在构架上的重叠式卧式设备的总地震作用和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本规范第4.4节计算。mn m/ ml 图5.2.4重叠式卧式设备计算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