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8473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90 大小:8.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762 - 2012 秸轩发电厂设计规范P 秸轩发电厂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t:raw power plant 实施2012-10-01 发布2012 - 05 - 28 e1阁计划生版桂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统一书号:1580177.903 定价:33.00元S/N:1580177.903 911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秸秤发电厂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traw power plant GB 50762 - 2012 主编部门:中国电力企1业联合会批准部

2、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日期:20 1 2 年1 0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秸轩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762-2012 女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X 1168nim 1/32 5.5印张140千字2012年9月第1版2012年9月第l次印刷女统一书号:1580177: 903 定价:33.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

3、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9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秸秤发电厂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秸秤发电厂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762-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2.4、5.2.4、10.2.3、15.1. 10、15.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J13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

4、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通过调查研究秸秤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总结了很多经验,将秸秤发电设计更趋先进合理、符合国情,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编制组认真总结了近几年秸轩发电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秸秤资源与厂址选择、厂区及收贮站规划、主厂房布置、燃料输送设备及系统、秸轩锅炉设备及系统、除灰渣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水工设施及系统、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仪表与控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和结构、辅助和附属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

5、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秸秤规范管理组(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4368号;邮政编码:130021)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1 芬娟忠平毅瑾民荣U永立建惠建U院高罗张孙汪王郑王3Ll 阳王、-HH设岩宁军民林建庆群臼力江红伟松佩毕会时电崔穆谭王许李翁石4事qbrulk、.寸叶UV东歧斌清华旭宇华槐巨团明小

6、长桂迎全佩添时集院黄宋宋王韦贾王陈一问询J顾咨卫东生浩斌刚燕毅毛位程程祥向佩宏德经曼小单工工付李丛田王任刘周郑编力力参电电钢志升智眉云东阶强波L国东永德德伯旭香欣剧中山刘于郑陈杨胡安刘马于编位位人人主单单草查E起规编编要要本主参主主目次1 J总贝。(1 ) 2术语(3 ) 3 秸秤资源与厂址选择( 5 ) 3. 1 秸轩资源、( 5 ) 3.2 热负荷及电力负荷(5 ) 3. 3 厂址选择,. ( 5 ) 4 厂区及收贮站规划( 9 ) 4. 1 一般规定( 9 ) 4. 2 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12 ) 4. 3 交通运输(1日4.4 竖向布置及管线布置(16) 4. 5 收贮站规划.

7、 ( 16) 5 主厂房布置. ( 18 ) 5.1 一般规定门们5.2 主厂房布置( 18 ) 5.3 检修设施 5.4 综合设施 6 燃料输送设备及系统. ( 22) 6. 1 一般规定( 22 ) 6. 2 燃料厂外贮存及处理(22 ) 6.3 秸轩及辅助燃料的接卸及贮存(22 ) 6. 4 燃料输送系统(24 ) 6.5 破碎系统( 2的 2 1 6. 6 燃料输送辅助设施及附属建筑(26 ) 7 秸秤锅炉设备及系统( 28 ) 7.1 锅炉设备( 28 ) 7.2 秸秤给料设备(29 ) 7.3 送风机、一次风机、吸风机与烟气处理设备( 29 ) 7.4 点火系统( 31 ) 7.5

8、 锅炉辅助系统及其设备7. 6 启动锅炉32 ) 8 除灰渣系统门U8.1 一般规定门川8.2 机械除灰渣系统(34 ) 8. 3 气力除灰系统(35 ) 8.4 控制及检修设施(37) 9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 38 ) 9. 1 汽轮机设备( 38 ) 9. 2 热力系统及设备门们10 水工设施及系统(41 ) 10. 1 水工设施及系统 10.轧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41 ) 10. 3 水工建筑物忖川口水处理设备及系统(45 ) 11. 1 水的预处理(45 ) 11. 2 锅炉补给水处理( 45 ) 11.3 给水、炉水校正处理及热力系统水汽取样( 47 ) 11. 4 其他系统及设备

9、( 48 ) 12 电气设备及系统川12. 1 电气主接线吧T(49 ) 12. 2 2 厂用电系统( 51 ) 高压配电装置( 54 ) 12. 3 12.4 12. 5 12. 6 电气主控制楼或网络继电器室(54 ) 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系统(55 ) 其他电气设备及系统(56 ) 12. 7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57) 12. 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7 ) 12. 9 系统保护、通信及远动刊们13 仪表与控制川13.1 一般规定仔们13.2 自动化水平及控制方式(59 ) 13. 3 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61 ) 13.4 检测与仪表川口13.5 模拟量控制13. 6 开关量控制

10、及联锁与报警.13. 7 保护13.8 控制1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63 ) ( 63 ) ( 64 ) ( 65 ) ( 66 ) 14. 1 燃料输送系统建筑( 66 ) 14.2 主要建筑及附属建筑(67 ) 15 建筑和结构. . . . . . . . . . . . . . . . (6川15.1 一般规定们15.2 防火、防爆与安全疏散(70 ) 15.3 室内环境、建筑构造与装修( 71 ) 15.4 生活与卫生设施( 71 ) 15. 5 建筑物与构筑物( 71 ) 16 辅助和附属设施门的17 环境保护门川17.1 一般规定?.(79) 3 17.2 污染防治17.3

11、环境管理和监测 18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82) 本规范用词说明.(83) 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门 4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 3 ) 3 Straw resources and site selection ( 5 ) 3. 1 Straw resources ( 5 ) 3. 2 Thermalload and electric load ( 5 ) 3. 3 Site .selectin . ( 5 ) 4 Planning of site area and storage station . ( 9 ) 4.

12、1 General requirements ( 9 ) 4. 2 Arrangemerit of main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12 ) 4. 3 Transportation ,(15 ) 4. 4 Vertical arrangement and piping arrangement ;. (16) 4. 5 Planning of storage station (16 ) 5 Lay out of main building (18 ) 5.1 Gen二ralrequirements (18 ) 5. 2 Lay out of main buildin

13、g ( 18 ) 5. 3 Maintenance facilities . (20) 5. 4 Comprehensive facilities ( 21 ) 6 Fuel conveying device and system ( 22 )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2 ) 6. 2 Off-site fuel storage and treatment ( 22 ) 6. 3 Unloading and storage of straw and auxiliary fuel ( 22 ) 6. 4 Fuel conveying system ( 24 )

14、6. 5 Crushing system ( 26 ) 6. 6 Auxiliary facilities and accessory buildings for fuel 5 conveymg . ( 26 ) 7 Straw boiler equipment and system ( 28 ) 7.1 Boiler equipment ( 28 ) 7. 2 Straw feeding equipment ( 29 ) 7. 3 FD/P A/ID fan and flue gas treatment facilities . (29) 7. 4 Ignition system ( 31

15、) 7. 5 Boiler Auxiliary system and equipment ( 31 ) 7.6 Start-up boiler ( 32 ) 8 Ash handling system ( 34) 8.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4 ) 8. 2 Mechanical ash removal system ( 34 ) 8. 3 Pneumatic ash removal system . (35) 8. 4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facilities ( 37) 9 Turbine equipment and system

16、( 38 ) 9. 1 Turbine equipment ( 38 ) 9.2 Thermal power system and equipment _ ( 39 ) 10 Hydraulic facilities and system ( 41 ) 10. 1 Hydraulic facilities and system ( 41 ) 10. 2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or living/firefighting ( 41 ) 10.3 Hydraulic construction ( 42 ) 11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a

17、nd system ( 45 ) 11. 1 Water pretreatment . (45) 11. 2 Boiler makeup water treatment ( 45 ) 11. 3 Correction treatment of fe巳dwaterand boiler water and water/steam sampling of thermal system ( 47) 11. 4 Other sytems and equipment ( 48 ) 12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system ( 49 ) 12. 1 Main electrical

18、 connections ( 49 ) 12. 2 Auxiliary power system ( 51 ) 6 12.3 High voltage distribution installation ( 54) 12.4 Electric control building or network relay room ( 54) 12. 5 DC Power system &. UPS ( 55 ) 12. 6 Other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systems ( 56 ) 12. 7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

19、57 ) 12.8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 57) 1 2. 9 Systeril protection, communication and remote-action system ( 58 ) 13 Instrumentaton and control ( 59 ) 1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59 ) 13. 2 Automation level and control mode ( 59 ) 13. 3 Control room and electric equipment room ,. (61) 13.4 Meas

20、urement and instrument ( 61 ) 13. 5 Analog quantity control ( 63 ) 13. 6 On-off control and interlock and alarming ( 63 ) 13.7 Protection ( 64 ) 13.8 Control ( 65 ) 14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 66 ) 14. 1 Buildings of fuel conveying system ( 66 ) 14. 2 Main buildings and auxiliary

21、buildings ( 67 ) 15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臼)1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69 ) 15.2 Fire prevention,explosion prevention and safe evacuation ( 70 ) 15.3 Indoor environment, building structure and decoration ( 71 ) 15.4 Living and sanitation facilities ( 71) 15. 5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 71 )

22、 16 Auxiliaries facilities and accessories ( 76 ) 17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79 ) 17.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79 ) 7 17. 2 Pollution prevention ( 79 ) 17.3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nitor ( 81 ) 18 Labour safety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82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83 ) List

23、of quoted standards ( 84 )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87 ) 8 1总则1. 0.1 为了在秸秤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满足节约能源、用水、用地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单机容量为30MW及以下的新建或扩建秸轩发电厂的设计。1. O. 3 发电厂的设计应积极应用经运行实践或工业试验证明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和先进设备。1. O. 4 在秸秤资源丰富的地区,宜根据可利用秸轩资源情况建设凝汽式或供热式发电厂。1. O. 5 发电厂机组压力参数

24、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1 单机容量为30MW或25MW的机组,宜选用高压参数;单机容量为15MW或12MW的机组,宜选用次高压或中压参数;单机容量为6MW及以下机组,宜选用中压参数。2 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宜采用同一种参数。1. O. 6 发电厂规划容量不宜大于30MW,规划台数不宜超过两台。当经充分论证,秸秤供应量充足且采购成本合理时,发电厂规划容量也可适当增加;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容量等级宜统一。同容量机、炉宜采用同一型式或改进型式,其配套设备的型式也宜一致。1. O. 7 发电厂应按规划容量做总体规划设计,统一安排。新建发电厂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分期建设时,每期工程设计宜只包括

25、该期工程必须建设部分。对分期施工有困难或不合理的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1. O. 8 扩建和改建的发电厂设计应结合原有总平面布置、原有生 1 产系统的设备布置、原有建筑结构和运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点,全面考虑,统一协调。1. O. 9 发电厂的机炉配置、主要辅机选型、主要生产工艺系统及主厂房布置,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安全、经济、可靠的条件下,发电厂的系统和布置应适当简化。1. O. 10 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当条件合适时,发电厂可与邻近的工业企业或其他单位协作,联合建设部分工程设施61. 0.11 发电厂的主要工艺系统设计寿命应达到30年。1. o.

26、 12 发电厂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术语2.0.1 平吉手干straw stalk 成熟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和枝状林作物的统称,分为硬质秸轩和软质秸秤两类。2.0.2 硬质秸轩hard stalk and woody plant 棉花、大豆等茎干相对坚硬的农作物秸秤及树枝、木材加工下脚料的统称。2.0.3 软质秸秤straw and non-hard stalk 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震等茎干相对柔软的农作物秸秤的统称。2.0.4 辅助燃料supplementary fuel 农作物籽实外壳、林作物籽实外壳和木屑等碎料。2.0.5 燃料fue

27、l 秸秤与辅助燃料的统称。2.0.6 秸秤发电厂straw stalk power plant 以秸秤为主燃料的发电厂。2.0.7 收贮站collection&storage station 秸秤发电厂用于收集、贮存、加工燃料的厂外工作站。2.0.8 露天堆场open-air repository 无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遮盖的燃料堆放场地。2. O. 9 半露天堆场half open-air repository 具有完整顶棚、其余围护结构面积不大于30%的燃料储存建筑物。2.0.10 秸秤仓库straw stalk storehouse 3 具有完整顶棚、其余围护结构面积大于30%的燃料储存建

28、筑物。2.0.11 活底料仓surge bin with push floor 底部带有给料机械的料仓。.4. 3 秸秤资源与厂址选择3. 1秸轩资源3. 1. 1 发电厂应建在秸秤产地附近,所在区域应有丰富的秸秤资源、可靠的秸秤产量及待续的可获得量。3. 1. 2 发电厂所需燃料宜在半径50km范围内获得。3. 1. 3 项目建设单位应调查研究厂址附近多年秸秤产量,对秸轩产量进行分析,保证在农业歉年可获得秸秤量能够满足电厂的年秸秤消耗量。3. 1. 4 发电厂可燃用辅助燃料。3.01.5 项目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秸秤发电厂的燃料及其分析数值,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后合理确定燃料及其分析数值。3.2

29、 热负荷及电力负荷3.2.1 热负荷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3.2.2 电力负荷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3.3厂址选择3.3.1 发电厂的厂址选择应根据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及区域秸秤分布、现有生产量、可供应量,并结合厂址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3.2.2 厂址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选择在秸轩丰产区的城镇附近,应有保证发电厂连续运行的秸秤用量。 5 2 应利用荒地和劣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不宜占用一般农田。应按规划容量确定用地范围,按

30、近期建设规模征用。3 不得设在危岩、滑坡、岩洛强烈发育、泥石流地段、发震断裂带以及地震时易发生滑坡、山崩和地陷地段。4 选择在地基承载力较高,宜采用天然地基的地段。5 应避让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和风景区,不宜设在居民集中的居住区内和有开发价值的矿藏上,并应避开拆迂大量建筑物的地区。6 宜设在城镇、居民点和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及风景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7 收贮站应布置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形平坦,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的地段。8 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或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不得新建发电厂。3.3.3 发电厂的秸秤运输宜采用公路运

31、输方式。有较好水路运输条件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水路运输或水陆联运。秸秤运输路径不宜穿越城镇,不宜与主要公路平面交叉。3.3.4 选择发电厂厂址、确定供水水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供水水源必须落实、可靠。在确定水源的给水能力时,应掌握当地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情况,以及水利、水电规划对水源变化的影响。2 采用直流供水的发电厂,宜靠近水源,并应考虑取排水对水域航运、环境、养殖、生态和城镇生活用水等的影响。3 当采用江、河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取水口位置必须选择在河床全年稳定的地段,且应避免泥沙、草木、冰凌、漂流杂物、排水回流等的影响。4 当考虑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按照国

32、家和电力行业现行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要求,提出水文地、质勘探评价报告,并应得到有关水资源主管部门的批准。3.3.5 灰渣应全部综合利用,不设永久贮灰场。厂址选择时,可结合灰渣综合利用实际情况,按下列原则选定周转或事故备用干式贮灰场:1 贮灰场容量不宜超过6个月的电厂设计灰渣量。2 贮灰场选择应本着节约耕地的原则,不占、少占或缓占耕地、果园和树林,避免迁移居民。宜选用山谷、洼地、荒地、滩地、塌陷区和废矿坑等,并宜靠近厂区。3 贮灰场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场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2)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

33、滩地和洪泛区;3)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54)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4 所选贮灰场的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贮灰场征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办理。3.3.6 确定发电厂厂址标高和防洪、防涝堤顶标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厂址标高应高于重现期为50年一遇的洪水位。当低于该水位时,厂区必须有防洪围堤或其他可靠的防洪设施,并应在初期工程中按规划规模一次建成。发电厂的防洪,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作好防排洪(涝)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排洪(涝)设施。当必须新建时,经比选可因地制宜采用防洪涝)堤、排洪(涝)沟和挡水围墙等构筑物。同时,要

34、防止破坏山体,注意水土保持。2 主厂房区域的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应高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0.5m。厂区其他区域的场地标高不得低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厂址标高高于设计水位,但低于浪高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厂外布置排泄洪渠道;厂内加强排水系统的设置;布置防浪围墙,墙顶标高按浪高确定。3 对位于江、河、湖旁的发电厂,其防洪堤的堤顶标高,应高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0.5m。当受风、浪、潮影响较大时,尚应再加重现期为50年的浪爬高。防洪堤的设计应征得当地水利部门的同意。4 对位于海滨的发电厂,其防洪堤的堤顶标高,应按50年一遇的高水位或潮位,加重现期50年累积频率1%的浪爬高和0.5m的安全超高确定。5 在

35、以内涝为主的地区建厂时,防涝围堤堤顶标高应按50年一遇的设计内涝水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当难以确定设计内涝水位时,可采用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当有排涝设施时,则按设计内涝水位加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围堤应在初期工程中一次建成。6 对位于山区的发电厂,应考虑防山洪和排山洪的措施,防排洪设施可按频率为1%的标准设计。7 企业自备发电厂的防洪标准,应与所在企业的防洪标准相协调。3.3.7 发电厂出线走廊的规划,应根据系统规划、输电出线方向、电压等级与回路数、厂址附近地形、地貌和障碍物等条件,按规划容量统一安排,并且避免交叉。高压输电线应避开重要设施,不宜跨越建筑物,当不可避开时,相互间应有足够的

36、防护间距。3.3.8 发电厂的总体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以厂区为中心,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情况下,按规划容量合理确定厂址的规划结构和发展方向。2 厂区宜靠近秸轩收贮区域。3 收贮站宜布置在公路或水路交通便利的地带,收购半径不宜大于15km,收购站距厂区不宜大于40km。4 妥善处理厂内与厂外、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施工的关系。5 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工程的土石方工程量。6 收贮站距居民点不应小于100m。7 集约、节约用地。 8 4 厂区及收贮站规划4.1一般规定4. 1. 1 厂区及收贮站的规划,应根据生产工艺、运输、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卫生、施工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厂区地形

37、、地质、地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工艺流程顺畅,检修维护方便,有利施工,便于扩建。发电厂附近应设若干个燃料收贮站,负责电厂燃料的收购和贮存。4. 1. 2 厂区及收贮站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厂区及收贮站应按合理区域秸秤量确定规划容量和本期建设规模,统一规划,分期建设。2 扩建发电厂的厂区规划,应结合老厂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平面布置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拆迁,并避免扩建施工对生产的影响。3 环境空间组织,应功能分区明确,布局集中紧凑,空间尺度合适,满足安全运行,方便检修。4 建(构)筑物宜按生产性质和使用性质采用联合建筑、成组和合并布置。5 厂区规划应以主

38、厂房为中心进行合理布置。6 在地形复杂地段,可结合地形特征,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布局,建筑物、构筑物的主要长轴宜沿自然等高线布置。7 根据地震烈度需要设防的发电厂,建筑场地宜布置在有利地段,建筑物体形宜简洁规整。4. 1. 3 主要建筑物的方位,宜结合区位条件、日照、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等因素确定。4. 1. 4 厂区绿化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9 1 绿化主要地段,应规划在进厂主干道的两侧,厂区主要出人口及行政办公区,主厂房、主要辅助建筑及秸秤仓库、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的周围。2 3 4. 1. 5 屋外配电装置场地的绿化,应满足电气设备安全距离的要求。绿地率宜为15%20%。发电厂用

39、地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4. 1. 6 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4.1.6的规定。表4.1.6 建(构)筑物在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序号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建(构)筑物名称主厂房(汽机房、除氧间、锅炉房)吸风机室除尘构筑物烟囱秸秤仓库破碎室转运站运料找桥活底料仓汽车卸料沟电气控制楼(主控制楼、网络控制楼)、继电器室屋内配电装置楼(内有每台充油量大于60峙的设备屋内配电装置楼(内有每台充油量小于或等于60陆的设备)屋外配电装置变压器室总事故贮泊池岸边水泵房 10 火灾危险性分类丁丁丁丁丙-

40、丙丙丙丙丙戊丙了丙丙丙戊耐火等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一级二级序号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注:12 续表4.1.6建(构)筑物名称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灰浆、灰渣泵房、沉灰池戊二级生活、消防水泵房戊二级稳定剂室、加药设备室戊二级进水建筑物戊二级冷却塔戊三级化学水处理室、循环水处理室戊三级启动锅炉房丁二级贮氧罐乙二级空气压缩机室(有润滑油)丁二级热工、电气、金属实验室丁二级天桥戊二级、天桥下设电缆夹层时)丙二级排水、污水泵房戊二级各分

41、场维护间戊二级污水处理构筑物戊二级原水净化构筑物电缆隧道丙二级柴油发电机房丙二级5甘公楼三级一般材料库戊二级材料库棚戊三级汽车库丁二级消防车库丁二级警卫传达室三级自行车棚四级除本表规定的建(构筑物外,其他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电气控制楼,当不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后延燃的措施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11 4.2 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4.2.1 主厂房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满足工艺流程,道路通畅,与外部进出厂管线连接短捷。2 采用直流供水时,主厂房宜靠近取水口。3 主厂房的固定端,宜朝向厂区主要出人口。4 汽机房的朝

42、向,应使高压输电线出线顺畅。炎热地区,宜使汽机房面向夏季盛行风向。5 当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锅炉房宜布置在地形较高处。6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预留扩建条件。4.2.2 冷却塔或冷却水池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 冷却塔或冷却水池,宜靠近汽机房布置,并应满足最小防护间距要求。2 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冷却塔,不宜布置在厂区扩建端。3 冷却塔或冷却水池,不宜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及主厂房的冬季盛行风向上风侧。4 机力通风冷却塔单侧进风时,其长边宜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并应注意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2.3 秸秤仓库、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秸轩仓库、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宜布置在炉侧或炉前02 秸秤仓库宜采取集中或成组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