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6935-1986 中国梅花鹿种鹿.pdf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8488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6935-1986 中国梅花鹿种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B 6935-1986 中国梅花鹿种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B 6935-1986 中国梅花鹿种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B 6935-1986 中国梅花鹿种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B 6935-1986 中国梅花鹿种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 693586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梅花鹿的种类鉴别和选种等级鉴定。 1 种类特征特性 1.1 外貌特征特性 1.1.1 头部 头型具种类的特征。轮廓清晰明显,额宽,角柄粗圆,端正;面部中等长度,不瘠瘦;眼大明亮,鼻梁平直,耳大,内侧有柔软白毛,外部被毛稀疏,泪窝开闭正常。初角茸:圆润、丰满,茸体粗壮毛短,茸皮呈粉红色。骨化的椎角尖锐、无枝杈。茸:细毛红地,无长沙毛。茸形圆粗茁,分杈处圆、平、无皱褶。左右对称,所谓“四衬 全美”者为佳。骨化的成角具种类特征,枝杈排列适当,结构良好。 1.1.2 躯干 颈与头衔接良好,肩部结合良好,皮肤无皱褶。肩胛宽度适当且丰满广平。胸宽,肋圆曲。脊柱直、宽、平

2、,棘突良好。躯干中部及腰部:宽、平、直。荐骨:长、高、宽,骨盘关节的结节上方比较丰满,骨盆股骨关节坚实,其宽度适于坐骨的其他部分。臀部:充实丰满。尾短粗。 1.1.3 四肢 四肢坚实,排列匀称,关节明显。蹄中等大,端正。后肢:内侧丰满多肉,外侧深广,肌肉充实。 1.1.4 乳房、乳头、外生殖器官 乳房容积大,发育良好。乳头距离匀称,大小适中,无盲乳。生殖器正常, 发育良好。1.1.5 皮肤、被毛色泽 皮肤厚度中等,有弹性,皮肤颜色米黄、屠体灰白色。被毛有光泽,冬毛为灰褐色柔软纤细的绒毛和略长整齐的粗毛;夏毛鲜明美丽,毛色遗传具有品种特征。体侧呈赤褐色有略大白色斑点,除靠近背线两侧具有较规则的行

3、列性外,有34列行列性不规则的斑点。白色臀斑周边围绕着黑毛。 1.2 生产性能 中国梅花鹿是我国名贵的特种经济动物。它具有产茸和产肉的优良性能。 1.2.1 产茸性能 鹿茸细毛红地、粗嫩肥壮、四衬全美、各龄鹿茸产量见表5。 1.2.2 肉用性能 中国梅花鹿肉质优良,纤维细,容易消化。屠宰率6064,6月份成年公鹿净肉率4041。 页码,1/8GB 6935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1.2.3 繁殖性能 中国梅花鹿的繁殖率为90左右,最高的可达百母百羔,仔鹿初生重,母仔46kg,公仔56.5kg。 梅花鹿每次射精量:

4、电刺激采精1ml以上;伪阴道采精2ml以上。 阴道采精:原精液密度每毫升30亿以上,精子活力0.6以上。 2 品质分级标准 2.1 体形外貌标准与评分方法先按表1规定评出总分,再按表2规定确定等级。 表 1 中国梅花鹿体形外貌评分标准 项目 评 分 标 准公 鹿 母 鹿标准评分 标准 评分种的特征毛色、茸型、体型发育与其生产的经济目的相符合,具有良好的种的特征的典型性状和体格的完美性 10 10 整体结构整体结构成比例,躯体各部生长发育良好(骨骼坚实,肌肉丰满),具有整体结构的匀称性 15 15 头 部头形 额 面部 耳 眼 泪窝 角柄、茸型头形秀美,轮廓清晰明显,具备本种类的特征 额宽广,眶

5、间稍凹,角间略凸 中等长度,清秀,隐约可见静脉 耳活动自如,耳大内部被毛柔软,耳外被毛稀疏 眼大稍隆 开闭正常,分沁机能良好 具有品种特征的典型性,左右对称,角杈排列匀称;角柄圆粗、端正 6 4 3 1 2 1 86 4 3 1 2 1 0颈 部颈颈与头部衔接良好,坚实强壮,无皱褶,与肩部衔接 良好 3 3 前 肩胛 胸 宽平 深宽 2 4 2 4 页码,2/8GB 6935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表 2 中国梅花鹿体形外貌定级表 躯 脊 直、宽、棘突良好 2 2中 躯背腰 肋骨 腹部宽、直、平,长短适度,衔接良

6、好 肋骨弓圆 呈圆筒形3 4 13 4 1后 躯尻部 坐骨 臀部长、高、宽,在骨盘关节的结节上方比较丰满,不向尾部倾斜或弧形走向(无斜尻),骨盘股骨关节相当竖实而且距离宽 不突出,其宽度适当 充实,丰满 4 2 27 4 2四 肢前肢 大腿(后腿) 蹄丰满,肌肉充实 内侧丰满多肉,外侧深广,后缘呈弧形,肌肉充实 蹄中等大小略呈椭圆形,端正坚实3 43 4皮 毛 及 茸 角皮肤被毛 臀斑 茸角皮色 皮肤厚度中等,粗毛生长发育齐整,绒毛纤细,冬毛全身呈暗灰褐色;夏毛鲜明美丽,呈亦褐色,有白斑,根据品种不同具有毛色遗传的典型性 白色殿斑,周边有黑毛,具该品种有典型特征 细毛红地,色泽光艳3 6 33

7、 6泌 乳 器 官 及 外 生 殖 器 乳房 乳头 外生殖器母鹿的乳房发育良好 容积大,乳头分布匀称,大小适中 睾丸对称,外生殖器发育良好48 2合 计100 100 等 级 公 鹿 母 鹿特 级 90 85一 级 80 75二 级 75 70页码,3/8GB 6935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2.2 体尺标准各项测定后,依据表3的最低一项确定体尺等级。 表 3 中国梅花鹿体尺标准 cm2.3 生产性能标准 2.3.1 体重标准见表4。体重评定,在配种前以实际称重为宜。 表 4 体重标准 kg2.3.2 产茸力分级

8、 三 级 70 65性别 项目 数值 鹿龄 等级 公鹿 母鹿体 高体 斜 长胸 围额 宽角 基 围体 高体 斜 长胸 围额 宽成年鹿特 115以上 115以上 125以上 19以上 21以上100以上 96以上 110以上 15以上一 112 111 121 18 20 98 92 105 14 二 105 105 116 16 17 93 97 100 13 三 101 100 111 15 15 90 84 97 12 性别 等级 体重 鹿龄 公鹿母鹿 特 一 二 三 特 一 二 三成年鹿 140 130 120 110 90 85 75 70 页码,4/8GB 6935862006-3-

9、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中国梅花鹿各龄锯茸产量及分级,见表5。 表 5 中国梅花鹿各龄锯茸产量及分级 g(一副鲜茸重)2.3.3 生产性能定级标准 根据体重和产茸力等级,按表6规定,评出生产性能等级。 表 6 中国梅花鹿生产性能定级表 等级 鲜重 茸别 年龄(周岁) 特 一 二 三2 二杠 1000及以上700 至不足1000550 至不足700 450至不足5503 三杈 2500及以上1950至不足25001700至不足19501450至不足17004 三杈 3500及以上2950至不足35002700至不足29502450至

10、不足27005 三杈 4000及以上3700至不足40003450至不足37003200至不足34506 三杈 4500及以上3950至不足45003700至不足39503450至不足37007 三杈 5000及以上4450至不足50004250至不足44503700至不足42508 三杈 6000及以上4950至不足60004450至不足49503950至不足44509 三杈 6500及以上5950至不足65005450至不足59504450至不足545010 三杈 5000及以上4400至不足50003850至不足44003200至不足385011 三杈 4500及以上3900至不足450

11、03450至不足39002950至不足3450单 项 等 级 评 定 等 级体 重 产 茸 力页码,5/8GB 6935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2.4 后代品质标准 公鹿与等级接近的母鹿配种20只以上所产生的后代,根据初生重评定其等级。75在二等以上的(但不出现等外者)可评为特等;50二等以上的(但不出现等外者)可评为一等;全为三等以上的可评为二等; 大部分为三等的或个别为等外的可评为三等。参照表7进行评定。 表 7 后代初生重评定表 2.5 综合评定 2.5.1 综合评定,以个体品质为主,应参考其他各项等级。无

12、综合评定的不得评为特等。体质外貌、体尺和生产性能三者可按下表进行评定。 表 8 中国梅花鹿综合评定等级表 特 特 特特 一 特特 二 一特 三 二一 一 一一 二 一一 三 二二 二 二二 三 二三 三 三等 级 仔 公 仔 母 特 6.5 6.0 一 6.0 5.5 二 5.5 5.0 三 5.0 4.0 页码,6/8GB 6935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进行综合评定时也要参考亲代血统等级。如亲代双方总评高于被评的子代总评等级,可将总评提一级;反之,可将总评降一级。 3 梅花鹿茸(角)测尺部位 测尺部位见下页图

13、。 3.1 茸(角)主干长度( a)沿茸(角)主干的后侧由锯口到顶端的自然长度( 砍茸则为由“角盘”上缘到顶端)。 单 项 等 级 总评等级体质外貌 体 尺 生产性能特 特 特 特特 特 一 特特 特 二 一特 特 三 二特 一 一 一特 一 二 一特 一 三 二特 二 二 二特 二 三 二特 三 三 三一 一 一 一一 一 二 一一 一 三 二一 二 二 二一 二 三 二一 三 三 三二 二 二 二二 二 三 二二 三 三 三三 三 三 三页码,7/8GB 6935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3.2 茸(角)的围度( b)主干中部围度。即:角与砍茸为由角盘、锯茸为由锯口到顶端的12处,测量之。 3.3 眉枝的长度( c)由扈口中点沿眉枝上缘到枝端的自然长度。 3.4 茸(角)的内侧长度( d)由扈口至主干顶端的垂直长度。 3.5 茸(角)颈围( e)锯口的围度。 3.6 眉枝与中枝(第三枝)的间距( f)由下扈口至上扈口间的自然长度,沿茸的两侧量之。 梅花鹿三杈锯茸测尺部位图 页码,8/8GB 6935862006-3-29file:/C:InetpubwwwrootdatagbbB693500A.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