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981.2-2003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8681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7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981.2-2003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B T 1981.2-2003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B T 1981.2-2003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B T 1981.2-2003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B T 1981.2-2003 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T 198 1.2-2003/IEC 60464-2,2001 前言自GBjT 198(电气绝缘用漆分为如下几部分z一一第l部分z定义和一般要求;一一第2部分g试验方法;一一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待制定),本部分为GB/T1981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464-2,2001(电气绝缘用漆第2部分z试验方法)(英文版)。本部分等同翻译IEC60464-2,2001。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IEC 60464的本部分和本国际标准改为GBjT1981的本部分勺b) 删除了第2章中的最后一句IEC及ISO成员要继续做好现行有效国际标准的登记工作气c) IEC 6

2、0464-1改为GBjT1981. 1; d) IEC 60464-3规范改为单项材料规范e) 删除了I阻EC60464-2乙,2刽00创1的前言和引言;f用小数点符号,(代替小数点符号本部分代替GB町jT1981-19悦89冈有溶剂漆试验方法儿。本部分与GBjT1981-1989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3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定义、吁.1试验的一般要求、试样、杯突试验、温度指数、耐霉菌生长性(见第2章、第3章、第4章、6.1、6.2.2、6.3.2、6.4.4); 一一删除了漆和铜的反应、漆在密闭容器中的稳定性、耐漏电起痕性、外观、用4号杯测定粘度、酸值、热失重(1989年版的2.8,2.9、3.

3、6、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一将嗨膜干燥时间修改为啪性,耐绝缘液体能力修改为耐液体(包括水准(1989年版的2.4和3.3;本版的6.4.1和6.4.2)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莹、朱兴俭、于雅芳。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981-1980;GBjT 1981-19890 GB/T 198 1.2-2003/IEC 60464-2 ,2001 电气绝缘用潦第2部分:试验方法1 范围GB/T 1981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绝缘用漆的试验方

4、法。本部分适用于绝缘漆干燥和/或团化前以及干燥和/或困化后的试验方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8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409一1988测定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起因数的推荐方法(eqvIEC 60250 :1 969) GB/T 1410一1989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CeqvIE

5、C 60093 , 1980) GB/T 2423. 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z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s长霉CidtIEC 60068-2-10 ,1988) GB/T 2900. 5 2002 电工术语绝缘固体、液体和气体CeqvIEC 60050(212) :1 990)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dtISO 291 , 1997) GB/T 4074.4-1999 绕组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2化学性能CidtIEC 60851-4 ,1996) GB/T 6753.4-1998 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eqvISO 2431 :

6、1 993) GB/T 6753. 5-1986 涂料及有关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平衡法CeqvISO 1523 , 1983) GB/T 11026. 1-2003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1部分z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CIEC60216-1 ,2001. IDT) GB/T 11026.2-2000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的导则第2部分z试验判断标准的选择CidtIEC 60216-2 ,1990) GB/T 11026.4-1999 确定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的导则第4部分2老化烘箱一一单室烘箱CidtIEC 60216+101990) GB/T 11028-1999 测定浸渍剂对漆包线基材粘结强

7、度的试验方法CeqvIEC 61033 , 1991) GB/T 1981. 1 电气绝缘用漆第1部分z定义和一般要求(IEC60464-1 :1 998 , IDT) GB/T 19264.3-2003 电工用压纸板和薄纸板规范第3部分2单项材料规范第一篇g对B.O. 1. B.2. I.B. 2. 3 , B. 3. I. B. 3. 3, B. 4. I.B. 4. 3 , B. 5. I , B. 6.1及B.7. 1型纸板的要求(IEC60641-3-1 , 1992 , IDT) ISO 558,1980条件处理和试验标准大气定义ISO 1144 , 1973 纺织品表示线密度的通

8、用制CTex制)ISO 1513 , 1992 色漆和清漆试验样品的检查和制备ISO 1514 , 1993 色漆和清漆试验用标准试板SO 1519 , 1973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芯轴)SO 1520,1999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1)即将出版.GB/T 1981.2-2003月EC60464-2 ,2001 ISO 2078,1993纺织玻璃纤维纱命名ISO 2113,1996增强纤维机织物基本规范ISO 2555 ,1989 塑料液态或乳液或分散状的树脂用布洛克菲尔德(Brookfield)试验方法测定表现粘度ISO 2578 ,1993 塑料长期热暴露作用后的时间和温度极限的测定IS

9、O 2592 , 2000 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和l夫兰(Cleveland)开口杯法ISO 2808 ,1997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ISO 2811(所有部分)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ISO 2812-1 , 1993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性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ISO 3219 ,1 993 塑料液态或乳液或分散状的聚合物/树脂用规定剪切速率的旋转粘度计测定粘度ISO 3251 , 1993 色漆和清漆色漆、清漆和色漆一清漆漆基中非挥发物的测定ISO 3679,1983色漆、清漆、石油和有关产品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法ISO 15528,2000色漆、清漆和相应的原材料取样IEC 60216-3

10、 ,2002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3部分z计算耐热性特征参数的规程IEC 60243-1,1998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2工频下试验IEC 60296 ,1 982 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规范IEC 61099 ,1992 电气用禾使用过的合成有机酶规范3 定义GB/T 2900. 5和GB/T1981. 1确立的以及下列定义适用于GB/T1981的本部分。3.1 悻积电阻volume resistance 排除表面电流后由体积导电所决定的绝缘电恩部分。F阻hw.电蜘积阳山附e二、阳旧时刊位单率方阻立电成积算体拆句,也。33.3 介质损蒋国戴(tan矗)dielectr

11、ic di回pati恤factor(tan&) 复介电常数的虚部与实郁的绝对值之比值。3.4 相对介电常鼓(e,).,Iative permittivity恒,l绝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介电常数之比值。注z在实际工程中,当提到相对介电常数时,通常采用介电常数这个术语。4 对试验方法的总说明除在有关单项材料规范或试验方法中另有规定外,所有试验应在温度(25土4)(:和相对湿度45%70%的大气条件下进行。测量之前,样品或试祥应在以上大气条件下预处理某一足够时间,以便样品或试样达到稳定。以液体或胶的形式取样时,应按ISO15528,制备这种试验样品应按lSO1513 , 注z有关标准大气的术语定义见IS

12、O558,上述规定的试验大气与GB/T2918规定的两个标准大气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一致,但它采用了两个标准大气所包括的偏差范围.通常,以文字说明对某一试捡方法的强制性要求,而图示仅仅是为了说明进行试验时一种可能的安排.当本部分与单项材料规范之间发生矛盾时,应以单项材料规范规定为准。GB/T 198 1.2-2003/IEC 60464-2:2001 当某一试验方法引用了其他标准时,应在报告中说明所引用的标准.5 朱平燥和/或来固化潦的试验方法未干燥和/或未固化的材料是呈其原始液态的漆。5.1 闪点对闪点温度为79C和以上者,应按I502592中规定的方法。对闪点温度低于79C者,应按GB/T 6

13、753. 5中规定的方法,用该标准所述的闭口杯仪器,GB/T6753. 5应与I503679一起使用。应做二次测量,试样为两个单独的试样。并报告闪点的平均值.5.2 密度应按I502811中规定的方法。做二次测量并报告密度的平均值.5.3 粘度应用一种适当的仪器在(23士0.5)C下测定粘度。如果用某一种旋转型仪器,则该仪器应符合I50 2555(Brookfield型)或I503219(在规定的剪切速率下工作类型)。如果用某一种流出型仪器,则试验方法和流出杯应符合GB/T6753.4。应做二次测量并报告粘度的平均值。5.4 非挥发物含量应按I503251中规定的方法。做二次测量并报告非挥发物

14、含量的平均值。5.5 稀释能力稀释能力是以能够添加于漆中直至观察到混浊或分层时的溶剂量和/或稀释剂量来表示。5.5.1 程序应将(50士l)mL的漆样倾入约250mL的玻璃量筒中,加入供需双方协定的溶剂和/或稀释剂,每次添加(10土0.2)mL,直至观察到混浊或分层。每次加入后,应搅拌玻璃量筒中的液体,以得到均匀的混合液体,并静置至少5min,但不要超过10mino 5.5.2 结果测量一次,报告溶剂和/或稀释剂的种类和添加后未出现混浊和分层的体积百分数。5.6 潦在触口容器中的稳定性敞口容器中的稳定性是以漆在(50士2)C贮存(96:I:1)h(4 d)后的粘度变化来表示。5.6.1 设备如

15、无其他规定,应使用下述设备z一一直径7cm-8 cm,高9cm-10 cm的玻璃瓶;一一非强制空气循环且换气速率为每小时6-10次的烘箱。5.6.2 程序应按5.3在(23士0.5)C下测定漆样的粘度。然后在玻璃瓶中称取(150土l)g的漆样,并将其置人保持(50土2)C的烘箱内。为补充溶剂挥发损耗,每24h应添加一定量的供需双方协定的溶剂和/或稀释剂,并与漆搅拌均匀。当96h后完成相同程序时,应按5.3在(23士0.5)C下测定漆的粘度.5.6.3 结果测量一次,报告溶剂和/或稀释剂的种类以及温度暴露前后的粘度。5.7厚层干燥和/或固化厚层干燥和/或固化是以固化后试样的上面、下面和内部的状况

16、来表示,5.7.1 设备应使用下述设备z一一平整而光滑的方形铝锚,厚0.1mm-O. 15 mm,边长(95:I:1)mm; 由金属或任何合适的固体材料制成的方形模子,高(25士1)mm,边长(45士1)mm; GB/T 198 1.2-2003/IEC 60464-2 ,2001 一一烘箱,具有强制空气循环且最小新鲜空气变化速率为每小时8次。这种烘箱的种类和结构应与用于干燥和/或固化试样的烘箱相同。5.7.2 试样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清洗铝销片,铝销片绕模子弯折成边长约45mm的方形盒子.在盒子内称量漆样(准确到0.1g),漆样质量为:m = 810p/X 式中zm 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7、); r一一密度的数值,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X 非挥发物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在供需双方协定的温度下干燥和/或固化一定的时间后,应去掉铝稽。注2在以上公式中用系数810cm3以保证去掉铝捕后试样的厚度约4mm。5.7.3 程序应用试样的上面、下面和内部的状况来评定试样,根据目测外观和粘性的状况用表1、表2和表3给出的符号来表示。粘性按6.4.1判断。表1上面状况状况符号光滑51 起皱52 表2下面状况状况符号不粘Ul 粘U2 表3内部状况状况符号X 坚硬Il. X 硬如角、可机加工12. X 皮革状13. X 橡胶状14.X 凝胶状15. X 液体16. X 试样吉有无孔隙

18、1 不多于五个孔隙2 多于五个孔隙3 对于内部状况,应增加内部是否均匀的说明。注:为了说明机械性能,可能需要用于指弯曲试样或用小刀把试样切开。5.7.4 结果应试验二个试样,并报告厚层干燥和/或固化的二个结果。示例试样上面光滑、下面不粘、内部硬如皮革且均匀,吉有三个孔隙,其结果表示为51-U!-13.2均匀。5.8 潦对漆包线的作用漆对漆包线的作用是以符合GB/T4074. 4直的漆包线经浸渍漆后以漆包线漆膜的铅笔硬度来GB/T 198 1.2-2003/IEC 60464-2 ,2001 表示。应试验三根直的漆包线,并报告铅笔硬度的三个结果.6 干燥和/或固化后漆的试验方法干燥和/或固化后的

19、材料是在底材上的漆膜。6.1 试样试样数量和所要求的底材种类由具体的试验方法以及单项材料规范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协定。术语试验试样指的是带有干燥和/或固化后漆的底材,底材按试验方法要求涂覆或浸溃。在下文中把试验试样称之为试样。如果要求钢板和/或玻璃布作为底材,则这些材料应分别符合6.1.1和6.1.206. 1. 1 铜板除非另有规定,成使用符合ISO1514要求的钢板,其厚度为(0.125士0.010)mm,长度为(100土5)mm,宽度至少为80mmo和l备和清洁钢板应按照ISO1514推荐的方法进行,钢板应按6.1.3涂覆。注z在ISO1514中,作为示例推荐钢板、马口铁板、铝板或玻璃板作

20、为色漆和清漆的底材,过去曾推荐用铜板,然而,普遍认为钢板适用且方便于处理和使用。为了标准化,绝缘漆和(无溶剂浸溃树脂所用的板的种类应相同。对于不饱和聚醋为基的浸溃树脂,铜可能会起抑制剂或促进剂的作用.因此应禁用铜板。6. 1. 2 纺织玻瑞布除非另有规定,应使用符合ISO2113的平纹编织纺织玻璃布,其经纱和纬纱分别为(21土3)根纱,每平方米质量为40g至60玻璃布经纱和纬纱所使用的纱应是相同的,且应符合ISO2078规定的EC5、EC6或EC7型。示例I.EC55. 5X2S150型(全称为EC55.5Z40X2S150)的纱是由二根相同的纱合并(绞合)成的纱,这二根纱每未加捻150次,且

21、它们是由符合ISO2078的EC55. 5Z40型单根连续纤维纱组成。这种型号的纱是由粗5m的连续纤维做成的,每米加捻40次.单根纱的线密度是5.5texoE代表良好的电气性能.C代表连续纤维。字母S和Z代表捻合的方向相反。Tex是tex系统单根纤维纱的线密度(mg/m)的量度单位(见ISO1144)。示例2.EC511型纱是一种符合ISO2078的单根连续纤维纱。这种型号的纱是由粗5m的连续纤维做成的。单根纱的线密度为lltexo玻璃布应通过热处理,使原始浸润剂少于0.1%。玻璃布应由几乎不含碱金属的玻璃制成,其碱金属含量小于O.5%(Na2 0+K2 00. 5%)。将玻璃布裁成约180m

22、mX280 mm的块。为了便于操作,应在每块玻璃布的较短边缘钉上纸板条(例如用符合GB/T19264. 3 B. 2. 1型纸板)。这些纸板条的尺寸约250mmX15 mmXO. 7 mmo玻璃布应按6.1.3浸漆和/或涂覆,干燥和/或固化后应把块裁成尺寸为(100土1)mmX (100土1)mm的试样二个。6. 1. 3 试样制备底材的浸渍和/或涂覆应按具体的试验方法和单项材料规范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协定。这包括浸渍和/或涂覆的温度和时间、滴干周期和固化条件(温度和时间)或温度时间程序表以及热处理和冷却。除非另有规定,应将底材以尽量慢的速度竖直浸入漆中,以防止气泡附着在底材的表面。底材应在漆中

23、至少保持5min,以不大于2mm/s的均匀速度从漆中取出。然后试样滴干10min至15min,按协定的程序表干燥和/或固化。应以竖直状态滴干并干燥和/或固化。为了干燥和/或固化,所使用的烘箱应是专门为干燥涂覆件和浸渍件而设计的,这种试件可能有大的表面和相当大量的溶剂蒸发。在涂覆或浸渍过程中,应以相反的方向重复浸渍、滴干、干燥和/或回化。如果漆膜的厚度小于规定值,则样品要多次浸渍,每次浸渍时试样浸入方向应与上次相反。如果漆膜或试样厚度超过规定值,贝tl应按供方给出的说明书将漆稀释。注g增大试样从漆中取出的速度则增加漆膜的厚度,降低速度则减小漆膜的厚度。GB/T 198 1.2-2003/IEC

24、60464-2:2001 6. 1. 4 漆膜厚度干燥和/或固化后的漆膜厚度应按ISO2808中规定的方法之一测定。钢板上每面的漆膜厚度至少应0.050mm,但不超过0.080mmo 6.2 力学性能6.2.1 弯曲试验(圆柱芯轴)应按ISO1519中规定的方法,采用1型设备。应试验二块按6.1.1制备的涂漆钢板。按有关单项材料规范的规定或供需双方的协定,绕着一根芯轴弯曲后,应通过正常的目视检查试样是否开裂,试验结果以观察到的开裂程度表示。应同时报告漆膜厚度和弯曲所用芯轴的直径以及二个结果。6.2.2 杯突试验应按ISO1520中规定的方法,应试验二块按6.1. 1制备的涂漆钢板,试验结果以开

25、裂的程度和压痕深度表示。应同时报告漆膜厚度和二个结果。6.2.3 在室温下的粘结强度应按GB/T11028中规定的方法A(扭绞线圈试验)或方法B(螺旋线圈试验)。应试验五个试样,并报告试验方法、用作底材的漆包线型号和五个结果的中值。6.3 热性能6.3.1 在高温下的粘结强度应按GB/T11028中规定的方法A(扭绞线圈试验)或方法B(螺旋线圈试验)。试验温度应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或供需双方协定。应试验五个试样,并报告试验方法、用作底材的漆包线型号和五个结果的中值。6.3.2 温度指鼓注2就温度指数丰身而言,它不是电气绝缘材料一种典型的特性,它取决于所选择的试验和终点判断标准。因此,对于完全相同

26、的材料,温度指数结果的变化可能高达80几6.3.2.1 试样对选用质量损失和/或击穿电压作为试验判断标准的场合,应使用按6.1.2制备的试祥。6.3.2.2 程序应按GB/T11026中规定的方法。试验和终点判断标准应按单项材料规范规定或供需双方协定。应采用两种试验判断标准,对每种试验判断标准应至少采用三个暴露温度,两个连续的暴露温度之间的差应不超过20K。如果相关系数小于O.屿,则应在不同于原来选择的温度的某个暴露温度下试验一组以上试样。注1,ISO 2578是根据IEC60216(对应的国家标准为GB;T11026)规定的原理。由于ISO2578删除了对设计和进行温度指数试验及结果计算不需

27、要的所有信息,因此,它成为实验室实用的简明版本对选择质量损失作为试验判断标准的场合,每一暴露温度应试验三个试祥。对选择击穿电压作为试验判断标准的场合,在每一热暴露周期后应试验一个试样。注2热暴露周期可以是1、2、4、8、16和32周,这要决定于所选择的暴露温度下试样达到终点的时间。因此,推荐每一暴露温度至少要提供四个试样。应按6.5.3试验击穿电压,每个试样允许做五至八次测量。6.3.2.3 结果对每试验判断标准,应报告试样制备的方法、试样的型式和尺寸、每一试验的试样数目、暴露温度和结果以及所用的引用标准。结果应包含每一暴露温度的失效时间、性能值与对数失效时间的关系图、耐热图纸上的耐热图(一级

28、回归线)、温度指数和相关系数。6.4 化学性能6.4.1 粘性粘性是以一片滤纸或其一部分附着到干燥和/或固化后的漆膜表面的状态来表示。6.4. 1. 1 设备应使用下述设备zGB/T 198 1. 2-2003/IEC 60464-2 ,2001 一一质量为(500士10)g的圆柱形硅码,其底部接触面直径为(20士0.5)mm, 一一软橡胶片,厚度为(5士0.5)mm,直径为(20士0.5)mm, 由漂白棉花制成的滤纸,质量为(92士们g/m2,厚度为(205:t30)m,标称密度为0.45岁cm和孔隙度为11s/300mL. 6. 4. 1. 2 试样按6.1.1制备的涂漆钢板。6.4.1.

29、3 程序把一片滤纸置于试样上,用软橡胶片作为隔离层,把圆柱形砖码施加于滤纸上1min。取下砖码后应按下列情况检查判断一一由于重力和/或轻微的振动,滤纸与试样分离,这样的试样表面称为不粘;滤纸不因重力和轻微振动与试样分离,而因触及它而分离,滤纸纤维没有粘附到试样表面,这样的试样表面称为不粘g一一-滤纸粘附试样,并且取下滤纸后,有相当数量的滤纸纤维留在试样上,这样的试样表面称为粘。6. 4. 1. 4 结果应试验工块涂漆钢板并报告粘性的二个结果。6.4.2 耐液体(包括水)性应按ISO2812-1规定的方法1中程序A.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液体温度应是(23土2)C,浸入时间应是068土1)h(7 d

30、)。应试验二块按6.1.1制备的涂漆钢板。应报告每块钢板的漆膜厚度、试验液体种类和二个结果。结果应包括任何外观变化、起泡、粘性或其他变坏的现象。6.4.3 耐溶剂蒸气性耐溶剂蒸气性是以试样暴露在溶剂蒸气后的状况来表示。6.4.3.1 设备应使用下述设备z一一玻璃容器,其尺寸约300mm高X300mm宽X500mm长,并带有磨面顶部边缘以及一个足够尺寸的玻璃平板的盖;一一圆柱形玻璃皿,其高约40mm,底面积约为上述玻璃容器底面积的二分之一;一一将试样悬挂在溶剂水平面上方的合适的装置。6.4.3.2 试验溶剂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使用下述溶剂2丙嗣、二甲苯、正己烧、甲醇和二硫化碳。6.4.3.3 试

31、样按6.1.1制备的涂漆钢板。6.4.3.4 程序在圆柱形玻璃皿中加入水约至其高度的1/2,把此玻璃皿置于玻璃容器的底部,在玻璃容器中加入试验溶剂至其高度为20mm25 mm。用丙雨和甲醇作为试验溶剂时,为避免显著的等温蒸发,圆柱形玻璃皿应加入比例为1 1的水和相应溶剂的混合物。试样应垂直悬挂,其长边与水平线平行,下边缘在试验溶剂液面上方约150mm处。然后用玻璃板盖上玻璃容器。在暴露期间,液体应不完全蒸发,如有必要,应补充溶剂。试验溶剂的温度应是(23士2) C ,暴露时间应是068:t1) h(7 dJ。试样从容器中取出后,应检查试样的任何外观变化、对底材附着力的下降、剥落、流挂、起泡、粘

32、性或其他变坏的现象。6.4.3.5 结果每种试验溶剂应试验二个试样,报告每块涂漆钢板的粘性、试验溶剂种类和二个结果。结果应包括任何外观变化、对底材附着力的下降、剥落、流挂、起泡、粘性或其他变坏的现象。6.4.4 耐霉菌生长性G8/T 198 1.2-2003/IEC 60464-2: 200 1 应按GB/T2423. 16中规定的方法。应试验三块按6.1. 1制备的涂漆铜板,并报告耐霉菌生长性的三个结果。6.5 电气性能6.5.1 漫水对体积电阻靡的影响应按GB/TJ410中规定的方法。主口果其不适用子被试材料,!iltl可采用下述方法。6.5.1.1 设备应使用下述设备:一一任何商业上可得

33、到的高阻计,准确度为:1:10%,一一用作电压电极(上电极)的金属圆柱体,直径至少为60mm具有能对试样产生约O.OJ5 MPa 压力的质量3一一块导电橡胶圆片,其直径与上电极相同,厚度为3mm-5 mm,最大电阻为1000n,邵氏(Shore)A硬度为6585;一直径与上电极相同,高约70mm的金属圆柱体(下电极).6.5. 1. 2 试样按6.1. J制备的涂漆钢板。5. 1. 3 程序试验装置应是把试样置于两金属电极之间,用导电橡胶圆片作为接触电极层。一个试验布置的例子奴图1所示。调整直流电压以提供1oV/mm的电场强度。应试验浸软水前后的试样电毯,除非另有规定,水温应是(23士ZJC,

34、浸水时间应是068土1)h(7 d)。在试样从水中取出并用滤纸两面吸干以去除多余的水之后,立即安装试验装置,电阻测量应在安装试验装置后的(15士J)min内完成。在电化(60士5)s后记取读数。示例,上电极直径为60mm,体积电阻旦在按下式计算2p= (2.83XR)/(d,+d2 ) 式中=F一一体农电阻率的数筐,单位为欧姆米(.0.m), R 测得的电阻的数值,单位为欧姆(0); d,一一钢板上面漆膜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d2一一钢板下面漆膜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对上电极直径不是60mm而是D时,用带D单位为毫米(mm门的2.83D /3 600代替系数2.83。6.5

35、.1.4 结果应试验三个试样。应报告每块钢板两面漆膜的厚度、二个电极的直径、所用的试验电压以及浸水前后三个结果的中值,并同时报告所采用的引用标准。结果包括体积电阻和体职电阻率e6.5.2 介质损耗因戴(tanci)和相对介电常敛何,J应按GBjT1409中规定的方法,如果其不适用于被试材料,则可采用下述方法。6.5.2.1 设备可使用任何商业上可得到的电抗计,其准确度为士10%。6.5.2.2 试样按6.1. 1制备的涂漆钢板。6.5.2.3 程序应使用涂漆板的金属板作为下电极。上电极直径至少应是40mm,可不用保护电极包围。上电极与下电极中心相对,并距下电极边缘至少10mm.上电极可通过涂刷

36、导电分散物(例如石墨粉或银粉),或用油粘贴厚度不大于0.005mm的金属锚,或其他任何等效合适的办法来构成。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23士2)C进行-使用频率为1kHz的正弦试验电压,连续试样的方法应按试验装置的说明书。GB/T 198 1.2-2003/IEC 60464-2 ,2001 6.5.2.4 结果应试验二个试样.应报告每块钢板的漆膜厚度、试验温度、所使用的电极、所用的试验电压和频率以及二个结果的平均值,并同时报告所采用的引用标准。结果包括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介电常数。6.5.3 击穿电压和电气强度应按IEC60243-1,1998中规定的方法。如果其不适用于被试材料,则可按下述对其

37、中的第4章和第6章进行修改。6.5.3.1 电极电极应按球对平板型式排列。高压电极应由抛光钢球构成,其半径为(10士0.0005)mm,表面粗糙度Ra小于0.001mmo用作滚珠轴承(皿级)的抛光钢球容易得到且已证明是可以满足要求的。涂漆板的金属板作为接地电极,并应将其置于平板上,平板也接地,平板直径为(75土1)mm,倒角半径为(3士0.1)mm,作为一个完整试验布置的例子如图2所示。注z与平板对平板电极排列相比,球对平板电极排列稍微提高了电场强度,电场强度与球电极半径和试样厚度有关。例如,对球电极半径为lOmm及试样厚度为0.1mm而言,与平板对平板排列相比,提高电场强度约10%.6.5.

38、3.2 试样按6.1. 1制备的涂漆钢板。6.5.3.3 程序升压速度应不大于200V /s.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温度应是(23士2)C。试验应在试样和电极置于某一种流体电介质中进行,应使该流体电介质循环并保持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之下。除非另有规定,应使用符合IEC60296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或符合IEC61099的未使用过的合成有机醋作为流体电介质。注:如果使用足够尺寸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在其内装人试验装置和从该容器底部的接地电极流人的液体,则当施加电压时,这样的容器可以目视试验过程。另外,容器可以从底部提供接地和流体供应,在容器的顶部有流体溢出口(见图2)。6.5.3.4 结果应试验五个试样。应报告试验温度、所用流体电介质的种类和五个结果的中值,同时报告所采用的引用标准。结果包括击穿点的试样厚度、击穿电压和电气强度。上圃柱试梓在两面捶糠的帽植二主60mm注g完整的试验装置图是在涂漆铜板下表面配置一个与上圆柱相对称的下圆柱。此图为简化配置图。固1体积电阻率试验装置GB/T 198 1.2-2003/IEC 60464-2:2001 10 试样撞撞锢缸,与植电槛连接圄2用于高压连接的球顶: I-!:!-一,金属曹璋电极匾咆植密封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