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010 F 01 道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939一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grid connection of PV system 2005-11-1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2006-01国01实施060609000412 G/T 19939一2005目次Ii141A唱InLnLnLALnLquqJqJquqJAA4AA也A也A哇A也AAA吐AAA也RUFHUPO图考之参白接3H连EU力气考测附Z参检川的同变卜.UUUHU和流u统)件畸节度uuuu-u护式逆u系录文
2、.形衡. E率应地关保方和源附差u波数平量护效网接护开率接量识电性电频引川式量偏和因不分保岛井和保和功求连计标急料川性H方质压率波率压流与战战孤复雷路离向要气能全应资围范义网能电频谐功电直全过过防恢防短隔逆装电电安对川剧-范规定并电安言H123456123456781234录前123455.旦旦旦旦旦6队丘队队队队队队71117.附G/T 19939-2005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北京市计科能摞新技术开发公司、中国资摞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摞专业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E王斯成、杨鸿雁
3、、王连贵、王长贵、熊兰英、刘祖明、苏建徽、曹仁贤、董路影、倪受元。I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光伏系统的并网方式、电能质量、安全与保护和安装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GB/ T 1554 GB/T 15945 GB/ T 18479 SJ / Tll127- 1 3 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3. 1 包含所有逆变器(单台池方阵在内的系统。3.2 电网grid GB/T 19939-2005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公共连接点的太阳电输电、配电的各种装置和设备、变电站、电力线附属电辑的组合。它把分布在广阔地域内的发电厂和用户联接成一个整体,把集中生产的电能配
4、送到众多个分散的电能用户。在本标准中特指供电区电力变压器次级输出到用户端的输电网络。3.3 电网保护装置grid protection device 监测光伏系统电力并网的技术状态,在指标越限情况下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安全解列的装置。3.4 电网接口grid -interface 在光伏系统与电网配电系统之间的相互联接。GB/T 19939-2005 泛指发电设备与电网之间的并解列点。3.5 孤岛效应islanding 电网失压时,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3.6 逆变器inverter 静态功率变换器(见注1)。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器件。将光伏系统的直流电变换成交
5、流电的设备。用于将电功率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电功率的电气设备。3. 7 注1:具备控制、保护和滤波功能,用于电源和电网之间接口的任何静态功率变换器。有时被称作功率调节子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静态变换器,或者功率调节单元。应急电源系统eme唔encypower supply system 当电网因故停电时能够为特定负载继续供电的电源系统,它一般含有逆变器、保护开关、控制电路、储能装置(如蓄电池)和带有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装置等。4 并网方式根据光伏系统是否允许通过供电区的变压器向高压电网送电,分为可逆流和不可逆流的并网方式。5 电能质量光伏系统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
6、的质量应受控,在电压偏差、频率、谐波和功率因数方面应满足实用要求并符合标准。出现偏离标准的越限状况,系统应能检测到这些偏差并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安全断开。除非另有要求,应保证在并网光伏系统电网接口处可测量到所有电能质量参数(电压、频率、谐波等)。5. 1 电压偏差为了使当地交流负载正常工作,光伏系统中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应与电网相匹配。正常运行时,光伏系统和电网接口处的电压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三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土7%,单相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十7%、一10%。5.2 频率光伏系统并网时应与电网同步运行。电网额定频率为50Hz,光伏系统并网后的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GB
7、/T15945的规定,即偏差值允许士0.5Hz。5.3 谐波和波形畸变低的电流和电压的谐波水平是所希望的;较高的谐波增加了对所连接的设备产生有害影响的可能性。谐波电压和电流的允许水平取决于配电系统的特性、供电类型、所连接的负载/设备,以及电网的现行规定。2 光伏系统的输出应有较低的电流畸变,以确保对连接到电网的其他设备不造成不利影响。总谐波电流应小于逆变器额定输出的5%。各次谐波应限制在表1、表2所列的百分比之内。此范围内的偶次谐波应小于低的奇次谐波限值的25%。GB/T 19939-2005 囊1膏次谐波电流畸变限值奇次谐波畸变限值3次至9次4.0% 11次至15次2.0% 17次至21次1
8、. 5% 23次至33次0.6% 表2偶次谐波电流畸变限值偶次谐波畸变限值2次至8次1. 0% 10次至32次0.5% 注2由于电压畸变会导致更严重的电流畸变,使得谐波的测试很麻烦。注入谐波电流不应包括任何由未连接光伏系统的电网上的谐波电压畸变引起的谐波电流。满足上述要求的型式试验逆变器应视为符合条件,不需要做进一步的测试。5.4 功率因数(PF)当光伏系统中逆变器的输出大于其额定输出的50%时,平均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超前或滞后)。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功率因数(PF)公式为zPF = EREAL ;EkEAL + E主EACTIVE( 1 ) 式中zEREAL 有功电量,单位为千瓦时也Wh)
9、;EREACTIVE一一-无功电量,单位为千乏时(kvarh)。5.5 电压不平衡度光伏系统并网运行(仅对三相输出)时,电网接口处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应超过GB/T15543规定的数值,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5.6 直流分量光伏系统并网运行时,逆变器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1%逆变电源系统和电网宜通过专用变压器隔离连接)。6 安全与保护光伏系统和电网异常或故障时,为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6. 1 过/欠电压当电网接口处电压超出5.1规定的电压范围时,光伏系统应停止向电网送电。此要求适用于多相系统中的任何一相。本标准述及到的所有系统电压均指
10、当地标称电压。系统应能检测到异常电压并做出反应。电压的方均根值在电网接口处测量,应满足表3的条件。3 GB/T 19939一2005电压(电网接口处)U0.5XU正常5o%U正常U85%U正常85%U正常UllO%U正常1 10%U正常U135%U正常被动防孤岛效当电网失压时,注1:光伏系统与6.4 恢复并同135%U正常U由于超限状态导6.5 防雷和接地光伏系统和并网接6. 7 隔离和开关在光伏系统与电网连接的开关柜表3异常电压的晌应的机械式开关。除非当地供电机构同意,不得6.8 逆向功率保护最大分闸时间a0.1 s 2.0 s 继续运行2.0 s 0. 05 s 入引起阻抗系统在不可逆流的
11、并网方式下工作,当检测到供电变压器次级处的逆流为逆变器额定输出的5%时,逆向功率保护应在o.5 s2 s内将光伏系统与电网断开。7 安装要求7.1 电气连接方式和参考图光伏系统并网的电气接线方式应采用与电网相同的方式,电气连接参考图见附录A。7.2 电能计量和逆流检测光伏系统并网应设置电能计量装置。4 GB/T 19939-2005 对于不可逆流的并网方式,应在供电变压器的输出端安装逆流检测装置。7.3 安全标识连接光伏系统和电网的专用低压开关柜应有醒目标识。标识应标明警告、双电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号。标识的形状、颜色、尺寸和高度参照GB2894及GB16179执行。7.4 对应急电源系统的附加
12、要求7.4. 1 概述应急电源系统应当满足7.17. 4的要求,还应当满足本节所列的附加要求。7.4.2 电路安排应急电源系统应当为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负载电路供电。7.4.3 安全性要求当光伏系统作为应急电源为特定负载供电时,应保证其已经完全与附录A图A.2中的开关柜电路断开。7.4.4 警告标识当光伏系统工作在应急电源模式时,开关柜上应设置警告标识,因为此时尽管电网已经断电,供电线路的中性线或地线还是有可能带电。5 GB/T 19939一2005电网l一一电网隔离开关$2.一一光伏系统隔离开关F3一一-电网保护装置$4 逆变器;5一一太阳电池方阵隔离开关;6 太阳电池方阵z7一一漏电保护器$8
13、 开关柜;9一一主控和监测:8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气连接参考圄10一一不带漏电保护器的负载线路:11一一带漏电保护嚣的负载线路。固A.1光伏系统并网电气连接圄6 11 电网阜卒10ru ur ( 1一-电网隔离开关;2一一光伏系统隔离开关;3-一电网保护装置;4 逆变器;5 太阳电池方阵隔离开关;6 太阳电池方阵z7 应急电源隔离开关;8 蓄电池;9一一可选开关;10 漏电保护器$11开关柜;12 应急电源开关柜;13 主控和监测;14 不带漏电保护器的负载线路;15 带漏电保护器的负载线路。圄A.2具高应急电源功能的电气连接图GB/T 19939-2005 了曰日mCON-的白白FH阁。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 国中峰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导印张O.75 字数16千字2006年1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06年1月第一版 定价10.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书号:155066 1-2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