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654-2008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8756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654-2008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GB T 2654-2008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GB T 2654-2008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GB T 2654-2008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GB T 2654-2008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516040J 33 a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654-2008IS0 90 1 5-1:200 1代替GBT 2654 1989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Hardness test methods on welded joints(IS0 90151:2001,Destructive tests on welds in metallic materialsHardness testing-Part 1:Hardness test on arc welded joints,IDT)2008-03-3 1发布 2008090 1实施丰瞀鹊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刖

2、 吾GBT 2654-2008ISO 90151:2001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90151:2001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硬度试验 电弧焊接头硬度试验(英文版)。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90151:2001。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将标准名称改为“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对ISO 90151:2001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用我国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未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直接引用国际标准。本标准是对GBT 2654-1989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2654 1989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增加了“原理”

3、、“符号及说明”、“试样的制备”部分内容;删去了原标准“堆焊金属硬度试验”的内容;增加了“试验报告示例”部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2654 1989。本标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13。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成炳煌、曲维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26541981、GBT 26541989。GBT 2654-2008IS0 9015-1:2001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接头的硬度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的电弧焊接头,其他接头种类(如压焊接头和堆焊金属)的硬度测试亦

4、可参照本标准实行。本标准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硬度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112002,eqv ISO 65061:1999)GBT 4 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1 1999,eqvIS0 65071:1997)ISO 90152金

5、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硬度试验第2部分:焊接接头显微硬度试验3原理试验的类型和范围应遵照相关使用标准或协议的规定。硬度试验应按GBT 43401或GBT 2311要求进行。硬度可以标线测定(R)或者单点测定(E)。当焊缝的类型与图1和图2表示的类型不同时,测量工艺应适合焊接接头。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的环境温度应为23土5C。4符号及说明符号及其说明见表1,在图1图8中说明。表1符号及说明符 号 说 明 备 注ERHVHBWLHt单点测定标线测定维氏硬度布氏硬度在热影响区两个相邻测点中心的距离标线测定时测点中心距表面或熔合线的距离试样的厚度以mm计以mm计以mm计注1:维氏硬度符号表示的单位按照GB

6、T 43401规定。注2:布氏硬度符号表示的单位按照GBT 2311规定。GBT 2654-2008IS0 9015-1:20015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制备应按GBT 43401或GBT 2311要求进行。试件横截面应通过机械切割获取,通常垂直于焊接接头。试样表面的制备过程应正确进行以保证硬度测量没有受到冶金因素的影响。被检测表面制备完成后最好进行适当的腐蚀,以便准确确定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硬度测量位置。6试验工艺61标线测定(R)图1图7给出了标线测定测点位置示例图,包括标线距表面的距离,通过这些测点可以对接头进行评定。必要时,可以增加标线数量和或在其他位置测定。测点位置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对于铝

7、、铜及其合金对接接头可能不需要对根部位置进行标线测定,见图2a)。其典型的T形接头的标线测定测点位置见图2。测点的数量和间距应足以确定由于焊接导致的硬化或软化区域。在热影响区相邻测点中心的推荐距离见表2。表2在热影响区两个测点中心之间的推荐距离L两个测点中心间的推荐距离Lram8硬度符号钢铁材料6 铝、铜及其台金HV 5 07 255HV 10 35HBw 12 5 不使用 2 55HBW 2515 625 不使用 358任何测点中心距已检测点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GBT 4340i允许值。b奥氏体钢除外。注1:表2也可用于布氏硬度试验,但使用的载荷要适当。在母材上检测时应有足够的检测点以保证检测

8、的准确。在焊缝金属上检测时,测点间距离的选择应确保对其做出准确评定。热影响区中由于焊接引起硬化的区域应增加两个测点,测点中心与熔合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mm(见图3图7)。对于其他形状的接头或金属(例如奥氏体钢),其具体要求可根据相关标准或协议要求。注2:对于电渣焊焊缝,检测使用的载荷可参照表2。电渣焊焊缝的标线测定测点位置与图la)相同。62单点测定(E)图8给出了测点位置的典型区域。图中14点表示在母材,510点表示在热影响区,1114点表示在焊缝。此外,还可根据金相检验确定测点位置。为了防止由测点压痕变形引起的影响,在任何测点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最近测点压痕的对角线或直径的平均值

9、的25倍。热影响区中由于焊接引起硬化的区域,至少有一个测点,测点中心与熔合线之问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mm。对于单点测定,测定区域应按图8所示予以编号。2GBT 2654-2008IS0 90 1 5-I:200 17试验结果应记录测量点位置及对应硬度值。8试验报告试验报告需要记录的内容列在附录A和附录B。附录A和附录B还给出推荐的记录格式。可以使用其他格式,但应包括所有要求记录的内容。还可以包括由相关标准或协议要求的附加内容。单位为毫米a)单面焊对接焊缝醚熏黝心8表示仅用于多道焊。c)双面焊部分熔透对接焊缝e)角焊缝b)双面焊对接焊缝d)用于对单道根部焊缝硬化程度的评估(例如管和或板TIG焊焊

10、缝)图1 钢焊缝标线测定(R)示例f)T形接头GBT 2654-2008IS0 90151:2001a)单面焊对接焊缝c)单面角焊缝(单道)e)双面角焊缝(单道,肋板不承载)4g)双面角焊缝(多道)单位为毫米注:对于厚度4mm试样,标线测定的位置应在厚度方向的中间部位。b)双面焊对接焊缝d)双面角焊缝(单道)f)单面角焊缝(多道)h)双面角焊缝(多道。肋板不承载)图2铝、铜及其合金焊缝标线测定(R)示例I母材;2热影响区;3焊缝金属。GBT 2654-2008IS0 9015-1:2001吵 贰么安、Y黝形後N I图3钢(奥氏体钢除外)对接焊缝的测点位置1母材;2热影响区;3热影响区靠近母材侧

11、区域;4焊缝金属;5熔合线;6热影响区靠近熔合线侧区域;7第一个检测点位置。图4钢(奥氏体钢除外)角焊缝的测点位置单位为毫米单位为毫米5GBT 2654-20081S0 90151:20016单位为毫米1母材;2一一热影响区3- 焊缝金属图5钢(奥氏体钢除外)T形接头的测点位置1一一母材;2热影响区;3焊缝金属。对于厚度#4 mm试样,标线测定的位置应在厚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图6钢根部单道焊缝评估硬化程度的测点位置单位为毫米GBT 2654-2008IS0 90151:2001单位为毫米2一 热影响区;3一焊缝金属。图7钢根部多道焊焊缝评估硬化程度的测点位置示意图14母材;510热影响区;111

12、4焊缝金属。依据协议要求,可以在其他区域检测单位为毫米图8单点测定(E)区域示例7GBT 2654-2008ISO 90151:20018硬度试验类型:母材:试样厚度;焊缝类型: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热处理和或时效处理标线测定的简要说明:注: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报告示例(R)检测试样示巅图且图中给出尺寸和检测点位置8载荷依据GBT 43401的规定b载荷依据GBT 2311的规定。距焊缝军慧盏篚离,mm硬度试验类型:母材:试样厚度:焊缝类型: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后热处理和或时效处理注:附录B(资料性附录)试验报告示例(E)检涮试样示意图且图中给出检测区域及位置GBT 2654-20081S0 90151:2001检测部位 检测区域 检测位置 硬度值HV或HBW31 表层2 心部母材3 表层4 心部5 焊缝上部6 焊缝底部7 焊缝上部热影响区8 焊缝底部9 根部焊道10 根部焊道11 最后的焊道12 最后的焊道焊缝金属 13 根部焊道14 根部焊道,内侧15至8载荷按GBT 43401或GBT 231 1要求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