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pdf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8826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8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T 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T 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T 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T 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73040D 21 鳕亘中华人民共$-u国国家标准GBT 476-2008代替GBT 476 2001,GBT 15460 2003,GBT 1885611-2002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 hydrogen in coal(IS0 625:1996,Solid mineral fuels-一Determination of carbon andhydrogen-Liebig method,MOD)2008-0729发布 2009050 1实施车瞀髅紫瓣訾襻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月U 盖GBT 4762008本标准第3章

2、(三节炉法和二节炉法)修改采用ISO 625:1996(E)固体矿物燃料碳氢测定利比西法(1996年英文版),本标准第4章(电量重量法)是ISO 625:】996中没有规定的方法,但该方法在我国使用了很多年,是测定煤中碳氢的方法之一,所以为了适合国情本标准保留了电量重量法。为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625:1996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 625:1996时,本标准作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览表以供参考。本标准代替GBT 476-200

3、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中第3章碳氢测定、GBT 15460 2003(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和GBT 1885611 2002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水煤浆碳氢测定方法。本标准与GBT 476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煤中碳氢测定的电量一重量法(本版第4章);增加了水煤浆的碳氢测定(本版3512和362);删除氮的测定方法(原版第4章)。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检测研究所、云南省煤炭勘察院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延、马淑英、邢秀云、王广育。本标准所代替标

4、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4761964、GBT 476 1979、GBT 476 1991、GBT 476 200l;GBT 15460一1995、GBT 15460-2003:GBT 188561 12002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和水煤浆中碳氢分析的三节炉法、二节炉法及用电量法测定煤及水煤浆干燥煤祥中的氢、用重量法测定碳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装置、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和水煤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5、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ISO 11 722:1 999,ISO 1171:1997,ISO 562:1998,NEQ)GBT 218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8 1996,eqv ISO 925:1980)GBT 188561水煤浆试验方法第1部分:采样3三节炉法和二节炉法31方法原理一定量的煤样或水煤浆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

6、碳和氢的质量分数。煤样中硫和氯对碳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32试剂和材料321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 mm3 mill;或无水氯化钙:分析纯,粒度2 mm5 mm。322粒状二氧化锰:化学纯,市售或用硫酸锰和高锰酸钾制备。制法:称取25 g硫酸锰,溶于500 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 g高锰酸钾,溶于300 mL蒸馏水中。两溶液分别加热到5060。在不断搅拌下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然后加入10 mL(1+1)硫酸。将溶液加热到7080并继续搅拌5 min,停止加热,静置

7、2 h3 h。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除去水分,然后放人干燥箱中,在1 50左右干燥2 h3 h,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 mm2 122ii、备用。323铜丝卷:丝直径约05TIIl2。铜丝网:015 mm(100目)。324氧化铜:化学纯,线状(长约5 mm)。325铬酸铅:分析纯,制备成粒度1 mm4 mm。制法:将市售的铬酸铅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挤压成形。放人马弗炉中,在850下灼烧2 h,取出冷却后备用。326银丝卷:丝直径约025 mm。327氧气:999,不含氢。氧气钢瓶需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人器)

8、。328三氧化钨:分析纯。329碱石棉:化学纯,粒度l illm2 mill;或碱石灰:化学纯,粒度05 mm2 mill。GBT 476-20083210真空硅脂。3211 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当使用二节炉时,需制各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制备方法如下:将100 g化学纯高锰酸钾,溶于2 L蒸馏水中,煮沸。另取1075 g化学纯硝酸银溶于约50 mI,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缓缓注入沸腾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逐渐泠却并静置过夜。将生成的深紫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在6080下干燥h,然后将晶体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放在瓷皿中,在电炉上缓缓加热至骤然分解,成银灰色疏松状产物,装入磨口瓶中备用。警告:

9、未分解的高锰酸银易受热分解,故不宜大量储存。3212硫酸:化学纯。3213带磨I_:I塞的玻璃管或小型干燥器(不放干燥剂)。33装置331碳氢测定仪碳氢测定仪包括净化系统、燃烧装置和吸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结构如图l所示。1气体干燥塔;2一流量计;3橡皮塞;4一铜丝卷;5燃烧舟;6燃烧管;7氧化铜;8一铬酸铅;9银丝卷;Io一吸水u形管;11 除氨氧化物u形管;12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13空u形管;14一气泡计;1 5三节电炉及控温装置。图1 三节炉和二节炉碳氢测定仪示意图331。1 净化系统,包括以下部件:a)气体干燥塔:容量500 mL,2个,一个(A)上部(约2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

10、氯酸镁),下部(约1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另一个(B)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b)流量计:测量范围(O150)m1,min。3312燃烧装置:由一个三节(或二节)管式炉及其控温系统构成,主要包括以下部件:a) 电炉:三节炉或二节炉(双管炉或单管炉),炉膛直径约35 mm。三节炉:第一节长约230 mm,可加热到(85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330 mm350 mm,可加热到(80010);第三节长130 mill150 mitt可加热到(600GBT 476-200810)。二节炉:第一节长约230 mm,可加热到(85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130 m

11、m1 50 mnl,可加热到(50010)。每节炉装有热电偶、测温和控温装置。b)燃烧管:素瓷、石英、刚玉或不锈钢制成,长约1 100 111ml 200 TIII,II(使用二节炉时,长约800 turn),内径20 mm22 YIIFII,壁厚约2 mm。c) 燃烧舟:素瓷或石英制成,氏约80 lllIfl。d)橡皮塞或橡皮帽(最好用耐热硅橡胶)或铜接头。e)镍铬丝钩:直径约2 111II,长约700 mnl,一端弯成钩。3313吸收系统,包括以下部件:a)吸水U形管(见图2)装药部分高i00 mm120 mm,直径约1 5 mm,人口端有一球形扩大部分,内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b)

12、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见图3)2个,装药部分高100 m111 120 mm,直径约1 5 mm,前2a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后i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c) 除氮u形管(见图3):装药部分高100 mm120 mm,直径约1 5 mm,前2a装粒状二氧化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d)气泡计:容量约10 ml。,内装浓硫酸。图2吸水u形管图3 二氧化碳吸收管(或除氨u形管)GBT 4762008332分析天平:感量01 mg。34试验准备341 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按3311的规定在净化系统各容器中装人相应的净化剂,然后按图1所示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氧气可由氧气钢瓶通过可调

13、节流量的减压阀供给。净化剂经70次100次测定后,应进行检查或更换。342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按3313的规定在吸收系统各容器中装入相应的吸收剂。为保证系统气密,每个u形管磨口塞处涂少许真空硅脂,然后按图l所示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吸收系统的末端可连接一个空u形管(防止硫酸倒吸)和一个装有硫酸的气泡计。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a) 吸水u形管中的氯化钙开始溶化并阻碍气体畅通;b)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的U形管一次试验后的质量增加达50 mg时,应更换第一个u形管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剂;c) 二氧化锰一般使用50次左右应更换。上述u形管更换试剂后,应以120 mLmin的流量通人氧气至

14、质量恒定后方能使用。343燃烧管的填充3,431使用三节炉时,按图4所示填充。单位为毫米1,2,4,6铜丝卷3 氧化铜;5 铬酸铅;7 银丝卷。图4三节炉燃烧管填充示意图用直径约05 rllFin_的铜丝制做三个长约30 mm和一个长约i00 nlm、直径稍小于燃烧管使之既能自由插入管内又与管壁密切接触的铜丝卷。从燃烧管出气端起,留50 mm空间,依次充填30 mm丝,直径约025 mm银丝卷,30 mill铜丝卷,130 mm150 mm(与第三节电炉长度相等)铬酸铅(使用石英管时,应用铜片把铬酸铅与石英管隔开),30 mm铜丝卷,330 mm350 mm(与第二节电炉长度相等)线状氧化铜,

15、30 FI_1FD_铜丝卷,310 mm空间和i00 mm铜丝卷,燃烧管两端通过橡皮塞或铜接头分别与净化系统和吸收系统连接。橡皮塞使用前应在105i10下干燥8 h左右。燃烧管中的填充物(氧化铜、铬酸铅和银丝卷)经70次100次测定后应检查或更换。注:下列几种填充剂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氧化铜:用i mm孔径筛子筛去粉末;铬酸铅:可用热的稀碱液(约50 gI。氢氧化钠溶液)浸渍,用水洗净、干燥,并在500600下灼烧05 h;银丝卷:用浓氨水浸泡5 min,在蒸馏水中煮沸5 min,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干燥。3432使用二节炉时,按图5所示填充。4GBT 4762008单位为毫米1橡皮塞;2 铜丝

16、卷;3,s铜丝网圆垫;4 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图5二节炉燃烧管填充示意图按34,31给出的细节,做两个长约10 mm和一个长约100 111Ill的铜丝卷,再用100目铜丝网剪成与燃烧管直径匹配的圆形垫片3个4个(用以防止高锰酸银热解产物被气流带出),然后按图5所示部位填人。344炉温的校正将工作热电偶插入三节炉(或二节炉)的热电偶孔内,使热端插入炉膛,冷端与高温计连接。将炉温升至规定温度,保温1 h。然后沿燃烧管轴向将标准热电偶依次插到空燃烧管中对应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节炉(或第一、第二节炉)的中心处(注意勿使热电偶和燃烧管管壁接触)。根据标准热电偶指示,将管式电炉调节到规定温度并恒温5 min

17、。记F相应工作热电偶的读数,以后即以此控制炉温。345测定仪整个系统的气密性检查将仪器按图1所示连接好,将所有u形管磨VI塞旋开,与仪器相连,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为120 ml,rain。然后关闭靠近气泡计处u形管磨口塞,此时若氧气流量降至20 mLmin以下,表明整个系统气密;否则,应逐个检查u形管的各个磨口塞,查出漏气处,予以解决。注意,检查气密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U形管磨口塞因系统内压力过大而弹开。346测定仪可靠性检验为了检查测定仪是否可靠,可称取02 g标准煤样,称准至0000 2 g,进行碳氢测定。如果实测的碳氢值与标准值的差值不超过标准煤样规定的不确定度,表明测定仪可用。否则

18、需查明原因并纠正后才能进行正式测定。347空白试验将仪器各部分按图1所示连接,通电升温,将吸收系统各u形管磨口塞旋至开启状态,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120 mLmin。在升温过程中,将第一节电炉往返移动几次,通气约20 min后,取下吸收系统,将各u形管磨口塞关闭,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 min左右,称量。当第一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5010),第二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00士10),第三节炉达到并保持在(60010)后开始作空白试验。此时将第一节炉移至紧靠第二节炉,接上已经通气并称量过的吸收系统。在一个燃烧舟内加入三氧化钨(质量和煤样分析时相当)。打开橡皮塞,取出铜丝卷,将装有三氧化钨的

19、燃烧舟用镍铬丝推棒推至第一节炉人口处,将铜丝卷放在燃烧舟后面。塞紧橡皮塞,接通氧气并调节氧气流量为120 mLmin。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位于炉子中心,通气23 min,将第节炉移回原位。2 min后取下吸收系统U形管,将磨口塞关闭,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 min后称量,吸水u形管增加的质量即为空白值。重复上述试验,直到连续两次空白测定值相差不超过0001 0 g,除氮管、二氧化碳吸收管最后一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 5 g为止,取两次空白值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氢的空白值。在做空白试验前,应先确定燃烧管的位置,使出121端温度尽可能高又不会使橡皮塞受热分解。如空白值不易达到稳定,可适当调节

20、燃烧管的位置。GBT 476200835试验步骤351三节炉法试验步骤3511 将第一节炉炉温控制在(85010),第二节炉炉温控制在(80010),第三节炉炉温控制在(60010),并使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3512在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 mm的一般分析煤样或水煤浆干燥试样02 g,称准至0000 2 g,并均匀铺平,在试样上铺一层三氧化钨。可将装有试样的燃烧舟暂存入专用的磨口玻璃管或不加干燥剂的干燥器中。注:水煤浆干燥试样按GBT 188561制备。3513接上已恒定并称量的吸收系统,并以120 mLmin的流量通人氧气,打开橡皮塞,取出铜丝卷,迅速将燃烧舟放人燃烧管中,使

21、其前端刚好在第一节炉炉口,再放人铜丝卷,塞上橡皮塞,保持氧气流量为120 mI。rain。1 min后向净化系统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的一半进入炉子;2 min后,移动炉体,使燃烧舟全部进入炉子;再2 rain后,使燃烧舟位于炉子中央。保温18 min后,把第一节炉移回原位。2 min后,取下吸收系统,将磨口塞关闭,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 min后称量(除氮管不必称量)。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质量变化小于0000 5 g,计算时可忽略。352二节炉法试验步骤用二节炉进行碳氢测定时,第一节炉控温在(85010),第二节炉控温在(500土10),并使第一节炉紧靠第二节炉,每次空白试验时间为

22、20 mJn,燃烧舟移至第一节炉子中心后,保温】8 min,其他操作同347的规定进行。进行煤样试验时,燃烧舟移至第一节炉子中心后,保温13 min,其他操作按3512和3513的规定进行。36结果计算361煤中碳和氢结果计算3611一般分析煤样(或水煤浆干燥试样)的碳和氢质量分数分别按式(1)和式(2)计算:H“C。一!:旦塑里100 m!:!竺;二竺!v 1000埘式中:c“一般分析煤样(或水煤浆干燥试样)中碳的质量分数,;H。a一般分析煤样(或水煤浆干燥试样)中氢的质量分数,;m一般分析煤样质量,单位为克(g);m,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增量,单位为克(g);m。吸水u形管的增量,单位为克

23、(g);m。空白值,单位为克(g);M。一般分析煤样水分(按GBT 21 2测定)的质量分数,;0272 9一一将二氧化碳折算成碳的因数;0111 9一一将水折算成氢的因数。3612当需要测定有机碳时,按式(3)计算有机碳(C。一)的质量分数:c。d一哩堡堕100 0272 91CO:)。d式中:(CO。)。般分析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按GBT 218测定)的质量分数,362水煤浆中碳和氢结果计算水煤浆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按式(4)和式(5)计算: ccwm式a锩(4)3HcwMH。d式中:C。水煤浆中碳的质量分数,;c。a水煤浆干燥试样中碳的质量分数,;H。水煤浆中氢的质量分数,;H。水煤浆干

24、燥试样中氢的质量分数,;M。水煤浆水分的质量分数,;M。水煤浆干燥试样水分的质量分数,。4电量一重量法100_】100一“GBT 4762008(5)41方法原理一定量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与五氧化二磷反应生成偏磷酸,电解偏磷酸,根据电解所消耗的电量,计算煤中氢含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碳含量。煤样燃烧后生成的硫氧化物和氯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除去,氮氧化物用粒状二氧化锰除去,以消除它们对碳测定的干扰。42试剂和材料421涂液:磷酸与丙酮以(3+7)比例混和;422无水乙醇;423变色硅胶:化学纯;423硅酸铝棉:工业品;其他试剂和材料同32。43装置

25、电量一重量法碳氢测定仪主要由氧气净化系统、燃烧装置、铂一五氧化二磷电解池、电量积分器和吸收系统等构成。结构如图6所示。1氧气钢瓶;2氧气压力表;3净化炉;4线状氧化铜;5一 净化管;6变色硅胶;7碱石棉;8 氧气流量计;9 无水高氯酸镁;10带推棒的橡皮塞11燃烧炉;12燃烧舟;13燃烧管;14一一高锰酸银热解产物;15硅酸铝棉;16PP。05电解池;17冷却水套;18除氮u形管;19一吸水u形管;20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21气泡计;22电量积分器;23催化炉;24气体干燥管。图6 电量一重量法碳氢测定仪示意图GBT 4762008431氧气净化系统4311净化炉:长约300 mm,炉外径约1

26、00 mm,炉膛直径约25 mm的管式电炉,可控温在(80010)。4312净化管:长约500mitt外径约22 ram的石英管或素瓷管。4313气体干燥管:3个,容量约150 mL的玻璃管。4314氧气流量计:测量范围(o150)mI。rain。432燃烧装置4321燃烧炉和催化炉:长约450 mm,炉外径约100 mm,炉膛直径约25 FIIrll连成一体的二节管式炉,其中催化段长约150 mm,可控温在(30010);燃烧段长约300 mm,可控温在(8504-_10)。4322燃烧管:总长约650mm,一端外径约22mm,内径约1 9iim、长约610mrn,距管El约100inm处接

27、有外径约8 mm、内径约6 mm、长约50 mm的支管;另一端外径约7 mm、内径约3 mm、长约40 mm的异径石英管(见图7)。单位为毫米图7燃烧管示意图4323燃烧舟:长70 nlril77 mm瓷舟。新舟使用前应在约850下灼烧2 h。4324带推棒的橡皮塞(见图8)a)镍铬丝推棒:直径约2 mm,长约700 mm,一端卷成直径约10 mm的圆环。b) 翻胶帽。c)硅橡胶管:内径约6 trim,外径约11 mm。d)玻璃管:外径约7 mm,长约60 mm。e)橡皮塞:4号。在橡皮塞上打一直径约6 mm的孔,将玻璃管的一端穿过该孔并伸出约2 mm;玻璃管的另一端通过硅橡胶管与翻胶帽紧密连

28、接,在翻胶帽的正中穿-d,-fL,使镍铬丝推棒的一端通过玻璃管后由翻胶帽上的d,-fL穿出。1镍铬丝推棒2翻胶帽;3硅橡胶管;4 橡皮塞;5玻璃管。图8带推棒的橡皮塞示意图三二卜沪GBT 47620084325镍铬丝钩:直径约2 mm,长约700 mill,一端弯成小钩。4326硅橡胶管:内径约5 mm,外径约9 mm。4327聚氯乙烯软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6111ITI,外径约8mm。433电解池长约100 mm,外径约8 mm,内径约5 mm的专用电解池(见图9),铂丝间距约03 mlTl,池内表面涂有五氧化二磷。电解池外有外径约50 mm,内径9 mm10 mlTl,长约80 mm的

29、冷却水套。单位为毫米434电量积分器电解电流50 mA700 mA范围内积分线性误差小于01,配有四位数字显示器,数字显示精确到0001 mg氢。435吸收系统:同3313。436分析天平:同332。44试验准备441 净化系统备容器的充填和连接4411 净化管内充填线状氧化铜,装药部分长约280 mm,两端堵以硅酸铝棉。4412 3个气体干燥管内按氧气流入方向依次充填变色硅胶、碱石棉和无水高氯酸镁。4413按图6所示顺序将净化系统各容器连接好。442燃烧管的充填和安装在燃烧管细颈端先充填约10 mm硅酸铝棉,然后填人约100 mm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最后再充填约10 mm硅酸铝棉,如图10所示

30、。将带推棒的橡皮塞塞住燃烧管人口端并将燃烧管放人燃烧炉内,使装药部分的位置在催化段。单位为毫米图10燃烧管充填示意图图意示池解电oP卜P9图套头水;抽却体极冷池电GBT 476-2008443 电解池涂液及五氧化二磷膜的生成先用外径约5 mm的软毛刷和洗涤剂清洗电解池内壁,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最后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清洗并用热风吹干。此时,电解池两铂极间电阻应为无穷大。将电解池前端向上倾斜竖起,从前端缓慢滴人涂液,涂液沿池内壁流下,当涂液流到池体l3处时,立即倒转电解池,使多余的涂液流出,并用滤纸拭净池口。边转动电解池,边用冷风吹至无丙酮气味。以同样方法涂液3次,但第2次使涂液流到池体的

31、23处时,倒出多余涂液,第3次使涂液流到距池体尾端约10 mm处时,倒出多余的涂液。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约为80 mLmin。按照图6所示,用硅橡胶管将涂液后的电解池与燃烧管细颈端口对口连接,装好电解池冷却水套,通入冷却水,将电解池两电极与电解电源引线相接。选择10 V电压,启动电解,每隔3 min改变电解电源极性1次,直至电解终点。选择24 V电压,启动电解,直至电解终点,改变电解电源极性,启动电解,至电解终点。如此重复4次5次,五氧化二磷膜形成完毕。或按涂膜键自动涂膜。444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把按43,5要求准备的吸收系统各容器按图6顺序连接好,氧气净化系统与燃烧管间以聚氯乙烯软

32、管或聚四氟乙烯管连接,电解池与U形管及u形管与u形管间均以硅橡胶管连接。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或清洗电解池。a)某次试验后,第2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质量增加50 mg以上时,应更换第1个u形管;b) 二氧化锰、无水高氯酸镁或无水氯化钙一般使用约100次应更换,吸水u形管中的氯化钙开始溶化并阻碍气体畅通时应更换;c) 电解池使用100次左右或发现电解池有拖尾等现象时,应清洗电解池,重新涂膜。445测定系统的气密性检查调节氧气流量约为80 mLmin,其他同345。446试验装置可靠性检验按346进行,但称取0070 go075 g标准煤样,称准至0000 2 g。45试验步骤4

33、,51 选定电解电源极性(每天应互换1次),通人氧气并将流量调节约为80 mI。rain,接通冷却水,通电升温。452升温同时,接上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应先将u形管磨口塞开启)和气泡计,使氧气流量保持约80 mI,min,按下电解键(或预处理键)至终点。然后,每隔2 min3 rain按一次电解键(或预处理键)。10 min后取下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关闭所有u形管磨口塞,在天平旁放置10 min左右,称量。然后再与系统相连,重复上述试验,直到两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质量变化不超过0000 s g为止。453将燃烧炉、净化炉和催化炉温度控制在指定温度。将煤样混合均匀,在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称取粒度

34、小于02 mm的一般分析煤样0070 g0075 g,称准至0000 2 g,并均匀铺平,在煤样上盖一层三氧化钨。如不立即测定,可把燃烧舟暂存入不带干燥剂的密闭容器中。454接上质量恒定的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保持氧气流量约80 mLmin,启动电解至电解终点。将氢积分值和时间计数器清零。打开带有镍铬丝推棒的橡皮塞,迅速将燃烧舟放入燃烧管人口端,塞上带推捧的橡皮塞,用推棒推动燃烧舟,使其一半进入燃烧炉口。煤样燃烧后(一般30 s),按电解键(或测定键)当煤样燃烧平稳,将全舟推人炉口,停留2 min左右,再将燃烧舟推入高温带并立即拉回推棒(不要让推棒红热部分拉到近橡皮塞处,以免使橡皮塞过热分解)。

35、4,55约10 min后(电解达到终点,否则需适当延长时间),取下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关闭其磨口塞,在天平旁放置约10 min后称量。第2个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质量变化小于0000 5 g,计算时忽略。记录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的质量(rag)。打开带推棒的橡皮塞,用镍铬丝钩取出燃烧舟,塞上带推10GBT 4762008捧的橡皮塞。456空白值的测定4561氢空白值的测定可与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的质量恒定试验同时进行,也可在碳氢测定之后进行。4562在燃烧炉、净化炉和催化炉达到指定温度后,保持氧气流量约为80 mI。min,启动电解到终点。在一个预先灼烧过的燃烧舟中加入三氧化钨(数量与煤样分析时相当)

36、,将氢积分值和时间计数清零,打开带推棒的橡皮塞,放人燃烧舟,塞紧橡皮塞,用推棒直接将燃烧舟推到高温带,立即拉回推棒。按空白键或9 rain后按下电解键。到达电解终点后,记录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质量(mg)。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相邻两次空白测定值相差不超过0050 mg,取这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氢的空白值。457对于用计算机控制的测定仪可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操作。46结果计算461煤中碳和氢的计算一般分析煤样(或水煤浆干燥试样)的碳(c。)和氢(H。a)质量分数按式(1)和式(6)计算: =赫100-o川9蛆a(6)式中:m。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值,单位为毫克(mg);m。一一电量积分器显示的氢空

37、白值,单位为毫克(rag)。当需要测定有机碳时+接式(3)计算有机碳的质量分数。462水煤浆中碳和氢的计算同362。5方法精密度碳氢测定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界差按表1规定。表1碳氢测定的精密度重复性限 再现性临界差c。 H。d Cd Hd。50 0 15 1 00 025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信息a)试样编号;b)依据标准;c)使用方法;d)结果计算;e) 与标准的偏离;f) 试验日期。GBT 476-2008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625:1996章条编号对照表A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625:1996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表A1本标准章条编号与SO 625:

38、1996章条编号对照本标准章条编号 SO 625:1996章条编号1 l2 231 332 43 2 l 4 14 23 2 2 4 33 2 5 4 63 2832133 3 53 3 12a) 5 3 13 3 1 2b) 5 3 23313 5 43 3 1 3b) 54(d)3 4 6;7347 9351 83 6 1045 116 12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 625:1996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 625:】996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表B1 本标准与ISO 625:1996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CBT 4762008本标准章条编号 技

39、术性差异 原 因增删J一节炉i丢苁用电量一亘重瑶删难燥甲77,f|国1 以适台我国国情际标准不包括电量重量法2 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中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 以适合我国国情3 2 1 本标准增加了无水氯化钙 加强试验中试剂的可选性删除Is()625:1996中的试剂和材料42氢氧化钠试剂 在本标准中不采用该试剂3 2 2 修改Iso 625:1996中“粒状二氧化锰的制备” 加强试验步骤的可操作性325 本标准增加了对铬酸铅的处理 与本标准对应3283213 本标准增加的试剂 与本标准对应将ISO 625:1996中531的炉体长度缩短大约3312a) 20 mm150 mm,第一节炉温降低了7

40、5度改为850度并 以适合我国国情增加了二节炉法将ISO 625:1996中5 3 2燃烧管的直径变粗改为3 3 1 2b) 以适合我国国情20 mm22m“将ISO 625:1996中54吸收系统内的吸收管进行了 加强试验的可操作性。3313改进将ISO 625:1996中54 d)吸收二氧化碳管装的试剂改3 3 1 3b) 加强试验的可操作性为碱石棉将Is()625:1996中8的内容:1氧气流量加大,改为351 120 mI。min;2在试样上铺一层催化剂。3缩短试验 加强试验步骤的可操作性时间4 ISO没有此方法,本标准增加了电量一重量法一章 该方法在我国普遍使用修改SO 625:1 996中11“精密度”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5 以适合我国国情界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 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wwwspcnetcn电话:68523946 6851 7548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8801230 116印张1 25字数28千字2008年11月第一版2009年11月第五次印刷*书号:1550661 34269定价18 00元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