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 68 CB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标准CB 995-98 潜艇潜望镜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ubmarine periscope 1998-03-20发布1998-08一01实施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发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标准潜艇潜望镜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ubmarine periscope 1 范围1. 1 主题内容CB 995-98 分类号:u68 代替CB995-82 本现范规定了潜艇潜望镜(以下简称为潜望镜)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等内容。1.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潜望镜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1.
2、3 分类潜望镜按其用途可分为:a.攻击潜望镜(又称指挥潜望镜);b.搜索潜望镜(又称多用途潜望镜或对空导航潜望镜);c.天文导航潜望镜e2 引用文件GB 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205-75 透镜边缘及中心最小厚度GB 2894-88 安全标志GB 3158-82 光学零件球面半径数值系列GB 7242-87 透镜中心误差GJB 4. 4-83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低温贮存试验GJB 4. 13-83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外壳防水试验GJB 7-84 微波辐射安全限值GJB 13A-97 舰船电气规范GJB 50-85 军事作业噪声容许限值GJB 51-85 军事作业噪声测量规范
3、GJB 145A-93 防护包装规范GJB 150. 1-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总则GJB 150. 3-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GJB 150. 4-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GJB 150. 9-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湿热试验GJB 150. 10-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GJB 150. 11-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GJB 150. 16-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GJB 150. 18-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冲击试验GJB 151. 6-86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潜艇内的设备和分系统的要求CA5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
4、998-03-20批准1998-08-01实施CB 9 95-9 8 类)GJB 152-86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GJB 175. 6-87舰艇及其装备术语潜望镜GJB 179A-96 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JB 362A-96 刚性印制板总规范GJB 368A-94 装备维修性通用大纲GJB 369-87 炮兵光学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JB 645-88 军用光学仪器维修性规范GJB 899-90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GJB 1323-91 光学观测仪器通用规范CB 1140-85 潜望镜镜管毛坯技术条件CB 1210-90 潜艇潜望镜外镜管通用技术条件CB 1214-93 潜
5、艇潜望镜环境试验方法HJB 68-92 舰艇电子装备显控台、机箱、机柜通用规范3 要求3. 1 合恪鉴定按本规范提交的潜望镜应是经鉴定合恪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2可靠性潜望镜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符合合同或产品规范的要求。3. 3 材料3. 3. 1 潜望镜本体材料3. 3.1. 1 外镜管材料应符合CB1140的要求。3. 3. 1. 2 本体内部金属零件应选用性能稳定的不锈材料如铜合金等。3.3.1.3 本体外部头罩及联接圈配合件应选用海水缝隙腐蚀小的材料,如铁合金和特种不锈钢等。螺纹联接件应采用耐海水腐蚀和与被联接件不同质的材料。3. 3. 1. 4 本体上头部零件应注意选用比重
6、轻,刚性大,强度高的材料3. 3. 1. 5 本体上与海水接触的标准件应选用特种不锈钢或铁合金材料,其他部位的标准件应采用铜合金加镀锚精饰工艺. 3. 3. 2 潜望镜光学材料3. 3. 2. 1 光学玻璃光学玻璃应符合GJB369中1.2. 1条的要求。3. 3. 2. 2 光学膜层材料镀制在光学件表面上的膜层材料,其光电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3. 2. 3 光学塑料光学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均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3. 2. 4 光学辅料光学胶粘剂、润滑脂、防霉防雾材料以及填料等光学辅料应符合GJB1323中3.3. 2条的要求。3. 3. 3 绝缘材料绝缘材料
7、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3. 4 密封橡胶密封橡胶应具有耐热、耐油、耐酸碱的抗老化性能。3.4 设计3. 4. 1 功能3. 4. 1. 1 攻击潜望镜3. 4. 1. 1. 1 基本功能攻击潜望镜应真有下列基本功能:a.观察搜索海面及空中目标;CB 9 9 5-9 8 b.光学测定目标距离、测定目标己舷角和方位角;c.对目标进行照相和(或)录像;d. 目镜加热。3.4.1.1.2其他功能攻击潜望镜所需的其他功能在下列范围内,由合同或产品规范确定:a.瞄准线稳走;b.激光测距;c.昼光电视;d.全向和(或)定向预警;e.遥控;f.入射窗保护玻璃加热;g.准双目观察;h.动力
8、驱动;i.数据传输;j.装定鱼雷发射提前角e3. 4. 1. 2 搜索潜望镜3. 4. 1. 2. 1 基本功能搜索潜望镜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a.观察搜索海面及空中目标:b.光学附定目标距离、测定目标己舷角和方位角;c.对目标进行照相(或录像;d.测天定舰位;e. 目镜加热。3. 4. 1. 2. 2 其他功能搜索潜望镜所需的其他功能在下列范围内,由合同或产品规范确定:a.瞄准线稳定;b.做光电视;c.红外热成像;d. GPS全球运位系统)定位;e.通信;1遥控;g.入射窗保护玻璃加热;h.准双目观察;i.动力驱动;j. 数据传输。3. 4. 1. 3 天文导航潜望3. 4. 1. 3. 1
9、基本功能天文导航潜望镜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a.测天定舰位;b.测星校正航向;c.瞄准线稳定;d. 目镜加热。3. 4. 1. 3. 2 其他功能CB 995-98 天文导航潜望镜所需的其他功能,在下列范围内,由合肉或产品规范确定:a. GPS定位;b. 自检、打印;c.人射窗保护玻璃加热。3.4. 2 互换性潜望镜中相同的零、部件一般应不需要特殊的加工和调整即可互换。3.4.3 隐蔽性3. 4. 3. 1 应尽量减小上头部的外形尺寸,尤其是细部直径的尺寸。3. 4. 3. 2 潜望镜上头部的外部选型应尽量采用圆柱形和流线形,避免大平面和直棱直角外型。3.4. 3. 3 上头部应涂覆吸收雷达波材
10、料3.4.4 成套性3. 4. 4. J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潜望镜成套产品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a.产品本身;b.必需的备件及附件Fc.安装用具zd.日常维护用品及工真:e.随机文件。3. 5 结构3. 5. 1 潜望镜的基本组成潜望镜由潜望镜本体、方位圈及方位驱动装置、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等组成。3. 5. 2 潜望镜本体结构组成a.镜管组;b.主光学系统;c.俯仰传动机梅(或系统、混!角装置;d.变借机构;e.测距装置;f.照相装置;g.滤光镜装置;h.保护玻璃和自镜加热装置;i.干燥装置;j.其他附属光学系统或装置。3. 5. 3 本体结掏持点和要求3. s. 3. 1 潜望镜镜管为双层
11、管结构,外镜管主要起支撑和耐压保护作用,内镜管主要起固定光学系统及附属装置等作用。3. 5. 3. 2 外镜管应符合甜压和气密要求以及保证规定海况下潜望镜使用航速的要求。3. s. 3. 3 本体结构应能保证潜望镜在规定的动态(水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弯曲以及升降、回转和披浪撞击等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操作灵活性以及达到产品功能要求3. s. 3. 4 方位回转和俯仰自动控制系统,必须设应急手操机梅4 CB 9 9 5-9 8 3. 5. 3. 5 本体上和海水接触的密封件,应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3. 5. 3. 6 本体应设置可内外循环的干燥系统以确保光学件得到充分干燥,干燥用的进排气接口应
12、标准化,并标志“进气阀”和“排气阀字样。3. 6 维修性3. 6. 1 维修性一般要求潜望镜维修性一般要求应符合GJB368A和GJB645的规定。3. 6. 2 维修性指标要求潜望镜平均修复时间MTTR),应符合合同或产品规范的要求。3. 6. 3 潜望镜本体维修性设计要求由于潜望镜本体在潜艇上安装使用状态时很难进行拆卸因此从维修性设计的角度应做到:a.尽量将易出故障的线路或器件放在潜望镜体外;b.镜管内的导线应有足够的备用线;c.本体上头部的装置应设计成模块化结构以便于拆卸和维修。3. 7 人机工程3. ?. 1 与人体尺寸有关的结构要求a.站姿时眼点平均高度为15501600mm; b.
13、坐姿操作时目镜轴线与座位平面的高度差为790mm; c.方向手柄距地板高度为1300mm; d.站姿时需操作的把手最大高度为18501900mm; e.目镜头各种操纵手柄距目镜座的最大距离,水平方向不大于400mm,垂直方向(向上)不大于300 mm。3. ?. 2 与人的操作力有关的设计a.要求精密测量时最好采用坐姿操作操作动作不应使用很大的肌力;b.手动回转潜望镜的最大操作力一般不应大于147N。3. ?. 3 与视觉有关的设计3.?. 3. 1 信号指示灯的颜色a.红邑表示警戒、禁止、停顿、不安全或有故障;b.绿鱼表示正常运转;c.黄色表示需引起注意。3.7. 3. 2 内部分划照明颜色
14、a.白天使用时为绿色zb.夜晚使用时为红色;c.不允许使用蓝邑。以上照明亮度均应可调节。3.7. 3. 3 外部分划照明一般采用815w白炽灯亮度应可调节。3. ?. 4 瞄准线稳定为克服困潜望镜摇摆而造成的目标像在视场中的晃动应设置使瞄准线稳定的装置。3. ?. 5 图像稳定为克服因镜管振动而造成的图像抖动本体光学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振动特点充分利用振动折点而采用图像稳定系统或采用其他减振方法。3. ?. 6 双目观察为减轻单目观察的疲劳,应尽可能设置双目观察装置,并可进行单双目的方便切换。CB 995-98 3.?. 7 出瞌距离、眼点距离为保证在潜艇摇摆条件下正常使用潜望镜和保护人眼不被撞伤
15、,一般应具有不小于25mm的出瞠距离或眼点距离且应设置护眼罩和护额垫。3. 8 安全性3. a. 1 安全措施的优先次序应按下列优先次序选用安全措施:a.故障自动保护;b.安全装置;c.安全报警;d.制定操作规则和标志安全符号。3. 8. 2 结构安全3. 8. 2. 1 潜望镜上头部窗口的保护玻璃宜采用钢化和应力小的光学材料,其厚度和固定结构应能承受4 MPa的外压试验而无损伤和渗漏。3.8.2. 2 潜望镜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一旦保护玻璃受损,海水进入潜望镜内部后,在3MPa压力下不应向艇内大量泄漏,以保障潜艇的安全当潜望镜上头部配备的其他功能部件受损后,不应影响本体的耐压密封性能。3.8.
16、2.3 吊环部位应有本体升降惯性力缓冲装置。3.8.2.4 活动机构均应设有限位装置。3. 8. 3 电气安全3. 8. 3. 1 应有过流保护或过压保护,用作过流保护的熔断器,应安装在易于迅速更换的地方,并应有和被保护的分支电路或主电路一致的标志。3, 8. 3. 2 应具有电击穿保护能力,各分支电路间、电路与地间的最低限度的绝缘电阻值,按产品规程确定。3. 8. 3. 3 电路的过载能力应符合产品规洁的要求,应具有过载、短路保护措施。3. 8. 4 人员安全3. a. 4. 1 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超过24v的部位,应加防护措施,超过500V的部件,应安装保护罩或外壳,并加注危险标记。3.
17、a. 4. 2 高压电路应有自动放电电路,在切断高压时,应在2s时间内放电至24v以下。3. a. 4. 3 当插座与插针分离后,其插针不应带电3. a. 4.4 每一种高压的接通和切断,均应有指示装置。3. 8. 4. 5 调整高压元件盾的随机工具,应带有绝缘于柄,其酣压应是触及高压的2.5倍以上。3.8.4.6 总电摞应易于切断,各单机电摞应根据需要设置开关。3. 8. 4. 7 在操作人员正常工作位置处的微披辐射允许强度应符合GJB7中的有关规定。3. 8. 5 安全标志3. 8. 5. 1 凡有安全要求的地方,应用醒目的颜色标明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标志。3. 8. 5. 2 安全标志应符
18、合GB2894的有关要求。3.9零部件详细要求3. 9. 1 光学零部件3. 9. 1. 1 一般要求光学零部件的一般要求按GJB1323中3.4. 1. l条的规定。3. 9. 1. 2 透镜除符合3.9. 1. 1杂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透镜的曲率半径应优先选用GB3158规定的系列;CB 9 95-98 b.正透镜的边缘厚度和负透镜中心厚应符合GB1205的要求;c.中心误差的标注按GB7242的规定,中心误差的要求应符合产品规范要求;d.透镜的焦距、截距和有效孔径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9. 1. 3 棱镜除符合3.9. I. 1条的要求以外,还应符合GJB1323中3.
19、4. 1. 3条的要求。3. 9. 1. 4 保护玻璃除符合3.9. I. 1条的要求以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外露的保护玻璃应进行强度计算,应能承受规定的静水压力;其平行度还应考虑对气密、水密和耐压的影响;b.装在内部的保护玻璃的技术要求应视其所在位置而定,其平行度和表面粗糙度、光圈等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9. 1. 5 分划板a.分划板应符合GJB1323中3.4. I. 6条的要求pb.采用灯泡侧向照明的分划板,其圆柱面上的抛光和磨毛尺寸要求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9. 1. 6 滤光镜除符合3.9. 1. 1条的一般要求以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位于平行光路中的滤光镜的平行度
20、应使光线偏向角不大于l;b.位于会聚或发散光路中的滤光镜不应造成附加的像的侧向位移或横向位移;c.滤光镜的光谱特性或在规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光性能应符合产品规范要求。3. 9. 1. 7 平面镜a.内反射平面镜的平行度应在产品规范规定的范围内;b.平面镜的球面性误差不应影响成像质量必要时可规定其最小焦距。3. 9. 1. 8 非对称光学零件非对称光学零件包括模形镜、半切透镜以及有非对称圆孔和沟槽的零件这些零件的外形和尺寸及特殊要求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9. 1. 9 胶合件胶合件应符合GJB1323中3.4. 1. 7条的要求。3. 9. 1. 10 镀膜件a.镀膜件应符合GJB1323中3
21、.4. 1. 8条的要求。b.镀分光膜件透射光和反射光之比及其偏差以及光谱要求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9. 2 机械零部件3. 9. 2. 1 机械零部件的一般要求应符合GJB1323中3.4. 2. 1条的要求。3. 9. 2. 2 机械零件的详细要求应符合GJB1323中3.4. 2. 2条的要求。3. 9. 2. 3 机械部件的详细要求应符合GJB1323中3.4. 2. 3条的要求。3. 9. 2. 4 装有光学零件的机械部件的详细要求应符合GJB1323中3.4. 2. 4条的要求。3. 9. 2. 5 外镜管的详细要求应符合CB1210的要求。3. 9. 2. 6 机械零部件上
22、有摩擦和易受腐蚀的部位均应按产品规范的要求涂相应的油脂;若在内部则应涂挥发性低的防尘脂,以防止落灰。3. 9. 2. 7 结构调校一般采用修切环节而不采用调节环节。3. 9. 2. 8 插入式印制板组件的加固措施应牢固可靠以防松动其他应符合GJB362A的要求。3. 9. 3 方位围及方位驱动装置3. 9. 3. 1 方位圈应至少设置能指示目标方位和舷角两种度盘。方位度盘的底色应为黑邑舷角度盘的底色在0。至左180。范围内为绿色,在0。到右180范围内为红色度盘的分划线和度数应为白色。CB11995-98 3. 9. 3. 2 方位圈刻度盘的刻度标记,应采用整数,数字应垂直刻制且为io的整倍数
23、,最小刻度值一般为1。3. 9. 3. 3 方位圈刻度盘的指针(游标的长度应伸长到最短刻度标记处,但不造成遮盖,指针宽度不应超过中间标记的宽度。指针应靠近度盘表面安装。3. 9. 3. 4 方位圈度盘的照明采用815w的自炽叮,亮度应可调节,并应有遮光罩使照明指向刻度盘一方。3. 9. 3. 5 方位驱动装置应设置快速搜索和慢速跟踪瞄准两种工况,以适应潜望镜不同工况的使用需要。3. 9. 3. 6 方位驱动装置的驱动和稳定精度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9. 3. 7 方位驱动装置与潜望镜本体间应设置快速离合的机构。3. 9. 4 电子适配器(导电滑环3. 9. 4. 1 电子适配器应能可靠完
24、成潜望镜与控制机柜或相关设备之间的不间断电气连接。3. 9. 4.2 电子适配器的外壳防护型式应符合GJB13A中的防滴式要求。3. 9. 4. 3 电子适配器的上下端连接器应具有密封、屏蔽功能。3. 9. 4. 4 导电滑环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环与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O,刷丝与环之间接触电阻应不大于o.3 n。3.9. 4. 5 电连接器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O,接触电阻应不大于o.oos n,壳体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01 n。3. 9.4. 6 电子适配器常态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O,温热状态应不小于5MO。由连接器测量环与环的绝缘电阻常态应不小于5MO,温热状态应不小于O.
25、75 MOC用500型万用表10K档测量应不小子lMO . 3. 9.4. 7 双层导电滑环应留有10%的备用环。3. 9. 4. 8 潜望镜转动时,导电滑环转动力短应符合产品规程要求。3. 9. 4, 9 潜望镜转动时,导电滑环火花等级为I级。3.9.4.10 潜望镜转动时电子适配器噪声应符合产品规范要求。3.4 11 导电滑环与连接器的组合、分配应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3. 9. 4. 12 电子适配器上下端电连接器标牌应贴在明显位置或采取防误插措施。3. 9. 5 操纵箱、配电箱3. 9. s. 1 操纵箱应能通过开关、旋钮等对潜望镜实施操纵,并通过自镜、指示灯、显示信号等方式
26、检测操作的正确性。3. 9. 5.2 配电箱应能向潜望镜、操纵箱提供各种电源及信息传输通道。3. 9. s. 3 操纵箱及配电箱面板上所用元器件应防水密封。3. 9. 5. 4 配电箱与潜望镜、配电箱与电子适配器或外部设备连接的电线电缆超过5芯时,应留有备用芯线;电连接器的拉触偶数与其相对应。3. 9. s. 5 当潜望镜需用备用线时,应能够在配电箱或操纵箱内进行改动。3. 9. 5. 6 操纵箱和配电箱上所用保险丝应有电压及电流标志。3.9. 5. 7 操纵箱和配电箱上所装元器件及引出线应有与产品图样相一致的功能标牌。3. 9. 5. 8 操纵箱和配电箱所连分机或装置出故障时,应保证与操纵箱
27、和配电箱所连其他分机或装置不受影响3. 9. 5. 9 与本体分离的配电箱的结构、尺寸、设计等均应符合HJB68的有关要求3. 9. 6显控台3. 9. 6. 1 显控台的防护型式应为防滴式,外连接器应防水密封3. 9. 6. 2 显控台按功能应分层配置,采取各层抽屉式装配,方便维修。CB 9 95-9 8 3. 9. 6. 3 显控台应设置电源(带锁)总开关,并设有状态指示、短路及过载保护。3. 9. 6. 4 显控台内计算机及印制板应采用加固形式井有散热措施。3. 9. 6. 5 显控台应有自检功能,各功能模块及装置应有检测孔或检灯。3. 9. 6. 6 显控台信号地与机壳应分离,信号地的
28、接地电阻应小于o.01 a。3. 9. 6. 7 显控台应有防误操作功能。3. 9. 6. 8 显控台所用材料、显控台的设计、结构、尺寸、表面状况、结构工艺性及外观质量等均应符合HJB阔的有关要求。3. 9. 7 保护政璃加热装置保护玻璃加热装置应能有效去除保护玻璃上凝结的冰霜和水汽以保证潜望镜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正常观察。保护玻璃加热装置的主要要求如下:a.目镜周围温度降到零度时,接通目镜加热线路后,目镜不应蒙上水汽,加热温度不应大于30; b.上头部保护玻璃温控装置接通加热电源后在规定的使用环境温度下应能实现自动控温保护玻璃不应结霜或结雾。3. 9. 8 微光电视装置3. 9. 8. 1 微
29、光电视装置应能实现潜艇夜间微光条件下观察、搜索和记录海上目标。3. 9. 8. 2 微光电视装置一般由摄像头(包括密封耐压壳体、微光物镜、微光摄像机)、录像机、控制器、监视器和电源等部分组成。微光摄像机一般由像增强器、精合透镜、低照度摄像机组成。3. g, 8. 3 摄像头外壳体应选用抗海水腐蚀材料整体应能承受4MPa压力,不应有惨水现象。3. 9. 8. 4 微光物镜应在0.4 1 m的光谱范围内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消色差。3. 9. 8. 5 摄像机一般为低照度摄像机或CCD摄像机采用625行、50场、2: 1隔行扫描。3. 9. 8. 6 录像机应具备CCIR国际无线电通信咨询委员会)制式录
30、放功能。3. 9. 8. 7 监视器一般采用625行、50场、2: 1隔行扫描。3. 9. 8. 8 控制器应符合微光电视装置的各种操作控制要求。3. 9. 8. 9 微光电视装置的其他各项详细要求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9. 9 照相装置3. 9. 9. 1 照相系统光学性能照相系统的视场、等值焦距、相对孔径、分辨率以及成像质量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3. 9. 9. 2 照相机装定精度当放大率为6倍时照相机底片与成像面偏离不应大于0.2 mm;分划板十字线的像相对于照相机底片框的中心偏离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均不应大于2mm。3. 10性能特性3. 10. 1 总体及系统性能3. 1 o
31、. 1. 1 使用航速潜望镜的观察使用最高航速一般不应低于8kn,其他工况的使用最高航速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在规定的最高航速使用范围内,应能可靠使用其精度等性能指标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10. 1. 2 光学测距系统的作用距离与精度a.最大视差角不应小于l。15;b.;则E巨范围一般为75015000 m; c.测距误差应符合表l的规定。视差角I i. s6 5 测距误差士白土9%3. 10. 1. 3 测天定位走向精度CB 995-98 7. 5 土7%表l12. 5 土5%25 37. 5 l。15士3%土2.5% 土2%多用途潜望镜导航系统的测天定位静态精度一般不应大于3(la)
32、.天文导航潜望镜的测天定位定向静态精度一般均不应大于l(la)。定位的时间和星等均应符合产品规泡的要求。3. 10. 1. 4 瞄准线稳定度具有瞄准线稳定系统的潜望镜,当摇摆速度为2。s3。s,摆幅为士5。时,对用于观察和一般测量用的瞄准线稳定度一般不应大于0.5。,天文导航潜望镜的瞄准线稳定度一般不应大于0.1 0 3. 10. 1. 5 方位回转速度、驱动性能和灵敏度a.具有方位伺服系统的潜望镜,其方位回转的最高转速不应低于4r/min.最低转速不应高于10 /min; b.方位伺服系统的驱动应平稳,在最高到最低转速范围内应无爬行现象,停止驱动时应无漂移现象。c.方位伺服系统的灵敏度(分辨
33、力)应高于测角系统的精度并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3. 10. 1. 6 舷角精度具有方位伺服系统的攻击与搜索潜望镜,其舷角测量精度不应大于10,天文导航潜望镜的舷角测量精度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无方位伺服系统的潜望镜其舷角测量精度不应大于30。3. 10. 1. 7 激光测距系统激光测距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披长应优选对人眼无伤害的披段;b.大气能见度为7级时,对大中型军舰目标的作用距离不小于8km; c.测距精度不大于5m; d.测中概率应符合产品规范要求。3. 10. 1. 8 微光电视系统微光电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照度为o.01 Ix,能见度7级条件下,中心水平分辨率不小于15
34、0TVLC电视行,中心垂直分辨率不小于100TVL; b.在3级海况,7级能见度,照度为O.01 Ix条件下,对中型舰艇目标的作用距离为发现目标不小于5km,识别目标不小于3km; c.具有抗强光能力。3. 10. 1. 9 昼光电视系统以潜望镜观察系统为物镜的昼光电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照度为1000Ix,能见度7级条件下,中心水平分辨率不小于200TVL,中心垂直分辨率不小于140TVL; b在3级海况,7级能见度,照度为1000Ix条件下,对中型舰艇目标的作用距离为发现目标不小于5km,识别目标不小于3km; 3. 10. 1. 10 热成像系统热成像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擅长为
35、812m或35m; 10 CB 995-98 b.作用距离为对直升机目标不小于10km。3. 1 Q. 1. 11 G 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定位精度应优于100m(均方根值);b.首次走位时间应小于2min; c.位置更新率为每秒一次。3. 10. 1. 12 全向预警系统全向预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a.预警频段符合战术技术任务书要求;b.灵敏度不抵于一50dbW; c.截获空域为方位0。360、仰角0。60。4d.报警方式为声、光e3. 10.2 光学性能3.10.2.1 视场物方视场应符合GJB1323中3.5. 1. 3条的要求。3. 10. 2. 2 放大率光
36、学系统的角放大率应与公称值一致其偏差一般不应超过土5%.如有特殊要求可由产品规范规定。3. 10. 2. 3 出瞌直径击睡直径应与公称值一致其偏差一般不应超过土5%。若出瞌形状不是圆形时,应在产品规范中规定出睦的形状和尺寸。3. 10. 2.4 出瞌距离和眼点距离出睡距离和眼点距离应符合GJB1323中3.5. 1条的要求。若有几个清晰的光栏像(出瞌),则应在产品规范中规定一个为出幢。3. 10. 2. 5 分辨率分辨率应符合GJB1323中3.5. 1. 6条的要求。3. 10. 2. 6 视差潜望镜作观察用时目镜后视差不应超过表2规定的范围:表2出瞌直径mm 视差(屈光度?34 0. 40
37、 4 5 0. 30 S 。.25 对于精确测量、校正和读数系统的视差应小于许可瞄准误差,其公差由产品规范规定。3. 10. 2. 7 像质像质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3. 10.2. 8 透光度透光度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3. 10. 2. 9 杂光系数杂光系数不应大于6%。3.10. 2.10 分划镜内分划精度分划镜内分划精度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3. 1 o. 2. 11 分划中心偏11 CB 995-98 分划板十字线相对视场光栏中心偏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均不应大于物方视场的2.5%。3. 10. 2. 12 分划倾斜分划倾斜不应超过20。3. 10.2. 13 像倾斜像倾斜不应大于6
38、0;有测量精度要求的,其像倾斜不应大于300 3. 10. 2. 14 像对划分的相对倾斜当潜望镜处于铅垂状态时,铅垂线像对分划板垂直刻线像的倾斜不应大于300 3. 10. 2. 15 视度装定精度和调整范围潜望镜的视度装定精度和调整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a.视度分划的零位精度应在0.25屈光度范围内其余的分划精度应在土0.5屈光度范围内;b.视度的调整范围不应小于土3屈光度。3. 10.2. 16 准双目光学性能3. 10. 2. 16. 1 准双目目距调节范围为(65土5)mm,其装运误差不应超过土lmm. 3. 10. 2. 16. 2 双目光轴平行度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垂直方向不大
39、于15气b.水平会聚不大于20气c.水平发散不大于60.3. 10. 2 16. 3 左右两系统的放大率应一致其差值不应大于2%,且无明显的亮度差和颜色差。3. 1 o. 2. 16. 4 左右两系统的相对像倾斜不大于300 3. 10. 2. 1.6. 5 左右目镜高度应一致,有差别时不应使双目观察时感到不舒适。3.10. 3 机构性能3. 10. 3. 1 铅垂偏离当潜望镜处于铅垂状态时,在俯仰瞄准范围内,瞄准线对铅垂直线的偏离不应大于5。3. 10. 3. 2 俯仰像跳当潜望镜处于铅垂状态时,对于采用钢丝绳传动的俯仰瞄准机构,因机构运动不平稳引起的像跳动在俯仰瞄准范围内不应大于物方视场3
40、0。3, 10. 3. 3 变倍像跳具有变倍系统时从低倍率换到高倍率其变倍跳动值,在水平方向不应大于lmrad,在垂直方向不应大于2mrad.对于测天定位的系统,变位重复定位精度应符合产品规洁的要求。3. 10. 3.4 接入滤光镜后瞄准线偏离接入滤光镜后造成的瞄准线偏离,对于观察系统,在垂直面内不应大于物方视场3,对精密测量系统,不应大于物方视场1。3. 10. 3. 5 俯仰瞄准范围对于攻击与搜索用潜望镜,一般俯角不应小于10。,仰角不应小于60。3. 1 o. 3. 6 方位瞄准范围方位瞄准范围应大于360。3. 10. 3. 7 测角机构测角范围、精度、力距和空回量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
41、。3. lQ. 3. 8 读数机构读数机构应符合GJB1323中3.5. 3. 3条的要求。3. 10. 3. 9 机构的动作质量机构的动作质量应符合GJB1323中3.5. 3. 5条的要求。3. 10. 3. 10 光路的附加系统12 CB 995-98 光路的附加系统应符合GJB369中1.6. 4. 9条的要求。3. 10. 3. 11 附属光学系统附属光学系统应符合GJB369中1.6.4.10条的要求。3. 10. 3. 12 力和力距力和力距应符合GJB369中1.6. 4. 12条的要求。3. 10. 3. 13 其他机构视度装定机构、目距调节机构、变倍转换机构、滤光镜转换机构
42、、俯仰瞄准机构、多功能转换机构、测距接入机构等均应有效、可靠地完成其特定的功能,其中变倍转换机构、滤光镜转换机梅、多功能转换机构和测距接入机构均应有明显而可靠的定位。-3. 10. 4 电气性能3. 10. 4. 1 绝缘电阻a.装置和部件的绝缘电阻在冷态时(通电前)不小于40MO,热态时(通电3h后,断开电路3 mi口不小于20MD; b.分系统的绝缘电阻冷态时不小于20MO,热态时不小于5MD; c.在温热条件下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D。3. 10. 4. 2 抗电强度抗电强度应符合表3要求。表3额定电压v 试验电压(有效值v 110 1000 时间min 3. 10. 4. 3 电气部
43、分在输入的直流电压变化为额走值的士15%,交流电压变化为额定值的一10%十6%.频率变化为额定值的土15%时,应能正常工作。3. 10. 5 噪声潜望镜的噪声应符合GJB50中的有关规定,其量值不应大于60dB。3. 10. 6 干燥和充氮应100%地进行干燥处理,经充氮处理后,内部逸出气体的露点温度应低于一32。3. 11 环境要求3. 11. 1 内压目镜头外壳体部件,应能承受3MPa的静水压力而无渗水、破裂和明显的塑性变形。3. 11. 2 颠震本体、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应能承受规定要求的颠震试验,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保持原有的光学、机械和电气性能;b.无机构
44、失灵和光学系统失调;c.无机械损伤和精饰层损伤;d.光学零件清洁度和视场清洁度在允许的范围内;e.测量精度符合产品规范的要求。13 CB 9 95-98 3. 11. 3 冲击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应能承受GJB150. 18规定的冲击试验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无任何损坏;b.瞄准轴、读数手轮、分划手轮和调焦手轮等无超差pc.显示面板和仪表数字无变化。3. 11. 4 振动3. 11. 4. 1 本体在规定的最高使用航速条件下应具有耐振动的稳定性能保持正常的观察使用。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a.保持原有的光学、机械和电气性能;b.不应有机械损伤、松动和电气接头断开;c.视
45、场清洁度在允许范围内c3.11.4.2 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在GJB150. 16中2.3. 11条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3. 11. 5 外壳防水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应符合GJB4. 13中4.2条的要求。3. 11. 6 密封本体充氮至0.15 MPa的压力沉入水中后任何部位均不应有气泡出现。3. 11. 7 外压上头部应能承受4MPa的静水压力,而无下列现象:a.光学与金属零件机械损伤;b.内部出现水滴或水汽。3. 11. 8 高温工作3. 11. 8. 1 本体、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应能承受50C的高温工作试验试验中应符合
46、下列要求:a.应能进行正常观察;b.光学零件不应脱胶和蒙土水汽;c.无油迹及润滑油外流现象;d.机构运转无明显变化。3. 11. 8. 2 降至室温后应达到下列要求:a.内表面应无水汽;b.外精饰层无损伤。3.11. 9 低温工作目镜头部位、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在OC的低温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3. 11. 10 低温贮存本体、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应能承受40C的低温贮存试验。试验后,rlifr度回升至室温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光学零件不应脱胶和蒙上水汽;b.机构运转无明显变化;c.无零件变形;cl.无焊点断开;e.无材料龟裂;f.精饰层无损伤。14 C
47、B 9 95-98 g.电气部分工作正常。3. 11. 11 温差本体应能承受上头部环境温度为一30,目镜头环境温度为30的温差工作试验。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所有机构应能正常工作,运转性能无明显变化;b.试验中和试验后光学零件不应蒙上水汽。3. 11. 12 湿热方位圈、导电滑环、操纵箱、配电箱、显控台应能经受GJB150. 9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结束后,立即对产品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无锈蚀;b.内部无水汽;c.绝缘材料电性能无破坏;d.表面精饰层无起1包、脱落等现象。3. 11. 13 盐雾所有的光学、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应能经受GJB150. 11规定的盐雾试验,
48、试验后,不应出现下列情况:a.表面精饰层、金属件、光学玻璃腐蚀;b.光学膜层变坏及强度降低;c.电气元器件的性能降低或不能正常工作id.活动机构运动不平滑或卡滞。3. 11. 14 霉菌所用的光学和电子元器件应能经受GJB150. 10规定的霉菌试验。试验后用6倍放大镜检查,其民霉程度不应大于2级。3. 12 电磁兼容性潜望镜设备及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JB151. 6的要求。3. 13尺寸3. 13. 1 潜望力潜望力应符合合同的要求,其偏差不应大于土0.5%。3. 13. 2 潜望镜总长度总民度应符合合同的要求。3. 13. 3 方位回转半径最大方位回转半径应符合合同的要求。3. 13
49、. 4 外镜管外径及壁厚系列a.外径为180mm时,壁厚为10mm; b.外径为220mm时,壁厚为15mm; 3. 13. 5 外镜管两端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仅度应略小于外径,其直径基本尺寸与外镜管外径相同,尺寸公差为bll0 3. 13. 6 内镜管与外镜管的配合配合公差为H9/f9,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3.2 m,内镜管轴向应留有不小于2mm的热膨胀间隙。3. 13. 7 目镜头目镜头不可折卸部分的最大尺寸应比镜管外径约小2mm。3.13. 8 上头部轴向尺寸15 CB 9 95-98 a.若上头部径向尺寸不超过外镜管外径,则上头部长度与锥形管长度之和应小于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之间的间距;b.若上头部径向尺寸超过外镜管外径,则上头部长度应小于艇上第一支承到艇上顶面的距离。3. 13. 9 安装于耐压体内的潜望镜配套件其尺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