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 3197.1-2004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 探伤方法 第1部分 X射线探伤.pdf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9365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J 3197.1-2004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 探伤方法 第1部分 X射线探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QJ 3197.1-2004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 探伤方法 第1部分 X射线探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QJ 3197.1-2004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 探伤方法 第1部分 X射线探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QJ 3197.1-2004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 探伤方法 第1部分 X射线探伤.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QJ 3197.1-2004 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 探伤方法 第1部分 X射线探伤.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J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FL 1337 QJ 3197.12004代替 QJ 18811990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 探伤方法 第1部分:X射线探伤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for filament-wound chamber case of solid rocket motor Part 1: Xray detection 20040901发布 200412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QJ 3197.12004 2前言 QJ 31972004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燃烧室壳体无损探伤方法是对QJ 18811990固体火箭发动机玻

2、璃纤维缠绕燃烧室壳体X射线探伤方法和QJ 16571989固体火箭发动机玻璃纤维缠绕燃烧室壳体超声波探伤方法的修订,本标准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X射线探伤; 第2部分:超声波探伤。 本部分是标准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QJ 18811990固体火箭发动机玻璃纤维缠绕燃烧室壳体X射线探伤方法。 本部分与QJ 18811990相比主要有以下技术内容的变化: a) 由于壳体成型工艺的不同,壳体内部质量的伤情种类及状态发生了变化,标准作了相应改动; b) 删掉了原标准中X射线机性能表等内容; c) 增加了壳体透照分区及透照方向示意图; d) 增加了X胶片分级及适用范围表; e) 增加了“不同t值等范

3、围内允许的Ugmax ”表等。 本部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新春、郑海平、阮宏斌、曹小平、吴 强。 本部分于1990年1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QJ 3197.12004 3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烧室壳体无损探伤方法 第1部分:X射线探伤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燃烧室壳体(以下简称壳体)X射线探伤(RT)的一般要求、探伤程序和探伤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壳体前、后封头的X射线探伤。筒体部分探伤可参照执行。 2 规范

4、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JB 1038.2 纤维增强塑料无损检验方法 X射线检验方法 GJB 1187A2001 射线检验 GJB 9712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 JB/T 7903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3 一般要求 3.1 人员 从事射线探伤人员的资格应符合GJB 9712中的有关规定。 3.2 环境

5、 X射线探伤的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射线机房应满足GB 4792中的防护要求和设备说明书中环境温度与湿度的要求; b) 暗室的设置应满足GJB 1187A2001中4.3.2的规定; c) 评片室的环境与配置应满足GJB 1187A2001中4.3.3的规定; d) 底片干燥室应满足GJB 1187A2001中4.3.4的规定; e) 底片储存室应满足GJB 1187A2001中4.3.5的规定。 3.3 仪器与设备 3.3.1 X射线机 射线机使用前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应符合以下技术指标: a) 有效焦点尺寸d 4.5mm; b) 管电流应在10mA30mA范围内连续可

6、调; c) 管电压应在20kV160kV范围内连续可调。 3.3.2 观片灯 工业射线照相检验用观片灯应符合JB/T 7903中的有关规定。 3.3.3 光学密度计 QJ 3197.12004 4光学密度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最大检测密度为4.00,精度为0.05; b) 每次使用前,必须用标准密度底片进行校验。标准密度底片每年应送指定计量部门校验一次。 3.3.4 暗室设备 暗室主要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暗室中的安全灯应采用安全电压和胶片厂推荐的安全滤光片; b) 采用手工处理的暗室应配备定时器。 3.3.5 放大镜 评片时,可使用310倍的放大镜。 3.3.6 象质计 象质计应符

7、合GJB 1187A2001中4.6的规定。 3.3.7 胶片自动处理机 胶片自动处理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使用要求。 3.4 材料 3.4.1 胶片 根据探伤对象、射线能量和象质要求,可参照表1选取适宜的胶片(推荐选用一级胶片)。胶片的储存应符合胶片厂对胶片储存的规定, 应避免光照、受压、过热、潮湿及一切有害气体,并远离辐射源。胶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4.2 胶片处理液 胶片处理用的显影液、定影液应按照胶片厂推荐的配方和方法配制。配制好的溶液应存储在由玻璃、硬橡胶、硬塑料、搪瓷或不锈钢制成的带盖容器内。储存温度应控制在427之间。如果显影液容器为无色透明时,应避光保存。胶片处理液应在有效

8、期内使用。 表1 胶片分级及适用范围 性能指标 胶片等级 感光度 平均斜率 粒度 适 用 范 围 特级 最低 最高 微粒 具有很高的射线照相灵敏度,适用于电子元件、薄的金属和塑料等的检验 1级 低 很高 细粒 具有高的射线照相灵敏度,适用于低、中、高管电压的X射线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检验 2级 中 高 中 在较短的曝光时间内或低的管电压下,具有较高的射线照相灵敏度。适用于低能X射线对非金属材料的检验及用低能X射线和射线对各种金属材料的检验 3级 高 中 粗 象质不高,但曝光时间可大大缩短。适用于很厚的重金属和其它材料的检验 3.4.3 暗盒 暗盒应由防光、在辐射作用下不发光的低吸收材料(黑纸、

9、塑料薄膜等)制成。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暗盒进行检查,已漏光的暗盒未经修复不准使用。 3.5 射线探伤图表 对探伤检测的壳体,应制定出包括以下内容的射线探伤检测图表: a) 产品名称及图号; QJ 3197.12004 5b) 射线机型号或焦点尺寸; c) 曝光参数:焦距、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 d) 胶片型号; e) 产品透照厚度; f) 验收标准; g) 透照草图及射线束投射方向; h) 其它必要的事项。 3.6 曝光参数 曝光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管电流、较短的曝光时间和较低的管电压。曝光量一般不低于40mAmin。 3.7 探伤灵敏度 用象质计确定探伤灵敏度,对壳体中金属夹杂的探伤灵敏度应检

10、测出0.1mm直径的金属丝,非金属伤情(如非金属夹杂、气泡等)的探伤灵敏度应优于2%。 3.8 最大几何不清晰度 对于不同壳体透照厚度(t值)范围内所允许的最大几何不清晰度Ugmax见表2。 表2 不同t值范围内允许的Ugmaxt mm 20 20t64 Ugmax mm 0.1 0.2 3.9 射线源至胶片的距离 射线源至胶片的最小距离应满足最大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最小焦距按公式(1)计算: Fmin= t (1+d/Ugmax)(1) 式中: Fmin 射线源至胶片的最小距离,单位为毫米(mm); t 壳体透照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单位为毫米(mm); Ug

11、max 允许的最大几何不清晰度,单位为毫米(mm)。 3.10 底片质量 底片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受检区的底片黑度应控制在1.503.00的范围内; b) 射线底片的有效评定区内,应无影响壳体影象质量评定的伤情。 4 探伤程序 4.1 划分探伤区域 探伤区域为壳体前、后封头,区域的划分一般按附录A中A.1划分。 4.2 调整射线束投射方向 射线束应沿垂直指向被透照部位的中心。透照方式按附录A中A.2。 4.3 放置铅字标识 QJ 3197.12004 6制作与壳体标识相同的铅字标识符号,并贴于壳体的透照部位,射线底片上应有一定规格的铅字母、符号、数字的影像作为射线底片的标记。标记的内容

12、应包括壳体的型号、编号和射线底片号和探伤日期。 4.4 放置象质计 在探伤过程中,象质计的放置应符合GJB 1038.2中的规定。 4.5 胶片搭接 相邻两胶片搭接部分宽度不少于10mm。 4.6 胶片的暗室处理 4.6.1 采用手工处理时,应按胶片生产厂推荐的时间和温度进行。严禁利用提高溶液浓度和温度的方法缩短处理时间。处理过程中,必须不停地依次翻动胶片,以保证每张胶片都得到均匀的处理。在将胶片从显影液移入定影液中之前应经停影处理或充分的水洗(约1min),以避免溶液间的相互污染。 4.6.2 采用自动处理机处理时,应按设备操作说明书要求进行作业。 4.7 评片 4.7.1 底片质量检查 评

13、片人员应对射线底片质量进行检查,对不符合3.10要求的X射线底片,应重新透照。 4.7.2 质量评定 评片人员按壳体的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质量评定。在观察伤情时,可使用放大镜。伤情类型、影象特征及伤情尺寸测量按附录B的规定。 5 探伤记录与报告 5.1 伤情记录及伤情描述 探伤人员应认真填写探伤记录。探伤记录的格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但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代号、名称、标识; b) 曝光参数; c) 底片数量; d) 伤情记录; e) 其它认为必要的项目; f) 评片者、复评片者; g) 操作人员及日期。 5.2 探伤报告 评片人员应根据壳体的技术条件及时签发探伤报告。探伤报告格式

14、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但应包含下列内容: a) 产品代号、名称、标识; b) 探伤报告编号; c) 伤情记录; d) 评定结论; e) 其它认为必要的事项; f) 编写、校对、审核签名及日期。 5.3 报告及底片保存 对X射线探伤报告、探伤记录、底片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应符合有关的规定要求。 QJ 3197.12004 7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壳体透照分区及透照方向 A.1 壳体透照分区 壳体透照分区示意图见图A.1。 壳体前封头分区图壳体后封头分区图291314151415III11111212131010IV1617161718202019181911II9887667345235

15、4IV1817161918181617192011202120191617151415131313141212119101110101112III141522543543453767898976II68图A.1 壳体透照分区示意图 A.2 壳体透照方向示意 壳体透照方向示意图见图A.2。 图A.2 壳体透照方向示意 壳体前封头 胶片 射线源射线源壳体前封头胶片 QJ 3197.12004 8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伤情类型影像特征及伤情尺寸测量 B.1 伤情类型影象特征 B.1.1 夹杂 a) 高密度夹杂在底片上的影象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它的影象黑度比底片的背景黑度低(亮),整个影

16、象的黑度比较一致。 b) 低密度夹杂在底片上的影象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它的影象黑度比底片的背景黑度高(黑),整个影象的黑度比较一致。 B.1.2 气泡 气泡在底片上的影象特征是:孤立的圆形、椭圆形、梨形、条形暗斑,轮廓光滑,影象鲜明,整个影象的黑度比底片的背景黑度高(黑),整个影象的黑度比较一致。 B.2 伤情尺寸测量 B.2.1 测量原则 伤情尺寸的测量以底片上所反映的伤情轮廓尺寸为准。 B.2.2 测量工具 伤情尺寸测量的工具为专用评片尺。 B.2.3 伤情的长度测量 伤情的长度测量以底片上所反映的伤情轮廓上两点距离最长的为伤情的长度。 B.2.4 伤情的面积测量 当伤情的几何形状近似于圆、矩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时,可按上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伤情的面积。当图形复杂时可分割成上述几种情况累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QJ航天工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