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T 1713-2006 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痢疾监测规程.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9463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N T 1713-2006 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痢疾监测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SN T 1713-2006 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痢疾监测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SN T 1713-2006 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痢疾监测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SN T 1713-2006 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痢疾监测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SN T 1713-2006 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痢疾监测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713一2006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病疾监测规程Codes of surveillance for bacillary dysentery at entry-exit port 2006-01-26发布060712000094 2006-08-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菇总局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卡宏磊、黄佳礼、刘海江、朱思峰、周伟、于健、邵柏。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713-2

2、006 I SN/T 1713-2006 出入境口岸细菌性病疾监测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出境臼撑细菌在躏夜监测前范围、丙容、方法、结果判断和处置。本标准适用于出入囔栓验栓疫机构在人出境口岸地区的细菌性瘸疾酌监测和预防控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二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协4二款。I/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孝本标准,然矿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i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002- 1995 3 监测范围入出境口岸的出入境4停靠在在日雇的立通且,队Ati:HD岸内的服务行业单位储存场所及食品生产经营哨位(三证单位。夏秋季

3、做常规监测时,宜选期2个3个三证单位为固定监测点,实施连续监测。4 监测对象4.1 人出境旅客及交通员工。4.2 入出境口岸饮食、服务从业人员。5 内容与方法5. 1 内容5. 1.1 传染源监测调查发现入出境旅5. 1. 2 传播途径监测传播途径的监测主一一人出境口岸内的-一一入出境口岸内的一二监测入出境口岸情况。5. 1. 3 病原学监测监测摘疾病原菌菌型构成、变异与5. 1. 4 流行病学监测指标应包括以下监测指标:一一发病率;一一死亡率;一一时间分布;一-人群分布;菌性病疾病人和带菌者。分布与携带病疾病原菌的SN/T 1713-2006 一一空间分布。根据需要还可监测病死率、罹患率。5

4、.2 方法5.2.1 收集资料出入境旅客、交通员工、口岸从业人员,按性别、国籍、职业及发病时间,结合不同的年龄段分组使用附录A表A.l细菌性病疾监测统计表。收集人出境口岸内的饮用水、食品生产经营资料。还可通过下列途径收集细菌性荆疾的疫情资料:-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版的全国疫情月报h一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传染病疫情公告和国际传染病疫情); 一一一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传递、通报的疫情。5.2.2 现场监测在入出境口岸入出境通道、出入境交通工具上对入出境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和传染病监测,通过健康申报、医学巡查、健康咨询等方式发现疑似细菌性病疾病人。对人出境口岸辖区饮食、服务行业

5、从业人员进行常规的医学观察及健康咨询,发现疑似政可疑的细菌性病疾病例。5.2.3 日常监测对人出境口岸辖区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日常动态监测,应定期(至少一年一次)进行健康体检及粪便培养。对人出境口岸内的饮用水、食品进行定期采样监测。5.2.4 临床诊察对5.2.2、5.2.3发现的可疑病例实施临床诊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原则按照GB16002-1995中3. 1、3.2的规定进行。5.2.5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照GB16002-1995中附录A.l、A.2的规定进行。5.2.6 流行病学调查对上述发现的疑似或可疑的细菌性喇疾病例,应进行进-步的个案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不洁饮食或与菌

6、喇病人接触史。流行病学调查内容遵照附录A表A.2传染病个案调查记录表执行。5.2.7 统计分析5.2.7.1 监测指标分析监测指标计算见下式:示)。年发病率=(全年内观察人群中细菌性病疾新病例数/全年内观察总人数)x K ( 1 ) 死亡率=(全年内因细菌性病疾死亡总数/全年内观察总人数)XK( 2 ) 病死率=(全年内因细菌性嗣疾死亡总数/全年内患细菌性病疾总人数)XK ( 3 ) 罹患率=(观察人群中所有细菌性病疾病例数/观察总人数)XK.(4) 式(1)、式(2)、式(川、式(的中K为比例基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或病人占比重高低而定(数值以%表5.2.7.2 时间分布根据长期出入境人员细菌性

7、躏疾发病率监测,统计分析细菌性病疾随着时间因素而发生的变化,寻求细菌性摘疾的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等规律。5.2.7.3 人群分布统计分析男、女人群、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人群间发病率的差异.分析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特征对于致病因子的影响程度。SN/T 1713-2006 5.2.7.4 空间分布分析与比较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反映致病因子在人群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群的风俗习惯、社会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表现出不同致病效果。5.2.7.5 菌型构成从腹泻病人粪便和外环境检出井计数志贺氏菌属菌株总株数及其中福氏志贺氏杆菌、瘸疾志贺氏杆菌、鲍氏志贺氏杆

8、菌、宋内氏志贺氏杆菌的菌株数,按式(5)计算各菌群所占比例,比较菌型间差异的显著性,分析菌型间致病作用的差异性。构成比=(某一构成部分的例数/某种情况各构成部分的总例数)x 100% .( 5 ) 6 结果判断与处置6. 1 结果判断符合GB16002-1995中3.2.4.3为确诊病例。6.2 处置6.2. 1 瘟情报告发现细菌性荆疾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12h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应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报告。6.2.2 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处置6.2.2.1 急性病人应隔离治疗。对饮食从业人员等重点行业人群中的患者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及时访视管理,并给予全程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二次(隔

9、日)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无便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应于症状消失后1周方可解除隔离(托儿患病后处理原则相同)。6.2.2.2 慢性躏疾和带菌者应定期进行访视管理,给予彻底治疗,待便培养连续三次(每次间隔1周)均为阴性,方可解除访视管理。慢性病疾和带菌者不得从事上述重点行业工作。对入出境交通工具员工及口岸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的确诊病例,应暂时回收健康证明书,调离工作岗位,经临床治疗健康后,方可恢复工作。6.2.2.3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在小范围内可投服抗菌药进行预防。6.2.3 切断传播途径对日常监测中发现的受喇疾杆菌污染的水源查找污染因素,根据情况实施设施改造或卫生处理,之前不得饮用。受污

10、染的食品采样后应立即实施销毁,并进一步查找污染因素,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暴发流行时应做好饮水的消毒工作,切实落实食品卫生措施:生熟分开,病人粪便消毒(漂白粉干粉,则粪药之比为5: 1,应充分混匀),销毁腐烂变质的食品,加强个人卫生宣传教育。3 SN/T 1713-200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入出境口岸细菌性摘疾监测表格,、发现病例数-:;-时间分布合计统计项目卒,l月2 y 4月4y r5月. 12月男/ 女4 女男/ 女/ 另女男女男女. 男女出入境旅客/ / / / 交通员工/ / r F 人群分布从业人员 一-一一一一其他小计 一一一一一-一1. - . 、2. Il / 空间分布3.

11、 /盐、/ rP ,-k . f i 飞小计相福氏杆菌俐疾杆菌鲍氏杆菌-J 11 1/ 菌型分布, 宋内氏杆菌 / -11 晴其他飞_I v / 小计病例数死亡数监测总数4 姓名职业国内/国外地址旅行情况现病史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处理结果调查人:表A.2传染病个案调查记录表性别国籍出生年月电话SN/T 1713-2006 5 UCON-的-hFH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出入境口岸细菌性嗣疾监测规程SN/T 1713-2006 9峰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北京复兴门外三旦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唔开本880X12301/16 印张O.75 字数11千字2006年4月第一版2006年4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2000 定价8.00元峙书号:155066.2-16769 SN/T 1713-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SN商检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