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81-20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pdf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9503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6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B 10081-20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TB 10081-20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TB 10081-20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TB 10081-20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TB 10081-20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 R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 TB 10081-20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2002-06-06 发布2002-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Code for d四ign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BI0081一-2002主编单位: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

2、铁道部施行日期:2002年8月1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北京(京)新登字06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TBI0081-2002 *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100054,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北京市彩桥印刷厂印开本:850 mm X 1168 mm 1/32 印张:1 字数:23千字2002年7月第1版2002年7月第1次印刷印数:1-4000册统一书号:15113 1759 定价:4.5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买铁道版的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者,请与本社发行部调换。关于发布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的通知铁建设(2002)45号铁路

3、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TB 10081-2002 )经审查现予发布,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已完成初步设计的铁路建设项目仍按原设计标准办理。本标准由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和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组织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00二年六月六日1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建技函(2001)28号文新建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讨论会纪要的要求编制的。本规范内容包括总则、系统结构、计算机硬件配置、计算机软件应用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环境要求等6章。本规范系首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

4、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本规范参编单位:各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侯彬、卢祯、杨进、李守敬、李世阅、殷岚、王泽酒、齐小明、张冬彦、邵建华、玉林志、史韶旭、刘继全、脱文君、周洪兴。2 目次1总则-2 系统结构.2 3 计算机硬件配置43.1 一般规定.4 3.2 处理中心系统43.3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5 3.4 站(段)管理信息系统.7

5、 3.5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104 计算机软件应用设计.115 计算机网络.12 5.1 一般规定125.2 网络设备.135.3 传输介质146 计算机环境要求.15 6.1机房156.2供电.166.3 接地装置.18 6.4 雷电防护.18 附录A缩写语.19 本规范用词说明.20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条文说明213 1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1.0.3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遵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

6、则。1.0.4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1.0.5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需要,并综合考虑各业务部门系统的功能和信息共享要求。1.0.6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远期可按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考虑。对基础设施,宜按远期考虑留有发展余量,其他一般设施可按近期考虑。1.0.7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设计,应符合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并应采用铁道部统一标准、由铁道部统一分配的IP地址和域名系统。1.0.8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逻辑上应由外部访问网、内部服务网和内部生产网3个层次组成。1.

7、0.9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应保证达到国家和铁道部规定的信息安全、保密标准。1.0.10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各种主要软件、硬件设备、器材(包括国外引进设备,科研中试验项目设备等),均应为经过有关主管部门鉴定或审查批准的产品。1.0.11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设施。1.0.1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 2系统结构2.0.1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应满足运输管理的需要,由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和联网报告站(段)四级组成,如铁路局不设分局时,则由铁道部、铁路局和联网报告站组成,并应符合图2.0.1

8、中的规定。厂3EF明1*局|1*局11 1 f气F丁lE画.国E量匾盈眶国匾型图2.0.1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四级结构图2.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在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分别建立原始信息数据库和动态信息数据库。2.0.3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在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分别建立信息处理中心,对所收集的原始信息进行实时加工、处理,为运输生产、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2.0.4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在联网报告站(段)建立站(段)管理信息系统。2.0.5 联网报告站(段)采集的原始信息,应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报告给上一级系统,非联网报告站(段)的原始信息应通过联网报告站(段)集中采集后报告给上

9、一级系统。2.0.6 对于需要在平级单位间交换的原始信息,应由上级系统 2 转发完成。2.0.7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结构应为多级局域网络互联的企业内部网。2.0.8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广域网应划分为骨干网和基层网。分局以上(含分局)的网络为骨干网,分局以下为基层网。. 3 . 3 计算机硬件配置3.1一般规定3. 1.1 为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配置的硬件设备应选择代表当前主流技术的产品。3.1.2 硬件设备的能力配置应考虑留有余地。主服务器还应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3.1.3 硬件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应用软件要求。3.1.4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备应根据可靠性要求采用不

10、同备份方式。3.1.5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各级主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应保证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3.2 处理中心系统3.2.1 处理中心系统应按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设置。各级处理中心系统设备应由主处理机设备、辅助数据处理设备、存储管理设备(含磁盘阵列、磁带库等)、软件开发环境设备等组成。3.2.2 处理中心系统应采用企业级体系结构的主处理机和服务器组成群集。3.2.3 处理中心系统的体系结构应按主机/终端、客户机/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方式构成。3.2.4 处理中心系统应能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转发,并留有充分的冗余能力,采用容错容灾技术,以满足建立原始信息库和动态信息库的需要。

11、3.2.5 处理中心应提供各种服务平台和综合信息应用平台,以. 4 . 满足信息共享的需要。3.2.6 处理中心系统应为系统管理、维护人员提供系统监控、管理和维护环境。应结合站(段)设备配置,为开发人员配备所需的客户机和终端以及模拟环境设备。3.2.7 处理中心系统在局域网中连接主机和服务器的端口速率应不小于100Mb/s.客户机端口速率应不小于10Mb/s。3.2.8 铁道部中央处理中心系统主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大型的企业级计算机;2 采用SMP体系架构的多处理器系统;3 采用群集技术,配备高可用群集软件;4 实行双机主备、互备,多机互备或N+1备援模式;5 满足数据库应用的其他要求;

12、6 采用RAID等先进的存储技术。3.2.9 路(分)局处理中心系统主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大中型企业级计算机;2 宜采用基于RISC技术的处理器;3 宜采用UMA或NUMA体系架构的多处理器系统;4 应采用群集技术,配备高可用群集软件:5 应实行双机主备、互备,多机互备或N+1备援模式;6 应满足数据库应用的其他要求;7 应采用队ID等先进的存储技术。3.3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3.3.1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应按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设置,各级系统的体系结构应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3.3.2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应配备两台大中型企业级体系结构的主处理机作为系统平台。两台主处理机以双机热备

13、方式工作,配有共享存储设备。3.3.3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应为调度台配置微机作为客户机。3.3.4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应配置绘图仪和网络打印机。. 5 . 3.3.5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在局域网基础上,服务器与作业点微机应利用交换机构成局域网络,交换机应留有备份。3.3.6 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局域网通信速率每个端口应不小于10 Mb/s。3.3.7 调度系统主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大中型企业级计算机;2 宜采用基于RISC技术的处理器;3 宜采用UMA或NUMA体系架构的多处理器系统;4 应采用群集技术,配备高可用群集软件;5 应实行双机主备、互备,多机互备或N+1备援模式;6 应满足数

14、据库应用的其他要求;7 应采用RAID等先进的存储技术。3.3.8 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的微机设备配置应符合下述规定:1 运输主管部门配置微机设备;2 列车(行车)、计划、机车、客车调度台配置带43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设备;3 货运、特(专)、罐、军、煤、装、零篷、自备、电、工务、车辆等调度台配置微机设备;4 车流、分析、统计配置微机设备。3.3.9 铁路局调度指挥部门微机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运输主管部门配置微机设备;2 列车(行车)调度的每个调度区段应配置带43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1台;3 机车调度每管辖2-3个分局应配置带43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1台;4 货运调度每管辖3-4个

15、分局应配置微机、打印机1套;5 客运调度应配置带43cm上屏幕显示的微机设备;6 特(专)、军、篷、集、罐、电、专运、自备、车辆、工务、施工等调度台及车流、分析、统计宣单独配置微机设备。3.3.10 铁路分局调度所微机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 . 1 列车(行车)调度应按实际调度台数量分别配置带43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设备;为繁忙干线上的每个调度台应配置双机,实现互备;2 机车调度连续管辖3-4个机务段应配置带43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1台;超过300台机车时,宜按管辖2个段配置的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1台;3 计划调度应按实际调度台数量分别配置43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4 货车调度按货

16、物流向划分的每条干线应配置微机1台,超过500km的干线宜增加1台微机;几条支线应合并配置1台微机,长大支线(200km以上)可单独配置微机1台;5 客车调度宜配置带43cm以上屏幕显示的微机设备;6 篷布、罐车、集装箱等调度宜合并配置1-2台微机设备,日均作业量较大的调度宜单独配置;7 军、特、工务、车辆、施工、自备车等调度台应配置微机设备;8 管辖内电力牵引超过3个供电所时,供电调度应单独配置1台微机;9 车流、分析、统计宜单独配置微机设备。3.4 站(段)管理信息系统3.4.1 车站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应采用主机/终端和客户机/服务器槐合方式。3.4.2 一等及以上车站的管理信息系统应配

17、置2台小型机作为系统的主服务器。2台主服务器应以双机热备方式工作,并配有共享磁盘阵列。3.4.3 二等及以下车站的管理信息系统应配置2台微机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3.4.4 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在站内局域网基础上。服务器与作业点微机应利用交换机或集线器构成局域网,终端通过通信 7 网服务器与主机相连。3.4.5 车站主机房内配置的交换机、路由器应留有备份。3.4.6 一等及以上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应设置一条不低于2Mb/s 的专线出口,将系统接入广域网。接入路由器应双机备份。3.4.7 二等及以下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应设置一条不低于64kb/s 的专线出口,将系统接入广域网。3.4.8 车站管理信息系

18、统的各作业点应配置终端或微机设备。3.4.9 现车作业点以及货调、货场管理等,应配置终端设备。3.4.10 货运营业大厅的内勤作业点应配置微机设备。3.4.11 一等及以上车站的管理信息系统主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企业级小型机服务器;2 宜采用基于RISC技术的处理器;3 宜采用UMA或NUMA体系架构的多处理器系统;4 应采用群集技术,配备高可用群集软件;5 应实行双机主备或互备模式:6 应满足数据库应用的其他要求;7 应采用队ID等先进的存储技术;8 应采用UNI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3.4.12 二等及以下车站的管理信息系统主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机应采用微机服务器;二

19、等车站应为双机热备,三等及以下车站应为双机冷备;2 宜采用RAID5存储技术的共享磁盘阵列;3 应采用UNIX或WINNT/WIN2000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3.4.13 车站管理信息系统作业点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站长和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站长应配置微机设备。2 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到达(出发、直通、到发)场车号室以及货调、篷调、集装箱(不含1t箱)外交付、集装箱的出入门、货运车间主任、货检室处应配置终端和打印机设备。3 到达(出发、直通、到发)场信号楼或运转室车站值班8 . 员处应配置报点微机及打印机。4 货运作业点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货物发送受理(含整车计划)

20、日均作业量每300批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1套,不足300批应按300批配置;2)货物发送制票日均作业量每200批应配置微机和票据打印机1套,不足200批的应按200批配置;3)货票审核量日均作业量每700批应配置微机和票据打印机1套;4)到达交付(含通知查询)日均作业最每200批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1套;5)零担中转配装日均作业量每400批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1套;6)集装箱(不含1t箱)的统计及箱号管理日均作业量每100箱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1套;7) 1 t集装箱的统计及箱号管理日均作业量在100箱以下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1套;101-300箱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2套;301-500箱应配置微机和打印

21、机3套;8)货运安全每1万卷/年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1套;的仓库管理应以仓库为单位,日均作业量每200批应配置终端、打印机1套。5 调车员(长)室距调车区长室超过100m或穿越5股道及以上时,应在调车员(长)处配置窄行打印机。6 仅有调车作业的信号楼、峰顶提钩室应配置窄行打印机。7 技术、安全、统计室应配置微机、打印机设备。8 主机房应配置软件开发及维护管理用微机和终端设备。3.4.14 车务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车务段系统应配置2台微机服务器,以一主-备方式工作2 车务段应为实现非联网报告点的货票收集、货运营销系统功能配置微机和打印机设备。. 9 . 3.4.15 机务段

22、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机务段调度室应配置微机、打印机和绘图仪,其中一台微机应带43cm以上屏幕显示器;2 折返段调度室应配置微机和打印机设备。3.5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3.5.1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车辆部门的车号识别系统应配置CPS、车辆AEI及机务监测设备。3.5.2 联网报告站、非联网报告站中的路(分)局分界站的正线进出站口处应配置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地面识别设备以及相应的通信、供电设施,并应设放置工控机的无人值守机房。3.5.3 路局分界站的统计部门应建立车号信息复示系统,配置微机服务器和激光打印机设备。3.5.4 车站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应配置微机。3.5.5 非联网

23、报告点的路(分)局分界站应建立车站局域网,并应配置服务器和路由器。3.5.6 机务段进出段的闸楼处应配置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地面识别设备以及配套的通信、供电设施。3.5.7 机务段应配置便携式车号读出器及与机车黑匣子相关的安全系统设备。3.5.8 车辆段应为车号识别系统配置标签编程管理所需的微机设备,标签写入装置及相应的检测设备。3.5.9 列检所、站修所应为车号自动识别系统配置微机和相关设备。 10 . 4 计算机软件应用设计4.0.1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应使用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并且采用通用的、成熟的开发工具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软件和通信中间件。4.0.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

24、工程中的应用软件应具有模块化结构和良好用户界面。4.0.3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应用软件,必须是按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正式鉴定的成熟软件产品。4.0.4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进行计算机系统集成和需购置计算机软件时,应列入设计。4.0.5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路局、分局及大型车站使用的应用软件,需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客户化时,应按系统规模、复杂程度以软件移植形式列入设计。4.0.6 各类软件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单机测试、系统联调及系统运行测试。4.0.7 各类软件产品交付使用时应提交完整的技术文档。4.0.8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所用各类软件的原代码、技术文档和版本管理应按部有关

25、规定执行。4.0.9 严禁使用盗版软件。 11 5 计算机网络5.1一般规定5.1.1 铁路计算机网络设计应适应应用需要,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布局合理。5.1.2 铁路计算机网络设计必须采用全路统一分配的IP地址。5.1.3按照RFC1918的建议,铁路计算机网络内部IP地址应采用该建议中的A类10网段地址,并符合铁道部有关规定。5.1.4 铁路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必须采用规范化的域名分配规定。5. 1.5 铁路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名和用户目录必须统一,编制办法应符合铁道部有关规定。5.1.6 铁路计算机网络应支持TCP/IP协议,骨干网采用OSPF路由协议,基层网采用OSPF或RIP协议。5.1

26、.7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机关的局域网宜采用叠加式结构,站段局域网宜采用平面式结构。5.1.8 各级局域网的内部网与外部网必须实行隔离,严禁内、外网之间存在直接物理连接。5. 1.9 铁路计算机网络的骨干网应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域,分区应符合以下规定:1 铁道部路由器应在0域;2 各个路局和所属分局路由器应在相关域内;3 分派在同一域中的路由器数量应不超过50台;4 边界路由器所跨的域数应不超过3个;5 每个域与其他域之间的边界路由器数应不少于2个;6 不宜使用跨域的虚拟链路(VL)。5.1.10 骨干网中铁道部到每个路局、路局到每个分局间应采用12 . 2条以上传输速率不小于2Mb/s

27、的专线通道。5.1.11 基层网的站段与所属分局间,宜采用光纤或DDN专线联接,公用数据网通道可作为第二通路,传输速率不小于64kb/s。5. 1.12 计算机网络中所使用的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传输设备等应是代表当前主流技术的、高可靠性产品。5.1.13 铁路计算机网络应设立网络安全的监督、检查、控制机制,采取信息安全保密和预防、清除病毒措施。5.2网络设备5.2.1 当机房内主机至终端的传输铜缆长度小于等于15m时可通过RS232-C接口直接进行数据传输。5.2.2 当传输距离大于15m而小于等于100m时,宜采用光电隔离器保护计算机接口安全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光电隔离设备为单端使

28、用时,宜配置在主机一侧。5.2.3 当传输距离大于100m而小于等于2km时,应采用基带传输设备。5.2.4 当传输距离大于2km时,应使用调制解调器设备,并应根据需要和通信条件选择专线或拨号方式。5.2.5 在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中,距离局域网网络设备小于等于100m的客户机,应直接连入局域网。5.2.6 站段局域网中的交换机,宜采用二层交换的工作组级或部门级交换机。5.2.7 铁道部、路局、分局机关局域网中的交换机,应采用三层以上交换的企业级交换机。5.2.8 铁道部、路局、分局机关局域网中,应设置网络防火墙以确保网络安全。5.2.9 网络中所使用的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防火墙等设备应是智

29、能的可管理设备。5.2.10 对于通信线路较为紧张,工作点相对集中,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采用多路复用器。13 5.3传输介质5.3.1 局域网布线中应采用符合EINTIA568B或568A标准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标准,楼内各子系统使用的双绞线和接插件应不低于5类标准。5.3.2 采用标准双绞线联接的局域网中,两点之间的无中继距离应不大于100mo5.3.3 局域网布线应包括园区主干线、楼宇主干线和楼层水平布线3个部分。5.3.4 路局、分局机关局域网布线中应采用屏蔽双绞线,在站段局域网布线中可采用非屏蔽双绞线。5.3.5 机关内局域网楼宇间和楼层间的主干线路中,宜采用光缆作为联接手段。多模光纤两

30、点间距离应不大于2km,2km以上应采用单模光纤。5.3.6 对于分布在不同楼宇的局域网互连,当从地下或空中均不宜敷设、架设线缆时,可采用无线方式。5.3.7 在车站主机房以外,其站内远程作业点设备与主机之间宜采用普通市话专线联接,传输速率应不小于9.6kb/s。5.3.8 在货运站中,车站与大货主之间宜采用普通市话线以拨号方式联接,设计中应仅在车站一端配置调制解调器。. 14 6 计算机环境要求6.1机房6.1.1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用大、中、小型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用房必须符合国标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的有关规定。6.1.2 铁道部中央处理中心、铁路局、铁路分局处理中心

31、的主机房应达到国家规定的A级标准,调度系统的主机房应参照国家规定的A级标准执行,车站系统的主机房应达到国家规定的B级标准。6.1.3 微机可安装在办公室环境中,但其环境温度最高不得超过32t。6.1.4 机房的场地选择应符合国标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的规定。6. 1.5 机房一般应由主机房、操作间、网络间、电源间、辅助房间(值班室、监控室、维修间等)组成,也可一室多用。6.1.6 机房的使用面积可按式(6.1.6)计算:S = kA (6. 1. 6) 式中S一一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m2); A一一计算机机房内的所有设备台(架)总数;h一一单台设备占用面积,一般取4.5-

32、5.5m2/台。主机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0m2,其他各类房间的使用面积可依据人员、设备及需要而定。6.1.7 机房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多层或高层建筑内宜设于第二、三层;2 位置选择应符合水源充足,供电稳定可靠,交通通信方15 . 便,自然环境清洁的条件;3 应远离烟尘、有害气体及产生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4 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强电磁场干扰;若条件所限不能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时,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5 车站机房宜选择靠近通信机械室处设置;6 有货运作业的编组站和区段站,车站机房宜设置在运转一侧。6. 1.8 机房及设备安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机房的建筑

33、构造、装饰材料应符合保温、隔热、防火要求;吊顶宜选用不起尘的吸声材料;2 机房内各门的尺寸均应保证设备运输方便;3 计算机设备摆放位置应避免阳光直射;4 机房内的网络通信设备应集中排放在综合柜内,UPS和通信防雷设备应靠近外线引入及地线端子盘设置;5 机房内设备的电源线缆和计算机信号线缆应采用暗布线(在活动地板下或铺设走线槽板),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分开,如特殊情况需并行时线间距应不小于O.6m,发生布线交叉时信号线应加防护措施;6 机房宜安装监控系统,主控设备宜放在机房值班室。6. 1.9 专用UPS机房应与计算机机房采用同等标准,蓄电池室室内温度宜为25c。6. 1.10 主机房、操作室应设火

34、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疏散门应为2个以上。6.2供电6.2.1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路局、分局、一等以上(含一等)车站计算机主机房内设备应为一级负荷。其他联网报告站(段)主机房内设备应保证不16 . 低于二级负荷,车站内信息作业点内设备也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6.2.2 机房的供电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按现行国标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执行。6.2.3机房的供电电源进线宜采用地下埋设电缆的引入方式,电缆外护套金属应与保护地连接;当采用架空引入时,在电源进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

35、装置。6.2.4 电源进线单相应为三线制,三相应为五线制。6.2.5 机房的电源单相负荷应均匀的分配在三相线路上,并应使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小于20%。6.2.6 计算机设备供电应满足下列要求:1 电源电压:(220士11)V; 2 电摞频率:(50 :t 0.5) Hz; 3 波形失真率小于5%。6.2.7 计算机设备电摞应按下列要求配置:1 处理中心、调度系统、编组站、区段站或二等及以上货运站的主机房,应设独立的电源室,室内应有二路电源转换设备,以及集中配置的在线式UPS等;2 其他联网报告站(段)的主机房,在不具备独立的电源室条件时,应在机房内设综合柜,集中配备电源引入装置及在线式UPS等配

36、电设施;3 系统中其他分散的作业点应在作业点设置综合柜及UPS等供电设施。6.2.8计算机及附属的磁盘阵列、网络中的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用电,应采用在线式UPS供电方式,UPS的总容量按满足所供设备的用电量之和另加30%计算,蓄电池支持时间应为0.5h;只有一路可靠供电条件的车站可考虑延长蓄电池支持时间到4h;如果停电时间过长且频繁,供电条件较差时,宜采用小型发电机作为备用供电电源。6.2.9 车站运转、货调和制票岗位使用微机的应采用在线式17 UPS供电,使用终端的岗位宜采用后备式UPS供电,车站调车作业单打印机独立配置时,宜配小容量稳压电源。6.3接地装置6.3.1 交流工作接地、

37、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应小于4006.3.2 计算机电摞防雷接地应安装一组专用接地线,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0,且与其他接地极相距应大于20m。如因条件限制不便分开设置,需与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共用一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防雷地线应单独从接地体汇流排引接。6.3.3 机房接地汇流排引至电源防雷保安器的应采用绝缘铜导线,其截面积在交流电源馈线引入计算机机房处应不小于10mm2,在供电设备前应不小于4mm2。6.3.4 楼宇之间铜缆联接的计算机通信线路宜采用屏蔽电缆。6.4雷电防护6.4.1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电磁安

38、全防护应符合行业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267)的规定,应采取机房屏蔽、合理布线、规范接地及装置相应的防雷保安器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护。6.4.2 雷电区室外计算机通信电缆两端均应设防雷保安器。6.4.3 防雷保安器接入计算机通信线路后,不得改变原系统的性能,不得影响信息的传输。防雷保安器的特性阻抗、工作频段、插损、功率必须和计算机通信系统要求一致。6.4.4 当车站所在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或等于30d时,应在计算机用UPS输入端前面设防雷保安器。当计算机系统使用5kV.A以上UPS供电时可不再设防雷保安器。. 18 . 附录A缩写语A. 0.1 TCP / IP(

39、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al/ Internet Protocal)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用于数据交换和连接不同类型计算机的通信协议。A.O.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路由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在发送信息时,路由器要首先计算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由,据此选择传输路径。A.O.3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通过镜象、奇偶校验、海明码纠错和位交叉等技术提高磁盘系统的可靠性。A. 0.4 SMP( Symmetric Multi Processor)

40、 对称多处理器,用多个处理器去协同处理同一任务,使用一个地址空间,且所用的处理器完全相同,对系统资惊有同样的利用能力。A.O.5 UMA(Uniform Memory Access)和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 在SMP技术中的两种结构,一致的存储器访问结构和非一致的存储器访问结构,其区别是UMA/SMP中多个处理器共用一个内存。 19 本规范用词说明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词:(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0 . 一一兀叮flE 、J-001L-乓U二 5-4 咽,AE. 号一价书一一一统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TB铁路运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