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9428-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9731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9428-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GB T 19428-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GB T 19428-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GB T 19428-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GB T 19428-2003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T 19428-2003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CSBTS/TC225)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z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海洋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冯启民、赵振东、李谊瑞、杨亚弟、赵凤新、郭恩栋、李小军、陈建英、曲国胜、冯义钧。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回GB/T 19428-2003 百|言昌FF司为了适应地震灾害预测技术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的需要,根据我国若干城市在实施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所

2、积累的经验,参考我国地震灾害预测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技术,制定本标准,以便规范该项工作的内容、方法等。凹1 范围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19428-2003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地震灾害预测以及建立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内容、技术方法、技术要求及成果表达形式。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也适用于包含若干城市所组成的区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

3、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17160-1997 l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 17741-1999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T 18207.1-2000 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g基本术语GB/T 18208.3-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3.2 3.3 3.4 3.5 3.6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地震灾害earthquake disaster 地

4、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功能的破坏.GB/T 18207. 1-2000中的3.3.1J 地震环境earthquake environment 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地质背景的总称。设定地震scenario earthq uake 预期对某一区域可能产生震害的地震,包括震中、震级。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sesmic vulnerability of structur因与地震动参数相关的工程结构的条件破坏概率。构造类比t配tonicanalog 一种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具有类似构造标志的地区,有发生同样强度地震的可能。场地影响site effecl GB/T 19428-

5、2003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3.7 生命线工程系统lifeline engin回ringsystem 能源(电、气、油、热)供应、通讯、交通、供水等工程系统的总称。3.8 地震次生灾害earthquake-induced disasters 地震造成工程结构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泥石流和滑坡等对居民生产和生活区的破坏。GB/T 18207.12000中的3.3.3J4 基本规定4.1 工作分级与内容4. 1. 1 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工作内容按区域对象、工作详细程度以及精度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级。4.1.2 甲级和乙级工

6、作内容应包括下列专题=工作区地震环境;一一场地影响及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一一建筑物震害预测,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预测;一次生灾害估计;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估计;一一防震减灾对策;一一信息管理系统。在各专题中甲、乙级工作的详细程度以及精度要求有所不同,分别在各专题中详细规定。4. 1. 3 丙级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专题:建筑物震害预测,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估计。4.1.4 城市建成区以及大、中型企业应按甲级或乙级工作内容开展工作。4. 1. 5 乡、镇应按丙级工作内容开展工作,可归于所属城市一并进行。4.2 数据4.2.1 分别按甲、乙、丙级工作内容,获取各专题数据以及多专题共用的基础数据。4.2.2 做

7、地震动影响场所需的区域基础图件比例尺可选为1: 5万或1: 25万,也可选用其他比例尺的图件,须满足地震影响场表达的需要。4.2.3 建筑物分布图比例尺.甲级工作,图件比例尺可选1: 500、1: 1 000、1: 2 000、1: 5 000: 乙级工作,图件比例尺可选1: 2 000或1: 5 000 0 5 工作区地震环境5.1 地震危险性分析5. 1. 1 甲级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应按GB17741-1999的E级要求,开展工作区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工作g一一应提供控制点处基岩场地50年三个超越概率水平(2%或3%、10%和63%)下的地震动参数和平均场地的地震烈度,可给出基岩场地地震

8、动加速度时程。GB/T 19428-2003 5.1.2 已经做过地震动小区划的甲级工作区,应补充该区近年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最新研究成果。5. 1. 3 乙级工作,应提供基岩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宜按GB 17741一1999的E级工作要求执行,也可利用己有的相关技术成果。5. 1. 4 丙级工作,可采用GB18306-2001规定的参数。5.2 设定地震5.2.1 甲级工作应确定2或3个设定地震,乙级工作应确定1或2个设定地震。丙级工作所需要的设定地震可采用所属城市工作区的设定地震。5.2.2 确定设定地震可采用以下方法:一一-地震构造法:采用构造类比的方

9、法确定设定地震的震级、距离和破裂方向$历史地震法参考对工作区有显著影响的历史地震确定设定地震,概率方法2基于地震发生的概率模型,计算具有一定概率意义的设定地震。5.3 甲级和乙级工作,应给出平均场地的地震烈度及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6 场地影响及地震地质灾曹评价6.1 基本规定6. 1. 1 甲级工作,应开展或补充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调查工作,进行场地地震影响分析和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编绘场地类别分区图、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及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工作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应符合GB17741-199的规定。6. 1. 2 乙级工作.可利用已有资料和数据,进行适当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调查补充工作,采

10、用规范方法或其他经验方法进行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动影响分析和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编绘场地类别分区图、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及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6. 1. 3 丙级工作,可不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并简单判断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6.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察与调查6.2.1 勘察与调查工作,应符合GB17741-1999和GB50011-2001的规定。6.2.2 勘察工作内容,应包括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动力和静力参数测试及地震活动断层探测等。6.2.3 调查工作内容,应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地震构造等资料。6.2.4 场地类别划分应符合GB5

11、0011-2001的规定。6.3 地震地质灾富评价6.3.1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可包括地震作用引起的地表破裂、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及岩土崩塌与滑坡等灾害的评价。6.4 成果表达方式6.4.1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可以是一幅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地表破裂等多种类型灾害信息综合表示图,也可以是多幅单类型灾害信息表示图。表达方式上除了平面图之外,宜以必要的柱状图与剖面图辅助说明。6.4.2 场地类别分区图、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的比例尺,可结合具体工作要求确定,但应满足震害预测分析中确定的工作区分区或单元能被识别的要求。7 建筑物震害预测7.1 建筑物的分类7. 1. 1 现有建筑物可分

12、为重要建筑物和一般建筑物。7. 1.1. 1 重要建筑物应包括2一一党政机关、抗震救灾指挥部等部门的主要办公楼;GB/T 19428-2003 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学校、影剧院等单位的主要建筑物;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重要建筑物,如主要的水厂、电厂、变电站、通讯中心、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等。7. 1. 1. 2 一般建筑物指除重要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7. 1. 2 一般建筑物的分类,可参考工作区建筑物统计资料的分类。可分为:一一-多层砌体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高层建筑;单层民宅;其他类别。7. 1. 3 重要建筑物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7.2 建筑物震害的分级建筑物震害等级划分可按GB/T

13、18208. 3-2000给出结果。根据工作区的实际情况,也可按基本完好、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三个等级给出结果。7.3 专题基础资料7.3.1 建筑物专题数据的调查应采集现有房屋的场址、结构、使用状况等数据,调查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种:详查,逐栋收集房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抽查,对于工作区内的一般建筑物,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率一般以占该类建筑总面积的8%11%为宜,高层建筑宜为6%10%.对建筑物数量较多或可比性较好的工作区,可降低抽样率,但应以满足易损性分析需要为准。抽样应兼顾建造年代、层数、设防标准、地域分布及用途等诸多因素的合理选取;普查,充分利用本地区已有的房屋调查统计资料,调查建筑物的

14、主要数据,如建筑面积、建造年代、层数、结构类型、结构现状等,填写建筑物普查表,表格形式可参考附录A(资料性附录)。7.3.2 甲级工作,建筑物专题数据调查应符合下述要求:重要建筑物与样本建筑物应采用详查方法,在建筑物分布图中逐栋显示其分布及预测结果;一般房屋可采用抽查方法,也可采用详查方法,并应逐栋填写普查表,在建筑物分布图中逐栋显示其分布及预测结果g一一根据需要,可对典型房屋进行现场动力特性测试。7.3.3 乙级工作,建筑物专题数据调查应符合下述要求重要建筑物与样本建筑物应采用详查方法,在建筑物分布图中逐栋显示重要建筑物的分布及预测结果;二一般房屋可采用抽查方法,按预测单元做群体预测。在建筑

15、物分布图中按预测单元显示预测结果。7.3.4 丙级工作,建筑物专题数据调查应根据工作区建筑物统计资料,配合现场调查,给出预测单元的统计数据,按预测单元显示预测结果。7.4 易损性分析方法7.4.1 甲级和乙级工作7.4. 1. 1 重要建筑物应按单体进行抗震分析,可选用下列方法不超过12层且刚度元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验算其结构薄弱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的简化计算方法;弹塑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方法,建筑结构抗震反应分析的其他简化方法。GB/T 19428-2003 7.4. 1. 2 采用详查和抽样调查方法的建筑物,可采用模式判别法或震害预测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法等方法进行

16、易损性评价,其中,高层建筑可采用本规范7.4.1. 1规定的方法与类比方法相结合进行易损性评价。7.4. 1. 3 普查的建筑物可采用类比法或经验判定法进行易损性评估.7.4. 1. 4 特殊结构形式的建筑物、构筑物,如古建筑、重要的大型工业设施设备等,宜进行专门的地震反应分析。7.4.2 芮级工作重要建筑物和特殊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按本规范7.4.1的规定进行易损性评价,其他建筑物可按类比法或经验判定法进行易损性评估.7.5 建筑结构易损性矩阵7.5.1 单元小区的划分建筑物易损性分析可根据工作区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单元小区.单元小区可按下列方式划分z一一在工作区内以0.5kmXO.

17、5 km或更大的尺度划分成相等的方格为单元小区g一一一按城市各行政区划或街道办事处、乡镇、居民委、居民小区等为单元小区,一一按社区为单元小区。7.5.2 易损性矩阵重要建筑物.1:按单体给出易损性结果;一一可根据抽样的结果采用类比法得到其他建筑物单体的易损性结果;一一一般建筑物和普查建筑物,可按单元小区绘出易损性矩阵.7.6 主要成果表达方式7.6.1 专题数据资料应提供工作区建筑物的概况、类型、数量、建筑面积等统计数据,并宜提供建筑物调查的资料,包括建筑结构的参数等。7.6.2 易损性分析方法与结果应对各类建筑结构易损性分析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介绍,并给出分析结果。宜提供一套可行的建筑物易损性类

18、比的方法,或者可行的建筑物易损性计算方法.7.6.3 结论和建议应对工作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应指出工作区内建筑物的高危害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震薄弱环节。7.6.4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绘出工作区在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的建筑物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8 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8.1 基本规定8. 1. 1 生命线工程系统中的建筑物,应按本标准7.4的规定进行易损性分析。8. 1. 2 生命线工程系统专题数据资料调查,应采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8.1.3 生命线工程系统中各类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等的预测破坏等级,可按GBjT18208.3-2000给出结果。8

19、.2 交通系统8.2.1 工作区内的主要道路及主要桥梁、车站等,可按本节规定进行震害预测。8.2.2 专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z一交通网络平面图,应注明主要桥梁、车站的位置;GB/T 19428-2003 主要道路的名称、宽度、长度、场地条件及两例l建筑物的情况等资料;主要桥梁、车站的建筑图、结构图及场地条件等资料.8.2.3 根据工作级别,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8.2.3.1 甲级工作可采用统计分析法、规范校核法、PUSHOVER法等方法进行桥梁结构的易损性分析g一一可采用经验方法预测道路的破坏情况;一一可采用交通系统网络功能失效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影响范围分析。8.2.3

20、.2 乙级工作一一可采用统计分析法、规范校核法、PUSHOVER法等方法进行桥梁结构的易损性分析p一一可进行交遥系统地震功能失效影响范围分析。8.2.4 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g交通系统平面图;交通系统易损性分析结果$一一主要桥梁、车站易损性分析结果g一一交通系统功能失效影响范围分析结果;-一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给出工作区在地震作用下的交通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8.3 供电系统8.3.1 110 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包括电厂主厂房、变电站主控制楼、配电装置室等主要建(构)筑物和1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可按本节规定进行震害预测。8.3.2 专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g一

21、一电网地理接线图、电网主结线配主要商压电气设备名称、型号、安装方式等资料g工作区内各电厂、变电站的建筑竣工图和结构竣工图及其服务范围。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发电厂之间,变电站之间的关系。8.3.3 根据工作级别,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8.3.3.1 甲级工作对于系统中的构筑物,可采用规范校核法或弹塑性地震反应近似分析等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一一对主要的高压电气设备,应按其结构特点进行可靠性分析;一-可采用供电系统网络可靠性分析或网络功能失效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影响场分析。8.3.3.2 乙级工作对于系统中的构筑物,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p对主要的高压电气设备进行易损性评估;可进行供电

22、功能失效地震影响场分析。8.3.4 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z一一电力系统网络分布图;一一按单体给出建筑物、构筑物的易损性分析结果s高压电气设备抗震可靠性分析结果;网络功能失效分析结果;甲级工作还应提交电力系统地震破坏影响场;提供电力系统抗震的薄弱环节;一一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给出工作区在地震作用下的供电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8.4 供水系统8.4.1 工作区内的供水主干线管网以及水厂、泵站中的水处理池、泵房、办公楼等,可按本节规定进行GB/T 19428-2003 震害预测。8.4.2 专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g一一-供水主干管网平面布置图,应注明水厂、泵站的位置;一一各管段

23、的材料、接头型式、直径、壁厚、埋深及场地条件等资料:一一对水厂、泵站中的水处理池、泵房、办公楼等建筑物与构筑物,收集建筑、结构图等资料-8.4.3 根据工作级别,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8.4.3.1 甲级工作一一可采用波动法并考虑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管道的易损性分析,一一可采用变形校核法进行泵房、水池的易损性分析g一一可采用供水系统网络功能失效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影响场分析。8.4.3.2 乙级工作一一可采用波动法并考虑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管道的易损性分析g一-一可采用变形校核法进行泵房等的易损性分析:可采用供水系统功能失效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影响场评估。8.4.4 主要成果,应包括下

24、列内容,一一供水系统平面图,一一供水管道易损性分析结果;一一水厂、泵站中的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易损性分析结果;供水系统功能失效影响场分析结果事一一供水系统抗震薄弱环节:一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给出工作区在地震作用下的供水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8.5 供气系统8.5.1 工作区内的供气主干线管网以及气源厂、调压站中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可按本条规定进行震害预测。8.5.2 专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g一一供气主干管网平面图,注明气源厂、调压站的位置;一一各管段的材料、接头型式、直径、壁厚、埋深、工作压力等资料,对气源厂、调压站中的重要建构筑物,收集建筑图、结构图、安装图等资料.8.5

25、.3 根据工作级别,可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易损性分析。8.5.3.1 甲级工作一可采用波动法并考虑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供气管道的易损性分析;一可采用抗力校核法进行储气桓约易级性分析z一可采用供气系统网络功能失效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影响场分析-8.5.3.2 乙级工作一一可采用波动法并考虑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供气管近的易损性分析;一可采用抗力校核法进行储气柜的易损性分析5-一可采用供气系统功能失效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影响场评估。8.5.4 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供气系统平面布置图g供气管道易损性分析结果g一气源厂、调压站中的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易损性分析结果;一一储气柜易损性分析结果g一-一供

26、气系统功能失效影响场分析结果,GB/T 19428-2003 供气系统抗震薄弱环节F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绘出工作区在地震作用下的供气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8.6 通讯系统8.6.1 工作区内的重要通讯建筑物、通讯设施和重要通讯设备,可按本节规定进行震害预测s乙级工作区可不做重要通讯设备的易损性分析。8.6.2 专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一重要通讯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重量、尺寸,固定情况、所在建筑物的总层数及所在楼层等资料g重要建筑物结构图纸、现状等资料g一一重要设施通讯发射塔等)结构图纸、现状等资料s一一各重要通讯部门的服务范围。8.6.3 易损性分析,可选用下列方法

27、g一可采用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校核法分析通讯设备的易损性,可采用通讯系统功能失效分析方法分析功能影响场。8.6.4 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z一一重要通讯部门分布图,一一建筑物易损性分析结果F一一设施、设备易损性分析结果p一通讯系统功能失效影响场分析结果s通讯系统抗震薄弱环节g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给出工作区在地震作用下的通讯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9 地震次生灾害估计9.1 基本规定甲级和乙级工作宜进行次生火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环境或放射性污染、水灾等灾害的估计,其中甲级工作有条件时可进行其他次生灾害的估计P丙级工作可不做此项工作。9.2 专题数据调查9.2.1 次生火灾宜对下列内容进

28、行调查2易产生次生火灾的老旧民房集中区的范围;煤气站或天然气贮存与供应设施、液化石油气站的分布;一一大型油库、加油站的名称、易燃品贮量、位置p一一生产与贮存易燃品的工矿企业、易燃品仓库的名称、隶属关系、种类、数量F一一画出次生灾害源分布图。9.2.2 对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环境或放射性污染等,应调查这些灾害源的分布、危险品的种类、贮量、环境污染源类型等,并给出分布图。9.2.3 对次生水灾,应对工作区上游可能造成危害的大中型水库和附近的江河堤防进行下列调查z一一对大中型水库,应给出名称、建造年代、贮水量、水库大坝的坝商、设防烈度及发生次生水灾的主要隐患;-一一对江河堤防,应给出建造年代、设防

29、标准、河流的洪水期及发生次生水灾的主要隐患。9.2.4 对其他次生灾害,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查。9.3 次生灾害危害性分级9.3.1 在进行次生灾害危害性分析时,应对灾害源的危害性进行分级。9.3.2 次生灾害的危害性可划分为三级GB/T 19428-2003 I级,蔓延大片s即灾害影响大片区域,E级,影响近邻s即灾害影响灾害源附近的空间环境:一-ill级,危及本体s即灾害影响仅限于灾害源自身。9.4 典型次生灾害的模拟一一甲级工作宜选择典型的毒气泄漏与扩散、居民小区的火灾蔓延等次生灾害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影响范围分析、人员伤亡估计等结果g乙级可不做此项工作.9.5 主要成果亵这方式

30、各类次生灾害源调查与估计结果或信息表格;一一各类次生灾害源分布图;一一工作区防御主要次生灾害能力p一一防御地震次生灾害的对策;甲级工作宜给出典型次生灾害数值模拟和影响范围分析、人员伤亡估计结果与图件。10 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估计10.1 基本规定10. 1. 1 人员生命损失估计应主要包括由地震造成的死亡、重伤与需安置人员数量的估计。10. 1. 2 经济损失估计,应主要进行直接经济损失估计。10. 1. 3 直接经济损失应包括由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的破坏损失以及设备和室内财产损失。10.2 专题鼓据调查10.2.1 甲级和乙级工作应调查z一一一工作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人均居住面积、城市各

31、区的人口分布;一一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指数、基础建设投资等g一一房屋的平均重置造价及单位面积平均室内财产值。10.2.2 丙级工作应调查g工作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人均居住面积、人口总数;-一有关经济方面的统计资料,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年收入等。10.3 人员生命损失估计10.3.1 各级工作均应分别给出在不同地震强度下工作区白天和夜间的死亡、重伤及需安置人员的总数。10.3.2 甲级和乙级工作均应给出以城市行政区或其他估计单元为单位的死亡、重伤、需安置人员的分布。10.3.3 丙级工作应按估计单元给出人员生命损失估计。10.4 经济损失估

32、计10.4.1 各级工作都应按不同的地震强度的条件下给出工作区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总值。10.4.2 甲级和乙级工作应以城市行政区或其他估计单元为单位给出直接经济损失的分布估计。10.4.3 丙级工作应以乡为估计单元给出直接经济损失估计。10.4.4 条件具备的甲级工作区,可做间接经济损失估计。10.5 根据地震动影响场分布及各类建筑物易损性矩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给出工作区在地震作用下的人员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估计及空间分布。10.6 主要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一一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需安置人员估计方法,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为认;不同地震强度条件下死亡、重伤和需安置人员估计与分布结果

33、;G/T 19428-2003 不同地震强度条件下建筑物结构、室内财产、生命线系统经济损失估计及其汇总结果;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室内财产、生命线系统经济损失估计及其汇总结果;一一地震作用下死亡、重伤和需安置人员等估计结果。11 防震减灾对策11.1 基本规定11. 1. 1 防震减灾对策的内容应包括震前预防对策和地震应急辅助对策。应按设防地震动与设定地震造成的严重灾害情况制定震前预防对策。应按预报的地震或已经发生的地震造成的灾害情况制定地震应急辅助对策。11. 1. 2 甲级工作应完成本章规定的全部工作。乙级工作应完成本章11.2. 1-11. 2. 4.11. 3. 1及11. 3. 2规

34、定的工作。丙级可不做此项工作。11. 2 震前预防对策11.2.1 确定建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系统的抗震薄弱环节,并可视薄弱程度分别提出抗震措施。11. 2. 2 划定危旧房屋集中地段,提出优先改造方案。11. 2. 3 确定高危害小区,分别提出主要防灾措施。11. 2. 4 提出土地利用防灾规划建议,可划分为有利建设区、不利建设区、危险建设区三类。11. 2. 5 提出避震安置场地的建议.J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提出改善避震疏散条件方案。11. 2. 6 提出治理次生灾害危险源措施,可包括搬迁严重次生灾害危险源、限制中等次生灾害危险源的发展、对一般次生灾害

35、危险源加强防范等措施。11.2.7 提出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震时功能保障措施。11. 2. 8 提出抗震救灾物资的储备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储备物资的掏成与数量,储备仓库的分布。11. 3地震应急辅助决策11. 3. 1 预测地震灾害损失,并接收与处理现场反馈信息.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11.3.2 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可划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强有感地震应急等。11. 3. 3 提出紧急处置措施,可包括出动消防队灭火、进入防洪戒备、开通备用通信系统及其他保障城市安全的措施。11. 3. 4 估算需求救援队伍的规模与构成,并拟定救援队伍部署方案。11.3.5 估算需求医疗救护力量的

36、规模与构成,并拟定医疗救护力量配置方案。11. 3. 6 估算需求救灾物资的规模与构成,并拟定救灾物资调运与分配方案。12 信息管理系统12.1 基本规定甲级和乙级工作区都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应充分利用或参考有关行业的相关技术成果。丙级工作区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归属在甲级或乙级工作区内一并完成。12.2 信息管理系统结构12.2.1 系统层次结构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应由基础层、专题层和综合层组成。基础层,可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及与系统有关的专题数据,并建立共享的基础数据库,专题层,可包括王作区地震环境、场地影响和地震地质灾害估计、建筑物震害预测、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地震次生灾害估计和人员伤亡与

37、经济损失估计子系统等;综合层,可包括地震灾害综合信息、震前预防对策和地震应急辅助决策子系统等。12.2.2 系统配置方案GB/T 19428-2003 12.2.2.1 甲级和乙级工作区系统一一宜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或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即B/S的结构),客户机和服务器可选用通用的计算机及外部设备;一一宜建立网络化的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可构成一个局域网或广域网乃至与因特网相连接g一一宣建立适应客户/服务器结构或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乙级工作区的一般城市可建立单用户的基础数据库系统;应选用满足地震灾害预测需要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软件,并应满足如下功能21)

38、 GIS软件与所选用的硬软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2) 应能与所选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机连接导3) 应具有数据输入与转换、图形与文本编辑、数据存贮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输出与表达等基本功能,以及高性能的运行效率;4) 应提供先进的开发工具和良好的开发环境;5) 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与其他系统空间数据的可交换性36) 应能支持汉字系统,版本的升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7) 应能支持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8) 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支持,并有一个较大的用户群体;9) 可具有多媒体数据处理能力,能对声音、动画、影视信息进行播放和处理a12.2.2.2 丙级工作区系统可归属于甲级或乙级工作区统一配

39、置。12.3 基础数据库敏据组织12.3.1 数据分类一地理信息数据,应包括基础地形图、基础地理图和专题地图数据:一一专题数据,应包括各类专题资料和结果表达数据s一一法规文档数锯,应包括国家、省市、地(市、县(市政府和地震部门的有关法规及文件数据等;多媒体数据,可包括介绍城镇总体概貌、典型或重要建筑物的图片、影像资料数据。12.3.2 数据编码12.3.2.1 地理信息数据一一基础地形图数据可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基础地形图数据分类编码宜采用10位分类编码,用十进制数字袭示。基础地形图数据分类代码结构可参见附录B;-一基础地理图数据可依据原提供单位的分类编码,二一专题地图数据可参

40、考基础地形函数据分类编码,并根据各专题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分类编码。12.3.2.2 建筑物调查数据重要建筑物调查数据分类编码宜采用11位数字码,一般建筑物调查数据分类编码宜采用13位数字码,用十进刽数字表示。建筑物调查数据代码结构可参见附录C。12.3.2.3 基础资料数据格式本规范基础资料数据应包括地理特征属性数据、各类调查数据、专题结果表达数据和多媒体数据。数据记录表结构见表1.表1基础资料数据记录表结构序号!字段中文筛选J字段英文描述l字段名) 字段类型1宇段长度!l 能舌空口可11 GB/T 19428-2003 12.3.3 数据组织12.3.3.1 地理信息数据分层一-按照12

41、.3.2.1的要求,参照国标GB/T17160-1997,宜将基础地形图数据分为八个大类,并根据各类工作区实际需要,将每个人类数据分为若干层;一一基础地理图数据可依据原提供单位的分层;专题地图数据可参照基础地形图数据分层,并根据各专题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分层。12.3.3.2 基础数据组织应将各类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的基础数据库系统应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基础资料数据库。12.3.3.3 数据分类与命名为保证数据的有效存贮和高效检索,可对数据进行分类、命名和存贮.数据分类与命名可参见附录D.12.4 倍息管理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按照时间序列可分为5个阶段g系统规划、系统分析

42、、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管理z-一一系统规划z通过调查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和需求,总结现行系统的经验和教训,从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效益上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g一一系统分析:提出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流程,实现用户要求的目标,编写出项目设计任务书;系统设计.将系统划分成子系统或功能模块,构成系统总体结构图,并为各个子系统选择适宜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进行设计;一一系统实施在系统设计的指导下,按照总体设计和子系统设计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内容,分步完成系统的开发任务;一一一系统维护与管理z收集、记录并解决实际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系统性能。12.5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在

43、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建立的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震时可为政府和地震部门提供快速评估、应急救灾等辅助决策的信息和决策依据;平时也可为防御其他灾害,城市科学化管理和相关行业提供基础资料信息服务。12.5.1 基础数据库功能基础数据库应具有文件管理、结构管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报表设计和数据字典等功能。12.5.2 基本信息服务12.5.2.1 应具有显示基础地形图、专题地图的图形信息,图形要素的空间位置,以及不同图层的图形任意组合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分。12.5.2.2 应具有实现图形查询、属性查询和属性与图形相结合的交互查询功能。12.5.2.3 应具有在图形上添加或删除空间信息(如建

44、筑物),对图形对应的数据进行属性项值修改等编辑功能。12.5.2.4 应具有空间分析和图形缩放等功能,还应具有一定的网络分析能力。12.5.2.5 应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方式,并按用户要求输出多种类型的报表和图表。12.5.2.6 应能根据用户需要输出各种基础地理图、专题地图和综合图,也可将当前图形区内或查询结果的属性数据列表输出。12.5.2.7 应提供地震灾害预测结果实时修改的功能。12.5.3 地震影响场分析处理对工作区的地震环境、场地影响和地震地质灾害分析结果,应能用电子地图显示或打印输出专题12 G/T 19428-2003 图,并应提供下列主要图件:工作区内场地地震动参数分区图,一一

45、工作区内场地地震烈度图;一一工作区内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表达方式上除了平面图之外,宜以必要的柱状图与剖面图辅助说明;工作区内场地类别小区划图。12.5.4 地震破坏分析对地震灾害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应能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输出分析结果,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一应提供工作区建筑物的概况、类型、数量、建筑面积等资料数据s一一给出工作区在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的建筑物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图;一一交通系统平面布置图;一给出工作区在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的交通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图;电力系统网络分布图;一一给出工作区在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的供电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图;供水系

46、统平面布置图,给出工作区在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的供水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图,供气系统平面布置图;一一-给出工作区在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的供气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图;一一通信系统平面布置图;一一给出工作区在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的通讯系统震害程度及空间分布图。12.5.5 地震次生灾害估计根据地震次生灾害估计结果,甲级工作区可具有火灾高发区分析、防御次生火灾能力分析、毒气泄漏与扩散分析、防御次生水灾(淹没)分析等功能;乙级工作区可具有毒气泄漏与扩散分析等功能:宜用电子地图动态显示分析结果,还应提供以下主要成果和图件:一各类次生灾害源调查与估计结果或信息表格;各类次

47、生灾害源分布图,一一典型次生灾害数值模拟结果与显示:-典型次生灾害影响范围分析与图件。12.5.6 地震灾害损失估计地震灾害损失估计结果,对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进行估计,并应生成电子统计图表。应提供以下主要内容.不同地震强度条件下死亡、重伤和需安置人员估计结果;不同地震强度条件下死亡、重伤和需安置人员分布估计结果;一一不同地震强度条件下建筑物结构、室内财产、生命线系统经济损失估计及其汇总结果:一一设定地震或设防地震动参数作用下建筑物结构、室内财产、生命线系统经济损失预测及其汇总结果;提供经济损失实时修改功能。12.5.7 地震对策辅助分析根据地震灾害预测结果、防震减灾对策和有关地震应急

48、条例及预案,并结合甲级和乙级工作区政府的需求,应在GlS平台上为抗震救灾提供以下功能。12.5.7.1 地震灾害综合信息地震灾害快速预测结果与图形lIP,示,包括地震灾害影响场、灾区范围、灾区内建筑物和生命线13 GBjT 19428-2003 工程的破坏程度、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地震应急救灾规模判别,是严重破坏性地震、般破坏性地震,还是强有感地震;一一地震高危害小区分布图。12.5.7.2 震时应急辅助决策分析甲级工作区可具有以下全部功能,乙级工作区可选择其中部分功能:可根据震时的震情与灾情,迅速提出紧急处置对策方案,包括切断煤气、防止毒气泄漏、出动消防队灭火、进入防洪戒备、开通备用通信系统

49、等,一一可根据震时的震情与灾情,估汁救援力量需求的数量与构成,提出救援力量配置方案s一一可根据震时疏散人数、场地位置和道路状态制定人员撤离、疏散和安置方案以及提供疏散场的临时选择方案,疏散场地所需物资的数量等相关的信息;可根据震时伤员人数、医院位置和救护能力,道路状态等,制定医疗救护方案;可根据震时需要救灾的人数、物资供应点和道路状态,制定物资供应方案;一一可根据震时生命线工程功能失效分析,制定生命线工程功能保障方案。12.6 倍息管理系统技术文件甲级与乙级工作区,可根据需要确定系统各项技术文件和内容。各技术文件内容参见GB/T85671988。14 编号建造年代建筑高度结构类型结构现状完好其他说明附录A(资料性附录)建筑物蕾查表表A.1建筑物普查表单位(街道)I 建筑面秧宽度平、立面规则不规则开裂腐蚀歪闪GB/T 19428-2003 层数用途设防标准变形不均匀沉陷15 GB/T 19428-2003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地形图敏据分类代码结构B.1 基础地形图敛据分类代码基础地形图数据分类代码结构如下:xxx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