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Z 17977-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OSI路由选择框架.pdf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99552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Z 17977-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OSI路由选择框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GB Z 17977-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OSI路由选择框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GB Z 17977-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OSI路由选择框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GB Z 17977-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OSI路由选择框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GB Z 17977-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OSI路由选择框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5.100.30 L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17977-2000 idt ISO /IEC TR 9575: 1995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OSI路由选择框架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QSI routing framework 2000-0个03发布2000- 08-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GB/Z 17977-2000 目次前言.EISO/IEC前言.N 引言.v 1 范围.2 引用标准.3

2、 定义. . . . 2 4 缩略语.3 5 路由选择概念.3 6 OSI路由选择环境. . . . 6 7 OSI路由选择的目标.7 8 全球OSI路由选择的结构.8 GB/Z 17977-2000 前主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IS0/IECTR 9575: 1995(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OSI路由选择框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提供路由选择协议开发的框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3、究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罗韧鸿、黄家英。E GB/Z 17977-2000 ISO/IEC前言IS0(国际标准化组织)和l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O或I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0和IEC的各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0和lEC有联系和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信息技术领域,IS0和l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0/IEC JTC 1 0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但在例外情况下,技术委员会可以提出下列类型之一

4、的技术报告:一二1型z虽然一再努力,但仍不能获得出版一项国际标准所需要的支持时。一一-2型:所讨论的项目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一一3型:当技术委员会所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与正式出版为国际标准的数据不同(例如:技术发展水平)时。1型和2型技术报告在出版后起3年内应提交复审,以决定是否将它们转成国际标准。3型技术报告不是务必要进行复审,除非它们提供的数据已被认为不再有效和不再有用。IS0/IEC TR 9575属于3型技术报告,它是由IS0/IECTCl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的SC6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该第2版取代第1版(ISO/IECTR 9575: 1990)。N GB/Z

5、17977-2000 51 在OSI环境(OSIE)中,任何端系统(ES)都存在与其他ES通信的可能性。发生这种通信的物理路径(或称路径)可以一一包括多个中间系统(lS); 一一包括多个子网类型;一一穿越多个独立的组织。此外,一次通信可以与另一次通信采用不同的路径。在网络层中,网络层的内部组织(GB/T15274)标识路由选择和中继两种功能,它们是任何端系统通过任意并接子网和中间系统进行通信这种能力的核心。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的一部分是对于一次给定的通信,允许多个ES和IS找到两个或多个ES之间的一条合适的路径。中继功能主要涉及对通过中间系统的网络协议数据单元(NPDU)的实际变换和操纵。而路由

6、选择功能主要涉及对通过多个子网和中间系统的路径的维护和选择,这些子网和中间系统使NPDU能在端系统之间平滑地流动。路由选择有四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即za) ES和IS所要求的信息(5.1. 1) ; b) ES和IS用于收集此信息的技术(5.1.2); c) ES和IS用于分发此信息的技术(5.1.3);d) ES和IS为确定NPDU在NASP对之间流动所用路径而对此信息所执行的功能(5.1.4)。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讨论路由选择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描述怎样使用不同的协议来实现OSI路由选择功能。除了与路由选择功能密切相关的情况外,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没有讨论中继功能。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增加了使用组播子

7、网互连路由选择域、使用组播子网互连管理域和使用组播子网在路由选择域中提供连接性的选项。V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17977-2000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OSI路由选择框架idt ISO /IEC TR 9575: 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OSI routing framework 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提供一个开发路由选择用的OSI协议及通过标准化过程加快路由选择协议的进展的框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反映了O

8、SI路由选择当前的状态,但并不妨碍其未来的扩充和发展。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9387.1-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 ISO/IEC 7498-1: 1994) GB/T 15126-1994信息技术数据通信网络服务定义(idtISO/IEC 8348:1987) GB/T 15274-1994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的内部组织结构(idt IS

9、O 8648: 1988) GB/T 16974-1997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数据终端设备用X.25包层协议(idt ISO/IEC 8208:1995) GB/T 16976-1997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使用X.25提供OSI连接方式网络服务(idtISO/IEC 8878:1992) GB/T 17179.1-1997 信息技术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协议第1部分:协议规范(idt ISO/IEC 8473-1:1994) GB/T 17180气1997信息处理系统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提供无连接方式的网络服务协议联合使用的端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选择交换协议(idt ISO 9

10、542: 1988) ISO/IEC 10030:1995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ISO/IEC8878联合使用的端系统路由选择信息交换协议ISO/IEC 10589: 1992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提供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协议(lSO/IEC 8473)联合使用的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域内路由选择路由信息交换协议ISO/IEC 10747: 1994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为支持转发ISO/IEC8473 PDU 在中间系统之间域间路由选择信息的交换协议RFC 1629 因特网中OSINSAP分配指南0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个03批准2000- 08-01

11、实施1 GB / Z 17977 - 2000 3 定义3. 1 参考模型定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使用GB/T9387.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网络层Network Layer b)网络服务访问点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 c)网络服务访问点地址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 address d)网络实体Network entity e)路由选择Routing f)网络协议Ne g)网络中继h)网络协议数i)系统管理j)层管理3. 2 网络层c)中间d)子3. 3 网络的方式五操作。注:术语管理域并不3.4.2 路由选择域routing 按照

12、同样的路由选择规程操作并且此概念的准确形式定义见8.1.2。3. 4.3 公共域common domain 一个管理域,它不是较高级域的成员。主管部门事实上可以操作管理域,公共域是路由选择分层结构中最高层。在公共域之上没有单个的域。在这种意义上,路由选择分层事实上是多层次的,公共域是每一层的最高元素。如果有多个公共域,它们将作为对等进行合作,以便能选定到达OSIE中任何NSAP的路由。3. 4. 4跳hopPDU穿越单个子网。3. 4.5 黑洞block hole GB/Z 17977 - 2000 由于路由选择规程的崩溃、恶意或缺乏信息,中间系统丢弃或拒绝转发指向它的所有通信业务量的一种情形

13、。当预定的通信业务量接收者不适用时,在一个无连接子网上也可形成黑洞。3. 4. 6 子网地址解析实体Subnetwork Address Resolution Entity 子网上可用的一个网络层实体,它起到该子网的路由选择信息的仓库或源的作用。3. 4.7 组播子网multicast subnetwork 4 由一个源发送的单个数据单元被多个目的地接收的子网。使用组播子网进行数据传输。ES IS LAN OSI路由选择能一一从概念上明确、一一通过将路由选下面各条描述这四个方面。5. ,. , 路由选择信息库一一下一跳路由选择表。这些表把目的地NSAP与可能用来将PDU转发到更接近其目的地的潜

14、在的下一子网跳(例如本地和远程SNAP)关联起来。一一相邻ES和IS表。这些表使一个ES或IS能确定本地拓朴结构。一一测得的数据链路或子网路径的QoS特征。这些测量使路由选择功能能适应QoS的变化。一一网络图。这些图是全球网络中某一部分的完整拓朴结构图。通过采用多种路由选择度量准则中任何一种,这些图能用来计算到达目的地NSAP的最短路径。5. ,. 2 信息收集ES和IS通过从本地环境和其他系统收集信息来建立各自的路由选择信息库。信息源的某些例子有:测量协议、来自系统管理的策略、目录查找功能、路由选择协议。信息收集功能示于图1中标记为更3 GB/Z 17977 - 2000 新接收的方框。回咽

15、路由选择PDU路由选择PDU路由选择信息库转发信息库NPDU NPDU 图l路由选择功能的分解5.1.3 信息分发系统可以通过信息分发向其他系统通告其本地路由选择信息库中有关的信息。信息分发技术的例子包括:路由选择协议和通过管理信息库的交互。信息分发功能示于图1中标记为更新发送的方框。5. ,. 4 路由计算和维护这些是ES和IS为了完成路由选择而根据路由选择信息库执行的内部功能。该类别的主要功能是生成转发信息库,它用来实际中继NPDU。此功能示于图1中标记为决策的方框。内部功能的其他例子包括z诸如老化旧的路由选择信息库中记录项的计时功能,以及下面描述的功能F1和F205.1.4.1 功能F1

16、和F2功能F1和FZ是每个ES和IS为NPDU选择路由所需要的两项功能。F1的输入为za)被叫或目的地NSAP地址。b)主叫或掠NSAP地址。c)源路由(任选的)。源路由是标识网络中继系统的网络实体标题或网络实体标题前摄的序列。例如GB/T17179. 1中的惊路由选择功能。在完整的源路由中,序列中的下一个网络实体标题是Fl的输出。在部分源路由中,序列中的下一个网络实体标题或网络实体标题前缀用于确定网络中继系统的网络实体标题,它用来到达源路由所标识的网络中继。d)服务质量CQoS)参数(任选的)。e)转发信息库。对于每个被选路由的NPDU,F1确定:f)到目的地NSAPC或其他)的路径上网络中

17、继系统的网络实体标题。g)在到达目的地不需要中继功能的情况下,目的地网络实体的标题。该标题可以与目的地NSAP地址相同。4 F2的输入是zh) F1所确定的网络中继或目的地端系统的网络实体标题。i) QoS。GB/Z 17977 - 2000 j)转发信息库。该功能在Fl之后执行,它确定使用哪个子网连接点(SNPA)及何时向网络中继或目的地网络实体发送一个NPDU。该功能所产生的信息有:k)所选SNAP的标识。1)作为与此SNPA相关的子网服务提供者的输入的参数值。5.2 路由选择与OSI管理的关系在执行OSI参考模型赋予的任务时,网络层操作需要关于NSAP的位置和通过适用子网的路由的共享知识

18、。如图2和图3所示,路由选择功能通过存储在和检索自管理信息库(图中标为本地信息库的方框)与OSI管理相交叉。通过与网络层实体的交互或与系统管理(图中标为OSI管理应用的方框)的交互,将路由选择信息放到管理信息库中。希望通过OSI路由选择协议自动收集和分发路由选择信息;这些协议可以位于网络层(层管理)或应用层(系统管理)。使用网络层路由选择信息交换协议尤其具有以下优点:一一它将路由选择信息的产生、交换和同步化限制在网络层内。这使路由选择保持为闭合的系统,避免了跨层协调的复杂问题。它允许有效、直接使用可用的子网能力,诸如固有的组播。图2说明怎样使用层管理协议交换路由选择信息。使用应用层路由选择信息

19、交换协议尤其具有以下优点:一一上下文协商和在可靠的端到端运输服务上建立管理联系是可能的。图3说明如何使用系统管理协议交换路由选择信息。通常对OSI环境下全球路由选择问题的完整和实际的解决方案可能要求使用各种技术的组合,包括网络层管理协议和系统管理协议。本地信息库本地系统N路由选择协议图2使用网络层协议的路由选择交换远程端系统或中间系统5 GB/ Z 17977 - 2000 本地系统OSI管理应用出它们的一通过WAN的路的要求、失效恢复的巨大差异。6.2 公用网/专有网互许多组织己在运行专有路由选择功能应在专有和公用域织隔离。此外,公用域中的路由选择方法、应能够成功地处理跨越这类边界的有限控制

20、和数据流量。6. 3 企业网和校园网远程端系统或中间系统OSI管理应用接性和/或QoS要求的过组织边界、对最佳路径两种环境之间传输带宽的网可以使用公用网设施进行互连。在诸如大学、公司总部、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的企业和校园环境中,网络应用增长迅速。这些环境以大量系统(有时数以千计)使用各种各样的拓朴进行连接为特征。在这些环境中,网络配置不断在改变,对系统安装和操作往往进行最小的中央控制。用于这种环境的路由选择方案对无法预期的配置更改需很坚固,并能适应网络使用、应用和通信业务量模式的变化,且无需中央管理功能的过多干预。6. 4 多供应商子网网络从来就是一个多供应商的环境。使用者从单个供应商处获得整个

21、子网(LAN或WAN)的情况十分少见,因为系统都是在不同的时间为不同的应用而购买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缺乏路由选择6 GB/ Z 17977 - 2000 标准,专有网(有时也包括公用网)的操作人员被迫由单个来源获得所有IS。这种情况限制了各个组织建造性价比很高的网络的能力,并且对其网络与其他组织的网络进行互连的方式带来了严重的局限。就像其他OSI标准使购自多个供应商的系统能够互操作一样,有效的路由选择标准集将使建造实际可行的多供应商子网成为可能。7 OSI路囱选择的目标第6章为OSI路由选择所确定的环境给任何OSI路由选择方案都带来了一些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目标。以下各条讨论这些目标。一

22、-7. 1 多子网类型AP在最常见的情况下飞简数US个的系单两宽到端系m)1端曰J川-nt、量7卜E原因。另一方面,行。外,在单个组织内也可以因为效率、7. 3. 2 信任、防j 能提哇QUQU冉H个个姑一一要使向卿、UU特响最小化。路由选择有害影响的例子有路由选择环路和黑洞(二者都能严重损害网络性能)、不正确的路由选择及非法的路由选择(尤其是涉及国界的)。另外,在提供最大的路由选择功能的同时,交换的路由选择信息应提供最少的辅助信息。有关一个管理域内部的辅助信息的例子包括:一一拓朴结构信息;一一大小;活动级别;-一可靠性;一一服务质量和/或服务类型;和费率结构。操作管理域的组织应能控制在其管理

23、域之外的信息的地露。也就是说,它们应能控制进入或离开其7 GB/Z 17977 - 2000 管理边界的信息的数量和种类,同时仍然提供和接收某种最小的全球路由选择能力。在建立管理边界及跨越这些边界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时,可能要求对网络实体进行严格的鉴别。对网络实体的鉴别是防止属于一个管理域的IS故意声称是属于另一个(可能是本地的)管理域的不同的IS所必需的。没有鉴别,管理域容易遭受各种外部攻击,包括对大量系统的服务的拒绝。7.3.3 路由选择域路由选择功能应设计成能跨越多个路由选择域而操作(路由选择域的详细内容见8.1. 2)。一个给定的路由选择域可以在其内部利用非标准的路由选择功能和协议,同时在

24、外部支持标准的路由选择功能和协议,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路由选择域可以是专有的。但是,一个路由选择域也可以在内部和外部都支持标准的路由选择功能和协议。路由选择功能应能适应包括这两类路由选择域的网络拓朴结构。7.4 性能性能是用各参与系统所见到的网络服务的效率和坚固性来表征的。重要的是这些系统应避免:一一引人过多的额外(控制)通信业务量;和一一将通信业务量集中在少量的路径上,而其他的路径相对空闭,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拥塞。访问只受所连接的SNAP的带宽的限制,在提供合理的访问这个意义上,期望OSI路由选择对于所有参与的网络实体是公平的。应采取一些步骤以避免服务拒绝,并便于对所有系统提供合理的吞吐量和

25、响应时间。良好的性能还要求网络实体中具有动态自适应能力,能对不同类型的失效作出响应。路由选择方案应能恰当地适应拓朴结构(包括划区)的变化。7. 5 现有的网络层协议为OSI路由选择所采用的任何方案都不应过多影响现有的网络层协议。比较理想的路由选择方案不会要求对当前的网络层协议标准作任何修改,也不需要重新实现这些标准以适应路由选择功能。7.6 通信类型独立性路由选择规程应既能适应连接方式通信,也能适应无连接方式通信。但对于这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规程可能不同。例如,与整个网络层连接相比,对于几个元连接方式PDU来说,路由选择环路比较易于容忍一些。利用其中任种通信形式的特点可以进行优化,但这种优化可能

26、以牺牲通信类型独立性为代价。7. 7 弹性对于物理或逻辑连接性失效,路由选择规程应能通过绕过那些失效找到路由而对其作出响应。在从连接性失效中快速和有效地恢复与路由选择的开销和复杂度之间必须作出某种折衷。导致划区的连接性失效比未导致划区的失效更难恢复。7. 8 路由选择规程诊断路由选择规程应是可诊断的。这种诊断包括了从解决路由选择规程中导致其失效的严重问题,到为一个特殊环境优化路由选择规程。建立可诊断的路由选择规程可能牵涉到避免使用某种算法,在协议中增加差错和探测PDU,保持系统中的眼踪和差错状态。8 全球OSI路由选择的结构8. 1 路由选择的类OSI环境下路由选择体系结构框架是遵循下面两项基

27、本原则发展起来的:a)关于收集配置信息和分发配置信息、重定向信息的ES和IS之间通信的路由选择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关于连接多个子网的中间系统之间通信的问题是可以分开的。b)在连接多个子网的中间系统间建立通信提出了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挑战。技术方面涉及到建立全球连接性和执行全球路由选择功能;而管理方面涉及对通信方式的控制,由不同的管理机构所管理的系统组被允许按这种方式进行通信。8 GB/Z 17977 - 2000 这两项原则导致将全球路由选择框架分解为三类。图4说明这三类路由选择。符号说明 边界中间系统因端系统日中间系统ES -IS协议子网路径域内IS一IS协议_._._.- IS-IS区域边界

28、(IS-IS级别1) 域内IS一IS协议路由选择域边界(IS-IS级别2) 域间协议管理域边界(例如:IDRP) 图4OSI路由选择的种类第一项原则确定本地ES-IS操作与全球IS-IS操作之间的初始差别。明确这种差别在技术上有很多好处,包括:-一专门处理ES与IS之间通信的协议能设计成把更难、更复杂的规程放在IS中,从而使端系统9 GB / Z 17977 - 2000 尽可能简单;一一可使专门的ES-IS协议与各IS之间使用的路由选择规程相对独立。这使得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个以上的IS-IS协议而不增加端系统的负担;一一通常连接端系统到中间系统的拓朴结构与用来连接各端系统(如:LAN,PDN)

29、的拓朴结构相比种类更丰富,连接程度更高。通过利用此差异,并为这两类拓朴结构单独设计一种路由选择规程,ES和IS的操作都能增强;一一连接中间系统的拓朴结构可以支持组播通信。在路由选择规程设计中通过利用组播通信能力可以增强IS的操作。有效管理边界(管理域间)的IS-IS8.1.1 ES-IS路由选择如果在端系统与中间系hES-IS协议可以建立这种、ES-IS协议的操作于LAN的组播、GB/ T 17180。ISO/ IEC 10 地址解析实体(SIS。为了转发G8. 1.2. 1 路由选择域的形式定义接点(SNPA)。所执行的可达系统之中,就不路由选择域D可形式地定义为对偶(S,R),其中S是域中

30、IS和ES的集合,R是公共路由选择规程。定义认为:a)域D中每个IS能确定给定的NSAP在D中是否可到达。如果是的话,那么路由选择规程就能得出到达该NSAP的一条路径;10 b)域D中的一个ISa有办法确定另一个相邻的IS是否加入到这个D中;c)一个IS可以加入一个以上的路由选择域。在这种情况下,1)该IS将完全但是独立地加入到每个域的路由选择规程中;2)来自一个域的路由选择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被另一个域的路由选择规程利用;GB/ Z 17977 - 2000 3)当一个IS加入到Da和Db两个域并且收到来自某个ES的PDU时,这个IS就必须确定在哪个域中选择该PDU的路由。8.1.2.2 路由

31、选择域的层次结构有许多理由可以解释以分层的形式组织一个路由选择域或一个域集合是十分有用的。随着路由选择域中ES和IS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执行路由选择功能所需的所有信息加以保存并进行处理会变得更加困难。典型地,路由选择信息库的大小、路由选择更改信息的交换和路由的计算所消耗的资源可能比分配给域中路由判定的要多。为了减少与路由判定有关的开销,将路由选择域分成更小的路由选择子域通常是有用的。每个路由选择子域都保存了关于其自己的内部组成的详细且且应盘韭i言息,还保存使其能到达其他路由选择子层次结构组织的子8. 1. 3. 1 域内路由ISO/ IEC 1058 保存用于在该区域当一个路由选域。这些第2级I

32、S2级IS也执行在这些图4中示出两种内第1级路由选择(见用两个IS-IS区域之间的求在单个管理域内有一个口的。图4中,包含在IS-IS区域i、域内路由选择又执行域间路由选择由选择信息库中项的数、-归忖择啸域选71子由时肚择路要刊选致需如由导阶路将担H至减负aE减缩的3可一加1目这施8IS,其中的IS及成第2级子选择域时,第由择,它对应于域间的路由选择,。为了便于说明,既执行1己为BIS。通信和/或组播通信。在图4中,单个管理域内的路由选择域之间的路由选择用两个路由选择域之间的粗的虚曲线表示,它对应于域间路由选择(见ISO/IEC10747)。路由选择域之间的子网路径用实直线表示。路由选择域之间

33、的子网路径可以支持点到点通信和/或组播通信。8.1.4 管理域间路由选择管理域之间的路由选择涉及在要求不同组织间进行正式有效合作的级别上,对中间系统间的信息交换的管理和控制。在这一环境下所关心的问题大多都是管理方面的:安全、访问控制、国家法规、跨边界数据流动的法律和政治方面的问题等。用来完成实际的路由选择功能的技术可与管理域内使用的技术相同(事实上可以使用同一协议);但在管理域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时,应用这两类技术的上下文根11 GB/Z 17977 - 2000 本不同。8.1.4.1 域间路由选择图4中,管理域之间的路由选择用两个管理域间的粗的虚曲线表示,它对应于域间路由选择(见IS0/I

34、EC 10747)。两个管理域之间的子网路径用实直线表示。管理域之间的子网路径可以支持点到点通信和/或组播通信。8.2 网络地址和路由选择之间的关系OSIE中采用的系统的网络层地址由GB/T15126规定。为了导出供PDU用的路由,路由选择在路由选择表中以这些网络层地址为值或索引。从路由选择的观点来看,重要的是这些表的大小达到最小化,路由选择所用的处理时间也最小化,并且允许尽可能灵活地调度各系统。此处灵活的意味着调度系统不用(过多)考虑系统的网络地址是什么。这一点可通过几种办法来实现z一-最重要的事实是路由选择分层未组织,见8.1。一-作为补充,在每一路由选择分层级别上,与该级相关的路由选择协

35、议可以建立在这一级被调度的系统的网络地址或NET所要遵循的指南和/或规则。一-这些规则通常将包括例外措施,即地址或NET不满足这些规则的系统仍将能够在这一级加入到OSI路由选择中。二一有时候,不遵守所建议规则的系统将取得非最佳的路由选择,或影响其他系统或中间系统的存储器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规则得不到满足,路由选择协议就不会正确地操作。路由选择管理机构(即负责调度系统的人/组织)应在任一级路由选择层次上确保诸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和路由选择协议规范中的各项指南得到遵循,各项规则得到满足,因为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导致较差的性能,甚至造成丧失连接性(路由选择协议可能发现某种错误调度而没有察觉另外一些)。

36、RFC 1629因特网中OSINSAP地址分配指南还提供了更进步的指南。8. 3 路由选择规程OSI可以对8.1中给出的不同种类的路由选择采用不同的路由选择规程。其理由有多种:一-在单个子网中,希望通过将路由选择功能卸到中间系统上以简化端系统的操作。其原因为:1)端系统数目可能大大多于中间系统;2)中间系统本质上能用于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3)与中间系统相比,端系统连到多个子网的可能性要少一些,因此要作的路由选择也要少业匕一一在个管理域内,单个组织可以从一个高级、动态的路由选择方案中获得很大的好处。这种方案以可以接受的开销产生最佳路曲。这些组织有可能希望在其域内对非标准的路由选择规程进行试验,同

37、时通过标准的路由选择规程仍然与全球OSIE连接。一一在管理域之间,需要保持伸手可及的关系将限制可用路由选择信息的类型和详细程度。还可能需要鉴别和传播路由选择信息的更严格的规程。为了分析各种路由选择规程的强弱性,拥有能用来对各种技术进行挑选的分类方法将十分有用。路由选择算法可以按照它们如何完成5.1条所定义的路由选择的四方面内容,以及哪些类型的信息被用来选择路由来进行分类。以下各条提供路由选择规程的一个分类方法。对每类路由选择规程都给出其对全球网络中诸如下面所列的各种各样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的一种指示:12 a)由于系统和子网路径的不断改变所造成的拓朴结构的变化;b)配置的变化,如系统/子网的增加

38、或减少;c)网络中通信业务量模式的变化;以及GB/Z 17977 - 2000 d)在某些子网上或使用某些路径时可获得的服务质量的变化。除了介绍每种技术的各条外,表1还按照5.1条规定的路由选择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对每种技术的操作特性进行汇总。8. 3. 1 静态路由选择在静态路由选择中,系统了解的所有路由选择信息都由系统管理载入到路由选择信息库中。这些信息都是预先计算的,因为只有实际要使用的路径才成为可用的,并非所有可能的路径都成为可用的。本质上静态路由选择以脱机方式执行图1中的决策功能,并使用系统管理协议将产生的路由选择表传给每个系统。静态路由选择的优点是允许执行极为复杂的脱机优化算法,因为

39、路由计算不需要在PDU正被中继时实时地进行。其缺点是由于网络实体本身不进行信息收集和分发,因而不能引导NS提供者。此外,由于所有的路径都是预先计算的,静态路由选择不能以自适应的方式对配置、拓朴结构、通信业务量模式或QoS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8. 3. 2 准静态路由选择准静态路由选择类似于静态路由选择,因为各路径都是脱机计算的,并且是通过系统管理载入到路由选择信息库中。准静态路由选择允许存储可替换的路径,而不为每个路由选择度量准则存储单个高度优化的路径。这样如果最佳路径不可用的话,通过允许转发功能选择一条备用路径,就减弱了失效所产生的影响。准静态路由选择与静态路由选择具有相似的优点和缺点。但

40、它能以受限的方式适应拓朴结构的变化,所需的代价是增加存放有关备用路径的信息的数量。准静态路由选择不能适应配置、通信业务量模式或QoS的变化。8. 3. 3 集中式路由选择在集中式路由选择中,网络实体向其路由选择域中的一个集中式设施报告关于其本地环境的信息(支持的NSAP,出现的SNPA,操作的SNPA,每一引出路径的路由选择度量准则等)。集中式设施把这些信息积累起来并定期(或当某个事件发生时)计算路由。然后将这种信息发送给其路由选择域中的每个系统,这些系统此后将使用此信息转发NPDU。完整的路由选择信息库一般只存在于执行决策功能的集中式设施上。然后所产生的转发信息库相关内容被返回到每个网络实体

41、以供转发功能使用。考察集中式路由选择规程的操作的一种办法是将其模拟成目录服务,其信息收集功能类似于目录服务的更新功能,而信息分发功能类似于目录服务的查询功能。目录本身驻留在集中式设施上。集中式路由选择的一项主要优点是一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能用于确定最佳路由。通过采用冗余和其他技术能使这一中央设施对于单点的失效是可恢复的。集中式路由选择还能对动态变化相对较为敏感,因为它在路由选择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分发上使用实时技术。集中式路由选择有两个显著的缺陷。首先,必须找到一种办法将路由选择信息送往集中式设施和从集中式设施取出路由选择信息,因为集中式设施计算出来的路由不能可靠地用于这一用途。通常使用静态或准静态

42、技术,这限制了对失效(在通向或来自集中式设施的路径上的失效处理起来很困难)作出反应的能力。其次,向集中式设施或来自它的信息的传播所固有的延迟可能相当大,可能导致计算的路由与实际使用的路由之间的永久性失步。集中式方案在理论上能适应拓朴结构、通信业务量模式和QoS的变化。而实际上,集中式途径所固有的糟后现象限制了大多数方案对拓朴逻辑变化的反应。适应配置变化也同样困难,因为必须教会新的系统/子网如何到达集中式设施,而新的系统/子网事先不必为该中心(设施)所知道。8. 3. 4 分布式自适应路由选择在分布式自适应路由选择中,同集中式路由选择一样,各系统动态地检测其本地环境。然后它们使用路由选择特定的信

43、息散发协议直接与其他系统交换这一信息。各系统接收这一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各自的路由选择信息库中。每个系统定期(或当某个事件发生时)从路由选择信息库中计算新的路由,并生13 GB/ Z 17977 - 2000 成它用以转发NPDU的新的转发信息库。分布式自适应路由选择规程的主要优点是非常坚固,它具有自动(和很快)适应配置变化(由于失效和增加新的系统各/或子网)的能力。有些规程还具有根据通信业务量模式和服务质量的变化,动态调节路由的能力。它们最大的缺点是其设计的复杂性,这可能十分显著。另一个缺点是路径计算算法的实时性通常阻碍对复合路由选择度量准则的使用,因而限制了所计算的路径的最优性。分布式自适应式

44、路由选择规程可分成下面各条中描述的两大类。8. 3. 4. 1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在距离向量路由选择中,各网络置情况(拓朴结构、路由选择度NPDU的路线,它就要把新网络实体收到新的如果从相邻系统收到会聚。方法1日F静态集准静态1 .r且至世管理|通、集中式分布式距离向量链路状态一个中央系的信息以获得一个由选择域图的信息理个子网跳就能抵达的网络实体)了解配 路由。如果网络实体改变了发送算路由由,就要通知其相邻系统。户,独立地计算路 11可番换路由的计算允失效的有限适应应向中央系统报的任何更改,但满后重适应相邻系统报告的任何改变适应链路状态信息中报告的任何改变1)对于所使用的每一路由选择度量准则,发

45、送的确切信息是到达路由选择域中每个目的地网络实体的逻辑距离的度量,而不是路径本身。2) Di jkstra , E. W. ,关于图的两个问题的说明,数学,第一册,1959:267-71。14 COON-KEF N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OSI路由选择框架GB/Z 17977-2000 峰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电话:68522112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版权专有不得翻即9峰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1Yz字数28千字2000年9月第一版2000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500 4峰定价13.00元419-34 书号:155066 1-16969 9峰标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