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Z 18219-2008 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pdf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9956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Z 18219-2008 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GB Z 18219-2008 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GB Z 18219-2008 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GB Z 18219-2008 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GB Z 18219-2008 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510070L 73 a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1 82 1 92008ISOIEC TR 1 0032:2003代替GBT 18219-2000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2008-06-17发布Information technology-Reference model of data management(ISOIIEC TR 10032:2003,IDT)20081 1_01实施宰瞀鹳鬻瓣警瓣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111GBZ 18219-20081ISOIEC TR 10032:2003目 次前言日I言-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符号和缩略语6

2、31符号632缩略语74数据管理需求741 目的-742信息系统843数据库和模式944数据建模设施945数据独立性946数据管理服务947处理器和接口948访问控制949支持数据管理的运行需求10410分布式信息系统中支持数据管理的附加运行需求12411字典系统145数据级对和相关进程的概念1451 目的-”1452级对-1453“数据建模设施”上级对的依赖性1654级对和关联进程-1655对级对的访问控制1856模式修改186体系结构模型186】 目的-1862建模概念1863数据管理的类属模型1964不同环境中模型的特化2065数据库环境-2166分布式数据管理2267导出导入模型236

3、8数据管理的访问控制-z47数据管理标准化的目标和原则-2571 目的-一2572与数据管理标准化关联的技术目标25IGBZ 18219-2008SO1EC TR 10032:200373达到目标的方法74数据管理标准的有关问题附录A(资料性附录)有关的标准附录B(资料性附录) 数据管理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与现有的和正在制订的数据库标准的关系-_-_-_-_。-。B1 目的B2数据库语言-B21数据库语言SQLB22 NDL-一B3信息资源字典系统(IRDS)B31 IRDS框架-一,。B32 IRDS服务接口B4远程数据库访问(RDA)B5导出导人B6标准化的候补内容押曲n弛弛砣弛弘弘弘弘GB

4、Z 182192008Isomc TR 10032:2003刖 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 TR 10032:2003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代替GBT 182192000。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没有技术上的改动,仅对前一版翻译不准确的术语和行文加以修改;标准性质由推荐性标准改为指导性技术文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静。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

5、次发布情况为:GBT 182192000。GBZ 18219-2008ISOIEC TR 10032:2003引 言在规定数据管理的参考模型时我们看到,不同的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者会采用不同的术语来规定或引用相似的数据管理功能,而且,同样的术语也常常用以描述不同的功能。显然,我们必须使数据管理功能标准化。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充当了这一角色,即表述了一个数据管理的参考模型,并且定义了本模型适用的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数据管理的参考模型。当同时考虑现有标准和将出现的标准时,它提供一个以数据管理为目的的协调各标准的公共基础。术语“数据管理”包括描述、创建、修改、使用和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这种数据管理

6、功能可以作为信息系统应用的公共服务来执行。或者,每一次应用可定义和控制与它相关的数据。在数据管理功能作为公共服务来执行的情况下,提供用于数据访问和控制的标准化设施更加可取,以实现数个用户对数据的共享。这样的标准化需要决定一些接口,以便利制定各项有关标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目标是在第l章规定的范围内提供一个可用于下述各项的框架:a)接口标识;b)定位所有彼此相关的接口;c)标识在每一接口上提供的设施;d)标识支持每一接口的进程,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标识这种支持所需数据;e)定位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接口的使用;f)对与每一已适当标识的接口关联的绑定选项加以标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有三个应用于数据管理标准化

7、的主要目标:a)资源共享能力;b) 使支持一个信息系统生存周期的开销最小;c)优化使用标准化的成果。资源共享能力的目标不仅应用于数据库中由数据表示的信息资源,还应用于第6章描述的那种处理器资源。我们特别强调处于不同位置的信息资源和由不同软硬件开发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资源共享的能力最终归结于访问控制。使得支持一个信息系统的开销最小的目标适用于该信息系统生存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设计、开发、操作和维护的开销。最优化使用标准化成果的目标是指减少所需要的标准的个数和简化这些标准的内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为制订或改进标准划定了一个范围,并提供一个维护所有相关标准一致性的公共框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提供了一个框架

8、,它使各专家小组在为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制订相应标准时独立而有效的开展工作。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有充分的余地适应技术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新标准的制订。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给出的数据管理参考模型的描述如下:第4章介绍了数据管理和基于信息系统的需求;第5章解述了该参考模型中所需的数据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相关的,还阐述了进程的概念;第6章提供一个体系结构模型,其中可放人与数据管理相关的不同数据和处理组件;第7章描述了数据管理标准化的目标和原则;附录A是相关标准的清单;IVGBZ 18219-2008ISOIEC TR 10032:2003附录B说明了现有的和未来的标准是如何与第6章中描述的体系结构模型相关的。本指

9、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数据管理提供的服务类,它还提供了一个框架,描述这些类之间相关联的方式。尽管如此,数据管理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像第4章中描述的那样存在于一个提供其他服务(如数据存储和数据通信)的环境中。附录A列举了相关的数据管理标准;附录B描述数据管理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与现有的和正在制订的数据库标准的关系。VGBZ 18219-20081S0IEC TR 10032:2003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参考模型1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了数据管理参考模型。它建立了一个框架,用于协调信息系统中为管理持久数据而制订的现有和未来标准。现有的数据管理标准参见附录A。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了有关信息系统中保有的所有数

10、据的公共术语和概念。这些概念用来更加具体地定义由特殊数据管理组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数据字典系统)提供的服务。这些有关服务的定义所规定的接口,可作为未来标准化的主题。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未规定数据管理的服务和协议。本文件既不是各种系统的实现规范,也不是评定实现的符合性的依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范围中所包括的一些进程,与处理持久数据及其与特定信息系统的要求所特有的进程的交互有关。这包括公共数据管理服务,例如定义、存储、检索、更新、维护、备份、恢复和通信应用以及字典数据和与之通信所要求的服务。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范围顾及了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上的数据管理标准,包括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的服务。本指导性技术

11、文件的范围不包括通常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与特定类型的物理存储设备、存储数据的特定技术以及通信和人机界面的特定细节有关的进程。数据管理标准定义了界面上提供的服务。对进程如何实现则不作限制。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21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防止对资源的未授权使用的技术,包括防止以未授权方式使用资源的情况。对数据管理的目的来说,访问控制关系到能由得到授权的数据访问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确定用户可完成的进程。22访问控制数据access control data与定义或修改访问控制特权关联的数据的汇集。23访问控制机制access control

12、 mechanism可用于实施行安全策略的机制。24应用 application与信息系统特定要求有关的数据操纵和处理的操作。25应用进程application process针对特殊信息系统要求的特定进程。26应用系统application system应用进程的汇集,这种汇集利用由人机界面、通信设施和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成满足信息】GBZ 18219-2008IS0IEC TR 10032=2003系统要求所必要的处理。27审核踪迹audit trail在一段时间内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活动的记录。28授权authorization对特定用户标识符的特权的定义。29绑定binding促使某

13、个进程与特定数据定义相联系的过程。210客户 client当一个处理器请求由另一处理器(即一个服务器)提供服务时,前者所担任的角色。211客户一服务器关系client-server relationship在一个客户请求服务器提供服务的时刻,在客户与服务器之间所建立的关系。212通信链接communications linkage在计算机系统之间或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数据的手段。213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作为单一单元由软件(例如一个操作系统)管理的硬件的汇集。其中操作系统也可提供公共服务,例如访问控制、进程问通信以及图形用户界面。214配置configuration组成

14、信息系统的进程的集合以及这些进程相互联系的方式。215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在信息系统生存周期的自始至终,管理其配置的活动。216约束规则constraining rule一种规则:作为“数据建模设施”的组成部分,控制约束的规格说明,这些约束可通过旋加于数据的汇集来表达。217约束constraint对给定数据的汇集所许可的值的限制。218数据内容标准data content standard在许多应用系统中具有足够普遍的适用性的对数据汇集的逻辑规格说明。219数据定义data defmition对确定一个或多个数据实例汇集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描述。2GBZ 18

15、219-2008IS0IEC TR 10032:2003220数据导出data export一种数据管理服务,它从数据库中检索一组数据,并创建这些数据按数据交换格式组织的副本。221数据导入data import一种数据管理服务,它向数据库中插入一组按数据交换格式组织的数据。222数据独立性data independence可改变数据定义而没有不必要地影响进程时进程对数据的独立性。223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数据值对规定的一组规则的符合性。224数据交换格式data interchange format一组数据构造规则:用于确定数据的格式,以便能从一个数据管理系统导出数据并通过

16、另一数据管理系统导人数据。225数据交换标准data interchange standard适用于按数据构造规则集定义一组数据,以使该组数据能在两个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的标准。226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在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中,定义、创建、存储、维护数据及关联进程并对其提供访问(权限)的活动。227数据管理环境data management environment计算机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及关联处理元素的抽象概念化。228数据管理服务data management service由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服务。229数据管理会话期data management session数据管理进程

17、的客户正在使用一组数据管理服务期间的一段时间。230数据管理系统data management system有关对数据进行组织和控制的系统。231数据操纵进程data manipulation process由“数据建模设施”的数据操纵规则规定语义的进程。232数据操纵规则data manipulation rule规定进程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或者,执行进程时数据管理系统自动遵守的规则。233数据建模设施data modelling facility用以定义某一模式的规则,以及对按该模式存储的数据进行操作的数据操纵规则。3GBZ 18219-2008ISOIEC TR 10032:2003234

18、数据构造规则data structuring rule规定可以如何构造数据汇集的规则。235数据类型data type支配自身所有实例的公共的静态和动态性质的命名的形式规格说明。236数据库database按某一模式存储、并按“数据建模设施”中设置的规则进行操纵的数据的汇集。237数据库控制器database controller对遵照并实现“数据建模设施”的服务汇集的抽象表示。238数据库环境database environment数据库及其关联的模式和数据库控制器。239数据库语言database language一种具有形式语法,用于定义、创建、访问和维护数据库的语言。240数据库管理d

19、atabase management数据库的创建、使用和维护。24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支持数据库管理,并一起支持和控制该数据库的创建、使用及维护的集成化服务的汇集。242字典系统dictionary system包含和一个企业以及与一个或多个应用系统有关的运行、活动、过程和数据的信息的信息系统。243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跨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库环境分布的数据的汇集。244分布式信息系统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一种信息系统,其数据和关联进程跨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库环境分布。2

20、45分布数据distribution data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对象的位置、复制和分片的信息进行定义的数据。246分片fragmentation对于分布式数据库中某一数据类型的实例的数据值,跨多于一个数据库环境所作的划分。247功能标准functional standard由其他标准汇编而成,表明这些标准如何备在一起的标准。GBZ 18219-2008LSOIEC TR 10032:2003248水平分片horizontal fragmentation对于某实例的子集,由所有数据值形成划分的分片。249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对有关某一论域的信息的存储和操纵加以组织的

21、系统。250交换数据建模设施interchange data modelling facility一种支持数据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数据建模设施”。251界面标准 interface standard对某个进程的界面上可用的服务进行定义的标准。252级对level pair将模式和与其关联的数据库结成一组的建模概念。有两种相邻数据级,上级总是包含下级所存储的数据的定义。253管理域management domain包括两个或更多信息系统的集合的域,其中任一系统都可以是分布式的,这些系统已按交换数据和进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构造。254持久数据persistent data在信息系统中,为多于一

22、个数据管理会话留着的数据。255特权privilege给予所标识的用户允许其使用特殊的数据管理服务以访问特定的数据或进程的授权。256进程process信息系统的一个现用组件。257处理链接processing linkage处理器之间可能的交互的表示。258处理器processor一个建模概念:表示硬件与软件的某种组合,该组合能为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同类对象或人员用户提供服务。259模式schema对用于构造及维护数据库的内容、结构和约束的描述。260服务器server为另一处理器提供服务的处理器所担任的角色。5GBZ 18219-2008ISOIEC TR 10032:2003261服务ser

23、vice由一个处理器为另一处理器提供的,或由一个进程为另一进程提供的能力。262服务接口 service interface通过某个进程或处理器使之可用的一组已定义的服务。263会话session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客户与服务器之间可进行多次交互,并且双方都维护着有关对方的数据。264源模式source schema在变换成一个模式之前的一个或一组数据定义。265事务transaction由四个性质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耐久性表征的有关操作的集合。一个事务由一个事务标识符唯一地标识。266瞬时数据transient data流入或流出信息系统的数据,或者,对分布式系统,两个计算机系统之间流动的

24、数据。267用户处理器user processor为人员用户提供服务,并且是(直接或间接地)数据库控制器的客户的处理器。268变体variant一个信息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组成,与另一提供相同设施但具有不同配置共存的配置。269版本version在特定时问点由信息系统的全部或部分组成的配置。270垂直分片vertical fragmentation对所有实例,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值形成划分的分片。3符号和缩略语本章的目的是规定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使用的符号和缩略语。31符号311持久数据312通信链接313处理链接6数据库名称 数据库模式名称314进程类GBZ 18219-2008IS01EC TR 1

25、0032:2003进程类符号用于指示数据操纵进程。处理链接在左边处指示输入,在右边处指示输出,在顶部处指示约束。 剖 卜爿卜315处理器类316带服务接口的处理器类带服务接口的处理器类符号,用在带处理链接的图中,以指示该处理器类作为客户或作为服务器参与的交互。对服务器的每一处理链接都连接到加阴影的服务接口。317类名处理器类以大写字母引用,由此,实例只以小写字母引用。32缩略语ACID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耐久性的集合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IRDS 信息资源字典系统NDL 网络数据库语言OsI 开放系统互连RDA 远程数据库访问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4数据管理需求41目的本章描述如下内容

26、7GBZ 18219-2008IS0IEC TR 10032:2003a)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b) 提出数据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的有关问题;c)数据管理的范围。42信息系统企业为了运转,需要收集、保有和处理有关自身的运作、外部环境以及与环境交互的信息。为企业处理这些任务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都支持机构的一组需求,而且企业可拥有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来满足其总体需要。一个信息系统可位于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也可分散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中。对于后一种情况,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将其归类为分布式信息系统。数据流入和流出信息系统,这些交互可与人或进程(包括其他信息系统进行)进行。许多交互可并发出现。每一交互

27、都要求经批准的授权。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区别两种数据,分别称为“瞬时数据”和“持久数据”。瞬时数据是流入或流出信息系统的数据,对于分布式信息系统而言是在两个计算机系统之间流动的数据。持久数据是信息系统在一段时期内始终留有其表示的数据。数据管理关心组织和控制持久数据。行使这一功能的系统称为“数据管理系统”。421信息系统中数据管理的语境图1所示为数据管理系统相对于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某些部分(如应用进程、通信设施以及人机界面)的定位。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目的,计算机系统是作为一个单一单元由像操作系统这样的软件管理的硬件的汇集,其中操作系统也可提供进程间通信、图形用户界面等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各个部

28、分可分布于多个计算机系统。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之内,可有信息系统任一部分的若干实例。图1信息系统内数据管理系统的位置图l表明:a)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管理持久数据汇集的服务;b)人机界面提供面向人员用户的界面;c) 应用进程提供针对特殊信息系统要求的能力;d) 由通信设施提供对其他数据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界面e)人机界面提供的服务可由信息系统的其他部分使用;f) 应用进程可使用由信息系统其他部分提供的服务;g) 信息系统的每一部分都可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服务;GBZ 182192008ISOmC TR 10032:2003h)数据管理系统和持久数据的综合称为“数据库环境”。43数据库和模式

29、数据库环境中的持久数据包括一个模式及其关联的数据库。模式是数据定义的汇集,这些定义确定用于构造和维护数据库的内容、结构和约束。数据库是由模式所定义的持久数据的汇集。数据管理系统使用模式中的数据定义,以使能够对数据库中按模式定义的数据进行访问并加以管理。44数据建模设施模式是根据一组数据构造规则制订的。每组数据构造规则都可具有一组关联的数据操纵规则,后者定义按数据构造规则所构造的数据上可完成的进程。数据构造规则和数据操纵规则合称“数据建模设施”。区别”数据建模设施”中的固有规则与特定子一个信息系统的规则很重要,前者在制定模式时使用,后者在一个模式中定义,并表示在增生一个遵守该模式的数据库时由数据

30、管理系统使用的约束。“数据建模设施”可借助在接口处提供给数据管理系统的服务来规定,或由数据库语言来规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包含一个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持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的其他进程。数据库语言用于按数据构造规则来定义模式,并按关联的数据操纵规则来定义进程。“数据建模设施”的三类例子是关系的、网状的和层次的。在不同类别中,“数据建模设施”的数据构造规则可以非常相似(如网状的和关系的),但关联的数据操纵设施可以不同。45数据独立性数据管理的一个目标是数据独立性,这使对信息系统中的模式有可能作出附加的变更(和可能的修改),而不必对已有的应用进程作不必要的变更。这一目标通常以三种补充的方式达到。第

31、一种是通过以下途径将应用进程绑定到模式:应用进程只知道模式的一部分,也就是应用模式,这是应用进程所需的。第二种是确保应用进程不依赖于数据的物理表示。改善数据独立的第三种方式是在模式中而不是在应用进程中包括尽可能多的约束。模式中可包含的约束的范围取决于定义模式时用来定义约束的。数据建模设施”的能力。46数据管理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在数据管理系统的服务接口处提供。这些服务支持使用“数据建模设施”(不论是借助服务还是借助数据库语言规定的)和管理持久数据所需的所有其他设施。任何进程都可请求使用服务接口处可用的数据管理服务。这里有一个要求,即服务接口独立于可由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的服务的方式,亦独立于持久数据的

32、物理表示。来自一个与数据库环境有关的数据管理服务的进程的请求序列构成数据管理会话。47处理器和接口数据管理进程可由用户、数据管理进程或其他进程启用。这些进程将由多个处理器完成,每个处理器都有一个接口。对处理器的接口需要加以规定。这些接口可依赖于用来规定使用该接口的进程的标准编程语言。在任何接口上,为了能够使用基础的处理器,都会有用户(人或代表用户的进程)需要知道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以便在接口上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性。48访问控制在任何机构的语境中,对于可借助安全策略表达的访问控制,都有其特殊需求。安全策略确定信息系统中的每个用户所要求的访问形式,而且信息系统必须有适当的访问控制

33、机制,该机制可用于实施安全策略。在数据管理范围内,需求能够确定是否允许为数据管理服务提出访问特定数据元素的特定请求,提出这种请求的是已经标识的用户(个人或进程)。访问控制应基于用户标识符、进程标识符和被引用数gGBZ 18219-2008ISOIEC TR 10032:2003据的适当组合。访问控制特权分配给用户,使之能在特定条件下对数据完成特定的进程。能将数据管理语境中的访问控制需分为两种范畴。第一种,必须有定义并作后续修改访问控制特权可能性。第二种,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有可能实施对访问控制特权当时当地的需要。481对访问控制特权的定义和修改要求设施来定义特权,这包括初始创建、修改、挂起和删除。

34、为用户分配特权的过程称为“授权”。需要规定一个全局性的机构,要求该机构定义和修改数据管理环境中其他访问控制特权。特权可借助用户的标识符、对利用应用进程的限制、数据库、模式、数据、日期、时间、位置和特权的有效期来定义。特权也可利用上述各方面的组合进行分配。也可以要求附加的信息,例如授予了特权的用户的标识符。描述特权的数据称为“访问控制数据”。在数据管理的范围内,这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必须与任何其他数据相同,包括让访问控制适用于自身。482访问控制的实施判定是否允许对数据进行任何特殊的访问取决于用户的特权。访问控制的实施要求用户及代表用户的进程是可标识的,并且在提出请求时刻,能检查请求访问某些数

35、据的服务的机构。483数据管理范围外的安全以下各方面的安全问题与数据访问控制有关,但超出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所讨论的数据管理的范围:a)对用户标识的鉴别;b)对已存储数据的保护,以使只有数据管理系统可对其访问;c)对经过通信得到的数据的保护,以便只有数据管理系统可对其访问;d) 一旦当有破坏或企图破坏安全性的情况时用户所采取的行动(如报告和记日志供随后分析);e)必须报告和以日志记载无有效特权的用户对安全的任何破坏或企图破坏,以便随后分析。49支持数据管理的运行需求信息系统对数据管理有一组运行需求,它们与信息系统对存储和操纵数据的特定需求无关。这些需求如下:a)对信息系统生存周期的支持;b)配置

36、管理、版本控制及变体;c)并发处理;d)数据库事务管理;e)性能工程;f)引用数据;g) 可扩展的“数据建模设施”;h)在用户界面上对不同“数据建模设施”的支持;i)审核踪迹;j)恢复;k)逻辑数据重构;1)物理存储重组。数据管理提供通用的设施以满足这些需求,这样就不必为每个信息系统开发特定的解决方案。491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支持每个应用系统都要经历由几个阶段组成的生存周期。开始可能是信息系统规划阶段,确定企业中需要哪些应用系统,接下来,要经过分析、设计、构造、运行、修订,至阶段结束。生存周期的精确定义超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考虑范围。1 0GBZ 18219-2008ISOIEC TR 1003

37、2:2003支持一个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提出三种类型的要求。首先,在应用系统进入运行阶段之后可需要修订,这对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例如修改模式或进程的能力)提出重大要求。其次,要求在每一阶段内和阶段之间记录关于生存周期的信息并提供控制行动的手段。第三,要求存储、修改和检索带有版本控制的进程定义与数据定义。492配置管理、版本控制及变体管理一段时期内对信息系统配置作出的更改的活动称为“配置管理”。这种活动可以是不间断的,不具有任何特殊状态的配置。然而,出于各种实际原因,经常有必要在特定时刻标识系统配置的互不连接的版本。除管理系统配置的改变之外,还有必要追踪属于每一特定版本的配置。信息系统处于生存

38、周期的某个阶段时,可要求作为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持久数据和进程以不同的表示形式并发存在。在修订阶段,新数据类型和新进程可需要与其他已被试用和测试过的数据类型和进程共存。另一方面,进程的两种形式可看作不同的变体。这意味着,每一变体都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内部存储表示不同),并且不打算以一种变体取代另一变体。493并发处理信息系统是可由几个用户并发共享的资源。即使只有一个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并发性要求也很重要。用户能始发出对数据管理系统的服务请求,若能够并发地访问数据,就能更方便地加以处理。数据管理环境必须确保每一用户的各别意愿都以一种与他们所感知的数据一致的方式达到。要求并发交互必须不能彼此干扰,而且

39、要求并发处理不应影响数据完整性。494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事务定义为数据库交互的界限限定的序列,这些序列共同组成一个工作逻辑单元。数据库更新时,数据库事务是更新步骤的一个序列,包括添加和删除,它们将数据库的内容从一种一致状态改变为另一种一致状态。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一致状态应借助数据库遵循的模式并且有可能借助应用进程中嵌入的规则来评价。系统质量的ACID测试规定数据库事务管理的如下需求:a)原子的。所有变更的影响,或者在完成数据库事务之后必须在数据库内持续下去,或者根本不存留。b) 一致的。在完成时刻,数据库事务使数据库处于一致状态。c)隔离的。对数据库事务所做的未提交的改变对任何其他并发的数据库

40、事务来说必须是不可见的,反之亦然。d) 耐久的。一旦提交,系统必须确保数据库事务处理的结果可以经受起随后的任何误动作。确保数据库事务具备这些性质被认为等同于“可串行化性”概念。几个数据库事务的并发执行在如下意义下必须是串行等效的:如同以某种任意顺序完成执行,对各事物的并发实施是相同的。495性能工程要求能够改善任何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性能,无论该系统是应用程序系统,或是字典系统,或者是这两者高度集成的系统。作出这些改善的基础取决于有关进程使用的频率,以及访问和更改数据的频率统计数字的汇集。496引用数据数据库环境中的所有数据都必须唯一性地区别于同一数据库环境中的其他数据。在此应采用必要的限定来达

41、到目的。名称可以以是用户指派名,或是数据管理系统指派名。在后一种情况中,名称可能对用户没有意义。应用程序系统、字典系统和任何其他种类的信息系统,都有命名需求。计算机系统中的每个数据库环境都需要与其他数据库环境区分开来。1】GBZ 18219-2008ISOIEC TR 10032:2003497可扩展的“数据建模设施”当“数据建模设施”可作为数据管理系统的标准时,要求能够添加数据类型和与该数据类型关联的进程。全文本处理与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一起进行就是这种需求的一个例子。498对用户界面上不同“数据建模设施”的支持用户可首选按不同于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建模设施”来操纵数据。因此,要求能将数据在数据管理系统首选的格式与用户首选的格式之间进行映射。499审核踪迹出于审计的目的,可有必要在数据库中维护一份数据更改成功的记录,并在某些情况中保有查询数据并生成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