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 Z 192-1996 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20016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B Z 192-1996 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CB Z 192-1996 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CB Z 192-1996 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CB Z 192-1996 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CB Z 192-1996 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 11 CB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标准CB/Z 192-96 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1996-09-03 1997-04-01实施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发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标准潜艇实艇操纵性试验方法1 范围1. 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潜艇实艇的操纵性试验方法。1.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潜艇在海上的实艇操纵性试验。2 引用标准GJB 38. 14-86 常规动力潜艇系泊、航行试验规程操纵性试验3 定义本章无条文4 一般要求4, 1 实施计划CB/Z 192-96 分类号:u11 代替:CB/Z192 82 试验前,以试验大纲等文件为依据编写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试验的组织、试验目的、海况

2、要求、测量项目、试验顺序及保证条件等。4.2 保证船试验时必须提供保证船一艘,该船应能在试验条件下安全航行并履行其工作职责。4, 3 测试用仪表4. 3. 1 测试用仪器仪表应按国家计量法的规定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它们的量程和精度应与试验检测的要求相适应。4, 3. 2 测试前后仪器仪表应仔细校验和标定,并在待试期间保持良好状态。4, 3. 3 测试用仪器仪表应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及有关操作规程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注意防潮,防止在试验过程中因移动、振动及外界环境等诸因素影响测试结果。4.4 试验条件4. 4.1 试验海区4. 4, 1. 1 试验应在指定的海区进行,海区水深应不小

3、于o.7倍艇长,而对水下垂直面内的操纵性试验,水深应大于1倍艇长,并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4. 4, 1. 2 试验海区的海水密度变化要尽量小,不应有剧烈变化的海流。4. 4.1. 3 除特别指明海况的项目外,试验时一般海面风力不大于蒲氏3级,浪级不大于2级。4.4.2 试验潜艇的状态4. 4. 2.1 潜艇应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凡影响操纵性试验的故障均应排除。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6-09-03批准1997-04-01实施CB/Z 192- 96 4.4.2.2 潜艇应处于正常排水量状态,横倾不大于o.5,重心位置及横稳心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4. 3 艇的行进间均衡4. 4. 3. 1

4、 试验前必须排除舱底积水。4. 4. 3. 2 试验过程中禁止艇上人员越舱走动。4. 4.3. 3 水下试验前要仔细作好均衡,试验中无调水指令不得随意注排水或移调水。4.5 意外情况处理试验过程中在出现可能危及舰艇安全的情况时,艇长有权采取果断措施,取安全航向和航速航行,直至下令中断试验。4.6 试验数据记录试验数据应按附录B(参考件)中的相应表格记录。5 详细要求5. 1 试验项目5. 1. 1 水面状态的操纵性试验水面状态的操纵性试验项目有:a.回转试验;b.螺线试验或逆螺线试验;c.回舵试验;d.Z型操舵试验:e.制动试验;f.倒车试验。5. 1. 2 水下水平面内的操纵性试验水下水平面

5、内的操纵性试验项目有:a.水下回转试验;b.水下螺线试验或逆螺线试验;c.水下回舵试验;d.水下Z型操舵试验ze.水下制动试验;f.水下加速性能试验;g.水下倒车试验。5. 1. 3 水下垂直面内的操纵性试验水下垂直面内的操纵性试验项目有:a.升速测定试验;b.逆速测定试验;c.超越试验;d.变深度试验;e.航向和深度保持试验;f.空间机动试验。5.1. 4 平衡角和水动力系数测定试验2 平衡角和水动力系数测定试验项目有:a.平衡角测定试验;b.零升力和零力短系数测定试验;c.升降舵的水动力系数测定试验;CB / Z 192-96 d.艇的水动力系数对垂向速度导数测定试验;e.艇的纵倾力矩系数

6、对纵摇角速度导数的测定试验;1舵抨扭短测定试验。5.1. 5 试验项目的选择潜艇首制艇或后续艇在系泊和航行试验中的操纵性试验项目选择,应根据GJB38. 14-86的规定。对于其他特定目的的试验,应根据试验的目的来选择。5- .2 试验目的和方法5. 2.1 回转试验5. 2. 1. 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在水平面内的回转能力。5. 2.1. 2 试验方法5. 2.,. 2.1 潜艇以规定的航速稳定直线航行。水下试验时保持定深。5. 2. 1. 2. 2 试验开始,按预定舵角发出操舵令,并以最快速度操舵,直至预定舵角时把定不动,使艇进入回转。进行水下回转试验时,运用升降舵保持艇的深度。5.2.1

7、.2.3 潜艇回转至首向角变化达540。后,一次回转试验结束。5. 2.,. 3 测量参数用仪器连续记录回转过程中的艇的航速、首向角、舵角、回转角速度、纵倾角和横倾角等参数。若在水面回转试验中采用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艇的位置,则连续记录艇的航迹等参数。若无仪器连续记录时,可利用秒表和艇上的罗经、计程仪和舵角指示器等显示仪表,自操舵开始时记录首向角变化为10、5。、10。、30。、60。、90。、.、540时的时间和航速,并且记录舵角和稳定回转时的纵、横倾角等参数。在水下回转试验时,还要记录作定深回转时的均衡水量和首尾升降舵角。5. 2. 1. 4 试验结果从试验记录可得到下列结果:

8、a.回转速降(l-V/ V, ); b.定常回转角速度r;c.定常回转横倾角及回转时的最大动横倾角tPmaxld.转首90。的时间t90根据测试记录计算并绘制回转航迹图。从航迹图上可得到下列结果(图1):a.进距A.;b.横距Tr;c.反横距Tri;d.战术回转直径Dr;e.定常回转直径D;f.漂角卢。3 CB / Z 192-96 v” 图l回转试验5. 2. 2 螺线试验5. 2. 2. 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的航向稳定性。5.2.2.2 试验方法5. 2. 2. 2. 1 潜艇以规定的航速稳定直线航行。水下试验时要保持定深。5.2.2.2.2 试验开始,将方向舵转至右15舵角,把定舵角,艇

9、开始向右向转。5.2.2. 2. 3 待团转稳定后,自舵至右10舵角,并把定舵角,待艇回转再次稳定后,将舵角再转至下一个舵角进行试验。依此过程进行试验,直至左15。舵角。这个试验过程的操舵角操舵顺序为:15。10503。100。lo3。5010。- 15 0 5.2.2.2.4 然后再做从操左15舵角开始直到右15舵角的另一个试验过程。5. 2. 2. 2. 5 若试验从操右舵开始到左舵1。时,槌依然向右团转,则可再依次作操左zo、左30、.的试验。这种每操1。舵角的试验直至出现向左回转时为止。试验古人操左舵开始转至操右舵时,若遇有上述类假现象时,也如此进行每操10舵角的试验。5.2.2.2.

10、6 若试验因故中断,当要继续试验时,应从中断时的前一个试验舵角处开始顺序时行。5.2.2. 3 测量参数CB/Z 192-96 用仪器测量记录潜艇在各个操舵角下进入稳定回转时的转脯角速度、实际操舵角、航速、横倾角等参数。水下螺线试验时,还要记录均衡水量及首尾升降舵角。5.2.2.4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记录,绘成如图2所示的转脑角速度对操舵角的关系曲线r乱。从rr图,可评定潜艇的航向稳定性。如果潜艇航向不稳定,则从图2(b)可得到不稳定滞后环的宽度B及高度H。右舷舵角-IS; h , r A I 舷:,/ 右”角8.向左舷回转左舷舵角B 具有直蝇运动瞌定性t a ) ( b I直线运动不砸定5.

11、2. 3 逆螺线试验5. 2. 3. 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的航向稳定性。5.2. 3.2 试验方法5.2.3.2. 1 潜艇以规定的航速稳定直线航行。水下试验时要保持定深。5.2.3.2.2 试验按预先选定的若干个转脂角速度值,操纵方向舵使艇达到所选定的回转角速度,通过操舵尽可能精确地保持所选定的回转角速度。5.2.3.2. 3 待艇以所选定的回转角速度稳定回转时,然后进行下一个转腊角速度的试验。5.2.3. 3 测量参数在每个选定的回转角速度试验中,待回转趋于稳定后用仪器记录转脯角速度、方向舵角、航速、横倾角等参数。水下逆螺线试验时,还要记录均衡水量及腊幌升降舵角。5.2.3.4 试验结果根

12、据测量结果,绘成如图3所示的转舶角速度对方向舵角平均值的关系曲线扩乱。从图r8,可评定潜艇的航向稳定性。若潜艇航向不稳定,则从图3(b)上可得到不稳定滞后环的宽度B和高度Ho螺线试验图25 CB / Z 192-96 B -& b A g 右主舵角 h A 向有舷回转向左舷团转, , ( b )不具有直线稳定性图3逆螺线试验逆螺线试验还能测出航向不稳定潜艇在不稳定滞后环内的回转角速度与舵角之间的关系曲线。5.2.4 回舵试验5. 2. 4.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的航向稳定性。5.2.4.2 试验方法5.2.4.2. 1 潜艇以规定航速作稳定直线航行。水下回舵试验时要保持定深。5.2.4.2.2

13、试验开始,操右15。舵角向右回转。5.2.4.2.3 当艇回转稳定后,操舵回中,使艇退出回转运动状态。当回转角速度逐渐减小,直至角速度为零或某一稳定剩余角速度值时,一次回舵试验结束。5.2.4.2.4 按相似方法做向左回转时的回舵试验。5.2.4. 3 测量参数用仪器记录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转描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5.2.4.4 试验结果根据测量结果,绘成如图4所示的回转角速度对时间的关系曲线rt。从图4可评定潜艇的航向稳定性:如果左、右回舵试验的剩余角速度为零,则潜艇是航向稳定的;否则是航向不稳定的,左、右剩余角速度之差即为不稳定滞后环的环高H。6 ( 8 )具有直线运动稳定性。左I c 方向5

14、.2. 5 Z型操舵试验5.2.5. 1 试验目的r /” CB / Z 192-96 :一, 图4回舵试验r-t关系曲线测定潜艇的航向稳定性指数T和回转性指数Ko5. 2. 5. 2 试验方法5.2.5.2. 1 潜艇以规定航速稳定直线航行。水下Z形操舵试验时要保持定深。5.2. 5.2.2 试验开始,操纵方向航到规定操舵角,例如右10,把定舵角,艇开始向右回转。5.2.5.2.3 当首向角变化到偏离初始腊向为右10时,立即操方向舵到左10。把定舵角。5. 2. 5. 2. 4 当艇开始向左回转,并且蜡向角变化到偏离初始首向为左10。时,立即操方向舵到右10。,把定舵角。5.2. 5.2.5

15、 当艇再次向右回转,并且腊向角变化到偏离初始脑向为右10。时,立即再次操方向舵到右10。,把定舵角。5. 2. 5. 2. 6 当潜艇再次向左回转,并且精向角到达初始脑向后,操舵回中,一次Z形操舵试验结束。5. 2. 5. 2. 7 待潜艇回复到稳定直线航行后,可进行下一次试验。5.2.5. 3 测量参数试验过程中用仪器连续记录艇的脑向角、脑摇角速度、方向舵角、航速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5, 2. 5. 4 试验结果将记录的腊向角、脑摇角速度r和方向舵角r绘制成图5所示的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从图5上可直接得到初转期t.、超越脯向角町、腊向角超越时间lov、半周期TA、全周期T.等参数。根据图

16、5取得各恃征点的参数值,按附录A(参考件)的Z形操舵试验K、T的特征点计算法,求出稳定性指数T和回转性指数K。7 CB/ Z 192-96 品中? . if. 图5Z形操舵试验5.2.6 制动试验5, 2. 6.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的惯性制动能力。s.2.G.2 试验方法5, 2. 6. 2. 1 潜艇在预定航向上以规定航速稳定直线航行。水下试验时要保持定深。5.2.6.2.2 试验开始,发“停车”令,车停后艇呈惯性滑行,试验进行到艇相对于海水“静止”为止。5.2.6. 2.3 如果是紧急制动试验,则试验开始,发“倒车”令,艇先停车,并根据主机操作规程转换到倒车工况,直至试验时行到艇相对于海水

17、“静止”为止。5, 2. 6.3 测量参数用仪器连续测量试验过程的航速和首向角等参数。5. 2. 6. 4 试验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并绘制制动过程航迹圈,如图6所示。从航迹图和测量记录可得到潜艇的制动冲行进距、冲行横距和制动时间等。s.2. 1 水下加速试验5. 2. 7.1 试验吕的测定潜艇的水下加速性能。初始航向冲行进距5.2. 7.2试验方法5. 2. 7. 2. 1 潜艇在水下以规定航速作稳定定深直线航行。5. 2. 2. 2 试验开始,潜艇加速,使转速增加到规定转速。5, 2. 7. 2. 3 试验进行到航速稳定时结束。5. 2. 7. 3 测量参数四量记录试验过程的航速、醋向角、

18、纵顷角和舵角等参数的变化。5.2. 7.4 试验结果车停倒车指令图6制动试验舵迹图CB / Z 192- 96 从记录得到从不同初速加速到水下最大航速的时间及距离。s.2.s 倒航试验s. 2. s. 1 试验目的检查潜艇的倒航操纵性能。s.2.s.2 试验方法s.2. s.2. 1 艇以规定航速稳定直线航行。水下试验时要保持定深。s.2.s.2.2 试验开始,主机按操作规程转换为倒车工况,艇在消除前进余力后,开始倒航。s.2.s.2. 3 用方向舵控制艇的倒航方向,检查艇的倒航可操纵性。s.2.s.2.4 水下倒航试验时,应运用脑幌升降舵及注排水和调水等措施以平衡倒航时产生的纵倾力矩和浮力变

19、化,使艇保持定深。s.2.s. 3 测量参数用仪器记录试验过程的首向角、深度、舵角、纵倾角、首摇角速度以及注、排水量和调水量等参数。s.2. s.4 试验结果根据倒航时的航向控制结果,判定艇的倒航操纵性能。s.2.9 侧推装置离靠码头试验5.2.9. 1 试验目的s. 2. 9. 1. 1 停航甩尾试验是为了测定侧推装置甩尾时间和转首角速度。s. 2. 9. i. 2 离靠码头试验是为了检查用侧推装置离靠码头的效能。5.2. 9.2 试验方法5. 2. 9. 2. 1 停航甩尾试验方法为:a.潜艇在无风浪情况下,停靠在码头上;b.解开眼缆,系住脯缆,启动侧推装置向内舷喷水,使艇尾离开码头,直至

20、艇与码头成45。s.2.9.2.2 离码头试验方法为:a.潜艇停靠在码头,解开尾缆;b.启动侧推装置向内舷喷水,使艇尾向外甩开一个角度(约30。hc.迅速收回首缆;d.启动主电机,倒航退离码头。5.2. 9.2. 3 靠码头试验方法为:a.潜艇进港后,根据指定停靠的码头位置选择与码头成一定的夹角(约30),以低速向码头接近;b.在距停靠位置34倍艇长时,停车滑行;c.当艇首接近码头时,倒航以消除余力;d.前进余力消除后,迅速带上首缆,收缆时应在艇首与码头间留有23米的横距;e.启动侧推装置向外舷喷水,使艇尾靠近码头,并迅速带尾缆。5.2.9. 3 测量参数记录试验过程中的侧推装置的实际转速、艇

21、的首向角及角速度和甩尾及离靠码头的时间等参数。s. 2. 9. 4 试验结果s. 2. 9. 4. 1 根据试验记录得到甩尾的时间及转首角和角速度。s.2.9.4.2 根据试验判断侧推装置靠码头的效能。5.2. 10 升速测定试验s.2.10.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由正、负浮力或腊、幌升降舵角产生的深度定常变化率。5.2; 10.2 试验方法5.2. 10.2. 1 潜艇在规定深度,以预定试验航速定深直线航行。9 CB/Z 192-96 5.2. 10.2.2 对浮力调整水舱注或排预定的水量,或将脯(或解)升降舵迅速操到预定舵角把定不动,非试验的升降舵保持零度不动。5. 2.10. 2. 3 当

22、艇的深度变化达到稳定状态时,结束试验。5.2. 10.2.4 进行试验时要防止危险纵倾角出现。5, 2. 10. 3 测量参数用仪器记录试验过程的航速、麟、幌升降舵角、深度、纵倾角等参数。并记录注排水量。5.2. 10.4 试验结果根据记录计算试验航速下的升速。即得到相应于试验航速V的浮力调整水舱每吨注咱们水量的艇的速升率或每度蜡(或幌)升降舵角的艇的速升率。5. 2.11 逆速测定试验5. 2. 11. 1 试验目的测定幅升降舵的逆速,检查腊升降舵是否存在逆速。5.2.11.2 试验方法5.2.11.2.1 艇在适当深度,以预先估计的略高于逆速的航速航行,仔细作好动均衡。5.2.11 . 2

23、.2 幌升降舵操上浮舵(例如15),当纵倾角趋于稳定时,观察艇的深度变化。5, 2. 11. 2. 3 如果艇呈正常操纵性,即艇上浮,则降低电机转速(一般每次降低Sr/min),重新仔细进行动均衡,重复上述试验。5. 2. 11. 2. 4 当航速降到一定值时,操纵腮升降舵只对艇的纵倾角起作用,而对深度变化不起作用,则此时的航速即为幌升降舵逆速。5.2.11.2.5 脂升降舵(或围壳舵)在使用航速范围内一般不存在逆速。若有必要进行检查时,试验方法同上。5, 2. 11. 3 测量参数记录每次试验的电机转速和航速,以及此航速下艇的深度变化趋势。5.2. 11.4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记录和观察,得到

24、幅升降舵的逆速值及对应的螺旋桨转速。5.2. 12 超越试验5.2.12.1 试验目的测定艇对升降舵的应舵能力。5.2. 12.2 试验方法5, 2. 12. 2. 1 艇在适当深度以预定航速作无纵倾定深直航。5.2. 12.2.2 将试验的升降舵(腊或幌)操到预定舵角81(例如10。),把定不动,艇的纵倾角和深度开始发生变化。5.2. 12.2. 3 当纵倾角达到预定的执行纵倾角矶时,立即反向操舵到抑制舵角值82(=-81),把定不动;5.2.12.2.4 当纵倾角和深度的变化都经历极值后,试验结束。5, 2. 12. 3 测量参数利用仪器记录试验过程的航速、升降舵角、纵倾角和深度的变化,记

25、录曲线如图7所示。10 品、e、4。,。5.2. 12.4 试验结果从记录结果可取得如下参数:a.超越纵倾角Oov;b.超越深度;c.执行时间t,(或t, ) ; CB/Z 192-96 I ,. 图7超越试验d.纵倾角超越时间toov、深度超越时间tr。5, 2.13 变深度试验5.2.13.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在规定纵倾角内,以最小超深和最短时间改变深度的能力。5. 2. 13. 2 试验方法5, 2. 13. 2. 1 艇在适当深度,以预定航速作无纵倾定深直航。.,. .J 5, 2. n. 2. 2 升降舵操相对下潜(或上浮)舵,使艇很快造成预定的纵倾角,并用升降舵使艇呈预定纵倾角下潜

26、(或上浮)。5.2.13.2.3 当深度接近预定深度时,立即回舵消除纵倾角。并操纵升降舵,使艇以最小的超深达到预定的深度。5. 2. 13. 3 测量参数用仪器记录试验过程的航速、深度、纵倾角和升降舵角等参数。5, 2. 13. 4 试验结果从试验记录取得下列参数:a.达到预定的深度改变所需的时间tw;. b.达到预定的深度改变所行进的距离Sw;c.超深Llew 11 5.2. 14 航向和深度保持试验5.2. 14. 1 试验目的测定用舵保持潜艇直航和定深的能力。5. 2. 14. 2. 1 艇以预定航速定深直航。CB / Z 192-96 5.2. 14.2.2 试验开始,方向舵置于零舵角

27、保持3 5min,测量艇的航行状态。5. 2.14. 2. 3 重新整定航肉和深度,方向舵用人工操作方法作定深直航,现攫il3至5min。5.2. 14. 2.4 然后用自动操舵仪保持定深直航,观测3至5min05. 2.14. 2. 5 试验过程中用升降舵保持深度。5.2. 14.3 测量参数用仪器连续记录每次试验过程中的航速、舵角、首向角、深度和纵倾角等参数。5.2. 14.4 试验结果a.从记录得到如下结果:b.描向角偏离的大小、方向舵的操舵频率和平均操舵角;c.深度和纵倾角偏离的大小、脑腮升降舵的操舵频率和平均操舵角。5. 2.15 空间机动试验5. 2. 15. 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

28、进行螺旋式潜浮机动时升速和回转半径。5.2. 15.2 试验方法5.2. 15.2. 1 艇在适当深度,以预定航速定深直航。5. 2. 15 . 2. 2 将方向舵和升降舵分别操到预定能角,把定不动。5.2. 15.2.3 艇进入回转和潜浮运动,直到运动稳定时为止。5.2.15.3 测量参数用仪器记录试验过程的航速、深度、首向角、转麟角速度、纵倾角、横倾角及方向舵和升降舵角等参数。5.2.15.4 试验结果从试验的稳定运动状态,可得到下列参数:a.定常回转半径R;b.升速比一潜浮速度Ve与水平回转速度v,之比,只V,;c.升距一回转360的潜浮深度的改变量,1,3600 5. 2. 16 平衡

29、角测定试验5.2. 16.1 试验目的测定静均衡的潜艇在不同航速下的平衡角。5.2. 16.2 试验方法5.2.16.2.1 潜艇在适当深度仔细进行静均衡,均衡时航速为零(或在尽可能低的航速下)。5.2. 16.2.2 艇加速到预定航速,借助腊升降舵(腮升降舵为零),使艇以某纵倾角作定深航行,直到稳定时为止。5.2. 16.2.3 然后将脯升降舵回零,操纵幌升降舵,使艇以另一纵倾角作稳定的定深航行。5.2.16.2.4 以上为一个航速下的试验过程,有条件时应在三种以上不同航速下进行测试。5. 2. 16. 3 测量参数记录试验时的航速及艇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平衡纵倾角和升降舵角。5.2. 16.4

30、 试验结果根据不同航速下分别操描或腮升降舵时的平衡角,并绘制成平衡角对航速的关系曲线。5.2. 17 零升力和零力矩系数损iJ定试验CB/Z 192 96 5.2.17.1 试验目的测定潜艇的零升力系数Z,和零力矩系数M椅。5.2. 17.2 试验方法5.2. 17.2. 1 艇在适当深度,以尽可能低的航速Vo定深航行,准确进行动均衡。5.2. 17.2.2 航速改变到vi,同时调节浮力调整水舱和纵倾平衡水舱的水量,使艇保持无纵倾、零舵角定深航行状态,重新达到动均衡。5.2.17.2.3 试验可在几种不同的航速下进行。5.2. 17.3 测量参数在每个航速下当艇达到均衡状态时,记录航速和浮力调

31、整水舱的注排水量及纵倾平衡水舱的移调水量。5.2. 17-4 试验结果根据记录数据,由公式(1)、(2)分别算出零升力系数Z曾和零力矩系数M惕。2gQ = 。(1)cv; - VDV M祷2gp二Q).(2) 式中:vi一一第j次试验时的航速,m/s;Qi一一相对于初始状态的浮力调整水舱的注排水量,以排水为正,mJ;pi一一相对于初始状态的纵倾平衡水舱的移水量,以从尾向首移水为正,叫XQ一一浮力调整水舱注排水的容积中心相对于艇的重心的纵向位置,m;xp一一脑、幌纵倾平衡水舱容积中心之间的距离,m;L一艇长,m;g一重力加速度,9.81m/s2。若试验进行多次,应取各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32、5.2. 18 升降舵的水动力系数测定试验s.2.1s.1 试验目的测定腊、幌升降舵的水动力系数的导数Za,、Za,M ah和Ma,o5.2. 18.2 试验方法5. 2.18. 2. 1 艇在适当深度,以预定航速航行,并准确进行动均衡,使艇作无纵倾定深直航。脯、幌升降舵置于零舵角。s.2. 1s.2.2 将被测试的升降舵(例如脂升降舵)操到预定舵角,把定不动,同时调节浮力调整水舱和纵倾平衡水舱的水量,使艇保持无纵倾定深直航。另一对升降舵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零度不动。s.2. 1s.2. 3 试验达到均衡状态后,一次舵角的舵力测试结束。改变试验舵角到下一个预定舵角值,重复上述均衡过程。s.2.

33、1s.2.4 每对升降舵在一个试验航速下,至少应进行包括满舵角在内的五个以上不同舵角的测试。5. 2. 18. 3 测量参数每次试验达到均衡状态后,记录试验的航速、升降舵角及相对于零舵角均衡状态所调节的水量。5.2. 18.4 试验结果根据记录数据,由公式。)、(4)分别算出升降舵的水动力系数:2Q ZCo) 一午千(3) y2L 2g(PiXP - QjXQ) M (oi) = (4) v 2L3 13 CB/Z 192-96 式中:Z(冉)一一由坑产生的无因次升力系数;M (IJ)一一由)j产生的无因次纵倾力矩系数;V一一试验时的航速,m/s;Qj一一相对于零能角均衡状态的浮力调整水麓的注

34、排水量,以排水为正,时;pj一一相对于零舵角均衡状态的纵倾平衡水舱的移水量,以从尾向首移水为正,m3;XQ一一浮力调整水舱注排水的容积中心相对于艇的童心的纵向距离,m;XP一首、尾纵倾平衡水舱容积中心之间的距离,m;L一一艇长,m;g一一重力加速度,9.81m/ s2; /)j一试验舵(描或幅升降舵)的舵角值,rad。然后,由测试结果曲线Z()8、M(们S,求出O= 0处的曲线斜率,或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水动力系数对舵角S的导数Z8和Ma. (/J为麟或幌升降舵角,S巳)b或)= /J,)。5. 2.19 艇的水动力系数对垂向速度导数测定试验5.2.19.1 试验目的测定艇的水动力系数对垂向速度的

35、导数Zw和Mw。5. 2.19. 2 试验方法5.2. 19.2. 1 艇在适当深度,以预定航速航行,准确进行动均衡,使艇作无纵倾定深直航,升降舵置于零舵角。5. 2. 19. 2. 2 调节浮力调整水舱和纵倾平衡水舱的水量,使艇以预定的纵倾角作定深直航,而升降舵仍保持为零。5.2.19.2.3 一次试验结束后,重新进行上述调节水舱水量的均衡试验,使艇以另一个纵倾角作定深直航,直至试验全部完成。5.2. 19.2.4 在一个航速下,至少进行三个不同纵倾角的试验。5. 2. 19. 3 测量参数在每次试验中,应记录航速、纵倾角及相对于该航速下零纵倾角均衡状态所谓节的水量。5.2. 19.4 试验

36、结果根据试验记录,可由式(5)、(6)分别算得由纵倾角。j所产生的水动力系数z2gQjcos8 Z(8)二v2vj cs _ 2g(P)(乡QiXQ)cos81 + J h sin81 M(8)一(6)v2v 式中:Z(81)一一由ei产生的无因次升力系数;14 M(民)一一由民产生的无因次纵倾力矩系数FV一试验时的航速,m/s;Qi一一相对于零纵倾角状态的浮力调整水舱的注、排水量,以排水为茧,ma;pi一一相对于零纵倾角状态的纵倾平衡水舱的移水量,以从尾向首移水为正,ma;XQ浮力调整水舱注、排水的容积中心相对于艇重心的纵向位置,m;XP一首尾纵倾平衡水舱容积中心之间的距离,m;L一一艇长,

37、m;g一一重力加速度,9.81m/s2; V一一潜艇的水下全排水体积,ma;h一一潜艇的水下稳心高,m;吃一一试验的纵倾角,r础。CB/Z 192-96 由得到的Z(的、M(8)与纵倾角。的关系,可求得水动力系数对垂向速度的导数Zw和Mw,即Zo和M。5.2.20 艇的纵倾力矩对纵摇角速度导数的测定试验5.2.20. l 试验目的测定艇的纵倾力矩系数对纵摇角速度的导数Mqo5.2.20.2 试验方法5.2.20.2. 1 艇在适当深度,以接近幌升降舵逆速的航速作无纵倾、零舵角定深直航。5.2.20.2.2 试验开始,娓升降舵以预定的幅值和接近纵摇固有周期的周期,作周期性操舵。5. 2. 20.

38、 2. 3 当艇的纵摇周期性运动趋于稳定时,试验结束。5.2.20.3 测量参数用仪器连续记录纵倾角、幌升降舵角、深度和航速等参数。5. 2.20. 4 试验结果5. 2. 20. 4. 1 从试验记录得到操舵周期T(s)、平均操舵幅值8sA(。)、稳定运动时的平均纵倾角幅值。A(。)、以及纵倾角滞后于舵角的相位角(。)。5.2.20.4.2 若幌升降舵作正弦操纵,则Mq近似由公式(7)算出:8m(t)d A3. 2从t= 0至ljt,积分, =Kf:“)dt十K.tJ. t, .阳将j二面的M代入,按式(A4)可算得h,记作k4oA3. 3从t= t2至ut,积分,将A和K代入,按式(A5)

39、可算得T,记作凡。T(r0 们(功。一比)= kJ:om (t)dt + K !J8 (t,一t2)CA5) A3. 4从t= t4到t.和t= t6到几分别积分,将!Jo和K6B代入,按式(A6)和式(A7)可算得T,记作T6B。川一门)十(旷TCro一川叽一6)= kf:”.,(t + K tJ. (t,一t6)CA7) A3. 5将凡和K6BT4和T6B平均,得到本次试验结果的K,T值。A3.6按式CA8)计算无因次结果。式中:L一艇长,m;V二平均航速,m/s。K=K(L/V), T=T(V/ L) (A8) A4 测量舵角,.(t)的定积分,按式(A9)计算:16 CB / Z 19

40、2- 96 /)1 (t2 / 2t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9 CB / Z 192-96 表B3Z形操舵试验结果表艇舷号:. .- 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海区:,.- 水深2.m, 海水密度:一t/m3风向风力:. 浪级:流向流速:试验序号1 2 3 4 试验深度,m初始直航速V,kn螺旋桨转速,r/min初始首向角,(。)预定操舵角乱,(。)换舵首向角,(。)t. ,s 初转期TL,S 转首滞后TL 超越角田,(。)超越时间t.,s 半周期TA.,S全周期T。,SK

41、,s 回转性指数K T,s 稳定性指数T 20 CB/Z 192-96 表B4制动试验结果表, 试验日期:一一一一年月日艇舷号:试验海区:水深:.m. 海水密度:.t/m3风向风力:浪级.- 流向流速试验序号1 2 3 4 初始航速,kn停初始螺旋桨转速,r/min初始深度艇停止深度,m车自停车令起到车停的时间,s自停军令起到艇停止的时间,s制冲行迹程,m动冲行进距,m冲行横距,m最大横倾角,(。)最大纵倾角,(。)初始航速,kn初始螺旋桨转速,r/min初始深度艇停止深度,m倒自倒车令起到车停的时间,s自倒车令起到艇停止的时间,s车自倒车令起到全工况倒车的时间,s制倒车螺旋桨转速,r/min

42、冲行迹程,m动冲行进距,m冲行横距,m最大横倾角,(。)最大纵倾角,(。)21 CB/Z 192-96 表BS水下加速试验结果艇舷号:甸“试验日期z.年4月臼试验海区飞水深:m,海水密度:.t/m3 风向风力g.,浪级:流向流速:试验序号1 2 3 4 定深直航深度,m定深直航初始速度,kn最大航速,kn达到最大航速的时间,S达到最大航速的行进距离,m深度变化,m纵倾角变化,(。籁升降舵角的变化,(。)自愿升降舵角的变化,。)方向舵角的变化,(。)22 CB/Z 192-96 表B6侧推装置离靠码头试验结果表艇舷号:.试验日期g年月日试验码头:_- 码头水深gm,停靠舷向飞风向风力:.流速流向

43、:. 停靠时首向角:. (。试验序号1 2 3 甩侧推装置转速,r/min尾转首角速度,。s试验转首45。的时间,s解开尾缆时刻,s启动侧推时刻,s离侧推装置转速,r/min码停止侧推时刻,s头甩开艇尾角度,(。)试解开首缆时刻,s启动倒车时刻,s验倒车转速,r/min艇首离开码头时刻,s进港后停车时首向角,(。)倒车启动时刻,s倒车转速,r/min靠码头试瞌倒车停时刻,s带首缆时刻,s启动侧推时刻,s停止侧推时刻,s带上尾缆时刻,s23 CB/ Z 192-96 表B7升速测量结果艇舷号:, 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海区:.水深:m,海水密度:t/m3 风向风力:.搜级:.- 流向流速:试验序号

44、1 2 3 4 试验深度,m初试验航速,kn始首升降舵角,(。)状井,u之a、幌升降舵角,(。纵倾角,(。)航速,kn试籁升降舵角,(。)幌升降舵角,(。)验快潜水舱注(排水量,t稳调整水舱注(排)水量,t定纵顷角,(。)艇的升沉速度叭,m/s状籁升降舵2Vc/2仇,m/s.。太巳,升速幌升降舵2Vc/28, ,m/s.。剩余浮力2Vc/2Q,m/ s. t 24 CB / Z 192-96 表BB超越试验结果艇舷号:,试验日期2年月日试验海区2甸 水深2m, 海水密度:t/rn3风向风力z浪级:.流向流速:试验序号2 3 4 深度,m初始航速,kn状纵倾角,(。)态升降舵角,(。升降舵操舵角

45、8p(。执行纵倾角乱,(。)升降舵抑制操舵角82(。)试执行时间t,s 执行深度,m验最大纵倾角缸,(。)到达最大纵倾角的时间飞,s结最大深度,m,m到达最大深度的时间tcm,s 果超越纵倾角。凹,(。)超越深度C酌,mto四=to,. - t, ,s t,四t,. - t, ,s 25 CB/Z 192-96 表B9变深度试验结果艇舷号:.一试验日期:年一月一日试验海区:. 水深2m,海水密度:t/m3 风向风力琅级:,流向流速:试验序号2 3 4 初深度,m始航速,kn状太巳A、纵倾角,(。)航速,kn试纵倾角,(。)婚升降舵角,(。)验幌升降舵角,(。)预定达到深度,m状实际达到深度,m超越深度Ll,w,m井巳之A、达到预定深度时间tw,S达到预定深度行进距离sw,m26 CB/ Z 192-96 表BlO航向和深度保持试验结果艇舷号:.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海区:, 水深:m, 海水密度2t/m3 风向风力:.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CB船舶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