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FL 0107 QJ 32992008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 Gu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of spaceflight industrial hazard installations 20080317 发布 20081001 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发 布 QJ 32992008 I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质量技术部、一一所、十五所、七二所、一部。 本指导性技
2、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潘峥、韩少辉、王艳、郭建、姜京丽、邸霞、吴艳、张福才。 QJ 32992008 1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航天工业科研、生产、贮存、试验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压
3、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9年6月25日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年4月17日 国质检锅2003108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3.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由于其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3.2 单元 unit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规定的某
4、种或某类危险物质的量,单元中该种或该类危险物质达到或超过此量时,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危险源 hazard installations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包括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及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失控的各种因素。 3.5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QJ 32992008 2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3.6 危险因素 hazardous factors 能对
5、人造成伤亡或对物质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3.7 有害因素 harmful factors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8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3.9 生产场所 work site 包括生产、加工、试验等过程中的贮存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在内的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试验等场所,。 3.10 贮存区 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 基本要求
6、4.1 危险源辨识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全面识别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存在,准确描述其位置、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伤害性质等危险源特性。 4.2 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作业活动的各方面,宜对各项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找出主要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4.3 识别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时宜从物质特性、数量、工艺、工序、设备、防护措施、厂址、总平面布置、周边环境、社会危害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宜分析正常情况及非正常情况(开车、停车、检修、装置损坏、操作失误等)。 4.4 危险源辨识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应齐全;辨识应基本覆盖本单位、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4.
7、5 在划分生产作业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辨识。可将一个复杂的生产活动作业分解为几个生产作业活动。 4.6 危险源辨识有多种方法,应结合生产活动特点选择危险源辨识方法,对于一项作业活动可用不同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互为补充,应在作业活动和使用设备之前就进行危险源辨识。 4.7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失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因素。 5 危险源的分类 5.1 按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分类 QJ 32992008 35.1.1 物理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主要有: a) 设备、设施缺陷,如:航天专用工作梯台的强度、刚度
8、不够,液体推进剂运输车辆制动不良,固体发动机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等; b) 防护缺陷,如:空气压缩机机械传动链条无防护罩、微波天线试验安全距离不够、发动机试车安全距离不够等; c)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发射塔接地不良、总装测试厂房避雷接地不良、总装测试厂无防浪涌隔离设备、在固体推进剂浇注操作前未导去人体静电等; d) 噪声危害,如:环境噪声试验、发动机试车、风洞试验、烧蚀试验时产生的噪声等; e) 振动危害,如:环境噪声试验、风洞试验、烧蚀试验时产生的振动等; f)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
9、(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X射线检漏仪、微波天线辐射等; g) 运动物危害; h) 明火; i)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如:发动机点火后的高温排气、切割金属产生的高温颗粒等; j)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如:液氢、液氧泄漏,液氮泄漏等; k)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复合材料机械加工产生的玻璃纤维粉尘、碳纤维粉尘等; l) 作业环境不良(通风不良、缺氧、气温过高过低、气压过高过低、高温高湿),如:氮气作业、液氮作业、武器系统低温试验、高温试验、高海拔地区试验等; m) 信号缺陷,如:硝石槽温度计指示信号错误、火箭转运车指挥信号不清、吊装作业指挥信
10、号不清等; n) 警示标志缺陷,如:高压气体作业现场无“当心爆炸”的警示标志、微波天线测试现场无“当心微波”的警示标志等; o) 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5.1.2 化学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主要有: a) 易燃易爆性物质,如:氢气、固体推进剂及其原材料、甲基肼、偏二甲基肼、甲醇等; b) 自燃性物质,如:铍粉、锆粉、锌粉等; c) 有毒物质,如:氰化钠、铍、无水肼、甲基肼、偏二甲基肼、四氧化二氮等; d) 腐蚀性物质,如:发烟硝酸、四氧化二氮、盐酸、硝酸等; e)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5.1.3 心理、生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心理、生理危险因素、有
11、害因素主要有: a)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b) 健康状况异常; c) 从事禁忌作业; QJ 32992008 4d)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e)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5.1.4 行为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主要有: a)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失误); b)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c) 监护失误; d) 作业空间狭小; e) 工具不合适; f) 其他错误。 5.1.5 其它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5.1.15.1.4
12、中未包括的其它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5.2 按事故类型分类 按事故类型分类主要有: a) 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包括落物、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 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b) 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c)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削、飞出、卷、 缠绕、压住 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d) 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 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e) 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13、 f)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 g)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 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h) 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i)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发射塔架、试车台等高于地面的 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发射井、导流槽等,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j) 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脚手架等倒塌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 塌,不适用于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 k)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
14、、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l) 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m) 容器爆炸,指压力容器或气瓶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 化气在容器破裂后,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n) 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o) 中毒和窒息,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 死亡; p) 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钉子扎伤等。 QJ 32992008 56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评议法、事故树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件树分
15、析法、类比推断法、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法、分析材料性质法等。 7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 7.1 设备、装置 主要的设备、装置有: a) 化工和机械加工设备,如:航天火工品及液体、固体推进剂研制、生产、储存设备,复合材料研制、生产设备等; b) 电气设备,如:航天产品电性能测试设备、变配电站等; c) 特种机械(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如:航天产品对接、起竖机械、吊装起重机械、转运车辆、发射车等; d) 锅炉及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如:航天液体推进剂输送、加注或泄出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液氮储罐、高压氮气气瓶、复合材料热压罐等; e) 登高装置;如:航天产品专用梯台、发射塔架等
16、。 7.2 作业场所 主要作业场所有: a) 推进剂生产车间; b) 储存库,如:航天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原料的储存库等; c) 总装测试厂房; d) 试验场,如:航天产品地面试验场,飞行、发射试验场等。 7.3 作业环境 主要作业环境有: a) 危险、有害物质,如:航天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原料、航天火工品、生产性粉尘等; b) 工业噪声与振动,如航天产品风洞试验、环境噪声试验等; c) 温度、湿度; d) 辐射,如:微波天线试验、X射线探伤、飞船射线源等。 7.4 作业活动 主要作业活动有: a) 火箭、导弹的液体、固体推进剂及其原材料生产、贮存; b) 火箭、导弹的零部件、部段生产、加
17、工; c) 火箭、导弹总装测试; d) 火箭、导弹地面试验; e) 液体推进剂转注、加注、泄出; f) 火箭发射、导弹飞行试验; g) 固、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试验。 7.5 航天工业重大危险源辨识 7.5.1 航天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QJ 32992008 6航天工业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贮存区、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工业管道六种重大危险源。 7.5.2 航天工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7.5.2.1 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试验、搬运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且生产、试验、搬运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7.5.2.2 贮存区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 1 中所列类别的
18、危险物质,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7.5.2.3 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锅炉重大危险源: a)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不小于10 t/h的蒸汽锅炉; b) 额定出水温度不小于120,且额定功率不小于15MW的热水锅炉。 7.5.2.4 压力容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 a)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6条规定的第三类压力容器; b) 易燃、易爆介质,压力和容积的乘积不小于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c) 一般介质,压力和容积的乘积不小于25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d) 设计压力不小于100MPa的超
19、高压容器。 7.5.2.5 气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气瓶重大危险源: a) 设计压力大于30MPa的气瓶(组); b) 压力和容积的乘积不小于3 000MPaL的气瓶(组)。 7.5.2.6 工业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工业管道重大危险源: a)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第4条规定的GC1级工业管道; b) 设计压力不小于42MPa 的工业管道; c) 公称直径不小于600mm的工业管道。 7.5.3 生产场所或贮存区存在两种以上危险物质时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 生产场所或贮存区存在两种以上危险物质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a) 单元内存在的任一种危险物质的生产、试验、搬运、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
20、的临界量,则定为航天工业重大危险源; b) 单元内存在多种危险物质且每种危险物质的生产、试验、搬运、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但满足公式(1)的,则定为航天工业重大危险源。 11Qq 22Qq nnQq 1 (1) 式中: 1q , 2q , nq 每种危险物质的现储存量,单位为吨(t); 1Q , 2Q , nQ 与各种危险物质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临界量,单位为吨(t)。 QJ 32992008 7表1 航天工业贮存区、生产场所临界量表 临界量 类 别 物 质 特 性 贮存区 生产场所 典型航天工业危险物质举例 起爆器材a 1 t 0.1 t 雷管、导爆管、二乙二醇二硝酸酯 炸
21、药 50 t 5 t 黑索金、奥克特金、硝化甘油 爆炸危险原材料 250 t 25 t 硝酸铵、高氯酸铵 燃烧剂 5 t 0.5 t 铝粉、镁粉 100 t 10 t 中能固体推进剂 爆炸性 物质 火药 50 t 5 t 高能固体推进剂 闪点28 20 t 2 t 甲基肼、偏二甲基肼、甲醇、汽油、乙醇 易燃液体 28闪点60 100 t 10 t 煤油、航天煤油 易燃气体 爆炸下限10% 10 t 1t 氢、乙炔、环氧乙烷、石油气、天然气 助燃气体 20 t 2 t 氧 活性化学物质 10 t 1 t 过氧化氢、无水肼、单推三 剧毒品 1 kg 100 g 氰化钾 毒性物质 毒害品 50 t
22、20 t 四氧化二氮、发烟硝酸 a: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8 危险源辨识的工作程序 8.1 应建立辨识小组,小组成员应有熟悉生产作业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8.2 确定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生产作业活动。 8.3 收集资料,包括生产作业活动情况,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辨识依据。 8.4 对生产作业活动分类,宜包括第7章的内容,分类方法有: a) 按单位的厂界内、外的地理位置分类; b) 按生产工序的不同阶段分类; c) 按具体工作项目(如转运、吊装、加注、点火试车等)分类; d) 其它作业活动分类。 8.5 编制生产作业活动分类表,并根据不同
23、作业活动实际情况选择第 6 章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方法选用示例参见附录A)。 8.6 按照7.5的要求,识别、分析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物质特性,判定其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8.7 应用第6章提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分析每项生产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的具体名称宜参照第5章的要求,也可编写新名称(危险源辨识方法使用示例参见附录B)。 8.8 将作业活动及其对应的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列表登记,综合归纳,编制危险源分析表(危险源分析表示例参见附录C)。 8.9 编写危险源辨识报告。 QJ 32992008 89 危险源辨识报告的
24、主要内容 9.1 概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生产作业活动简介:包括涉及的危险物质(能量)、人员、工艺流程、设备、环境、场所的特点等。 b) 辨识依据: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文件、参考资料等。 9.2 应有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方法选用表。 9.3 应有各项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记录文件。 9.4 应有编制危险源分析表。 QJ 32992008 9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方法选用示例 危险源辨识方法选用示例见图A.1。 作业活动:某型号液氢液氧发动机试验 日期: 年 月 日 辨识方法 作业 活动分类 安全检 查表法 事故树 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 分析法 危险与可
25、操作性研究法 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法 分析材料 性质法 专家评 议法 发动机 吊装、转运 气密性检查 单元、综合测试 吹除置换 加(转)注 推进剂 发动机 点火试验 注:对选用的辨识方法打。 图A.1 危险源辨识方法选用事例图 QJ 32992008 10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方法使用示例 用事故树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示例见图B.1。 逻辑“与”门,同时发生事故才能出现; 逻辑“或”门,任何一个发生事故都能出现; 基本事件, 表示最基本的、不能继续往下分析的事件,是辨识出的危险因素; 条件与门,满足六边形内条件事故才能出现。 图B.1 用事故树分析法对液氢加注入贮箱进行危险源辨识示例
26、 液氢泄漏 点火源 人为因素 设备故障 液氢贮箱爆炸 浓度超限 操作 失误 机件 故障 雷电 明火 静电 真空 失效 安全装置失灵 未定期 检验 安全装置故障 QJ 32992008 11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分析表示例 危险源分析表应用示例见图C.1。 作业活动:某型号液氢液氧发动机试验 日期: 年 月 日 危险源 序号 作业活动分类 位置 危险物质(能量) 及数量 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类型 重大危险源 备 注 1 发动机吊装、转运 试 车间 违章操作 设备故障 吊索不合安全要求、护栏损坏等 车辆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否 2 气密性检查 管路 0.2MPa氮气20m3 0.2MP
27、a氢气a30m3 管路焊缝崩裂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否 3 单元、综合测试 试验系统 承压阀门未开启 (关闭)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否 4 吹除 置换 贮箱 0.2MPa氮气100m3 0.2MPa氢气150m3 置换不达标 (含杂质) 火灾、爆炸 否 5 加(转)注推进剂 贮箱 液氢2 t 液氧11 t 真空失效 操作失误 未定期检验 安全装置失灵 静电、雷电、明火 火灾、爆炸 是 6 发动机点火试验 试验台 液氢2 t 液氧11 t 管路焊缝崩裂 液氢(氧)流量过大 火灾、爆炸 是 图C.1某型号液氢液氧发动机试验危险分析事例图 QJ 3299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 QJ 32992008 *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出版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邮政编码:100830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印务发行部印刷、发行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 2008年10月出版 定价:16.00元 QJ3299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