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行车安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of bicycles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4210 1989自行车安全要求人GB 356593 ISO 4210 1989 代替GB3565 83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在于,保证按照本标准制造的自行车,在实际使用时尽可能的安全。试验的目的是保证每一个零部件乃至整车的强度和耐用性。要求从设计一开始就始终贯彻高质量和保证安全性。对于湿态制动性能的测试方法(见5.5.2条),其规定的测试条件要比实际遇到的更为严格,因此得到的制动距离超过了在实际雨天条件下可能达到的距离。尽管在本标准中规定了各种要求,但任何新的设计、结构
2、、材料和组装方法,即使不能按照本标准之要求进行试验,但能等同地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则在本标准被修正或补充之前,即可以视为符合本标准。本标准只限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故特别回避零部件的标准化。第篇总论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丁自行车及其部件的设计、组装和试验方面的安全与性能要求,并制定了些自行车使用和保养准则。本标准只适用于在公路上骑行的自行车,其鞍座可调整到635mm或更高一些的高度。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特殊种类的自行车,诸如零售商用来运送货物的自行车、串列自行车、童车以及设计和制作用来正式比赛的自行车。2 引用标准GB 3591 自行车车铃ZB Yl4 001 自行车反射器3
3、术语本标准中所用之术语,定义如下3. 1 自行车g仅借人力,主要以脚蹬驱动,至少有两个车轮的车辆。3. 2 两轮车两个车轮的自行车。3. 3送货车s主要设计用于运送货物的自行车。3. 4 串列自行车z装有双人或多人鞍座,前后依次排列的自行车。3. 5 鞍座高度:从地平面到鞍座面的高度。测量时,自行车应垂直于地面,然后从鞍座面的中心垂直测量到地面的距离。3.6制动距离g从制动开始到自行车停住所行驶的距离。3. 7 停车距离2制动距离加上骑行者作出反应的一段时间所行驶的距离的总和。3.8 行程:曲柄转动一周,自行车所行驶的距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7 21批准84 1994 03 01实施GB
4、 3565-93 3. 9外露突出物:是指与长250mm、直径83mm之圆柱棒(模拟人的肢体)的中间75mm长的那一段圆弧面相碰的突出物体。见图lo3. 10 (脚蹬)脚踩面:位于脚下的脚蹬表面,设计时要考虑其防滑性能。4 总则4. 1 锐边目唱图1外露突出物测试圆柱棒第二篇零部件的要求在正常骑行、搬运和维修时,凡骑行者的手、腿等可能触及之处,均不应有外露的锐边。4-2 突出物组装后的任何突出物,其长度超过Smm的,尾端倒圆不应小于6.3 mmo其大端尺寸(宽度)应大于12. 7 mm,小端尺寸厚度)应大于3.2mm。自行车享架的上管上,在鞍座和鞍座前300mm处之间不应有突出物,但直径不大于
5、6.4 mm的钢绳套管和厚度不大于4.8 mm的套管夹则允许附在上管上螺钉的外露突出部分,在螺母旋紧之后,应短于螺钉的大径尺寸(见3.9条)5 车阐5. 1 制动系统自行车应装有制动系统,或保证符合5.5条要求的装置。只有个制动闸时,应装在后轮上s有两个独立的制动阐时,则一个装在前轮立,另一个装在后轮上。5. 2予闸5. 2. 1 闸把位置前、后闸把安装在车把两侧的具体位置可根据我国的使用习惯z前闸把在右、后闸把在左。s.2.2握闸尺寸从闸把外表面量到车把、或车把把套、或其他防护物外表面的最大握l胃尺寸d(见图幻,在A和B二点之间不应超过90mm,B和C二点之间不应超过100mmo 85 GB
6、 3 5 6 5 9 3 直点图2握阅尺寸5.2. 3 线闸组装自行车装有不论何种类型的线闸时,将线闸紧固在车架或前叉处的螺钉都应有合适的锁紧装置,如锁紧垫圈、锁紧螺母或加固螺母。和i动系统应操纵灵活。按说明书装车时,紧绳螺钉不应鲁l坏钢绳的丝股。钢绳尾端应有一个能承受20N拉脱力的尾套,以资防护5.2.4 闸皮组装闸皮要装紧在闸盒上,按第20章规定之方法进行试验时,闸皮组合件不应有损坏。按第20章规定之试验完成后,制动系统的和j动性能应符合5.5. 1和5.5. 2条的要求。5. 2. 5 车闸的调整车闸应能调整到有效的操纵部位,除非闸皮己磨损到按说明书之规定需要掉换的程度。闸皮经正确调整后
7、,除了受闸表面外不能与其他东西相碰。5. 3脚闸脚闸应在骑行者用脚对脚蹬施以与驱动方向相反的力时得以制动和j动机构应独立有效,与驱动机构和调整无关。曲柄的驱动和制动位置之间的差异不应超过60。测量时,对曲柄每个位置施加的力矩至少要大于14N ffio 5.4 制动系统的强度5.4. 1 子闸按21.1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5.4.2脚闸按21.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不应断裂。5. 5 制动性能86 GB 3565 93 5. 5. 1 干态制动按第22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2a. 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上的自行车,以24km/h的速度行
8、驶时,应在5.5 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b. 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以下的自行车,以16km/h的速度行驶时,应在5.5 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注,5. 5 m的制动距离是包括目前通用的试验方法中因人和仪器误差在内的。今后可以根据在试验中取得的经验再行修正5. 5. 2 湿态制动按第22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以16km/h的速度行驶的自行车,应在1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5. 5. 3脚闸的直线性按第23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在脚蹬力为90300N的范围内,制动力应与脚蹬力呈线性比例(误差在20%以内)。此外,脚蹬力为300N时,制动力应不小于150N。6 车把6. 1 把横管
9、把横管的总宽度应在350700mm之间。处于最高位置时的把套上端面和处于最低位置时的鞍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超过400mm, 把横管末端应装有把套或把盖,它们应能承受70N的拉脱力。6. 2 把立管把立管上应有个永久性标记,清楚地表示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的最少深度,或用一个可靠的永久性装置来保证其最少插入深度插入标记或插入深度从把立管末端起应不小于管径的2.5倍,在标记下面至少应有一个管径长度的管子材料没切槽,插入标记不应损伤把立管的强度。6. 3把立管的把心丝杆丝杆的最小断裂力矩至少应比制造厂规定的最大旋紧力矩大50%。6.4 车把稳定性车把经正确调整后,应在正前方位置的左右两侧各不小于60的
10、范围内转向灵活,轴承处不应出现紧点、僵呆或松弛现象。当骑行者坐在鞍座上,双手握住车把把套并尽量往后靠时,自行车和骑行者的总重量至少应有25%压在前轮上。车把的几何位置推荐子附录B(参考件内。6.5 车把部件的强度把立管应经受得起24.1. 1和24.1. 2条规定的试验而不断裂。按24.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把横管相对于把立管应无转动。按24.3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把立管相对于前叉立管应无转动。但在拧紧其密接面之间的间隙之前而需要的转动除外,这种转动不得超过5.7车架前叉组合件7. 1 冲击试验重物落下按25.1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组合件上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组合件前、后辅中心线之间的永久变
11、形不应超过40mm。7.2 冲击试验(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87 GB 3565 93 按25.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8前叉前叉安装前轴处的槽口或其他的前轴定位装置,必须是:当前轴或轴挡紧贴在槽口的顶部时,前轮应位于前叉的中心。9车轮9. 1 转动精度这就是轴的圆跳动公差。下面列出的圆跳动公差代表车轮全部组装好后,在没有轴向窜动的情况下旋转一周,轮铜位置的最大允许变动范围(即指示器最大动程)。g. 1. 1 径向圆跳动公差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对轮榈上某一点沿轮榈作径向测量时,其跳动量不得超过2mm。不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其跳动最不得超过4mm。9. 1.2 端西圆跳动公差装轮缘
12、闸的自行车,对轮辆上某一点沿轮桐作轴向测量时,其跳动量不得超过2mm。不装轮缘闸的自行车,其跳动量不得超过4mm。9.2 !同隙自行车车轮经校准后,其轮胎对于前叉或车架上之任何附件之间的问隙应不小于2mmo 9.3 静负荷试验组装好的车轮按第26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其任何零部件不允许有断裂,挂重点的永久变形不得超过1.5 mm。9.4 车轮夹持力车轮应以有效的锁紧装置固紧在车架上,并应按制造厂之规定旋紧。9.4. 1 前轮夹持力沿前轮拆卸方向,在前轴上对称地施加500N的力,为时30s,前轴与前叉之间应无相对位移。9. 4. 2 后轮夹持力沿后轮拆卸方向,在后轴上对称地施加1780 N的力,为
13、时30s,后轴与车架之间应无相对位移。10 外胎和内胎10. 1 充气压力工厂推荐的最大充气压力值应标在外胎侧面,外胎装配好后应能易于看到其标值。非模注轮胎不作此项要求。10.2 配合性外胎和内胎应与轮辆相配合。将轮胎充气到推荐充气压力的110%,经过5min后,外胎仍应完整地包合在轮稠上。11 脚踵和脚蹬dll柄驱动系统11. 1 脚蹬脚踩面11.1.1 脚蹬的脚踩面应安装可靠,相对于脚蹬部件应无松动。11.1.2 不用足尖套或可用足尖套的脚蹬,都必须:a. 在脚蹬的主表面或下表面都有脚踩面。b. 有一个认定的脚踩面,能自动地翻转在骑行者的脚下。11.1.3 脚蹬设计时,只考虑用足尖套式,则
14、必须装固定的足尖套,就不再需要符合11.1. 2条a和b之88 GB 3565-93 要求。11. 2 脚蹬间隙11. 2. 1 地面距离自行车直放不骑人,一只脚蹬处于最低位置且脚踩面与地面平行,如果只有个脚踩面的话,该脚踩面要朝上,自行车应能向一例l倾斜25而脚蹬上的任何零部件不触及地面。装有避震弹簧的自行车,在测量时应使避震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就好象有一个体重85峙的骑行者坐在上面一样。11.2.2 足趾间隙不装足尖套的自行车,其脚蹬主Jj前轮胎或泥板之间的间隙(在轮胎或泥饭转到任意角度时至少应为89mm,间隙的测量方法是从两脚蹬的中心线分别向前平行于自行车的纵轴线,量到轮胎或泥板旋转弧线的
15、最近距离,取其小者,见图3。自行车的前叉设计得可装前泥板的,其足趾间隙必须以装上泥板后的情况进行测量。R瞌”疆, 川E小间阻二图3足趾间隙11. 3驱动系统静负荷试验按27.1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驱动系统之任何零部件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并应不丧失驱动能力。11. 4 脚蹬曲柄系统动态试验按27.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脚蹬或曲柄之螺纹部分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12鞍座12. 1 限制尺寸鞍座、鞍座架和其他鞍座附件的任何部分,从鞍座面与鞍管轴线之交点算起,都不能超过鞍座面以上125mm, 12.2 鞍管鞍管上应有一个永久性的标记,清楚地表示鞍管插入车架的最少深度。这个标记从鞍管底部量起不应低于鞍
16、管直径的二倍高度,标记不得损伤鞍管的强度。12.3 鞍座调节夹紧装置按第28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鞍座夹紧装置对于鞍管在任何方向上都不应有转动,而鞍管对于车89 GB 3565 93 架亦不应有转动。鞍座不用夹紧装置,而用垂直于鞍管的销辅回紧的,则允许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稍有转动,并能经得起按第28章规定之方法进行试验。13链条作动力传递用的链条,在链轮和飞轮上运转时应灵活。链条的最低破坏拉力应为8010 N。14 链罩自行车上必须装有防护装置,罩住链条和链轮的主咱合部位,防止衣服或身体某一部分轧入。防护链罩至少应从链条与链轮的起始咱合点之前25mm处装起。15 照明和反射器15. 1 照明15.
17、 1. 1 照明系统本标准对装前灯、后灯或全套照明系统不作强制性规定。如果安装的话,则应符合我国公安部的有关法规。15. 1. 2 电线装置安装电线时,应避免与运动部件或锐边相碰,以防磨破。连接在接线柱上的电线,在任意方向上,应能承受10N的拉脱力。15.2 反射器15. 2. 1 总贝0反射器的安装方式应符合下列之要求,或符合我国公安部的立法规定。15.2.2 后反射器按照15.I条安装后灯的自行车还应加装一只后广角反射器或一般的反射器,它们应符合ZB Y!4 001的要求。不装后灯的自行车则应装一只广角反射器。后反射器应为红色。15. 2. 3侧反射器自行车应装有两只侧反射器,在两侧都能看
18、到。反射器的形式可取下列之一种za. 广角反射器装在自行车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其中至少应有一只要装在车轮辐条上。对那些后轮上除了车架和泥板支棍外,还装有其他零件的自行车,则活动反射器应装在前轮上。b. 在每一只车轮的两侧,离轮胎外径10cm之内,都装有连续的环形反射材料a15. 2. 3. 1 广角反射器应符合ZBY!4 001的要求。反射材料应符合ZBY14 001的光学要求。15.2.3.2 所有的侧反射器均应同一颜色。或白色透明,或黄色。15. 2. 4 前反射器按照15.I条安装前灯的自行车不要求装前反射器。没有这种前灯的自行车则应装一只广角反射器,并应符合ZBY14 001的要求。前反
19、射器应为臼色(透明)。1s.2.s 脚蹬反射器每只脚蹬的前、后表面均应装有反射器,它们应符合ZBY!4 001的要求。反射器可以和脚蹬结构连成一体,也可以以机械方法安装在脚蹬上,但都应充分地凹进在脚蹬边缘里面或反射器框架内,以免在脚蹬边沿与其他平面接触时碰到反射镜面。脚蹬反射器应为黄色。16鸣号装置自行车可装车铃或其他适用的鸣号装置,如果安装这些装置的话,应符合GB3591和我国公安部90 的有关法规。17说明书GB 3565-93 每辆自行车必须附有说明书,并应有下列内容a. 使用前的准备一一怎样调整鞍座及车把的高度,以适合骑行者的身材,对鞍管和把立管的警告标记应予以说明。b. 对把横管、把
20、立管、鞍康、鞍管和车轮的紧固件应推荐旋紧力短。c. 润滑一一润滑部位、润滑周期及推荐润滑用油。d. 正确的链条张紧度和调整方法。e. 车闸的调整和对闸皮调换的建议。f. 变速器的调整。 一般备用零件s如外胎、内胎、闸皮组合件等。h. 附件:如装有其他附件,应详细说明操作、维修方法(如有需要),以及有关的配件(如电珠)。i. 骑行安全须知一一车闸、轮胎、车把和照明应作定期检查e雨天应注意增加制动的距离。其他事项是否需要包括在内,由生产厂自行决定。18标记凡经检验符合本标准,即可在每辆自行车上明显耐久地标上a. 本国家标准号,即:GB 3565 ISO 4210 b. 生产厂铭牌或代号。第三篇整车
21、的要求19道路试验按第29章规定之方法试验时,不应有整个部件或零件的损坏,鞍座、车把、变速控制器或反射器不应有松动或失准现象。自行车在行驶和转弯时应平稳。骑行者应能单手脱把(如要用手来打信号而无困难,且对骑行者无危险。第四篇测试方法20 闸皮试验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将车闹调整到正确的位置,鞍座上坐着体重为70烛的骑行者或放置等同的重量。对每一个闸把施加180N的握用力,并在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这个力。然后将自行车向前、向后各推动五次,每次推动距离不小于75mmo 21 制动系统受力试验21. 1 手闸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确认制动系统调整正确以后,在闸把动作的平面内,离闸把末端25mm
22、处垂直于把套加一个力,见图4。这个力应为450N,或者小于450N也可以,只要能做到2a. 线闸闸把碰到把套,无把套的则碰到把横管;91 GB 3565-93 b. 线闸副闸把与把横管的顶面相平,或碰到把横管pc. 杆式闸把与把横管的把套顶面相平。这项试验应在每个闸把上重复10次。21.2脚闸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确认制动系统调整正确以后,将脚蹬曲柄放置在水平位置上,如图5所示在左脚蹬输中心处加一个力。这个力应加在垂直方向上,并逐步增加到1500 N,然后应保持满载15 s。这项试验应重复10次。、飞、也飞砸、JAlll 四、回声图4在手闸闸把上加力92 GB 3565-93 左曲嗣,牛;:
23、;, 链,e租曲柄图5脚l调试验22制动性能试验除非另有说明,这些要求适用于干态和湿态两种试验。22. 1 受试验的自行车 “ ”匾越条4乒乒c:tP 飞轮这项试验应待车闸按第21章规定的受力试验后再在该成车上进行。车闸如有必要可重新调整正确,轮胎按标出的压力值充足气。22.2 试验跑道22. 2. 1 应尽可能采用室内试验跑道。若用室外试验跑道,应特别注意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22.2.2跑道之坡度不应超过0.5%。a. 坡度不到0.2%的,所有的骑行应取向一方向进行。b. 坡度在0.2% o. 5%之间的在湿态试验时,骑行应取正、反方向交替进行。22. 2. 3路面应坚硬,铺混凝土或纯沥青
24、,不能有松软的尘土或砾石干燥路面与自行车轮胎之间的最小摩擦系数应为0.5.22.2.4 试验跑道上应装有一计时装置,以便精确地测量开始制动时的速度,计时系统的误差不得超过2%。22.2.5 在试验开始时,跑道应是完全干燥的。按5.5. 1条的要求作试验时,跑道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干燥。93 GB 3565 93 22.2.6跑道上的风速在试验过程中不应超过3m/so 22.3仪器设备受试验的自行车应装有下列仪器设备222. 3. 1 精度校正在5%以内的速度表或转速表,用来指示试验开始时的近似速度。22. 3. 2 标记系统,以便定出制动距离的起始点。每个制动系统应装有各自的标记系统,并由闸
25、把或脚闸曲柄启动。每个系统应在闸把或曲柄开始制动动作后0.025 s内,在试验路面上作出一个标记。两个标记系统必须在自行车上处于同一水平位置。22. 3.3 车把上装一限位器,以限定闸把上的握闸力。这一装置也适用于副闸把上。见22.5条。22. 3. 4 喷水系统,由水箱、管子、前轮上一对喷嘴和后轮上一对啧嘴连接组成,用以喷湿制动表面。此外还包括一只由骑行者控制的快速启闭阀。每只喷嘴的水流量应不少于4mL/s o应用常温蒸馆水。钳形闸、涨闸、抱闸、盘闸和脚闸的啧嘴位置和方向详见图6110前T形撞头门/. 酶叉钳形闸啧啧r 轮车轮售转方向啧嘴两面啧水u 图6钳形闸啧嘴(前)!1 GB 3565-
26、93 后T形辈辈头车罪十r 二! -S兀二三二;啧嘴 啧啧南面啧水图7钳形闸喷嘴(后)车轮旋转方向主二2啧嘴图8i涨闸喷嘴(前和后95 GB 3565 93 一一一后T形接头一一一仁气F干三兴i飞:土耳嘴啧hFll 图9抱咽喷嘴96 GB 3565-93 后T影罐头A - 盘闸时闸量, 喧车,民 飞飞拿辑箴辑方向图10盘问喷嘴(后)门L 厂:二3喃喃A向”分担困97 GB 3565-93 后T形鳝头A 干45 车架啧啧啧嘴一车轮匾转方向帽闸A向扭困图11脚闸喷嘴注喷嘴方向对准轴身两端之进口处。22.4 骑行重量骑行者和仪器在自行车上的重量总和应为7085悔。若装有两个制动系统,且骑行总重量超过
27、70 kg者,则其制动距离允许大于规定的制动距离,即再加上超出70峙的每千克乘以0.011的规定的制动距离规定的制动距离十每千克超重0.011规定的制动距离。若脚闸是唯一的制动系统,则不允许有这种超出。22.5 握闸力装子闸的自行车,试验时所用的握闸力应不大于180N。施力点应在闸把末端前25mm处,如图4所示。在每系列试验骑行之前和之后都应对闸把负荷进行复核验证。施于脚闸的脚蹬力,则不予限定。22.6方法22. 6. 1 干态试验骑行骑行者应达到规定的试验速度。在越过计时装置以前应立即停止蹬动,并在越过计时装置以后立即制动。自行车应平稳、安全地停住。和l动距离应从第一个标记量到自行车上标记装
28、置之中心。22.6.2 湿态试验骑行其方法与22.6. 1条相同,只是在制动前不少于25m处开始喷水,制动前不到15m处停止喷水。22. 6. 3有效试验骑行次数跑道坡度小于o.2%的,应作下列之骑行Za. 连续5次干态有效骑行;b. 二次适应性湿态骑行(不作记录); 连续5次湿态有效骑行。跑道坡度在0.2% 0. 5%之间的,应作下列之骑行zd. 连续5次干态有效骑行,98 GB 3565-93 二次适应性湿态骑行(不作记录); r. 连续10次湿态有效骑行。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两次连续骑行之间可作短暂休息,时间不得超过3min. 22. 7速度距离校正系数如果计时装置测得的速度不是在5.5
29、条中规定的速度,则量得的制动距离应予校正。校正后的制动距离S,可由式(J)求得g式中:Sm 测得的制动距离gV,一一规定的试验速度;Vm一一测得的试验速度。22.s试验骑行的有效性正( )Sm 22.s. 1 如发生下述情况,试验应视为无效sa. 发生过多的侧向滑移gb. 发生失控现象注3某些类型的制动系统,在制动时不可能完全避免后轮有一些滑移,只要不是由于发生了上述的a和b的情况而使自行车停住的,则还是可以认为有效的22. s. 2如果校正后的制动距离超过规定的制动距离,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则这项试验骑行可以认为无效:a. 试验开始时的速度超过规定的试验速度1.5 km/h以上;b. 根据
30、标记的指示,后闸制动在前,前闸制动在后, 沿路面测得的前、后阔制动标记之间的距离超过1m; d. 在试验骑行中,出现过大的侧向滑移或失控现象,之后又有系列的试验,其制动距离超过规定的限度。注由于前闸在该制动试验中,其减速比率相当高,因此先制动前闸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自行车所具有的全部制动力量,紧跟上制动后闸也是很重要的22. s. 3 虽然校正后的制动距离是小于规定的制动距离但出现下班j情况之一者,试验仍应认为无效a. 试验开始时的速度低于规定的试验速度1.5 km/h以上,b. 沿路面测得的确认速度的那一点与后商制动标记之间的距离超过2m。如果校正后的制动距离超过5.5条中规定的制
31、动距离,则这项试验骑行应认为有效22.9试验结果22. 9. 1 干态制动应按22.6. 3条的a和d作试验骑行之后,将制动距离经校正后取其平均值(见22.7条,这就是干态制动试验的结果。为符合5.5. 1条的要求,上述数据不应超过5.5. 1条规定的制动距离。如果超重的话,则再加上22.4条规定的对于超重部分所允许增加的距离。22.9.2 湿态制动应按22.6. 3条的c或f作试验骑行之后,将和动距离经校正后取其平均值(见22.7条,这就是湿态制动试验的结果。为符合5.5. 2条的要求,上述数据不应超过5.5. 2条规定的制动距离。如果超重的话则再加上22.4条规定的对于超重部分所允许增加的
32、距离。99 GB 3565 93 23 脚闸线性试验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在脚蹬的制动方向上加个垂直于曲柄的脚蹬力,大小为90300N, 该脚蹬力所产生的制动力应沿后轮胎向前运转的切线方向来测量。制动力的读数应在车轮被平稳地拉转一周之后再读得。至少要取5个读数,各对应于大小不同的脚蹬力。对同样大小的脚蹬力应该读三次数,取其平均值。应将结果标出在坐标纸上,并用附录A(参考件)中简单介绍的“最小乘方法”来作出其“最佳直线”和士20%的极限线。24 车把部件试验24. 1 把立管24. 1. 1 力矩试验用一个夹具将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见6.2条),将一试棒或把横管装紧在把立管中,借助于试
33、棒在平行于把立管的平面内,沿把立管中心线的方向上对把立管施加一个108N m的力矩,如图12所示。把主管妥具L斗24. 1. 2 静负荷试验E少捕入深厦自力试篝把孩头中心图12把立管的力矩试验350 用一个夹具将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见6.2条),对套在把横管上的施力装置加上一个2 000 N的力,其方向如箭头所示并与把立管体的轴线成45角。如图13所示。l Oil GB 3565-93 图13把立管的静负荷试验24.2 把横管和把立管的力矩试验将装有把横管的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在把横管两边同时加上220N的力,其方向和力点务使把横管和把立管的接合处受到的力矩为最大。如果该力点恰
34、好处于把横管之末端,!iltl应尽实际之可能,将力尽量施加在把横管的末端处。恒不管怎样,施力点不能离开末端15mm以上。见图14。注因把横管的形状各不相同,故所加之力可以取不同于图示的方向在把横管把立管组合件的夹紧装置处施于紧固件的力短不应超过该紧固件的推荐力矩。量少锺入啤匮图14把横管把立管组合件的力矩试验24.3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力矩试验将把立管正确地装配在车架和前叉立管内,按制造厂的规定,旋紧把心丝杆,对把立管前叉的夹紧装置施加一个25N m的力矩,如图15所示IOI GB 3565-93 试,Z葡Ji卒但嗣粟组合件图15把立管前叉夹紧装置的力矩试验25车架前叉组合件的冲击试验25. 1
35、 重物落下试验这项试验应在车架前叉组合件上进行。这种车架如果是拆下一根管子,就能由男车变为女车的话,则应拆下这根管子来进行试验两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应予测定。前叉上应装一只轻质量的滚轮。将车架前叉组合件垂直地夹紧在后轴刚性支承上,如图16所示。102 3565 93 GB ? 22.5kg.幢轻扇良轮E太重量!kg2目由西国懂MF镰。甸叫后确酬佐直承睡umJGM喂剧团争夺得咀霍图16冲击试验重物落下)以22.5 kg之重锤从180mm高度上垂直落下,对准两轮心并与前叉翘度的方向相反冲击在轻质量的滚轮上。25.2 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试验这项试验应在25.1条中所用的车架前又滚轮组合件上进行。组合件
36、应支承在后轴处,这样可以使组合件绕后轴作垂直转动前叉搁在一个平钢耐上,使车架处于正常使用位置。在鞍管上应紧固一个质量为70kg之重物,并使其重心置于离立管上端75mm处之立管轴线主。将组合件绕后轴转动,使70kg m:物的重心垂直置于后轴上,再自由落下冲击在钢础上。见图17。这项试验应重复冲击二次。I 03 GB 3565-93 垂直置于后涌上的重物J飞、x41F气、J飞¥卜川川jil气lp,/ 由4 飞 嗣陆图17冲击试验(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26 车轮静负荷试验如图18所示,将车轮适当装夹好,在轮铜上某一点施加178N的力,方向与车轮平面相垂直。这个力只要加一次,并持续1mino 如果该车
37、轮轴身有偏移的话,如图18所示的那样,则力应加在偏移的方向上。E轮夹置缝置图18车轮的静负荷试验27 脚踵试验27. 1 驱动系统静负荷试验这项试验应在车架、脚蹬、传动系统、后轮部件等的组合件上进行,如有变速装置的话,还应包括变速装置。车架应以其中心平面垂直放正,并将后轮在轮辆上卡住,不让它转动。11q GB 3565-93 27. 1. 1 单速系统21.1.1.1 将左曲柄取向前水平位置,然后在左脚蹬中心垂直向下逐渐施加1500 N的力。该力应持续作用15s。假如在力的作用下,由于系统屈服或驱动链轮被张紧而使曲柄转过水平面以下30。位置时,应将曲柄重新回到水平位置,或者考虑到系统的屈服,而
38、将曲柄置于水平面以立某个位置,再重复试验。21.1.1.2 在做完27.1.1.1条试验之后,将右曲柄取向前水平位置,并将力施加在有脚蹬中心,重复上述试验。27. 1.2 多速系统27. 1.2. 1 将传动系统正确调整到最高档,再进行27.1.1.1条的试验。27. 1.2.2 将传动系统正确调整到最低档,再进行27.1.1.2条的试验。27.2 脚蹬曲柄系统动态试验将一对曲柄各切下一段来紧固在试验轴上,然后把一对脚蹬安装到截下的曲柄上。在每个脚蹬上用弹簧悬挂总质量为50峙的重物以减少荷重的振动,如图19所示。试验轴应以大约lOOr/min的速率旋转1000 000次。如果脚蹬有两个脚踩面的
39、话,则在旋转500000次后,应将脚蹬翻转180。用螺盯装在试撞骗上的llt幽嗣A卜斌,e袖有脚陋A-A 要为脾幢幢留些回幢A .la:l;50kg /ii.重回kg图19脚蹬曲柄组合件的动态试验28赣座、鞍管的静负荷试验将鞍座和鞍管正确地装配在车架上,鞍座央紧螺栓应按推荐的力矩旋紧。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 内之一点上,看哪处对鞍座夹的力矩大,则在力距大的一点垂直向下施加一个至少为668N的力。移去这个力之后,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内之一点上,看哪处对鞍座夹的力矩大,则在力距大的点再施加一个222N的水平力。29遭路试验每辆被选作道路试验的自行车,必须先检查一下,若有需要,要作出调整,以保
40、证其车把和车轮转动灵活但无松动,车问应调整正确,不妨碍车轮的转动p检验前、后车轮,应正确地位于同一平面上;轮胎充气应符合胎壁标出的压力值;传动链条需调整正确;若装有变速控制器,则应检验一下是否操纵自如。鞍座和车把位置应仔细调整,使适合做试验的骑行者。自行车应由身材适中的骑行者作骑行,骑行距离至少为1km0 在试验过程中,自行车应五次越过30m长的木条跑道,每根木条间隔2m,木条断面尺寸为宽高:50mmX25 mm,与轮胎接触之楞角处倒出宽12mm的45。角。自行车在通过该设障路面时的速度应与5.5. 1条规定的速度相同。105 GB 3565-93 附录A脚阐线性试验中取得“最佳直线”和士20
41、%极限线的试验方法说明(参考件)A1 脚闸线性试验中取得“最佳直线”和士20%极限线的试验方法说明可以画出一直线,使第23章规定的试验中取得的各个读数都很接近它。虽然在实用上可以用目测法来画出一条“通过各个点的完好的直线”,但这里介绍的最小乘方法却提供了一种依据,使其误差尽可能缩小,得到一条“最佳”直线。所谓“最佳直线”就是z测得值和理论值之差值的平方和为最小的直线。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a+bx 式中,x一自变量,是确切知道的(即加在脚蹬立的力,y一一因变量,是观察得到的,但有一定的误差(即车轮的制动力ha和b一必须予以确定的未知常数。对于n个读数,可用差值平方和的最小值求得其关系,即z
42、b”旦二主主znLx2 - ;xLx 取 -亏空.Y -,一” 则b 主主二豆豆王一;x一王;x代入后,则a可得2a王一bxA2举fIJ( Al ) ( A2 ) ( A3 ) 下列之z和y的四个数值是在试验中记录下来的,由此可以计算出kxy,kx2,圭和王,列表如下z表Al编号z脚蹬力.Ny制动力,N巧x I 90 90 8 100 8 IC 8 2 150 !ZO 18 000 zz 500 3 230 160 36 800 52 900 4 300 zzo 66 000 90 000 h=770 :l:y=590 Z夜y=128 900 h=I73 500 王1925 y=l47. 5
43、b主之二EXk.r2 xkx 106 3565 93 GB 128 900 (147. 5 770) -173 500 - (192. 5 770) =O. 606 a =y b:王=147. 5一(0.606 192.5) =30. 8 因此最佳直线为,y=30.s+o. 606x 20%的极限线为z80 Y11 百0(30.8 + O. 606x) =24. 64十0.485x120 Y1; =iQ6(30. 8 + O. 606x) =36. 96 + 0. 727x 最佳直辑其结果以图Al来表示。-20%幢限蜡+20%恨恨钱100 皿250 2回150 zRa晴军3曲250 200 1
44、50 100 50 。107 脚E刀,N制动力脚蹬力图表(表示最佳直线和士20%的极限线)图AlGB 3565-93 附录B车把几何位置(参考件)B1 车把几何位置车把的几何位置,如图Bl所示,一般说来是由自行车的设计用途来决定的,但不妨建议za. 车把对于地平面的倾角不大于75。、不小于650 b. 车把轴线与通过轮心的地面垂直线的交点,从地平面量起,不小于轮半径的15%、不大于轮半径的60%。骗行方向地面季直线车把轴线EM儒生俱筒,矶。地面踹阳hxz伸II!图Bl车把几何位置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本标准由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志诚。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