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20776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4.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112 - 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P 商川川问川们们1iJ11川岛jj门叫Gj川川斗引汀耳吁Technical code for huildings in expansive soil regions 实施2013 - 05 -01 发布2012-12-25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由副&HF峰,占比品战也陆社刷!iiillit-叶FA)ua、fil、lb卜l卡bPKVALkbp一!但元句3一今tH一.-hmv i -i-句ATA-9血,、dF唱EA-: 号一价、,句

2、JE二统一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s in expansive soil regions GB 50112 - 201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5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s in expansive soil regions GB 50112 - 2013 争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

3、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争等开本:850X1168毫米1/32 印张:4Y. 字数:110千字2013年4月第一版2013年4月第一次印刷定价:22.00元统一书号:15112. 23679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网上书店:http:/www.china-、飞i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飞.圭t主 I=t 第158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112 -2013,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

4、.o. 3、5.2.2、5.2.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一87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2月25日3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J88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研究与教学单位,对原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一87修订而成。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7章

5、和9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本次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有:1.增加了术语、基本规定、膨胀土自由膨胀率与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关系(附录A)等。2. 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计算表达式。3.坡地上基础埋深的计算公式。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日常管理和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4 本规

6、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吨V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云南锡业设计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陈希泉黄熙龄朱玉明陆忠伟刘文连汤小军康景文卢玉南孙国卫林闽王笃礼徐厚军张晓玉欧孝夺陆家宝龚宪伟陈修礼何友其陈冠尧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袁内镇张雁陈祥福顾宝和宋二祥汪德果邓江杨俊峰杨旭东殷建春王惠昌滕

7、延京5 目次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 2符号.3 3 基本规定54 勘察74. 1 一般规定.7 4. 2 工程特性指标.9 4. 3 场地与地基评价. 9 5 设计四5.1 一般规定. 12 5.2 地基计算. 12 5.3 场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18 5.4 坡地和挡土结构.19 5.5 建筑措施. 21 5.6 结构措施. 24 5.7 地基基础措施.26 5.8 管道.27 6施工m6. 1 一般规定. 29 6.2 地基和基础施工.29 6.3 建筑物施工.30 7 维护管理.31 7.1 一般规定. 31 7.2 维护和检修.31 6 7.3 损坏建

8、筑物的治理.附录A膨胀土自由膨胀率与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关系附录B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34 附录c现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附录D自由膨胀率试验.40附录E5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试验.42 附录F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及膨胀力试验.44 附录G收缩试验.47附录H中国部分地区的蒸发力及降水量表.50 附录J使用要求严格的地面构造.本规范用词说明.54 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and Symbols . 2 2.1 Te口丑S. 2 2.2 Symbols . 3 3 Basic Requirement .

9、 5 4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7 4. 1 General Requirement . 7 4. 2 Engineering Property lndex of Rock-soil 9 4. 3 Site and Subsoils Evaluation . 9 5 Design . 12 5. 1 General Requirement . 12 5. 2 Subsoil Calculation . 12 5.3 Site Selection and Site Planning . 18 5. 4 Slope Land and Retaining Stru

10、cture 19 5.5 Architecture Measures . 21 5. 6 Structure Measures . 24 5. 7 Subsoil and Foundation Measures 26 5. 8 Pipeline 27 6 Construction. 29 6.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9 6. 2 Subsoil and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 29 6. 3 Building Construction 30 7 Maintenance Management . 31 7. 1 General Requir

11、ement . 31 7. 2 Maintenance and Overhaul . 31 8 7. 3 lmprovement of the Damaged Building . 32 Appendix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e Swelling Ratio and the Content of Montmorillonit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 33 Appendix B The Method of Observing the Deformation of a Building . 34 Appendix C

12、 Main Points of the In-site Loading Test under Water Immersed . 37 Appendix D The Test of Free Swelling Ratio . . . . . 40 Appendix E The Test of Swelling Ratio under 50kPa Pressure ?. 42 Appendix F The Test of Swelling Ratio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nd the Test of Swelling Force 44 Appendix G The

13、T est of Shrinkage . 47 Appendix H The Table of Evaporative Power and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 50 Appendix J Ground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Strict Request for Utilization . 5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5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5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

14、ovisions . 57 9 1总则1. 0.1 为了在膨胀土地区建筑工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膨胀土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1. O. 3 膨胀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应根据膨胀土的特性和工程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条件、气候特点和土中水分的变化情况等因素,注重地方经验,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1. O. 4 膨胀土地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 1 膨胀土expansive soil 土中教粒

15、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教性土。2. 1. 2 自由膨胀率free swelling ratio 人工制备的烘干松散土样在水中膨胀稳定后,其体积增加值与原体积之比的百分率。2. 1. 3 膨胀潜势swelling potentiality 膨胀土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可能产生胀缩变形或膨胀力的量度。2. 1. 4 膨胀率swelling ratio 固结仪中的环刀土样,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其高度增加值与原高度之比的百分率。2. 1. 5 膨胀力swelling force 固结仪中的环刀土样,在体积不变时浸水膨胀产生的最大内应力。2. 1. 6

16、 膨胀变形量value of swelling deformation 在一定压力下膨胀土吸水膨胀稳定后的变形量。2. 1. 7 线缩率linear shrinkage ratio 天然湿度下的环刀土样烘干或风干后,其高度减少值与原高度之比的百分率。2. 1. 8 收缩系数coefficient of shrinkage 环刀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2. 1. 9 收缩变形量value of shrinkage deformation 膨胀土失水收缩稳定后的变形量。2 2. 1. 10 胀缩变形量value of swelling-shrinkage deformat

17、ion 膨胀土吸水膨胀与失水收缩稳定后的总变形量。2. 1. 11 胀缩等级grade of swelling-shrinkage 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对低层房屋影响程度的地基评价指标。2. 1. 12 大气影响深度climate influenced layer 在自然气候影响下,由降水、蒸发和温度等因素引起地基土胀缩变形的有效深度。2. 1. 13 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climate influenced markedly layer 大气影响特别显著的深度。2.2符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Pe一一土的膨胀力;A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户kmax-一相应于荷载

18、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Qk一一对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不利工况下作用于桩顶的竖向力;Sc一一-地基分级变形量;Se一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Ses一一地基土的胀缩变形量;Ss一一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Ve一-在大气影响急剧层内桩侧土的最大胀拔力标准值。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fa一一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此一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一一桩的侧阻力特征值;qpa一-桩的端阻力特征值;四1一一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3 Wp二土的塑限含水量;m一一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ef 士的自由膨胀率;()ep 某级荷载下膨胀土的膨胀率;()s 土的竖向线缩率;s一一土

19、的收缩系数;如土的湿度系数。2.2.3 几何参数Ap一一桩端截面积;d-一一基础埋置深度;da一一大气影响深度;hi二一第i层士的计算厚度;h。一-土样的原始高度;hw一一某级荷载下土样浸水膨胀稳定后的高度;1一一建筑物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la一一桩端进入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或非膨胀土层中的长度;lp二一基础外边缘至坡肩的水平距离;Up 桩身周长;Vo 土样原始体积;Vw一一土样在水中膨胀稳定后的体积;写第t层土的计算深度;Zen 膨胀变形计算深度;Zsn 收缩变形计算深度;卢一一设计斜坡的角度。2.2.4 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e 膨胀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如胀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你一一收缩变形量

20、计算经验系数;A一一桩侧土的抗拔系数。4 3基本规定3.0.1 膨胀土应根据土的自由膨胀率、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建筑物破坏形态综合判定。必要时,尚应根据土的矿物成分、阳离子交换量等试验验证。进行矿物分析和化学分析时,应注重测定蒙脱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蒙脱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与土的自由膨胀率的相关性可按本规范表A采用。3. O. 2膨胀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可根据其重要性、规模、功能要求和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土中水分变化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分为甲、乙、丙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O. 2选用。表3.0.2膨胀土场地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物和地基类型

21、1)覆盖面积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2)使用期间用水量较大的湿润车间、长期承受高温的烟囱、炉、窑以及负温的冷库等建筑物;甲级3)对地基变形要求严格或对地基往复升降变形敏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建筑物;。位于坡地上的重要建筑物;5)胀缩等级为E级的膨胀土地基上的低层建筑物;6)高度大于3m的挡土结构、深度大于5m的深基坑工程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1)次要的建筑物;丙级2)场地平坦、地基条件简单且荷载均匀的胀缩等级为I级的膨胀土地基上的建筑物3.0.3 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5 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

22、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 建造在坡地或斜坡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和挡土结构、基坑支护等工程,尚应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时应计及水平膨胀力的作用。3.0.4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3.0.5膨胀土地区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的规定。3.0.6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进行长期的升降和水平位移观测。地下室侧墙和高度大于3m的挡土结构,宜对侧墙和挡土结构进行土压力观测。6 4勘察4.1一般规定4

23、. 1. 1 膨胀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对场地面积较小、地质条件简单或有建设经验的地区,可直接进行详细勘察。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或有大量建筑物破坏的地区,应进行施工勘察等专门性的勘察工作。各阶段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4.1.2条第4.1.6条的规定。4. 1. 2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搜集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土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地形形态、地层和构造。了解原始地貌条件,划分地貌单元;2 采取适量原状土样和扰动土样,分别进行

24、自由膨胀率试验,初步判定场地内有无膨胀土及其膨胀潜势;3 调查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4 调查地表水集聚、排泄情况,以及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5 收集当地不少于10年的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力、干旱和降水持续时间以及气温、地温等,了解其变化特点;6 调查当地建筑经验,对己开裂破坏的建筑物进行研究分析。4. 1. 3 初步勘察应确定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并应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和预防措施,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供资料和建议,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7 1 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已有资料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工程地

25、质测绘,所用比例尺宜采用1/10001/5000;2查明场地内滑坡、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并评价其危害程度;3 预估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对地基土胀缩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4 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收缩试验、膨胀力试验和5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试验,判定有元膨胀土及其膨胀潜势,查明场地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胀缩等级。4. 1. 4 详细勘察应查明各建筑物地基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和胀缩性能,并应为地基基础设计、防治措施和边坡防护,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建议,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1 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50kPa压力下的膨胀率试验、收缩试验及其资

26、料的统计分析,确定建筑物地基的胀缩等级;2 进行室内膨胀力、收缩和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试验;3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中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现场浸水载荷试验;4对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措施等提出建议。4. 1. 5 勘探点的布置、孔深和土样采取,应符合下列要求:1 勘探点的布置及控制性钻孔深度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确定,钻孔深度不应小于大气影响深度,且控制性勘探孔不应小于8m,一般性勘探孔不应小于5m;2 取原状土样的勘探点应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貌单元和地基土胀缩等级布置,其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2;详细勘察阶段,地

27、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2/3,且不得少于3个勘探点;3 采取原状土样应从地表下1m处开始,在地表下1m至大8 气影响深度内,每1m取土样1件;土层有明显变化处,宜增加取土数量;大气影响深度以下,取土间距可为1.5m2. Om。4. 1. 6 钻探时,不得向孔内注水。4.2 工程特性指标4.2.1 自由膨胀率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进行。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应按下式计算:Jef =生二旦旦X100 (4.2. 1) 式中:Jef一一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 h一一土样在水中膨胀稳定后的体积(mL);。一一土样原始体积(mL)0 4.2.2 膨胀率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E

28、和附录F的规定执行。某级荷载下膨胀土的膨胀率应按下式计算:h., -h p-一一一!.:QX100(4.2.2) ho 式中:Jep一一某级荷载下膨胀土的膨胀率(%);hw一一某级荷载下土样在水中膨胀稳定后的高度(mm);h。一一土样原始高度(mm)。4.2.3 膨胀力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执行。4.2.4 收缩系数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执行。膨胀土的收缩系数应按下式计算:八及=一(4.2.4) A 式中:s一一膨胀土的收缩系数;As一一收缩过程中直线变化阶段与两点含水量之差对应的竖向线缩率之差(%);!J.w一收缩过程中直线变化阶段两点含水量之差(%)。4.3 场地与地基评价4.3.

29、1 场地评价应查明膨胀土的分布及地形地貌条件,并应根9 据工程地质特征及土的膨胀潜势和地基胀缩等级等指标,对建筑场地进行综合评价,对工程地质及土的膨胀潜势和地基胀缩等级进行分区。4.3.2 建筑场地的分类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地形坡度小于50,或地形坡度为5014。且距坡肩水平距离大于10m的坡顶地带,应为平坦场地;2 地形坡度大于等于50,或地形坡度小于5。且同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地形高差大于1m的场地,应为坡地场地。4.3.3 场地具有下列工程地质特征及建筑物破坏形态,且土的自由膨胀率大于等于40%的薪性土,应判定为膨胀土:1 土的裂隙发育,常有光滑面和擦痕,有的裂隙中充填有灰白、灰绿等杂色带土

30、。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2 多出露于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山前和盆地边缘的丘陵地带。地形较平缓,元明显自然陡坎;3 常见有浅层滑坡、地裂。新开挖坑(槽)壁易发生胡塌等现象;4 建筑物多呈倒八字、X或水平裂缝,裂缝随气候变化而张开和闭合。4.3.4 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应按表4.3.4分类。表4.3.4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自由膨胀率8ef(%) 膨胀潜势408ef 100mm 图5.5.5宽散水构造示意1一外墙;2 交接缝;3垫层;4-;-一隔热保温层;5 面层1 面层可采用强度等级C15的素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00mm;2 隔热保温层可采用1: 3石灰焦渣,厚度宜为100mr丑

31、200mm; 3垫层可采用2: 8灰土或三合土,厚度宜为100mm200mm; 4 胀缩等级为I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2m,胀缩等级为H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3m,坡度宜为3%5%。5.5.6 建筑物的室内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使用要求严格的地面,可根据地基土的胀缩等级按本规范附录J要求,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胀缩等级为E级的膨胀土地基和使用要求特别严格的地面,可采取地面配筋或地面架空等措施。经常用水房间的地面应设防水层,并应保持排水通畅;2 大面积地面应设置分格变形缝。地面、墙体、地沟、地坑和设备基础之间宜用变形缝隔开。变形缝内应填嵌柔性防水材料;3 对使用要求没有严格

32、限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可按普通地面进行设计。23 5.5.7 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的标高应低于散水外缘;2 广场应设置有组织的截水、排水系统,地面做法可按本规范第5.5.6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设计;3 场区道路宜采用2:8灰土上铺砌大块石及砂卵石垫层、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表面处置面层。路肩宽度不应小于O.8m;4 人行便道宜采用预制块铺设,并宜与房屋散水相连接。5.6结构措施5.6.1 建筑物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和基础形式;2 应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5.6.2 砌体结构设计应

33、符合下列规定:1 承重墙体应采用实心墙,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不应采用空斗墙、砖拱、元砂大孔混凝土和元筋中型砌块;2建筑平面拐角部位不应设置门窗洞口,墙体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1m;3 楼梯间不宜设在建筑物的端部。5.6.3 砌体结构的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砌体结构除应在基础顶部和屋盖处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对于I级、H级膨胀土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其他楼层可隔层设置圈梁;对于E级膨胀土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每层设置圈梁;2 单层工业厂房的围护墙体除应在基础顶部和屋盖处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对于I级、E级膨胀

34、土地基,应沿墙高每隔4m增设一道圈梁;对于田级膨胀土地基,应沿墙高每隔3m增设一道圈梁;24 3 圈梁应在同一平面内闭合;4 基础顶固和屋盖处的圈梁高度不应小于240mm,其他位置的圈梁不应小于180mm。圈梁的纵向配筋不应小于钳12,箍筋不应小于向200。基础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其他位置圈梁泪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5.6.4 砌体结构应设置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构造柱应设置在房屋的外墙拐角、楼(电)梯间、内、外墙交接处、开间大于4.2m的房间纵、横墙交接处或隔开间横墙与内纵墙交接处;2 构造柱的截面不应小于240mmX240mm,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呼12,箍筋不应小于

35、如20Q,1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上下贯通穿过圈梁,或锚人圈梁不小于35d;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纵筋应伸人基础圈梁或基础梁内不小于35d。5.6.5 门窗洞口或其他洞孔宽度大于等于600mm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得采用砖拱过梁。在底层窗台处宜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并应与构造柱拉接。5.6.6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支承在墙体上的长度不应小于24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支承在墙体上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支承在梁上的长度不应小于8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与支承部位应可靠拉接。5.6.7 框、排架结构的围护墙体与柱应采取可靠拉

36、接,且宜砌置在基础梁上,基础梁下宜预留100mm空隙,并应做防水处理。5.6.8 吊车梁应采用简支梁,吊车梁与吊车轨道之间应采用便于调整的连接方式。吊车顶面与屋架下弦的净空不宜小于200mmo25 5.7 地基基础措施5.7.1 膨胀土地基处理可采用换土、土性改良、砂石或灰土垫层等方法。5.7.2 膨胀土地基换土可采用非膨胀性土、灰土或改良土,换土厚度应通过变形计算确定。膨胀土土性改良可采用掺和水泥、石灰等材料,掺和比和施工工艺应通过试验确定。5.7.3 平坦场地上胀缩等级为I级、E级的膨胀土地基宜采用砂、碎石垫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300mm。垫层宽度应大于基底宽度,两侧宜采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

37、回填,并应做好防、隔水处理。5.7.4 对较均匀且胀缩等级为I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较大或基底压力较小时,宜采用墩基础;对胀缩等级为皿级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膨胀土地基,宜采用桩基础。5.7.5 桩基础设计时,基桩和承台的构造和设计计算,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第5.7. 6条第5.7.9条的规定。5.7.6 桩顶标高低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的高、重建筑物,可按一般桩基础进行设计。5.7.7 桩顶标高位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内的三层及三层以下的轻型建筑物,桩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承载力计算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当地

38、经验确定。元资料时,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2按变形计算时,桩基础升降位移应符合本规范第5.2.16条的要求。桩端进入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以下或非膨胀土层中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26 1)按膨胀变形计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1二三之二鱼Up A q国2)按收缩变形计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5.7.7-1) 二三Qk-Ap (5.7.7-2) Up q回到按胀缩变形计算时,计算长度应取式(5.7.7-1)和式(5.7-2)中的较大值,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的直径,最小长度应大于1.5m。式中:la一一桩端进人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或非膨胀土层中的长度(m); Ve 在大气影响急剧层内桩侧土的最大

39、胀拔力标准值,应由当地经验或试验确定(kN); Qk一对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不利工况下作用于桩顶的竖向力,包括承台和承台上土的自重(kN);Up 桩身周长(m); 桩侧土的抗拔系数,应由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当无此资料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相关规定取值;Ap一一桩端截面积(m2); qpa一一桩的端阻力特征值(kPa); 也桩的侧阻力特征值(kPa)。5.7.8 当桩身承受胀拔力时,应进行桩身抗拉强度和裂缝宽度控制验算,并应采取通长配筋,最小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5.7.9 桩承台梁下应留有空隙,其值应大于土层浸水

40、后的最大膨胀量,且不应小于100mmo承台梁两侧应采取防止空隙堵塞的措施。5.8管道5.8.1 给水管和排水管宜敷设在防渗管沟中,并应设置便于检修的检查井等设施;管道接口应严密不漏水,并宜采用柔性接头。5.8.2 地下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基础,宜设置防渗垫层。27 5.8.3 检漏井应设置在管沟末端和管沟沿线分段检查处,井内应设置集水坑。5.8.4 地下管道或管沟穿过建筑物的基础或墙时,应设预留孔洞。洞与管沟或管道间的上下净空不宜小于100mm。洞边与管沟外壁应脱开,其缝隙应采用不透水的柔性材料封堵。5.8.5 对高压、易燃、易爆管道及其支架基础的设计,应采取防止地基土不均匀胀缩变形可能造成危

41、害的地基处理措施。28 6施工6.1一般规定6. 1. 1 膨胀土地区的建筑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和施工季节,针对膨胀土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6. 1. 2 地基基础施工前应完成场地平整、挡土墙、护坡、截洪沟、排水沟、管沟等工程,并应保持场地排水通畅、边坡稳定。6. 1. 3施工用水应妥善管理,并应防止管网漏水。临时水池、洗料场、淋灰池、截洪沟及搅拌站等设施距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临时生活设施距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应做好排(隔)水设施。6. 1. 4 堆放材料和设备的施工现场,应采取保持场地排水畅通的措施。排水流向应背离基坑(槽)。需大量浇水的材料,堆放在距基坑(槽)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6. 1. 5 回填土应分层回填穷实,不得采用灌(注)水作业。6.2 地基和基础施工6.2.1 开挖基坑(槽)发现地裂、局部上层滞水或土层地质情况等与勘察文件不符合时,应及时会同勘察、设计等单位协商处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