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13-2005(条文说明)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pdf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20776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3.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113-2005(条文说明)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GB 50113-2005(条文说明)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GB 50113-2005(条文说明)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GB 50113-2005(条文说明)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GB 50113-2005(条文说明)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 - 2005 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67) 2 术语和符号. (74) 2.1 术语门的2.2 主要符号门的3 滑模施工工程的设计. . . (7日3.1 一般规定门的3.2 简体结构. (83) 3.3 框架结构 3.4 墙板结构的4 滑模施工的准备. (90) 5 滑模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 . . . . . . . . (92) 5.1 总体设计幻5.2 部件的设计与制作(107)6 滑模施工(113) 6.1 滑模装置的组装(113)6.2 钢筋(115)6.3 支承杆(116)6.4 混凝土(口的6.5 预留孔和预埋件(1

2、22)6.6 滑升(123)6. 7 横向结构的施工(138)7 特种滑模施工(142) 7.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42)7.2 混凝土面板施工(143)65 7.3 竖井井壁施工(144)7.4 复合壁施工(146) 7.5 抽孔滑模施工(14的7.6 滑架提模施工(150)7.7 滑模托带施工(152)8 质量检查及工程验收(155) 8.1 质量检查 (55) 8.2 工程验收(158) 66 1总则1. 0.1 滑模工艺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之一。与常规施工方法相比,它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结构整体性能好,所占用的场地小、粉尘污染少,有利于绿色环保及安全文明施工,滑模设施易于拆

3、散和灵活组配,可以重复利用等优点。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滑模和其他施工工艺相结合(如与预制装配、砌筑或其他支模方法相结合),就能为进一步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条件。因此,滑模工艺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滑模工艺与普通的现浇支模方法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z1 滑模结构混凝土的成型是靠沿其表面运动着的模板(滑框)来实现的,成型后很快脱模,结构即暴露在大气环境中,因而受气温条件及操作情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多。2 滑模施工中的全部荷载是依靠埋设在混凝土中或体外刚度较小的支承杆承受的,其上部混凝土强度很低,因而施工中的活动都必须保证与结构混凝土强度增长相协调

4、。3 滑模工程是在动态下成型,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各项偏差,确保施工操作平台的稳定可靠。4 滑模工艺是一种连续成型的快速施工方法,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准备,必须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机具设备的性能要可靠,并保证长时间地连续运转。5 滑模施工是多工种紧密配合的循环作业,要求施工组织严密,指挥统一,各岗位职责要明确。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新型结构以及特种工程的增 67 多,滑模技术又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例如滑框倒模技术的应用,围模合一大钢模的应用,大(中)吨位滑模千斤顶的应用,支承忏设在结构体外或结掏体内、外混合使用技术的应用,滑模高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应

5、用,泵送混凝土与滑模平台布料机配套技术的应用,以及竖井井壁、滑模托带、复合壁、抽孔滑模、滑架提模等特种滑模施工,均在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证明技术上是成熟的,应予以肯定并规范化。滑框倒模工艺是传统滑模施工技术的发展,该工艺对改善滑模工程表现质量有重要作用。其构造是在原滑模装置的围圈和模板之间加设滑轨,将提升架、围圈、滑轨组成滑框,模板用横向板组合,由滑轨支承,且能沿滑轨滑动。当混凝土充满模板提升滑框时,由于模板与滑轨之间的摩阻力小于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摩阻力,滑轨随着提升架向上移动而模板维持原位。当最下一块横向模板露出滑轨下口时,即将其取下,并装入滑轨的上口,然后浇灌混凝土,再提升滑框,如此循环

6、作业,成型竖向混凝土结构。由于施工中避免了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而且可以随时对取出的模板涂刷脱模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早期滑模工艺由于管理不到位易发生的表面粗糙、掉楞掉角、拉裂等缺陷。围模合一大钢模是将常用的与围圈用挂钩连接的小块钢模板,改变为以300mm为模数,标准宽度为900 2400mm,高900 1200mm;模板与围圈合一的大型钢模板,其水平槽钢肋起围圈的作用并与提升架直接相连;由于这种模板刚度大,拼缝少,装拆较简便,对保证施工精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他如大(中)吨位千斤顶的使用,支承杆布置在结构体外或体内外混合使用,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混凝土泵送工艺和平台布料机的

7、应用等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在滑模施工中的使用,对提高滑模施工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规范肯定了这些新的技术成果,并有相应的条款作出技术规定。本规范原名称是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现改名称为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这里取消了原名称液压二字,并将施工技术规范改为工程技术规范,理由如下z1 液压滑动模板指的是采用液压为动力来提升滑模装置进行滑模施工,尽管目前采用液压的情况已很普遍,本规范也主要就液压提升系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仍然有采用其他方式(如手动、电动、气动千斤顶或其他机械牵引)作为动力的滑模施工,由于它们用于滑模时的工艺原理基本相同,在操作平台结构布置、施工操作

8、以及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上也都基本一样,因此,完全可以参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将规范名称取消液压二字更有利于扩大本规范的覆盖面。2 滑模施工通常并不给工程带来特殊的设计计算问题,但是国内外滑模施工都证明,工程施工一开始就应与设计单位密切结合,设计人员应对滑模工艺有所了解,使设计的工程符合滑模工艺的特点,满足施工条件的要求,才能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例如z滑模施工适宜于竖向结构的成型,但又对竖向布置有所限制,因为模板通过之前,任何物件都不允许横穿模板的垂直轨迹,故所有横向结构的施工方法设计时都需要作特殊考虑z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使各层构件沿模板滑动方向投影重合,梁、柱截面尺寸尽量减少变化,避免

9、模板系统在施工中作大的调整z滑模工程的横向钢筋只能在提升架横梁至模板上口之间,仅在几十厘米高的区段内安装、绑扎,这要求设计的钢筋尺寸和形状能够在施工中放置就位,不妨碍模板的滑动;汇交于节点处的钢筋必须详细排列各占其位,互不矛盾F又如框架柱或筒壁的壁柱,通常受到布置千斤顶提升架的干扰,制约纵向钢筋的定位;较高的框架梁不宜设置弯起钢筋等等。以上所述远未包括所有情况,可见滑模施工很需要设计的关注。因此本规范编写的着眼点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施工时怎样做才能达到快速、优质、安全的要求,而且还要告诉人们在从事工程设计时怎样体现出滑模的工艺特点。为此本规范在总则中强调 69 了设计与施工需要密切配合外,规范的

10、第三章中还专门规定了对滑模工程在设计上的要求,它在本规植技术条款中约占有20%以上的篇幅,这也许是本规范与其他施工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之所在。鉴于上述情况,原来的规范名称不能概括规范所涉及的并占有较大篇幅的设计内容,因此将规范名称改为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更为简明确切。从事滑模工程的技术人员必须切实掌握滑模工程的特点,否则可能会出现工程设计不适于滑模,造成施工困难而降低综合效益;或因施工不当使工程质量低劣,出现混凝土掉楞掉角,表面粗糙、拉裂,门窗等洞口不正,结构偏斜等问题,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甚至在施工中发生操作平台胡塌,造成人身伤亡、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等恶性事故。制定本规范是为了使滑模工程的施

11、工和验收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使工程能够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更好地推动滑模施工工艺的发展。1. O. 2 本规范主要用于指导采用滑模施工的混凝土(不含特种棍凝土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所考虑的工程对象,包括滑模施工的竖向或斜向的工程,如混凝土筒体结构(包括烟囱、井塔、水塔、造粒塔、电视塔、筒仓、油罐、桥墩等),框架结构(包括排架、大型独立混凝土柱、多层和高层框架等),墙板结构(包括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近年来,滑模施工的应用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展,这些工程对象大多出现在工业建设中,它们都是以滑模施工为主导工艺,但又附有些其他特殊要求,需要在制定

12、滑模方案的同时予以研究,增加或改变一些附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顺利完成。这类滑模工程的施工,我们统称为特种滑模施工。这里所指的特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的结构对象比较特殊,二是所使用的滑模方法比较特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扩大,这类工程结构不断增加,有必要将那些技术上比较成熟的特种滑模施工工艺列入规范中,例如滑架提模施工(薄壁曲线变坡滑模)、竖井井壁施工(沿岩邦单侧滑模)、复合壁滑 70 模施工(同一截面内两种不同性质混凝土滑模)、滑模托带施工(结构的支承体系在滑模施工时托带重、大结构如和架、网架等就位)、抽孔滑模施工(在滑模施工的提凝土截面内同时抽芯留孔)等等。与GBJ113-8

13、7规范相比,本规范修订中特殊滑模施工一章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扩充。1. O. 3 采用滑模施工并不需要改变原设计的结构方案,也不带来特殊的设计计算问题。关于滑模施工的特点以及施工与设计配合的重要性在第1.0.1条条文说明已有较详细叙述,此处不再重复。采用滑模施工的工程如果设计方面参与不够,既会增加施工方面的困难,也使设计方面失去了对滑模施工的影响力,且无法利用滑模施工的特点来发挥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势。只有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了,才能使工程在设计上既体现滑模施工的特点,在施工上又能满足设计对建筑功能和质量的要求,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明显。为此,除本条强调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外,在本规范的第三章

14、中还专门提出了对滑模施工的工程在设计上的有关要求。1. O. 4 在气温较低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增长十分缓慢,为保证滑模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滑升速度既要与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相适应,又要使出模混凝土不受冻害,施工速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滑模施工一般多为高耸建筑,冬期施工中为改善混凝土硬化环境和人员操作等条件,需要采取的保温、加热、挡风等措施则更为复杂,施工控制更加困难,施工费用也更高。因此滑模工程一般不宜安排在冬期施工。如果在冬期进行滑模施工,施工单位必须特别重视滑模冬施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保证根据滑模施工特点制定的专门技术措施得到完全落实。滑模冬期施工的技术措施,除了要满足一般冬施要求的条件,

15、如组织措施(包括z方案编制、人员培训11、掌握气候变化等等),现场准备(包括有关机具、混凝土外加剂和保温材料准备、搭设加热用的临时建筑设施、临时用水及材料的保温防冻以及混凝土、砂浆及 71 外加剂的试配等)、安全与防火(包括防滑措施、积雪清扫、马道平台松动、下沉处理,防烫伤、防腐蚀皮肤,防食物及毒气中毒,防火灾、爆炸,防触电、漏电等)外,在施工技术上重点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混凝土应该在什么技术条件状态下才能满足拟定的滑升速度要求?二是在拟定的滑升速度下已脱模的混凝土应在什么温度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达到该混凝土必需的抗冻强度?关于第个问题本规范第6.6.16条已得到解决,关于第二个问题在建筑工

16、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第7.1. 1条已有明确规定。当掌握了所使用的结构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发展关系(通过试验),我们就可以计算出:1 在要求的滑升速度下泪凝土硬化所需环境温度的下限;2 出模混凝土的抗冻强度;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混凝土达到抗冻强度所需的时间(h);4 根据滑升速度要求、选用的保温材料性能等条件确定供热量值、上暖棚和下暖棚的长度和高度;5 确定有关暖棚结构形式和有关设备、管线的配置等。总之不论采用何种冬施方案都应通过热工计算,确保效果。可是,滑模冬期施工不但技术要求高,而且施工费用也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冬施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而冬

17、施对策又各有千秋,一地的成功经验,不一定能适应其他地方,因此本规范对冬施的技术要求和措施未做出具体规定,仅指出在冬期施工时必须制定专门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增长又十分快速,表层混凝土失水很快,易发生裂缝,为保证滑模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必须采取针对措施,使滑升速度与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相适应,并重视滑模在酷暑条件下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制定的专门技术措施得到完全落实。1. O. 5 滑模工艺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中的一种,对施工中的安 72 全、劳动保护等要求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包括有关专业安全技术规程),原国家劳动人事部组织编制、

18、国家建设部批准实施的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是滑模施工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它针对施工中的现场、操作平台、垂直运输、设备动力及照明用电、通讯与信号、防雷、防火、防毒、施工操作、装置拆除等的安全技术和管理,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因此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要求本规范未予规定。涉及有关其他专业的安全技术问题,还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专业规范和专业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1. O. 6 滑模施工是混凝土工程的一种现浇连续成型工艺。本规范是针对滑模施工特点编写的,有关混凝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未予涉及,因此采用滑模施工的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除应遵守本规范外,还应遵守国家现行其他有

19、关规范中适用于滑模施工的规定,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烟囱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等,对于矿山井巷工程应遵守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于水工建筑应遵守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等等。 73 2 术语和符号2. 1术语本规范给出了16个有关滑模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方面的专用术语,并从滑模工程的角度赋予了其特定的涵义,但涵义不一定是其严密的定义。本规范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性英文术语,该英文术语不一定是国际上的标准术语,仅供参考。2.2主要符号本规范给出了20个符号,并对每一个符号给出了定义,这些符号都是本规范各章节中所引用的。 74 3 滑模施工工程的设计编写本章

20、的主导思想如下z1 在施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内规定了有关工程设计的条款,这本身表明滑模施工和结构设计紧密关联。滑模施工为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条件,同时也需要设计吸取滑模施工的基本要素,为施工创造必备的条件。本章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z1)指导设计。对设计方面来说,以此章为依据,遵照滑模工艺的基本要求,充分应用滑模施工的特点,设计出适宜于采用滑模施工的结构物。2)服务施工。对施工方面来说,也需要清楚滑模施工对设计的要求。在研究一项工程采用滑模施工方案时,以此章为依据对设计图进行审查,澄清设计条件是否适合于滑模工艺和确定滑模施工的区段,提前理顺滑模区段内全部细节,采取必要措施满足设计的特殊要求。3)

21、协调共识。滑模施工的程度如何?应做哪些必要的修改?需把握修改范围限定在必须改的和值得政的,以此章作为有关各方谋取共识的基础。2 本章条款内容的选定及限定尺度,综合遵循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质量有保障、经济效益好、总体工期短的原则。不局限于提供解决具体技术疑难的方法。对待施工限制设计的要求,要区别是否具有共性,注意向前发展,避免停滞不前。3 滑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在总体结构方案上,应该遵循施工服务于设计,但在具体结构细节上,设计应照顾施工的需要,设计方面应积极地关注施工的变化,在维护设计效果的前提下,多为滑模施工创造一些有利于施工作业的条件。4 本次修订规范重点在提高工程质量,

22、保证施工安全,防止那些低水平的滑模施工队伍出现在建筑市场,应积极发展能提高滑模施工质量的新工艺,实事求是地对待滑模施工,把这一工艺用在最适合采用滑模施工的工程上,确保每项滑模工程施工质量合格。3.1一般规定3. 1. 1 滑模工程对建筑物的平面形态的适应性较强,这是滑模工艺的又一个特点,因此,对建筑物的平面设计不需作限定,可给设计以更大的灵活性。但是对建筑物的竖向布置有些限制,模板向上滑升通过之前,任何物件不能横穿模板的垂直轨迹,因此力求平面布置时使各层构件沿模板滑动方向投影重合,尽量避免滑升过程中对模握系统做大的变更。本次规范修订中取消了立面应简洁,避免有碍模板的局部突出结构的提法,改为应做

23、设计处理,这是为了避免过多地制约设计。事实上,对于建筑功能上要求必须设置的局部凸出的横向结掏,如民用住宅建筑挑出的阳台、公共建筑中的挑檐等,在滑模施工方案上做某些处置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施工中遇到局部的突出结构要做特殊处理,采取何种处理方式规范未作具体规定,但处理的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3. 1. 2 如果一次滑升的面积过大,由于各道工序的工作量、设备量增大,施工人员增多,现场的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变得复杂或困难,以致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将整个结构物分若干个区段进行滑模施工,也可以选择一段最适合滑模施工的区段进行滑模施工,另一部分结构采用其他工艺施工。本条重点

24、在指出分区段问题不能完全由施工单位自行处理,需要从设计上创造条件,尽可能利用结构的变形缝(如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宽度一般不小于250mm。如因施工限制,分界线与结构变形缝的位置不一致时,则可能要在结构的配置或构造上做某些局部变更,因此要求设计单位对分界处做出设计处理。3. 1. 3 本条对设计提出的要求虽不具有定量的规定,但表明了最为体现滑模施工优势的是面积小而高度大的结构。滑模用的模板板面高度一般为11.2m,用以成型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因此,结构物愈高,每立方米混凝土滑模设施的摊销费用就愈低,一般结构物高度大于15m(对于圆形混凝土结构,直径在10m左右,高度在10m以上)采

25、用滑模施工是经济的。当建筑平面相同,滑模施工的高度为60m,每平方米墙体模板费用仅为施工高度10m时的1/3左右。对于一次滑升面积的大小,并无严格限制,主要视施工能力、装备情况及工程结构特点而定,一般为200800m2,这不是说技术上的可能性,而是从改进工程质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的。一次滑升的面积小一点,一次投入使用的机具数量和模板组装量较小,其重复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更显著。且较小的面积便于现场统一指挥,施工作业相互影响的因素较少,各工序协调的难度降低,从而也降低了施工管理的难度。这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都是有益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采用滑模施工,更能发挥这一工艺的优势。3. 1. 4

26、 采用滑模施工要因结构条件因地制宜,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不强调单一扩大滑模施工面积和范围,避免过多地制约设计和增加施工的复杂性。例如z与塔楼相连接的裙房可采用其他现挠或预制方法施工,而塔楼采用滑模施工;多层或高层建筑的电梯井、剪力墙采用滑模施工,其他外围结构及墙板采用其他工艺施工等。3. 1. 5 对某些高层建筑或高耸筒体结构,有时采取先滑模施工竖向结构(如外墙或柱、筒体外壁等)后,再施工横向结构(如楼板平台、内部横梁结构或筒体隔板等)的做法,这会使结构物在施工过程中改变原设计的结构工作状态,大大增加了竖向结构的自由高度,这涉及一次滑升结构的整体稳定问题。横向结构的二次施工方案,包括二次施工结

27、构的制作安装方案和与滑模结构间的连接 77 方案,处理不好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状,降低结构可靠性或耐久性。本条的规定是提醒设计与施工双方都应重视横向结构的施工程序与方案导致的设计条件的变化,防止损害原结构设计的质量及可能带来的施工安全问题。条文中把施工单位写在前面,有意指出应由施工单位采取主动,因为有关横向结构施工的程序和方案问题最终怎么解决,设计常处于被动地位。条文中规定共同商定,意在表明施工单位不应单方面自行其事,设计单位也不能回避滑模施工带给设计的特殊问题。3.1.6 常规的滑模施工是指模板处于和结构混凝土直接接触状态,当模板提升时,在已浇灌的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面上存在着摩阻力,使混凝土被向

28、上拉动,这需要由结构混凝土的自重去克服这一摩阻力,模板的移动就可能把混凝土带起,使结构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设计结构截面时,应考虑这个因素。影响摩阻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z模板材质和粗糙程度、温度、模板和混凝土的持续接触时间等。本条规定的各种结构的最小尺寸,符合国内、国外的成功实践,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注意具体工程的实际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条维持了GB113-87规艳的提法,但对第5款进行了修订,由于方形截面柱短边和长边相同,因此实际上也规定了方形的截面不应小于400mmX 400mm。如采用滑框倒模施工,提升平台时,模板停留在原位不动,不存在模板对混凝土的摩阻作用,且框与模板间的摩擦力很小。

29、因此结构截面尺寸可不加限制。本条中对结构截面尺寸的要求是按采用钢模板的条件提出的。3.1.7 关于滑模工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现行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强度等级下限已可满足滑模施工的工艺需要。考虑到滑模施工的对象主要是体形较大的结构,在实际设计中混凝土等级已没有低于C20的,而且在高层建筑物中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78 (或高性能混凝土)乃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条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上限未作规定。目前滑模施工中采用C40等级棍凝土已常见,C60等级混凝土已有一些成功的实例。对滑模工程来说,设计采用较高的强度等级,也有利于在施工期内结构强度增长的需要。但是采用通常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其初期凝结性

30、能和强度发展规律有可能与通常的混凝土有所不同,因此应在滑模施工的准备阶段通过滑升试验,检验该混凝土性能是否满足滑模工艺的要求,否则应对其改性,使之既满足结构的需要也能满足滑模施工的需要。要求同一标高上的承重构件宜采用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是考虑到滑模施工速度快,每一浇灌层厚度较薄,滑升区段全范围成水平分层布料,而且先后浇灌的顺序又不是固定的,如果同一标高上使用几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势必要延缓浇灌时间,影响滑升速度,更严重的是直观上不易区分,极易在搅拌、运输、浇灌等几个环节中被弄混,而又很难被发现,这对结构安全的影响很大。3.1.8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1、因为对有代表性的结构物损伤调查分析显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就是混凝土的中性化碳化。即混凝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存在于水中的碳酸铀或酸的作用,使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变成为碳酸钙,硬化水泥的pH值由12-13的强碱性状态,降低到pH值为11.5以下。此时如果有水和氧的入侵条件,混凝土内的钢筋就会产生锈蚀。混凝土碳化由表及里,因此通常把混凝土碳化深度作为结构老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规范规定滑模施工的墙、梁、柱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在室内正常环境)比常规设计所要求的增加5mm。这是考虑到模板提升时,由于混凝土与模板之间存在着摩阻力,如果控制不好,混凝土表面有可能因此出现微裂缝。虽然混凝土出模后要求经过原浆

32、压光,对这种缺陷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弥补,但要百分之百避免却十分困难。此外,由于梁一般不设弯起钢筋,箍筋直径有时较粗, 79 柱子的纵筋需要焊接或机械连接,都涉及到保护层厚度的实效。从维护结构的耐久性考虑,将保护层厚度增加5mm是必要的。3. 1. 9 滑模施工中若要较大地改变竖向结构截面尺寸,需要移动模板、接长围圈、增补墙体模板面积和平台铺板等,这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且不安全的高空作业。在一定条件下,优先考虑变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配筋量去适应结构设计的需要,从工程的综合效益出发,尽量减少竖向结构截面变化次数,则十分有利于施工作业。本条的意图在于使设计注意到这一情况。条文规定是减少变化,并非不允许变

33、化,对于高耸建(构)筑物,如限定设计上完全不变更截面,会使得设计显得不合理,也非必要。3. 1. 10 本条第1、2款提到的对结构钢筋的要求,是滑模施工特定的操作条件所带来的问题。尤其是第2款,对交汇于节点处的上、下、左、右的纵横钢筋,必须在施工前做详细的排列检查,使每根钢筋各占其位,不相矛盾。因为在滑模施工中各种钢筋是随着滑升施工逐渐进行绑扎的,当横向梁的钢筋出现时,柱子纵向钢筋巳经固定于混凝土中,不可能进行任何调位。发生这种情况必然迫使整个区段的滑模施工陷于停顿,处理的难度较大,故必须事先予以理顺。设计者应在施工图中有所处置,施工人员亦应在开始滑升前,对此进行仔细检查。第3款关于结构钢筋兼

34、作支承杆的规定,作了较大的修订,将GB 113-87规范中Z.1. 9条第3款的第一句话宜利用结构受力钢筋作支承杆取消了,不再强调利用结构钢筋作支承杆,这是从保障施工质量出发,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滑模工艺技术发展,出现大吨位千斤顶,在结构体外设置支承杆,利用结构钢筋的必要性降低了。对兼作钢筋使用的支承杆能否满足结构受力钢筋的性能要求,过去曾做过一些试验并得到以下结论z1 由于卡头对支承杆有冷加工的作用,其屈服点有明显提高,极限强度也有所增大,但接头焊接时,增加的强度又会得而 80 复失;2 卡头对支承杆的压痕会减少其截面积,滚珠式卡头和模块的卡头对25Q235支承杆造成的相应最大截面损失分别为

35、6%7%和3.3%;3 混凝土在初凝前支承杆负载颤动,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对支承杆的握裹力,混凝土进入终凝后(常温约6h)颤动会降低握裹力,并认为对一般要求的结构构件支承杆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能够保证两者的共同工作气4 支承杆受到油污后使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有明显影响,当油污面积达到50%时,握裹力可降低40%;5 施工中支承杆接头的位置较低,焊接操作条件较差较难保证接头质量。另外,法国SNBATI编制的滑动模板设计和应用建设中指出支承杆在结构设计中不作钢筋受力,因其连续性和粘着性是不定的。基于上述理由,在编写GBJ113-87规范时,作出了其设计强度宜降低10%25%使用的规定。例如,设计时25支承

36、杆降低为22钢筋计算,以弥补因压痕、油污、颤动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同时又能节约一些钢材。但是上述处理方式有些设计单位的同志提出了不同看法。主要有zI 既然支承杆代替结构钢筋使用存在着一些对质量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不宜在规革中鼓励这种代用。2 GBJ 113-87规范中规定对兼作支承杆的受力钢筋,其设计强度宜降低10%25%,问题是其降低的幅度应如何掌握?由施工单位自己确定?还是设计监理单位确定?3 钢筋对构件承载力的作用,不仅与其数量有关,与其所在位置也有密切关系,而支承杆的位置却由施工要求确定,这两者的位置多数情况很难做到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存在着支承杆能否代替钢筋或如何确定其代用量的问题

37、?这里必须弄清楚在设计的内 81 力下,用支承杆代替结构钢筋的截面与原设计截面之间在作用(应力)方面存在什么差别,才能确定这种代用是否有效或有效到什么程度。显然这已经不是单独由施工一方所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有设计单位的协助和认可。可见,用支承杆代替结构钢筋使用虽然是可行的,但代用的条件又是苛刻的,因此在GB113-87规范第2.1.9条第3款基础上修改为对兼作结构钢筋的支承抨,其设计强度宜降低10%25%,并根据支承杆的位置进行钢筋代换,其接头的连接质量应与钢筋等强。本条第4款是针对二次施工的楼板连接的胡子筋说的。直径大于8mm的胡子筋不易调直,其外露部分有弯钩,施工中易钩挂模板,也不易事后从

38、混凝土中拉出。锚入混凝土中的部位宜有弯折(U型),是为了防止钢筋被外力作用时产生旋转,而完全丧失锚固性能,同时弯折部分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3. 1. 11 在滑模施工中由于条件的变化,预埋铁件不便于埋设操作,设置较多的埋件往往要占用较长的作业时间,影响滑升速度,而且也容易产生遗漏、标高不准确、埋件阻碍模板提升、被模板碰掉或埋入海凝土中不靠近构件表面等问题,这说明预埋铁件的方式是陈旧了。采用在构件上用膨胀螺栓、锚枪钉、化学螺栓、钻孔植筋等后置方式,则要灵活得多,所以需要设计上尽量减少预埋件,这样既有利于施工,也使设计主动。有效的后锚固技术有多种多样,在规范中不必具体指定。必须设置预埋铁件时,其

39、设计应便于滑模施工中安装、固定。预埋件的竖向尺寸不应大于模板上口至提升架下横梁的净空距离,般不宜大于400mm,柱上的预埋件宽度宜比柱宽度小50mm以上。3. 1. 12 为了避免因设置预埋件或预留孔洞的胎模使滑升工作产生过多的停歇,也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建议设计上尽量将各种管线集中布置,使这些预埋件能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排列,而且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预埋件,在施工中也不易遗漏。3. 1. 13 为防止因预留孔洞位置的偏差,使二次施工的构件不能顺利进行安装,这些预留孔洞(如梁窝、板窝等)的尺寸宜比设计尺寸每边增大30mm。3.2简体结构3.2.1 大面积贮仓群采用整体滑模施工,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0、但是搞大面积的一次滑升存在经济效益低,质量不易保证的缺陷。因为一次滑升的面积过大,所需的机具设备量多,一次投入的人力、物力过于集中,滑模装置周转利用率低,滑模施工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从施工质量方面考虑,一次滑升面积过大,使用的机具和千斤顶的数量增多,千斤顶的同步控制更加困难,液压系统和施工机具出现问题(故障)的几率增大。每道工序的工作量、单位时间要求供应的物料量以及施工人员数量都要增大,现场的统一组织和指挥的难度都加大。其结果易使施工人员常处于对付各类设备的故障处理或待料停工状态之中,迫使全系统经常出现非计划停歇,措施不当易使混凝土出现表面拉裂、掉榜掉角、冷缝等质量缺陷,设计应该关注这种局面。

41、贮仓主要是环向结构,不宜采取在筒壁上留竖向通长施工缝的办法去分割滑模施工区。需要设计上予以创造分成小群体滑模施工的条件。3.2.2-3.2.6 这些规定都是贮仓滑模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方案设计时尽可能予以配合和创造条件,几点要求也是提供设计处置不同情况的几种方式选择。条文是把滑模施工作为有效施工方法之一,并非限制性条文,不强调设计按照一套滑模装置从基础顶滑升到顶。3.2.7 井塔的筒壁在结构形态及受力条件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筒体构筑物。一般在其顶部安装有大型提升设备,塔体内有楼层,井塔的平面小,高度大(一般为4060m,少数达70m),在冶金、煤炭等系统中的数量不少,采用

42、滑模施工是优越的。根据井塔的结构特点,采用带肋壁板结构.以保持壁板厚度不变,必要时可调整壁柱截面的长边尺寸,既满足受力的设计要求,又有利于滑模施工。壁柱与壁板、壁板与壁板连接处的阴角F设置斜托,一方面可加强转角的刚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证滑模施工质量。3.2.8 井塔内部楼层结构的二次施工,是滑模施工的特定现象,工作量很大,结构设计条件多变,多种结构构件的相互连接,既分为二次施工又要符合整体结构的受力性状,而且跨度、截面、荷载等条件是多变的。因此条文规定必须由设计确定二次施工的方式及节点大样,不得由施工单位自行处理。本文内容上作了较多补充,针对常见的几种不同的二次施工方案作了具体规定。这既提醒

43、设计落实这些特定要求,也有益于施工单位核查设计条件。关于第1款所说的仅塔身筒体结构一次滑升,连接楼层的主梁也为二次施工时,几十米高的塔体暂时成为无内部横向结构支撑的空心筒体,壁板为直线形平板,长度常为12 15m,有时达18m,塔体又是承受竖向压力为主的结构,必须慎重对待施工期的结构稳定性问题。带肋壁板中的肋对维护壁板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必须保持肋沿高度范围内的完整,不得采取预留梁窝而使肋被分割。壁柱与楼层主梁二次施工的连接构造比较复杂,在焦家金矿主井井塔工程中,主梁的跨度为12m,截面尺寸为350mmX 2000mm,成功地实践了主梁的二次施工。本条规定由设计做出主梁与壁柱连接大样,意在促进设

44、计认真地处理这种构造,也促进施工单位认真地对待主梁的二次施工。3.2.9 本次修订将原规范第2.1.3条的内容作了删减。保留了电梯井道采用独立滑模施工时关于适当扩大净空尺寸的要求。但将扩大尺寸由每边放大50mm修改为30mm。这是因为要预防万一发生施工偏差过大时,为设备安装留出调整余地。 84 3.2.10 带内衬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计上大多采用在筒壁上设置斜牛腿支撑内衬。不少单位为缩短工期,采用筒壁与内衬同时滑模施工(即双滑)。筒壁上的斜牛腿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在实际工程中多改为矩形牛腿。牛腿的隔热处理是烟囱结构中的薄弱点,设计与施工双方都应重视。3.2.11 筒体结构钢筋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45、是为了搭接时可不设弯钩,避免滑升时弯钩挂模板,有助于绑扎的钢筋不向下滑动,也有利于模板滑升时阻止混凝土随模板带起。直径小于10mm的竖向钢筋容易弯曲,施工固定比较困难,建议不予采用。关于双层钢筋网片之间的拉结筋的设置,需考虑结构受力特性,应在图纸上予以规定。在筒仓类结构中,以环向钢筋受拉为主,拉结筋在施工中起控制钢筋网片的定位作用。但在井塔类结构中,是以竖向钢筋受压为主,拉结筋的作用除了在施工中起定位作用外,还要保证受压钢筋不屈曲,应参照柱子箍筋的要求设置。另外,以适当间距增设八字形拉结筋,可以有效地阻止钢筋网片的平移错位。3.2.12 筒体结构中的环向钢筋为主要受力方向,其接头应优先采用性能

46、可靠的机械连接方式。3.3框架结构3.3.1 本条各款是为了尽量避免在高空重新改装模板系统或简化模板改装工艺所作的规定。3.3.2 本条是新增补的。意在促进设计理解在框架结构滑模施工中,希望增强柱子的刚度,加大柱子的层间高度,减少横梁的数量。采用异形截面的柱子,可以实现其刚度比相同截面积的常规矩形或圆形柱子大几倍,设计出最适合于滑模施工的框架结构,充分发挥滑模的优势。已有工程实例如安庆铜矿主井塔架高48.7m,柱设计为四根角型柱,层高10m及12m,横梁跨度为3.6m。这种结构设计就很富有滑模施工的特性。 85 3.3.3 次梁二次施工,在主梁上预留梁窝槽口进行二次浇筑混凝土,对主梁承受弯曲及槽口处受剪切性能是否有影响,为此,在金川做过12根梁的对比破坏性试验(梁窝为锯齿状,次梁的高度占主梁高度的1/3-4/日,没有发现二次浇筑与整体浇筑有区别,故指明仍可按整体结构计算。3.3.4 本条规定柱上无梁侧的牛腿宽度宜与柱同宽,有梁侧的牛腿与梁同宽,是为了简化牛腿模板的制作安装,使施工时只需插入堵头模板即能组成柱和牛腿的模板。如果牛腿的支承面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加宽部分可设计成二次施工,形成T型牛腿。3.3.5 本条所列各项都是针对滑模施工特定条件提出的。1 在楼板二次浇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