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Motor vehicles-Ventilation and heat insulation-Test method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GB/T 12546-90 代替GB1334一77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使用时,汽车驾驶室、乘员室的隔热通风道路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2 引用蠕准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3 试验条件3. 1 汽车试验时的装载质量、装载方法、轮胎气压、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按GB/T12534的规定。3.2 气象a. 天气:晴;b. 气温:环境温度在35C以上,指汽车试验行驶时周围环境阴影下
2、通风处的空气温度,测量点的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为1.5 m; C. 风速:不超过3m/s。3.3 试验仪器a. 远程温度计,最小J度为lC;b. 多点温度计,最小刻度为lC;C. 风速计;d. 负荷拖车;e. 吸尘器。3.4 试验道路平整硬实的沥青或水泥路面,坡度不大于1.5%。4 试验车辆的准备4. 1 驾驶室或车身应密封良好。4.2 车身油漆、驾驶室及乘员室的隔热层应完好。4.3 汽车通风装置和门窗完整,开启闭合及调整应灵活。4.4 车身内温度测量的线路应整齐,不影响驾驶和试验的操作。4.5 试验前应做好车内的清洁吸尘工作。4.6 其余试验车辆的准备要求按GB/T12534的规定。国家技术监
3、督局1990-12-12批准1991-09-01实施GB/T 12546-90 5 测量点位置的确定测量点位青见罔所示。L I-qd L l-3 L -J-E一日_j_一一Z R S EIT 一_)5. 1 温度测量点:A一一驾驶室地板外表面上,接近发动机热源,温度最高的一点。A 驾驶室地板内表面上,对应于点A位置的一点。B 驾驶室前围下部外表面上,接近发动机热源.温度最高的一点。B一一驾驶室前围下部内表面上,对应于点B位置的一点。C一一骂驶室驾驶员-侧顶盖外表面上的一点。C一一驾驶室顶盖内表面对应于点c位置的一点。D一一驾驶室副驾驶员4侧顶盖外表面上的一点。D 驾驶室顶盖内表面对应于点D位置
4、的一点。E一-乘员室后端中央顶盖外表面上的一点。E-乘员室后端中央顶盖内表面对应于点E位置的点。5.2 温度和风速测量点J一一驾驶员脸前的点。K 一副驾驶员脸前的一点。M一驾驶员膝前的一点。N 副驾驶员膝前一点。GB /T 1 2 5 4 6 - 9 0 R一一厢式车通道内,乘员室1/3处乘员乘坐位置脸前的一点。8一二厢式车通道内,乘员室2/3处乘员乘坐位置脸前的一点。T一一厢式车后座中部,乘坐人员座位脸前的一点。5.3 风速测量点y-一副驾驶员外耳侧的一点。元某特殊位置乘坐人员耳侧的一点(如售票员位置)。5.4 根据车辆的用途和布置情况,如多排座后座,客车的售票员位置,发动机罩在驾驶室内部,
5、后置发动机等不同情况,可增减部分测量点。测量点选定后,试验过程中不能随意变动。5. 5 各温度测量点热电偶的安装:应把热电偶牢固地固定在被测点车身内外的表面上;不固定的热电偶在汽车行驶时也不允许移动或不稳。试验前,各热电偶要作好标定,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6 试验程序车辆先以最高速度40川的速度行驶,观察汽车顶盖外表面测点C,D的直射温度.在该温度达到稳定后,试验即可开始。6. 1 不带负荷拖车试验:打开全部车窗(前风窗除外),并使所有通风装置于全开位置,以最高车速40%的速度在试验道路上行驶。按测量点顺序测定各点温度值,然后测定各点风速值,并记录驾驶员、副驾驶员、乘员对热状况的直觉。6.2 负
6、荷拖车试验:试验车辆连接负荷拖车,汽车用次低档,发动机捕门全开,用负荷拖车调节汽车的负载,使被试汽车的发动机处于最大扭矩状态工作,待车速稳定后,按测量点字母顺序测定各也度值和风速值,并记录驾驶员、副驾驶员、乘员对热状况的直觉。6.3 要作打开前风窗的试验时,可选用15km川的速度,试验方法同6.1及6.206.4 试验往返各进行二次。7 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记入附录A(补充件)表中,用四次试验的直接感觉判断被试车辆通风、隔热的好坏,直觉分为:1.舒适;2.良好;3.较闷热;4.闷热四种情况。汽车型号总质量里程读数试验地点天气气压通风装置开启状况驾驶员次数车速km/h 1 2 3 4 次数车速km/
7、h 1 2 3 4 顶盖1AIA A一-A脸前温度风速J K J K GB/T 12546-90 附录A汽车隔热通风试验记录表(补充件)出厂日期乘车人员试验日期路面状况环境温度湿度试验员温度测量顶盖2前围地板BIB B一-BCIC C一CDID D-D 温度和风速测量膝前厢式车温度风速温度风速M N M N R S T R S 乘员室EIE E-E 耳侧风速T Y Z 直觉1 2 3 4 国副乘C(飞、/% 备注温度,C 风速,m/s直觉1 2 3 4 备注驾画。乘-GB/T 1 2546 - 9 0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南京汽车制造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