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20892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8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GB 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GB 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GB 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GB 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16 GB 中华人民主t/、和国国家标准G/T 15795一20门代替GB/T15795-1995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Rule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the wheat stripe rust C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2011-09-29发布2011-12-01实施事立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痊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5795-2011 目次前言.皿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4 病情系统调查.2 5 病情普查6 越夏区病情调查.4

2、7 预测方法48 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条锈病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模式报表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I GB/T 15795-2011 目。吕本标准代替GBjT15795-1995(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jT15795-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次修订增加了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将原标题中的测报调查规范改为测报技术规范;增加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一一修改了发病程度记载标准,将其中的内容归入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病情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将

3、普遍率规范定义为病叶率,删除了反应型的定义和相关调查项目;一一增加了外来菌源空中抱子捕捉监测内容,主要采用空中抱子捕捉仪监测外来菌源,并对捕捉时间和管理、抱子捕捉仪和载玻片的设置、镜检和记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一一删除了冬季麦苗室内病情观察内容,因不能代表田间实际情况;一修改了病点发展系统调查、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和病田定点系统调查三项条目,将其内容合并为病情系统调查气一一修改了春麦区调查条目,将其内容分别归入病情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气删除了正文中分别出现的各调查项目表格,将其内容编成一系列完整的样表,作为规范性附录A.并在该份样表中增加了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一一增加了小麦条

4、锈病秋季和春季模式报表,作为规范性附录要求定时汇报;一一增加了小麦条锈病跨区流行中关键区域定位的研究成果(越夏区、非越冬区、越冬区、潜育越冬区和冬繁区的定义和范围).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对照,且按特定区域执行相关的调查项目;一一增加了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和危害损失估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借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t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曾娟、商鸿生、姜瑞中。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jT15795-19950

5、mm . GB/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病情普查、越夏区病情调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病情调查和预测。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 病叶率incidence 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2.2 严重度severity level of disease 病叶上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用分级法表示,设8级,分别用1%、5%、10%、20%、40%、60%、80%、100%表示,对处

6、于等级之间的病情则取其接近值,虽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按1%记。对群体叶片,需按式(1)计算病叶平均严重度。平均严重度的使用,在病害初发期可严格计数计算;当病害处于盛发期且需调查点数繁多时,某点的平均严重度则根据目测估计给出。2.3 2.4 2.5 式中zD一一-病叶平均严重度Fi 一一一各严重度值;D = (i x li) 一二L li 各严重度值对应的病叶数,单位为片;L一调查总叶数,单位为片。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 ( 1 ) 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2)进行计算:I=FX DX 100 . ( 2 ) 式中zI一一病情指

7、数pF 病叶率;D 病叶平均严重度。病田率diseased field rate 调查发现条锈病的田块数占全部调查田块数的百分率。传病中,tdisease transmission center 由病菌潜育的病叶及其产生的抱子再侵染形成的相邻病叶构成。实际操作中,小麦苗期调查,条播麦田单行33cm内或撒播麦田0.11m2 (33 cm X 33 cm)内有3片以上条锈病病叶时即为1个传病中GB/T 15795-2011 心。传病中心用密度(个/667m2)、面积(m2)和中心内病叶数目等指标量化。2.6 单片病叶individual infected leaves 调查面积内分散孤立出现的病叶

8、,单片病叶数量用密度(片/667m2)表示。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以普查田块的加权平均病情指数为主要指标,以地区内的病回率为参考指标确定。发生程度划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0表1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指标1级2级3级病情指数。00130 X30 选发病条件较好、发病较早的代表性感病品种的麦田作为系统调查田。若当地普遍种植抗病品种,则应预先在发病条件较好、观察方便的地块播种感病品种,建立观测圃,用于系统调查。4. 1.3 调查方法在系统调查田或观测圃内标定3个已有病叶的调查点,每点

9、2m行长(条播地区)或1m2 (撒播地区),每5d调查一次,至小麦成熟期或条锈病病情停止增长为止。发病初期,需检查点内全部叶片发病情况;病叶率达5%以上时,调查200个叶片。将调查结果记人小麦条锈病系统调查表(见表A.l)。4.2 外来菌源空中强子捕捉监测4.2. 1 调查范围本项内容在小麦条锈病非越冬区和潜育越冬区春季监测外来菌源时实施。4.2.2 捕捉时间和管理春季小麦返青始至5月上旬止。捕捉时间为每天9:001l:00,及时收片并镜检。4.2.3 抱子捕捉仪的设置主要用抱子捕捉仪来捕捉条锈病菌空中夏抱子,以空中抱子的相对浮游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采用电动回转式抱子捕捉仪。抱子捕捉仪在麦田

10、设置高度为1.2m。捕捉仪臂长15cm17 cm,转臂距地面1.5 m,微型电动机转速为1500 r/mino 4.2.4 粘抱载玻片采用厚度为1mm1. 5 mm的载玻片2片,分别安装在转臂两端,上转臂呈45。角,在回旋迎风面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薄膜。2 a GB/T 15795-2011 4.2.5 镜检和记载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元菌水,仔细盖上18mmX18 mm盖玻片,用10X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镜检18mmX18 mm盖玻片覆盖范围内的条锈病菌夏抱子数量,镜检结果记入条锈病菌空中抱子捕捉记载表(见表A.2)。5 病情普查5. 1 苗期病情普查5. 1. 1 调查时闰冬

11、麦,小麦条锈病潜育越冬区和冬繁区在秋苗发病盛期调查;非越冬区在春季小麦拔节前调查。春麦,在苗期发病盛期调查。同一地区各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5.1.2 调查地点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秋苗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各代表性区域内选感病品种早播和适期播种麦田调查。依据距越夏和越冬菌源远近和常年苗期发病普遍程度确定调查田块数量,距越夏和越冬菌源较近、苗期发病较普遍,调查总数不少于10块;距越夏和越冬菌源较远、苗期发病不普遍,调查总数不少于20块。每田块面积应大于334m2。5.1.3 调查方法条锈病处于点片发生期,且田块面积667m2以上的田块,随机5点取样,每点实查67m2;田块面积不足667m

12、2,则全田实查。实查采用低头慢步踏查(观察幅1m)和发现病叶蹲下细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发生情况。每块田还需选取1m行长(条播田)或0.5m2 (撒播田)的代表性样点,计算叶片数目,用以估计叶片密度(片/667m2)。已全田普遍发病的田块,5点取样,每点2m2,各点随机检查100个叶片的发病情况。5.1.4 记载项目按调查田点片发病或普遍发病两种情况分别记载。点片发生阶段,如观察到传病中心,则记载传病中心密度、传病中心平均面积和传病中心平均病叶片数;如仅出现单片病叶,则记载单片病叶密度。普遍发病阶段,则记载病叶率和严重度。以上各项均按田块取实查诸点的平均值,将调查结果记入小麦条

13、锈病秋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普查表(见表A.3)。另外,还需由发病田块数和调查田块总数计算病田率,记入表格的左下角栏内。5.2 返青拔节期病情普查冬麦,在小麦返青后15d20 d调查一次,具体时间依据系统调查见病后开始。小麦元明显越冬现象的地区在早春病情开始上升后进行。以外地菌源为主、春季发病较迟的地区在拔节期进行。春麦,在拔节期依据系统调查病情上升时调查一次。调查田块、调查方法、记载项目和表格与苗期相同。5.3 生长后期病情普查5.3.1 调查时间在冬、春小麦乳熟期或当年病情处于高峰期时(病情停止发展前进行普查。5.3.2 调查田主栽品种调查早、中、晚播各类麦田或具代表性栽培条件的麦田,田块数按品

14、种的栽培面积酌定,一般不少于10块。栽培面积较小的品种只调查代表性麦田。5.3.3 调查方法每块调查田5点取样,每点2m行长或1m2,各点随机检查100个叶片(旗叶或旗下一叶)。5.3.4 记载项目分品种记载、计算病叶率和平均严重度,品种总平均的病叶率和严重度是该品种所有调查田块加权GB/T 15795-2011 平均值,结果记入小麦条锈病后期调查表(见表A.4)。6 越夏区病情调查6. 1 调查范围本项调查仅在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参见附录B)实施。6.2 调查时间依越夏地区不同,在每年8月下旬或者晚熟春麦、冬麦及其自生麦苗等越夏寄主发病盛期进行。6.3 调查田每年按一定的巡回

15、路线,选晚熟春、冬麦感病品种代表回块和滋生自生麦苗的麦茬复种田、休闲田作为调查田。调查田块数按各类型田块的实际面积酌定,但每个调查地点实查的田块数应不少于10块,总面积不少于5X667m206.4 调查方法晚熟春、冬麦调查回采用目测法估计条锈病发病情况,自生麦苗调查田采取踏查估计和取样细查相结合的方法估计自生麦苗密度和病情,具体方法见5.1. 3。调查结果记入小麦条锈病越夏调查表(见表A.5)。7 预测方法7. 1 各前预测根据全国秋苗发病普遍程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主要越冬区气温和降雪条件及第二年3月5月降雨情况的气象预报,经过专家会商,进行综合分析,在年底之前完成第二年条锈病流行程度的预测

16、。7.2 早春预测根据主要越冬区条锈病冬季发展情况(即春季菌源量),主产麦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春季气温稳定回升的快慢和降水条件,进行当年条锈病春季流行程度的预报。各地可依据历年资料建立预测式进行统计预报。8 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8. 1 测报资料收集收集如下测报资料za) 小麦栽培管理资料,包括:主要品种及不同品种种植面积、播种期及不同播种期小麦面积、小麦生育期、水浇地面积、灌溉次数及时间;b) 主要品种抗锈性或对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抵抗能力;c) 越夏区晚熟春、冬麦栽培面积,自生麦苗发生面积;d) 当地主要气象要素(包括日平均气温、相对温度、降雨量及结露情况)的预测值和实测值。8.2 测报

17、资料汇报及时汇总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填写小麦条锈病模式报表(见附录。,定期报上级业务部门。8.3 资料汇总对小麦条锈病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汇总,记载小麦种植和条锈病发生、防治情况,估计产量损失情况(方法参见附录D),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记人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见表A.的和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见表A.7)。4 站名站址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条锈病(年)(盖章)(北纬z东经:海拔:) 测报员负责人GB/T 15795-2011 5 GB/T 15795-2011 表A.1小麦条锈病系统调查表调查点1调查点2调查点3备注调查发病生育期平均

18、病叶病叶平均日期叶位调查病叶病叶平均调查病叶病叶调查(调查田地点、叶数/数/率/严重叶数/数/率/严重叶数/数/率/严重地势、品种、片片% 度/%片片% 度/片%度/播期和长势等)片% % . . 表A.2小麦条锈病菌空中西子捕捉记载表夏抱子数量/个取玻片前24h 周围天气情况调查日期设置地点类型回玻片1玻片2累计数平均. 表A.3小麦条锈病秋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普查表点片发病普遍发病每传病每备注回口每传病67 m 调查发病平均(地势、海拔口口播回块67 m 中心6病叶调查块地种面积/实查667时中心平均单片叶片叶片严重高度、灌溉等种传病率/日期编,点名667 m 面积/叶片平均病叶病叶数/数/%

19、 度/期中心号称667 m 数目/面积/数/数目/片片% 数目/片口l片片个. . 斗病田率/% 6 GB/T 15795-2011 表A.4小麦条锈病后期普查表类型回1类型回2类型回3类型田4类型回5品种总平均调查口口口回生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备注(地势、块育病叶病叶病叶病叶病叶病叶日期种严重严重严重严重严重严重海拔高度、数期率/度/率/度/率/度/率/度/率/度/率/度/灌溉等)% % % % % % % % % % % % . . 表A.5小麦条锈病越夏调查表晚熟小麦自生麦苗回调查地块备注海日期点编面积/病叶率/平均严面积/自生麦平均严拔高度、前茬小当茬病叶率/号667 m2 品种播

20、期重度/苗密度/重度/地势)% 667 m2 麦品种作物% % (株1m)% . . 表A.6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秋茵病情返青拔节期病情生长后期病情病平均每平均每病平均每平均每调查害667 m2 病叶害667 m 病叶平均发病平均地点病回率/667 m2 病回率/667 m 流行病叶始% 单片病传病中率/始% 单片病传病中率/盛期率1%严重面积/发病见叶数/% 见叶数/% 度1%667 m2 程度日片心数/片日片心数/片. . 注:麦收后各站上报省站,省站汇总后及时上报。7 GB/T 15795-2011 表A.7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小麦种植情况:小麦面积/hm2耕地面积/

21、hm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主栽品种抗病晶种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早播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灌溉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z发病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受灾(达防治指标)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成灾(减产30%以上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防治情况=防治面积/hm2其中拌种面积Ihm2喷药面积/hm2最终发生程度实际损失/t挽回损失/t越夏区情况z晚熟冬麦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晚熟春麦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麦茬复种田自生麦苗面积/hm2自生麦苗密度/(株1667m2) 麦茬休闲回自生麦苗面积/hm2自生麦苗密度/(株/

22、667m2) 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注:麦收后各站上报省站,省站汇总后及时上报。8 GB/T 15795-20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B.1 越夏区夏季最热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3.C,存在自生麦苗、晚冬麦、春麦和其他越夏寄主(如黑麦和禾本科杂草等)的高海拔冷凉山区,小麦条锈病菌可在其寄主上生存而度过夏季,这样的区域称为小麦条锈病越夏区,主要分为5大区:a) 西北越夏区,包括甘肃的陇南、天水、平凉、庆阳、临夏和定西,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彭阳、海原、泾源和隆德,青海东部麦区的循化、西宁和涅源;b) 川西北越夏区,包括四川的阿坝、甘孜、凉山3个州;c) 云南越夏区和贵州西部越夏区

23、,云南越夏区夏季最热旬旬均温13.0c 18. 9 .C和月均温13.6 .C18.4.C的地区都能越夏,包括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和丽江等地,越夏海拔高度为2200 m3 100 m,主要在自生麦、秋麦、晚熟冬麦、春麦上越夏;贵州在毕节海拔1600 m 2020 m、六盘水市1700 m2 200 m和黔西南外I1 600 m 1 900 m不同苗龄的自生麦苗上可辗转侵染渡过夏季;d) 新疆越夏区,主要包括在伊犁河上游的昭苏、新源、特克斯、尼勒克,喀什附近山区的乌恰、阿克陶,以及马菁、轮台、新和、拜城、阿克苏及和田等地;e) 华北越夏区,包括晋北、内蒙古和河北坝上等地。B.2 越冬区冬

24、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7 .C一6.C,或气温低于一10.C但有积雪覆盖,麦苗能保持绿色或正常生长的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可以在寄主体内存活,这样的区域为小麦条锈病越冬区。通常年份,华北以石德线到山西介休、陕西黄陵一线为界,以南每年均能越冬且越冬率较高,以北虽能越冬而越冬率很低。B.3 各繁区在越冬区中,入冬后小麦仍能正常生长,条锈病菌可持续逐代侵染的地区,为小麦条锈病冬繁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四川盆地、西南和西北川坝区、江汉毛鄂北、豫南和陕南等地。B.4 潜青越区在越冬区中,人冬后小麦虽有部分麦叶枯死、但麦田仍呈绿色,条锈病菌以侵入后未显症的潜伏菌丝状态在麦叶组织内休眠越冬,这样的区域为小麦条锈

25、病潜育越冬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条锈菌能否安全越冬取决于冬季气候条件。B.5 非越冬区小麦返青明显地区,即入冬后小麦的地上部分全部枯死、翌年重新萌发新叶的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因缺乏寄主而不能存活,这样的区域为小麦条锈病菌非越冬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9 GB/T 15795-20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模式报表表C.1小麦条锈病秋季模式报表(MQTX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 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QTXA 2 小麦播种面积/hm23 早播麦田面积占总麦田面积比率/%4 水浇麦田面积占总麦田面积比率/%5 抗病品种麦田面积占总麦田面积比率/%6

26、小麦秋苗发病始期(月/日)7 平均病田率/%8 平均每667m2传病中心数/个9 平均每667m2单片病叶数/片10 平均病叶率/%11 天气预报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比常年高低/(+C或一.C)12 天气预报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或一%)13 预计翌年发生程度/级14 调查汇报单位注:要求汇报时间:11月20日。表C.2小麦条锈病春季模式报表(MCTX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 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CTXA 2 调查日期(月/日)3 平均病因率/%4 平均每667m2传病中心数/个5 平均每667m2单片病叶数/片6 平均病叶率/%7 天气预报4月份气温比常

27、年高低/(十或一C)8 天气预报4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或一%)9 预计发生程度/级10 调查汇报单位注:要求汇报时间:3月25日回10 GB/T 15795-20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D.1 关键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关键期病情模型(critical poin t model,简称CPM)仅根据某一时期的病情预测损失,认为此时的病情在决定产量损失上作用最大,称为关键时期。各地做出的预测模型见式(D.l)、式(D.2): 小麦灌浆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 j = 5.309 2 + 0.510 8XFi 小麦扬花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zL2 = 0.245 99

28、+ 0.631 48XF1 式中:Ll 由灌浆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Fi一-灌浆期病情指数;L2 由扬花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F1 扬花期病情指数。D.2 多期病情模型.( D.1 ) .( D.2 ) 多期病情模型(multiplepoint model,简称MPM)适用于病情在整个流行期间变化多端,不同时期危害减产机制有所不同,即小麦生长季节中利用两期或多期病情来预测病害损失,不同时期对应的预测模型见式(D.3)、式(D.4)、式(D.5)。a) 小麦扬花期和乳熟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zL3 =2.287十O.278XF1 + O. 274XM ( D.3 ) 式中zL3-二由

29、扬花期和乳熟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F1一一扬花期病情指数;XM-一乳熟期病情指数。b) 小麦拔节中期、孕穗初期、孕穗末期、抽穗始期、扬花期和多半仁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4二0.972十O.851X - 1. 051XeB + o. 964XlB一O.358XH + 0.403XF1十0.268Xs(D.4 ) 式中zL4一一由拔节中期、孕穗初期、孕穗末期、抽穗始期、扬花期和多半仁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一一一拔节中期病情指数;XeB一一孕穗初期病情指数;XlB-一孕穗末期病情指数;XH-一抽穗始期病情指数;XF1-一扬花期病情指数;Xs二一多半仁期病情指数。11 GB/T 157

30、95-2011 12 c) 小麦不同时期旗叶和旗下一叶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s =748.8十5.14Xj - 10. 15X2一1.06X3士36.15 ( D.5 ) 式中zLs一-由旗叶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j-一-5月2日旗叶病情指数;X2一-5月2日旗下一叶病情指数;X3一-5月21日旗叶病情指数。-FON|的hmFH阁。国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5-2011 中司k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1.25 字数26千字2011年11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11年11月第一版晤21. 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定价书号:155066. 1-43781 GB/T 15795-2011 打印日期:2011年12月12日F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