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16 道昌国家标准国不日11: /、中华人民G/T 15797-2011 代替GB/T15797一1995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Rule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the wheat rosette dwarf (wheat rosette stunt virus) 2011-09-29发布2011-12-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5797-2011 目次前言.a.皿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 . 1 4 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调查5
2、病情调查6 预测方法.7 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3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丛矮病.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丛矮病模式报表.8 I GB/T 15797-2011 剧昌本标准代替GB/T15797一1995(小麦丛矮病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15797-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z本次修订增加了小麦丛矮病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将原来标题中的测报调查规范改为测报技术规范5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对介体传播、传毒介体、病情严重度、病情指数等重要术语和病情判别标准进行了规范;增加了全国统一的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3、;一一修改了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虫量调查和带毒率测定两项条目,将其内容合并为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调查一大项;一一删除了毒源调查中诱测圃发病率调查和夏谷发病率调查的内容,将田间自生麦苗发病率调查的内容归入秋季灰飞虱虫量调查气一一删除了正文中分别出现的各调查项目表格,将其内容编成一系列完整的样表,作为规范性附录A,并在该份样表中增加了小麦丛矮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一-增加了小麦丛矮病冬前和春季发生模式报表,作为规范性附录,要求定时汇报;-增加了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经验关系,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参考借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4、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z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市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曾娟、杨建国。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5797-1995。阳山GB/T 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丛矮病病情严重度和发生程度分级、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小麦丛矮病调查和预测。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 介体传播vector transmission 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助其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2.2 传毒
5、介体the vector of WRSV 传播病毒的生物体,种类很多,主要有昆虫、蜡类、线虫、真菌、莞丝子等,以昆虫最为重要。注:灰飞虱Laodelhaxstriatella (Falln) 是小麦丛矮病毒(wheatrosette stunt virus , WRSV)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毒。带毒若虫越冬时,病毒可在若虫体内越冬。灰飞虱吸食病株后,病毒在虫体内需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2.3 病情严重度severity level of disease 植株或器官发病的程度。注:小麦丛矮病严重度,以植株整体矮化程度、叶片黄化和缩小程度、分羹增加程度、能否抽穗和穗粒
6、变小和减少程度等要素划分,共分4级:0级一一正常元病;1级一一-植株矮化,高度比健株矮30%以内,叶片有退绿条点或条纹,能抽穗,但小穗比正常穗少5个以上;2级一一植株矮化,高度比健株矮50%左右,叶片变细,呈黄色,分秦增加,少数能抽穗,穗形变小,粒粒较多;3级一一植株严重矮化,叶细小,色很黄,分臻丛生不拔节或少数能拔节但不能拍穗,或有穗无粒或批粒更多。2.4 病株率the rate of diseased individual plant 调查发病的小麦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2.5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1
7、)计算:nu nu - F-qJ 一(-L Z一一vt . ( 1 ) 式中zI一一病情指数;i 各严重度级值;li-各严重度级值对应病株数;L一一调查总株数(本标准中株是指单茎)。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病最重时期的平均病株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划分为5级,即GB/T 15797一2011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小麦丛锺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指标1级2级3级平均病株率O.I40 2030 秋季,自小麦播种前一个月开始,至小麦播种后10d止;春季自旬平均气温达10c以上、灰飞虱开始活
8、动时起,至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末期止。每5d调查一次。4.1.2 调查地点秋季,选择杂草和自生麦苗较多的麦田或附近沟渠3处,随机取5点;春季,选择当地主要种植形式(如平作田或间套田),按播种期早、中、晚选3块田。4.1.3 调查方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笼取样法:用木架、粗铁丝等支持物制成33cmX33 cmX33 cm的笼框,四周用白纱布围住,在样点扣笼后,用手或棍棒在笼内搅动,待灰飞虱跳到纱布上,进行观察计数。塑料布取样法t用白色塑料布一块,在中间剪成33cmX 33 cm的方孔(三边剪成缝、留下一边不剪),对准样点铺上塑料布,揭开方孔,再将孔中的灰飞虱赶到塑料布上,进行观察计数。每点拍查面
9、积为0.11m2(33 cmX33 cm),计算点内虫口密度,折算为每平方米虫量,结果记人灰飞虱虫口密度调查表(见表A.D。4.2 灰飞虱自然带毒率测定4.2. 1 调查时间在秋季小麦播种前一个月和春季小麦开始返青时,各调查一次。4.2.2 调查地点和方法选择本地区的感病小麦品种为指示植物,结合虫量调查,在各调查对象田按虫量比例捕虫(秋季可按雌雄各占50%的比例采虫;春季采集越冬后的若虫),选用下述方法中之一种进行测定,测定总虫量不少于200头。先在防虫条件下育苗,于麦苗长出芽黯时取单苗,根部设法保湿,以不使苗枯死。然后把单苗放在指形管或试管等容器内,接上单虫,管上标明虫号,2d后换下麦苗,按
10、号移栽到防虫条件下培养,观测发病情况。同一批虫重复接三批麦苗。在防虫条件下,单粒播种小麦,出苗前即用小型玻璃灯罩、粗玻璃管或小尼龙罩扣苗,单苗接单虫,接虫期间每天检查一次接虫死活,接虫6d后灭虫。自接虫日起15d后调查发病苗数。按式(2)计算灰飞虱的自然带毒率,结果记人灰飞虱自然带毒率测定记载表(见表A.2)。H=? 100 ( 2 ) 式中:H一一自然带毒率,%;S一一发病麦苗数,单位为株;Z一一接种总麦苗数,单位为株。2 GB/T 15797-2011 5 病情调查5. 1 系统调查5. 1. 1 调查时间小麦秋苗期至越冬前及返青期至灌浆期,每10d调查1次。5. 1.2 调查田块在一个地
11、区按小麦播种期早、中、晚选择三块田作为调查对象田。5. 1.3 调查方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两头的点应落在地边的第三行或第四行,其余3点等距取样,每点查200株,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将调查结果记入小麦丛矮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表A.3)。冬前发病高峰期的病株率,作为秋季毒摞数量。5.2 病情普查5.2. 1 调查时间秋季小麦越冬前、春季起身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各普查一次。5.2.2 调查方法选择能代表当地小麦主栽品种、不同生态环境(杂草多少等)和种植方式(平播或套播等)的5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调查与目测估计相结合进行,统计不同病株率的发病面棋。将结果记入小麦丛矮病病情普查表(见表A.的。6
12、 预测方法根据灰飞虱带毒情况、早播和套种小麦面积比例,以及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情况,采用综合分析法预报发生趋势,如灰飞虱迁入时期、数量和小麦丛矮病发生面积和程度等(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参见附录B)。7 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7. 1 资料收集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套作麦田面积及其他必需的栽培管理资料,主要品种的栽培面积、生育期和抗病性,以及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7.2 资料汇报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小麦丛矮病模式报表(见附录。报上级测报部门。7.3 资料汇总对小麦丛矮病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汇总,记载小麦种植和丛矮病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
13、行原因分析,结果记入小麦丛矮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见表A.5)。3 GB/T 15797一-2011站名站址(北纬:测报员负责人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丛锺病(年)东经:海拔z(盖章)GB/T 15797-2011 表A.1灰飞虱虫口密度调查表调查日期类型回杂草种类小麦生育期调查面积/成(若)虫/虫口密度/备注或小麦晶种m2 头(头1m2). . 表A.2灰飞虱自然带毒率测定记载表调查类型田取祥地取样地接虫苗数/2t病苗数/自然带毒率/备注日期小麦品种小麦生育期株株% . . 表A.3小麦丛锺病病情系统调查表调查地块总各点病株数/株病各级病株数/株病调查株株情备注
14、日期名称品种播期面积数/1 2 3 4 U 合计率/。1 2 3 指株% 数-卡-. . 表A.4小麦丛矮病病情普查表不同病株率的发病面积1667m2 调查种植调查毁种面积/日期地点方式面积/0.1% 0.1%- 10%- 20%- 30%- 40% 667 m2 备注667 m2 总计以下10% 20% 30% 40% 以上. . 一L5 GB/T 15797-2011 表A.5小麦丛矮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小麦种植情况z小麦面积/hm2耕地面积/hm2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主栽品种抗病品种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早播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灌溉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
15、%小麦丛矮病发生情况:发病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受灾(达防治指标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成灾(减产30%以上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防治情况:防治面积/hm2其中拌种面积/hm2喷药面积/hm2最终发生程度实际损失/t挽回损失/t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注:麦收后汇总全省情况,省站及时上报。6 GB/T 15797-20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表B.1小麦丛锺病发生程度与主要预测因子的关系小麦丛矮病灰飞虱自然带毒率田间毒源数量小麦早播或秋作物田中套播面积发生程度大发生35%以上多大偏重发生20%-30% 多较大中度发生10%-2
16、0% 较少较小轻度发生10%以下少7 GB/T 15797-20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丛矮病模式报表表C.1小麦丛矮病各前发生模式报表CMQCA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 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QCAA 2 调查日期(月/日)3 秋季灰飞虱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IC头1m)4 灰飞虱自然带毒率1%5 小麦早播或秋作物田中套播面积比率1%6 小麦早播或秋作物田中套播面积比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I(十%或一%)7 秋季普查麦苗病株率1%8 麦苗病株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1(+%或一%)9 预计翌年发病程度/级10 预计翌年发病面积Ihm注:汇报时间:11月25日。表C.2小麦丛矮病春季发生模式报表CMCC
17、AA)序号查报内甘. 查报结果1 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CCAA 2 春季发病始期(月/日)3 比常年发病早晚Id4 最近调查日期(月/日)5 灰飞虱虫口密度I(头1m)6 灰飞虱自然带毒率1%7 小麦返青期病因率1%8 病回率比历年平均值增减1(+%或一%)9 发病田平均严重度10 平均严重度比历年平均值增减1(+%或一%)11 预计当年发病程度/级12 预计当年发病高峰期(月/日)13 预计当年发病面积Ihm注2汇报时间:3月5日。8 FFON|h白hm-H阁。国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7-2011 由t司酝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00045)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字数18千字2011年11月第一版2011年11月第一次印刷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定价* 书号:155066 1-43779 GB/T 15797-2011 打印日期:2011年12月14日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