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823-2009 无损检测.氦泄漏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20895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5823-2009 无损检测.氦泄漏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GB T 15823-2009 无损检测.氦泄漏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GB T 15823-2009 无损检测.氦泄漏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GB T 15823-2009 无损检测.氦泄漏检测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GB T 15823-2009 无损检测.氦泄漏检测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 ICS 19. 100 J 04 / GB/T 15823 2009 代替GBjT15823 1995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st methods for heliulIl leak testing 2009-05-26发布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2009-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5823 2009 目。本标准修改采用ASMEBPVC-V -2007的第10章BPVCSection V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Article 10-Leak Testing)(英文

2、版。本标准根据ASMEBPVC- V -2007的第10章重新起草。考虑到我国国惰,在采用ASMEBPVC-V -2007的第10章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如下z部分章条内容做了合并和调整,章条号按GB/T1.1-2000重新编排;增加书面检测工艺规程要求(见A.2. 1 , B. 2. 1和C.2.1),删除ASME标准中的评定内容;删除ASME标准中的部分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代替GB/T15823 1995氮泄漏检验。本标准与GBjT15823 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n(见第2章); 增加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合并一般要求(1995年版的第2章和第3章

3、;本版的第4章); 删除1995年版的第4章、A5和B5的评定;增加检测飞见第5章); 将示踪探头和护罩分为示踪探头和护罩(1995年版的附录B;本版的附录B和附录C);增加书面检测工艺规程要求(见A.2.1、B.2.1和c.2. 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上海苏州美柯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吴根华、赵成、露中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GB/T 15823 19950 I -GB/T 15823-2009 无损检测氨泄漏检

4、测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氨泄漏检测的方法和要求。这些检测方法或技术可用来确定泄漏位置或测量泄漏率。具体的检测技术见附录A附录ca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616元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9445 元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CGB/T9445 2008 , ISO 9712:2005 , IDT) GB/T 12604. 7元损检测术语泄漏

5、检测GB/T 20737元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CGB/T20737- 2006 ,ISO/TS 18173:2005 , IDT) 3 术语和定义GB/T 12604. 7和GB/T20737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一般要求4. 1 预泄罩栓测在采用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之前,可先做一次预泄漏检测,以检出和排除一些大的泄漏。在这种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不得封堵被检件上可能存在的泄漏。4.2 具体要求采用本标准的世漏检测方法或技术,应考虑下列各项za) 检测人员资格和证书(见GB/T9445); b) 技术标准zc) 检测范围zd) 可接受的检测灵敏度或泄漏率ze) 报告要求;。记录保存。4.

6、3 设备和器材4.3. 1 压力表/真空表4. 3. 1. 1 量程在泄漏检测中使用刻度指示式或记录式压力表时,它的量程范围宜是预期最大压力的2倍。但其不得小于最大压力的1.5倍,也不大于4倍。这些量程的限度不限于刻度指示式或记录式真空表。附录A附录C中所列其他类型压力表的量程要求,应按相应附录的规定。4. 3. 1. 2 栓定在使用前,所用的指示式和记录式压力表/真空表应检定合格。1 GB/T 15823-2009 在使用中,每年至少应检定一次。若在使用中发现异常,应重新进行检定。4. 3. 1. 3 位置进行压力/真空泄漏检测时,指示式压力表应与被检件直接相连,或从远端与被检件相连接,使检

7、测人员在检测的全过程中易于观察到这些压力表/真空表。对规定需用一个或多个压力表/真空表的大型容器或被检系统,推荐采用一种记录式压力表/真空表,以替代两个或多个指示式压力表/真空表中的某一个。4. 3. 1. 4 应用当附录A附录C要求使用其他式压力表而单独使用,亦可联合表/真空表町?臼但可以替代相应数量的指示式或记录4.3.2 温度测量装置当附录A附录C要4.3.3 泄漏标准漏孔用于氮质谱仪栓的渗透型具有lXlb) 通道型标孔,它应手立率,并应5 撞测5. 1 栓测准备5. 1. 1 表面准备被:检部位表漏检测前进行水压5. 1.2 密封国|检测前,应使用的孔加以密封,密封用5. 1.3 栓测

8、温度被检件在检测时的,温度测量装置应检定合可渗透1ft.准漏孔应豆豆与熔制并已校撞的玻lXlO-7 Pa. mHs的氯气植漏率l并应、油脂、油气功标准漏孔虚芫使言、气体透过卡个管子气体。示踪气体牙实际百分比浓度的可能妨的需物.I当采用被前应充分于燥。各附录的要求,或符合相关检件作液压、液压气动或气压的惨透型漏孔,它准的通道型漏或更小的泄漏或是在泄去醋的合适材料把所有和采购技术条件中对被检测时的最低或最高温度,地超过所王翩栅在:法或加百在允许的温度。5. 1. 4 ffi力/真空(ffi力极限除非相关设计丈件和采购技术条件另有规定,需做压力泄漏检测的部件,不能在超过设计压力25%的压力情况下做检

9、测。5.2 检测时机宜在液压或液压气动检测之前进行泄漏检测。若验收方认为必要,可在被压或液压气动检测之后再进行一次泄漏检测。压力容器未经设计计算确认不应抽真空。5.3 栓副方法和技术常见的氮气检漏方法和技术见表1.表1所列各种氮气泄漏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具体要求见附录A附录C。2 表1氨泄漏栓测方法和技术序号技术名称方法简介不适合场合灵敏度/(Pa. m /s) 使用示踪气体或含一定比例不能承压的EK踪气体的混合气体对被检件10-7 1 吸枪部件加压,然后用吸枪扫查被检件抽真空,与氮质谱检漏不能承受真示踪探头仪相连,然后在需检测的区域喷2 空的部件氯气被检件抽真空,与氮质谱检漏不能承受真护罩仪相连

10、,然后将被检件置于充有10-7 3 空的部件氯气的护罩内6 立件编制需要编写检测工艺规程时,该规程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见GB/T5616): d 检测范围;b) 用于检测泄漏或测量泄漏率的设备型号zc) 表面清洁状况和所用设备的型号:d) 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或技术ze) 规定的温度、压力、气体和浓度百分数。7 报告7. 1 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所用方法或技术的下述内容za) 检测日期zb) 操作者的证书等级和姓名zc) 检测工艺规程编号或修订号zd) 栓测的方法或技术;e) 检测结果50 部件标记;g) 检测仪器、标准漏孔和材料标记zh) 检测条件、检测压力和气体浓度;i) 压力表/真空表

11、,包括制造商、型号、量程和编号;j) 所用方法或技术装备的草图。7.2 资料保存检测记录和报告应按有关的要求保存。G/T 15823 2009 应用特点对应附录定性,定位附录A定性,定位附录B定量附录C3 GB/T 15823 2009 附录A(规范性附录)眼枪技术A. 1 概述本技术叙述用氮质谱仪检测加压或分隔两个压力不同区域的隔合气体中的氯气。吸枪技术踪氮气i程嘱也有高的灵敏度,能探测出一个密闭体低1王力一侧疆出的氮气流,或者测出存在于混,不能作定量用。A.2 一姐要求扬灯的示号指轧信的E接听光削附可见制或出可问的发出门上能发盯U测器一能UEz、54卫。和仪一一备圳型型叫气间离。方格感-置

12、一设可仪器温状气表压时走距制洗贤和器传一装知助,漏测面面踪力验压统查收清员备仪能表响示辅时检探表表标示压试保系扫验1人设现仪音指理,由邓qL曹阳dJUDooeuom2Z应dz当呵,吨丘坷,AAA 中的号装置来指示泄漏za) 稳压器一一当供电线路有电压波动时,应在仪器上接一个稳压器zb) 吸枪所有需检查的部位都应以吸枪扫查,吸枪用一段波纹管与仪器相连接,为了缩短响应时间和净化时间,除非检测装置是特殊设计能用较长的软管获得短的响应时间和净化时间,否则软管的长度应约为4570mm. . 2. 2. 3 桂准泄漏标准漏孔校准泄漏标准漏孔可以是按本标准4.3.3的渗透型或通道型标准漏孔。采用标准漏孔的类

13、型应根4 据仪器或设备灵敏度要求而定,或者按有关设计规范。A.3 技准A. 3. 1 仪器校准A. 3. 1. 1 预热GB/T 15823 2009 在用已经检定的标准漏孔进行校准之前,仪器应先通电预热,预热的最少时间应按照仪器制造厂的规定。A. 3. 1. 2 桂准仪器应按照仪器制造厂的于最佳或最合适灵敏度下,A. 3. 2 系统校准A. 3.2. 1 泄漏标用于系统校准式中zQ os c A. 3. 2. 2扫% 仪器连接事,单位为在将检漏时,吸枪嘴与保持在Jm皿速率。A. 3. 2. 3 晌应3 a)所述敏度为1XQ x c . . s) ; s) ; 吸枪嘴在不应超过孔进行校准,使设

14、备处式计算z( A. 1 ) 孔上扫查。扫查标准漏孔泄漏的在系统校准间尽可能短,以A. 3. 2. 4 校准指示信号l需的时间.出达到稳定所需,通常希望这个时除非设计规范一次测定。在任何一世漏,则仪器应重新技准,A.4 栓测A. 4. 1 栓测场所的灵敏前和仪器偏转,音响报警或指示灯次合格的校准核查以后所间隔不超过2h均做检出A.3.2.2所述的均应重新检测。需检测的部件,如有可能,应避免通风,或者处于不会因通风而使检测所要求的灵敏度降低的场所。A. 4. 2 示踪气体浓度除非设计规范另有规定,氮示踪气体的榷度在检测压力下,应至少为10%体积浓度。A. 4. 3 保压时间检测之前,检测压力应至

15、少先保持30mino如果在下述情况下氮气会立刻扩散,则最小的允许保压时间也可短于上述规定za) 对于开口的部件,采用特殊的临时性装置(如z抽气罩)试验短的部分。b) 在用氮气进行首次加压以前,已经部分抽空的部件。5 GB/T 15823 2009 A. 4. 4 扫查距离在A.4. 3要求的保压时间以后,吸枪嘴应在被检表面上方通过。扫查时吸枪嘴与被检表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mm以内。如果系统校准时采用较此更小的距离,则检测扫查时的距离不应跑过该距离。A. 4. 5 扫查速率最大扫查速率应按人3.2.2确定。A. 4. 6 扫查方向检测时,扫查应从被检部件的最下部开始,然后渐次向上。A. 4.7 泄

16、商检出泄漏的显示或检出应按A.2. 2. 1所述的方式实现。A.5 应用实例A. 5. 1 传热管检测当检测热交换器传热管管壁的泄漏时,吸枪应插入每一管端,并保持在经过验证而确定的一段时间,检测扫查应从管板管列的最低部分开始,然后渐次向上扫查。A. 5. 2 传热管管板接头检测传热管-管板接头检测可采用胶囊包的方法,胶囊包可为漏斗式,小端与吸枪嘴相连,大端置于传热管管板的接头之上。如果采用胶囊包,探测时间应这样确定:将胶囊包置于毛细管型标准漏孔的针孔上部,并记录出现仪器响应所需的时间。6 B. 1 辄述B.2 一般要求B. 2. 1 书面检测应采用本标a) 捡漏仪b) d) e) f) 示踪g

17、) 真空h) 真空i) 试验保压时k) 系统灵 , 求定中岛要求z型号;度;1) 扫查臣离嘻温4刀工:.;m) 验收准则n) 人员资格。B.2.2 设备和B. 2. 2. 1 仪器附录B(规范性附录)示踪探头技术GB/T 15823 2009 微小开口的较高压力一侧,流经的撞撞,这是种半定量的技术,不应采用能传感和测量微量培氯气前提且也挺用芋述一切)L种信号装置来指示泄漏za) 仪表一一仪器上的或b) 音响装置一-能发出可听信c)指示灯能发出可见光的指示灯。B. 2. 2. 2 辅助设备当需要时,可以使用以下辅助设备za) 稳压器一一当供电线路有电压波动时,应在仪器上接一个稳压器zb) 辅助泵

18、系统一-当检测设备需要使用辅助真空泵系统时,系统的绝对压力和泵速应能使检测灵敏度和响应时间达到要求zc) 多向接头-一能正确连接仪器真空计、辅助泵、标准漏孔和被撞部件的管子和阀门zd) 示踪探头一一与100%氮气源连接,在另一端使用一个有细小开口的阔门,用以调节氮气流pd 真空表一一真空表的量程应能测量被抽空系统进行检测时的绝对压力,用于大系统的真空表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泵系统的进气口。7 3 GB/T 15823 2009 8.2.2.3 校准泄漏标准漏孔校准泄漏标准漏孔可以是渗透型或通道型标准漏孔,按仪器或灵敏度要求或按设计规范规定选用泄漏标准漏孔的类型。8.3 校准B. 3. 1 仪器校准

19、B. 3. 1. 1 预热用已经检定的标准漏孔进行校准之前,仪器应先通电预热,预热的最少时间应按照仪器制造厂的规定。B.3. 1.2 校准仪器应按照仪器制造厂的操作和维修手册用本标准4.3. 3 a)所述的渗透型标准漏孔建立仪器的最佳或足够的灵敏度。仪器灵敏度至少为1X 10-10 Pa 旷/80B. 3.2 系统校准8.3.2.1 泄漏标准漏孔大小将B.2.2.3所述的经检定的通道型泄漏标准漏孔与部件相连接,并尽可能远离检漏仪与部件的连接处。在校准检测系统时,经检定的泄漏标准漏孔应打开。B. 3. 2. 2 扫查速率抽空后的部件达到足够的真空度时,将氮质谱仪连接到系统。通过示踪探头嘴横过泄漏

20、标准漏孔对该系统进行校准,探头嘴应离泄漏标准漏孔6mm以内。对于100%氮示踪探头的已知流速,对检测系统的扫查速率不应超过能检出标准漏孔泄漏的速率。B. 3. 2. 3 晌应时间在系统校准时,应观察出现一个指示信号以及使仪器输出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时间,通常希望这个时间尽可能短,以减少确定泄漏位置所需的时间。B.3.2.4 校准频度和灵敏度除非设计规范另有规定,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应在检测前和检测后,以及中间每间隔不超过4h均做一次测定,在任何一次校准中,如果仪器偏转,音响报警或指示灯表明系统不能检出B.3.2.2所述的泄漏,则仪器应重新校准,并且从上一次合格的校准以后所有的检测部位均应重新检测。B.

21、4 检测B.4.1 扫查速率最大的扫查速率应按B.3. 2. 2确定。B. 4. 2 担查方向检测扫查应从被检部件的最上部分开始,渐次向下扫查。B. 4.3 扫查距示踪探头应在被检表面上扫过,扫查时探头嘴与被检表面的距离应保持在6mm以内。如果在校准系统时采用较短的距离,则检测扫查时应不超过该距离。B. 4. 4 泄漏检出泄漏的显示或检出应按B.2.2.1所述。B. 4. 5 流率最小流率应按B.3.2.2设置。8 .芒GB/T 15823 2009 C. 1 慨述附录C(规范性附录)护罩技术本技术叙述使用氮质谱仪检测抽空部件内的微量氮气。当使用护罩法时,捡漏仪应具有高灵敏度,能检出并测量从一

22、些微小开口的较高压力一侧,流经抽空的密封体或分隔两个压力不同区域隔板的氮气流。这是一种定量的测量方法。C.2 一姐要求C.2.1 书面检测工艺规程要求应采用本标准和下列规定中的要求za) 检漏仪型号Fb) 表面温度zc) 表面状态zd) 泄漏标准漏孔型号ze) 示踪气体及浓度;f) 真空源zg) 真空表;h) 试验压力;i) 保压时间zj) 系统灵敏度zk) 扫查臣离、速度及方式zl) 验收准则zm) 人员资格。C.2.2 设备和器材C.2.2.1 仪器应采用能传感和测量微量示踪氮气的氨质谱仪,应通过检测仪器上的或附接于仪器上的仪表来指示泄漏。C.2.2.2 辅助设备当需要时,可使用以下辅助设

23、备za) 稳压器一一一当供电线路有电压波动时,应在仪器上接一个稳压器Fb) 辅助泵系统一-当检测设备需要使用辅助真空泵系统时,系统的绝对压力和泵速应能使检测灵敏度和响应时间达到要求;c) 多向接头能正确连接仪器真空计、辅助泵、标准漏孔和被检部件的管线和间门;d) 护罩一一任何适当的罩或容器,诸如一个塑料袋,带有一个用作多个接管的进气管ze) 真空计一真空计的量程应能测量被抽空系统进行检测时的绝对压力,用于大系统的真空计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泵系统的进气口。C.2.2.3 桂准泄漏标准漏孔应采用本标准4.3. 3所述的渗透型标准漏孔,除非有关设计规范另有规定,它的最大氮泄漏率为lX10-7Pa.m3

24、/so 9 一GB/T 15823 2009 C.3 桂准C. 3. 1 仪器按准C.3.1.1 预热用已经检定的标准漏孔进行校准之前,仪器应先通电预热,预热的最少时间应按照仪器制造厂的规定。C.3.1.2 校准按仪器制造厂的操作和维修手册,采用本标准4.3. 3 a)所述的渗透型标准漏孔,来确认仪器是否处在最佳状态或有足够的灵敏度。仪器对氧的灵敏度至少为1X10-10Pa0旷/SoC. 3. 2 系统技准C. 3. 2. 1 泄涌标准罩孔大小将4.3.3所述的具有100%氮气的经校准的泄漏标准漏孔与部件相连接,并尽可能远离检漏仪与部件的连接处。C.3.2.2 晌应时间将部件抽空至足以允许氮质

25、谱仪与系统相连接的绝对压力,已检定的泄漏标准漏孔应向系统打开。泄漏标准漏孔应保持开启,直至仪器信号变得稳定。经检定的泄漏标准漏孔向部件开启的时间,以及输出信号的增大到稳定的时间应予以记录,两个读数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响应时间,记录稳定的仪器读数Ml。C.3.2.3 背景读鼓背景读数M2是在测定响应时间后确定的。校准泄漏标准漏孔将检测系统关闭,当仪器读数达到稳定时,记录仪器的读数Mz。C. 3. 2. 4 初始按准初始的系统灵敏度SI应按公式(C.l)计算zSI = Q/(MI - M2) ( C.l ) 式中zSI-一初始被检系统灵敏度,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0 m3 / s); e一一校准

26、漏孔漏率,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0 m3/s); MI一一校准漏孔向被检系统开启后的读数zM2一一背景读数。当泄漏检测装置的布置改变即采用辅助泵而旁路至辅助泵的氮气流分配有所变化时或经校准的泄漏有变动,就应重新进行校准。在完成初始的系统灵敏度校准后,经检定的泄漏标准漏孔应与系统隔离。C.3.2.5 最终校准当系统检测完成以后,并且部件仍然处于护罩之中,在经检定的泄漏标准漏孔关闭的情况下,测定仪器输出读数M30然后应再次将经检定的泄漏标准漏孔向被检系统开启,仪器输出增大至M40按公式(C.2)计算最终的系统灵敏度S2: S2 = Q/ (M4 - M3) . . ( C. 2 ) 式中zS2一

27、一最终被检系统灵敏度,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0 m3 /s); Q一-一校准漏孔漏率,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砂(Paom3/s);M3一一检测完成后的背景读数;一10-一 GB/T 15823-2009 M4一-检测完成后,校准漏孔再次向被检系统开启后的读数。如果最终灵敏度S2减小到初始灵敏度岛的35%以下,仪器应进行清洗或修理、重新校准,然后部件重新检测。C.4 检测C. 4. 1 护罩对于单壁部件或零件,护罩(套袋)容器可用如塑料等材料制成。C.4.2 护罩中克以示黯气体在按C.3.2.4完成初始校准以后,部件外表面与护罩之间的空间,在部件被抽空以后应充以氮气。C. 4. 3 估计或测定护罩内

28、示踪气体浓度测定或估计出充在护罩中的示踪气体浓度。C. 4. 4 栓测持续时间护罩充入氮气,在经过由C.3.2.2确定的响应时间以后,记录仪器输出读数Ms,或者如果输出信号不稳定,检测持续时间要保持到输出信号稳定。C.4.5 系统测得泄漏率按照C.3.2.5对部件最后校准以后,系统泄漏率按下述确定za) 对于输出信号不发生改变的场合(即M2=Ms)系统泄漏率应记录为低得可探测系统范围和检测合格;b) 对于输出信号(M5)发生改变得场合(但输出信号尚在可捡范围内),泄漏率Q应按公式(C.3)确定zQs = S2(Ms - M2)/C ( C.3 ) 式中=Qs一一最终被检系统灵敏度,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om3/s);S2一一校准漏孔漏率,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0旷/s) ; M二-一检测完成后的背景读数zM5-检测时的读数zC一一检测时被检系统内的实际氮浓度,%。c) 对于输出信号(M5)超过系统可探测范围的场合,系统泄漏率应记录为大于系统可探测范围和检测不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