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209314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6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GB T 16913-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04030C 67 a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132008代替GBT 1691311691311 19972008-12-15发布粉尘物性试验方法Methods of dust character test200910-01实施宰瞀鳃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113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试验方法41试验尘样的采集一42有效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43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44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45安息角的测定(注入限定底面法)46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47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48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

2、法)49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410 比电阻的测定(圆盘法)411 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过滤式同心圆环法)附录A(资料性附录) 比重瓶法测定浸液密度附录B(资料性附录)粉尘三参数测定仪附录C(资料性附录) 工况粉尘比电阻测定装置参考文献GBT 1691320083330080u”M曲加驰刖 昌GBT 169132008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下列标准:GBT 16913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试验尘样的采集GBT 169132一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有效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GBT 169133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3部分:堆积密度的测定 自然堆积法GBT 1

3、69134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4部分: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GBT 169135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5部分:安息角的测定注入限定底面法GBT 169136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6部分: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GBT 169137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部分: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GBT 169138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8部分: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法GBT 169139 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9部分: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GBT 1691310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0部分:比电阻的测定 圆盘法GBT 169131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第11部分:工况

4、粉尘比电阻的测定 过滤式同心圆法本标准与GBT 1691311691311 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11个标准整合成1个标准,标准名称改为粉尘物性试验方法;按GBT 11 2000要求,对标准文本和格式进行了规范化编排和编辑性修改;在范围中增加了本标准适用范围;将原GBT 1691341997中31术语改为“粉尘分散度”,“粉尘粒径分布”作为同义词;删除了“粉尘粒径数量分布”的描述;在有关术语表述中增加了标准单位描述;在有关设备条款中删除了“等实验室常规设备”字样;将原标准中的精度改为准确度等级;在446中增加了几何标准差计算公式;将原标准的附录作为本标准的资料性附录;附录A中增加了A

5、2浸液选择和A4测定结果条款;删除了附录B和附录c名称中的装置型号;增加了参考文献。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本标准起草人:徐国平、王志、李晓飞、竺宏峰、程钧、刘宏斌。本标准于1997年发布第一版,2008年第一次修订。粉尘物性试验方法GBT 16913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物性试验样品的采集方法,规定了粉尘有效密度(比重瓶法)、粉尘堆积密度(自然堆积法)、粉尘分散度(安德逊移液管法)

6、、粉尘安息角(注入限定底面法)、粉尘吸湿性(吸湿率法)、粉尘含湿(干燥法)、粉尘浸润性(浸透速度法)、粉尘粘结性(垂直拉断法)、粉尘比电阻(圆盘法)、工况粉尘比电阻(过滤式同心圆环法)等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或生产性粉尘物性的测试。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物性试验样品的采集,并适用于粉尘有效密度、粉尘堆积密度、粉尘分散度、粉尘安息角、粉尘吸湿性、粉尘含湿量、粉尘浸润性、粉尘粘结性、粉尘比电阻及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7、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9079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GBT 12573水泥取样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粉尘dust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32粉尘真密度true density of dust单位体积无孔隙粉尘的质量,用gcm3表示。33粉尘假密度imture density of dust包括尘粒内部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用gcm3表示。34粉尘有效密度effective density of dust粉尘的真密度和假密度通称粉尘有效密度,用gcm3表示。35粉尘堆积密度bulk d

8、ensity of dust粉尘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包括粉尘内部孔隙和粉尘之间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粉尘松散体的质量,用gcm3表示。36粉尘分散度dust dispersivity粉尘粒径分布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粉尘中各种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本法是以质量统计形式表征粉尘粒径质量分1GBT 169132008布,用百分比表示。37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能增加粒子表面与液体介质的亲和性,防止粉尘凝聚的物质。38筛下累计百分数cumulative undersize percent通过给定大小筛孔筛网的粉尘量占筛分粉尘总量

9、的百分比,用于表示小于某一给定粒径的尘粒占粉尘总量的百分比。39中位径 median diameter粉尘中筛下累计百分数为50对应的粒径。310粉尘安息角reposeful angle of dust粉尘休止角reposeful angle of dust粉尘堆积斜面与底部水平面所夹锐角,用。表示。311粉尘吸湿性hygroscopy of dust粉尘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312粉尘吸湿率hygroscopicity of dust干燥粉尘某时间内从温度和相对湿度在某范围的周围空气中吸收的水分量与其本身质量之比率,用百分比表示。313粉尘中的吸湿性水分moisture of dust

10、粉尘中保持在粉尘表面上、孔隙内和毛细管中,且可以干燥除去的水分。314粉尘含湿量moisture content of dust粉尘中吸湿性水分所占比率,用百分比表示。315粉尘浸润性immersion of dust粉尘对水或其他液体介质的活性。316粉尘充填率packing fraction of dust容器中的粉尘表观密度和其有效密度之比率,用百分比表示。377粉尘粘结性cohesion of dust粉尘的自粘性,即尘粒间的相互作用。318粉尘比电阻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dust加于粉尘的电场强度与通过电流密度的比值,用n-cm表示。319尘样击穿电压b

11、reakdown voltage of dust sample通过尘样的电流突然增加的临界电压,用kV表示。2320工况粉尘比电阻field resistivity of dust在生产现场工况下测定的粉尘比电阻值,用ncm表示。4试验方法GBT 16913200841试验尘样的采集411 从含尘气流中采集尘样的方法4111采样位置的选择按GBT 9079的规定进行选择。4112设备小滤袋型或小旋风和小滤袋组合型等速采样装置,滤袋应采用不沾粘粉尘的薄膜滤料。4113采样步骤可按GBT 9079的规定进行选择,在选择的采样位置,用小滤袋或小旋风和小滤袋组合型收尘装置在含尘气流中等速采集粉尘样品;

12、将采集的粉尘样品从收尘装置中全部倒人样品瓶或塑料袋,封装编号,记录粉尘名称、采样日期、采样方法、采样地点和工况。412在已捕集的粉尘中采样的方法4121采样部位的选择按GBT 12573的规定进行选择。4122设备采用GBT 12573中的人工取样管。4123采样步骤按GBT 12573中规定,在选择的采样部位,用取样管从灰斗堆或粉尘堆中采样;将采集的粉尘样品装入样品瓶或塑料袋,编号,记录粉尘名称、采样日期、采样方法、采样地点和工况。413采样量粉尘样品采集量应满足测定用;测定本标准规定的有效密度、堆积密度、分散度、安息角、吸湿性、浸润性、粘结性、比电阻等粉尘物性共需尘样1 kg左右。42有效

13、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421原理浸液在真空条件下浸入粉尘空隙;测定同体积的粉尘和浸液的质量,根据浸液的密度计算粉尘的有效密度。422试样制备42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222尘样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再在105下干燥4 h后放置在干燥器内自然冷却,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23浸液选择浸液要求:浸润性好,能与粉尘粒子亲和,但不溶解粉尘,不与粉尘起化学反应,不使粉尘体积膨胀或收缩,已知密度。参见附录A。附录A介绍了一种测定浸液密

14、度的方法。424设备424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242 比重瓶法测定粉尘有效密度的装置如图1所示。3GBT 16913-2008三通阎真空泵图1 粉尘有效密度测定装置4243真空表准确度等级25级。4,244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 g,感量01 mg,准确度等级3级。425测定步骤4251 称量洁净干燥的带盖比重瓶质量m。,然后装入粉尘(约至瓶容积的I4),称量比重瓶和粉尘质量m。4252打开比重瓶盖,将浸液注入装有粉尘的比重瓶,湿润并浸没粉尘。4253把装有粉尘和浸液的比重瓶放入真空干燥器。用硬胶管按图1连接各部件,各连接处应严密不漏气。启动真空泵抽气至真空表刻度

15、大于或等于100 kPa,并观察瓶内基本无气泡逸出时停止抽气。注意抽气开始调节三通阀,使瓶内粉尘中的空气缓缓排出,应避免由于抽气过急而将粉尘带出。4254取出比重瓶注满浸液并加盏,液面应与盖顶平齐;称取比重瓶、粉尘和浸液质量m,。4,255洗净比重瓶,注满爱液并加盖,液面应与盖顶平齐;称取比重瓶和程液质量mt。4256记录室内温度作为测定温度。426计算和结果表示4261按式(1)计算粉尘有效密度:Pp:芒苎三塑一Pl(1)Pp 5丽j焉了iij五x P1 。式中:岛粉尘有效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m。比重瓶和粉尘质量,单位为克(g);m。比重瓶质量,单位为克(g);m1比重瓶和

16、浸液质量,单位为克(g);m,。比重瓶、粉尘和浸液质量,单位为克(g);a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4262取二个平行样品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二个平行样测定值相对误差应小于或等于002。427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测定温度和该温度下测定的粉尘有效密度。dGBT 16913200843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431原理粉尘从漏斗口在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充满量筒;测定松装状态下量筒内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即粉尘堆积密度。432试样制备43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

17、况。4322尘样在105下干燥4 h,放置室内自然冷却后通过80 19l(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33设备433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332自然堆积法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装置如图2所示,应水平放在试验台上,其中漏斗锥度60 9士O5。,漏斗流出口径127 mm,漏斗中心与下部圆形量筒中心一致,流出I:1底沿与量筒上沿距离115 ram2 mm,量筒内径39 mm,容积100 cm3。参见附录B。附录B介绍一种适用于本标准规

18、定的测定粉尘堆积密度的装置。4333工业天平:最大称量1 kg,感量2 mg,准确度等级5级。4334容积120 mL的盛样量筒,平直的尘样刮片。图2粉尘自然堆积密度计434测定步骤4341按图2将测定装置各部件组装于试验台上,调整水平。43,42用塞棒塞住漏斗流出口。将尘样装入盛样量筒,用刮片刮平后倒人漏斗中。4343拔出塞棒使粉尘自由落至下部量筒中,待漏斗中粉尘全部流出后,用刮片将堆积于量筒上部粉尘刮去。4344把装有粉尘的量筒放到天平上称重。435计算和结果表示4351按式(2)计算粉尘堆积密度:(m1仇一+优2+优3)V市塞GBT 169132008式中:pb粉尘堆积密度,单位为克每立

19、方厘米(gcm3);m、m。、m。测量3次分别称得的粉尘质量,单位为克(g);v校正后的量筒容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4352连续3次测定所得的粉尘质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小于1 g,否则进行重复测定,直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l g,取符合要求的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436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室内气象条件和测定的粉尘堆积密度。44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441原理均匀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按斯托克斯规律沉降;各给定时刻在悬浊液柱的规定深度依次取出定体积的样液,蒸发液体介质后测定其

20、中粉尘质量;根据各时刻取出样液中的粉尘质量与同体积原始样液中粉尘质量之比率,确定粉尘分散度,本法测定的是质量百分比。442试样制备4,421 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422尘样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再在105下于燥4 h后放置在干燥器内自然冷却,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423校正容积为10 mL的球形漏斗和移液管20 cm标线的容积。443液体介质(分散剂)的选择4431液体介质应浸润粉尘颗粒表面,但不溶解粉尘,不使粉尘体积膨胀

21、或收缩,不与粉尘发生化学反应,不使粉尘产生凝絮沉淀,已知密度和黏度系数。4432分散剂应增加粉尘颗粒表面与液体介质的亲和性,阻止粉尘颗粒间互相凝聚,但不与粉尘发生化学反应。4433按式(3)计算取样时间,d,通常设定5tm,10 pm,15 pm,25 pm,35 pm,50 Pm六个粒径等级:一!一!生10s X; (3)Pp一艮 g dp式中:d。粒径尘粒沉降h高度所需时间,单位为秒(s);岛粉尘有效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P,液体介质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些生10s液体介质黏度修正系数;gF。液体黏度介质系数,单位为克每厘米秒(gcms);譬重力加速度(98

22、1cms2);沉降高度,单位为厘米(cm);d。粉尘粒径,单位为微米(pm)。444设备4441电热干燥箱。4442测定粉尘分散度的安德逊移液管如图3所示。其为直径5 cm,容积500 mL的磨口管瓶,从6GBT 169132008下部基线至上部液面刻有20 cm的标线,刻线间距为1 171112。瓶中吸液毛细管外径5 mm,内径1 mm,下端面应与瓶下部基线平齐,上部有供吸液和排液用的三通阀及容积为10 mL的球形漏斗。瓶和毛细管的垂直度与光洁度均应良好。444340mmX25lTLrtl称量杯6个8个,20 rnL注射器一支,长为08m的姐0mm软胶管一根。4444秒表:准确度等级z级。4

23、445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 g,感量01 mg,准确度等级3级。4446一组直径为200 ram的标准筛:80目(180 pm)筛、170目(90 pm)筛、200目(75 pm)筛、230目(62lm)筛,筛底和筛盖。管图3安德逊移液管瓶445测定步骤4451洗净称量杯并编号,烘干后在干燥器内冷却,然后称重。记录称量杯初重。4452取1 g2 g尘样在烧杯中与液体介质和定量分散剂搅拌均匀,确认液体介质浸润粉尘颗粒表面后,用液体介质将尘样和分散剂全部注入移液管瓶。4453用注射器将液体介质加入移液管瓶到20 cm标线,然后关闭三通阔,振荡盛样移液管3 min,使其成均匀的悬浊液。4454移

24、液管就位,尘样开始沉降,用秒表记时。4455将移液管上部球形漏斗上方口用软胶管与注射器连接。4456用注射器通过吸液毛细管按时在0刻度液位取样,每次取样应提前7 S,在15 s内抽取10 mL。抽取量藉10 mL球形漏斗和三通阀控制,允差02 mL。4457样液依次注入各称量杯中。每次取样人称量杯后,建议用5 mL10 mL液体介质从上方注入球形蒲斗,冲洗残留样液入称量杯。4458将盛有样液的称量杯在不高于样液沸点的温度下烘干后放人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称量杯终重。446计算和结果表示4461按式(4)计算悬浊液含尘浓度:GBT 169132008式中:c悬浊液含尘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

25、gmL)m尘样质量,单位为克(g);y悬浊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4462按式(5)计算各粒径的筛下累计百分数:D一!二苎二旦100 mc式中:D,d。粒径的筛下累计百分数,;m。样液最大粒径为d。的称量杯终重,单位为毫克(mg);m。10 mL样液的分散剂含量,单位为毫克(mg);m样液最大粒径为d。的称量杯初重,单位为毫克(mg);m。lomL原始样液的含尘量,单位为毫克(rag)。4463按式(6)计算几何标准差:d。一。婆罢爿世5式中;d。几何标准差;D,d。粒径的筛下累计百分数,;d。粉尘粒径,单位为微米(pm);i中位径,单位为微米(pm)。4464将计算值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描

26、点绘出回归直线,读取回归线上各粒径对应的筛下累计百分数和中位径,计算几何标准差,作为测定结果。4465若粉尘中位径大于70 pm,建议用200目(75 pm)左右的标准筛人工筛分50 g100 g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后的尘样,取筛下样按上述步骤进行测定,最终结果计人筛上量。筛分工作的完成,视重复筛分8 rain筛下来的粉尘不多于筛网上的粉尘量的1为准。447铡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 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粉尘在各粒径范围的质量分数、中位径和几何标准差。45安息角的测定(注入限定底面法)451原理将足够满溢料盘的粉尘从

27、漏斗口注入到水平料盘上;测量粉尘堆积斜面与底部水平面所夹锐角,即粉尘安息角。452试样制备45,21 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5,22尘样在105下干燥4 h,放置室内自然冷却后通过8G目标准筛除去杂物,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问。453设备453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532注入限定底面法测定粉尘安息角的装置如图4所示,应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其中漏斗锥度8GBT 16913200860。05。,流出口径5 mm,漏斗中心与下部料盘

28、中心应在一条垂线上,流出口底沿与盘面距离80 mm土2 mm,量角器75 cm10 cm,料盘直径80 mm。参见附录B。附录B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本标准的测定粉尘安息角的装置。4533容积100 mL的盛样量筒,平直的尘样刮片,棒针。454测定步骤4541按图4所示将测定装置各部件组装于试验台上,调整水平,拨动量角器使其处于垂直位置。图4粉尘安息角测量装置4542用塞棒塞住漏斗流出口。将尘样装入盛样量筒,用刮片刮平后倒人漏斗。4543抽出塞棒,使粉尘从漏斗孔口流出;对于流动性不好的粉尘,可以用棒针搅动使粉尘连续流落到料盘上。待粉尘全部流出后,旋转量角器量出料盘上粉尘锥体母线与水平面所夹锐角,即安

29、息角A,并记录。4544应连续测定3次5次,求出算术平均值A。和均方差口。455计算和结果表示按式(7)计算算术平均值A。按式(8)计算均方差一:Acp一丢Ao一兵瓦i爵式中:n试验次数;A测定值。舍弃偏离算术平均值30的测定值,取所余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56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 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 报告室内气象条件和测定的粉尘安息角。46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461原理称重后的干燥粉尘,置于相对湿度控制在某范围的保湿器中,若干时间后再称重;粉尘增重即为其9巾啊V辨嚣GBT 169132008在该时间内从温度和相对湿度

30、在某范围的周围空气中吸收的水分量;吸收的水分量与干燥粉尘本身质量之比率,表征粉尘的吸湿性。462试样制备46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622尘样通过80目(180“m)标准筛除去杂除,再在105下干燥4 h后放置在干燥器内自然冷却,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63设备463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632保湿器,即底部盛有质量浓度为20左右的硫酸的干燥器。4533能置于保湿器中的相对湿度计,如HMl4型毛发湿度表。463440

31、mm25 mrn带盖称量杯6个8个。4635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 g,感量01 mg,准确度等级3级。4636计时器。464测定步骤4641冼净6个带盖称量杯并编号,烘干后在干燥器内冷却,然后称重记录。4642每个称量杯中撒铺薄层(1 mm左右)干燥尘样,再在105下干燥至恒重后闭盖放置在干燥器内自然冷却后称重,记录称量杯和干燥粉尘重。对于在小于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643将盛有干燥尘样的称量杯放置在保湿器中,打开盖子,记录起始日期、时刻及气象条件。同时,将相对湿度计放入保湿器,对应室温经常

32、记录相对湿度值及观测时间。4644根据需要,置于保湿器中的样杯,24 h或48 h或72 h后在器内闭盖,逐个取出称重记录。若需要,可将样杯再放入保湿器中,打开杯盖,一定时间后第二次在器内闭盖逐个取出称重记录。如此操作称重记录可以重复进行若干次。465计算和结果表示4651按式(9)计算粉尘的吸湿率: W,:丝卫100ms一优0式中:w,粉尘若干小时在某温和湿度范围空气中的吸湿率,;m,在保湿器中放置若干小时后称量杯和粉尘的质量,单位为克(g);m。称量杯和干燥粉尘的质量,单位为克(g);m。洁净干燥的空称量杯的质量,单位为克(g)。4652按式(10)计算6个平行样的算术平均值w,。,按式(

33、11)计算吸湿率,对其平均值的均方差:1W。一Wu (10)一一161-芝(W,j一。)2式中:w。吸湿率算术平均值;w。测定值;a均方差。46,5,3舍弃偏离算术平均值3口的测定值,取所余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1 oGBT 169132008466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 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测定的粉尘吸湿性,即粉尘在24 h或48 h或72 h或更长时间内在某温度和湿度范围空气中的吸湿率。47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471原理测定干燥前后粉尘的质量;计算粉尘在干燥过程中失去的水分量与干燥前粉尘质量的比率,即粉尘含湿量。472

34、设备4721电热干燥箱。472240mm25 mm带盖称量杯6个8个。4723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 g,感量01 mg,准确度等级3级。473试样制备473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74测定步骤4741 洗净6个带盖称量杯并编号,烘干后在干燥器内冷却,然后称重记录。4742打开样品瓶或盛样塑料袋,快速剔除杂物,将尘样随机装入6个称量杯(约至容积的Z3),随即闭盖,称重记录。4743将盛样杯开盖在105下干燥后闭盖,放置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记录;如此操作直至恒重。记录杯子和干燥粉尘重。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

35、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75计算和结果表示475,1按式(12)计算粉尘含湿量:盖煳。G。装有湿粉尘的带盖称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G2装有干燥粉尘的带盖称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G0洁净干燥的带盖称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4752按式(13)计算6个平行样的算术平均值,按式(14)计算含湿量。对其平均值的均方差:W。一丢w, (13)一、臀磊j函式中:w。粉尘含湿量平均值;。测定值;一均方差。4753舍弃偏离算术平均值3d的测定值,取所余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76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11量湿含尘粉式GBT 16913200

36、8b)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测定的粉尘含湿量。48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法)481原理将粉尘装入底端加封滤纸的无底玻璃试管;试管垂直置于浸液面上,底端面与浸液两接触;测定一组对应时间的粉尘浸润高度,表征该浸液对粉尘的浸透速度,即为粉尘对该浸液的浸润性。482试样制备48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822尘样在105下干燥4 h,放置室内自然冷却后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8

37、23按图5所示将测定装置各部件组装于试验台上,调整水平。483设备483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832浸透速度法测定粉尘浸润性的装置如图5所示,应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盛液盘内装浸液,液位至托板的支托面。无底玻璃试管长240 mm,内径8 mm,以1 mm分度值从0至240 mm刻度。支座保证无底玻璃试管垂直置于液面。参见附录B。附录B推荐一种适用于本标准规定的测定粉尘浸润度的装置。4833滤纸,细线,木棒。4834秒表:准确度等级2级。图5粉尘浸润性测定装置484测定步骤4841 取出无底玻璃试管,在其底端加封滤纸(用细线缚住),然后将尘样装入管中,并随时用木棒敲打试管

38、,尘样装满后再敲打10次20次,使尘样在试管中的高度稳定。4842将2根装有尘样的试管按图5规定插于盛液盘中托板的支托面上;在盛液盘中加液至托板的上表面与支托面问,起动秒表;记录浸液对尘样的浸润时闻及相应的浸润高度。整个观铡期间应随时加液,保证液面位置始终在托板的上表面与支托面间。1 2GBT 169132008485结果表示取二个平行样品的平均观测值为测定结果。二个平行样品对应同一浸润时间的浸润高度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10。486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 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室内气象条件、浸液名称和测定的粉尘浸润性,即对应每个浸润时间

39、的粉尘浸润高度。49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491原理粉尘装入可分套筒样品盒,震动充填致密;然后,在黏度天平上垂直拉断粉尘样品。测得的粉尘样品垂直拉断强度,表征粉尘的粘结性。49,2试样制备49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922尘样在105下干燥4 h,放置室内自然冷却后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93设备4931 80目(180 N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932可分套筒样品盒如图6所示;内径为2一的可垂直

40、上挂的轻质上套筒,带底盘的上沿与上套筒下沿平齐配合的下套筒,由夹具夹紧成一体的装粉尘样品的筒状盒。上套筒高24 cm,下套筒深2,2 crn。4933震动器:可使样品盒中粉尘震动充填致密的装置。4934粉尘黏度天平:一台按图6规定可由类似TG628A型天平改装的粉尘样品垂直拉断测力装置。应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4935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 g,感量01 mg,准确度等级3级。493660 mmX30 mm称量杯,尘样刮片,毛刷。上下可调图6粉尘黏度天平示意图494测定步骤4941夹紧可分套筒样品盒,置于称量杯内,空盒和称量杯称重记录。称量杯称自重,记录。4942样品盒置于震动器,待测粉尘注入

41、样品盒,震动充填致密;然后取出该样品盒,用刮片刮平上端粉尘,且用毛刷将周边沾尘清扫干净,放人称量杯,样盒和称量杯称重记录。49,43按式(15)计算尘样充填率:s一堡学“GBT 169132008式中:e尘样充填率,;G5样盒和称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Go空盒和称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V样品盒容积,单位为立方厘米(era3);“粉尘有效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4944调整黏度天平于零位。将样品盒放在黏度天平的可调支架上,调节支架使样品盒上套筒垂直上挂接触天平左臂持钩而不使其受力,然后轻轻松开固定样品盒上下筒的夹具,不让其有任何错动,待测。4945将轻质盛水筒放在黏度天平右

42、臂挂盘上。用注水器通过滴水管往筒内慢慢滴水,同时观察天平指针;觉察天平指针左偏跳即停止注水,此时尘样已被垂直拉断。4946将有半截尘样的上套筒从天平上轻轻取下,连筒带尘全部放人称量杯。4947盛水筒称重记录,上样筒和称量杯称重记录。4948计算粉尘样品垂直拉断强度,即粉尘的粘结性。4949应连续测定3次5次,计算算术平均值P。和均方差a。495计算和结果表示4951按公式(16)计算粉尘的牯结性:P=W-了G广,一+G式中:户粉尘样品垂直拉断强度,单位为克每平方厘米(gcm2)w盛水筒质量,单位为克(g);G|上上样筒和称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G称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A尘样截面积,单

43、位为平方厘米(cm2)。4952按式(17)计算算术平均值P。,按式(18)计算均方差一。P。一三PJ一吉(P,一Pc,)2 (18)式中:P。粉尘样品垂直拉断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试验次数;P粉尘样品垂直拉断强度的测定值。4953舍弃偏离算术平均值30的测定值,取所余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496测定报告a)报告委托单位、粉尘名称和来源;b)报告测定日期、测定人员、测定方法及设备名称和编号;c)报告测定环境气候、尘样充填率和相应的粉尘样品垂直拉断强度,即粉尘的粘结性。410 比电阻的测定(圆盘法)4101原理粉尘自然装入圆盘,载样圆盘置于试验环境模拟箱内,上电极自然地放在载样圆盘中心;待

44、尘样与箱内气相状态平衡后,开启电源测量加于粉尘层上的电压和通过主电极的电流,根据粉尘层的厚度和主1 dGBT 169132008电极接触粉尘层的面积,计算粉尘在该状态下的比电阻。4102试样制备41021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41的规定。登记粉尘采样工况。41022尘样在105下干燥4 h,放置室内自然冷却后通过80目(180 pm)标准筛除去杂物,准备测定。对于在小于或等于105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的粉尘,干燥温度宜比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升华温度至少降低5,并适当延长干燥时间。41023将准备测定的尘样装入圆盘测定器,粉尘应自然填充到圆盘内,然后用刮片齐盘沿刮平。41024将载样圆盘

45、平稳地放入试验环境模拟箱高压托盘上,然后将上电极轻轻、自然地放在载样圆盘中心。主电极接导向电流表的引线,屏蔽电极接地。关闭试验环境模拟箱,联锁安全门,待测。4103设备41031 80目(180 pm)标准筛、电热干燥箱。41032 圆盘法测定粉尘电阻在试验环境模拟箱内进行,其试验系统示范如图7。图7粉尘比电阻试验系统41033圆盘测定器如图8所示:电极应导电性良好,加热后不变形,抗腐蚀,环境气相渗透平衡快,表面平整光滑无尖端放电现象;绝缘支架应耐腐蚀且绝缘性能好。由主电极和屏蔽电极组成的上电极对尘样的压强为10 gcm2。图8圆盘测定器41 034试验环境模拟箱性能要求温度调整范围从室温至300,等温试验保持在15以内湿度调整范围从室内湿度至15(体积),等湿试验保持在15(体积)以内;箱体接地可靠,高压托盘对地距离不小于4 cm。41035高压直流供给电压为O一20 kV,电流为010mA。41036测量仪表a) 电压表:量程o20 kV,准确度等级15级。15GBT 169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