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209335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79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GB T 16935.5-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 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9120K 30 缮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69355-2008IEC 606645:200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equipment within lowvoltage systems-Part 5: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learances and creepagedistances equal to or less than 2 mm200807-16发布(IEC 606645:2007,IDT)2009

2、040 1实施丰瞀粥鬻瓣訾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前言-引言1范围和目的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基本原则41导言42基本原则43电压及其额定值44频率45承受电压作用的时间46污染47设备提供的资料48绝缘材料5要求及确定尺寸的规则51概述-52电气间隙的确定53爬电距离的确定54固体绝缘的设计要求一6试验和测量t61试验-6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资料性附录)附录D(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目 次确定保持最小绝缘电阻的尺寸-吸水试验确定尺寸的框图

3、潮湿条件下爬电距离的耐受电压试验I1122223444556669”坫扒躬拍曲如刖 暑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GBT 16935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分为5部分: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第2部分:应用指南;第3部分:利用涂层、罐封和模压进行防污保护;第4部分:高频电压应力的考虑事项;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本部分为GBT 16935的第5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6645:200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英文版)。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删

4、除国际标准的前言;b)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补充引用了GBT 17045 2006、GBT 1762711998、GBT 1762721998、IEC 60068、IEC 60364551:2005、IEC 606644:1997(因在条文中有引用)。本部分的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9)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兢业、刘金琰、吴庆云。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刘振忠。GBT 1

5、69355-2006IEC 60664-5:2007引 言本部分规定了有关湿度对爬电距离影响的湿度等级。本部分介绍了下列需一起考虑的确定尺寸的准则:在污染等级为2和3下比第1部分表F2中规定的那些值更精确的不大于2 mm的新的最小电气间隙;在污染等级为3时印制线路板和类似结构件的比第1部分表F4中规定值更小的爬电距离;避免绝缘表面发生闪络的最小爬电距离的规定,此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特性而定;在潮湿条件下确保足够绝缘电阻的最小爬电距离的规定。注:表A2给出了有关确定爬电距离尺寸的信息,以便在电压方均根值不超过10 000 V、相应的爬电距离不超过250 mm时,保持足够的绝缘电阻。本部分的信息基于1

6、989年公开发布的研究数据12 Jl。下列研究细节给出相关背景资料:研究在试品上进行,这些试品采用与电路图案间距从016 mm63 Film印制线路板相同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试品采用了10种不同的材料,制造过程对材料表面的影响,如模压、加工等,不作为本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试品置于不同的地域,如城市、农村、工业、沙漠和沿海区域;试品定期暴露在电压应力下,相关数据已累积了很长一段时间。附录B规定了将未分类的绝缘材料分配到相关的吸水组别的吸水试验方法。当采用不同材料的试验方法获得进一步的经验数据时,本附录将会做修订。1)方括号中的数字参阅参考文献1范围和目的GBT 169355-2008IEC 606

7、645:200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5部分: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GBT 16935的本部分规定了印制线路板和类似结构件中不超过2 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尺寸确定方法,在这些结构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同且均沿着固体绝缘的表面,如第1部分2中62所描述的路径(示例1、5和11)。本尺寸确定方法比第1部分规定的方法更为精确。但如果不要求精确尺寸,第1部分内容可适用。本部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允许从本部分中摘选一条或几条使用,也不允许将它们代替第1部分的相应条款来使用。而且本部分只能与第1部分配合使用。当使用本部分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尺寸时,应采用全部条款代替

8、第1部分给出的相应条款。对于大于2 1Ti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间隙以及通用的固体绝缘,第l部分适用。注1:等于或小于2 mm距离的限制适用于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的总距离可能大于2 mm。本部分基于以下准则确定尺寸:与微观环境无关的最小电气间隙(见表2);适用于污染等级1、2和3的避免由于电痕化而失效的最小爬电距离(见表4);避免跨接绝缘表面闪络的最小爬电距离(见表5)。注2:保持足够绝缘电阻的最小爬电距离见表A2。注3:本部分不适用于比污染等级3或湿度等级3差的微观环境条件。本部分规定了一种将未分类的绝缘材料分配到相关的吸水组别的试验方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

9、BT 1693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第1部分的第2章以及下列内容适用:GBT 47983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IEC 6072133:2002,MOD)GBT 47987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7部分:携带和非固定使用(IEC 6072137:2002,MOD)GBT 47989199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产品内部的微气

10、候(idt IEC 6072139:1993)GBT 1689518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1章:通用规则(IEC 60364551:1997,IDT)GBT 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 606641:2007,IDT)GBT 17045 2006电击防护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IEC 61140:2001,IDT)GBT 176271 1998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eqv IEC2)第1部分指GBT169351。1GBT?69355-2008IEC 60664-5:2007611

11、80一1:1992)GBT 1762721998 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和试验设备(eqv IEC 611802:1994)IEC 60068环境试验IEC 606644:1997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4部分:高频电压应力的考虑事项3术语和定义除GBT 169351 2008规定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31吸水性water adsorption绝缘材料吸附其表面水分的能力。32临界相对湿度cHtical relative humidity当爬电距离的冲击耐受电压(其值是在70相对湿度下测得的值)降至95时的相对湿度值。4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基本原则41导言有关

12、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的第一份出版物是IEC 60664,1980出版。它仅涉及电气间隙,数据来源于击穿电压的基本数据。接着,在1981年IEC 60664A出版,该出版物涉及了爬电距离,数据从多年实践经验及印制线路板试验中获得。1992年,对上述出版物进行合并出版了IEC 606641(第1部分),但修订版并未改变基本数据。42基本原则绝缘配合是指根据设备的使用及其周围的环境来选择设备的电气绝缘特性。只有设备的设计基于在其期望寿命中所承受的应力时才能实现绝缘配合。除下列条款另有规定外,第1部分中42适用。425关于暂时过电压的绝缘配合有关暂时过电压的绝缘配合以IEC 60364444中44

13、2(见本部分54323)规定的暂时过电压为基础。注:目前的电涌保护器(SPD)不能充分吸收暂时过电压所产生的能量。426关于环境条件的绝缘配合应考虑绝缘的微观环境条件。这主要取决于设备所处的宏观环境。在许多情况下,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是相同的。但是,微观环境可能会好于或坏于宏观环境。例如,外壳、加热、通风或灰尘可能会影响微观环境。注:符合GB 4208E胡规定的防护等级的外壳防护可以提高微观环境的湿度。主要的环境参数如下:对于电气间隙:气压;温度,如果变化范围大;对于爬电距离:气压;污染;相对湿度;凝露;2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一一对于固体绝缘:温度;相对湿

14、度。43电压及其额定值431概述第l部分中431适用。432长期作用电压的确定4321概述第1部分中4321适用。4322确定基本绝缘的电压43221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备第1部分中表F3a和表F3b中已将低压电网的标称电压转化为合理化电压,此电压可以作为选定爬电距离的电压最小值,也可用来选定设备的额定绝缘电压。电气设备可以有几个额定电压以便可以使用在不同标称电压的低压电网中,这种设备电压应选取其最高额定电压。各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考虑如何选定电压:以“线对线”电压为基础;或以“线对中性点”电压为基础。对于后者,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规定如何使用户知道该设备只能用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的方法。43

15、222非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系统、设备和内部电路第1部分中43222适用。4323确定功能绝缘的电压第1部分中4323适用。433额定冲击电压的确定4331概述第1部分中4331适用。4332过电压类别43321概述第1部分中43321适用。43322直接由电网供电的设备第1部分中43322适用。43323非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系统和设备第1部分中43323适用。4333设备额定冲击电压的选择第1部分中4333适用。4334设备内部冲击电压的绝缘配合43341 受外来瞬时过电压影响显著的设备内部的部件或电路第1部分中43341适用。43342具有特定瞬时过电压保护的设备内部的部件或电路由于受外

16、来瞬时过电压影响不大,这些部件的基本绝缘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与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无关,但与该部件或电路的实际条件有关,推荐应用第1部分中423列出的冲击电压优选值使之标准化,其他情况,可用本部分的表2之值的插入值法得到。3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4335设备产生的操作过电压第1部分中4335适用。4336交界面的要求第1部分中4336适用。434再现峰值电压的确定第l部分中434适用。435暂时过电压的确定4351概述第1部分中4351适用。4352故障电压第1部分中4352适用。4353暂时过电压引起的应力低压设备由于高压系统的接地故障而引起的暂时过电压的

17、大小及持续时间在54323中给出。44频率第1部分中44适用。4。5承受电压作用的时闻第1部分中45适用。46污染461概述污染不仅会削弱与引起电痕化的长期有效值电压应力有关的绝缘,也会削弱与峰值电压和吸水性有关的绝缘。污染引起短距离冲击耐受耐力降低,结果可能会跨越绝缘表面产生闪络。湿度对绝缘表面的影响由464规定的湿度等级确定。吸水特性对绝缘表面的影响由486规定的吸水组别确定。462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第1部分中462适用。463导电性污染条件不适用。464湿度等级为了确定与绝缘表面产生闪络有关的爬电距离或最小绝缘电阻,微观环境的湿度规定以下3个等级:湿度等级1(HLI):绝缘表面的相对湿度

18、决不会达到产生凝露的水平,因此闪络不受湿度影响;湿度等级2(HL2):在微观环境瞬间变化中绝缘表面的相对湿度偶尔会产生凝露,因此闪络受湿度的影响;湿度等级3(HL3):绝缘表面的相对湿度经常产生凝露,因此闪络受湿度影响严重。465湿度等级与宏观环境的关系宏观环境条件在GBT 16895182002、GBT 4798327,GBT 479872007和GIyT 479891997中作了规定。注:在GBT 479891997中使用不同气候分类。微观环境的湿度等级与规定的宏观环境分类之间的关系见表1。4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表1湿度等级与宏观环境等级之间的关系

19、规定气候分类的标准 (宏观环境的)气候分类 湿度等级GBT 47989 1997 Y2 Y3 Y4GBT 47983 2007 3K1 3K3 3K6GBT 47987 2007 7K1 7K3GBT 16895182002 AB5 AB7 + +(一) (一) HLl(+) (一) 一HL2(+) (+) -HL3一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湿度相同;(一)微观环境湿度低于宏观环境湿度;(+)微观环境湿度高于宏观环境湿度。47设备提供的资料第1部分中47适用。48绝缘材料481概述绝缘材料应按其CTI值分为不同的组别。各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考虑绝缘材料的电气强度特性、热、机械、化学和吸水特性。关于固

20、体绝缘的要求,本部分的54适用。482相比电痕化指数(CTD4821 闪烁作用下绝缘材料的性能第1部分中4811适用。4822用于绝缘材料分类的CTI值第1部分中4812适用。4823材料组别第1部分中4813适用。4824相比电痕化指数(CTI)试验第1部分中4814适用。4825无电痕化材料对于玻璃、陶瓷或其他无机绝缘材料,不会发生电痕化,爬电距离无须大于其相应的为实现绝缘配合而要求的电气间隙。表2中用于非均匀电场条件的尺寸适用。483电气强度特性第1部分中482适用。484热特性第1部分中483适用。485机械和化学特性第1部分中484适用。486吸水特性吸水特性是一种与绝缘材料特性相关

21、的表面现象。鉴于吸水特性对耐受电压能力的影响,根据附录B的试验程序,绝缘材料分成如下几种吸水组别:吸水组别WAGl(影响可忽略);吸水组别wAG2(微弱影响);5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吸水组别WAG3(中度影响);吸水组别WAG4(强烈影响)。注1:材料吸水组别的分类可能会受填充物、添加剂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注2:各种绝缘材料吸水组别的分类见53235。5要求及确定尺寸的规则51概述所确定的电气间隙应能承受本部分522规定的瞬时过电压。相应的爬电距离应符合本部分53233和53234的要求。固体绝缘的设计应符合本部分54的要求。52电气间隙的确定521概述电

22、气间隙应以承受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来确定。对于直接接至低压电网的设备,其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是在第1部分4333基础上确定的额定冲击电压。如果稳态有效值电压、暂时过电压或再现峰值电压比冲击耐受电压所要求的电气间隙更大,则应使用表3相应值。应在考虑冲击耐受电压、稳态有效值电压、暂时过电压和再现峰值电压后选择最大的电气间隙。注:对于稳态有效值电压或再现峰值电压,电气间隙的确定应保证在这些电压连续施加时无击穿现象发生,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应考虑这情况。522确定准则5221概述选择电气间隙应考虑下列影响因素:功能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要求按本部分的525;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要求按本

23、部分的526;稳态耐受电压和暂时过电压(见本部分5223);再现峰值电压(见本部分5223);电场条件(见本部分523);海拔。表2和表3规定的电气间隙,对用在海拔2 000 m及以下的设备具有足够的冲击电压耐受能力对用在高于海拔2 000 m的设备,524适用。机械影响,如振动或外施力,则要求有较大的电气间隙。5222耐受瞬时过电压的确定应根据表2确定能承受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的电气间隙。对于直接接至电网的设备,其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是第1部分表F1基础上确定的额定冲击电压。表2耐受瞬时过电压的电气间隙空气中海拔2 000 In及以下的最小电气间隙ram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 情况A 情况B

24、kV 非均匀电场条件 均匀电场条件(见第1部分315) (见第1部分314)033b 001 001040 002 002050b O04 004060 006 006080b 010 010表2(续)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空气中海拔2 000 m及以下的最小电气间隙蛐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 情况A 情况BkV 非均匀电场条件 均匀电场条件(见第1部分315) (见第1部分314)10 015 0151_2 025 02015b 050 03020 10 04525b 15 06030 20 08040b 1250 1560b 208此电压对功能绝缘而言,

25、是指预期发生在跨电气间隙两端的最大冲击电压(见本部分的525);对直接承受或受低压电同瞬时过电压较大影响的基本绝缘而言(见第1部分4333、43341和本部分526),是指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对其他基本绝缘而言(见本部分43342),是指电路中可能发生的最大冲击电压;对加强绝缘而言,见本部分526。6优选值规定在第1部分的423。根据本部分43342,对有冲击电压要求的设备中的部件或线路,允许采用插值法。但标准的方法应该是采用第1部分423规定的系列优选值。5223耐受稳态电压和暂时过电压或再现峰值电压的确定应根据表3确定能承受稳态电压峰值(直流或5060 Hz电压)、暂时过电压或再现峰值电压

26、的电气间隙。根据表2确定的尺寸应与表3的值进行比较,两者取较大的电气间隙。表3耐受稳态电压、暂时过电压或再现峰值电压的电气间隙空气中海拔2 000 m及以下的最小电气间隙ram电压-kv 情况A 情况B(峰值)“ 非均匀电场条件 均匀电场条件(见第1部分315) (见第1部分314)004 0001 c 0001c006 0002c 0002c010 0003c 0003。012 0004c 0004c015 0005c 0005c020 0006c 0006c025 0008c 0008c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表3(续)空气中海拔2 000 m及以下的

27、最小电气间隙mm电压akV 情况A 情况B(峰值)6 非均匀电场条件 均匀电场条件(见第1部分315) (见第1部分314)033 001 00104 002 00206 004 00406 006 006O8 013 01010 026 0151-2 042 02015 076 03020 127 04525 1,8 0630 24d 0840 1250 1560 203其他电压的电气间隙可采用插值法来获得。b再现峰值电压见第1部分的图1。这些值是基于大气压力下的经验数据获得。d所给值仅允许峰值电压从一低级值到相应于2 mm值(根据本标准最大值)之间插值。注1:高于30 kHz频率的尺寸确定

28、要求在IEC 606644:1997中规定。注2:如果电气间隙受到稳态电压25 kV(峰值)及以上的电压作用,依据表3中击穿值确定的尺寸可能不能提供没有电晕放电(局部放电)的操作,特别是在非均匀电场中。为了提供无电晕放电操作,采用第1部分表F7b中给出的较大电气间隙或改善电场分布是很有必要的。523电场条件5231概述导电部件(电极)的形状和布置会影响电场的均匀性,因而电气间隙需要耐受一个给定的电压(见本部分表2、表3以及第1部分的表A1)。5232非均匀电场条件(表2中情况A)选用不小于表2中非均匀电场的电气间隙可不必考虑导电部件的形状结构,也不必用电压耐受试验进行验证。由于不能控制形状结构

29、,可能会对电场的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绝缘材料的外壳中缝隙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非均匀电场条件规定的电气间隙。5233均匀电场条件(表2中情况B)表2中情况B的电气间隙之值仅适用于均匀电场。只有当导电部件的形状结构设计成使该处电场强度基本上为恒定的电压梯度时才能采用此值。电气间隙小于非均匀电场条件要求之值,需要通过电压耐受试验进行验证(见612)。注:对于小电气间隙,污染存在可能会影响电场的均匀性,必须增大电气间隙至大于情况B之值。8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524海拔表2及表3中规定的电气间隙对从海平面至2 000 m之处是有效的,对于海拔高于2 000

30、 m以上的电气间隙应乘以海拔修正系数,海拔修正系数规定见第1部分的表A2。注:对于均匀电场(表A1中情况B的耐受电压),根据帕邢定律,空气中电气间隙的击穿电压正比于电极间距离和大气压的乘积,因此在接近海平面记录的经验数据是按海拔2 000 m与海平面之间的大气压差异进行修正。对于非均匀电场和相对闪络的爬电距离(见53234)也采用同样的修正。525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的确定对于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的耐受电压应是设备在额定条件下(特别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冲击电压,参见表2)跨电气间隙两端预期发生的最大冲击电压或稳态电压(参见表3)或再现峰值电压(参见表3)。526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电气

31、间隙的确定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应按表2规定各自对应如下电压予以确定:按第l部分4333或第1部分43341的额定冲击电压;或按本部分43342的冲击耐受电压要求。及按表3规定各自对应如下电压予以确定:按本部分4322的稳态电压;按第1部分434的再现峰值电压;按本部分435的暂时过电压。对于冲击电压,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应按表2对应于比基本绝缘确定的额定冲击耐压高一级(第1部分423所列优选值序列)之值来确定,如果按本部分43342基本绝缘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不是优选值,则加强绝缘应按能承受基本绝缘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的160来确定。注1:等于或小于2 mm的距离限值适用于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

32、,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的总距离可以超过2 mm。注2:在绝缘配合的系统中,电气间隙大于要求的最小值对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而言没有必要,但是对于除绝缘配合以外的原因(例如由于机械影响)增大电气间隙是必要的。在此情况下试验电压仍应保持在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基础上,否则有关的固体绝缘可能会出现过高的应力。对于稳态电压、再现峰值电压和暂时过电压,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按表3规定的值确定,以承受160基本绝缘要求的耐受电压。对具有双重绝缘的设备,在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不能分开进行试验之处,则该绝缘系统可考虑如同加强绝缘。注3:在确定可触及的绝缘材料表面的电气间隙时,可设想为该表面覆盖金属箔。具体细节由产品标准技术委

33、员会规定。527隔离距离见GBT17045 2006中832。53爬电距离的确定531概述确定爬电距离应考虑532的要求。从表4获得的有关电痕化的距离值应与从表5中获得的有关闪络的距离值进行比较,两者取大值(见附录C确定尺寸的框图)。532影响因素5321概述应考虑下述有关电痕化的影响因素:电压按432(也可见本部分5322);微观环境内的污染等级(见第l部分的462和本部分5323);爬电距离的方向和位置(见第1部分的5224);绝缘材料的特性(见本部分482)。9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表4避免由于电痕化而失效的爬电距离最小爬电距离。mm污染等级1 枵

34、染等级2 污染等级3电压有效值 材料组别V1 除b外的所所有材料组别 有材料组别I a40 0025 004 100 100 10050 0025 004 100 100 10063 004 0063 100 1 00 10080 0063 010 100 110 125100 010 016 125 140 160125 016 025 160 180 200160 025 040 200 220c 见第1部分200 040 063 见第1部分 见第1部分250 0 56 10320 075 16400 10 20500 13 见第1部分630 18800 24 c8此电压指:对功能绝缘来说

35、是工作电压;对直接由电网供电的电路的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见本部分43221)是设备额定电压通过第1部分的表F3a或表F3b转化成的合理化电压或者是额定绝缘电压;对非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系统、设备和内部电路的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第1部分的43222)是在设备额定值范围内运行条件的最繁重的组合情况下和外施额定电压时可能发生在系统、设备或内部电路中的最高有效值电压;6对于不会发生电痕化的绝缘材料。如玻璃,陶瓷或其他无机绝缘材料,由于绝缘配合的目的,爬电距离不必大于它们相关的电气间隙。表2中非均匀电场条件下的尺寸适用。然而,应根据本部分53234考虑有关闪络特性。所给值仅允许峰值电压从一低级值到相应于

36、2 mITL值(根据本标准最大值)之间插值。10注:表4中给出的爬电距离的高精度并不表示在同一量级下测量的不准确度。考虑下述有关跨接绝缘材料表面闪络影响的因素:电压按433(也可见本部分5322);微观环境内的湿度等级(见本部分464);绝缘材料的特性(见本部分482和486);爬电距离的方向和位置(见第1部分的5224);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海拔。表5规定的爬电距离对于使用在海拔2 000 m及以下的设备提供了足够的冲击耐受能力。对于使用在更高海拔下的设备,本部分524适用。表5避免闪络的爬电距离空气中海拔2 000 m及以下的最小爬电距离ram湿度

37、等级峰值 HL2 HL3电压 吸水组别 吸水组别kVWAGl WAG2 WAG3 WAG4 WAGl WAG2 WAG3 WAG4材料 材料 材料 材料 材料 材料 材料 材料010 003 0042 0055 0095012 002 0022 0024 0025 0037 0053 007 0115015 0028 0029 0032 0035 005 007 009 015020 0043 0046 0049 0052 0075 0105 013 020025 006 0065 007 0075 010 014 017 026033 O09 009 01 011 014 019 023 0

38、34040 012 013 014 015 019 024 030 044050 017 018 020 022 O26 032 039 056060 023 026 029 032 0 33 041 050 070080 035 041 047 054 047 058 069 09510 0 50 057 064 072 063 076 O90 1212 068 076 084 O93 082 096 1 1 1515 093 102 111 12 11 13 15 2020 14 153 166 18 16 18 2025 19 210b 225 b 24b 216 24b30 25b8此

39、电压指:对于功能绝缘而言,是在设备的额定条件下,预期发生在跨接爬电距离之间的任何电压的最大峰值电压;对于直接暴露于来自电源瞬时过电压(见第1部分的4333、第1部分的43341和本部分526)或再现峰值电压及受到这些电压明显影响的基本绝缘,指相应设备任何电压等级的最大峰值电压;对于其他基本绝缘(见本部分43342),指可能在电路中发生的任何电压的最大峰值;对于加强绝缘,见534。6所给值仅允许峰值电压从一低级值到相应于2 mm值(根据本标准最大值)之间插值。5322电压确定有关电痕化的爬电距离以作用在跨接爬电距离两端的长期电压有效值为基础。此电压是:用于功能性绝缘的工作电压(见本部分533);

40、用于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额定绝缘电压或额定电压(见本部分534)。确定有关闪络的爬电距离以表5相关电压的峰值为基础(见本部分53234),峰值电压是预期跨接爬电距离两端的任何电压的最大值。此电压是:对于功能绝缘,指在设备的额定条件下预期发生在跨接爬电距离两端任何电压的最大峰值1】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电压;对于直接暴露于来自电源瞬时过电压(见第1部分的4333、第1部分的43341和本部分526)或再现峰值电压及受到这些电压明显影响的基本绝缘,指相应设备任何电压等级的最大峰值电压;对于其他基本绝缘(见本部分43342),指可能在电路中发生的任何

41、电压的最大峰值对于加强绝缘,见本部分534。5323有关气候条件下确定尺寸的准则53231概述表5中考虑了微观环境中气候条件(即464中规定的湿度等级)的影响。在确定尺寸时应考虑下列准则:最小绝缘电阻(见53232);由于电痕化而失效(见53233);闪络(见53234)。注:在一台设备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微观环境条件。53232确定维持绝缘电阻的尺寸当各产品标准技术委员会规定了两带电部件之间或带电部件与设备可接触表面之间的最大泄漏电流时,确定尺寸应考虑绝缘电阻。当不足的绝缘电阻可能导致削弱设备正常功能的过量泄漏电流时,上述准则同样适用于功能绝缘的尺寸确定。附录A给出了设备设计的指导资料和数据。注

42、:由于任何闪烁的能量足够低且与材料的CTI无关,按上述准则确定的爬电距离不易发生电痕化。53233确定避免由于电痕化而失效的尺寸为了避免由于电痕化而失效,爬电距离应按表4规定确定尺寸。53234确定避免闪络的尺寸为了避免沿着绝缘材料表面发生闪络,应按表5确定爬电距离。对于湿度等级1(HLl),表2和表3规定的电气间隙适用于确定爬电距离。如果对按表5确定的爬电距离施加超过500 V(峰值)的稳态电压,可能会发生局部放电(电晕)。对于局部放电,绝缘材料按吸水组别分类(见53235)。注:绝缘材料污染表面的局部放电是由表层电场分布的微扰引起的。这些局部放电(电晕)不同于固体绝缘内部的局部放电,与固体

43、绝缘内部的局部放电起始水平700 V(峰值)相比具有较低的起始水平500 v(峰值)。表5中规定的爬电距离对于海拔2 000m及以下之处是有效的,对于海拔高于2 000in以上的避免产生闪络的爬电距离应乘以海拔修正系数,海拔修正系数的规定见第1部分的表A2。53235吸水组别绝缘材料的吸水特性用吸水组别来区分。到目前为止,下列材料已被分类:WAGl:没有显示出与爬电距离相关的临界相对湿度降低的绝缘材料:聚酯树脂(热固性),型号802;密胺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型号150。WAG2:在爬电距离为1 mm及以上时没有显示出临界相对湿度降低的绝缘材料:酚醛树脂,型号315;聚碳酸酯。wAG3:在

44、爬电距离为25 miD及以上时没有显示出临界相对湿度降低的绝缘材料:环氧玻璃布层压板FR4;聚酰亚胺薄膜环氧玻璃布层压板FR4复合板;酚醛层压纸板FR2;】2GBT 169355-2008IEC 60664-5:2007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WAG4:在爬电距离为63 mm及以上时没有显示出临界相对湿度降低的绝缘材料:陶瓷(97A1203,无釉);聚酯层压板GPO II。5324爬电距离的方向和位置第1部分的5224适用。5325绝缘表面的形状不适用。5326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关系爬电距离应按表4(有关电痕化)和表5(有关闪络)确定,两者取高值。爬电距离不能小于相应的电气间隙,这样最短的爬电距离可能等于所要求的电气间隙。当爬电距离能承受相应电气间隙所要求的电压时,小于表2非均匀电场条件电气间隙的爬电距离仅可以在HLl和HL2条件下使用。验证爬电距离能承受相应电气间隙所要求的电压时应考虑海拔修正系数(见本部分6122)。应用HL2条件下时,冲击电压试验必须在潮湿条件下进行。注1:潮湿条件下的试验举例见本部分表A1。注2:HL2条件下的试验程序见资料性附录D。5327多种材料或多种污染等级情况下的爬电距离第1部分的5227适用。5328被浮动导电部件分开的爬电距离第1部分的5228适用。533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的确定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应按表4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