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7382-2008 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pdf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209377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7382-2008 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GB T 17382-2008 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GB T 17382-2008 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GB T 17382-2008 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GB T 17382-2008 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551 8010A 85 a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 7382-2008ISO 3874:1 997系列1 集装箱 装卸和栓固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Handling and securing20080804发布(IS0 3874:1997,IDT)200810-01实施丰瞀粥露瓣警篷警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目 次GBT 1 7382-20081SO 3874:1 997前言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5装卸6规定的吊(举)方式7着地和支承-一8场地堆码-一9运输中的栓固一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集装箱栓

2、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附录B(规范性附录)集装箱栓固闩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附录c(规范性附录)栓固集装箱堆码连接件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附录D(规范性附录)集装箱拉杆系统,包括系紧装置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00oH坫盯弘惦铊_】_-JL刖 舌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3874:1997系列1集装箱 装卸和栓固(英文版)。包括其修正案ISO 3874:1997Amd 1:2000集装箱栓固用转锁、闩锁、堆码连接件和系杆系统(英文版)、ISO 3874:1997Amd 2:2002垂直叠吊(英文版)和ISO 3

3、874:1997Amd 3:2005双箱叠垛轨道车运输作业(英文版)。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3874:1997。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删除国际标准参考文献;各种“作业适用范围”表中代号“1)”和“2)”被“a”和“b”代替;对于ISO 3874:1997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标准用引用我国的国家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未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标准,在本标准中均被直接引用(见本标准第2章)。本标准代替GBT 173821998系列1集装箱 装卸和栓固。本标准与GBT 17382-1998相比主要

4、技术差异如下:新增了35对“栓固装置”的定义;新增了625有关连锁叠吊的内容和其脚注1、脚注2;新增了935有关“双箱叠垛轨道车运输作业”的内容;新增了“集装箱栓固用转锁、闩锁、堆码连接件和拉杆系统”,并作为标准的附录A附录D,1998版附录A“双头转锁”在新增的内容已有规定,予以删除。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起帆、倪志平、朱祖福、闻君、孔令顺、李仁源。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73821998GBT 1 7382

5、-2008IS0 3874:1 997系列1集装箱 装卸和栓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按GBT 5338、GBT 7392、GBT 16563、6BT 17274和GBT 16564制造和试验的系列1集装箱的装卸和栓固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水陆运输中集装箱重箱和空箱的安全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413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GBT

6、1413 2008,ISO 668:1995,IDT)GBT 1836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GBT 18361997,idt ISO 6346:1995)GBT 5338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GBT 5338 2002,ISO 14961:1990,IDT)GBT 7392系列1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保温集装箱(GBT 7392-1998,idt ISO14962:1996)GBT 16563 系列1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6563-1996,idt ISO 1161:1984)GBT 16564 系列l平台式、台架

7、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65641996,idt ISO14965:1991)GBT 17274系列1无压干散货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2741998,idt ISO 14964:1991)ISO 830集装箱术语ISO 1161:1984系列1集装箱角件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ISO 83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空箱empty container处于只有自身质量状态的集装箱。32重箱loaded container不处于空箱状态的集装箱。33重心的偏心eccentricity of the centre of gravity不论是空箱和重箱以及是否

8、带有附件,其实际重心与四个底角件交叉点形成的几何中心在纵向和横向的偏离。34 一 。移动的重心mobile centre of gravity装有动态情况下易于移动的液体、干散货、悬挂物等货物的集装箱的重心。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35栓固装置securing device用于栓固集装箱的装置。注:装置直接与集装箱角件连接或连接于运输工具和集装箱角件之间。4基本要求41 一般要求本标准的使用者应注意相关载荷施于集装箱上或装卸机具上或栓固装置上等情况的警示。包括集装箱或栓固装置的损坏,栓固装置的松弛或过紧,集装箱箱内货物的松动,偏心载荷和强风、冰、浪等造成的恶劣

9、环境状况。注:松动是通用术语,其包括箱货的移动,散货的流动或沉积,液体自由液面的变化等。411 应遵循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法规的要求。412对集装箱和作业中使用的任何机具,均应经过维护。413箱门、罩布、封锁件、可活动或可折叠的部件和任何可拆卸的装置均应适当地固定。414所有从事装卸和栓固的人员均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特别是安全方面的培训。415应明确区分集装箱是重箱还是空箱,如无法查明,则应按重箱处理。416在强风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到集装箱装卸机械作业时,应谨慎地装卸操作。42货物包装、装箱和拆箱421 在对货物包装、装集装箱和需在箱内栓固时,应按良好的和推荐的作业方式进行,使得货物作用在集装箱上的

10、力不超过设计的受力限度,并符合422424规定的基本要求。422用于集装箱装拆箱的设备,其施加给箱体的力不应超过箱体设计的受力限度。423装入箱内的货物和用于包装的所有物件(包括箱内的充塞物料、固货件等)的总质量应不超过箱体允许最大货载(即等于最大允许总质量减去空箱质量)。424箱内的货物应均匀分布,使重心尽可能低且靠近箱中心位置,以避免:集装箱吊运时的过分倾斜;集装箱或装卸机具超载;车辆的轴载超限;车辆的稳定性不足;出现集装箱箱底无法承受的集中载荷。图1 载荷分布图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重箱的重心偏心率是随箱内载荷分布而变化;集装箱和装卸设备的设计者宜考虑

11、这个事实。例如:60的载荷分布在从箱一端起的50的箱长承载面时(见图1),其偏心率为5。43箱内货物堆码和栓固为防止集装箱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动态导致意外货损,箱内货物应堆码紧密并栓固。5 装卸51 按规定的吊(举)方式装卸(见第6章)511 所使用的起重机具与所受载荷相适应,保证与集装箱安全可靠连接,并使所吊运的集装箱不受到障碍。512单点起吊时,应特别注意因集装箱重心偏离造成倾斜所带来的危险性。513在起吊重心易于移动或重心偏离的集装箱时,应谨慎操作。例如:罐式集装箱、干散货集装箱、装有液体散装袋的集装箱、装有悬挂货物的集装箱或有制冷装置的温控集装箱(整体式或外置式)。52其他的装卸方式

12、采用第6章规定之外的方式装卸集装箱,应根据相关的国际和国家集装箱标准对装卸所用的机械和采用的操作方法,进行仔细评估。6规定的吊(举)方式61 总则611 62610中所述的各种规定的吊(举)方式,见表1。表1 规定的吊(举)方式汇总表条 款 种 类 图 示62 吊具顶吊作业 向63 吊索顶吊作业 合64 吊索底吊作业 固65 侧举作业(方式1) :岛,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表1(续)条 款 种 类 图 示66 侧举作业(方式2) 一67 侧举作业(方式3) 钮68 端举作业(方式1) 形69 端举作业(方式2) 影610 叉举作业 萝612在表3表5和表7表

13、12中,“允许”和“不允许”的标记是指各种规定的吊(举)方式对不同类型、尺寸的集装箱的适用性。适用性考虑了集装箱的设计强度、载荷、环境和操作安全等方面。注:在表3表5和表7表12中,对集装箱类型、尺寸、载荷、设计和作业条件组合时的例外情况,没有予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应斟酌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够确保安全和符合作业要求。在表3表12中所涉及的尺寸代码,见表2。表2表3至表12涉及的尺寸代码公称长 度 公 称 高 度m ft 2 896 ram(9ftOin) 2 591 mm(8ft6in) 2 438 mm(8ftOin) 2 438 mm(8ftOin)12 40 1AAA lAA 1A 1A

14、X9 30 lBBB 1BB 1B 1BX6 20 lCC lC lCX3 10 1D 1DX注:所有集装箱公称宽度均为2 438 mm(8ftOin)。462 吊具顶吊作业(见图2)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图2 吊架顶吊作业621 使用集装箱专用吊架由四个顶角件的顶孔起吊集装箱,起吊力应保持竖直。622起吊装置应与箱体正确连接,连接装置应仅与角件紧密接触。623 吊架顶吊作业适用范围见表3。624上部结构可折倒的台架式集装箱(代码PL和PC,见GBT 1836)在处于空箱和折倒状态时,可联锁成叠装卸。每叠的总质量应不超过按GBT 1413定义的最大允许总质量

15、。625对不是624中专指的集装箱,如果垂直作用在集装箱每个角件上力不大于75kNl和起吊所用的转锁或其他连接件经检验合格,可使用转锁或其他连接件连锁叠吊。转锁或其他连接件应定期检测。表3 吊具顶吊作业适用范围空 箱 集装箱类型 GBT 重 箱脚 AA A AX BBB BB B BX CC C CX D DX 1836 AAp AA A AX BBB BB B BX CC C CX D D)溺 缫 鬻 滋 通用集装箱 GPVH 糕 黼 瀚 鬻敞顶式集装箱 UT干散货集装箱:无压箱型 BURERT 瓣 蠢 瓣 |l黧 鬻 黼 黧保温集装箱 RS 黧装液体和气体的 TNT()罐式集装箱 TG干散

16、货集装箱: BK无压有压漏斗型黼 溺 鬟 麟 黎 鐾 溺 麓 鬟 平台式集装箱 PL 麟 慧 鍪 戮鬻 簇 粪 麓 l|l薹 鬟lll|l有完整固定端壁 PF有可拆装的角柱 PF上厶 有完整可折倒端壁 PC薤桑 (竖立状)霎萎 有可折倒的角柱 PC(竖立状)蚕箱 有完整可折倒端壁 PC 鬻 藿 鬻 黼 黧 雾 鬻 黧 蓁 黧 熏 鬻(折倒状) l瀵有可折倒的角柱 PC 黧 黧 墓 鬟 黼 篓 藿 麓 鬻 鬟 鬻 雾 鬻(折倒状)上部结构完整和 PS敞侧壁集装箱注:口 允许;鬻 不允许(或不适用)。a仅在使用延伸件的情况下具有顶吊的可能。1) 75 kN值规定了锁角件连接的结构强度最低要求。以两

17、个1AAA集装箱连锁叠吊为例,每个角件受力组成:75 kN一26 kN(风载荷的分布,相当于100 kmh的风速,不考虑集装箱尺寸情况)+22 kN(两集装箱箱体自重的分布)+27 kN(集装箱最大允许载荷的分布)。三个集装箱连锁叠吊,其实际上限也按上述测算。2) 所期望的验证方法是基于材料的极限强度,其安全系数至少取4倍。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63 吊索顶吊作业(见图3)图3 吊索顶吊作业631 使用非竖直力从四个顶角件的顶孔起吊集装箱。632起吊装置应与箱体正确连接。吊钩应由里向外勾挂。633 吊索顶吊作业适用范围见表4。634上部结构可折倒的台架式集装

18、箱(代码PI。和PC,见GBT 1836)在处于空箱和折倒状态时,可联锁成叠装卸。每叠的总质量应不超过按6BT 1413定义的最大允许总质量。表4 吊索顶吊作业适用范围小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单位为米图4 起吊力的适用范围64 吊索底吊作业(见图5)641 用吊索从集装箱四个底角件的侧孔起吊集装箱。吊索连接装置应仅作用于四个底角件上,所施加的起吊作用力离底角件外侧面的距离宜不大于38 mm(见图6)。642起吊连接装置应与箱体正确连接。图5 使用吊索底吊作业单位为毫米图6底吊索装置643底吊索底吊作业的适用范围见表5。644上部结构可折倒的台架式集装箱(代码

19、PL和PC,见GBT 1836)在处于空箱和折倒状态时,可联锁成叠装卸。每叠的总重量应不超过按GBT 1413定义的最大允许总质量。7眵蟛Jr心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645对重箱起吊的水平夹角口如图5所示,其值应不小于表6所示的最小值。表5 吊索底吊作业适用范围集装箱尺寸代码 起吊最小水平夹角a1AAA、1AA、1A、1AX 30。1BBB、1BB、1B、1BX 37。1CC、1C、1CX 45。1D、1DX 60。865侧举作业(方法1)(见图7)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图7侧举作业(方法1)651 使用侧举专用框架,通过

20、对集装箱一侧的两个底角件的提升,并对同侧的两个顶角件的约束,起举集装箱。652提升和约束装置应正确连接。653侧举作业(方法1)的适用范围见表7。表7侧举作业(方法1)适用范围66侧举作业(方法2)(见图8)661 使用侧举专用框架,通过对集装箱一侧的两个顶角件的提升,并对同侧的两个底角件或其上方9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相应的角柱区域施加反力,起举集装箱。角件和角柱载荷承载区的高度应接近或相等,两承载区的间距宜26 mm50 mm(见图9)。662提升装置应正确连接。663侧举作业(方法2)的适用范围见表8。注:在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在动态情况下确保集装箱不

21、过度倾斜或受损。图8侧举作业(方法2)单位为毫米注:尺寸表示两个反力承载面的高度应接近或相等。图9底角件和角柱作用力区域分布1067侧举作业(方法3)(见图10)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图1 0侧举作业(方法3)671 使用侧举专用框架,通过对集装箱一侧的两个顶角件的提升,并对同侧的下侧梁施加反力,起举集装箱。为避免集装箱受损变形,在施力处要有一块足够尺寸的垫板进行传递。警示1:绝对不允许把承载垫板放在集装箱侧壁的下面。警示2:绝对不允许使提升力作用在集装箱底侧梁的下面。672提升装置应正确连接。673侧举作业(方法3)的适用范围见表9。表9侧举作业(方法3)

22、适用范围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68 端举作业(方法1)(见图1 1)681 使用端举专用框架,通过对集装箱一端的两个底角件的提升,并对同端的两个顶角件的约束,起举集装箱。682提升和约束装置应正确连接。683端举作业(方法1)的适用范围见表10。注:在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在动态情况下确保集装箱不过度倾斜或受损。图1 1 端举作业(方法1)表10端举作业(方法1)适用范围69端举作业(方法2)(见图12)691 使用端举专用框架,通过对集装箱一端的两个顶角件的提升,并对同侧的两个底角件或其上方相应的角柱区域施加反力,举起集装箱。角件和角柱载荷承载区的高度应接近

23、或相等,两承载区的问距宜26 mm50 ram(见图13)。692提升装置应正确连接。693端侧举作业(方法2)的适用范围见表11。注:在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在动态情况下确保集装箱不过度倾斜或受损。1 2图12端举作业(方法2)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单位为毫米注:尺寸h表示两个反力承载面的高度应接近或相等。图13底角件和角柱作用力区域分布表1 1 端举作业(方法2)适用范围610叉举(见图14)图14叉举作业13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6101 使用叉车货叉,对置有按GBT 5338规定的叉槽的集装箱进行叉举作业。警示:在任

24、何情况下,无论集装箱有无叉槽,均禁止从集装箱箱底直接插入货叉进行叉举作业。61 02 货叉插入叉槽理想的深度应为集装箱的全部宽度,但无论如何其插入叉槽深度应不小于1 825 mm。在1CC、1C和1CX集装箱上设置两套叉槽时,内侧叉槽只能用于空箱装卸。6103叉举作业的适用范围见表12。表12 叉举作业适用范围7着地和支承71 为防止集装箱损坏,集装箱在着地时要注意轻放。不应在任何表面上拖推集装箱。72集装箱堆放场地应坚实平坦,排水良好,无障碍物和突出物;在场地上,集装箱应仅由四个底角件支承。73在运输车辆上,集装箱只能由四个底角件或底部结构中的载荷传递区支承。14GBT 1 7382-200

25、8IS0 3874:1 9978 场地堆码81 堆码时,上下集装箱的底角件与顶角件应充分接触。82要注意风的情况,特别要注意风对尺寸较大和空的集装箱以及单排箱垛的影响,以避免由此导致集装箱的滑移和倾翻。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减小风对集装箱的影响:降低码垛高度;成堆堆放;将集装箱固定在地面上;重箱堆码在最上层;单独或外围集装箱可采用紧箍装置或绳索栓固。集装箱堆码应使集装箱纵轴线和该地区主要风向线一致。在暴风警报的情况下,码垛四角的集装箱应予栓固。根据当地的强风预报,在风速超过15 ms孙时,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多排成堆堆放的同类集装箱,在一定的风速下很可能出现如图15所示的顺序移动。9运输中的栓固

26、图15风对集装箱货垛的影响91 一般要求911 为避免集装箱在船舶或运输车辆上移动而导致人员伤害和货物损坏,除在932中所述情况外,集装箱在运输途中应进行栓固。 一912集装箱的主要强度来自于底梁,应通过对箱底角件的栓固,限制集装箱水平移动。913对车辆或船舶上的集装箱所使用的栓固方法,应确保集装箱所承受的栓固力不超过其强度和栓固能力的允许值。914在从船舶或车辆上装卸集装箱前,应检查所有的栓固装置是否处于正确的状态。915在运输前或运输途中,应检查栓固装置使用的正确性。92船舶上的栓固921 船舶在航行中的受力船舶在海上航行,集装箱所受外力来自船舶的运动、风力和波浪(见图16)。3)15 m

27、s=29哩小时一7蒲福风级GBT 1 7382-20081S0 3874:1 997a)旋转型运动 b)直线型运动rr1彳十k 一令唑蒯夕f16图16船舶在海面上运动的实例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922作用在集装箱上的力9221 挤压挤压是集装箱端框和侧框由于受到来自静态和动态的横向合力所产生的变形。挤压力主要产生于集装箱箱垛横摇时,导致其下层集装箱受到横向作用力;随着风力增大,其横向作用力也增大。针对以上引起挤压强度超限的力,有必要对相关集装箱予以支撑,以抗衡横向挤压力(见图17)。9222倾覆倾覆是由于船舶横摇或风力产生的横向力,导致单个集装箱或箱垛出现绕

28、箱底边转动的趋势;需要用垂直的栓固装置与之抗衡(见图17)。9223 滑移滑移是集装箱在其支承面作水平移动;它可通过使用固位件与之抗衡,但仍会出现在容许范围内的少量移动(图17)。9224 失稳失稳是由超过临界值的压力载荷造成角柱失稳损坏现象;栓固装置所施加的力也可能增加压力载荷(见图18)。倾覆力图17挤压、倾覆9225结构损坏结构损坏是由于过量外力使集装箱结构件开裂或永久变形。压力载荷或箱内的货物栓固不牢,均会导致此情况的发生。923船舶设计、集装箱配载和栓固图18 失稳栓固装置的使用不妥、超过临界值的9231 运输集装箱的船舶结构设置,应考虑到921、922所述诸因素,以及在舱内和或甲板

29、上设置固定式或移动式栓固件。在集装箱配载计划和装载时,应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栓固件。9232格栅式集装箱船设置了竖直导柱,以对竖直堆码在舱内(有时在甲板上)的集装箱起到定位和支撑作用。图19为甲板格栅导柱。注1:一个格栅指一个集装箱装载在上述竖直导柱内所占空间。注2:在40 ft格栅导柱内装载两只20 ft集装箱时,如果已装入的一只集装箱位置偏离,可能导致待装的集装箱无法进入或损坏。1 7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图19 甲板格栅导柱实例9233对甲板上的集装箱栓固装置的设置,应按下列任一原则考虑:为需要栓固的所有集装箱准备足够强度的栓固装置(假定集装箱装载均达到其

30、允许质量,而没有超过集装箱的强度);预先准备一定强度的栓固装置,然后按其强度选配和装载集装箱,使所装载集装箱质量所产生的作用力不超过集装箱和栓固装置的许用强度。9234舱内无格栅的集装箱船,其栓固方法类同于9283规定的方法,但需防止集装箱滑动。924栓固装置的形式9241 一般要求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实例(见图20)。对未设置格栅导柱的船舶,所使用的各种栓固装置的基本形式如下:支撑壁柱;甲板支座(见图21和图22);拉杆和松紧螺旋扣等系紧装置(见图21和图22);绳索、链条和松紧螺旋扣等系紧装置(见图21和图22);转锁(见图22);销锁(见图22)。上述几种栓固件经常组合使用。9242支撑壁柱

31、支撑壁柱是竖立在船舶甲板上的固定结构件,在适当的高度内,能插入框架梁来固定一层集装箱,并作为上层集装箱的底架。9243 拉杆拉杆用于固定集装箱以抵抗倾覆,并提供支撑以抵抗挤压力。1 8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它们通常与各种相应的堆码锥型连接件配合使用,起到栓固箱体和防止滑移的作用。鉴于拉杆延伸率低的情况,使用时应调节拉力,防止拉力过大而导致箱体结构、拉杆或车船上附加连接装置的损坏(见图21和图22)。9244链条和拉索链条和拉索的使用与拉杆相同,不同的是由于其额定工作载荷相对较低,仅适用于堆码质量较轻或单层堆码的集装箱。9245 转锁转锁用于集装箱箱间的定位和

32、固定,或用于集装箱与车船等运输工具的定位和固定。转锁仅通过角件起作用(见图21和图22)。要求在同一艘船上使用的所有转锁拨至同一方向,并予锁定。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应确认转锁的使用方式是否正确、是否锁紧。9246 销锁销锁用于集装箱与船舶甲板或箱间的定位和固定,由此抵抗滑动和倾覆,但没有抵抗挤压力的支撑作用。销锁仅适用于多层集装箱的栓固,在选配和装载集装箱时,应满足底层集装箱的挤压强度不超限的要求。销锁能与拉杆和拉索等栓固装置组合使用(见图21和图22)。9247堆码锥单联或双联式堆码锥适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间定位和对集装箱水平位移的限制(见图21和图22)。9248桥式连接件桥式连接件专

33、用于上层相邻集装箱顶角件的连接(见图21和图22)。9249 系紧装置使用的各类系紧装置包括:松紧螺旋扣;液力或气力系紧装置;偏心系紧装置;拉杆系紧装置;带钩、链的拉杆系紧装置。通常需用松紧螺旋扣,为箱体提供足够的抗挤压的能力(见图21和图22)。VX 减III无格栅V 试。也格栅 全格栅图20集装箱运输船舶实例GBT 1 7382-2008ISO 3874:1 997gbCJkN减 叫11 i|尹 l | V X 减 止J图21 栓固、系紧和装卸装置类型实例(见图22)哈昏 拉杆泸剖b售怠拉索每盈刊b五日固链条泞鞠蚓函箕囤b)系固件售莎嗡囟国眵 略20图22典型的栓固、系紧和装卸装置GBT

34、1 7382-2008IS0 3874:1 997螺旋扣快速节杆夹钳型系紧装置 蜊g)系紧装置谚 鼎h)桥式连接件i)格栅入13导位 j)撑壁装置堆码锥单体销锁双联堆码锥(纵向)k)堆码连接件双联堆码锥(横向)楔型销锁1)堆码连接件锥型销锁图22(续)21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93公路和铁路集装箱的栓固931 一般要求在公路和铁路上运输时,集装箱受到来自制动、转弯、叉道、加速、路面和风等影响所产生的力和振动。采用的栓固方法应考虑到上述和91阐述的各要素。公路和铁路运输,载于运输车辆上的集装箱,其前后端对应车辆承载面的位置应符合车辆安全运输界限。932码头拖挂车

35、作业码头拖挂车作业,是指载有集装箱的码头拖挂车,在规定的区域内作低速和短距离的行驶作业。对于这样的作业,可不使用栓固装置,但集装箱需正确地就位在拖挂车上,并防止其水平移动;其通常采用导位装置或类同的限位装置(见图23)。933公路运输作业车载集装箱在公路上运输时,载于车辆上的集装箱只能由四个底角件或由箱底中的载荷传递区支持。集装箱应由其四个底角件栓固在车辆上(见图24)。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转锁进行栓固(见图25),这种装置有固定式的,也有可伸缩的,有的还可调节其高度。另一种方法是用栓固锥(见图26)或采用插销的导位装置(见图27)进行定位以此克服水平分力,用插销插入边孑L或端孑L以此克服其向上

36、的垂直分力。为确保安全操作,应做到:一一栓固装置的位置应在明显易见处;一一所有中间栓固装置应可伸缩或移开;一在起动车辆前,应检查集装箱的栓固情况;在起吊集装箱前,应解开栓固装置。单位为毫米图23导位装置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图24 使用底盘转锁的卡车半挂车a)锁定图25转锁(可伸缩)b)松开23GBT 1 738212008IS0 3874:1 997图26用插销的锥形锁934铁路运输作业n:列图27采用插销的导位装置铁路运输集装箱时,载于铁路货车上的集装箱只能由四个底角件或由箱底中间载荷传递区支持。应用转锁或按91要求的其他栓固件,通过四个底角件栓固集装箱

37、。铁路运输使用栓固装置的图例见图28。为确保安全操作,应做到:栓固装置的位置应在明显易见处;所有中间栓固装置应可伸缩或可移动;在起动车辆前,应检查集装箱的栓固情况;在起吊集装箱前,应解开栓固装置。a)铁路车辆上的栓固图28铁路车辆上的常用栓固方式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b)栓固装置不葸图图28(续)935双箱叠垛轨道车运输作业为满足双箱叠垛轨道车运输作业的安全,轨道车所载的上面和下面的集装箱均只能由四个底角件支持。应使用转锁或按91要求的其他栓固装置,使下面的集装箱通过其四个底角件与轨道车固定;使上面的集装箱通过其四个底角件与下面的集装箱固定。注意轨道车在运输

38、作业中应由推力制动,即不允许“转轨”。用于轨道车运输作业的栓固装置和双箱叠垛轨道车图例见图29。为确保运输作业的安全,应做到:栓固装置的位置应在明显易见处;在起动车辆前,应检查集装箱的栓固情况;在起吊集装箱前,应解开栓固装置。a)一种典型的双箱叠垛轨道车图29 常用的带有栓固装置的双箱叠垛轨道车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26b)栓固装置示意图图29(续)GBT 1 7382m2008IS0 3874:1 997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集装箱栓固转锁的功能、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A1 总则转锁用于对集装箱定位和固定:箱垛内集装箱彼此间(通过对集装箱角件的作用);或与

39、运输工具(通过对集装箱底角件与车辆底座的作用)。转锁也用于连接并起吊集装箱。A2术语和定义下列对转锁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附录。A21轴环 collar转锁置于集装箱的顶角件或底角件孔的部分,其阻止所连集装箱水平移动。A22锁眼eyehole转锁顶锥上的孔,其指示转锁的固有方向。A23柄尾handle tail柄的上翘部分,其指示箱垛内转锁的固有方向。A24固定底部fixed base轴环的刚体部分,其用于转锁底部的人工预锁。A25扳动装置triggering device启动转锁由人工操作的装置。A26中间板 intermediate plate转锁承受上下集装箱间压力的部分。A27单用途转锁

40、single purpose twistlock按标准方位设计的不对称转锁。注:它仅适用于以下两情况之一:转锁置于一集装箱的顶角件内,另一集装箱堆放在该箱的上面(选择A);转锁置于一集装箱底角件内,随该箱堆码在另一集装箱的顶部(选择B)。A28双头转锁double twistlock装有顶锥和底锥的转锁。A29双用途转锁dual purpose twistlock具有同样方向的转锁,能预锁在顶角件或底角件内。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A210单锁single lock一种用顶锥或底锥锁定的转锁锁定功能。A211双锁double lock一种同时用顶锥和底锥锁定的

41、转锁锁定功能。A3栓固转锁的形式和说明A31 手动转锁A311 具有固定底部、双位单锁手动转锁一种具有固定底部的手动转锁,其构成包括:一个能相对于固定底部转动的有孔眼的顶锥;一个有轴环和固定底部的中间板;一个安装在轴上其柄尾向上的手柄,它能在水平面内转动,有两个极端位置,一端为全锁,另一端为全开(见图A1)。1开锁;2一一闭锁。a)全开位置 b)全闭位置图A1 具有固定底部、双位单锁的手动转锁A312具有三位双锁的手动转锁一种具有三位置双锁的手动转锁,其构成:a)一个有孔眼的顶锥和一个底锥,两者由轴刚性连成一体;b)一个有轴环的中间板;c)一个安装在轴上其柄尾向上的手柄,它能在水平面内转动,并

42、有下列三个位置(见图A2):1)位置一:底锥全开,使转锁能进入顶角件;2)位置二:顶锥全开和底锥闭合,使转锁与顶角件固定,并使转锁能进入另一集装箱底角件;3)位置三:顶锥和底锥均闭合。a)位置一1开锁;2闭锁。b)位置二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c)位置三图A2 具有三位双锁的手动转锁A32半自动转锁一种包括有单用途和双用途的半自动转锁,其构成:一个有孔眼的顶锥和一个底锥,两者由机械装置刚性连成一体;一个有轴环的中间板;一个无论在集装箱放在转锁上时(见图A3)或把转锁的底锥插入集装箱顶角件时(见图A4)均可使锥体自动闭合的机械装置;一个用于开锁的装置。a)位置一

43、1开锁;2闭锁。b)位置二图A4半自动转锁,安装在底角件c)位置三c)位置三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A4转锁功能和尺寸要求A41一般要求顶锥和底锥应能限制所连集装箱垂直移动。轴环应能限制所连集装箱水平移动。顶锥上应设孔眼,便于对其识别和对转锁操作。手动转锁的手柄柄尾,应能指示在集装箱箱垛内转锁的正确方位。A42手动转锁手动转锁应确定方向,有一孔眼的锥体指为上方。手柄应始终能在水平面内操作,并应在手柄上安装一个指向朝上的柄尾。为确保安全闭锁,手柄的闭锁方向统一为顺时针方向(俯视)。所有手动转锁,包括三点定位的转锁,均应有一个可靠的闭锁机构,确保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

44、转锁不会意外地从角件内落出。A43半自动转锁半自动转锁应确定方向,有一孔眼的锥体指为上方。半自动转锁应装有一个能清晰地指示两锥体闭合的机构。对装有手柄(在水平面内操作)的半自动转锁,应在手柄上安装一个指向朝上的柄尾,并在手柄扳到最左面时,应确认为锥体闭锁。对装有一根拉绳的半自动转锁,当拉绳全部回收时,应确认为锥体闭锁。对装有其他扳动装置的半自动转锁,为使其与上述的要求相一致,应由一个专用指示器表示锥体的闭合状态。半自动转锁应有一个可靠的闭锁机构,确保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转锁不会意外地从角件内落出。A5 尺寸A51 顶锥和底锥顶锥和底锥的设计,应使其在全锁位置时承载面积大于800 mm2,并使顶锥

45、和底锥不突人图A5所示的角件腔内需供其他系紧装置使用的限制区域。A52 中间板中间板的厚度应为30一U。ram(见图A6)。中间板的载荷面积(凸缘表面受载区域)至少应为4 500 mm2。转锁的设计应使朝向角件的一面具有最大载荷承载面积。 。A53 手柄手柄长度(自转锁中心线至手柄末端)最大应为160 mm。手柄的上翘高度应为25 mm2 ram(见图A7)。A54轴环为使轴环能装入按ISO 1161制造的集装箱角件孔内,其尺寸应按图A8。301被限制区域;2集装箱端部。GBT 1 7382m2008I$0 3874:1 997单位为毫米一 ; 7 J 伊 、l粗丝S Ui _ 器。_t、? ii i j、托)40 一N图A5 角件腔内被限制部分31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32_【一彳弘l I 曷L一 ,图A6 中间板图A7手柄长度图A8轴环尺寸单位为毫米单位为毫米单位为毫米 一,八、f7 ) GBT 1 7382-2008IS0 3874:1 997A55顶锁和底锁的间距顶锁和底锁的间距应以中间板的实际厚度再加(381)mEl两倍厚度,见图A9。单位为毫米l一中间板;f中间板厚度。图A9顶锁和底锁的间距A6材料和功能设计转锁的功能和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