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9277-200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20942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9277-200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T 19277-200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T 19277-200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T 19277-200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T 19277-200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GB/T 19277-2003/180 14855: 1999 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855: 1999(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以英文版)。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可分解材料工作组在1999年200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试验,在验证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绿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丹海股份有限

2、公司、揭阳斯普林降解制品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系、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云宣、陈学军、孔力、王世和、张先炳、刘嘉藩、陈家琪、叶新建、毛国玉、李金惠、杨惠姊、刘彩霞。I GB/T 19277-2003/180 14855: 1999 冒|言随着塑料使用量的增加,回收和处理已变成一个热点。f3塑料要完全回收是困难的,另外,一些难回收的塑料如渔具、农业用覆盖物和水溶性的聚合物等,常常从封闭的垃圾处理循环系统中泄漏到环境中去。采用可生物分解材料是解决这类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被送至堆肥设备的产品或包装材料应尽可能地生物分解。所以测定这些材料可能的生物

3、分解能力和获得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生物分解能力的指标就很重要。为了规范测定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方法,特制定本标准。警告:废水、活性污泥、土壤和堆胞中可能含有潜在致病菌,因此,处理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处理毒性试验化合物或性质未知的化合物时须特别小心。H GB/T 19277-2003/ISO 14855 ,1999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方法,用于将材料作为有机化合物在受控的堆肥化条件下,通过测定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确定其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同时测定在试验结束时材料的崩解程度。本方法模

4、拟混入城市固体废料中有机部分的典型需氧堆肥处理条件。试验材料曝霞在堆肥产生的培养土中,在温度、氧浓度和湿度都受到严格检测和控制的环境条付下进行堆肥。本方法测定试验材料中碳转化成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转化百分率。本标准所述的条件并不总是相当于出现最大生物分解时的最佳条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S 5663 ,1 994 水质凯氏定氮法(晒矿化作用法IS

5、O 8245 ,1 999 水质总街机碳(TOC)和溶解有机碳(TC)的测定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最终需氧生物分解ultimate aerobic biodegradation 在有氧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C()2)、水(H,()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3.2 3.3 3.4 3.5 堆肥化composting 产生堆肥的一种需氧处理方法。注,堆肥是混合物生物分解得到的有机士壤调节剂。该混合物主要由植物残余组成,有时也吉有一些有机材料和定的无机物。崩解disintegration 材料物理断裂成为极其细小的碎片。总干固体to

6、taI dry soIids 将已知体积的材料或堆肥在105c温度下干燥至恒重所得到的固体量。挥发性团体volatiIe solids 将己知体积的材料或堆肥的总干团体量减去在大约550C温度下焚烧后得到的残留固体量所得的差。l GB/T 19277-2003/ISO 14855 ,1999 3.6 二氧化碳理论释放量theoretical amount of evolved carbon dioxide, ThC(h_ 试验材料完全氧化时所能生成的二氧化碳理论最大值,可由分子式计算得到,以每克或每毫克试验材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毫克数表示(mgCO,/g或mg试验材料)。3. 7 迟滞阶段la

7、g phase 从试验开始一直到微生物适应(或选定了)分解物,并且试验材料的生物分解程度已经增加至最大生物分解率10%时所需要的天数。3.8 最大生物分解率maximum leveJ of biodegradation 试验中,试验材料不再发生生物分解时的生物分解程度.以百分率表示。3.9 生物分解阶段biodegradation phase 从迟滞阶段结束至达到最大生物分解率的90%时所需的天数。3. 10 平稳阶段plaleau phase 从生物分解阶段结束至试验结束时所需的天数。4 原理本测定方法在模拟的强烈需氧堆肥条件下,测定试验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和崩解程度。使用的培养土来自于

8、稳定的、腐熟的堆肥,如可能,从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有机物的堆肥中获取。试验材料与培养土混合,导人静态堆肥容器。在该容器中,混合物在规定的温度、氧浓度和湿度下进行强烈的需氧堆肥。试验周期不超过6个月。在试验材料的需氧生物分解过程中,二氧化碳、水、矿化无机盐及新的生物质都是最终生物分解的产物。在试验中连续监测、定期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累计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试验材料在试验中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该材料可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理论量之比为生物分解百分率。根据实际测量的总有机碳70%口是口否/d 试验结束时不同容器的参比材料的生物分解百分率的相对偏差是否/ wat.ddl vesm / vesm / vesy/

9、 veSme I mtx呻/m,x由/wzutvfe/ maldeg / D,/% 材料(g/容器)(g/容器)地/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matl malz mat.1 matn,e.r, com,.&1 com巾/也皿t.dd/ves&.1 t剧,/vesyl Z剧,1C01n队,/CUREvh/ 空臼(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g/容器)comj 0押t,com3 (0付10100缩写:COnl=培养土,mat=试验材料,mLX=试验材料和培养土的试验混合物,ves=试验容器,wat =水下标,w二潮湿材料.d=总干固体,v=挥发性固体.d/w=总干固体与潮湿材料之比.v/d=挥发性固体与总干固体之比,deg=分解的试验材料,f=试验容器,5=试验开始.e-=试验结束.y=空试验容器(空重) a二增加检查.add=加的水,B=空白(仅培养土),m=试验材料和培养土的混合物.mean=平均值。按照挥发性固体计算生物分解率:Dv二matd吨XlOO/mat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