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盯DC人民共和由国家栋准P GB/T 5母直52-2母直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tandard for test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s 2母12-朝一21发布2钢2-08一钢实酶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租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痊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tandard for test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T 50152 - 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2 年8 月1 日中国建筑工
2、业出版社2自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Standard for test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T 50152 - 2012 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争斗开本:850X1168毫米1/32 印张:4Ys 字数:108千字2012年7月第一版2012年7月第一次印刷定价:21. 00元统一书号:15112. 21818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网上书店:http:/
3、www.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26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52 -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 -92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21日3 J主L.一旦A目可吕本标准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J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4、GB 50152 -92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总结和吸收了我国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11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性能、试验加载、试验量测、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和试验安全等。本次修订采用了较严密的材料性能试验方法;增加了预制构件产品试验、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等内容;纳入了近年普遍应用的新型设备、仪器和仪表。同时总结已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经验,增加了结构现场加载和量测的方法,补充完善了构件的承载力标志及相应的加载系数,使试验判断更具可执行
5、性。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4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国家建筑工程检测中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南建林田春雨徐有邻刘刚顾祥林张川郭子雄闰维明聂建国刘小弟王永焕牛斌张彬彬段向胜陈烈刘梅沙安霍斌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肇元周炳章康谷贻李晓明邸小坛林松涛陶梦兰刘立新郑文忠薛伟辰潘毅5 目次
6、1 总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术语和符号.2 2. 1 术语.2 2.2 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基本规定.-. . 6 4 材料性能.9 5 试验加载. . . . . . . . . . . . . 11 5. 1 支承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11 5.2 加载方式. . . . . 17 5.3 加载程序. . . . . . . 0 . . . . . . . . . . . . .0. 0 . . . . . . . . . 23 6 试验量测m6. 1 一般规定.8. 26 6.2 力值量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6.3 位移及变形的量测.28 6.4 应变的量测.29 6.5 裂缝的量测. . . . . . . 31 6.6 试验结果的误差与统计分析. .
8、 . . . . . . . . . . . . . . . . . 33 7 实验室试验. . . . 35 7. 1 一般规定. 35 7.2 试验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0. 11 . 35 7.3 试验过程及结果. . . 11 . . a. . . 38 8 预制构件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42 8. 1 一般规定 . . . . . . . . 42 8.2 试验方案. 44 8.3 试验过程及结果.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6 9 原位加载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9.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e 48 9. 2 试验方案. . . . . . . . . . . . . . 50 9.3 试验检验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52 9.4试验结果的判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10 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10.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10.2 施工阶段监测. . . . . . . . . 59 10.3 使用阶段监测 . . . . .
11、. . . . 111 . 60 10. 4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11 试验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63 附录A附录B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检验记录表. . . . . . . 结构监测仪表和传感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66 本标准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引用标准名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 50010规定的挠度允许值进行检验时,应符合下式要求:a :( asJ (9. 3. 1-1) 式中:;一二在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作用下,构件的挠度检验实测值;sJ一一挠度检验允许值,按本标准第9.3. 2条的有关
13、规定计算。2 当设计要求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挠度计算值进行检验,或仅检验构件的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时,除应符合公式(9.3.1-1)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式要求:;三二1.2(9.3.1一2)式中:;一一在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作用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短期挠度计算值。注: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混凝土受弯构件,当进行短期静力加载试验时,;值应按使用状态下静力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相应的刚度值确定。9.3.2 挠度检验允许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asJ = fJ/。(9.3.2-1)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s J = 1;r / L) I 1;r J (9.3.2-2) Mq(8-1)十lMK
14、f 式中:SJ一一挠度检验允许值;52 Mk -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计算所得的弯矩,取计算区段内的最大弯矩值;M飞一一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所得的弯矩,取计算区段内的最大弯矩值;在一一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取用;fJ一一构件挠度设计的限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取用。费.3.3构件裂缝宽度检验应符合下式要求:叫.rnax wrnaxJ (9.3.3) 式中:叫.rnax一一在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作用下?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实测值;WrnaxJ一一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检验允许值p按表9.3.3
15、取用。表9.3.3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检验允许值(mm)设计规范的限值Wlim检验允许值wmaxO. 10 0.07 0.20 0.15 0.30 0.20 0.40 0.25 9.3.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下列方式进行抗裂检验:1 按抗裂检验系数进行抗裂检验时?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二三J(9.3.4-1) 采用均布加载时,0 Qr U一-, cr Qs (9. 3. 4-2) F 采用集中力加载时俨=-r (9. 3. 4-3) cr F , 式中:凡一一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几一一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按本标准第9. 3. 5条的有关规定计算;Qr r一一-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
16、表达的构件开裂荷载实测值;Qs、Fs一-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构件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53 2 按开裂荷载值进行抗裂检验时,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采用均布加载时Qr二三QcrJ(9. 3.4-4) QcrJ = rJQs (9. 3. 4一采用集中力加载时r二三FcrJ(9.3.4-6) FcrJ = crJFs (9. 3. 4-7) 式中:QcrJ、FcrJ一一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构件的开裂荷载允许值。9.3.5 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有关构件抗裂验算边缘应力计算的有关规定,按下式进行计算:pc十f也几J=0.95Vpc1_
17、Jtk (9.3.5) 式中:J一一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sc一一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作用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一一混凝土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计算确定;!tk-一一检验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取用;pc一一检验时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预压应力计算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计算预压应力值时,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宜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9.3.6 出现承载力标志的构件应按下列方式进行承载力检验:1
18、当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进行检验时,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i二三。几Ji(9.3.6-1) 54 Q,i 当采用均布加载时:,iz一一(9.3.6-2) Qd p 当采用集中力加载时Yu,i= ;丘(9.3.6-3) Fd 式中:uJ一一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根据试验中所出现的承载力标志类型取用本标准表7.3. 3 中相应的加载系数值;:,i一一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一构件重要性系数,按第9.3. 7条第1款的有关规定取用;Q,i、F丁,l一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也、Fd一一一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形式表达的承载力状态
19、荷载设计值。2 当设计要求按构件实配钢筋的承载力进行检验时?应满足下式要求:Yu,i二三ollYuJ(9. 3. 6-4) 式中:1/一构件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9按本标准第9.3.7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计算。9.3.7 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计算中的重要性系数和修正系数按下列方法确定:1 重要性系数o,构件重要性系数可根据其所在结构的安全等级按表9.3.7选用。一般情况取二级?当设计有专门要求时应予以说明。表9.3.7重要性系数。所在结构的安全等级构件重要性系数。一级1. 1 二级1. 0 =级0.9 L一一一一一55 2 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平,当设计要求按构件实配钢筋的承载力进行检验时,构件承载力
20、检验的修正系数应按下式计算:A-fh一附fJ-R一一一切(9. 3. 7) 式中:1仁一构件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Ri( )一一根据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第t类承载力标志所对应承载力的计算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有关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右边项计算;Si构件第i类承载力标志对应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组合设计值。9.4 试验结果的判断9.4.1 使用状态试验结果的判断应包括下列检验项目:1 挠度;2 开裂荷载;3 裂缝形态和最大裂缝宽度;4试验方案要求检验的其他变形。9.4.2使用状态试验应按本标准第5.3. 3条、第5.3.4条的规定对结构分级加载至各级临界试验荷载值
21、,并按第9.3节的要求检验结构的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等指标是否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9.4.3如使用状态试验结构性能的各检验指标全部满足要求,则应判断结构性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9.4.4混凝土结构需进行承载力试验时,应按本标准第5.3. 3 条的规定逐级对结构进行加载,当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或控制截面出现本标准表7.3.3所列的任一种承载力标志时,即认为结构己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本标准第5.3. 5条的规定确定承载56 力检验荷载实测值,并按第9.3. 6条的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和判断。9.4.5 如承载力试验直到最大加载限值p结构仍未出现任何承载力标志9则应判断结构满足承载能
22、力极限状态的要求。57 10 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10.1一般规定10. 1. 1 结构监测包括施工阶段监测和使用阶段监测,监测方法和内容应根据结构所处阶段的特点和监测要求确定。对大跨、高耸等对振动敏感的混凝土结构,监测内容宜包括动力特性测试。10. 1. 2 监测应选择结构的代表性或关键性部位,监测结果应能反映结构的整体受力状态或关键部位的结构性能。10. 1. 3 结构监测系统宜根据监测目的,从量测仪器仪表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分析及损伤识别和定位系统、安全评估系统等基本功能模块中作合理的选择和组合。10. 1. 4 结构监测可选择本标准第6.2节第6.5节所列的各类量测仪表p也可根
23、据监测项目及相关要求,合理选择本标准附录B所列的仪表和传感器。所选仪表和传感器的量测范围、量测精度等指标应符合测试的要求。10. 1. 5 结构监测的仪器仪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结构监测内容和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参数和适当的监测位置及安装方式?建立可靠的结构监测系统;2 结构监测系统仪器仪表的选用应满足监测项目要求的量程、最大采样频率、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漂移、供电方式和寿命;动力特性测试的传感器还要注意传感器的频响函数和动态校准;3 结构监测系统的仪器仪表应安装稳定,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设备、仪器均应有防风、防雨雪、防晒等保护措施;监测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埋
24、传感器元件及导线不受损伤。58 10.2 施工阶段监测10.2.1 施工阶段监测应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状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和预测?确保施工过程中受监测结构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指标始终处于允许的安全范围内p确保结构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对施工阶段内力变化复杂的结构,可通过结构监测验证分析模型和设计理论9或对施工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研究。10.2.2 下列类型结构宜进行施工阶段监测:1 施工过程中工序交错、受力复杂、多工作面协同建设的结构;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特殊截面等受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日照等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的特殊结构;3 受到邻近施工作业影响的重要结构,也宜在施工阶段进行有
25、针对性的监测。10.2.3 施工阶段结构监测内容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结构的特点、施工方法、环境因素等确定,宜包括结构体形和构件变形的监测、结构重要部位钢筋、混凝土应变的监测以及结构振动的监测等。10.2.4 施工阶段结构的监测,应根据测试项目、测试环境和施工周期?选择方便、可靠和耐久性较好的监测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如还需继续对结构进行使用阶段的监测,则应选择并布置满足使用阶段长期监测要求的仪器仪表。10.2.5 在编制施工阶段结构监测方案时?应根据施工方案和监测、控制的要求,对结构进行分析,提供经计算确定的参数正常范围和预警值。监测参数应与正常范围及预警值进行实时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施工
26、状态进行判断。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部门9以验证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指导调整设计与施工的方案。59 10.3 使用阶段监测10.3.1 使用阶段结构监测宜采用无损监测方式,从正在使用的结构中实时获取并处理数据,评估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识别可能发生的损伤和结构性能退化,对结构性能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指导。对使用阶段受力复杂或所处环境特殊的结构,可通过结构监测验证分析模型和设计理论,为结构维护和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10.3.2 对新型、复杂、设计使用年限较长、使用环境特殊的重要结构,为保证其使用的可靠性,可进行使用阶段的结构监测。使用阶段结
27、构监测根据结构重要性可分为实时的在线监测和适时的定期监测。10.3.3 使用阶段结构监测结果应能评估结构的主要力学性能,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监测内容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结构特点、使用功能、环境条件,从下列项目中选择相关的内容:1 环境条件:包括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等参数;2 结构的整体性能:包括特定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结构材料特性、整体静力状态和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也包括结构在强风、强地面运动下的非线性特性等;3 结构关键部位的局部性能:包括结构边界和连接条件,构件、节点及连接部分的疲劳问题,构件的应力状态、损伤、变形以及预应力损失等;4 材料性能劣化:包括混凝土的碳化、疏松、粉
28、化、破碎等损伤以及钢筋锈蚀等。10.3.4 使用阶段监测应根据环境条件和监测期的要求选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耐久性能好、易于维护的仪器仪表。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精度、量程等应符合测试的要求。使用阶段监测的数据通信与传输系统在确保可靠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线网络或元线传输。60 10.3.5 对进行使用阶段监测的结构9宜在施工阶段即进行相应参数的监测,并与使用阶段的监测相互衔接?使监测信息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蹄.3.6结构材料性能劣化的监测可根据需要选择下列方法:1 观察法:直接观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外观状态,根据裂缝、疏松、粉化、破碎以及顺筋开裂、褐色锈渍等现象加以判断;必
29、要时可用水润法判断微小裂缝;2易。凿法:对怀疑有缺陷的部位?可将混凝土剔凿到一定深度,观察其内部的裂缝、破损情况9或钢筋表面的锈蚀程度?也可用钻芯法作更深的取样和观察;3碳化深度测定:配合剔凿,利用盼献试液测定混凝土的碳化深度。10.3.7 在编制使用阶段监测方案时9应分析结构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明确监控参数的正常范围和预警值。使用阶段监测应根据当前监测结果并参考结构长期监测的数据,判断结构的实时工作状态和安全性,并预测结构性能的变化趋势。10.4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10.4.1 对大跨、超高、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当动力特性对结构的可靠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时,宜进行结构动力特性测试。10.
30、4.2 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应由激励系统、传感器和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组成。测试仪器的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应满足测试要求,并应在使用前对其性能指标进行校准。10.4.3 动力特性测试项目可包括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动力特性的测试以及结构受振动源激励后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动应变等动力响应的测试,测试时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参数。10.4.4 动力特性测试方案应明确测试目的、主要测试内容、测试仪器和设备、测试方法以及测点布置等。测试前应大致了解振61 动类型、幅值和结构固有的动力特性,并预估对结构起主导作用或危害最大的主要动荷载及其特性。10.4.5 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1、:1 根据测试方案准备仪器和设备,确定合适的量测范围;2 根据场地情况、测试要求和结构特点布置测点;3 在测点布置传感器,传感器的主轴方向应与测点主振动方向一致;4 连接导线(包括屏蔽线和接地线),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调试;5 合理设置测试参数;6 采集数据并保存。10.4.6 对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参数的测试及动力响应测试应同步量测多通道的时域曲线,采样频率应满足采样定理的要求。10.4. 7 为计算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动力特性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可采用频域分析法或时域分析法。对环境激励下的非平稳随机过程,也可同时在时、频两域进行联合分析。10.4.8 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影响的
32、评价,应根据现场的调查状况、结构及人体的容许限值,通过分析论证,提出评价意见。62 口试验安全11. O. 1 结构试验方案应包含保证试验过程中人身和设备仪表安全的措施及应急预案。试验前试验人员应学习、掌握试验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试验中应设置熟悉试验工作的安全员,负责试验全过程的安全监督。11.0.2 制定结构加载方案时,应采用安全性高、有可靠保护措施的加载方式,避免在加载过程中结构破坏或加载能量释放伤及试验人员或造成设备、仪表损坏。11.0.3 在试验准备工作中曾试验试件、加载设备、荷载架等的吊装p设备仪表、电气线路等的安装,试验后试件和试验装置的拆除,均应符合有关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
33、术规定的要求。吊车司机、起重工、焊工、电工等试验人员需经专业培训11,且具有相应的资质。试验加载过程中9所有设备、仪表的使用均应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11. O. 4 试验用的荷载架、支座、支墩、脚手架等支承及加载装置均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现场试验的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安装试件的固定连接件、螺栓等应经过验算,并保证发生破坏时不致弹出伤人。11. O. 5试验过程中应确保人员安全?试验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志。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测读仪表、观察裂缝和进行加载等操作均应有可靠的工作台或脚手架。王作台和脚手架不应妨碍试验结构的正常变形。11. O. 6试验人员应与试验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或
34、设置专门的防护装置?将试件与人员和设备隔离,避免因试件、堆载或试验设备倒塌及倾覆造成伤害。对可能发生试件脆性破坏的试验,应采取屏蔽措施,防止试件突然破坏时碎片或者锚具等物体63 飞出危及人身、仪表和设备的安全。11. O. 7 对椅架、薄腹梁等容易倾覆的大型结构构件,以及可能发生断裂、坠落、倒塌、倾覆、平面外失稳的试验试件,应根据安全要求设置支架、撑杆或侧向安全架,防止试件倒塌危及人员及设备安全。支架、撑杆或侧向安全架与试验试件之间应保持较小间隙,且不应影响结构的正常变形;悬吊重物加载时,应在加载盘下设置可调整支垫,并保持较小间隙,防止因试件脆性破坏造成的坠落(图11.O. 7)。(a)侧向防
35、护(b)重物加载架下部设置可调整支垫图11.o. 7 安全措施示意1 试件;2 侧向防护;3一加载架;4一可调整支垫 1. O. 8 试验用的千斤顶、分配梁、仪表等应采取防坠落措施。仪表宜采用防护罩加以保护。当加载至接近试件极限承载力时,宜拆除可能因结构破坏而损坏的仪表,改用其他量测方法;对需继续量测的仪表,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64 附录A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检验记录表表A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检验记录表委托单位一一构件名称型号一一生产工艺一一生产日期一一编号一一外形主筋保护层1昆凝土构件自重际准荷载或设计荷载检验允许值项目尺寸规格厚度强度(肚/m2)准永久荷载(剧/m2)挠度最大裂缝抗裂检承
36、载力(mm) 数量(mm) (剧/mm2)(剧)(kl/m2 ) (mm)宽度(mm)验橄榄系数(kN) (剧)asJ I 问阻JI 几rJ I 几设计实测加载模式、仪表位置编号:试验现象(裂缝情况、破坏特征等): 荷载Q(kN/m2)量测记录最大裂缝或F(剧仪表编号挠度宽度(mm)(mm) 试验现象记录等级时间加载累计A B C D 一侧一侧。1 2 3 4 . 20 结论负责一一一一校核一一一一记录一一一一试验单位(公章)试验日期一一一一-65 附录B结构监测仪表和传感器表B结构监测仪表和传感器类型监测项目仪表、传感器名称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监测器、半接触式温度计导体温度传感器、膨胀
37、式温度计、光纤光温度栅温度计环境监测类非接触式温度计红外测温仪、光学温度计湿度电子湿度计风速热式风速仪、叶轮风速计、热线式风速仪、光电型风速计荷载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荷载传感器器、测定索力用压力传感器、压力环、磁通量索力计监测类车载石英压电传感器、光纤称重传感器、压电薄膜传感器、弯板传感器式称重系统、动态称重系统变形位移、位移计、倾角仪、卫星定位系统、电子测距器、全站仪监测类倾角应力、磁弹性仪、电阻应变计、振弦应变计、光纤光栅应变计、手应变持式引伸仪位移位移计、激光测距仪、有两次积分功能的综合型加速度计、结构效应微波干涉仪监测类转角倾角仪加速度加速度计速度磁电式速
38、度计、有单次积分功能的综合型加速度计材料特性锈蚀钢筋锈蚀仪、埋入式钢筋混凝土腐蚀监测系统监测类裂缝裂缝数显显微镜、裂缝宽度测试仪、裂缝深度测试仪疲劳1昆凝土疲劳计66 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飞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的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o .的规定或应
39、按执行。67 引用标准名录1 GBJ 132、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等结合具体情况给出的。本次修订对试验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调整,根据试验特点和试验场所将试验分为:实验室试验、预制构件试验、原位加载试验和结构监测。实验室试验多采用缩尺模型,研究内容和方法非常丰富,根据试验目的不同可分为探索性试验或验证性试验。预制构件试验一般在预制厂进行,主要为生产服务,对象为预制构件产品,针对性很强,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型式检验、首件检验和合格性检验,均属于验证性试验。原位加载试验在既有结构的现场进行。结构监测包括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监测,也包括针对大跨、超高等复杂结构进行的动力
40、特性测试。两类试验均属于验证性试验。试验计算值、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承载力试验荷载值3试验加载值、试验标志以及检验系数等概念属于本标准特有的术语或具有特别含义的用词,在术语中单独列出以便于理解和应用。术语中提及的计算应采用材料实测值或根据实测值推算得到的性能参数?而不应采用设计规范给出的材料标准值或设计值进行计算。74 3基本规定3.0.1 试验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以指导试验顺利进行。本条列举了试验方案应包括的基本内容。试验方案是试验进行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p需经过审核后执行。对预制构件产品的合格性检验,试件方案是样品的抽样检验方案。对结构原位加载试验、结构监测及动力特性测试?则
41、需根据试验目的以及实际情况,选择整体结构、代表性区域或局部构件进行试验。试验方案中还应包括安全措施?以保护试验人员和试验设备的安全。尤其在进行原位加载试验时9应采取必要的支撑和防护措施,防止结构发生意外破坏?造成设备损坏或试验人员的伤害。3.0.2 为真实反映试验情况,应在试验现场及时记录试验现象。而为准确掌握和控制试验状态,对力、位移等关键性数据宜实时进行采集、分析和判断。本条列举了结构试验的原始记录的主要内容。对实验室试验应基本满足上述要求,其他类型的试验,则可根据试验目的和具体条件适当简化。3.0.3 记录整理与试验现象的初步分析宜在试验后及时进行?这对于得出正确的试验结论十分重要?本条
42、提出了对试验的原始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分析的要求。试验记录中试件的位移或变形指对试验过程起控制作用的挠度、伸缩、倾角等,试件的破坏性质应区分延性破坏或脆性破坏。3.0.4 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是由试验实践上升到结构理论的关键步骤。除应对试验资料的深入分析、计算、归纳、总结以外,探索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还有不同的侧重?本条作了简要的说明。75 3.0.5 试验报告是试验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试验成果的集中体现,应准确、清楚、全面地反映科研或工程背景、探讨目的、试验方案、详尽的试验过程和现象描述、量测结果等。报告应实事求是,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实验室试验的报告应基本满足上述要求,其他类型
43、试验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简化。3.0.6 本条提出了试验报告撰写和数据处理的要求。3. 0.7 试验的原始过程、数据记录和处理过程、试验报告等技术资料应完整保存,注释清楚,并分类存档。试验资料应可供长期查询、复核及追溯。76 4材料性能4.0.1 由于混凝土结构试验研究的是结构或构件的实际性能?故应采用材料的实际性能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材料的实际性能参数应通过材料试样的试验量测确定?并以此作为试验分析的依据。混凝土结构试验中,需测定实际性能参数的材料应包括钢筋和混凝土。钢板、钢筋焊接、机械连接、砂浆和结构胶等材料或部件的性能参数可根据相关标准或专门的规定确定。4.0.2 实践表明,混凝土立方
44、体试块的抗压试验最简单?结果最稳定?且能够推导其他的性能参数。棱柱体试样及轴拉试样测定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试验比较复杂且试验离散性相对较大,本条规定可只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并直接采用成熟的公式推算材料的其他参数。公式(4.O. 2-1) ,._公式(4.0.2-3)建立了混凝土各种性能参数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这些关系是根据大量试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条文说明有关内容确定的,计算式中将材料标准值替换为实测值。由于采用同条件试块,参数换算时不考虑试验试件与混凝土试块之间的修正以及变异系数的影响。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如轻骨料混凝土或其他特种混凝土,则需要通过材料试验测量实际的性能参数而不能采用上述公式直接推算。4. 0.3 钢筋的性能参数测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 1499、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内试验方法)GBjT 228.1等方法进行。钢筋的断口伸长率受到局部颈缩的影响,并不反映钢筋真正的变形性能(延性),故伸长率指标应采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均匀伸长率)。77 考虑钢筋基圆面积率、截面尺寸偏差等的影响,钢筋实际的弹性模量与理论弹性模量之间存在差异,试验分析时宜通过称重等方法确定钢筋的实际截面,并采用钢筋弹性模量的实测值。4. O. 4 当试验前未能测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