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T 1609-2005 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21653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9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N T 1609-2005 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SN T 1609-2005 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SN T 1609-2005 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SN T 1609-2005 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SN T 1609-2005 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度行业标准SN/1609-2005 圄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Codes of surveiHance fo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t frontier port 2005-08-18发布060608000124 2006酬。2心1实施中华人员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栓菇总局中华人民共和留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回境口岸伤寒、副伤毒感染监测规程S:-1/T 1609-2005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旦河北衔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

2、0X12301/16 印张O.75 字数16千字2005年11月第一版2005年11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 2-16453 定价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IL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3 目。高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魏、朱锦德、章琪、方缆、邹毓文。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609 2005 SN/T 1609一2005困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回

3、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的对象、内容与方法、结果判定和处置。本标准适用于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的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001-1995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N/丁1216入出境船舶废弃物消毒规程SN/丁1234入出境航空器废弃物消毒规程SN/T 1245 人出境列车废弃物消毒规程SN/T 1250 入出境船舶客舱废弃

4、物消毒规程SN/丁1268入出境航空器消毒规程SN/T 1270 入出境散装货物消辛苦规程SN/丁1285入出境船舶货舱消毒规程SN/T 1333 入出境汽车及其他车辆消毒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慢性带菌者chronic carrier 少数病人通过隐性感染成为馒性胆囊带商者,连续排菌3个月以上甚或终生持续排菌者,是造成本标准所辖疾病不翻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4 监测对象国境口岸伤寒、副伤寒感染监测对象包括:出境旅客;一一国境口岸食品、饮用水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一一国境口岸食品、饮用水。5 监测内容与方法5.1 内容5. 1. 1 传染源监测调查发现入出境旅客

5、、交通员工和国境口岸饮食、服务从业人员中的病人和带菌者。5.1.2 传播途径监测传播途径的监测是监测伤寒、副伤寒窗污染情况,包括:SNjT 1609-2005 一-国境口岸内的水源的污染F一一国境口岸内的食品的污染;一一国境口岸内的传播伤寒、副伤寒的医学媒介生物,主要是蝇类、萤蝶的分布与带菌情况。5.1.3 病原学监测了解菌型构成与变异。5. 1.4 流行病学特征监剖指标应包括以下监测指标:一发病率;一一-死亡率1一一时间分布;一一人群分布;间分布:一一根据需要还可监测病死率、罹患率。5.2 方法5.2.1 收集资料国内外伤寒、副伤寒感染的疫情资料来游、包括:一一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疫情通报:

6、一一其他国际卫生机构发布的疫情通报;一一国家卫生当局发布的疫情通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疫情通报;一一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前控制中心发布的疫情通报。5.2.2 现场监测在自境口岸入出境现场对入出境人员进行现场检疫监测,通过医学观察、健康咨询并结合入出境健康申明情况发现可疑的伤寒、副伤寒感染对象,对原因不明的发热3d以上的病人进行登记,采集血液或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以期早期发现感染者。5.2.3 日常监测对国境口岸食品、饮用水行业的从业人员、人出境交通员工,通过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可疑的伤寒、副伤寒感染对象,方法以定期进行粪便培养为主,必要时结合采用血清学方法作动态监测。5

7、.2.4 带菌者监测对口岸从业人员中查到的伤寒、副伤寒恢复期病人,在其病后1个月和3个月,各进行3次粪检,每次间隔1d2以及时发现带菌者:对历年查到的伤寒、副伤寒病人.可定期进行带商检查.每年进行3次粪检.以便发现慢性带菌者。5.2.5 病原学监测对监测点内伤寒、副伤寒病原菌进行噬菌体分型、质粒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其动态变化。5.2.6 污染源监测5.2.6. 1 在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季节,对疫点周围及有关的水掠进行重点监测,对其他易受污染的水源应加强监捕,定期采样检测。5.2.6.2 对易受污染的食品和粪便、苍蝇、蛮镰进行监测。5.2.7 预防措施评价对口岸食品、饮用水伤寒、副伤寒污染的预

8、防控制措施进行评价。5.2.8 流行病学调查5.2.8.1 对伤寒、副伤寒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传染病个案调查记录表)(见附录A)。5.2.8.2 采集病人的血液、尿班、骨髓、粪便、皮痊活检标本以供进一步确诊。5.2.8.3 调查病例的接触史,确定密切接触者和追踪传染掘。5.2.9 流行病学特征统计分析5.2.9.1 监测指标分析SN/T 1609-2005 年发病率=(全年内观察人群中新发伤寒、副伤寒病例数/全年内观察总人数)x K ( 1 ) 死亡率口(全年内因伤寒、副伤寒死亡总数/全年内观察总人数)(见附录。,在24h内向直属检验检疫局报告,并同时通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9、7.1.2 报告内窑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病人性质(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病人个人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7.2 监管措施7.2.1 对在监测中发现的疑似伤寒、副伤寒感染病人按以下进行处理:一对发现的疑似病人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其病情;一一对在入出境交通员工和口岸从业人员中发现的疑但病人,在最终确认病情前暂时调离工作问位。7.2.2 对在监测中发现口岸从业人员中的伤寒、副伤寒感染病人应暂时调离岗位,及时安排其接受治疗,并查找感染和污染源,对可疑食品、水、环境进行病原学检测。7.2.3 对在监测中发现的慢性带菌者应暂时调离岗位,进行追踪监测,注意其病情发展,并查找感染和污染

10、源,对吁疑食品、水、环境进行病原学检测。7.2.4 对发现伤寒、副伤寒感染患者的交通工具应采取卫生处理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加强后续监测。7.3 卫生处理措施被污染的环境、物品、水、空气及病人的排泄物,应按SN/T1216、SN/丁1234、SN/丁1245、SN/T 1250 ,SN/T 1268、SN/T1270、SN/T1285、SN/T1333规程进行消毒处理。8 监副总结报告报告阶段性或年度监测结果,分析影响流行的的素,提出控制流行的措施和建议。4 SNjT 1609-2005 附录A(规范性附录)传染病个案调查记录表示例传染病个案调查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国籍电话地址:旅

11、行情况:现病史: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体征、疲状:实验室检查结泉:诊断:处理结果:调查人:审核人:报告单位:(盖章)报告日期:D SN/T 1609-2005 附录B(资料性附录)伤寒、副伤寒的诊断B. 1 流行病学调查B. 1. 1 对可疑病人应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帮助诊在斤。调查内容包括:否来自疾病流行区:一一在最近1周2周内是否接触过伤寒、副伤寒病人或可疑患者。B. 1.2 调查当地是否存在其他类似传染病的流行.可以帮助鉴别诊断。B. 2 临床症状B. 2.1 伤寒的潜伏期为7d23 d,般为10d14 d,1fi伤寒的潜伏期为2d15d,般为8d 10 d o B. 2. 2 伤寒的起病

12、多徐援,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头痛、腰酸背痛等前驱症状。典型伤寒病例的临床特征为连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痊及白细胞减少等.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近年来.上述症状不典型者较多.易致误诊。B. 2.3 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而较轻,主要区别为起病急.先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2d3 d,挝以发热;穰留高热少见.弛张热或不规则热较多;中毒症状较轻:皮房数量多1热程较短。副伤寒丙的症状较为特殊,有的可与轻型伤寒相缸,有的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服毒血症等.其中服毒败血型副伤寒丙病情较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愈后较差。这.3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B. 3. 1 常规化

13、验结果判断B. 3. 1. 1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与中毒症状轻重相一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病程第23用,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时绝大部分为零,有重要诊断意义。B. 3. 1. 2 尿液检查在病程第23周时出现蛋白及管型。B. 3.1.3 粪便检查肠出血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大时可出现柏油样便。B.3.2 细菌学检查结果判断B. 3. 2. 1 培养血培养第1周阳性率可达80%以上以后阳性率渐降.复发时又是阳性。如已开始抗菌治疗,应取血凝块作培养,宜用含胆盐的培养基,粪培养第3周阳性率60%70%,宜选新鲜粪便勿混入尿液。尿培养阳性率以后期较高。骨髓中单核-吞噬细胞摄取病菌

14、较多.培养阳性率较血液高.且出现早、持续久.不论病程早晚均宜进行骨髓培养。B. 3.2.2 鉴定病原的鉴定参见GB16001一1995附录人1.1.30B.3.3 血清凝集实验即肥达反应。通常自第1病周末出现阳性,阳性率逐周递升,可达70%90%,但假阳性亦达10%20%。接种伤寒疫苗者亦可出现附性反应。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可出现假阴性反应。在化验单上分别以0、H、人、巴、C凝集实验中白寒杆茵茵体抗原、伤寒杆菌鞭毛抗原、副伤寒杆菌甲、乙、丙鞭毛抗原的相应特异性抗体.单份血清抗体效价。二三1: 80及H二三1: 160者有诊断价值.发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忠染血清亦可有较高滴度。最好首先检查当地

15、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c如双份血清抗体效1f递增4倍以上者更有诊断意义cSN/T 1609-2005 B.4 病例诊酣B. 4.1 疑似病例:具有流行区旅行史,或者在最近1周2周内接触过感染者或感染动物,具有相关If床症状者。B.4.2 确诊病例:主要依靠病原检查,特别是早期血培养阳性,具有相关临床症状者可确诊。B. 4. 3 接触者的判定:最近1周2周内直接接触过患者或接触到病人的排泄物,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者。山OON|8户归在SN/T 1609-2005 附录C(规范性附录)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报告卡示例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报告卡发病订正死亡卡片编码:姓名:性别:男、女身份证明:身份证、

16、护照、海员证国籍:户籍所在地:现住址:发病地点: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文盲职业:农民、工人、公务员、职员、学生、船员、饮食从业人员、商人、服务员、驾驶员、技术人员、家务或无业、其他发病日期:年月日初诊日期:确诊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预防接种史:全程、部分、某种诊断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特异性诊断诊断(病名): 传染源:处理结果:报告人:审核人:报昔日期:日月年出生日期:号码:联系电话:日日月月年年联系电话:报告单位:日时填表说明1.本卡片适用于检疫、监测传染病等新发病例的诊断、订正和死亡报告之用。必须按国境卫生检疫法及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填写和报告本卡。2.请划断栏后划X并将变更诊断病名填在i诊金断栏。3.病人初诊有误,阳报告卡已报出,在确诊后,应做订正报告。4.外来患者除填写原住址外,应详细填写其暂寄居地址。5.一人向时患有两种传染病时,要分别填写两张报告卡。6.报告卡在报出前,要有检验检疫机构主管部门盖章及领导审核签字。月年究刊一必刊一权乞一侵一有印一专刊一权口乍一价版书一定8.00元SN/T 1609甲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SN商检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