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2366.5-1991 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 确定超前指标的一般要求.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1858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2366.5-1991 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 确定超前指标的一般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GB T 12366.5-1991 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 确定超前指标的一般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GB T 12366.5-1991 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 确定超前指标的一般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确定超前指标的一般要求GB/T 12366.5-91 Guideline for the work of complex standardi回tionGeneral requiremen曲。fadvance index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超前指标的特点,确定超前指标的原则、工作内容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农业产品开展综合标准化活动时确定超前指标的工作,制定单项标准时亦可参照使用。2 51用标准GB/T 12366. 1 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原则与方法GB/T 12366. 2 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工业产品综合标准化A般要求GB/T 12366.

2、3 综合标准化丁,作导则农业产品综合标准化一般要求GB/T 12366.4 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综合体规划编制方法5 术语3.1 超前指标在制定标准时,根据预测,给综合标准化对象规定的在一定期限后所应达到的要求。3.2 超前期标准实施日期与标准中超前指标实施日期的时间间隔。4 总则4. 1 超前指标的特点4. 1. 1 超前指标通常是一些可以预测的、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重要指标。4.1.2 超前指标具有经过科学论证和预测的超前期。4.1.3 超前指标在该标准有效期内是最佳的。4.1.4 超前指标可分为若干等级(或叫做阶段指标),按照不同实施日期实施,也可以不分等级,按照规定日期实施。4.2

3、 确定超前指标的任务确定超前指标的任务是要通过对原始数据(需求关系、生产和使用费用、指标、科学技术水平等)在标准化过程中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按预测值进行最佳化分析来确定标准中的指标要求,包括确定对该指标实施超前期的要求,以保证在给定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4. 3 确定超前指标的原则4.3. 1 确定超前指标必须以科技成果和生产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为依据,规定出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3-22批准1991-12-01实施GB/T 12366.5-91 在一定期限内应该达到的水平。4.3.2 确定超前指标应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在综合标准化对象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应进行回4.

4、3.3 在确定超前指标时,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结果,了解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的规律。4.3.4 确定超前指标应着重研究综合标准化对象的重要特性和质量指标及其发展趋势。5 确定超前指标的程序和方法5. 1 选择超前指标项目开展综合标准化时,确定了中、远期目标后应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对决定综合标准化对象基本特性的指标进行全面分析,从中选择能保证中、远期目标实现的指标作为超前指标项目。5.2 预测超前指标值5.2.1 预测的目的确定超前指标时进行预测的目的是考察综合标准化对象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确定超前指标提供必要的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通过预测直接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在一定时期

5、后应达到的某些指标值。5.2.2 预测的要求5.2.2.1 确定超前指标时,预测工作必须以在标准有效期内控制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可能性为前提。5.2.2.2 必须使超前指标的超前期和有效期限同科技进步以及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以保证超前指标的相对稳定+哩。5.2.3 预测的条件5.2.3.1 必须具有有关综合标准化对象在尽可能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5.2.3.2 参与预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综合标准化对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对综合标准化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揭示其内部的因果联系,搞清各种因素对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影响。5.2.3.3 具备必要的预测手段,如科学的预测方法和能

6、进行模拟的技术设备等。5.2.4 预测的方法确定超前指标时,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下列兰类方法:R. 外推法;b. 启发法;C. 模拟法。5.2.4.1 外推法外推法包括回归分析法和指数平滑法等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作出预测。所预测的指标与影响它的诸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时,可采用外推法。5.2.4.2 启发法启发法包括德尔菲法和隐身法等方法。通过组织专家对预测项目作出推断,也可以定量形式分析和总结专家的答案,作出预测。在确定用于建立预测模型和评价其结果的主要假设时,在事先评价超前指标阶段,当使用其他一些预测方法发生困难或不可能时,可采用启发法。5.2.4.3 模拟法

7、模拟法包括机械模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通过分析因果关系建立相应的模型(如实物模型、计算机模拟模型等),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特性的变化动态和使用期限。确定超前指标时,能建立模型时可乘用模拟法。使用模拟法的约束取决于建立模型时采用的假设和原始数据的准确性。5.2.5 预测的对象GB/T 1 2366. 5 - 9 1 预测的对象主要包括:8. 超前指标的水平,预测超前指标值发展变化的可能范罔;b. 影响超前指标的有关因素,预测这些因素对超前指标的影响程度,发展变化的可能范围; 超前指标的超前期和有效期限,预测实施有关超前指标值的最佳时期。5.3 在标准中规定超前指标根据预测分析的结果,将超前指标纳入有关标准,在标准中明确规定超前指标值的实施日期及有效期限。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囚本栋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和大连录音器材厂参加。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宣湘、沈纶、王文和、范艳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