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衣料洗涤剂性能比较试验循环洗涤自棉对照布法GB/T 158151995 Comparatlve test of performance for laundry detergents 一CycIeof washing u田。nedcotton control cIoth proced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多次循环洗涤白棉对照布来比较衣料洗涤剂性能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衣料洗涤剂,包括粉状、液状及膏状产品的性能比较试验。2 51用标准GB/T 13174 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的测定3 方法概要将比较试验用洗涤剂(试验样品及参比样品用规定硬度的水配制成规定
2、浓度的洗涤液,加入一定量的炭黑油污液,以规定的(负荷)液比对规定数的自棉对照布试片,同系列连续进行规定次数的循环洗涤(般需20次以上)。经循环洗涤后的自棉对照布试片,感官评价其外观(粗糙度、柔软性、感官白度并测定沉积灰分(灼烧法)及白度保持(由洗涤前后的白度计算)。比较这些判据来评价试验洗涤剂的性能优于或劣于参比洗涤剂。4 试J及材料4. 1 臼棉对照布,采用去污试验用臼布(不带荧光的).裁成约10cmXIOcm.重约1g的布片,在布片边角用不褪色墨水写或色线绣字编号。为每一去污试验瓶准备6块布片。4.2 人工炭黑油污液,按GB/T13174中5.2和5.3条规定配制。4.3 标准洗涤剂,符合
3、GB/T13174第7章规定。4.4 试验用水,自来水(水硬度相当于250ppm)或按照GB/T13174中5.6条规定配制。5 仪器5. 1 去污试验机,Launder-o-meter型或Terg-o-Tometer型。5.2 白度计(ZBN33 012)。5.3 搪资杯.2000 mLo 5.4 搪瓷盘。5.5 海瑞塌,50mL,带盖。5.6 高温炉,能控制温度于800土10C。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08批准300 1996-08-01实施GB/T 15815-1995 6 试验程序6. 1 循环洗涤将待测衣料用洗涤剂和参比洗涤剂用试验用水(4.4条)配成浓度为0.2%的洗涤溶液(
4、若待测衣料洗涤剂是浓缩裂的,则应配成浓度为0.1%的洗涤溶液).然后加入0.3%人工炭黑油污液。同一样品用3至4个去污试验瓶,每一去污试验瓶内倒入300mL配好的洗涤溶液,置预热槽中预热到43C后,于每一瓶内放入已编好号且预先测好白度的6块白棉对照布,再将去污试验瓶装到去污试验机瓶架上,在45 C水浴内运转洗涤15min。然后将每一去污试验瓶中的6块布用银子夹至盛于21.搪瓷罐内的1 000 mL硬水(4.4)中,摆动5次冲掉附于布片上的泡沫,夹起来稍微沥干,再放入含有300mL己预热至43C的洁净硬水(4.4)的去污试验瓶中,将去污瓶装于去污试验机瓶架上于45C运转漂洗2mino取出布片拧干
5、后平放在搪瓷盘中晾干,即为一次洗涤。依此,连续循环洗涤20次。6.2 洗后布片测试6.2.1 白度测量与臼度保持计算在循环洗涤之前,应先对自棉对照布片测量自度,以后每5次循环洗涤完毕对干燥布片测其白度(取六块布白度的平均值)。其相应循环洗涤次数的自度保持按式(1)计算gn次循环洗涤后布片白度平均值白度保持(%)(n次)=且4向中川地A山EWihkr lOO HH-. ( 1 ) n=5.10.15.20o 6.2.2 沉积灰分量的测定经20次循环洗涤后,将同系列试验中样品及参比洗涤剂的各平行去污试验瓶得到的布片,每瓶各取出4片作灰分沉积量的测定(其余2片留作感官评价用)。预先将洁净的增锅(5.
6、5)标记,于800C高温炉中灼烧2h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将同一去污试验瓶得到的4块布片作为一组,去掉布边上易脱落的纤维,放入105C烘箱内干燥4 h.再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后取出,放入一个已知重量的小塑料袋内,称量(因干布片极易吸潮,不如此则难称准).照此重复干燥、冷却称量,取布片最低质量。用洁净的玻璃棒夹住巳称重的布片,在已称重的增锅上方点燃炭化,使燃烧后的炭化物毫无损失的落入增塌中,再将地塌于800C高温炉中灼烧6h后,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沉积灰分百分数按式(2)计算:沉积灰分(%)= X 100 . ( 2 ) 6.2.3 感官评判由5名以上有经验的评判者,对每个去污试验瓶余留的另外2布片作目视、手摸比较,评判样品洗涤剂循环洗涤后的布片的自度(黑白)、外观(粗糙/平滑)及柔软性是优于或劣于经用参比洗涤剂洗涤同样次数后的布片。7 结果判定从比较样品和参比洗涤剂循环洗涤后的白棉对照布的自度保持和沉积灰分测定值及感官评判,综合评判样品洗涤剂性能优于或劣于参比洗涤剂。301 GB/T 15815-1995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家泳、胡征字、刘俊芳、刘鸣、刘晓英.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