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GB;T 15829. 4一1995软轩焊用轩剂无机物类轩剂Solderlng f1 uxes-Inorganic f1 ux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机物类软侨焊用轩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舒焊温度在450C以F的各种轩焊方法所使用的无机物类奸剂。2 51用标准GB 8619 侨缝强度试验方法GB 11363 轩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GB 11364 侨料铺展性及填缝性试验方法3型号表示方法无机物类牵干剂的型号表示方法按GB;T15829.1的规定执行。用于铝及铝合金轩焊的纤剂,根据需要可以在奸剂型号后面用间隔符号揭开,将表示用于铝及铝合金
2、纤焊的符号ALC英文Aluminum的前两个大写字母标注其后。例如:未加氯化钱的铝及铝合金带干得用无机盐类固态仔剂,型号表示方法为FS312日AL. 4 技术要求4. 1 纤剂颗位度奸剂颗垃度要求凡表l。4.2 夹杂物苦干剂种类粉末轩剂粒状牵干剂膏状侨剂液体侨剂表1轩剂颗糙度要求奸剂应是混合均匀的,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夹杂物存在。4.3 残渣腐蚀性能颗粒度罢王150m运主2.36mm,150m 混合均匀,无分层现象辛干)f配合适用的奸料仔焊,并按侨剂生产厂推荐的清洗方式清洗试件上的残渣后,残留腐蚀性e;:很小。其检验及定量评价方法见5.4条规定。4.4 填缝性能仔剂配合其适用的轩料侨焊时.应具有
3、良好的填缝性能,试验方法见5.5条。国家技术监督局199巳12-13批准1996- 08-01实施:, 91 GB/T 15829. 4-1995 4.5 奸剂工艺性能4. 5. 1 在李干焊温度范围内,侨剂应具有良好的奸焊工艺性能。4.5.2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忏剂应不产生令人窒息的烟雾和影响操作的火焰或烟气。4. 5. 3 焊后残留在工件上的奸剂,使用轩剂生产厂推荐的清洗方法清洗时,应易被除去。5 位验方法成品奸剂由仔剂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逐批检验,下述方法用于纤剂的日常检验及需方的复验。5. 1 检验规则5. 1. 1 每批奸剂由同一批原材料,按同一配方、以相同的生产工艺制成,每批奸剂的
4、重量不超过1t. 5. 1. 2 每批奸剂检验时,至少在三个部位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I烛,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取出0.25烛,供检验用。5. 1. 3 任何一项检验不合格时,该项检验应加倍复验。加倍复验结果应符合对该项检验的规定.否则判定该批轩剂为不合格品。5. 2 奸剂颗粒度检验将粉末状或粒状轩剂置于标准试验筛网内,用毛刷轻轻拨动。粉末状帝干剂应能全部通过孔径为150m的标准试验筛网;位状仔剂应能全部通过孔径为2.36mm的标准试验筛网,但能通过孔径为150m标准试验筛网的轩剂不得大于5%,膏状奸剂、液体忏剂用肉眼观察时应混合均匀,无分层现象。5. 3 夹杂物检验用目测法观察轩剂中是否存在布肉
5、眼可见的要杂物存在。5.4 残渣腐蚀性能检验5.4.1 按GB11363中2.2条规定的试板加工要求,按2.2条中图2规定的4号试件加工后(材质根据侨剂和奸料确定),配合受试奸剂适合的轩料,按GB11363中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侨焊,焊后按轩剂生产厂推荐的清洗方式清洗试样上的残渣后,备用。平行制取此种试样四个,一个留作对比试样,三个进行5. 4. 2的试验。5.4.2 将三个按5.4. 1方式制取的试样,置入温度为35士2C、相对湿度为90%的恒温恒湿箱内试验48 h后,取出。将它们与对比试样相比,以检验腐蚀与否。5.4.3 腐蚀结果评定用5倍放大镜观察比较试验试样与对比试样,无明显变化则可认为
6、无腐蚀;当产生臼色或白灰色或与对比试样比较颜色变化或轩焊接头产生臼点、色斑及其他腐蚀迹象时,贝.视为腐蚀.5.5 填缝性能检验各类轩JftJ配合其适用的轩料,按GB1136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所用试件的材质应适合该类侨剂和侨料,在GB11364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轩剂应能保证侨料熔化后完全填满侨缝间隙,并在放置侨料的反面形成光洁的舒焊焊角。5.6奸焊工艺性能检验选用轩J1rJ适用的侨料和试件,取2-5g侨剂置于100mmXIOO mm的试件上,根据纤剂的用途选择加热方式,加热温度按轩剂生产厂家推荐的侨焊温度确定。加热时,观察加热过程中烟雾、火焰及烟气的产生、变化情况。加热时间由试验需要确定。加热
7、试验结束后,用善于剂生产厂推荐的清洗方法,轩剂应易被除去。6 质量证明书6. 1 满足本标准技术要求的奸剂才能在针剂的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上标记_t符合GB/T15829. 4 1995 ,FSX X X. 6.2制造厂对每一批奸剂应根据实际检验结果编制轩剂质量证明书,副本随产品发给需方(用户)。:,12 GB/T 15829. 4一19957 包标和标记侨剂的包装和标记按GB/T15829.1中的规定进行。附加说明2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回本标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河北省东光县金属焊接材料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松柏、李贤珍。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