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819-2012 1 500 1 1 000 1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pdf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21966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5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6819-2012 1 500 1 1 000 1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GB T 16819-2012 1 500 1 1 000 1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GB T 16819-2012 1 500 1 1 000 1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GB T 16819-2012 1 500 1 1 000 1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GB T 16819-2012 1 500 1 1 000 1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07.040 A 78 道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00 1 GB/T 16819-2012 代替GB/T16819-1997 1 000 1 :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planetabling of 1 : 500 1 : 1 000 1 : 2 000 topographic maps 2012-06-29发布2012-10-01买施.10咀31,拮矿咽。80;飞散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6819-2012 目次前言.I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总则4 基本控制测量

2、.4 5 图根控制测量.8 6 地形图测量.7 检查验收及成果上交.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范引用的主要公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本控制点标石规格及埋设图.18 GB/T 16819-2012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6819-19970 : 500 1 : 1 000 1 : 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本标准与GB/T1681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z一一-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修订;一一增加了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技术;一一修改了3.1.1中平面坐标系和3.1.3中分幅和编号;一一修改了原4.1、4.2、5.1、5.2下悬

3、置段的问题;一一调整了表1、表8的表头及附录引用的顺序;一-5.1.1表13中增加了导线相对闭合差约束条件;一一对第6章地形图测量进行了较大调整修改,并删去了与图式要求完全一致的内容,仅保留图式未说明的综合方法、指标等要求。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段怡红、陈骏、马晓萍、宋英贤、陈继良、左永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6819-1997。I GB/T 16819-2012 1 范围1 : 500 1 : 1 000 1 : 2 000

4、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用平板仪测量方法测绘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的精度、规格和作业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平板仪测量方法进行1: 500、1: 1 000、1: 2 000地形图的通用性测绘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 500 1 : 1 000 1 : 2 000地形图图式GB/T 2435

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T 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3 总则3. 1 地形图的规格3. 1. 1 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的选择,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a)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0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b) 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面积小于25km2的测区,可不经投影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3. 1.2 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远离国家水准点时也可采用独立高程系统,但应尽量与国家高程基准联测

6、。3. 1.3 分幅和编号按照GB/T13989执行。3. 1. .1 地形类别划分平地:地面倾斜角在2。以下的地区;丘陵地:地面倾斜角在206。之间的地区;山地:地面倾斜角在6025。之间的地区;I GB/T 16819-2012 高山地:地面倾斜角在25。以上的地区。3.1.5 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图的需要,按表l规定选用。表1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地形类别1 : 500 1 : 1 000 平地0.5 0.50.0) 丘陵地1. 0(0. 5) 1. 0 山地1. 0 1. 0 高山地1. 0 2.0 注z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图需要选用。3.1.6 地形图符号及注记执行GB/T2025

7、7. 1的规定。3.2 地形图的精度3.2.1 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地形类别中误差表2图上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0.6 注:城镇建筑区或工矿建筑区的中误差按平地要求。3.2.2 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程差图上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地形类别中误差(等高距)平地1/3 表3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丘陵地1/2 注:城镇建筑区铺装地面高程注记点的中误差不应超过0.15ffio 3.2.3 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山地2/3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2 单位为米1 :

8、2 000 1. 0 1. 0(2. 0) 2.0(2.5) 2.0(2.5) 单位为毫米山地、高山地0.8 高山地GB/T 16819-2012 表4等高结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中误差(等高距)1/2 2/3 1 1 3.2.4 对隐蔽地区用图的精度要求隐蔽地区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按3.2. 13. 2. 3的规定放宽1/20精度估算公式见附录A。3.2.5 对专用图的精度要求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其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按3.2. 13. 2. 3的规定放宽1/2,但基本控制的施测精度不变。精度估算公式见附录Ao3.2.6 最大误差的规定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

9、度的标准,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误差。3.3 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密度3.3. 1 基本控制点基本控制点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应满足测区最大比例尺测图和一般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1: 500测图区不得超过5cm,比例尺小于1: 500的测图区不得超过10 cmo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水准点(町等以上)不得超过1/20基本等高距。基本控制点的密度应保持实地500m左右的间隔有一个点。当测图最大比例尺为1: 1 000时,其间隔可放宽至800m。3.3.2 固根控制点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10基本等高距

10、。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控制点,其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在一般地区,1: 500测图每幅图不少于8个点;1 : 1 000测图不少于12个点;1 : 2 000测图不少于15个点。3.4 埋石3.4. 1 基本控制点均应埋石,也可采用固定的地物凿设标志。标石的埋设规格参见附录B。3.4.2 以图根控制点作为埋石点时,应埋设在一级图根点上。标石的规格及埋设以稳固和能长期保存为原则。3.4.3 每幅图埋石点(含基本控制点和一级图根控制点)的数量不少于二个,且相互通视。3.5 作业的一般规定3.5. 1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分析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

11、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3.5.2 测量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并编写技术总结和检查验收报告。3.5.3 作业使用的各种仪器、工具均应进行检查校正。3 GB/T 16819-2012 3.5.4 外业观测应在呈像清晰、大气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成果的记录数字力求清晰端正,不得连环涂改。3.6 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在满足本标准所规定精度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本标准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4 基本控制测量4. 1 基本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测量4. 1. 1 电磁波测距导线4. 1. 1. 1 导线可布设成附合导线、结点导线或导线网。附合导线

12、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仪器应采用每公里测距中误差(标称精度)不大于10mm的E级测距仪。4. 1. 1.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水平角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等级( ( km km DJ2 DJ6 一级4.5 0.5 5 2 4 10 二级3.0 0.3 8 3 16,)石注1:表中n为转折角个数;注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 000时,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全长可放长0.5倍。4. 1. 1.3 结点与起始点,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超过表5中规定的o.7倍。4. 1. 1.4

13、测距作业应符合F列要求:全长相对闭合差运二1/15000 ;1/10 000 a) 导线边长单程测定二测回,照准一次读两次数为一测回。同一测回读数间较差应小于10 mm,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5mm; b) 每边测定一次气象数据,温度读至0.5OC,气压读至50Pa(或1mmHg); c) 测线应避开高压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测距边的倾角不宜太大;d) 一般采用三联脚架法施测。4. 1. 1.5 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a) 气象改正,应按作业使用仪器所给定的图表或公式进行;b) 加、乘常数的改正,应根据仪器检测结果进行;c) 经上列改正后的斜距,化算成为水平距离。4. 1. 2 小三

14、角4. 1. 2. 1 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通常采用线形锁、插网、插点等方法布设。小三角点的测量精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4 GB/T 16819-2012 表6小三角点的测量精度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最弱边边长水平角测回数三角形最大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DJ2 DJ6 闭合差/()( 5 1/40 000 1/20 000 2 4 15 10;正注:表中n为推算方位角的角度个数4. 1.2.2 线形锁线形锁宜近于直伸,锁内各三角形力求等边。求距角一般不小于4000图形强度系数总和不应大于850其测量规格不应超过表7的规定。表7线形锁的测量规定线形锁全长/km三角形平均边长/km三角形个

15、数2.8 0.5 8 注: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 000时,平均边长及全长可放长0.5倍4. 1.2.3 擂网插网力求布点均匀,各三角形内角不小于300,在网的中部个别内角可不小于250。各边对向观测,困难地区个别边可单向观测。4. 1. 2. 4 插点插点的交会角应不小于300,交会边长不超过1.5 km。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 000时,交会边长不超过2.5km。4.1.3 水平角观测4. 1.3. 1 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数多于三个时应归零,多于七个时应分组,并采用同一起始方向。各测回度盘位置变换度数值为1800/n(为测回数)。4.1.3.2 水平角观

16、测限差,应不超过表8的规定。表8水平角观测限差仪器等级DJ2/() DJ6/( 半测回归零差12 18 限差类别2C互差18 各测回同一方向较差12 24 4. 1. 3. 3 观测结果中2C的变动范围或测回差超限时,允许重测超限方向,直测时应联副同一起始方向。归零差、起始方向的2C变动范围超限、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该测回重测。重测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1/3时,该测站应全部重测。4. 1. 3. 4 测站点、照准点的偏心距大于测站至最近观测点距离的1/80000时,应在水平方向内进行归GB/T 16819-2012 心改正。测定归心元素时,偏心距应量至1mm,偏心角量至15

17、c三个方向投影的示误三角形边长应不大于5mmc 4. 1.4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平面控制测量按CH/T2009规定执行。4. 1. 5 外业观测成果的检验4. 1.5. 1 小三角测量的测角中误差m按式。)计算:m=士J阴呗TJ/3n . ( 1 ) 式中zW 三角形闭合差,单位为秒(勺;n一一-三角形个数。4. 1. 5. 2 导线测量的测角中误差m按式(2)计算:l ( 2 ) (f : f N飞式中zf 附合导线或闭合环的方位角闭合差,单位为秒(); n一一计算h时的测站数;N一一附合导线或闭合环的个数。4. 1. 5. 3 方位角条件闭合差W方和极条件闭合差W

18、握的限差按式(3)、式(4)计算:式中zn一一传递方位角个数;W方10 rn W极10 ,j否8一一求距角正弦对数秒差(以对数第6位为单位)。4. 1.6 平面坐标计算. ( 3 ) . ( 4 ) 4. 1.6. 1 小三角测量的平差计算,可采用简化的平差方法进行,方向改化值大于1时应进行方向改化。4. 1.6.2 线形锁(网)和三角锁的平差可不包括坐标条件,但应包括极条件和圆周条件,在两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中应包括边条件或方位角条件。4. 1. 6. 3 插点可采用各种典型图形平差计算,插网应尽量采用严密平差。4. 1. 6. 4 导线点的平差按路线或组成有结点的导线网,采用简化方法进行。导

19、线边长应进行化算至平均海水面和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改正。4. 1.6.5 平差计算取位按表9的规定。表9计算取位的规定观测方向值| 各项改正数(I ( 函数位边长坐标计算自1口11 1 7 0.001 0.001 6 最后坐标口10.01 坐标方位角() 1 , 4.2 基本控制点的高程测量4.2. 1 等外水准GB/T 16819-2012 4.2. 1. 1 等外水准测量适用于平坦地区,起闭点应是国家等级水准点。使用仪器不低于DS3水准仪。等外水准路线全长和闭合差不超过表10的规定。表10等外水准路线全长和闭合差附合路线全长支线全长单结点长度高程闭合差、往返测高差较差km km km 口1口

20、110 2.5 7 30;L 注:表中L为路线全长,单位为kmo小于1km按1km计。4.2. 1. 2 等外水准附合路线采用单程测定,支线采用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4.2. 1. 3 仪器至标尺距离不超过100m,前后尺距不等差不超过20m,前后尺距不等差累积不超过100 m。观测使用黑红面标尺读数,读至毫米,同一标尺黑红面读数差不大于4mm,前后尺黑红面高差之差不大于6mmo 4.2.2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导线一般与平面控制同时测定。一级导线的起闭点,当测图等高距为0.5m时,应是国家等级水准点;测图等高距为1m或2m时,可为等外水准点。导线分为二级,每一级的边长均不应超过1km,边数不超过

21、10条。当导线单纯作为高程控制时,边数可增加1倍。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 000时,每一级的全长可放长0.5倍。导线每边的垂直角应往返观测。仪器高、现标高量记至毫米。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E级精度的测臣仪。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测回数指标差较差垂直角较差往返观测高差较差全长高程闭合差仪器() ( 中丝法三丝法口1口1mm DJ2 2 1 15 15 60;-; 301言7注:S为边长,单位为km。4.2.3 经纬仪三角高程导线导线适用于丘陵地及山地,一般与平面控制同时测定。当测图等高距为1m或2m时,高程导线的起闭点可为等外水准点。导

22、线每边的垂直角应往返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7 G/T 16819-2012 表12经纬仪三角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往返观测高全长高程闭平均边长导线边数差较差合差仪器km 条中丝法口1口1口1口10.5 10 1. 0 10 DJ2 2 1. 5 7 6叫;30 ffs 2.0 4 DJ6 4 2.5 3 注:S为边长,单位为km.4.2.4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高程测量按CH/T2009规定执行。5 图根控制测量5. 1 图根点的平面位置测量5. 1. 1 电磁波测距导线测回数三丝法1 2 指标差垂直角较差较差 ( 15 15 25 25 一级导线的起

23、闭点应是基本控制点、GPS网点或国家等级三角点,导线不应超过二次附合,技术要求不超过表13的规定。表13圄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成图比例尺平均边长边数导线全长导线闭合差导线相对闭方位角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水平角测m 条口1口1合差( ( 回数DJ61: 500 100 10 1 000 0.2 1/5 000 1 : 1 000 140 13 1 800 0.4 1/4 500 40; 20 1 1 : 2 000 200 15 3000 0.8 1/3 750 注:表中n为转折角的个数。导线边长可用皿级测距仪施测,单程测定二测回,照准一次读两次数为一测回。同一测回两次读数之差应小于20m

24、m,现tl回间较差应小于30mmo 每边测定一次气象数据,温度读至1.C,气压读至100PaC或1mmHg) 0 5. 1.2 电磁波测距支导线支导线可从图根一级附合导线点上发展。支导线不得再发展,支导线的边长单程测定二测回。水平角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超过土40。起始点上应观测二个连接角。支导线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14的规定。8 , GB/T 16819-2012 表14图根支导线的技术要求成图比例尺平均边长边数支导线全长口1条口11: 500 100 2 200 1 : 1 000 140 3 400 1 : 2 000 200 3 600 5. 1. 3 线形锁一级线

25、形锁的起闭点应是基本控制点、GPS网点或国家等级三角点。线形锁不应超过二次附合。其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15的规定。表15图根结形锁的技术要求成图比例尺平均边长全长三角形个数三角形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角中误差水平角测回口1m () ( ( 数DJ61 : 500 100 600 1 : 1 000 200 1000 10 60 40fn 20 1 1 : 2 000 300 1 800 注:表中为推算方位角的角度个数。5.1.4 测角交会测角交会一般应用于图根解析补点,可从图根一级附合导线点上发展。测角交会不得再发展。交会角应在3001500之间。后方交会(十卢+c)不应在1600200。之间,折

26、叠图形(1一的不应小于200。前方、侧方、后方交会应采用二组图形计算。两组坐标较差分别不应大于图上0.2mm。其他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16的规定。表16测角交会的技术要求成图比例尺交会边长水平角测回数m DJ6 1: 500 600 1 : 1 000 1 000 1 1 : 2 000 1800 5. 1. 5 电磁波测距极坐标法极坐标法可从图根一级附合导线或线形锁点上发展。极坐标法不得再发展。极坐标法应在本点上观测两个连接角,边长单程测定二测回。其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17的规定。9 GB/T 16819-2012 表17电磁波测距极坐标法的技术要求成图比例尺边长方位角较差口1() 1 : 50

27、0 200 1 : 1 000 400 30 1 : 2 000 500 5. 1.6 水平角观测眼差水平角观测限差不超过表18的规定。仪器类型测回数DJ6 1 表18水平角观测限差半测回归零差/()24 两个半测回同一方向较差(归零后)/(勺36 5.1.7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图根点平面控制测量按CH/T2009规定执行。5.2 图根点的高程测量5.2.1 图根水准水平角测回数DJ6 1 三角形闭合差/()60 图根水准主要在平坦地区使用,不应超过二次附合。一级图根水准应起闭于基本高程控制点。支线水准点不得再发展。使用不低于DS10的水准仪,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测)

28、,估读至毫米,视线长不大于100m,且前后视距离应大致相等。路线全长和高程闭合差不应超过表19的规定。表19图根水准路线全长和闭合差等高距附合路线全长支线全长单结点全长高程闭合差或往返测高差较差m km km km mm 0.5 5 2 4 60 yL 1. 0 8 3 6 注z表中L为路线全长,单位为km。小于1km按1km计。5.2.2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导线包括附合高程导线、高程支导线和引点高程(与平面极坐标相配套)。导线的边长不应超过500 m,每边的高差应往返测定(引点高程也可变动仪器高或现标高作二次测定)。使用D16型经纬仪垂直角观测一测回。附合高程导线不应超过二次附合,一级附合导

29、线应起闭于基本高程控制点。高程支导线及引点高程不得再发展。导线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20的规定。10 G/T 16819-2012 表20图根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技术要求等高距高程导线全长km往返测高差较差高程闭合差口1附合高程导线高程支导线引点高程口1口10.5 5 0.2 1. 0 8 1 0.5 O. 02 s 0.4 2.0 10 O. 7 注:表中s为边长,单位为km;300m以内按0.3km计算。5.2.3 经纬仪三角高程导线导线不应超过二次附合,一级导线应起闭于基本高程控制点。导线每边的高差应往返观测。使用DJ6经纬仪垂直角观测一测回。导线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21的规定。表21图根

30、经纬仪三角高程导线的技术要求等高距高程导线全长往返测高差较差高程闭合差1 km 口1口11. 0 8 0.4 0.04 s 2.0 10 0.7 注:表中5为边长,单位为km;300m以内按0.3km计算。5.2.4 独立交会高程独立交会高程点可从一级图根高程点上发展。交会高程点不得再发展。使用DJ6经纬仪垂直角观测一测回。高程应采用三个单剧或一个双舰、一个单现高程的平均值。独立交会高程的最大交会边长不超过1km,交会点由三个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不超过0.2H(H 为等高距),同一边往返测高差较差不超过0.04s(s为边长,以百米为单位)。5.2.5 垂直角观测较差同一测站垂直角指标差较差不应大

31、于25。仪器高、舰标高量记至厘米。高差及高程取至厘米。5.2.6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图根点高程测量按CH/T2009规定执行。6 地形圄测量6. 1 一般规定6. 1. 1 地形图测量应充分利用图内已有的控制点如三角点、卫星定位等级点、导线点等作为图根控制点,当其密度仍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按需要补测少量的测站点。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1/6基本等高距。11 GB/T 16819-2012 6. 1.2 测图使用的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 视距乘常数应在100土O.1以内zb) 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大于土l内;c)

32、比例尺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2mm; d) 平行尺在移动过程中平行度不应大于3,平行尺工作边直线度不应大于0.1mmo 6. 1. 3 地形图测量图纸宜选用O.07 mmO. 1 mm厚度的、经处理后不规则变形小于万分之三的聚脂薄膜,亦可将绘图纸被糊在五合板或铮铝板上作为原图纸。在原图纸上展绘图廓点、线、坐标格网点以及所有控制点。各类点、线的展绘误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表22展点误差单位为毫米限差项自用坐标展点仪用格网尺刺点0.1 0.1 图廓对角线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0.2 0.3 图廓边长、格网长度与理论长度之差O. 15 0.2 控制点0.1 0.15 6.1.4 平板仪测板应整置水平,测板

33、范围内任何部位放置圆水准器,气泡都应在圆圈内。仪器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o用已知点标定图板方向后,用另一已知点检核其方向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 mm,每站测图过程中和结束之前都应检查图板方向,其方向偏差不应大于0.3mmo 6. 1. 5 测绘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不应大于表23的规定。表23地形点的最大视距长度比例尺1 : 500 1 : 1 000 1 : 2 000 注,:主要地物点最大视距不应大于表18中2/3;注2:1 : 500测图时,城镇建筑区测量地物点的距离,用卷尺实地丈量。6. 1.6 地形图应测出图廓线外5mm,以便于图幅间接边使用。6.2 测站点平面位置、高程的测定

34、6.2.1 图解交会法单位为米最大视距70 120 200 采用平板仪图解交会法,前、侧方交会均不应少于三个方向,交会角应在300 150。之间,交会方向线应交会于一点,若交会出现示误三角形其内切圆的直径应小于0.4mm,然后按交会边长成比例的配赋误差,刺出点位;1 : 2 000测图可采用后方交会法,但不少于四个方向,交会角在300150。之间,利用三个方向交会出点位,第四个方向检查其误差不应大于0.3mm。交会点的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垂直角观测一测回,由两方向或直返舰测得的高程较差,平地、丘陵地不应大于1/5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应大于1/3等高距。12 G/T 16819-20

35、12 6.2.2 支导线法采用平板仪支导线法,一般地区允许布设一条边的支导线;1 : 1 000、1: 2 000测图时山地、高山地可允许使用两条边的支导线。1 : 500测图时导线边长采用钢卷尺实地量测,最长距离不大于50m; 1 : 1 000、1: 2 000测图时,采用视距法测量边长,最大视距不应大于测绘地形点视距长度的2/3,视距往返测较差不应大于边长的1/150。导线点的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测定,垂直角观测一测回,往返测高程较差按6.2.1的规定。6.2.3 电磁波测距支导线法采用电磁波测距支导线法,以图根点(或基本控制点)为起始点,观测二个连接角,水平角观测一测回,距离单程测定

36、二测回。1: 500测图支导线允许6条边,1: 1 000、1: 2000测图允许8条边。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垂直角观测一测回,直返舰高差较差不大于0.06m。6.2.4 电磁波j!1J距支点法采用电磁波测距支点法,以图根点为起始点,观测一个连接角,水平角观测一测回,距离单程测定二测回。垂直角观测一测回,改变仪器或棱镜高度,二次测定高差,其较差不应大于1/5等高距。6.2.5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站点平面、高程测量按CH/T2009规定执行。6.3 地形图各要素的测绘6.3.1 按GB/T20257.1规定实测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水系、境界、地

37、貌、植被和土质等地形要素。对GB/T20257. 1没有规定的地形要素符号,可在技术设计书里作补充规定,并在地形图图廓外的图例中说明。6.3.2 应正确表示各地形要素的类别、等级和图形特征,处理好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旬6.3.3 房屋建筑物以墙基为准正确测绘出轮廓线,依据房屋结构、层数等情况进行分割表示。1: 500、1 : 1 000图上房屋建筑物一般不综合,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1 : 2 000图上可适当综合取舍。天井、庭院在图上小于6mm以下的可综合。建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6.3.4 街道以路沿线测出街道边缘线,元路沿线的按自然形成的边线表示。街道中的安全岛、绿化

38、带及街心花园应绘出。街道口的信号灯根据图面情况选取表示。6.3.5 道路通过散列式居民地不宜中断,按真实位置绘出。道路稠密地区,小路可以适当取舍。6.3.6 等高距为0.5m时,其高程注记至0.01m,等高距为1m、2m时注记至0.1mo 6.3.7 高程注记个数在地貌形态比较破碎复杂的地区应较多,比较完整简单的地区可较少。一般图上每100cm2范围内选取8个20个。高程点应优先测注在具有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等有特征意义的地物或地点上,如线状地物的端点、转折处或交叉处,地面起伏变化处,面状地物转折处,地下建筑物出入口处,桥面,隧道、涵洞底部,路墅、路堤顶部以及独立地物如井口、水塔、烟囱

39、、打谷场、纪念碑、钟楼、庙宇、水文站、科学实验站、岗亭等。6.3.8 利用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当基本等高线不能正确显示地貌形态时应加绘间曲线。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形态,应配置地貌符号及注记。街区或居民地中可不绘等高线。6.3.9 图内使用的地方字、生僻字应在图外注明其汉语拼音和读音。6.4 接边6.4. 1 地形图的接边只限于同比例尺同期测绘的地形图。13 GB/T 16819-2012 6.4.2 接边限差不应大于表2、表3、表4中规定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的2,fi倍。接边时线状地物的拼接不应改变其真实形状及相关位置,地貌的拼接不应产生变形。7 检查验收及成果上交7. 1 成果成图的检查验收

40、按GBjT24356规定执行。7.2 测图生产完成后应形成如下成果:a) 控制测量=控制点展点略图,观测手簿,计算手簿及成果表等;b) 地形测图:原图,地形测量手簿等;c) 其他:图历簿,图幅接合表、测区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及检查验收报告等。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范引用的主要公式A.1 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儿=土Am;. n+ (气生f官式中:MK一一导线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厘米(cm); n 一一导线的边数;L 导线的全长,单位为米(m); m, 测边的中误差,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 叫一一测角的中误差,单位为秒()。A.2 电磁波测距支导线Mp=IJ二tJJLL俨判1吐

41、乒式中:Mp一-支导线终点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厘米(cm); n 一一支导线的边数pL 一一支导线的全长,单位为米(m); m,中一一往返测边的中误差,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叫一一测角的中误差,单位为秒(勺。A.3 雏形锁M=土主EJUir士2Q(4.43+R平). 1V V I (, n寸-1) 式中:M一一锁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厘米(cm); L一一线形锁两端点的距离,单位为米(m); 一一三角形的个数;m一一-测角的中误差,单位为秒(勺;R平二一图形强度系数R的平均值,R平=R/n;一一对数率,0.434290A.4 附合水准路线a) 一级水准路线(不计起算点误差)GB

42、/T 16819-2012 .( A.l ) .( A.2 ) .( A.3 ) 15 GB/T 16819-2012 m弱=d.(A.4 ) b) 二级水准路线(计起算点误差)mJlij=午在.(A.5 ) 式中zm弱一一路线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L一一路线全长,单位为千米(km); 一一-每公里单程测定高差的中误差,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A.5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经纬仪三角高程导线a) 一级高程导线(不计起算点误差)时=卡.s .rn. .(A.6 ) b) 二级高程导线(计起算点误差)m弱=轩.s 江百.( A.7 ) 式中zm弱一一高程导线最弱点的高程中误

43、差,单位为毫米(mm);5 一一-高程导线的平均边长,单位为千米(km); n一一导线的边数; 每公里往返测定高差的中误差,单位为毫米每千米(mm/km)。A.6 参数各参数见表A.1表A.60表A.1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参数参数基本控制图根控制MK 5 cm 图上0.1mm 押1,5 mm+5 mm/km. D 10 mm十10mm/km. D mp 5 ,8 20 注:D为测距公里数。表A.2电磁波测距支导线的参数参数基本控制图根控制Mp 图上0.1mm m, 10 mm+10 mm/km. D mp 20 16 GB/T 16819-2012 表A.3线形锁的参数参数基本控制图根控制M

44、5 cm 图上0.1mm mp 5 20 R平10.6 15 表A.4附合水准路线的参数参数基本控制图根控制押Z弱25 mm 1/10等高距 15 mm/km 30 mm/km 表A.5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参数参数基本控制图根控制m弱25 mm 1/10等高距 15 mm/km 30 mm/km 表A.6经纬仪三角高程导线的参数参数基本控制图根控制m弱50 mm 1/10等高距 25 mm/km 50 mm/km 17 GB/T 16819-20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本控制点标石规格及埋设图150 单位为毫米.0 .0.0 1). 0、。二。.250 18 。由NFON|-H筒。华人民共

45、和国家标准1 : 500 1 : 1 000 1 : 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 16819-2012 国中*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5字数37千字2012年10月第一版2012年10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 1-45714定价24.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打印日期:2012年11月2日F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