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66-1991(条文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22549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9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 66-1991(条文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JGJ 66-1991(条文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JGJ 66-1991(条文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JGJ 66-1991(条文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JGJ 66-1991(条文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条文说明199 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条文说明(限国内发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北京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991)3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局),计划单列市建委、文化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建设部(85)城科字第239号文和建设部、文化部(86)城设字第96号文的要求,由华东建筑设计院主编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66-91,自1991年8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

2、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由华东建筑设计院负责解释。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91年5月16日前-a 根据建设部(85)城科字第239号文的要求,由华东建筑设计院主编,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OJ 66-91),经建设部、文化部1991年5月16日以(1991)建标字32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发行,仅供国内使用,不得外传和翻印。1990年11月3 4 目次第一

3、章总则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 4 第三章建筑设计. . . . 6 第一节一般规定.6 第二节藏品库区.第三节陈列区.9 第四节技术及办公用房.12 第四章藏品防护. . 13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温湿度要求.第三节防潮和防水.第四节光照要求.16 第五节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17 第六节防虫和防鼠.17 第七节防盗.18 第五章防火. . . 19 第一节建筑防火.19 第三节安全疏散.20 第三节消防设施.20 第六章建筑设备. . . . 21 第一节给排水.21 第二节暖通空调.21 第三节电气.22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博物馆建筑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的永久性

4、建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建造了一大批博物馆建筑,其中虽有许多成功佳作,但有些设计也存在不少缺点:如有的馆对收藏、陈列、科研、行政办公、观众服务等部分的面积分配比例失当,相互关系混乱;有的馆缺乏长远规划,无必要的扩建用地;有的馆选址不当,交通很不便利,观众稀少;有的馆利用古建筑盲目改建,不但不利于收藏和陈列,还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风貌等等。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国内外的建馆经验,并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专家评议而编制的设计规范,将确保今后博物馆建设的基本质量,满足博物馆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功能要求,提高社会、环境和经济上的效益,尽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1.0.2条目前,

5、世界各国对博物馆类型的划分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根据博物馆所在的位置来划分,如城市馆、乡村馆、遗址馆等。(二)根据博物馆的管理部门和业务活动区域来划分,如国立馆、省主馆、县立馆、私立馆等。(三)根据藏品的性质和博物馆陈列所反映的内容来划分,有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综合类等三个类别。(四)根据兴办博物馆的目的,并结合藏品的性质来划分,有专门性、纪念性、综合性等三个类别。以上四种划分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我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还是以性质和内容分类为好。因综合类博物馆是指兼具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内容的博物馆,故一般认为博物馆可分成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别。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又包括

6、自然性质博物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因自然性质博物馆中的专门性自然博物馆(包括天文、地质、生物、人类等内容上园圄性自然博物馆(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内容)及科学技术博物馆,展品类别的差异很大而极具个性,使陈列、收藏、科研工作各有显著的特点,为本规范的内容所不能完全容纳和规定。据此,确定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适用类别为社会历史类(包括历史类、革命史类、民族类、民俗类、纪念类、文艺类等)和自然历史类(即在我国一般称作自然博物馆、包括植物、动物、人类、古生物、天文、地质等)的博物馆。用古、旧建筑物改建博物馆,因受到原有布局、造型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完全符合功能要求,可参照本规范的有关条文执行,但

7、应极其重视防火、防盗等最基本要求。第1.0.3条我国地域广大,各地情况参差,国家文物局目前尚未制定划分博物馆等级、标准的文件,但具体设计迫切需要有个等级的制约以根据该馆的地位确定相应的设计要求。经与国家文物局及有关专家多次讨论并进行多方案比较,觉得鉴于目前现状还是以建筑规模(大、中、小型)来区别等级、标准较为适是h口。若有性质、职能范围、藏品类别及数量等方面的显著特点,博物馆的建筑规模可不拘泥于本条的面积限定,尤其是馆藏文物特别丰富的地区,以因地制宜为好,保证博物馆事业的兴旺发展。第1.0.4条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二级耐火等级的屋顶承重构件是非燃烧体,三级则是燃烧体,显然新建的藏品库区

8、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改建的博物馆建筑,若为木屋架,瓦犀面,应进行必要的阻燃处理。第1.0.5条博物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宣传教育机构,集中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科学文化成就。在城市的文化2 建筑群落中,它应成为有特色的观赏景点和参观场所。博物馆建设应有选择地借鉴历史,更应及时使用新颖的建筑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当代最先进的手段来保护藏品,提高陈列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第1.0.6条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使用者提出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发展设想,应引起建筑设计者的高度重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配合,使建筑设计具有丰富的空间变化,符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

9、则。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是依靠装备较为齐全的接待和文化服务设施,使观众兴趣盎然,流连忘返,博物馆因此将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成为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阵地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休息场所。故国外现代博物馆的观众服务设施一般较多。第1.0.7条利用古建筑(或古建筑的一部分)建立博物馆(或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世界各国若干有名博物馆的共同趋向。因为它在保护历史文物展品的同时也保护了建筑本身,并显著地增进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对我国古建筑来说,因为多属木结构和单幢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基本要求之间存在较多的矛盾和不足,故对古建筑改建设计包括必要的增建文物库防等方面,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以

10、减少或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使之在适应开展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同时又得到妥善保护。利用古建筑改建博物馆必须切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化部关于颁发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化部、公安部关于发布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通知、文化部、公安部关于印发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的通知等有关的法规。3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建筑,基地的选择对城市的发展和博物馆的使用影响很大,选址是建馆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博物馆在陈列形式、教育手段、服务设施等方面均缺乏令人神往的吸引力,若选址不合适,势必使观众更加稀少,既不利于发挥社会效益,又将在经济上日趋艰

11、难,无力维持较佳的收藏和展览环境,所以要求基地在地质理想、环境洁净的同时,还必须交通较为便捷,以方便参观。一般情况下,以设在市区,并靠近名胜古迹、风景区、公园、文化中心等地段为好。如广州市博物馆设在越秀公园的镇海楼里,成为著名的旅游热点,每年接待观众达100万人次。而广东省博物馆,虽然也位于市区内,文物还比市馆丰富得多,但由于不在旅游区内,每年只有30万人次参观。随着博物馆业务的开拓和深入,不但文物标本的收藏数量会不断增加,而且文化服务设施也将日趋齐备,为了适应博物馆必然有所发展的特点,应在基地选择阶段就注意是否具有扩建用地。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周围环境的优劣决定了藏品防护的自然条

12、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基地可使藏品免受较大的自然损害。第2.0.2条博物馆建筑应妥善处理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的协调呼应关系,成为有机整体。全面规划,可以保证建筑风格的协调统一和功能、设施有计划的完善配套。博物馆的藏品是国家珍贵的文物标本,国家一级文物更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必须保证收藏和展出等场所的防盗、防火安4 全。单独建造馆区建筑或在合建时单独设置出人口,并将职工生活用房严格隔离于馆区之外,可以防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入馆区活动,保证博物馆的正常工作秩序。在城市主要干道主,频繁来往的车辆会将随之带来的污染气体、噪声及震动影响至周围建筑物。陈列室、藏品库房与主要干道有一定的分隔措施,可以避免打扰

13、观众的参观情绪,有利于藏品的安全防护。树木绿地能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对安全防护藏品、丰富陈列空间、调节观众视力很有益处,它是博物馆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博物馆建筑己日趋与绿地、庭院结合,成为集教育、娱乐、休想于一体的文化服务中心。为使观众轻松地寓教育于游览之中,自觉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基地覆盖率不宜过大,参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指标,确定为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如此要求对安全疏散和建筑物的扩建也有好处,但具体工程还须按照各地主管部门制定的公建用地指标协调核定。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工具的使用日益普遍广泛。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保持环境整洁,使人员集散方便快

14、捷,应合理设置各种用途的场地。有条件时,宜设置简易的自行车停车库,位置应较为隐蔽,面积可按日;存车量计算确定。一般,开启式自行车棚需0.S-0.9m2/辆,封闭式自行车库需1.0-1.2m2/辆。5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我国现有的不少博物馆,对收藏、陈列、科研三部分的工作各有偏废,其建筑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导致功能不能充分实现。如有的馆,实际上仅能作为展览馆或文物标本库房使用;有的馆,行政办公面积偏大而很不经济。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藏品库房和陈列室作为博物馆的主要空间,其面积之和与总面积的比例控制在下列范围内比较合适:大型馆为50-60%,中型馆为60-

15、70%,小型馆为70-80%。建筑设计应与一个能适应管理方式、满足使用要求的工艺流程相配合,使功能分区明确,流线通畅。第3.1.2条博物馆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宣传阵地,又是国家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齐备的观众服务设施是振兴博物馆事业、提高接待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更好地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第3.1.3条经测定,在不使用电梯的情况下,空子攀登四层楼面即能使健康的中年人感到腿软,故陈列室一般不宜布置在四层以上。两层以上的陈列室设置货客两用电梯,可以使运送藏品较为安全方便,并能在必要时照顾老人、儿童观众上下。藏品在馆内的运送经过露天进行,较易发生失窃、日晒、雨淋等事故,尤其是运送对温湿

16、度变化较为敏感的藏品更会因环境的突变而使藏品损坏,故应至少设置通廊以避风雨,若为封闭式则更好。第3.1.4条为了安全使用手推车进行藏品的运送,在新建6 的藏品库房及其它的藏品运送通道上,同层间不宜出现台阶。扩建时,新旧建筑物的联接处出现的地面高差,应设置较缓的坡道以保证车内的文物、标本不受颠簸损坏。陈列区内设置的坡道,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第3.1.5条利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作藏品库房和陈列室之用,不但对防止战争灾害和节约能源较为有利,还可形成个性鲜明的展览环境,较有特点,但由于防水和防潮技术复杂,造价及日后管理的维护费用较高,故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一般不宜采用。

17、第3.1.6条室内无给排水管道穿越,可以防止因管道渗漏或结露而使藏品受潮损坏,若无法避免敷设时,必须加做防水吊顶或托盘等。第3.1.7条根据调查分析,认为目前试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TJ 9-74)在表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中关于藏书库和档案库的活荷载为4kN1m2的规定,适用于博物馆内藏品库房的实际使用要求。该规范条文中关于商店和展览馆的活荷载规定为3kN1m2,但考虑到以往建造博物馆陈列室时一般均按4kN1m2设计的惯例,为满足较密集地放置高负重展品的要求,确保陈列布展的安全可靠性和灵活性,本规范建议按4kN1m2设计。第二节藏晶库区第3.2.1条管理办公室是对藏品进行鉴

18、选、分类、登记、鉴定、分级、编目、建档等工作的场所。因进馆后的文物、标本往往来不及一次开箱清理及消毒完毕,故设置藏品暂存库房对妥善保管藏品很有必要。第3.2.2条藏品暂存库房应构造密闭,并与藏品库房相隔得当,以防止尚未清理的文物、标本扩散有害生物。第3.2.3条用缓冲间来分隔和过踱藏品库区或联系藏品库7 房的内外空间,可以保证藏品在提取过程中不经历过快的温、湿度变化。藏品物理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温、温度的急骤变化比渐变要造成更大更快的危害。缓冲间的面积可根据门扇开启所占的空间、藏品运送车的停放、人行的通道等因素确定。第3.2.4条按藏品的质地而非年代来分类建造藏品库房,便于根据其最适宜的温湿度

19、来控制室内环境。根据对部分博物馆的调查发现,藏品库房的面积不小于50m2,将对收藏和管理均较理想。珍品库房单独建造或与普通藏品库区分隔得当,便于特殊管理,以保证防火、防盗及其它藏品防护要求的实现。第3.2.5条为了方便藏品的运送和贮藏,合理分配建筑物的结构荷载,高荷重或大体积的藏品应尽量放在地面层上。第3.2.6条不同藏品的库房,有各自不同的温温度等技术要求,同时,在管理方式上也需专人专库保管,故藏品库房的布置不得采用相互穿套的串联形式。当室外环境具有潮湿、风沙、高温、严寒等特点时,开窗会对藏品的安全防护造成诸多的不利,且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对藏品产生较大的损害。由于工作人员进库次数较小,工作时间

20、较短,照明耗电不多,故藏品库房以不设窗或开小窗为好。藏品库房内若不设空调,为保证温湿度要求,可装置去温机、机械排气风扇等设施。第3.2.7条应根据保管装具的尺寸、主通道净宽不小于1m、两行装具间净宽不小于O.8m等条件,选择藏品库房的开间或柱网尺寸。一般,在相同面积的情况下,外形越是方正,面积利用率越高,提取藏品时步行的距离越短。第3.2.8条保管装具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m。藏品库房的净高为了满足搬运装具通畅、自然通风效果良好等要求,其低限一般应控制在2.4m-3m,以免空间浪费和装置空调时起能过大。第3.2.9条严格控制在楼板和墙体上开设洞口的数量,可8 防止削弱藏品库房的防火、防盗、防潮、防

21、鼠等能力。第三节陈列区第3.3.1条陈列室一般可分为基本陈列室和临时陈列室二种类型。基本陈列是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的、体现馆藏特色,内容比较固定和常年对外开放的一种陈列形式;临时陈列室是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的一种陈列形式。它们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工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吸引观众、发挥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临时陈列室与基本陈列室的面积之比以1: 1.5-2为宜。大型馆应至少设置三个不同规模的临时陈列室。为满足经常、方便、安全地更换陈列展览主题的需要,应在陈列区内设美王制作室和陈列装具贮藏室,以免由于陈列装具的制作在现场

22、进行,人员庞杂、工期较长而难以管理,甚至发生展品失窃,现场着火等严重事故。第3.3.2条陈列室是博物馆的舞台,是观众接受知识和教育的主要场所。为方便观众参观,应尽量将其布置在陈列区内最醒目和方便到达的区域。每一完整的陈列都以特定的主要内容作为自己反映的对象,进行揭示社会历史、自然历史等领域的发展规律和最新成果的宣传,故要求陈列室的空间组织应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和顺序性。由于某些专家学者或普通观众可能仅对其中几个陈列室发生兴趣,所以陈列室还应满足布置灵活、可选择参观的要求。陈列室间简单相套、一串到底,不但选择性较差,而且较易使观众感到疲劳。空气调节机房具有较强的噪声污染,陈列室远离它布置,可使观众在

23、安静的环境中专心悠闲地参观。第3.3.3条一个独立完整的主题展览,观众若能在二小时左右连续参观完毕较为理想。据调查,观众在展品前移动的速度9 一般不超过150m/小时,故参观二小时,约走过300m长的展线。若布置展线过长,将会使视觉、体力、情绪均显疲劳,从而降低参观效果。一般,每1m展线约需5m2的展室面积。一般情况下,每间陈列室的面积控制在150-400m2之间,可较自由地进行陈列形式设计,参观环境也较适宜。提供以F陈列设计的经验指标供参考:通常每件实物展品(不包括辅助展品)约占2m2展室面积;陈列装具占地面积应控制在展室总面积的12-15%。第3.3.4条陈列室的陈列设计一般有单线连续式、

24、灵活布置等多种形式。陈列室平面的形状、大小应与陈列工艺的要求相吻合,为了适应不同的展览特点和视觉要求,般以空间宽敞为佳。根据调查分析,陈列室的跨度大于8m或柱距大于7m时,陈列布置既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又能满足观赏展品的视距和通道宽度等要求。第3.3.5条陈列室的高度主要取决于结构形式、空间比例、照明方式、采光口形式、陈列内容、陈列方式等因素。过于高耸、空间被浪费,陈列主题遭到削弱,并造价激增;过于低矮,则陈列布置受限制,空气污浊,空间压抑。室内净高控制在3.5-5.0m范围内,有利于创造丰富的展出空间,满足环境要求。第3.3.6条天然光光色齐全,显色性好,且采光成本低廉、简便易行,但光线

25、中较强的紫外线会对展品产生有害辐射。此外,因不易控制入射角度,容易产生眩光现象。人工照明可自由控制和调节,能配合展出要求创造特殊气氛,且不受时间、季节和天气的影响,但电能花费甚多,显色性稍差。鉴于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各有利弊,一般应广蓄兼收,其分布和组合可因地因物而异。但应指出,天然采光不消耗能源,比较适合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现状。第3.3.7条陈列室内的直射光会使展品受到紫外线的损10 害,反射眩光会破坏舒适的参观条件,均应避免。对直射光可采取遮阳板、百页窗、折光玻璃、玻璃滤膜等措施予以解决。合理设计采光口的形式和人工光掠的位置,并选择适当的陈列方式,可以消除或减少眩光现象。展品面的照度大于室内

26、的一般照度,能避免出现二次反射眩光,并使展品的造型、色彩、质感更加清晰醒目。第3.3.8条陈列室的面积较大时,容易产生棍响时间过长的现象,为了满足环境安静和声音清晰的要求,室内宜有吸声处理。第3.3.9条地面材料以牢固、安全、清洁、无眩光、有一定弹性为佳,色彩所有利于突出展品。据此,以深色调的橡塑地板或普通水泥地由)JIl铺化纤地毯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价廉物美。若采用水磨千i地面,注意不要铺砌五彩缤纷的图案,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第3.3.10条小型馆若每层楼面内陈列室的面积较小,可隔层设置厕所,以免浪费和增加管理的困难。厕所内设污水池并存放清洁工具,可供打扫陈列室之用。厕所的构造和装修应确

27、保良好的防水性能,并易于清洗。第3.3.11条加强宣传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的职能需要,是提高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应加以高度重视。设置报告厅供开会、放映之用,有利于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学普及工作。报告厅一般要求相对独立,有单独的出人口和进厅,以保证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方便安全地疏散人流,此外,相对独立布置可不受闭馆的影响而对外开放使用,且管理方便。第3.3.12条报告厅进行正规讲学、讨论的频率不高,设计时可考虑提供多用途服务,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据调查分析,报告厅的使用人数相当有限,若规模过大,非但空间浪费,而且使用效果亦不佳。小型馆也可不设报告厅,有关学术活动可安排在接待室进行。第3.3.13条

28、接待室在平时可兼作视听室和声象资料室之11 用,大中型馆-般宜设2-3间,小型馆-般宜设1-2间,以满足方便灵活、不同功能同时使用的要求。中、小型馆由于服务的范围和人数均较有限,为节约造价,提高经济效益,接待室可兼作教室之用。大、中型馆的业务植围较广、职能较多,各种活动频繁参差,为满足学校校外教学和实习的需要,宜再单独设置教室。每间教室面积以能够容纳40-50名学生为宜。第四节技术及办公用房第3.4.1条业务研究、行政管理、安全保卫等部门的设置及其面积分配,可视各馆在类型和等级、藏品性质和特点、管理体制和手段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尽相同。第3.4.2条藏品在入库前常已被虫卵霉菌所感染,若不进行杀虫灭

29、菌处理而直接进库,则不但会损坏其质地,还会危及其它藏品的安全保存。用气体熏蒸杀虫灭菌,非常有效,但因对建筑构造有较高的要求,废气还需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故设计时应慎重处理。为保证藏品的安全防护和环境的安静清洁,实验室位置应相对独立,与观众活动区严格分开,并与藏品库房隔离得当,联系便捷。第3.4.3条藏品的科学鉴定和研究,不能脱离广博的图书参考资料,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专用的研究阅览室及图书资料库以接近藏品库区为宜。要求其有单独进出口与藏品库区相通,是为了方便藏品在库区内提用和归位,以满足安全防护要求。第3.4.4条北向采光的光线比较柔和,能使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识别和研究精细藏品时,眼睛不出现疲劳。

30、窗地面积比参考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天然采光照度标准的资料(学校生物室、图书阅览室、专业实验室为1/4-1/6;学校教室、教研室为1/6-1/剖,规定为不小于1/6,可保证室内具有充足的光线。12 第四章藏品防护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一般情况下,藏品库房比陈列室较集中存放了诸多的文物和标本,故能否妥善保护藏品完好无损的关键,是看藏品库房的建筑质量和设备配置状况。目前的现状是藏品库房普遍比较简陋,对藏品的安全防护很不利。着眼于长远的社会效益,新建馆应严格按照保管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建筑处理和设备配置。修复制作、鉴定研究、技术实验等短期存放少量藏品的用房,也应有较稳定的环境条件,以延缓藏品的自

31、然损坏过程。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全社会拥有的宝贵财富。防护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文物、标本的保存年限和研究价值,体现了馆的技术水平,故应加强防护,使藏品延缓自然老化,防止机械性损伤及化学、生物等因素的毁坏,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固有风貌。本章内容规定了藏品在收藏时应具备的最低防护要求,严格依本章规定执行,虽会增加一次性投资的规模,但能在开馆后的日常管理和使用中,较好地保护藏品,提高博物馆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效益。若初建时因陋就简,开馆后再逐步添置设备、完善建筑处理,将会耗费更多资金,而且效果不理想。选用古建筑改建为藏品库房,应反复权衡利弊,以免顾此失彼、事倍功半。第.4.1

32、.2条藏品库房要求对气候变化具有足够的抵抗能力,使库内的温湿度环境不随昼夜和季节更替呈现较大的波动。从节约能摞和管理费用出发,利用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来控制13 室内环境较为经济、有效。在具备采暖或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中,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措施,能使设备间断使用,减少能源负荷和设备损耗。诸多轻质复合建筑材料的出现和使用,使仅控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值已不能充分保证热工性能,故在此对热惰性指标进行了规定,以使室内温度保持较恒定的状态。第4.1.3条若仅要求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室内表面不结露,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防护藏品的目的,围护结构还应有利于高效采暖或空气调节,以节约能源,故在此要求按规定计算后再加值

33、进行设计,具体说明可参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胡磷编写的档案馆建筑热工设计一文。第4.1.4条空气调节时,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由传热系数进行控制,具体取值根据专门规范的要求决定。第4.1.5条不设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满足藏品的基本防护要求,并便于以后有条件添置局部空气调节。本条对Ro的规定相当于370厚的砖墙加内外粉刷、双层窗、屋顶设架空层等建筑处理,此外,对地面或楼面还应采取一定的保温和隔热措施。第4.1.6条藏品库房为妥善解决防盗、防阳光直射、与外墙总热阻相适应等问题,应至少设置两层窗扇,并宜在适当部位加设金属栅栏。所有的门窗构造,既要开启灵活,又要紧固密闭

34、。第4.1.7条绿化不仅可以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染力、丰富空间层次感,而且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吸收有害气体等生态功能,所以应全面周到地进行绿化的配植设计。一般应根据当地的环境、生态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地栽植。不使绿化紧贴藏品库房种植,可以避免其根部的蓄水穿越地基,由地面向室内渗透。14 第二节温湿度要求第4.2.1条藏品库房内若温度过高,会使纤维质地的藏品因水份蒸发而干裂、发脆、变色;湿度过大,则易使藏品因发霉、生虫而蛙毁、锈蚀。一般认为,75%的相对湿度为临界高限。因温度较温度更易控制,且费用较小,故在藏品库房内应有严格控制湿度的措施,使既能断绝潮气的来源和通路

35、,又能及时排除库内已有的潮气。珍品库房要满足较为恒定的温湿度条件和空气洁净度要求,只有使用空气调节才能保证。收藏对温湿度变化较为敏感的纺织品、书画、竹器.木器等纤维质地的普通藏品时,若库内无空气调节,则必须装置通风和去湿机械,并严格管理措施,保证根据室外的气候状况而及时启用。第4.2.2条对温湿度的具体规定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美国、日本等有关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设计时可在规定的范围内灵活掌握,值得指出的是,一旦决定了具体取值,即应保持基本恒定,以免经常的热胀冷缩、盟胀干缩而使藏品受到损伤,一般要求温度的日较差保持2-5t的范围内,相对湿度的日较差保持在3-5%

36、的范围内。第4.2.3条因控制湿度较为方便、经济,湿度对藏品的影响又较为显著,故要求采取措施保证无空气调节藏品库房的相对湿度比75%的临界高限至少再低5个百分点,并保持基本恒定,使昼夜及季节的更替不致引起温湿度的急剧变化。温度般要求冬季不低于50C,夏季不高于30t。第三节防潮和防水第4.3.1条屋顶的防水较为复杂,万出现渗水较难彻底根治,所以应慎重进行防水构造的处理及用材的选择。从目前现状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粘结强度高、延伸率大、耐久性好等特点,而且施工简便、维修方便,宜推广使用。屋顶采用有组织排15 水系统,可使雨水经管、沟通畅地排出,设计时应注意泛水坡度及雨水口的防渗漏等处理。填实地面应

37、设置防潮层。底层地面若加设架空通风层,对防止地下水渗透有较好的效果,其下部地面宜再作适当的防水处理。第4.3.2条水池紧贴主体建筑布置时,若围护结构的防潮处理欠佳,较易使潮气直接通过墙体进入室内。此外,开窗通风亦会将室外弥漫的潮湿空气吸入室内,使相对温度过大而不符合藏品的安全防护要求。喷泉可以造景,又能清除空气中尘埃,但经过水泵加压后喷出的水柱一般达数米以上,若遇起风,墙面可能被水淋湿较为严重,故喷泉应与藏品库房及陈列室保持相当距离的问隔。第四节光照要求第4.4.1条长期强烈的光照,会导致藏品的颜色褪变和强度降低,尤其对纤维质地的藏品破坏极其严重,所以应利用凹凸、磨砂、棱镜等玻璃或遮阳板等构件

38、对日光进行扩散或遮挡,以减缓对藏品的直接损害。光照对藏品的破坏性以紫外线为甚,光波越短,光作用的强度越大。有资料显示(参看中国博物馆学概论藏品保护有关节段)当玻璃厚度在3mm以上时,可撞去波长小于3250的紫外线,若再选用树脂过滤片或二苯甲酬类吸收剂,则吸收紫外线的效果更佳。吸热玻璃对红外线的吸收率可达95%左右。将药膜直接涂刷在窗扇玻璃上进行的滤膜处理,能吸收或反射日光,价廉效好,对旧建筑改建尤其为佳,且操作方便,易F推广使用。第4.4.2条有关文献指出,在相同的照度下,萤光灯对文物、标本的损坏程度是白炽灯的1.3倍,为安全贮藏起见,藏品库房内的照明以白炽灯较好。陈列室的照明宜选用发光效率较

39、高的三基色萤光灯等少紫外线光源,并有措施防止镇流器发热引16 燃。珍品展室为尽可能减少受光时间,室内宜采用全人工照明的方式,使珍品在非展出期间能完全置于黑暗环境中,有条件时可采用感应式开关。为防紫外线二次反射,可在内墙面上涂刷吸收紫外线的涂料,如氧化特等。第4.4.3条展品照度的推荐值主要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制订的标准确定。陈列设计的局部照明应注重新光源的使用和灯具的防护措施,力求减少紫外线、红外线等光害对展品的损坏。第五节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第4.5.1条藏品库房的洁净度应采用中等净化的标准,以清除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中的污染物。活性炭过滤器对净化空气较为经济有效,一般能清除绝大部分的S02N02

40、等有害气体。在通风系统的适当部位设置粗、中过滤器,可吸附较多的烟尘。电气集尘器易产生03,故不宜使用。烟雾灰尘和部分有害气体的浓度限值系参考博物馆环境)(汤姆逊著)中的允许值及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中的一级标准制定。第4.5.2条烟尘是传播、寄生和繁殖寄生物的最佳载体,藏品沾染后较易发霉生虫。S02、N02、03、H2S等有害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后,能生成较强的酸类使藏品发生腐蚀,C12 则通过氧化作用破坏藏品,故不但应保证门窗密闭,而且应将可能的污染源远离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布置,以防万一。第4.5.3条装具作为藏品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的最后一道屏障,设计合理能事半功倍。第六节

41、防虫和防鼠第4.6.1条为使藏品免遭虫蛙鼠咬的致命伤害,应将易招虫鼠的用房远离主体建筑布置。若周围环境有容易滋生飞虫的堆物和水塘,应在存放藏品的用房可开启外门窗上增设纱门、纱窗,纱型号不小于Cl.6。第4.6.2条为防止老鼠侵入主体建筑或在建筑物内部各房17 间串通而使灭鼠困难,应对围护结构中所有的洞口和松软部位进行封堵和加固,材料以选用碎玻璃、碎资片、石灰、水泥等较佳。考虑到开启方便,应把门扇与地面的缝隙控制在25mm范围内。第七节防盗第4.7.1条防盗是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点。以往文物、标本屡次丢失,管理工作薄弱是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围护结构和防盗设备较为简陋所致,

42、如门窗单薄且加固措施不力、室内缺乏自动报警装置等。陈列室因藏品数量较少、建筑立面要求美观,故仅提出将其外窗加固到二层楼的高度,但对遮阳和落水管须有防止攀爬的处理。藏品库房的外窗防盗,一般为加设金属实板、百页或栅栏,并安装报警线路。第4.7.2条外墙遮阳、屋顶平台及其邻近的外窗,能被偷盗者停留并试图进入室内,应采用稳妥的预防措施。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口,因接近地面故应进行比-般外窗更细致周到的防盗处理。第4.7.3条室外楼梯和靠近主体建筑的杆、墙、板等构件,使人能轻易地登上屋顶或攀靠窗台,对藏品的安全收藏和展览极为不利,应注意避免。第4.7.4条大型馆应具备摄象记录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对重点

43、部位的监视。中、小型馆的陈列室若无条件设置安全监视系统,就必须加强防盗报警系统的处理。扫描三可变式摄象机,可用于监视各陈列室;固定变焦式摄象机,可用于监视藏品库区;可移动视频摄象机可用于监视重点文物;红外线夜视摄象机,可用于监视建筑物四周。可采用的报警系统有:红外报警、声频报警、微波报警、压敏报警、玻璃砸破报警等。若条件许可,重点部位宜安装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系统,以便互为补充,确保安全。18 第五章防火第一节建筑防火第5.1.1条划分防火分区,可以有效地制止火势的蔓延,减少损失。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内集中存放着大量的文物标本,其中不乏稀世珍品,故应严格按若干独立的防火分区进行设计,具体数值规定较建

44、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的有关要求更严格一些,对妥善收藏历史遗产和科学见证很有好处。第5.1.2条为制止火势蔓延,存放藏品的用房隔墙一般应参照楼梯间和电梯井的要求,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5小时的非燃烧体,防火分区内隔间隔墙耐火极限要求更高些。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可参照一般房间的要求,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小时的非燃烧体,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为0.6小时,为方便检修,该门的净宽以不小于0.5m为宜。第5.1.3条由于建设经费和技术所限,很难要求除书画库房以外所有的藏品装具及展览隔板都用非燃烧体制作。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因地制宜地选用石棉水泥板、石膏板等难燃烧体效果亦不错。非燃烧体(主要为

45、金属)装具,遇到大气温湿度变化,其表面较易结露,这对书画的安全保存是极为有害的,故习惯上书画库房的装具使用木材制作。为提高防火性能,应对存放书画珍品的木制装具进行阻燃处理。从长远利益出发,普通装具以钢(包括铝合金)代木是发展趋势,它既能保证防火,又较密闭耐久,把它装备于除书画以外的珍品库房中,将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19 第二节安全疏散第5.2.1条随着岗位责任制的贯彻,在多层藏品库区内已逐步采取了分层负责包干的管理方式,规定各层之间的藏品库房不得直接互相串通,以利于藏品的安全收藏,据此,电梯和疏散楼梯均不得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内。楼梯间采用封闭形式,可依赖防火墙、防火门阻止烟火的侵人,有利于

46、安全疏散,若设置排烟前室,则效果更佳。第5.2.2条陈列室的外门向外开启并无门槛,可使疏散人流免受阻碍。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4条的规定,并考虑到搬运展品和装具的需要,应保证至少有一净宽大于或等于1.4m的房门。第三节消防设施第5.3.1条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对于扑灭猛烈燃烧阶段的火灾较为有效,故在目前应视作扑灭建筑火灾的基本消防手段,其设计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灭火器是扑灭初期火灾的有效工具,其设计应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为在火灾初起阶段即能及时发现并通报火情,以便迅速组织扑灭和引导疏散,必须在大、中型馆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第5.3.2条使用卤代皖、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装置后,现场不留痕迹,不会损坏藏品,故对于珍品和不宜遇水的藏品非常合适,具体设计可根据卤代烧、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效率可达90%以上,因此能较及时可靠地制止火势的蔓延。为防止由于喷头的误动作而损坏藏品,宜采用只有当烟雾和温度感应信号同时作用才能进行动作的喷水系统,具体设计应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20 第六章建筑设备第一节给排水第6.1.1条完整的排水系统是确保馆区不内涝、不帜水的重要措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JG建筑工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