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9. 160.01 K 20 道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711-2006 代替GB1471l1993 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2006-08-25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夜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 14711-2006 目次前言.皿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2 4 一般要求.2 5 结构.26 标志.6 7 试验.7 8 额定电压1000 V及以下低压交流电机(包括交直流两用电动机)129
2、 额定电压1000 V以上高压交流电机.13 10 直流电机.13 11 便携式和备用发电机.14 12 变频调速电机.16 I GB 14711-2006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窑为强制性。本标准与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中有关安全要求相一致。本标准代替GB14711-1993(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通用要求),题目改为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要求。本标准与GB14711-1993相比有下列主要不同:1.标准的编排结构进行了调整;2.增加了便携式和备用发电机、变频调速电机的安全要求等章条;3.标准中所涉及的表格均置后,便于查阅。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
3、术委员会(SAC/TC26)归口。本标准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联合电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力电机有限公司、江苏清江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电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电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倪立新、陈伟华、金惟伟、李宝金、李秀英、张生德、XtJ金玻、才家刚、周奇、田志刚、高文安、崔华建、叶锦武、冯金全、周国保、张斌、岳维平。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4711-1993 0 GB 14711-1993为第一版,本标准为第一
4、次修订。皿GB 14711-2006 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要求1 范围1. 1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用途中小型旋转电机(电动机和发电机,以下简称电机)的安全要求。1. 2 本标准不适用于宇航电机、牵引电机、防爆电机及起重冶金电机和屏蔽电机。对于按GB/T5171 生产的小功率电动机,也可采用GB12350作为考核依据。1. 3 其他各类电机如有本标准未包括的其他特殊的安全要求,应另制定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
5、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dtIEC 60034-1 :1 996) GB/T 825-1988 吊环螺钉(NEQISO 3266 :1 984) GB 1971 旋转电机线端标志与旋转方向(GB1971 2006 , 60034-8: 2002 , IDT) GB/T 2423.4一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qvIEC 60068-2-30: 1980) GB/T 4207-2003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lEC 60112:1979
6、 ,IDT) GB 4706. 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IEC 60335-1 :1 99 1) GB/T 4942. 1一200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lP代码)(idtIEC 60034-5: 1991) GB/T 5169.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试验和导则(idtIEC 60695-2-1/1: 1994) GB/T 5169. 12-1999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idtIEC 60695-2-1/2: 1994) GB/T 5465. 2-1996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id
7、tIEC 60417: 1994) GB/T 11020-1989 测定固体电气绝缘材料暴露在引燃源后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eqvIEC 60707: 1981) GB/T 13002 旋转电机装入式热保护旋转电机的保护规则(GB/T13002-1991. eqv IEC 34-11-1 :1 978) GB/T 16422.2-1999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ffi.弧灯(idtISO 4892-2: 1994) GB/T 17948. 1一2000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散绕绕组试验规程热评定与分级(idtIEC 60034-18-21 :1 992) GB/T 18380.
8、1-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 60332-1 :1 993) GB/T 18380.2-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单根铜芯绝缘细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 60332-2: 1989) GB/T 18380.3-2001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idtIEC 60332-3:1992) JB/T 7589一1994高压电机绝缘结构耐热性评定方法(eqvIEC 60034-18-31: 1992) 1 GB 14711-2006 JB/ T 815
9、8-1999 电压为690V及以下单速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eqvIEC 60034-12:1995) JB/ T 10098-2000 交流电机定子成型线圈耐冲击电压水平(idtIEC 60034-15:1995) IEC 60034-18-22 : 2000 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一一成型绕组的试验规程一-绝缘组分替代和改变的分级IEC 60034-18-31: 1992 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一一成型绕组的试验规程一一用于包括50 MVA及15kV以下的电机的绝缘结构热性能评定和分级IEC 60034-18-32: 1995 旋转电机绝缘结构功能性评定一一成型绕组的试验规
10、程一一用于包括3 术语和定义注:两个绝缘事们可以引到电机3.4 引接软电缆(从电机内直4 -般要求4. 1 4.2 与电机成为一个4.3 4.4 部件和外壳零部件应不老化失效。5 结构5. 1 总则币有E评定1定及考核按7.4的要求。损坏,联结件应不松动,弹性5. 1. 1 电机的电气元器件应是经专门批准的符合使用要求的型号、规格,或所用电气元器件作为电机整体的一部分和电机一起进行试验。凡旋转的零部件,都应能安全运行(包括超速)。凡与旋转部分不联接且不影响电气和机械安全的零部件可以不作为电机整体部分考虑,并且可以分别提供。5. 1. 2 除了不能进水(例如水中用电机)或使用中内部不会积水的电机
11、外,电机应有适当的排水措施,以防止电机内部积水而减少绕组和裸露的带电部件对地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机的通风孔也可以起排水作用。当电机设置排水孔时,其直径应不小于3mm,且应符合7.6的要求。5. 1.3 如果电机是构成其他设备的一个整体部件,则电机的机座、外壳包括接线盒的功能可以由该设2 GB 14711-2006 备的结构来提供。5. 1. 4 空气自然冷却电机,如果要求具有内置过热保护,则应按照GB/T13002的规定设置热保护。5. 1. 5 除开启式电机之外,应确保防止触及到交流30V以上、直流50V以上的裸露带电部件的面板或罩盖只能用工具或钥匙才能打开。5.2 外壳5.2.1 电机
12、机壳上的任何零部件的材料都应能承受正常工作状态时可能发生的高温和机械应力,不会因弯曲、蠕变、变形而导致发生着火和触电危险。5.2.2 电机按其采用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942.1-2001中相应条款的规定。5. 3 非金属材料构件5.3.1 用于支承和固定载流部电压强度及机械强度。应能经受7.8.3的撞75.3.3 电机接线板5.4 接线盒(750 5.4.1 电机接线5.4.2 电机接b的规定和能承5.4.3 接线盒5.4.4 5.4.5 5.5.2 不与金属机壳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5.6. 1 如果电机有供电软线,或览便于与其面设有1英接,而提供货钮电机机座(外壳)外的引接软电缆(
13、电线),及需要时所带用于连接其电线路插头,这种软线如指头均应符合该产品有关标准的规定或应符合该类设备的相关标准中对软线的要求。5. 6.2 除非不需要接地,否则这些软线束中应有一根接地导体。引接软线(含端头)应有不同的颜色或标记便于区分。5.6.3 引接软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电机的最大工作电压,且其载流量应至少等于使用系数的负载电流或125%的满负荷额定电流,取其中较大的电流。软线绝缘应能承受该电路的工频耐电压试验。5.6.4 除另有消除可能受到拉力的措施,或引接软电缆(电线)不露于电机外,应在软电缆(电线)引出处设置绝缘保护层和夹紧装置,防止外部拉力传到内部接线和防止软电缆(电线)转动或位
14、移造成事故。5.6. 5 除另有保护措施外,应防止引接软电缆(电线)退入电机内部。5.6.6 夹紧装置:引接软电缆(电线)夹紧装置应用绝缘材料制成,若用金属材料,则应有绝缘内衬。3 GB 14711-2006 5.6.7 引接软电缆(电线夹紧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检查并通过7.9的拉力和扭转试验判定。5.6.8 引接软电缆(电线)不应从进线孔硬性插入造成绝缘损伤。5.6.9 在接线盒内,用于现场接线的散放引接电缆(电线).其自由长度应至少为150mmo 5. 7 引线5.7. 1 引线型式和尺寸引线应有合适的载流量和长度,线圈引接线或类似的引线,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在安装时供连接电源用
15、的引线,其截面积不小于0.75mm2; b) 对于电机内部接线,诸如内部器件或引到电源软线的引线或提供接线板的引线,其截面积可小于0.75mm2但不得小于0.30mm气5.7.2 引线绝缘5.7.2. 1 对绕组、刷握等引线,由于较软和不能定位来确保其具有合适的电气间隙,故应采用绝缘导体或在二个支撑点之间用耐热和耐潮绝缘材料连续包扎,这些材料如:绝缘垫、软绝缘管或其他合适的材料。5.7.2.2 引线的型号规格应适合于电机的工作电压。如果电机上的任何部件在正常运行中会产生瞬时高压,则此引线对该部件的这种高压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5.7.2.3 引线应符合相关的引线标准,其耐热等级应不低于电机的绝
16、缘等级。5.7.3 sl钱防护5.7.3. 1 电机的内部引线(电线)应与绕组妥善固定且不松散,两条以上同一走向的内部引线(电线)应捆绑在一起。内部引线(电线)不应放置在具有锐角和锐边的零部件上,并应能防止与活动部件接触。5.7.3.2 内部引线(电线)的连接处,应有符合要求的绝缘套管和绝缘带妥善绝缘且可靠固定,防止电机运行时因套管松动和接头脱焊导致事故,并能承受7.5规定的耐电压强度试验。引线(电线)与接线端头应用冷压接。5.7.3.3 内部引接线应采取适当措施,当接线螺栓或螺母松动时,应仍能使接线端头保持原位,不能只使用开口接线端头和锁紧垫圈。5.7.3.4 具有多股导线的引线(电线)连接
17、到接线端子时,应能保持在一定位置上,防止散乱的多股导线接地或短路。5.7.3.5 当内部引线(电线)穿过电机机座时,应有绝缘子或其他有效措施在穿孔处与机座绝缘。绝镜子表面应光滑圆整、无毛刺、锐边,并应可靠固定。通过全封闭电机外部冷却室的引线应采用金属电缆管道或类似的套管等措施予以造当地保护,防止损伤。5.8 低压电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高压电机的要求见本标准第9章)5.8. 1 下列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否则应符合5.8.2,._, 5. 8. 5的规定。a) 通过绝缘材料表面的及空间的;b) 在不同电压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或不同极性之间的pc) 在裸露的带电部件(包括电磁线)
18、和在电机工作时接地(或可能接地)的部件之间的。5.8.2 除低压电机外,其他电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满足本标准适用条款的要求。5.8.3 仅对有电刷电机的静止部件(如z刷握).处在换向器和滑环的区域中,由于碳灰的沉积(如:在刷握绝缘上).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大于表4的规定,并至少应增加50%.否则应提供合适的隔板、套环或类似的部件。5.8.4 5.8.3规定的增加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不适用于机座号大于H90的电机。5.8.5 绕线转子电动机的转子绕组及离心开关,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能会小于表4的规定。但应保证不会产生有害的后果。5.8.6 导线连接器,包括压力型连接(快速连接型)应防
19、止转动或移动,以防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减小到小于5.8.1的规定。除非连接器左右转动30。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维持不变;或当连接器的螺杆GB 14711-2006 是绝缘的时候,防止连接器转动措施可以省略。5.8.7 表4中指定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通过使用绝缘隔板来获得,这种隔板应由下列指定的材料制成。a) 如果裸露的带电部件在绝缘隔板里面或可能进到里面而与这种绝缘隔板接触,则应采用耐热、耐潮材料(如:瓷瓶、酣醒塑料、聚脂、碳酸聚脂、尼龙、云母等)。b) 合适的耐潮纤维和类似的吸湿材料隔板,可用于不会与裸露的带电部件(除电磁线之外)接触的位置,其厚度应不小于0.66mmo如果电气间隙和爬电
20、距离超过规定值的一半,则可以采用厚度不小于0.33mm的绝缘隔板。其他的厚度骨小于0.33mm的绝缘材料如果通过检验,证实他们具有的机械和电气特性足以满足所有正常的使用条件,则可以被采用。5.9 元器件5.9.1 电机中的元器件,诸如:电容器、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或类似的器件,应安装牢固并易于更换。5.9.2 电容器应置于防护罩内且不应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相接触。如电容器外壳是金属的,则应用附加绝缘将其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隔开,电容器或其附加外壳应能防止电容器损坏时发生碎片飞散、火花或材料熔化。5.9.3 由薄钢板制成的电容器罩的厚度应不小于0.5m丑旧nrr口m5.9.4 当使用充油式电
21、容器(非电解电容)时,为防止万一外壳破裂,易燃介质溢出,而设置了一个内部压敏断路器,则应有附加的轴向扩展空间以使断路器端子能动作。此附加的扩展空间应至少为12.7 mm,并且这是除表4规定的电气间距之外的附加要求。5.10 保护接地装置5. 10. 1 电机应有符合GB755-2000中10.1规定的保护接地装置,除非使用场所不需要接地保护。5.10.2 电机机座与保护接地装置之间应有永久、可靠和良好的电气连接,当电机在设备底座上移动时,保护接地导体应仍能可靠连接。5.10.3 电机若采用接线端子连接接地导线,该接线端子应符合5.12对接线端子的要求。5.10.4 保护接地接线端子的连接必须可
22、靠锁紧,应能防止意外转动和防止减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不用工具应不能将其松开。5. 10.5 保护接地端子除作保护接地外,应不兼作他用。5. 10.6 保护接地导体和保护接地端子及其连接装置的材料应具有相容性,能抗电腐蚀且是电良好的导电体。若用黑色金属,则应电镀或用其他有效措施防止锈蚀。5. 10.7 保护接地导体应有足够的韧性,应能承受电机振动应力,并对其应有适当保护措施防止在电机使用和安装时产生危险。5. 10.8 保护接地连接应能保证确实贯穿油攘之类的非导电性涂料层。连接方式可为冷压接或其他等效手段,应不用钱接和仅靠锡焊。5.10.9 穿透弹性橡胶底座的接地体应是金属,不能用导电橡胶接地
23、。5.10. 10 保护接地端子的螺钉和接地导体应有足够截面,保护接地螺钉最小直径见表5,接地导体截面按GB755-2000中表17的规定。5. 11 刷握装置及其结端5. 11. 1 刷握装置的连接导线与接线端子应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并且活动件与非载流金属件和带电体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使用中应不减小。5. 11. 2 除电磁线外的裸露的带电部件应由阻燃、耐热、耐潮、耐漏电起痕的绝缘材料支撑。厚度不小于0.25mm的纯云母,可以采用。5 GB 14711-2006 5. 11. 3 刷握装置的接线端子导线应设有止动的措施。5. 12 接线端子5. 12 . 1 利用螺钉(螺栓)、螺母或类似
24、装置外接电源电缆(电线)的导电连接螺栓型接线端子,其连接螺钉(螺栓)、螺母等应符合有关标准和5.12. 35. 12.4的规定。5.12.2 导线连接螺栓型接线端子应不用于固定其他任何零件。在外接电源导线时,若不会引起电机内部导线松动,则该接线端子也可用于夹紧电机内部导线。5. 12.3 接线端子允许的持续电流与其结构型式、螺钉(或螺栓)的直径和材料有关,应分别符合表6(导电连接螺栓型)、表7(片状端子型)和表8(散放引出线型)的规定。5. 12. 4 接线端子应可靠固定。当夹紧装夹或放松堕电缆(电线)时接线端子应不转动或位移,内部引出线应不受到应力,电气间隙一与爬电巨亦在不小于表4或辛也规定
25、的限值。5. 12 . 5 接线端子应配接OT型压撞瑞头或弓型垫圈,以保证导线与要钱端子有可靠的联接。当夹紧导线时,应有防松措施,在金属表眉之间应5.12.7 采用螺纹安装t对未经拉伸的金属莉料,旋合长度不小于两个5. 12. 8 接线端子应所有的载流部件都非导则应电镀或用其他5. 13 轴承结构轴承结构应能5.15. 3 绝缘结构所用好的相容性且应经过试验、巾5. 16. 3 用于不同零件之间作机械联接的明、发热和接触电压升高造成事故。5. 16 . 4 用作电气联接的例钉,若其在正常使用时易受扭力,贝IJ应锁定防止转动。方向之用,各种连接均的载流能力。用黑色金属,装有弹簧垫圈(或类似物)、
26、非圆形钉杆哪钉或在联接后使哪钉不转动的其他方法均认为能良好锁定。5.16. 5 联接件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应通过目测检查和于感试验判定。6 标志6.1 每台电机应按GB755-2000第9章要求的内容设置铭牌。6.2 适于单方向旋转的电机,应以箭头指示旋转方向。GB 14711-2006 6. 3 电机若有专供电源中线的接线端子,则应标以字母符号N。6. 4 电机保护接地端子附近应标以保护接地图形符号,必要时再应用字母符号PE标志。这些标志不应放在螺钉、可拆卸的垫圈或用作连接导线的可能拆卸的零部件上。6. 5 对小型电机,保护接地软线的颜色必须为绿、黄双色,非接地软线禁止采用此色标。6.6 电机
27、线端标志、旋转方向、旋转方向与线端标志的关系应符合G131971的规定。6. 7 如电机配用的电容器不与电机同时提供,则应标明所要用到的电容器的参数(如:型号、电容量及额定电压)。6. 8 对串励电动机和转速调整率大于35%的复励电动机,制造厂应规定最高安全运行转速,并在铭牌直流明快也牌上不需标明最大安全运行转速。下方式予以清楚地标明。除非此起、1接线标志图,必须、,LU 7 试验7. 3 发热试验7. 3. 1 当按以下要求试验时,电机各部分的温升和温度应满足7.3.4及7.3.7和表1的要求。a) 对未标明额定输出的电机,在电机试验中,或通过对电机加载,或通过提高电机输入电压以获得额定输入
28、电流;b) 对在铭牌上标明了时间周期的电机,以额定频率或额定转速,并输出额定功率进行试验;对连续定额的电机应试验直至热稳定。7. 3. 2 试验电压7. 3. 2. 1 发热试验应在电机铭牌规定的额定电压下进行。对大容量电机,当按额定电压进行发热试验有困难时,可以按相关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7 GB 14711-2006 7.3.2.2 整流器供电的机座号H80及以下直流电动机,应由在额定负载时能提供额定电压和规定波形系数且可调节的电源进行试验。7.3.3 标以使用系数的电动机,应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连续加载直到实际输出等于额定功率乘以使用系数。7.3.4 电机应按GB755-2000和产品
29、标准规定的运行条件进行试验。电机绕组、铁心、换向器、集电环等的温升限值、测量方法和修正值按GB755-2000的规定。轴承温度的测量方法按GB755-2000 的规定,轴承温度限值在产品标准中明确。7.3.5 专用电机应按照使用的条件进行试验,包括通风、安装方式、环境温度和温升。7.3.6 当电机有多个定额时应在将会产生最高温度的定额下进行试验。7.3.7 接线盒7.3.7. 1 接线盒内及引接软电缆(电线)上的温度应不超过表1的规定。7.3.7.2 发热试验应按如下规定进行:a) 外接电掠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应是电机满载额定电流的125%; b) 接线盒外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1.22 m; c)
30、电源线应通过导线管穿入;d) 所有不用的接线盒开孔应封闭。7.4 绝缘电阻7.4.1 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热状态或温升试验后测定时,应不低于下式计算的值z其中:R= U h 1 000 +二一, 100 R一一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单位为兆殴(MO); U一一电机绕组的额定电压,单位为伏(V); P一一电机的额定功率,单位为千瓦(kW)、千伏安(kVA)或千乏(kvar)。按上式计算的绝缘电阻低于0.38MQ,则按0.38MQ考核。7.4.2 电机绕组经7.7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其热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7.4.1的规定。7.4.3 低压电机的冷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MQ。7.4.4 绝缘电阻测量方法7
31、.4.4.1 绝缘电阻的测量仪表的电压应按表9选择。7.4.4.2 对工作时需与机壳直接相接或通过保护电容器连接的电机绕组,在测量时必须将这些绕组与机壳或保护电容器断开。7.4.4.3 对绕线转子电机应分别测量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7.4.4.4 对具有多套绕组的电机,应分别测量各套绕组(元对地绝缘的绕组除外)的绝缘电阻。7.4.4.5 绝缘电阻测量后,绕组应对地充分放电。7.5 耐电压试验电机绝缘应具有足够的耐电压强度,应能承受7.5.1和7.5.2规定的耐电压试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该试验进行时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人员触及试验电路和被试电机。7.5. 1 工频耐电压试验7.5.
32、 1. 1 电机的工频耐电压试验按GB755-2000的8.1进行,各类电机的试验电压值按GB755-2000中表14的规定。电机绕组进行工频耐电压试验前,应先按要求测定绝缘电阻。7.5. 1. 2 试验应在装配好的电机上进行。试验时电机所处状态和接线要求按GB755-2000中8.1 规定,若三相绕组中性点不易分开时,应对三相绕组中的所有出线端同时施加试验电压。GB 14711-2006 7.5.1.3 对具有不是为防触电或本身在耐电压试验时易损坏的固态元件的电机,应在与其电气连接之前进行耐电压试验。7.5. 1. 4 试验时,与电机线端相连的浪涌电容器、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等,应先与线端断开
33、且接机壳地。7.5. 1. 5 电容式电动机的电容器应以电机工作(运行或起动)时的正常方式保留与绕组相接。7.5. 1. 6 对无刷励磁机和同步电机磁场绕组进行耐电压试验时,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二极管、晶闸管)应先自身短接且不接地。7.5.1.7 试验时,电机中的空间加热器和测温装置,均应与机壳地相接。7.5.1.8 对额定电压1000 V及以下的电机,每1kV试验电压,试验变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1kVA。7.5. 1. 9 对额定电压1000 V以上的电机,每5kV试验电压,试验变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1kVA。7.5. 1. 10 试验电压应在试验变压器的高压侧用静电电压表或电压互感器或用试验变压
34、器的专用测量绕组测量,应不用变压器低压侧电压通过变比换算。7.5. 1. 11 被试电机的试验电流应在试验变压器高压侧测量和判断。a) 对额定电压交流1000V及以下、直流1500 V及以下电机,试验所用高压变压器的过电流继电器的脱扣电流应为100mA,当试验电流大于或等于100mA时,则判该电机击穿。b) 对额定电压交流1000V以上、直流1500 V以上电机,试验结果的判别,按相关产品标准。7.5.2 冲击耐电压试验7.5.2. 1 电机绕组、接线板和其他绝缘件对机壳(地)都应进行冲击耐电压试验。7.5.2.2 对于在JBjT8158范围内的笼型感应电动机,按GB755-2000。7.5.
35、2.3 对于高压交流电动机,按JBjT10098-2000。7.6 防护试验外壳防护试验认可条件应按GBjT4942. 1的规定。7. 7 温热试验7.7. 1 电机应能经受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潮湿条件。7.7.2 电机是否符合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应按GBjT2423. 4-1993所规定的400C交变湿热试验方法进行6周期试验,试验后电机热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7.4规定,并应通过7.5. 1规定的工频耐电压试验,其试验电压值应为7.5.1.1规定值的80%。7.8 机械强度试验7.8.1 超速电机的旋转部件应按GB755-2000的8.5的规定进行超速试验,试验后应无永久性的异常变形和不产生妨
36、碍电机正常运行的其他缺陷,转子绕组在试验后应能满足耐电压试验的要求。7.8.2 短时过转矩电机应能承受GB755-2000的8.3规定的短时过转矩试验而不发生转速突变、停转或有害变形。7.8.3 撞击试验7.8.3.1 电机的非金属材料外壳,其外表面的任何一点都应能承受一个直径为51mm,重0.53kg的钢球从高1300 mm落下所产生的6.78J能量的撞击试验。7.8.3.2 7.8.3.1中的试验应在室温下完成。7.8.3.3 非金属材料外壳在7.8.3.1的试验后应无影响其继续使用的损坏,或不减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7.8.4 接线盒静压力试验7.8.4.1 电机接线盒应坚实耐用且安装牢
37、固,应无有害变形和松动。电机接线盒是否符合要求,应按如下方法进行试验判定。7.8.4.2 机座号大于H90的电机接线盒,其水平表面应能承受1060 N的垂直静压力作用历时1 min,此垂直静压力与电机预定的安装位置无关。机座号H90及以下的电机,接线盒水平表面应能承GB 14711-2006 受压强为o.135 N/ mm2 (1 35 kPa)的垂直静压力,最大值为1060 N。7.8. 4.3 此静压力应通过一个直径50.8mm的平坦的金属面施加,试验后接线盒的有效性没有损伤及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表4或表13的规定。7. 8. 5 导线管螺绽开孔试验刚性金属导线管的穿线开孔应能承受下列
38、试验而不破损,施加于旋入开孔的刚性金属短导线管上的试验扭矩值,在表10中规定。a) 在任意方向短时间的弯曲;b) 施加拧紧导线管方向的扭矩。7.8.6 接线端子强度接线板和接线端子应具有足7. 8. 7 吊运装置电机及其部件用于吊远/7.9 号|接软电缆(电7. 9. 1 引接软电缆将引接软电缆(电b试验判定。试验时定的静拉力,历时7.9. 2 在夹紧、7. 10. 1 低压散评定,成型绕组1分在组!UU一丁547 未翩3标nunu 噜lnunu 叮/4以上电机的绕组试样应进:A级绝褒二1750C,24 级绝缘2000C , 24 h; F级绝缘一一2200C, 24 h。然后在温度300C,
39、予嗣,度80%吨。时赞理24h,允许土20C的温度偏差。7.10.4.4 试样应按7.10.4.3的老化周期进行第二次处理,然后在25士O.50C的硬水溶液中浸渍24 h,此溶液是每升蒸锢水加0.5g CaS04。7. 10 . 4.5 试样应在基本无气流场合中,并在正常室温下,空气干燥不少于7人7. 10.4. 6 试样的绝缘电阻应在室温下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n。7. 10 . 4. 7 所有试样应按7.10.4.2再次进行耐电压强度试验,应通过试验,不击穿。7. 11 非金属材料的老化试验7. 11. 1 电机中非金属材料及其制成的电机外壳零部件,例如:塑料风扇、
40、塑料风罩、塑料接线盒等应按GB/ T 16422.2一1999进行耐气候老化试验,老化后的材料,其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或冲击强度或弯曲强度)应不低于未老化的材料的50%。10 GB 14711-2006 7. 11. 2 电机中由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例如衬垫,密封圈等)应能耐老化。并按下述方法试验评定:7. 11.2. 1 将弹性部件置于70C士2C的加热室中240h,室内大气压力和成分同周围空气,且有自然循环通风;7. 11. 2. 2 再将试品放在室温和相对湿度45%55%环境中不少于24h; 7.1 1. 2.3 试验后目测试品应无表面龟裂,收缩,变粘或出油现象。7. 12 耐热
41、变形性7. 12. 1 电机中非金属材料(除陶瓷材料以外)及其制成的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热变形性。7. 12.2 对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电机外部零件,例如运费盒、冷却风扇、外风罩等应能通过75oC的球面压力试验。7.12.3 对接线板、塑料换向器、球面压力试验。7.12.4 7. 12.5 球面压开始试验之百保持24h。将试样水平的试验平面,将试将试样立即浸入水大于2mm。试样厚度应不小7.13.2 阻燃性是否符合要尘,可飞7.13.2.1 对安装接线端子的到验温度为9600C:l:15C,试验持续a;f间萄30s士1S。7.13.2.2 对换向器、集电环、刷握装置、育协巍基草案2.5 mm后试
42、验。产生的接触火花的绝缘零部件,应按GB/T5169. 11-1997进行灼热丝法试验,其中安装支撑载流零部件的试验温度为9600C士150C,支撑非载流零部件的试验温度为6500C土100C,试验持续时间均为30 s :l: 1 s。7.13.2.3 对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风扇,外风罩,接线盒等电机外部零件,应按GB/T11020-1989中FH法进行着火危险试验,其结果应能达到FH2-40mm级。或用GB/T5169. 12-1999的灼热丝试验代替,试验温度为6500C土10C,持续时间为30s土1So 7.13.2.4 对电机引接电缆(电线)应按GB/T18380. 1-2001、GB/
43、T18380. 2-2001、GB/T18380. 3-2001的规定进行燃烧试验。11 GB 14711-2006 7. 14 耐漏电起瘦性7. 14. 1 电机中安装带电零部件的绝缘材料,带电零部件和相邻不带电的金属零部件之间的绝缘材料(如电机绕组的浸溃漆、襄封树脂、涂敷材料等)应具有耐漏电起痕性。7. 14.2 电机接线板、塑料换向器、塑料集电环按GBjT4207-2003的规定测定其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应不小于175V。7.14.3 如果电机与整机配套使用时,整机有关标准要求有更高的耐漏电起痕能力,则应按整机标准要求试验。7.14.4 试验时若试样着火,则判试验不通过。7. 15 元
44、件试验7. 15. 1 电机所使用的配套元件,例如离心开关、辅助开关、电容器、电源插头等应符合该元件的产品标准。7.15.2 电机中元件除另有规定外,应作为电机的一部分经受本标准规定的试验。7.16 防锈7. 16. 1 若电机的金属零件的锈蚀可能导致电机着火、触电或伤害人身,则这些零件应采用油漆、涂敷、电镀或其他措施以保证其有足够的防锈能力。7. 16.2 除换向器、集电环和电刷外,电机的载流零部件必须电镀。其镀层厚度应不小于5m。电机的外部金属零部件、转子铁心外表面和定子铁心内表面都应进行防锈处理。7.16.3 对防锈能力有怀疑的零部件,应进行如下试验判定。a) 把试验零部件浸入四氯化碳或
45、三氯乙烯或纯汽油中10min,以除去所有油脂或杂质;b) 将该零件浸入温度为200C士5C,浓度为10%的氯化镀溶液中10min; c) 取出零件,抖去水滴(不用措干)后在一个饱和湿度且温度为200C:I:50C的试验箱中存放10 min; d) 将零件放入1000C:I:50C的烘箱干燥10min; e) 经a)-d)项处理和试验后,零件表面应无生锈痕迹,但在零件锐边上的锈迹和任何可以擦除的谈黄色膜可以忽略不计。8 额定电压1000 V及以下低压交流电机(包括交直流两用电动机)8. 1 范围本章适用于额定电压1000 V及以下的交流电机(包括交直流两用电动机)。8.2 结构8.2. 1 总则
46、除了在本8.2条中的修改或另有规定外,第5章的要求均适用。8.2.2 埋置式检温计埋置式检温计的引线绝缘,对温度与所涉及的电压,应与电机的其他部件所要求的绝缘等级相同。8.2.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机座号H80电机的补充要求)额定电压30V及以下的电机,两个相反极性的裸带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至少为1. 6 mm,裸带电部件与接地金属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至少为1.2 mm。8.2.4 机械强度(对机座号二三H315电机的补充要求)8.2.4.1 线圈端部应能承受正常起动和操作浪涌而不位移。8.2.4.2 线圈端部固定支撑端环的地方,导体与电机机座间的绝缘应适合相应电压的要求。8.
47、3 标志第6章的要求均适用。8.4 试验第7章的要求均适用。12 9 额定电压1000 v以上高压交流电机9. 1 范围本章适用于额定电压1000 V以上高压交流电机。9.2 结构9.2.1 总则除了在本9.2条中的修改或另有规定外,第5章的要求均适用9.2.2 外壳GB 14711-2006 9.2.2. 1 除了开启式电机之外,不应有可触及到1000 V以上带电部件的开孔,除非这些带电部件己被安全绝缘,否则应防止人身意外接触。9.2.2.2 对1000V以上带电部件的防护面板或罩盖应按9.3.2的要求标识,除非:a) 此面板或罩盖是开启式电机的部件;b) 暴露的带电部件已按电压要求安全绝缘。9.2.2.3 在空-水闭式自循环的电机上,应有防止水可能落到带电部件上的措施,这种措施包括水箱、水管及防护罩或绕组的密封。9.2.3 机械强度本标准的8.2.4.1、8.2.4.2适用。9.2.4 内部布线(1000 V以上)9.2.4. 1 在单导体通过碰性材料壁处,此壁应开槽口,足以通过此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