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731-1984 轻便摩托车名词术语.pdf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2989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7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4731-1984 轻便摩托车名词术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4731-1984 轻便摩托车名词术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4731-1984 轻便摩托车名词术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4731-1984 轻便摩托车名词术语.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4731-1984 轻便摩托车名词术语.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轻便摩托车名词术语Glossary of terms for mopeds UDC 629.118.6 2佣1.4GB 4731-84 本标准规定了轻便摩托车车身及汽油机的尺寸、重量、性能和试验方面的主要名词术语及定义。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725-1981道路车辆一两轮摩托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尺寸一术语及定义、Iso 6726-1981道路车辆一两轮摩托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重量一词汇队Iso 2710-1978 往复式内燃机一词汇井和GB1883-80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名词术语的布关词条制订的。1 车身部分1. 1 基准平面与一般规定1. 1. 1 基准平面plane o

2、f datum 基准二面为三维正交坐标系中的X、Y、Z平面见图1)。y 图1x 其中,Z为水乎面FY为铅垂乎面纵向); X为垂直于Y和Z的乎面(横向铅垂兰卡面)。1. 1.2 纵向中心平面longitudinal median plane 与车辆后轮中心乎面重合的Y平面(见图1)。1. 1. 3 一般规定除另有说明外,作如下规定:a. 车辆的支承面是水乎面CZ),长和宽在水、严面内测量,高在铅垂面内测量zb. 车辆的重量为空车重量,载荷分自己按制造厂的说明书pc. 轮胎充气到与最大设计总重相对应的压力Fd. 车辆的两个轮子放在支承面J:;国家标准局1984-10-30发布1985-0&-01实

3、施GB 4 7 31-84 e. 车辆处于静止和铅垂状态,发动机不运转,车轮处于直线行驶的位置Ef. 车辆是制造厂按规定装配的新车zg. 与轮锢内缘等距离的平面称车轮中心平面zh. 车轮旋转轴线与车轮中心平面的交点称车轮中心zi. “重量”或“载荷”是指车辆或规定的车辆部件在静止状态下传递给支承面的力Fj. 车辆的支承面和磅秤台面是水平的,且处于同一平面内。1. 2 尺寸1. 2. 1长length 垂直于纵向中心乎面且分别与车辆前、后端相接触的两个铅垂面间的距离(见图2)。图21. 2. 2宽width 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且分别与车辆两侧(后视镜除外)相接触的两平面阔的距离(见图3)。图31

4、.2. 3高height 支承面与接触车辆顶端(后视镜除外的水平面间的距离(见图4)。图41. 2. 4 轴距wheel base 分别通过前、后轮中心的两横向铅垂乎面xn同的距离(见图5)。GB 4731-84 图51. 2. 5 前悬front overhang 通过前轮中心的横向铅垂乎面X与车辆最前面点(包括附加的刚性零件)间的距离(见阁6)。图61. 2. 6 后悬rear overhang 通过后轮中心的横向铅垂平面X与车辆最后面点(包括附加的刚性零件)阔的距离(见图7)。图71.2. 7 离地间隙ground clearance 除前、后轮和挡泥板外,处于轴距内的车辆最低点(包括脚

5、蹬的使用最低位置)与支承面间的距离(见图8)。图8GB 4731-84 1. 2. 8 通过角ramp angle 垂直于纵向中心乎面且通过车辆最低点(车轮和脚蹬除夕忡,分别与前、后轮相切的两相交乎面间测得的最小锐角。该角度是车辆能够通过的最大坡度角见图9)。图91. 2. 9 接近角approach angle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前轮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设高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的附加刚性件见囱10)。产主5图101. 2. 10离去角departure angle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后轮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没有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的附加刚性件见

6、图11)。旅飞图111.2.11前伸距castor 通过转向轴线且垂直于Y¥面的平面与通过前轮中心的横向铅垂平面X,分别在Y平面与Z半面的交线上相交所得的p和q点间的距离(见图12)。注z在行驶方向上,当p点在q点之前时为正值,当p点在q点之后时为负值。GB 4731-84 fi3量方向一IX / / / / y 图121. 2. 12 前伸角castor angle 通过转向轴线且垂直于Y平面的乎面与通过前轮中心的横向铅垂乎面X间的锐角(见图13)。行驶方向y / / / / z 图131. 2. 13 剩余垂直轮隙residual vertical wheel clearance 车辆悬挂

7、件从最大设计载重时的位置加载到垂直方向不能再运动的位置,车轮相对于车辆悬挂件所移动的最大垂直距离(见图14)。图14GB 4731-84 1. 2. 14 转弯圆直径turning circle diameter 车辆垂直于支承面,使操纵把转到极限位置时,前轮中心乎面在支承面上划出的圆的直径(见图15)。注2每辆车有左转弯困及右转弯圆。后轮中心兰卡面在支承面上划出的圆的直径较小。图151.2.15 转弯通道圆直径turning clearance circle diameters 年辆垂直于支承面,使操纵把转到极限位置并按下列规定所测得的直径(见图16)。a. 车辆所有零件在支承面上的投影的外

8、侧划出最大圆的直径;b. 车辆所有零件在支承面上的投影的内侧划出最小圆的直径。注:每辆车有左转弯通道圆及右转弯通道圆。图161. 2. 16 倾斜角banking angle 支承面和与前、后轮侧面相切的平面阔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没有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GB 4731-84 的附加刚性件脚蹬的踏脚板位置除外)(见图17)。如果前后轮不相同,取较小的角度。注s每辆车有左倾斜角及右倾斜角。图171. 2. 17操纵把回转角steering angle 车辆位于纵向中心平面,操纵把绕转向轴左、右回转,分别在垂直于转向轴的平面上投影的最大转角。1. 3 重量1. 3. 1 车辆净重vehicle dr

9、y weight 准备作正常运行并装有下列设备的车辆重量za. 正常运行必须的附件,b. 全部电器设备(包括制造厂供给的照明及信号装置); c.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装备的全部仪器和接头Fd. 保证车辆每一零件正常工作的各种液体。注s燃油及燃油和润滑油的混合袖不包括在内,但包括电瓶液液压油、冷却液及汽油机润滑油等。1. 3. 2 空车重量vehicle kerd weight 车辆净重加上下列重量:a. 燃抽或燃油和润滑油的混合油油箱注油量不少于规定容量的90%)J b. 除正常运行必须的附件外,加上制造厂供应的附件工具包二行李架、风挡、保护设备等)。1. 3. 3 全装备车重vehicle we

10、ight fully equipped 空车重量加上制造厂为该车辆供应的辅助或备用装备的重量。1. 3. 4 最大设计总重manufacturers maximum total weight 考虑到特定运行情况、材料强度、轮胎承载能力等因素计算得出的重量。1. 3. 5 最大允许总重maximum authorised total weight 主管部门按其规定的运行条件确定的总重量。1.3. 6 最大设计载重量manufacturers maximum payload 最大设计总重减去空车重量所得的重量。GB 4 731-84 1. 3. 7 最大允许载重量maximum authorise

11、d payload 最大允许总重减去空车重量所得的重量。1. 3. 8 分布重量distributed weight 当两个车轮中的任一车轮放在测量装置上或中)时,另一个车轮放在支承面上并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测量装置上所测得的重量。载荷的分布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注:1. 3. 1至1.3. 5款所述的重量均可分别测出分布重量。1. 3. 9 重量比weight ratio 分布重量与车辆总重之比。1. 3. 10最大设计轴载荷manufacturers maximum axle weight 考虑到特定运行情况、材料强度及轮胎承载能力等因素,对各轴规定的载荷。1. 4 性能1. 4. 1 可靠性r

12、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1.4. 2 耐久性dur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1.4. 3 总转动比total transmission ratio 汽油机曲轴的转速与驱动轮转速之比。1.4. 4 经济车速economical speed 燃油消起量为最小时的车速。1. 4. 5 经济油耗economical consumption of fuel 车辆以经济车速行驶时所消起的燃油汽油量。1.4. 6 最高车速maximum speed 在规定的行驶条件下,车辆能够稳定的、重复出

13、现的最大速度。1.4. 7 最小稳定车速minimum stabilized speed 汽油机在工作时车辆能稳定行驶的最小速度。1. 4. 8 起步加速性能starting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车辆从初速度为零加速到指定车速的能力。1. 4. 9 超越加速性能overtaking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车辆从指定的初速度加速到另一指定车速的能力。1.4. 10加速时间time for acceleration GB 4731-84 车辆从初速度为零加速到指定车速或从指定的初速度加速到另一指定车速时所需的时间。1. 4. 11加速区间a

14、cceleration area 车辆从初速度为零加速到指定车速或从指定的初速度加速到另一指定车速时所通过的距离。1.4. 12制动距离braking distance 车辆接受制动信号时的位置与车辆停止时的位置间的距离。1. 4. 13滑行距离coasting distance 车辆以指定车速行驶时,从切断动力源或离合器脱开到车辆停止时所通过的距离。1. 4. 14本底噪声background noise 被测对象周围的环境噪声,亦称背景噪声。1. 4. 15合成噪声composite noise 本底噪声和被测对象的噪声同时存在时的噪声。1. 4. 16起动性能st a rta bili

15、ty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车辆从接受起动信号开始到汽抽机能够连续运转的最短时间。1. 4. 17冷态起动starting cold 在汽油机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时进行起动。1. 4. 18爬坡能力grad ability 在规定的条件下,车辆能够通过的最大坡度。1. 5 试验1. 5. 1 道路试验road test 车辆在道路上进行的各项行驶试验,如道路行驶试验、燃油消耗试验、滑行试验、起动性能试验、加速性能试验、最小稳定车速试验、最高车速试验、爬坡能力试验、制动性能试验、噪声试验等。1. 5. 2 走合breaking - in 新装配的车辆接一定规范进行的行驶,使各摩擦副表面配合良好。1.

16、 5. 3 走合里程breaking一in mileage 新装配的车辆从走合行驶开始,到走合行驶结束所通过的全部里程。1. 5. 4 走合期breaking - in period 新装配的车辆从走合行驶开始,到走合行驶结束,车辆实际行驶的总时间。2汽油机部分2. 1 结构GB 4731-84 2. 1. 1 往复活塞式汽油机reciprocating gasoli.ne engine 以汽油为燃料,经过气化进入气缸点火燃烧并放出热能,通过活塞作往复运动,使热能转变为机械功的机器,简称汽油机。2. 1. 2 二冲程汽油机two - stroke gasoline engine 由活塞经过两个

17、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汽油机。2. 1. 3 四冲程汽油机four - stroke gasoline engine 由活塞经过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汽油机。2. 1. 4 风冷汽油机air - cooled gasoline engine 气缸体和气缸盖用空气冷却的汽油机。2.1. 5 混合润滑mixture lubracation 对二冲程汽抽机,预先将汽油和机油按一定容积比混合,并用这种混合抽润滑汽油机的运动件。2. 1. 6 分离润滑cylinder crank injection 对二冲程汽油机,装布独立的润滑系统,根据汽油机的运转条件供给机袖,以润滑汽油机的运动件。2. 1.

18、7 无触点点火beakless ignition 用电子开关代替机械断电器的点火方式。2. 1. 8 活塞阀进气piston - valve induction 是种以活塞控制进气的二冲程汽油机的进气形式,亦称缸体进气。2. 1. 9 旋转阀进气rotary - valve induction 是一种以旋转阀控制进气的二冲程汽油机的进气形式,一般分为轴向旋转阀进气和径向旋转阀进气。2. t. 10簧片阀进气reed - valve induction 是一种以簧片阀自动控制进气的二冲程汽油机的进气形式,一般分为曲轴箱簧片阀进气和缸体簧片阀进气。2.1. 11气缸直径cylinder bore

19、气缸的内径,简称缸径。2. 1. 12活塞行程s tr ok e 活塞运行在上、下两个止点间的距离,简称行程。2. 1.13上止点top dead centre 活塞离曲轴中心线距离最大时的位置。GB 4731-84 2. 1. 14下止点bottom dead centre 活塞离曲轴中心线距离最小时的位置。2. 1. 15气缸工作容积piston swept volume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气缸的最大容积与最小容积(均包括燃烧室容积的差值,即活塞在上、下止点之间所扫过的容积。2. 1. 16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 气缸最大容积与最小容积(均包括燃烧室容积)的比值,亦称几何

20、压缩比。2. 1. 17有效压缩比effective compression ratio 汽油机扫(进、排气口(门开始全部关闭瞬时的气缸容积与气缸最小容积(均包括燃烧室容积)的比值。2. 1. 18曲轴箱缩比crankcase compression ratio 曲轴箱最大容积与最小容积均包括扫气道容积)的比值。2.2 工作过程2. 2. 1 充量charging 扫进)气过程中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2.2.2 工质working medium 在气缸内借以吸收燃料热能并转化为机械功的介质。2.2.3 工作循环working cycle 由扫(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过程组成的循环。2.2.

21、4 换气压缩行程scavenging - compression stroke 二?中程汽油机在换气一压缩时相应的活塞行程。2.2.5 膨胀换气行程expansion - scavenging stroke 二冲程汽油机在膨胀一换气时相应的活塞行程。2.2.6 扫气过程sea venging process 借助于扫、排气口之间的压力差,用充量驱赶废气排出气缸的过程。2.2. 7 扫气效率scavenging efficiency 在个工作循环中,留在气缸中的充量与气缸内总气体量之比。2.2.8 回流扫气lo op scavenging 扫气口位于排气口的两侧或对面,充量沿气缸中心线迂回流动,

22、驱赶废气排出气缸的扫气形式。GB 4731-84 2.2.9 曲轴箱扫气crankcase scavenging 以曲轴箱作为扫气泵的压缩室,利用活塞向下止点移动时的泵气作用,将充量压力升高,并从扫气口压人气缸进行扫气的形式。2.2. 10气缸压缩压力compression pressure without combustion 在无燃烧的情况下,仅由压缩产生的气缸内工质的最大压力。2.2.11排气背压exhaust back pressure 排气管内的废气平均压力。2.2. 12工作过程working process 由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转化为指示功的全部热力过程。2.2. 13指示功in

23、dicated work 一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工质对外所作的功。2. 2. 14点火提前角advance angle of ignition 压缩过程中火花塞跳火瞬时到活塞行至上止点时的曲轴转角。2.2. 15配气相位port timing (valve timing) 以活塞在上、下止点为基准的扫进气、排气机构的开闭时间,以曲轴转角计算。2.2. 16残余废气residual gas 在刚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后,残留在气缸内的废气。2.2.17积碳carbon deposit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燃烧的一部分碳粒和杂质沉积在燃烧室壁面和活塞等零件上。2.2. 18爆燃detonation 汽

24、油机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局部混合气完成焰前反应,引起自燃,并以极高速度传播火焰,产生带爆炸性质的冲击波,发出尖锐的金属敲击声。2. 2. 19气阻vapour lock 汽油机供油系统及其管道中的燃油,由于高温的影响产生气化而出现供油中断的现象。2.3 性能2. 3. 1 标定功率rated power 汽油机制造厂标定的功率,即汽油机允许连续运转15min的净功率。2.3.2 净功率net power 汽油机装有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全部附件,在试验台上按制造厂规定的转速运转时所测得的汽油机曲轴戎相应轴端的有效功率。GB 4731-84 2.3.3 指示功率indicated power 单位时间内

25、汽油机所作的指示功。2.3.4 有效功率brake power 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所剩的功率,即输出功率。2.3.5 机械损失功率mechanical loss 消耗于汽油机内部零件的摩擦损失、泵气损失和驱动附件所消耗的功率。2.3.6 最大功率maxi mum power 当节气门全开时,汽油机允许在短时间内运转的最大净功率。2.3.7 储备功率reserve power 汽油机的最大功率与标定功率的差值。2.3.8 机械效率mechanical efficiency 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2.3.9 扭矩torque 汽油机曲轴输出扭矩的平均值。2.8. 10最大扭矩maximu

26、m torque 全负荷下的速度特性曲线上的最大扭矩值。2.8. 11转速engine speed 汽油机曲轴每分钟的转数。2.3. 12标定转速rated speed 汽油机发出标定功率时的转速。2.8. 18起动转速starting speed 通过使用与正常的燃料供给相分离的外部能量供给,使汽油机由静止而起动的最低转速。2. 8. 14最低空载稳定转速low idling speed 汽油机在空负荷时,能稳定运转的最低转速,简称怠速。2.3. 15最大功率转速maximum po.wer speed 汽油机发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2.3. 16最大扭矩转速maximum torque sp

27、eed 汽油机发出最大扭矩时的转速。2. 3. 17燃油混合比mixture ratio of fuel to oil GB 4731-84 采用混合润滑的汽油机,其燃油中汽油与机袖的容积比。2.3. 18燃油消耗率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消起的汽油量,简称袖耗率。在无特别说明时,燃油消在率即指标定工况下的燃油消耗率。2.3. 19燃油消耗量fuel consumption 每小时消起的汽油量。2.3.20最低燃油消耗率minimum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全负荷下的速度特性(外特性)曲线上的最低燃油消耗率。2. 3.

28、 21废气净化exhaust emission control 减少或消除汽油机排放废气所含的有害成分。2.3.22汽油机净重net weight 一般指不包括机油、传动装置的汽油机重量。2.3.23汽油机总重gross weight 指汽油机净重加上机油和传动装置的重量。2.4 试验2.4. 1 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 汽油机运转时周围空气的温度。2.4.2 大气压力atmospheric pressure 汽油机运转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力。2.4.3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汽油机运转时周围的大气相对温度。2.4.4 台架试验bed test 汽油

29、机在试验台上进行的试验。2.4.5 磨合running - rn 新装配合格的汽油机按一定规范进行的试运转,使各运动零件摩擦副表面贴合良好。汽油机冷态倒拖时的磨合称冷磨合F而热态运转时的磨合称热磨合。2.4.6 工况behaviour 汽油机运转工作状况的简称。2.4.7 性能试验performance test 为测定汽油机性能所做的试验。GB 4731-84 2.4.8 定期抽查试验sampling test on term 对成批大量生产的汽油机,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的性能试验,以考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2.4.9 起动试验starting test 为考核汽油机起动性能所做的试验。

30、2. 4.10出厂试验predelivery test 每台汽油机在出厂之前在试验台上进行的主要性能试验,以检查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性能参数要求。2.4.11鉴定试验approval test 新产品或经过重大改进及转厂生产的产品,在投入批量生产之前进行的性能试验、耐久试验和配套使用试验,以考核汽油机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或改进的要求。2.4. 12耐久性、可靠性试验durability and reliability test 对汽油机进行长期耐久运转,为考核零、部件的可靠性、耐久性及整机的动力经济指标的稳定性所做的试验,简称耐久试验。2. 13验收试验acceptance test

31、由制造厂或修理厂与验收单位共同检验汽油机性能是否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所做的试验。2.4. 14汽油机特性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oline engine 汽油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关系,或随工况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常以曲线表示,称为特性曲线。2. 4. 15速度特性speed characteristic 汽油机性能参数(扭距、功率、油耗率)随转速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当气化器节气门全开时,其试验称外特性试验,所得的曲线称外特性曲线z当节气门在部分开启位置时,所做的试验称部分负荷速度特性,相应的曲线称为部分负荷速度特性曲线。2.4. 16标定功率工作稳定性试验ra

32、ted power stability test 将汽油机节气门固定在15min功率的位置上,连续稳定运转15min,以考核主要性能参数的稳定性。2. 4. 17最低空载稳定转速试验low idling speed test 测定最低空载稳定转速怠速的试验。2.4. 18窜机油oil carry- over 机油通过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之间的间隙窜入燃烧室的现象。2.4. 19窜气gas carry一over气缸中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和油底壳内GB 4731-84 的现象。2.4.20呛油over fueling 汽油机因供油过多,而产生灭火的现象。2. (. 21拉缸scratch 活塞环或活塞把气缸工作表面拉出伤痕的现象。、,咀.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和邮电部共同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自行车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轻便摩托车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名词术语起草小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贝声翘、方春玉、孙润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