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1646-2008 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pdf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232263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65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1646-2008 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GB T 21646-2008 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GB T 21646-2008 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GB T 21646-2008 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GB T 21646-2008 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306020M 36 蝠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 1 646-2008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analog publicradio interphone on 400 MHz band2008-04-1 1发布 2008110 1实施宰瞀鳃鬻瓣警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锚1”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41总体要求-42发射机电性能43接收机电性能-5试验条件51检验和测量的大气试验条件52检测工作条件-53试验信

2、号54试验电压55测量设备6电性能参数测量方法61概述-62发射机电性能参数测量63接收机电性能参数测量方法7环境试验要求一8环境试验条件81常规环境试验条件-82特殊选做环境试验条件9环境试验方法91进行试验的规则92试验程序93试验项目及顺序94试验方法10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101编写要求102标志103标签-11包装、运输、贮存111包装11z运输113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场地与辐射测量的场地布置指南A。1测试场地A11开阔测试场或半电渡暗室6BT 2164620081一-l-22-4一4-61516161616161718181818181919191919202020G

3、BT 21646-2008A12全电波暗室A2测量天线A3替代用天线附录B(规范性附录)辐射杂散发射的通用测量方法B1辐射杂散发射测量B2替代测量-加扎n匏毖匏刖 置GBT 216462008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阚润田、王俊峰、宋起柱、朱扬荷、黄东辉、尹纪新、朱林、赵扬、李明、张科、李丕兰、王华。GBT 21646-2008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

4、无线对讲机主要技术参数、限值要求和测量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8,ISO 780:1997,MOD)GB 52961 1997消费品使用说明 总则GB 9254 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CISPR 22:1

5、997)GBT 12192 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neq IEC 604892:1978)GBT 12193-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neq IEC 604893:1979)GBT 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8442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公众无线对讲机public radio interphone发射功率限定、工作频率指定,公众使用而无须领取电台执照和免收频率占用费的手持式无线对讲机。32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analog public radio interp

6、hone使用模拟调制技术8K5F3E制式的公众无线对讲机设备。33额定音频输出功率rated output power of audio frequency由制造(供应)商规定的,当接收机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其输出端连接规定负载时得到的音频功率特定值。34音频负载audio frequency load对已装有音频输出换能器的设备,该音频负载就是输出换能器。35标准信纳比standard SINAD试验负载上信号、噪声、失真三者的功率之和与噪声、失真二者的功率之和的比值:S+N+DN+D1GBT 21646-2008式中:s标准试验调制产生的有用音频信号的功率;N标准试验调制下的噪声的功率;D标

7、准试验调制下的失真的功率。信纳比单位用dB(分贝)表示,通常称为信纳(SINAD)。标准信纳比的值规定为信纳12 dB。36一体化天线integral antenna不需要50 n外接连接器而与设备直接相连的天线,并且是设备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体化天线既可以是内置天线,也可以是外置天线。37不确定度uncertainty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38连续单音控制静噪系统continuous tone-controlled squelch system(CTCSS)所用单音频率在话音频带(300 Hz3 400 Hz)之外的一种连续单音体制,一般为67 Hz25

8、03 Hz。利用此连续单音可控制静噪及进行选呼。39置信概率confidence level测量结果的误差处于某一范围内的概率为该结果的置信概率,也称置信水平,其值在0至1之间。4技术要求41总体要求411工作频率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应按表1指定的20个工作频率工作。表1 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指定工作频率表409750 0409762 5;409775 0;409787 5;指定工作频率409800 0;409812 5;409825 0;409837 5;409850 0;409862 5;409875 0;409887 5;MHz409900 0;409912 5;40992

9、5 0;409937 5;409950 0;409962 5;409975 0;409987 5412调制发射制式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信道间隔为125 kHz,发射制式8K5F3E,通话工作方式为单频单工。413工作频率选用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应按411指定的20个工作频率进行设置,经人工选取其中任意1个频率通话。不允许设置频率编程操作功能,以防止用户自行扩展频率范围。414电性能测试频率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进行电性能测试时,分别在工作频率的低端频率、中间频率以及高端频率选择测试频率,如409750 0MHz、409875 0MHz和409987

10、5MHz三个频率,以保证设备在全频段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415 C1ss频点及频偏为避免对讲机使用过程中不同组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允许使用CTCSS或其他类似的静噪系统来区分不同组的用户。cr(沿的单音频率及编号可按表2规定来进行设定。crC黟单音频偏为05 kHz。2表2 CTCSS频率及编号GBT 21646-2008编号 频率Hz 编号 频率Hz 编号 频率Hz1 67o 14 1072 27 16792 719 15 1109 28 17383 744 16 1148 29 17994 770 17 1188 30 18625 797 18 1230 3l 19286 825 19 1

11、273 32 20357 854 20 1318 33 21078 885 21 1365 34 21819 915 22 1413 35 225710 948 23 1462 36 233611 974 24 1514 37 2a1612 1000 25 1567 38 250313 1035 26 1622416天线端口开短路要求和天线端口阻抗400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的天线端口分别开、短路3min后,其电性能不变。天线端口阻抗为50n。417工作电压及供电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允许采用可充电蓄电池组或一次性电池组供电。供电工作电压由产品自行规定。工作电压在标称工作电

12、压的085115倍值变化时,其电性能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418辅助设备接口400 MHz频段模拟公众无线对讲机允许配置外接耳机和传声器接口,允许配置外接充电器和外接电源的接口或端口。42发射机电性能发射机的电性能指标应按表3要求执行。表3发射机电性能序号 项 目 指标要求1 载波输出功率 o5W(27 dBm)2 载波频率容限 51063 调制限制 25 kHz4 CTCSS频偏 06 kHz5 音频失真 106 邻信道功率比 55 dB最低要求:9 kHz5 GHz一13 dBm(50“W)传导杂散发射 推荐要求:9 kHz1 GHz-36 dBm(025“w)l GHz5 GHz一30

13、dBm(10 pW)7 杂散发射最低要求:30MHz5GHz一13 dBm(50 pW)辐射杂散发射 推荐要求:30 MHzI GHz一36 dBm(025“w)1 GHz5 GHz一30 dBm(10W)GBT 21646-200843接收机电性能接收机的电性能指标应按表4要求执行。表4接收机电性能序号 项 目 指标要求1 参考灵敏度 OdB“V2 CTCSS灵敏度 0 dS,V3 CTCSS静噪开启、闭锁时间 开启时间100 ms,闭锁时间80 ms4 音频失真 105 邻信道选择性 55 dB6 共信道抑制 8 dB7 杂散响应抗扰性 50 dB8 互调响应抗扰性 50 dB接收机传导

14、150 kHzl GHz -57 dBm(2 nW)杂散发射 1 GHz4 GHz 一47 dBm(20 nW)9 接收机杂散发射接收机辐射 30 MHz1 GHz 一57 dBm(2 nW)杂散发射 1 GHz4 GHz -47 dBm(20 nW)5试验条件51 检验和测量的大气试验条件511标准大气试验条件本标准所涉及的检验和测量均按如下试验条件进行:温度:1535;相对湿度:2075;气压:86 kPa106 kPa。512标准大气仲裁试验条件当测量的技术性能因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条件不同而产生分歧时,经制造厂与用户双方协商可采用表5中任一组条件作为检测的大气试验条件。表5标准大气仲裁试

15、验条件组别 温度C 湿度 气压kPa1 201 6367 861062 23士1 4852 861063 25土1 4852 861064 27士1 6367 8610652检测工作条件521 对被检测样品的要求5211被检测样品可以是制造商送检或检测部门按规定抽检的产品,凡送检或抽检的样品,制造商必须提供检测所需的技术文件和检测辅助装置,方可进行检测。辅助检测装置包括:能够与标准的检测仪器相连的射频转接头或射频线缆;需要连接外接电源的供电线缆;连接接收机音频输出端口和发射机音频输入端口的音频线缆等。整个检测过程中,原则上不允许打开机壳进行测量。若需打开机壳测量,dGBT 21646-2008

16、必须要在检测报告中进行说明。5212对采用一体化天线设计的样品,制造商应提供一个经认可的、在整个测试频段范围内具有稳定特性的辐射转换装置(即具有把辐射发射信号转换为传导发射信号的功能),该辐射转换装置与检测设备相连,代替辐射发射方式。若不能提供该装置,则应在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测试场地采用替代法进行检测。5213在进行发射机辐射杂散发射和接收机辐射杂散发射测试时,对采用一体化天线的样品,按正常使用时的天线连接进行;对采用的非一体化天线的样品,需要匹配标称负载替换正常使用的天线进行。53试验信号531 发射机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发射机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为一个信号频率和信号电平均符合如下规定

17、的音频信号:a) 由音频失真小于1的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并配有匹配负载接至发射机音频输入端(调制信号输入端);b)信号频率为1 000Hz;c)信号电平为产生15 kHz频偏所需的音频电压。532接收机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接收机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为一个信号频率、调制和信号电平均符合如下规定的调频射频信号:a)信号频率为被测样品接收机的标称工作频率;b)调制信号为频率1 000 Hz、产生1_5 kHz频偏的音频信号;c)射频信号电平为60 dBpV(源电动势)或54 dBbcV(端电压)。533标准编码试验输入信号标准编码试验信号是一个信号频率、调制和电平均符合如下规定的调频射频信号:

18、a)信号频率为被测样品接收机的标称工作频率;b)调制信号频率为表2规定的任何一个频率,频偏为05 kHz;c)射频信号电平为60 dBuV(源电动势)或54 dBtlV(端电压)。54试验电压检测时样品的供电电压,按产品的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标称工作电压值提供。55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所提供的测量结果必须满足表6规定的不确定度要求。表6测量不确定度的最大允许值参 数 不确定度射频频率 士50Hz传导射频功率 土15 dB辐射射频功率 士6 dB传导杂散发射(9 kHz5 GHz) 土3 dB辐射杂散发射(30 MHz5 GHz) 土6 dB邻信道功率比 2 dB一路或两路信号参与的接收机测试(30 M

19、Hz5 GHz) 士4 dB三路信号参与的接收机测试 士3 dB注:此处的不确定度为扩展因子一196,置信概率为95。GBT 216462008l l口 口c)计算被测发射机实际载波输出功率值PEA(dBm)一Pq-L1-Lz,计算结果不得超过42规定GBT 216462008行频率参数测量的测量设备。测试程序如下:a)被测发射机不加调制,在最大功率状态下工作,测量设备测得被测发射机的载波频率;b)测试所得载波频率与标称频率之差,即为载渡频率容限,此差值不得超过42规定的发射机载波频率容限的指标要求;c)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工作频率,重复a)至b)的测试过程。6,23调制限铆6231概

20、述发射机音频电路防止调制超过最大允许频率偏移的能力。6232测量方法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可选用调制度分析仪、音频失真分析仪的联合体,或采用包含有调制度分析仪、音频失真分析仪的综合测试仪测量设备。测试程序如下:a)发射机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以产生发射机测试标准试验输人信号;b)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增大20 dB,记录测量设备稳定时测得的频偏;c)音频信号发生器频率在300Hz3 000Hz范围内变化,分别测试其最大频偏值,以上结果不得超过42规定的调制限制的指标要求;d)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测试频率,重复a)至c)的测试过程。624 CTCSS频

21、偏6241概述为避免使用中不同组的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允许使用连续单音控制静噪系统(CTCSS),CTCSS频偏及频率是指发射机在不加其他音颓调制下,发射机输出信号的频偏和音频信号频率。6242测量方法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音频信号发生器关闭,测量设备可选用调制度分析仪、音频失真分析仪的联合体,或采用包含有调制度分析仪、音频失真分析仪的综合测试仪测量设备。测试程序如下:a)开启被测发射机的连续单音控制静噪系统(CTCSS),被测发射机在指定的工作频率下以最大功率发射;b)用测量设备测试获得发射信号的稳定频偏,测试结果应符合4z规定的CTCSS频偏的指标要求;c)根据测试的要求,可改变

22、发射机的工作频率或CTCSS的频率,重复a)至b)的测试步骤。625音频失真6251概述音频输入端加入标准音频信号时,在发射机输出端经解调测得的二次及以上音频谐波成分的总有效值与整个信号的有效值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6252测量方法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可选用调制度分析仪、音频失真分析仪的联合体,或采用包含有调制度分析仪、音频失真分析仪的综合测试仪测量设备。测试程序如下:a)发射机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以产生发射机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b) 由音频失真分析仪直接读出被测发射机的音频非线性失真度,结果不得超过42规定的音频失真的指标要求c)根据测试要求

23、,改变被测发射机测试频率,重复a)至b)的测试过程。626邻信道功率比6261概述在采用离散信道间隔的无线移动业务中,发射机在规定的调制条件下总输出功率中落在任何一个7GBT 21646-2008相邻信道的规定带宽内的那一部分功率与落在指配信道规定带宽内的功率比值。6262测量方法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采用拥有测量邻信道功率比功能的频谱分析仪或综合测试仪。测试程序如下:a)发射机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用125 kHz的音频信号词制被测发射机,在某个测试频率上产生15 kHz的频偏,固定衰减器以及测量设备的内部衰减器选择合适量值,以确保测量设备工作在线性动态范

24、围内;b)设置测量设备参数,使用“均方根值(RMS)”检波方式,分辨率带宽选择100 Hz,视频带宽选择1 kHz,信道间隔为125 kHz,信道带宽为85 kHz,中心频率为被测发射机的工作频率;c)由测量设备分别测试获得士125 kHz信道,c土2125 kHz信道对应的邻信道功率比ACPR(dB)(,c为被测设备工作频率),测试结果不得超过42规定的邻信道功率比的指标要求;d)根据测试要求,改变被测发射机工作频率,重复a)至c)的测试过程。627杂散发射6271概述杂散发射是指除了载波及其发射带宽附近的调制分量外,在离散频率上或在窄频带内存在的无用电磁发射信号,降低其发射电平而不会影响有

25、用信息的传送。这些杂散发射分量包括谐波、非谐波分量及寄生分量。杂散发射的测量包括:a)传导杂散发射,是指通过设备天线端口以传导方式进行测试的杂散发射测量;b) 辐射杂散发射,是指通过设备机箱端口以辐射方式进行测试的杂散发射测量。6272测量方法62721传导杂散发射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量设备选用频谱分析仪。传导杂散发射的测量频段为9 kHz5 GHz,发射机工作频率点左右25倍信道间隔(25125 kHz=3125 kHz)的频段范围为传导杂散发射的免测频段。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视频带宽设置应按表7所示进行。表7传导杂散发射测量分辨率带宽视频带宽设置频率范围 分辨率带宽 视频带

26、宽9 kHz-150 kHz 1 kHz 3 kHz150 kHz30 MHz 10 kHz 30 kHz30MHz,c 1MHz 100 kHz 300 kHzfoI MHz,c一250 kHz 10 kHz 30 kHz,c一250 kHz,c一3125 kHz 1 kHz 3 kHz+3125 kHz,c+250 kHz 1 kHz 3 kHz,c+250 kHz,c+1 MHz 10 kHz 30 kHzf。七1 MHzI GHz 100 kHz 300 kHz1GHz5GHz 1 MHz 3 MHz测试程序如下:a)被测设备工作频率为中间频率,发射机不调制并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固定衰

27、减器以及频谱分析仪内部衰减器选择合适量值,以确保频谱分析仪工作在线性动态范围内;b)按照表7所示的各个频段设置频谱分析仪的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设置和视频带宽设置要与表7规定的内容相一致;GBT 21646-2008c)频谱分析仪检波方式设置为正峰值检波,在各个测试频段搜索杂散信号,每一个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得超过42规定的传导杂散发射的指标要求;d)发射机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以产生发射机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输人信号,重复a)至c)的测试过程。62722辐射杂散发射辐射杂散发射的测量频段为30 MHz 5 GHz,发射机工作频率左右25倍信道间隔(251

28、25 kHz一3125 kHz)的频段范围为辐射杂散发射的免测频段,频谱分析仪的分辨率带宽视频带宽设置应按表8所示进行。表8辐射杂散发射测量分辨率带宽视频带宽设置频率范围 分辨率带宽 视频带宽30 MHz支一1 MHz 100 kHz 300 kHz一1 MHz,c一250 kHz 10 kHz 30 kHzo-250 kHMfc 3125 kHz l kHz 3 kHzfc+3125 kHzfo+250 kHz 1 kHz 3 kHzfo+250 kHzfc+1 MHz 10 kHz 30 kHz,c+1 MHz1 GHz 100 kHz 300 kHz1 GHz5GHz 1 MHz 3MH

29、z测试程序如下:a)被测设备工作频率为中间频率,发射机不调制并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采用附录A所描述的测试场地和附录B所描述的测试过程,频谱分析仪检波方式设置为正峰值检波,在各个测试频段搜索杂散信号,每一个杂散信号的功率不得超过42规定的传导杂散发射的指标要求;b)发射机以最大功率状态工作,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以产生发射机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输人信号,重复a)的测试过程。63接收机电性能参数测量方法631参考灵敏度6311概述在规定的频率和规定的调制下,使接收机输出端产生标准12 dB信纳(SINAD)的输入信号电平。6312测量方法1音频信号发生器;2射频信号发生器;3被涮接收机;4音频失

30、真分析仪5音频负载。注: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1 ooo Hz的音频信号,其电平产生频偏15 kHz的调制。图2参考灵敏度测量基本框图9GBT 21646-2008按图2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选用的音频失真分析仪能够提供有效值电压表。测试程序如下:a)将接收机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加至被测接收机,其频率为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b)调节被测接收机的音量控制,以获得额定音频输出功率,记下此额定音频输出功率的值。c)改变输入信号电平大小,使得接收机的音频输出达到标准12 dB信纳(SINAD),记下此时的输入信号电平。d)如果步骤c)所获得的输出功率比步骤b)所记录的电平低3 dB以上,应记下该

31、现象。此时,可提高输入信号电平,使音频输出功率比额定音频输出功率低3 dB,记下所对应的输入信号电平。e)步骤c)所记录的电平即为标准信噪比(12 dB信纳)下的参考灵敏度,用dB-V为单位表示。f)若出现步骤d)情况,则使得输出音频功率比额定音频输出功率低3 dB时的输入信号电平为参考灵敏度。g)上述测试过程获得的被测接收机的参考灵敏度测量值不得超过43规定的接收机参考灵敏度的指标要求。h)根据测试的需要,改变接收机的接收频率,重复以上步骤。632 CTCSS灵敏度6321概述以标准编码试验输入信号调制,产生标准呼通概率(80)的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6322测量方法1编码器或模拟编码器;2射

32、频信号发生器;3被测接收机;4音频负载。图3 CTC鹤灵敏度测量基本框图按图3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测试程序如下:a)用编码器调制射频信号源产生包含CTCSS的射频信号,其频率为被测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信号电平为54 dBpV(端电压);b)减小信号源的输出电平,直至呼通概率为80为止,记录信号电平,此值为CTCSS灵敏度,测试结果不得超过43规定的CTCSS灵敏度的指标要求;c)根据测试的需要,改变接收机的接收频率和编码器的频率,重复a)和b)的步骤。633 CTC_SS静噪开启、闭锁时间6331概述已调制的包含CTCSS信号的射频输人信号电平达到规定增加量或减少量的瞬时和音频负载两端电压

33、等于50不静噪控制稳态值的瞬时,这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6332测量方法a)按图3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并有一种已校准水平扫描的示波器与音频负载并联,另一】0GBT 21646-2008种是电子控制的单极步进衰减器(其两档之间的衰减量差至少30 dB)接在输入信号源与被测接收机之间(该衰减器的转换时间应比预期的静噪开启和闭锁的时间短)。b)被测接收机在无输入信号下工作,如果被测接收机具有调节静噪控制,则将它调到静噪刚好闭锁的位置。c)加入标准编码试验输入信号,使被测接收机在参考输出功率下工作,记下示波器上的该电平值。d)将30 dB单级步进衰减器置于最大衰减量,调节至被测接收机的输入信号电平

34、低于CTCSS最小静噪闭锁电平约6 dB值。e)使衰减器启动信号对示波器已校水平扫描取得1个同步脉冲。f)将步进衰减器由最大衰减变到最小衰减,测量并记下从改变衰减的时刻到音频负载两端的电压增至步骤c)所记电压值的50以上的时刻,这两者之间的时间问隔就是CTCSS静噪开启时间。g)将步进衰减器由最小衰减变到最大,测量并记下从改变衰减的时刻到音频负载两端的电压降低到步骤c)所记电压值的50以上的时刻,这两者之问的时间间隔就是CTCSS静噪闭锁时问。测试结果不得超过43规定的CTCSS静噪开启、闭锁时间的指标要求。634音频失真6341概述接收机输入端加接收机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且在额定音频输

35、出功率状态时,在接收机输出端测得的二次及以上音频谐波成分的总有效值与整个信号的有效值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6342测量方法按图2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选用的音频失真分析仪提供有效值电压表。测试程序如下:a)将一接收机电性能测试标准试验输入信号加至被测接收机输入端,并使被测接收机工作在音频额定输出功率状态;b) 由音频失真分析仪直接测量音频负载上的失真度,测试结果不得超过4,3规定的音频失真的指标要求。635邻信道选择性6351概述在无线移动业务并采用离散信道间隔条件下,由于相邻信道的无用信号汇合到接收机输入端,使得高出参考灵敏度3 dB的有用信号产生的信噪比下降到标准12 dB信纳(SI

36、NAD)时,无用输人信号电平与参考灵敏度电平之比称为邻道选择性,以dB为单位表示。6。352测量方法按图4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选用的音频失真分析仪提供有效值电压表。测试程序如下:a)关闭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确保双信号汇合网络的阻抗匹配。将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的有用测试信号加到双信号汇合网络的A端,调节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获得参考灵敏度电平值,用dBtV为单位表示。b) 提高有用信号输入电平3 dB,将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的无用测试信号加到双信号汇合网络的B端,调节无用测试信号频率,分别使它高于或低于有用信号频率1Z5 kHz,调节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平以重新获得标

37、准12 dB信纳(SINAD),分别记下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平值,用dB-V为单位表示。c)分别计算步骤a)中到达被测接收机输入端口的绝对有用射频信号电平和步骤b)中到达被测接收机输入端口绝对无用射频信号电平,无用信号电平与有用信号电平之比即为邻信道选择性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不得超过43规定的郐信道选择性的指标要求。1lGBT 21646-20081有用音频信号发生器;2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3无用音频信号发生器;4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5双信号汇合网络;6被测接收机;7音频失真分析仪;8音频负载。注1:有用音频信号是指1 000Hz的正弦输人信号,其电平产生频偏15 kHz的调制。注2:

38、无用音频信号是指400 Hz的正弦输人信号,其电平产生频偏15 kHz的调制。注3:双信号汇合网络的构造可见GB 12193-1990中47。图4邻道选择性测量基本框图636共信道抑制6361概述在无线移动业务并采用离散信道间隔条件下,由使用频率与有用信号标称频率之差小于等于12信道间隔频率值(即:偏离有用信号标称频率士15 kHz)的无用信号汇合到接收机输入端,使得高出参考灵敏度3 dB的有用信号产生的信噪比下降到标准12 dB信纳(SINAD)时,无用输入信号电平与参考灵敏度电平之比称为共信道抑制,以dB为单位表示。6362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同6352,其中步骤b)调节无用信号频率与有用信号

39、标称频率之差等于15 kHz,测试结果不得超过43规定的共信道抑制的指标要求。637杂散响应抗扰性6371概述接收机抗拒单个无用信号在接收机输出端造成无用响应的能力,它表示为使得高出参考灵敏度3 dB的有用信号产生的信噪比下降到标准12 dB信纳(SINAD)时,无用输人信号电平与有用输入信号电平之比称为杂散响应抗扰性,以dB为单位表示。】2GBT 21646-20086372测量方法指南杂散响应可能出现在间隔2个工作信道之外的任何离散频率点上,而且任何频率的杂散响应抗扰性均不允许超过43规定的杂散响应抗扰性的指标要求。但在实际测量中,接近接收机工作频率的某个指定频段和指定频段外的某些离散频率

40、,其出现杂散响应的概率远高于其他频率。本测量方法指南就是确定指定频段的频率范围和某些离散频率点,作为杂散响应抗扰性测量的主要频段和频率。63721 指定频段的频率范围确定方法指定频段的频率范围(,lh)由接收机第一级混频器的本振信号频率(,L0)、中频频率(flfl。)、接收机开关点频率(sr)确定,确定其频率范围的公式为: ,L。一一(sr2)fxfrfLo+,IJ+(st2),=1 J=163722指定频段外离散频率点的确定方法指定频段岁卜离散频率点(,ff)是指接收机第一级混频器本振信号的谐波频率(nfLo)加减第一中频频率(,I),确定其离散频率点的公式为:,ff一Lo士fn制造(供应

41、)商应提供受测试对讲接收机的工作频率、第一级混频器的本振信号频率(fLo)、中频频率(,11,n)和接收机开关点频率(sr),便于杂散响应抗扰性参数测量。6373测量方法按图4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选用的音频失真分析仪提供有效值电压表。测试程序如下:a) 关闭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确保双信号汇合网络的阻抗匹配。将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的有用测试信号加到双信号汇合网络的A端,调节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获得参考灵敏度电平值。b)提高有用信号输入电平3 dB,并将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的高电平无用测试信号(输出电平幅值为90 dB“V)加到双信号汇合网络的B端。c)依据63721,以5k

42、Hz为步进选择指定频段范围内的测试频率点。依据6372,2,选择指定频段范围外的离散频率点(fff)为测试频率点。逐个改变无用信号的测试频率点,找出使信噪比恶化的测试频率点,并列表记录这些频率点,获得杂散响应频率表。d)对步骤c)获得的杂散响应频率表,分别在每个杂散响应频率上调节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平以重新获得标准12 dB信纳(SINAD),分别记下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平值,用dBtV为单位表示。e)分别计算步骤a)中到达被测接收机输入端口的绝对有用射频信号电平和步骤d)中到达被测接收机输入端口绝对无用射频信号电平,无用信号与有用信号之比即为杂散响应抗扰性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43、不得超过43规定的杂散响应抗扰性的指标要求。638互调响应抗扰性6381概述互调响应抗扰性是指接收机抗拒与有用信号频率有特定关系的两个无用输入信号在接收机输入端由于互调造成的干扰的能力,它表示使高出参考灵敏度3 dB的有用信号的信噪比降回到原标准12 dB信纳(SINAD)的两个等电平无用信号之一的电平与参考灵敏度之比,以dB为单位表示。GBT 21646-20086382测试方法1有用音频信号发生器;2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3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4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5三信号汇合网络;6被测接收机;7音频失真分析仪;8音频负载。注:有用音频信号是指1 oooHz的正弦输入信号,其电平产生频偏1

44、5 kHz的调制。图5互调响应抗扰性测量基本框图按图5所示连接方式连接测试系统,选用的音频失真分析仪提供有效值电压表。测试程序如下:a)关闭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确保三信号汇合网络的阻抗匹配。将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提供的有用测试信号加到三信号汇合网络的A端,调节有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获得参考灵敏度电平值。b)提高有用信号输入电平3 dB,并将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非调制无用信号加到三信号汇合网络的B端和c端。调节无用测试信号频率,分别使它们高于有用信号频率125 kHz和25 kHz或低于有用信号频率125 kHz和25 kHz,调节两个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电平以重新获得标准12 dB信纳(SINAD),并使得两个无用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相等,分别记下无用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