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1771-2008 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 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23233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1771-2008 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 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GB T 21771-2008 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 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GB T 21771-2008 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 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GB T 21771-2008 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 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GB T 21771-2008 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 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 300; 11. 100 A 80 GB 中华人民=fI二/、和国国家标准G/T 21771-2008 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Chcmicals-Test method of combined repeated dose toxicity study with the reproduction/developmental toxicity screening 2008-05-.12发布2008-09-01实施4哥拉盼咱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T 21771一2008目U昌本标准等同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No.422(1996年)(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英文版)。本标准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增加了范围部分zt量单位改成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删除了OECD的参考文献部分。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井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z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穆啸群、邓瑛、吴维皑、赵超英、孙金秀、林铮、李英、邱璐。I GB/T 21771-2008 OECD前言1. 199

3、0年1月,在伦敦特别召开的生殖毒性筛选方法专家会议上,讨论并达成了一项有关亚急性毒性合并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的方案,可有效应用于现有的化学品初步评价。2.本筛选试验方案是1992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生殖毒性筛选方法指定(委派)专家会议的成果,也是伦敦会议达成的草案的更新版本。本方案中生殖/发育毒性筛选部分是建立在成员国利用最初的方法对现有大量己生产的化学品所进行的试验和针对阳性对照化学品进行探索性试验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亚急性毒性部分的内容与指南407(及现在正在更新的提案)是一致的。3.在对化学品的毒作用特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常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以后再进行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本试验可提供

4、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多次给予受试样品后可能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在尚未批准进行90d试验时(如产量没有超过需做90d试验的标准时),本试验可提供多次给予受试样品的基本毒作用资料,也可作为长期试验的预试验。4.由于与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合并进行,本试验还可初步提供受试样品对雌性和雄性动物生殖能力(生殖腺功能、交配行为、怀孕、胎鼠和仔鼠的发育情况)可能影响的资料。本试验也可在危险度评价的早期进行(作为化学品或有关化学品毒性的早期评价),也可对特定种类的化学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本试验不能提供生殖和发育方面的全部信息。须特别指出的是,本试验对检测出生前染毒引起的出生后表现或可能源于出生后染毒所致的

5、可能损害作用提供有限的证据。除其他理由外,由于试验终点具有选择性以及试验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本方法不能得出无生殖/发育毒性作用的确切结论。虽然获得阴性结果并不表示受试物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绝对安全,如化学品的实际暴露量远低于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那么阴性结果可以消除生殖/发育毒性的一些疑虑。5.本指南特别强调将神经毒性指标也列为检测终点,也强调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非常细致的临床观察,以便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本方法应识别化学品可能存在的神经毒作用,以便今后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本试验还可提供一些免疫毒性的基本指征。6.在缺乏其他系统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研究资料时

6、,阳性结果对初步的危害(险度)评价和作出是否必须做其他试验或进行多长时间的试验周期是有用的。阳性结果可为初步的危险度评价提供依据,且可判断为是否需要进行其他试验或确定试验周期提供依据。试验的结果可作为毒性筛查数据库(ScreeningInformation Data Set; SIDS)提供资料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评价毒性资料很少或没有的现存化学品尤为有用,本试验还可用于替代亚急性毒性试验和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这两个独立的试验。另外,本试验还可为长期生殖/发育毒性试验选择剂量范围,或用于其他相关的情况。7.一般认为,怀孕与非怀孕动物对化学品的敏感性是不同的。由于本试验既观察一般系统毒性,又观察

7、生殖/发育毒性,因此,确定剂量水平比分别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更复杂。而且,由于在研究中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组织学检查不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对一般系统毒性的解释也比独立进行的亚急性毒性试验难度大。由于存在上述技术难点,开展本试验需要具备毒性试验方面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本试验不仅可以节省动物,为区分受试样品对生殖/发育系统的直接损害和继发于其他系统损害的间接损害,提供了较好的方法。8.本试验比传统的28d重复染毒试验的染毒时间长,但比分别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节省动物。9.本方案的染毒途径为经口给予,如采用其他染毒方式,应作适当调整。H 化学晶重复剂量毒性合

8、并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GB/T 21771一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试验基本原则、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化学品的重复剂量毒性及致畸性、繁殖及生长发育毒性筛选。本标准也可以作为致畸试验、一代和两代繁殖毒性的预试验。2 术语和定义2. 1 2. 2 2. 3 2. 4 2. 5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生殖毒性reproduction toxicity 对后代的有害作用,和(或)损害雄性、雌性(动物)生理或生殖功能。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 对雌性娃振动物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繁

9、殖力的损害impairment of fertility 雌性或雄性动物生殖功能或能力异常。生长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 属生犀毒性,系指子代在出生前、围产期和出生以后所显现出的结构(机体缺陷)或功能异常。剂量dose 所受安试物的量,常以质量(g、mg)或动物单位体重所给予的受试物的量(mg/kg)来表示;如将受试物掺入饲料进行喂养染毒时,也可以用受试物在饲料中的恒定质量分数(mg/kg)来表示。2. 6 用量dosage 包括:在毒剂量、染毒次数及染毒期限在内的一般性术语。2. 7 明显毒性evident toxicity 给予受试样品后出现的明确的毒作用表现,

10、可作为危险度评价的充分证据,预期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可发展为严重的中毒症状直至死亡。2. 8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NOAEL) 未发现与染毒有关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3 试验基本原则3. 1 应设多个剂量组,受试物按设计的剂量对数组雄性的雌性动物染毒,雄性动物的染毒期至少四周G/T 21771-2008 直至处死,包括处死的前一天,即交配前最少染毒两周,交配期和交配后期染毒约两周。由于雄性动物交配前染毒时间相对较短,繁殖力不能作为辜丸毒性的特异性敏感指标,因此对辜丸进行详细的组织学检查很重要。通过包括对交配前染毒两周的总共至少四

11、周的染毒期内雄性动物的交配行为/繁殖能力的观察,以及随后的雄性动物生殖腺的详细组织病理学检查足以检出对雄性动物繁殖力和精子形成的主要毒性作用。3.2 雌性动物在整个试验期都应接受染毒。包括交配前染毒两周(至少包括两个完整的发情期).交配期、娃振期和分娩后至少4d直至处死的前一天都需进行染毒。3.3 在适应期结束后,试验持续时间取决于雌性动物的毒性表现。试验期限大约为54d.即交配前至少为14d.交配期为14d左右,娃振期和哺乳期则分别为22d和4d左右。3.4 染毒期间,应每日密切观察动物的毒性表现。对试验期间死亡或处死的动物都应进行解剖检查。试验结束时,全部存活动物均应处死并进行解剖检查。4

12、 试验方法4. 1 动物品系选择本方案的受试动物为大鼠。如选用其他种属动物,应作适当修改。避免选用繁殖力低和公认生长发育缺陷率高的品系。首选健康、刚进入性成熟期,未经交配,并且未参加过任何试验的动物。所选动物应注明种类、品系、性别、体重和(或)周龄。试验开始时,动物的体重相差不应超过同性别平均体重的20%。如果本试验是某项长期试验或完整的生殖试验的预试验,应确保两个试验所选实验动物的品系和来源的一致性。4.2 饲养条件4.2. 1 动物实验室的环境温度应为22C士3C.相对湿度至少应为30%.最好不超过70%.但清扫动物实验室时除外。照明方式应为人工昼夜(l2h光照.12h黑暗).喂饲常规饲料

13、,动物自由饮水。如采用喂饲染毒方式,为保证与受试物均匀混合,可能会影响饲料的选择。4.2.2 试验动物可单笼饲养,或按性别少量动物分笼群养(每笼不能超过5只)。交配过程应在合适的笼具中进行。孕鼠应单笼饲养,并给予造窝垫料。4. 3 动物的准备健康初成年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笼具的安置方式应能尽量降低笼具放置不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动物和笼具进行唯一性标记,并于试验开始前在笼中适应性喂养至少5d。4.4 样品处理4.4.1 推荐经口方式给予受试样品,如有更合适的途径,也可采用其他染毒方式。如选用经口染毒,一般采用灌胃方式给予,也可以通过掺入饲料或饮用水的方式给予。4.4.2 可根据试验需要

14、将受试样品溶解或混悬于适宜的赋形剂中。应尽可能选择水溶液或水混悬液,如确实不能以水作为溶剂,再考虑选用油溶液或油乳化被(如玉米油).然后才可考虑其他可能使用的赋形剂。当赋形剂不是水时,必须了解赋形剂的毒性及受试样品在赋形剂中的稳定性。4.5 试验程序4.5. 1 动物数量和性别各组在试验开始时每个性别至少各10只动物。除非出现明显的毒性效应,期望每组至少有8只孕鼠,通常这是可接受的最低每组雌鼠娃振数,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孕鼠和子代的资料,以正确地评价受试样品对动物繁殖、娃振、母鼠和仔鼠行为,以及对子代从受孕到出生后4d的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在试验起始阶段,每个组至少应有20只动物,雌雄各半。如计

15、划对实验动物进行阶段性处死,应增加动物数以满足计划要求。受试样品最高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个性别均应各设置一个由5只动物组成的附加组,用于在试验期结束后继续对系统毒性作用的恢复、持续或迟发等情况进行至少14d的观察。附加组的动物不进行交配,因此不用于评价生殖/发育毒性。GBjT 21771-2008 4.5.2 动物分组和剂量设计4.5.2.1 试验至少设三个染毒组和一个对照组。受试样品的剂量水平应根据其急性毒性试验或多次染毒试验的结果来设定。如果没有适宜的一般毒性资料可供参考,应进行预试验确定剂量水平。对照组动物除不给予受试样品外,其余的处理应与染毒组完全相同。如果受试样品使用赋形剂配制,对照

16、组应接受所用赋形剂的最大使用量进行平行染毒。4.5.2.2 是毒剂量水平的选择应考虑受试样品或相关物质已知的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的数据。还应注意怀孕和非怀孕动物对受试样品敏感性的差异。最高剂量组应可以使亲代动物出现毒性反应,但又不引起动物死亡或明显的损害;下一个剂量水平应选择可以出现与剂量有关的反应,最低剂量组应不引起亲代及其于代动物的任何毒性反应。组间距通常为24倍。若设第四个剂量组,剂量组间的组距则可考虑大一些,如10倍。4.5.3 限量试验如果受试样品每天以1000 mg/kg的剂量经口给予,或经饲料/饮水给予相当的剂量,仍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时,则可以采用限量试验,即不必做有多个剂量组的完

17、整试验。若根据结构相关化合物资料预期不会产生毒性,也可采用限量试验。但当人的接触情况表明需要采用较高剂量水平时,则不能进行限量试醋。若试验采用的是其他的染毒途径:如吸入或经皮染毒,染毒的最高浓度通常可由受试样品的理化特性来决定。4.5.4 染毒4.5.4. 1 试验动物每天染毒一次,每周染毒7d,受试样品一般通过灌胃给予。应使用灌胃针管或其他合适的括管一次灌胃给予。灌胃量取决于实验动物的大小,最大的量通常不超过1mL/100 g。如果受试样品为水溶液,灌胃量则可以考虑增大到2mL/100 g。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该采用相同的灌胃体积,通过调整受试物浓度确保各剂量组的灌胃体积相同,尽量降低灌胃体

18、积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但由于具有剌激性或腐蚀性的物质在浓度较高时通常毒作用会加剧。4.5.4.2 如果将受试样品掺入饲料或洛于饮水中进行染毒,受试样品在饲料或饮水中的含量不应影响正常的营养成分或水的平衡。饲料中受试物质量分数Cmg/kg)或按体重计算的剂量水平应恒定不变,使用其他替代方法应说明理由,灌胃染毒应在每天的相同时间进行,为使染毒剂量保持一致,应根据体重的变化每周至少调整一次灌胃总体积。如果本试验是某项长期试验或完整的生殖试验的预试验,应确保两次试验饲料来源一致。4.5.5 试瞌程序4.5.5.1 雄性和雌性动物经过至少5d的适应期后进入正式试验,交配前两周开始染毒。试验日程的安排应能保

19、证动物在进入完全性成熟后尽快开始交配,由于不同品系大鼠的性成熟期不完全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品系动物选用的交配时间存在轻微差异,例如,SD大鼠的交配期应从10周开始,而Wistar大鼠的交配期则应从12周开始。孕鼠应在分娩后第4天或稍晚处死。如果采集血样需要对母鼠进行隔夜禁食,则不必在同一天处死母鼠和仔鼠。完成分娩过程的当天计为分娩后第0天,未能成功交配的雌鼠应在交配期最后一天的24d26 d处死。雌、雄性动物在交配期内均继续染毒。雄性动物在交配期后仍继续染毒,至少持续至整个染毒期达到28d。根据试验设计处死雄性动物,如认为合适,可保留用于进行再一次的交配。4.5.5.2 母鼠在整个怀孕期、直至

20、分娩后3d或处死的前一天都应每天染毒。如吸入或经皮染毒,染毒至少应持续至怀孕的第19d o 4.5.5.3 对附加组动物应持续观察,不进行交配。观察期至少持续到自第一次处死母鼠后的第14夭,不再进行任何处理,以观察延迟出现或持续存在的毒性效应,或毒性效应的恢复情况。4.5.5.4 出验流程表见附录Bo4.5.6 交配方法雄性和雌性动物按1: 1比例合笼交配。为避免雄性动物的偶然死亡对试验造成影响,可不采用此GB/T 21771-2008 交配比例。雌鼠应始终与同剂量组的同一只雄鼠合笼交配直至受孕,合笼时间最长可达两周。在交配过程中,每天早晨应对雌鼠进行检查,查看阴道中是否有精子或阴栓。将检查到

21、精子或阴栓的当天计为雌鼠娃振的第0天(判为交配成功动物)。若交配两周后仍未受孕,可以将不育的雌鼠与同一剂量组内已被证实有生育功能的雄鼠重新配对,再次合笼交配。4.5.7 观察指标4.5.7.1 试验期间,每日至少应对动物进行一次一般临床观察,应在预期毒性症状出现的高峰期进行观察,且应在每天同一时间点进行观察。应记录动物的健康状况。动物发病和死亡情况每天至少观察两次。4.5.7.2 在第一次染毒前应对所有动物进行详细的检查(获得本底情况用于动物的自身前后对照),其后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检查应在笼外一个标准的台面上进行,建议每次检查在同一时间点进行。应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建议采用评分系统,实验室应有明

22、确的评分标准。应尽量减少实验条件的差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建议由不知道动物组别的人员进行观察。观察体征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皮肤、被毛、眼睛和敬膜的变化,是否有分泌物或排泄物,自主运动情况(如流泪、竖毛、睡孔大小、异常呼吸等)。还应记录步态、姿势和对染毒操作的反应等状态的改变,是否出现阵孪、强直性动作,是否有固定动作(如特别的梳理毛发动作、重复转圈等),是否出现难产或产程延长,是否有异常行为(例如自残、倒退行走)等。4.5.7.3 试验过程中应从每个组中随机选择5只雌性和5只雄性动物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查,指标包括:对不同形式剌激的反应性(声音、视觉和本体感受剌激等)、抓力强度和活动度。对雄性

23、动物的检查应选在接近染毒结束、即将被处死取血测定血班生化指标时进行。对雌性动物的检查应在相同的生理状态下进行检测,推荐在哺乳期即将被处死时进行。为了防止仔鼠体温过高,应将母鼠与仔鼠分开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检查,但分开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40 mino 4.5.7.4 如果本试验是某项亚慢性试验(90d)或长期试验的预试验,则研究结束时可不进行功能检查,但应对附加组进行功能检查。另一方面,利用本试验获得的功能检查结果,可以为亚慢性试验(90 d)或长期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更充分的依据。4.5.7.5 如果某些受试样品剂量组己出现明显的毒性症状,且这些毒性症状可对功能检查造成干扰,则无需进行功能检查

24、。4.5.7.6 记录娃振持续时间,应从怀孕的第0天开始计算。分娩后应尽早检查并记录每窝的出生仔鼠数、活仔数、死仔数、低体重仔数和性别以及幼仔外观有无异常和畸形。4.5.7.7 以每窝为单位,按性别称重活仔鼠出生后24h内(产后第0天或第1天)和产后第4天的窝重。除观察母鼠外,还应记录仔鼠的所有异常行为。4.5.8 体重和食物消耗量4.5.8.1 雌、雄动物应在染毒的第一天进行称重,以后每周至少称量一次,试验结束时一次。雌鼠还应在娃振的第0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0天,以及分娩后的24h内(产后第0天或第1天)和产后第4天称重。数据应逐只进行记录。4.5.8.2 交配期、孕期和哺乳期,至少应

25、测定每日食物消耗量(交配期的食物消耗量为选测指标)。如果受试样品是加入饮水中染毒的,水的摄入量也应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测量。4.5.9 血渡学指标4.5.9.1 试验开始时就应在每组动物中随机选取5只雌性和5只雄性动物进行血液学检查,测定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时间/凝血功能等。4.5.9.2 血样应在指定的采血部位采集。雌性动物在采血时应处于相同的生理期,为了避免怀孕时间不同造成的实际操作困难,可在开始交配时采血代替孕期血样。雄性动物最好在处死前采血,也可与雌性动物一起在交配时采血。4.5.9.3 血样应在合适条件下储存。4 G/T 21771-2008 4

26、.5.10 I临床生化4.5.10.1 临床生化指标用于检测组织的重要功能损伤,特别是对肾脏和肝脏功能的损害作用。应在试验结束时进行。应在每组动物中随机选取5只雌性和5只雄性动物进行临床生化指标测定。采血前应隔夜禁itc在对血清或血浆进行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特别是需要测定血糖时,必须进行禁食。否则会增加指标的变异程度,从而会掩盖一些不明显的反应,并给结果的解释带来困难。另一方面,隔夜禁食会影响怀孕动物的代谢水平,干扰哺乳和育仔行为,特别是在喂饲研究中,还会对受试样品每天的暴露剂量造成影响。如果需进行隔夜禁食,则应在第四周内完成功能检测后测定生化指标).血浆和血清的测定指标主要包括铀CNa)、何C

27、K)、血糖(Glu)、总胆固醇CTC)、尿素氮CBUN)、肌所CCr)、总蛋白CTP)、自蛋白CAlb)至少两种可反映肝脏细胞功能的酶(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山梨醇脱氢酶CSDH)等)和胆汁酸。在某些情况下,检测其他酶活性(肝或其他器官的) 可提供有用的信息。4.5.10.2 根据试验的情况,也可在第4周从每组动物中随机选取5只雄性动物进行尿常规检查,收集动物一定日间内的尿液,检测外观、体积、渗透压或密度、pH、尿蛋白、尿糖和血细胞/是否有血尿。4.5.10.3 另外还应考虑检测血清中可反映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如果根据受试样品的特性推测或怀疑其可能对代

28、谢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钙CCa)、磷酸盐、空腹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CGlu)、特异性激素、高铁血红蛋白CMeHb)、胆碱脂酶CChE)活性等的影响,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测定其他指标。4.5.10.4 还应该根据观察到或预期的受试样品毒性作用,对试验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4.5.10.5 如果历史数据不充分,应在染毒前对血液学和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异程度进行检测。4.5. 11 病理4.5. 11. 1 大体解剖检查4. 5. 11. 1. 1 对所有受试的成年动物进行全面系统的大体解剖检查,仔细检查体表、所有体腔开口处、颅腔、胸腔和腹腔及其内部脏器。应重点观察生殖系统的组织和器官,同时记录着床数和黄

29、体数。4. 5. 11. 1.; 对所有成年雄鼠的辜丸和附辜进行称重。保存所有成年动物的卵巢、辜丸、附辜和附属性器官以及肉眼可见异常的器官。4. 5. 11. 1. :1 此外,应在每组动物中随机选取5只雌性和5只雄性动物,取出肝、肾、肾上腺、胸腺、脾、脑、心脏等脏器,仔细去除附着的组织,如可能,解剖后应尽快称湿重,以防水分丢失。下列脏器应选用适宜的固定液保存,以便进行组织学检查:所有肉眼可见异常的器官、脑(一般应包括大脑、小脑和桥脑)、脊髓、写、小肠和大肠(包括Pey巳r氏淋巴结)、肝、肾、肾上腺、脾、心脏、胸腺、甲状腺、气管和肺(先以固定液罹注再浸入固定液)、子宫、膀脱、淋巴结(最好取一个

30、与染毒途径有关的,以观察染毒的直接影响,另取一个远离染毒途径的,以观察系统毒性)、周围神经(坐骨神经或腔神经,建议选择近肌肉端)、一段骨髓(或一定量新鲜抽取的骨髓准)。4. 5. 11. 1. 4 建议选用布英CBouin)防腐液固定辜丸和附辜,不选用常规的福尔马林海液进行固定。根据临床和其他所见还需检查有关的组织,同时,根据已知的受试样品特性,对其可能的靶器官也应进行保存和检查。4. 5. 11. 1. ) 死亡的和出生后4d(或稍晚)被处死的仔鼠也应仔细检查外现有元异常。4.5. 11. 2 组织病理学检查4. 5. 11. 2. i 应对受试样品最高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的所有保留标本进行全

31、面的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病理学检查(重点观察雄性动物性腺中椅子发生阶段以及辜丸间质细胞的结构特点).如最高剂量组没有发现有意义的病变,其他剂量组的标本可不必进行检查。反之,若最高剂量组发现有意义的病理改变,则应对其他剂量组相关的标本作进一步检查。4. 5. 11. 2. ;, 应对所有大体解剖检查时发现异常的脏器或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如果将试验结果用于确定NOAEL.则除最高剂量组外,还应对其他各组动物的靶器官进行检查,特别是被认为是NOAEL的剂量组。U GB/T 21771-2008 4.5. 11. 2. 3 如在试验中设置了附加组,则也应根据受试物剂量组中组织和器官的变化对附加组动物相应的

32、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5 试验报告5. 1 数据5. 1. 1 应提供每只动物的数据,并列表表示试验结果。表中应显示实验开始时每组的动物数、试验中死亡或人道处死的动物数及时间、交配的动物数、受孕的动物数、出现毒性体征的动物数。详细描述观察到的毒性体征,包括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类型和全部相关的仔鼠资料。将生殖/发育试验结果按附录A中汇总表的格式进行汇总,有益于评价生殖/发育毒性。5. 1. 2 如可能,对属于连续变量的检测结果应采用合适并被广泛接受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应在试验设计时确定所用的统计学方法。由于研究获得的数据有限,统计学意义在对很多检测终点,特别是

33、生殖终点的判定,其参考价值有限。很多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并不适合,特别是对集中趋势进行参数检验的方法。如需要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应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选用适合的统计学方法,而且应该在试验设计时就根据需要选定适合的统计学方法。5.2 结果评价5.2.1 受试样品的毒性作用应按试验观察、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受试样品的剂量与下列异常情况及其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评价(如肉眼观察到的大体损伤、确定的靶器官、不育、临床表现异常、对生殖和幼仔生存的影响、体重变化、对死亡率及其他毒性作用的影响)。5.2.2 由于雄性动物染毒时间较短,评价受试样品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时

34、,不仅要考虑繁殖能力数据,还应对行辜丸和附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生殖/发育的历史资料(如窝的大小), 有助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5.3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5.3.1 受试样晶a) 物理性状及相关理化特性;b) 名称和识别码。5.3.2 赋形剂(如需要)如果使用的赋形剂不是水,则应说明理由。5.3.3 实验动物a) 种类、品系;b) 数量、周龄、性别;c) 来源、饲养条件、饲料等;d) 试验开始每只动物体重。5.3.4 试验条件a) 剂量水平选择的理由;b) 受试样品配比/饲料制备以及应用浓度和稳定性、均匀d性的详细资料sc) 受试样品染毒方式的详细资料;d) 如掺入饲料或

35、饮用水,饲料或饮用水中受试样品的含量换算成实际剂量(mg/kg d); e) 饲料和饮水质量的详细资料。5.3.5 结果a) 体重/体重变化;b) 饲料(或饮水)消耗量(如需要); 6 G/T 21771-2008 c) 括性别和剂量组分别记录的毒性反应,包括繁殖力、娃振和其他的毒性症状;d) 孕期持续时间;c) 萄性或对生殖、子代和出生后生长情况等的其他影响;f) 毒性作用的症状和表现、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可逆hg) 感觉、抓力和活动度评价;h) 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包括相关基线值); i)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包括相关基线值); j) 活仔数和着床后的丢失数;k) 肉眼可见明显畸形和

36、低体重仔鼠数;1) 试验中动物死亡时间或存活至试验结束的动物数;m) 昔床数、黄体数(推荐)、每窝仔鼠的多少及重量;n) 亲代动物处死时体重和脏器重量;。)p检所见;p) 详细的组织学检查结果;q) 吸收胎数据(如可得); r) 统计学处理结果(如有)。5.3.6 结果讨论5. 3. 7 结论5. 4 结果解释本试验可评价动物在多次接触某一受试样品后所引起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由于本试验既观察一般毒性也关注生殖/发育毒性,因此可以区分对亲代在元一般毒性情况下出现的生殖/发育毒性效应,和在某剂量水平对亲代动物造成损害时的生殖/发育毒性效应,可作为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及其试验设计的缸据。7 G/

37、T 21771-2008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殖/生长发育试验结果汇总表A.1 生殖/生长发育试验结果汇总,见表A.10表A.1生殖/生长发育试验结果汇总表观察数值组别(单位)对照组剂量1剂量2剂量3交配对数交配过的雌鼠数成功受孕的雌鼠数交配1d5 d内受孕的动物数交配6d到交配期最后一天内受孕的动物数娃振=21d的动物数娃振=22d的动物数娃振23d的动物数产下活仔的母鼠数活仔出生后4d的母鼠数母鼠的平均黄体数母鼠的平均着床数分娩时每只母鼠的平均活仔数分娩4d后每只母鼠的平均活仔数出生时仔鼠的平均性别比率出生后4d仔鼠的平均性别比率出生时每窝仔鼠的平均体重出生后4d每窝仔鼠的平均体重出生时

38、每只仔鼠的平均体重出生后4d每只仔鼠的平均体重异常仔鼠数未产下异常仔鼠的母鼠数产下l只异常仔鼠的母鼠数产下二三2只异常仔鼠的母鼠数子代的丢失着床前(黄体数着床数)没有吸收胎的母鼠数吸收胎为1个的母鼠数吸收胎为2个的母鼠数8 GBjT 21771-2008 表A.lC续)观察数值组别(单位)对照组剂量1剂量2剂量3户的母鼠数i数-活产数)-g母鼠数个的母鼠数?的母鼠数卡的母鼠数数一出生后4d存活仔鼠数)1 d全部存活的母鼠数! d死亡1只的母鼠数 d死亡2只的母鼠数1 d死亡三3只的母鼠数9 SKM习叫-sl-MOO附录(规范性附录)最长试验周期(交配期为14d)的生殖j;发育试验流程B -o

39、最长试验周期(交配期为11d)的生殖/发育试验流程,见表B.L表B.1最长试验周期(交配期为14d)的生殖/发育试验流程表B.1 亲代雄鼠可任意延长的染毒时间雄鼠雄鼠怀孕雌鼠母鼠+ 雌鼠仔鼠雌鼠未怀孕雌鼠交配前交配期娃生辰期哺乳期(1 4 d) (最长14d) (约22d) 分娩第4天解剖雌鼠和仔鼠解剖亲代雄鼠(任选项)观察功能变化(任选项)检测雄鼠和雌鼠的血液学/1临床生化指标(任选项)54 分娩50 42 35 28 解剖亲代雄鼠(任选项)观察功能变化(任选项)处死亲代雄鼠时进行血液学/1临床生化检查(任选项)(染毒至少4周)21 I * I 14 雄性和雌性动血液学/1临床生化检查(任选项)7 B OON-ZKFNH阁。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重复剂量毒性合并生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方法GB/T 21771-2008 国中化学晶4峰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9峰印张1字数22千字2008年7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08年7月第一版晤书号:155066. 1-32184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T 21771-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